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2016-01-10 17:02: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

清溪镇中心小学 欧燕

教学内容:119例1、例2,练习二十五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分析理解

决定可能性大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验证和合作交流的学

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等多

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

于生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的合作交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转盘,扑克牌,统计表,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

“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揭题:可能性大小)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游戏一:转转盘

创设例1情境引入。超市抽奖活动,PPT出示转盘

师:同学们喜欢转转盘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转转盘的游戏。

学生融入情境并思考猜测;

(1)观察转盘,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是你参加活动,会获得转盘上的奖品吗?预测获奖情况?抽中那种奖品的可能性最大?那种最小?为什么?

动手实验,验证证明。

(3)活动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抽奖,并完成统计表一

(4)交流展示,发现问题。

(5)探究解决问题。可能性的大小与奖品数量的多少有关系,学生能正确理解。

(6)小结:正确、理性对待抽奖活动。

2、游戏二:抽扑克牌

出示pp t五张牌。(黑桃4张:JQKA 方块:1张A)

(1)从五张牌中任意抽一张,会有那些可能?

(2)抽中黑桃的可能性大?还是方块的可能性大?

(3)抽中黑桃A的可能性大?还是抽中方块A的可能性大?

(4)有没可能抽中方块K?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抽牌游戏。小组汇报游戏结果,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二

抽牌情况统计表

活动交流,解决问题,得出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相等;数量是0,可能性是0的知识。

(3)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拓展:理解商家抽奖活动的秘密是什么?

3.游戏三,设置转盘游戏

用课堂活动验证我们学习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

样对待生活中的抽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正确、理性对待抽奖活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2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可能性的大小 数量多 → 可能性大 数量少 可能性小 数量相等 可能性相等 数量是0 可能性是0

正确对待抽奖活动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二: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

江源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李晓俊 2012-12

教学内容:119例1、例2,练习二十五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分析理解

决定可能性大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验证和合作交流的学

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等多

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

于生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的合作交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转盘,乒乓球、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生活小调查:生活中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样的抽奖活动?结果怎么样?

2、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这可能性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可能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创设例1情境引入。

(2)学生融入情境。如果是你参加活动,会获得转盘上的奖品吗?预测获奖情况?

(3)活动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抽奖,完成统计表一

(4)交流展示,发现问题。

(5)探究解决问题。可能性的大小与奖品数量的多少有关系,学生能正确理解。

(6)小结:正确、理性对待抽奖活动。

2、学习例2.

(1)摸乒乓球游戏引入。

(2)讨论、交流、学习例2。活动交流,解决问题,得出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相等;数量是0,可能性是0的知识。

(3)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拓展:理解商家抽奖活动的秘密是什么?

三、课堂活动。用课堂活动验证我们学习的知识。

1、课堂活动一。

2、课堂活动二。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

样对待生活中的抽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交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2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

板书设计:

例1、 纸巾:7份

香皂:2份

秘密 可能性的大小 洗发水:2份 例2、摸乒乓球统计表自行车:1份 数量多 可能性大 数量少 可能性小 数量相等 可能性相等

数量是0 可能性是0

正确对待抽奖活动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三: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

撰写:汪 忠 授课:汪 忠

第六单元 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一些简单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通过活动,体验时间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在猜想、验证并通过充分交流过程

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

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可能性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应用价值与乐趣。

(二)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正确地判断各类游

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学会设计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案。

2、难点: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关键:教学中,教师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密切联系他们学习与生活实际

作为素材;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科书分析(含综合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知道某些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

生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且辩证地理解可能性的大小。共安排了3个例题,

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五。3个例题虽然都是在讨论可能性的大小,但侧重点

不同,程度上也有一定差异。例1以商场有奖促销活动为背景,以转盘抽奖的方

法,通过对抽奖转盘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判断可能性的大小。考虑到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科书有意识地将转盘进行等分,并将纸巾、香皂、洗发

水、自行车等4种奖品分别放在每一份内,由于每种奖品所占的总份数不同(如

自行车占了12份中的1份,纸巾占了12份中的7份等),学生会借助已有的分

数相关知识,判断获得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大,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小。例2在例1

直观感受、判断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为素材,用了2种不

同花色(黑桃和方块)的牌,其中一种有4张,另一种仅有1张,并且与前一种

中的一张同符号(都是A)。这样,学生除了判断抽出牌的可能结果外,还可以

对抽出不同花色、不同符号的牌的可能性及抽出不同花色同一符号的牌的可能性

进行判断,丰富了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例3与例2不同的是,每种牌的数量不

只1张,而不同数量的牌与抽到它的可能性大小有关系。教科书通过抽取牌的活

动,让学生感到某种牌的数量越多(少),取到的可能性越大(小);但不一定能

(不能)取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可能性的大小。课堂活动设

计了“做”和“议”2个活动,目的都是及时巩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练习二十

五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题目设计形式多样,有通过转盘判断可能

性大小的,有通过摸球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还有通过掷骰子来判断的。第5

题和思考题都是根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来确定游戏是否公平,它是可能性大小的

拓展。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1个综合应用:设计抽奖活动。教科书用文字

叙述了抽奖活动要求,用图示提示了抽奖活动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

出活动方案,最后还要求进行方案设计活动的评比。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

供了线索,同时,还能巩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含综合应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可用2课时完成。其中可能性1课时,设计抽奖活动1课时。

教学例1时,可先创设商场促销情境,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说明”后

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观察转盘,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在组织学

生充分交流后,板书问题(一):转动转盘,会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对于这个问

题可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还能提出哪些问

题,把学生引导在提出“获得哪种奖品的可能性最大,哪种最小”这一问题上,

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启发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学例2时,可根据教科

书的要求进行。即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第2

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第1问,由于共有5张牌,所以任意抽出1张,

有5种可能结果。第2问,由于黑桃共有4张,方块只有1张,所以,抽出黑桃

的可能性比抽出方块的可能性大;由于方块A与黑桃A各是1张,任意抽1张牌,

抽出方块A或黑挑A的可能性相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与牌的数量有

关。

教学例3时,可先让学生说说与例2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进行判断。重点放在

“任取1张,取到‘虎’的可能性大,一定能取到‘虎’吗?”与“任取1张,

取到‘燕子’的可能性小,一定取不到‘燕子’吗?”的判断上。课堂活动第1

题,学生动手标记号前,先让学生思考,你准备设计抽到什么记号的可能性大,

并讨论画上这种记号的纸条至少有多少张。让学生明确一共8张纸,3种不同记

号,要使某种记号抽到的可能性大,至少要在5张纸上画此记号。第2题,重点

放在对“有没有可能摸出风景卡片”的讨论上。练习二十五第5题,首先让学生

分析任抽1张,抽出的数小于3和大于3的分别有多少张,再讨论这样的约定是

否公平。思考题,由于朝上的面相同和朝上的面不同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此

游戏对双方是公平的。组织综合应用——设计抽奖活动时,在学生制订方案前,

要指导学生作如下 思考:

第一,选取何种方式?

第二,如何使得银奖的名额是金奖的10倍,幸运奖的名额是银奖的20倍?

第三,你所设计的方案中还要做哪些规定和要求?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1课时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3、关键: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教具学具】有条件的可采取多媒体教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守株待兔”动画。

农夫天天等着捡兔子,结果会怎样呢?

(可能捡到,可能捡不到。)

两种可能都有,但哪种可能性大一些呢?

(捡不到兔子的可能性大一些。)

为什么?

学生可以回答多种理由,例如兔子有经验了,不再来撞树了;或者兔子本来

就很少,兔子撞树的事件也非常少见等理由。

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揭题: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怎么样来判断?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

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转转盘猜测

喜欢玩转转盘游戏吗?(喜欢)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四: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一课时)

金龙中心学校 石 强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第六单元P99—101:例1 例2 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二十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随机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猜想、操作、验证各种可能性和探究如何实现生活中随机现象公平性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随机现象来源于生活,研究随机现象能够很好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随机问题,并且保证生活中某些随机问题的公正性。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初步知道某些现象是确定现象(一定要发生和不可能发生)及不确定现象,现在将对不确定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及结果的公正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描述和判断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确定性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不确定现象。

教学关键:充分创设随机现象的生活情境和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分类等数学思想准确地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判断可能性大小。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归纳整理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硬币 等大纸片4张 骰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2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3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4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揭题:可能性) 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5.1班与5.2班的足球比赛,谁先开球呢?裁判用抛硬币来决定,你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大?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每4人为一小组,一人抛硬币,一人记录,其余观察,时间为2分钟

2、抛硬币时要用力均匀,高度适中;抛完规定的次数后把记录单填好,并由小组长汇报。 温馨提示: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总次数

1

2

3

4

5

合计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 师:对,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接近吗?

(2)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全部小组的实验数据加起来,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接近吗?

(3)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分别求和。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4092 2048 2044 德·摩根

4040 2048 1992 蒲丰

10000 4979 5021 费勒

24000 12012 11988 皮尔逊

80640 39699 40941 罗曼列夫斯基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4、总结提升

师:我们做过了实验,观察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半)

师: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尽管在抛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当我们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次数和总次数的一半比较接近,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采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二) 教学例2

(1)提出问题:我们班如果分为4个小组,如果决定只有一个小组去参加六一游园活动,怎么办才公平?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自主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桌子上的纸张进行探究。

(3)汇报交流,合理陈述。

三、 巩固提高,加深认识

课堂活动1猜一猜,转一转

(1) 先猜一猜转盘1中的指针可能落在哪一个区域?再动手转一转,试一试。 指2—3名学生猜,然后让一名学生转一转,验证结果。

(2)两人讨论,转盘2中的指针停下来可能会指向哪里?有几种可能?(由2—3名汇报,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3)对比观察,探究“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说一说图2中指向各种动物的可能性一样吗?哪一种最大?哪一种最小?为什么?)

课堂活动2:有八个小朋友玩“击鼓传花”游戏,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可能表演节目?表演节目的可能性一样吗?(学生两人议论后汇报)

四、 知能应用,拓展延伸

1 练习二十六 第1题:说一说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如果用抽签方法选一位同学在班上发言,谁会去发言?在纸片上写名字,做几个纸团,试一试。

2 练习二十六 第2题

3 补充题:小朋友们玩游戏,他们想用掷骰子来决定谁先玩。这两个骰子该选哪一个比较公平呢?为什么?

4 练习二十六 第3题

5 拓展题:某商场策划一场迎新年购物摸奖游戏活动,奖品如下:

一号奖品 可乐一瓶

二号奖品 电吹风一个

三号奖品 微波炉一台

四号奖品 29寸彩电一台

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会怎样设计转盘呢?

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装盘怎样设计呢?

如果按照公平性的原则,这个转盘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五、 知识总结,整理建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随机现象 可能的结果 可能性的大小 与什么因素有关 1 足球赛 5·1班开球 一样大 硬币正反的机会相等

5·2班开球

2 参加活动 可能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一样大 四张纸片四个小组 3 玩转盘 可能小羊

4 击鼓传花

教学反思: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五: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可能性教案[2]

可能性

(第一课时)

长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一禾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第六单元P99—101:例1 例2 课堂活动1、2题及拓展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随机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猜想、操作、验证各种可能性和探究如何实现生活中随机现象公平性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随机现象来源于生活,研究随机现象能够很好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随机问题,并且保证生活中某些随机问题的公正性。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初步知道某些现象是确定现象(一定要发生和不可能发生)及不确定现象,现在将对不确定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及结果的公正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描述和判断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确定性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不确定现象。

教学关键:充分创设随机现象的生活情境和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分类等数学思想准确地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判断可能性大小。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归纳整理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硬币 纸盒 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想做一次小老师吗?那么同学们要抓住机会,出示课件!

2 学生认真读题,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回答各题。

3 师:小老师们真棒!

4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可以确定的,但有的事是不能确定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 师:那么同学们课间都玩哪些游戏呢?是不是会遇到谁先谁后的问题呢?同学们是怎样解决的呢?学生回答,师:现在体育老师组织5.1班和5.2班比赛想请同学帮忙决定谁先开球,你们愿意吗?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5.1班与5.2班的足球比赛,谁先开球呢?裁判用抛硬币来决定,你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大?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每学习小组为一小组,一人抛10次硬币,组长记录。

2、抛硬币时要用力均匀,高度适中;抛完规定的次数后把记录单填好,并由小组长汇报。 温馨提示: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 抛掷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1

2

3

4

5

合计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 师:对,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接近吗?

(2)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全部小组的实验数据加起来,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接近吗?

(3)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分别求和。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4092 2048 2044 德·摩根

4040 2048 1992 蒲丰

10000 4979 5021 费勒

24000 12012 11988 皮尔逊

80640 39699 40941 罗曼列夫斯基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4、总结: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尽管在抛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当我们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次数和总次数的一半比较接近,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采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最后再抛一次决定到底是谁先开球。

(二) 教学例2

(1)提出问题:我们班如果分为4个小组,如果决定只有一个小组去参加六一游园活动,怎么办才公平?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合作交流:老师出示盒子,在盒子里装上4个写有1 2 3 4的乒乓球,分别代表一组、二组、三组、四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体验到底能摸几种结果,并思考这种方法公平吗?如果我再放一个写有一的球友公平吗?学生思考。

(3)汇报交流,合理陈述。

三、 巩固提高,加深认识

课堂活动1猜一猜,转一转

(1) 先猜一猜转盘1中的指针可能落在哪一个区域?

(2)两人讨论,转盘2中的指针停下来可能会指向哪里?有几种可能?(由2—3名汇报,

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3)对比观察,探究“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说一说图2中指向各种动物的可能性一样吗?为什么?)

课堂活动2:有八个小朋友玩“击鼓传花”游戏,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可能表演节目?表演节目的可能性一样吗?(学生两人议论后汇报)

四、 知能应用,拓展延伸

1. 补充题:小朋友们玩游戏,他们想用掷骰子来决定谁先玩。这两个骰子该选哪一个比较公平呢?为什么?

2.拓展题:某商场策划一场迎新年购物摸奖游戏活动,只要消费满400元可获得中奖率为100%的抽奖机会,奖品如下:

一号奖品 可乐一瓶

二号奖品 电吹风一个

三号奖品 微波炉一台

四号奖品 29寸彩电一台

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会怎样设计转盘呢?

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装盘怎样设计呢?

如果按照公平性的原则,这个转盘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五、 知识总结,整理建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抛硬币

反面朝上 可能性相等(公平)

抽签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六: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店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备课人:狄文育 学校:龙泉小学 备课组长:郭群英

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

4、综合应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四、课时安排:

(一)小数乘法…………………………………………11课时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8课时

(三)小数除法…………………………………………14课时

1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5课时 (六)可能性………………………………………………3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5课时 (八)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解决问题;

5、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要求;

1、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3、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学生掌握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

4、解决问题强化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也在增强学生价值体验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剖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问题

难点:求积的近似值

小数乘整数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2

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1.7×60.3×120.8×35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假设1:学生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假设2: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1.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1.7×6就是6个1.7相加,即1.7+1.7+1.7+1.7+1.7+1.7。我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1.7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1.7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7×6=

1.7扩大10倍1 7

×6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同学做得对吗?二是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如果不是

1.7×6的结果,应该把102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把这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3

学生:因为我们是把1.7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变,应该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0.2 17×6=102

1.7扩大10倍得1 7

1 02缩小10倍1 0.2

教师: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就是把小数

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像这样的 算式大家会算了吗?

学生:会。

教师:在这个菜市场里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0.2 0.3×12=3.6 0.8×35=28

1.71 23 5

×6×0.3

×0.8

1 0.23.62 8.0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教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他们在计算一箱糖果的质量。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汇报进行板书或者由学生直接板书,如下:

0.25×60=15

0.2 5

× 6 0

1 5.0 0

交流中可对学生作以下引导: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学生2:我认为把0.25看成25与60相乘时,不要把60后面的0忘了。如果忘了,积的小数位数就不准确了。(可以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三)学习小结

4

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成功。

(四)知识拓展

(出示:未修改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为什么小芳家水费的问题没有同学解决呢?

学生:这是小数乘小数的问题了。

教师:对!小数乘小数又怎样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以后再来进行交流。

(五)课堂检测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你能不能注意这些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4题。(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直接填空)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 3 5 6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3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学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巩固

1、教师出示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6×0.29 16×0.3 7.51×13 7.5 ×13

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教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上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也比较接近,它们的积也比较接近。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3的情景图)

教师: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0.39。

教师: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题中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里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教师:怎样才能很快估算出92×0.39大约是多少呢?

如果学生能估算,就请学生讲一讲估算的方法。以下是按学生不能正确估算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师: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5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七: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八:最新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正村小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教 案

学科: 班级: 教师姓名:时间:2010年9月1日

新课程标准

教学行事历

班学习小组构成

班学习小组构成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九: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 1.7×6 0.3×12 0.8×35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假设1:学生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假设2: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1.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1.7×6就是6个1.7相加,即1.7+1.7+1.7+1.7+1.7+1.7。我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1.7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1.7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 17×6=

1.7×6扩大10倍1 7 ×6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同学做得对吗?二是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如果不是1.7×6的结果,应该把102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把这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学生:因为我们是把1.7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变,应该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0.2 17×6=102

1.7 ×6扩大10倍17×6

1 02缩小10倍1 0. 2

教师: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就是把小数

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像这样的 算式大家会算了吗?

学生:会。

教师:在这个菜市场里(指情景图)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0.2 0.3×12=3.6 0.8×35=2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教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学生:他们在计算一箱糖果的质量。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汇报进行板书或者由学生直接板书,如下: 0.25×60=15

交流中可对学生作以下引导: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学生2:我认为把0.25看成25与60相乘时,不要把60后面的0忘了。如果忘了,积的小数位数就不准确了。(可以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三、巩固运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你能不能注意这些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直接填空)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成功。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未修改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为什么小芳家水费的问题没有同学解决呢?

学生:这是小数乘小数的问题了。

教师:对!小数乘小数又怎样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以后再来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把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需求。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能帮助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学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 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6×0.29

16×0.3 7.51×13 7.5 ×13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教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上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也比较接近,它们的积也比较接近。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

教师: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0.39。

教师: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题中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里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教师:怎样才能很快估算出92×0.39大约是多少呢?

如果学生能估算,就请学生讲一讲估算的方法。以下是按学生不能正确估算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师: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1: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90×0.39=35.1,所以92×0.39≈35.1(m)。

学生2:我们小组是把0.39看做0.4,92×0.4=36.8(m),所以92×0.39≈36.8(m)。

学生3: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90×0.4=36(m),所以9

2×0.39≈36(m)。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

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

学生:在估算时,有的是用一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有的是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所以估算结果不一样。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篇十: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1.7×60.3×120.8×35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假设1:学生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假设2: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1.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1.7×6就是6个1.7相加,即1.7+1.7+1.7+1.7+1.7+1.7。我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1.7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1.7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7×6=

1.7扩大10倍1 7

×6 ×6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同学做得对吗?二是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如果不是1.7×6的结果,应该把102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把这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学生:因为我们是把1.7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变,应该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0.217×6=102

1.7扩大10倍1 7

×6 ×6

1 0.2缩小10倍1 0 2

教师: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就是把小数

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像这样的 算式大家会算了吗?

学生:会。

教师:在这个菜市场里(指情景图)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0.20.3×12=3.60.8×35=28

1.71 23 5

×6×0.3

×0.8

1 0.23.62 8.0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教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学生:他们在计算一箱糖果的质量。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汇报进行板书或者由学生直接板书,如下: 0.25×60=15

0.2 5

× 6 0

1 5.0 0

交流中可对学生作以下引导: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学生2:我认为把0.25看成25与60相乘时,不要把60后面的0忘了。如果忘了,积的小数位数就不准确了。(可以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

三、巩固运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你能不能注意这些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直接填空)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成功。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未修改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为什么小芳家水费的问题没有同学解决呢?

学生:这是小数乘小数的问题了。

教师:对!小数乘小数又怎样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以后再来进行交流。

【简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把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需求。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能帮助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本案例由卞小娟提供)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学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

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6×0.29

16×0.37.51×13

7.5 ×13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教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上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也比较接近,它们的积也比较接近。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

教师: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0.39。

教师: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题中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里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教师:怎样才能很快估算出92×0.39大约是多少呢?

如果学生能估算,就请学生讲一讲估算的方法。以下是按学生不能正确估算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师: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1: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90×0.39=35.1,所以92×0.39≈35.1(m)。

学生2:我们小组是把0.39看做0.4,92×0.4=36.8(m),所以92×0.39≈36.8(m)。

学生3: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90×0.4=36(m),所以9

2×0.39≈36(m)。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

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

学生:在估算时,有的是用一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有的是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所以估算结果不一样。

教师:谁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呢?为什么?

学生:通过笔算,我发现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用90×0.4的结果最接近准确数。 教师: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

学生:我们认为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这样估算最快。

教师:今天学的小数乘整数的估算与整数乘法的估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是把小数看做最接近精确数的整数或比较简单的小数再计算。而整数乘法的估算是把整数看做整十、整百……后再计算。

学生2: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比较简单的口算。

教师:对。这就是估算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在估算时,我们要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大家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条件改为“如果每步大约是0.43m呢”)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汇报估算的方法。

教师:在估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在估算中你们能不能注意这些问题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相关热词搜索: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五年级可能性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13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