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6-01-10 17:36: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呵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1、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妙点寻踪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记叙了杨志受大名府梁中书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斗争形式。违章紧扣“智取”来写,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构思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中活有关的情节中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解题;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从这个题目来看,是个动宾词组,用“智”修饰“取”,鲜明地突出了用“智谋”这点上。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变成“晁盖等人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智取”与“押送”的斗争,表面上是晁盖、吴用等人同杨志的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的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

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阅读课文,感知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1、字音

趱行 嗔 虞候 朴刀 恁地 聒噪

2、 文学常识

《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我国古代四大古代小说是《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3、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1 — 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 — 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 段 )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三、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 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 ↓ ↓

开 杨志凉行热歇 内部 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 秘密行动

端 杨志凉歇热行 矛盾 五、七日后尴尬去处 秘密行动

↓ ↓ ↓

挑夫歇凉 六 到 七星歇凉

发 杨志盘问 月 黄 七星巧答

展 干预买酒 外部 初 泥 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 矛盾 四 冈 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 枣客送酒

高潮 杨志失宝 明暗相会 七星取宝

补叙 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

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

四、课堂小结

《水浒》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塑造。《智取生辰纲》就通过“智”的“决斗”,是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把握了杨志鲜明的个体形象和晁盖等英雄群像的特征,仔细咀嚼,这些人物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

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杨志 观点:早晚歇,正热走,不准歇树林。 理由:路途不太平,强人出没。 众军汉 观点:早晚走,正热歇,要歇树林。 理由:天气炎热,行路艰难。

杨志态度 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专横暴烈)对虞侯:骂他们说话如放屁。 (态度不恭) 对都管:责备他没分晓,不知艰难。(不敢得罪)

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

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众军汉要买酒解渴,杨志不准买酒,怕被蒙汗药麻翻。

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

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杨志同意军汉买酒,白胜假意不卖,故意说由蒙汗药,更减杨志疑心。

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

三、分析人物性格

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

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

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 卖刀——失意 升官——得志 失陷生辰纲——幻灭

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 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五、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

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

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

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

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

三、思考讨论:

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为什么?

起反衬的作用。 原因: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泥冈的环境。

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

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五、课文总结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课堂小结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七、布置作业

1、古典小说每一章回的题目,讲究用对偶句。下列句子都是《水浒传》中的回目,请给以配对。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②林冲水寨大并火 ③三山聚义打青州 ④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⑤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⑥晁盖梁山小夺泊 ⑦众虎同心归水泊⑧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①)与(⑤),(②)与(⑥),(③)与(⑦),(④)与(⑧)。

2、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事( 林冲雪夜上梁山)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3、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人(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八、板书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 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 ↓ ↓

开 杨志凉行热歇 内部 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 秘密行动

端 杨志凉歇热行 矛盾 五、七日后尴尬去处 秘密行动

↓ ↓ ↓

挑夫歇凉 六 到 七星歇凉

发 杨志盘问 月 黄 七星巧答

展 干预买酒 外部 初 泥 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 矛盾 四 冈 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 枣客送酒

高潮 杨志失宝 明暗相会 七星取宝 补叙 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明线﹚ ﹙暗线﹚

杨志 吴用

押 }智{ 夺

上路 策划

六月初四正午

中计 黄泥冈 用计

松树林

失纲 劫纲

九、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比较阅读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本文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从这个题目来看,是个动宾词组,用“智”修饰“取”,鲜明地突出了用“智谋”这点上。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变成“晁盖等人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智取”与“押送”的斗争,表面上是晁盖、吴用等人同杨志的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的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二、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1 — 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 — 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 段 )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三、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 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 ↓ ↓

开 杨志凉行热歇 内部 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 秘密行动

端 杨志凉歇热行 矛盾 五、七日后尴尬去处 秘密行动

↓ ↓ ↓

挑夫歇凉 六 到 七星歇凉

发 杨志盘问 月 黄 七星巧答

展 干预买酒 外部 初 泥 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 矛盾 四 冈 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 枣客送酒

高潮 杨志失宝 明暗相会 七星取宝

补叙 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

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

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杨志 观点:早晚歇,正热走,不准歇树林。 理由:路途不太平,强人出没。

众军汉 观点:早晚走,正热歇,要歇树林。 理由:天气炎热,行路艰难。

杨志态度 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专横暴烈)对虞侯:骂他们说话如放屁。 (态度不恭) 对都管:责备他没分晓,不知艰难。(不敢得罪)

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

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众军汉要买酒解渴,杨志不准买酒,怕被蒙汗药麻翻。

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

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杨志同意军汉买酒,白胜假意不卖,故意说由蒙汗药,更减杨志疑心。

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

三、分析人物性格

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

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

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 卖刀——失意 升官——得志 失陷生辰纲——幻灭

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 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

四、课堂小结

五、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

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

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

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

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

三、思考讨论:

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为什么?

起反衬的作用。 原因: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泥冈的环境。

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

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五、课文总结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古典小说每一章回的题目,讲究用对偶句。下列句子都是《水浒传》中的回目,请给以配对。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②林冲水寨大并火 ③三山聚义打青州 ④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⑤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⑥晁盖梁山小夺泊 ⑦众虎同心归水泊⑧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①)与(⑤),(②)与(⑥),(③)与(⑦),(④)与(⑧)。

2、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事( 林冲雪夜上梁山)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3、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人(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背一背曹操的诗歌,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要求学生说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望梅止渴”等等。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从史书记载中得到的,哪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故事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四、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课后习题一、1)

1)解“鸡肋”遭斩。 2)“门”中添“活”解操意。 3)分食“一合酥”遭操忌。 4)解“梦中杀人”遭操恶。 5)告发曹丕阴事。 6)教曹植斩门吏而出。 7)为曹植作《答教》。

2、请同学们再认真研读这几件事,能否对这些事情作一分类,或者说,这七件事情,触使曹操产生杀杨修之心的有哪些?

明确: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杀近侍事件属于杨修的小聪明,数犯曹操之忌;后三件事,杨修已经卷入曹丕、曹植的兄弟间的世子之争,属于政治活动的范畴。杨修的存在,已成为曹操的身后大患,故杀之。

四、理清脉络,赏析技巧:

1、这篇课文以简要的语言叙述了七件事,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2、课文中的顺序与我们叙述的顺序,两者各有什么优劣?说说作者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顺序? 明确:课文采用的是插叙,先写“鸡肋”事件,再一步步地交待曹操对杨修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也可以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再者“鸡肋”事件也是曹操杀杨修的直接诱因。 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写,属于顺叙,条理清晰,但缺少波澜。

3、除“鸡肋”事件外的六件事,又是按照何种顺序进行介绍的,其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从事情的程度轻重来介绍的,前三件是杨修与曹操比个人才智的问题,后三者则涉及到了曹操立世子的核心问题,影响曹氏政权的稳定。这也是曹操对杨修的态度越来越恶劣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三。

第二课时

一、分析死因:

下面我们以“杨修之死死于 ”为话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1、杨修之死死于曹操嫉妒才能。杨修能够摸准曹操的心思,以曹操看法,留杨修这样的人在身边,总可能酿成祸患。

2、杨修之死死于杨修自己的不明智。杨修屡次卖弄自己的才思,屡犯曹操之忌,并煽动他人作归计,确实是扰乱军心,身遭杀戮,也不能怨得他人。

3、杨修之死死于对政治的不敏感,将自己置身于世子之争的漩涡之中,必然会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杨修之死,再所难免。有人认为:曹操杀杨修的实质是维护曹氏根本利益,曹操为防止袁绍“废长立幼”招致的兄弟俱亡的惨痛教训再次发生,当然要巩固太子曹丕的地位,而必须剪除植党势力,

4、杨修‘恃才放旷’不过是表面,关键在于他冲撞了固有的封建等级秩序──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杨修的悲剧就在于对自己的奴才命运缺乏认识。在主子君临上界,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现实社会里,奴才所表现出的‘自主’精神和‘平等’要求,不论是何种形式,在原有的框式之内,“都只能以悲剧告终。”

二、感知人物形象:

“我认为曹操(杨修)是一个的_____人,这从中可以看出有依据。

1、曹操:既心胸狭窄、嫉妒才能、阴险狡诈,又深谋远虑,善于收买人心。

2、杨修:才华横溢,却又恃才放旷、狂妄轻率。

三、拓展延伸:

对于杨修的死,我们深感惋惜。现在我们尝试着为杨修写一副挽联、写一句墓志铭,表达我们对他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示例:“满腔才华遭主忌,两字军令迎死来”;“聪慧机智才华横溢堪称英才,恃才放旷目无军纪却酿苦果”;“为人可恃才无须放旷,做事贵忠诚定要三思”,等等。

四、辩证阅读,客观分析:

第一个角度是艺术作品中的曹操(主要是指《三国演义》),第二个角度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要求学生在介绍曹操时,先介绍其事情,然再分析其性格特征。

艺术作品的曹操:奸雄的代名词。如杀吕伯奢一家、追杀匈奴使等等。

历史的曹操:是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引导学生讨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基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古典名著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词汇。

2. 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3. 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4. 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5. 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特见解。

6. 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出审视人物,解读情节。

7.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2.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三.单元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毕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社会经验也谈不上,所以这这单元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该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恰如其分地引入写作背景。

四.学法指导

1.《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该以“智”字为突破口。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复述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应该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认识曹操和杨修不同的性格特征。 3.

是长篇小说节选,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其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香菱学诗》全文重点写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应该抓住本文的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导航

1.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看清故事的大背景。

2.要把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

3要鼓励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学习运用点评法,以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本单元后,再自拟题目写一篇心得。

六.单元课时划分

《智取生辰纲》………..2课时 《杨修之死》……….. 1课时 《范进中举》……….. 2课时 《香菱学诗》……….. 1课时 综合性学习……….. 1课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四: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花园中学 刘正奎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 高国民整理

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将随着司马迁去探究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随着陶渊明去观赏世外桃源,随着吴均去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随着柳宗元去感受赋敛之毒甚于蛇、苛政猛于虎的道理,随着范仲淹去体会仁人志士的思想情操。

二、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教师在课前要落实好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从而读懂句子,疏通文意。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现实,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

2、通过品味语言,欣赏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3、通过研读作品,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和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4、反复诵读课文,能够准确背诵课文。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0.5课时

★《陈涉世家》 3课时

★《桃花源记》 2课时

★《与朱元思书》 1课时

★《捕蛇者说》 1.5课时

★《岳阳楼记》 2课时

★《醉翁亭记》 2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五、各课教学简案

陈涉世家

(一)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理解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用法。

5、能够背诵一些精彩的语段。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 听,思考。

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

人物刻画风采动人。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

人。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

性。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

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

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

次农民起义。学习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人来

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作 阅读,思考。

品。

2、整体感知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 自由朗读,圈点勾画。

文字障碍。

3、反复诵读,老师范读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读给大家听。评价。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自学

5、交流成果 先小组,后推荐全班交流。

6、老师解疑

7、深入理解

学习特殊文言词语(课后练习)

再读课文,思考:

陈胜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文中是怎样通过对话来刻画陈胜的?

8、小结课文

9、布置作业

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反映的社会现实。

2、学习文言副词,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加强阅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4、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握全文脉络。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1、导入:

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

2、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5、自由朗读

思考、练习、交流 再读课文。 思考,讨论。 回答,评价,补充。 回答,评价,补充 同学互相检查。 学生活动 听 记 朗读全文。 思考,回答。 练习朗读。 小组交流,评出组内最好的。

指导朗读,评价。 全班交流,评价。

6、先自学课文 借助注释,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评价

7、老师解疑 同学提问

8、学习文言词语 练习

9、小结课文 交流

与朱元思书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语言特点。

3、能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4、通过体味语言,了解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 听,思考。 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陶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

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2、读文解义:

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 听,感受。 好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先示范读一

遍,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老师示范读,

配乐《高山流水》)

面对如此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 齐读全文。 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

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

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 分组活动。 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为了

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

起分享。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下面我想请三个 师生评议。 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

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投影重要词句,交流译文。 师生共译。

3、神游佳境:

让我们就带着这一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

然后分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读 ,

感受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

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

4、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

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

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

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

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

隐的高洁志趣。)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

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

5、拓展延伸:

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

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

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6、小结本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

你能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收获了哪些?

同学们说得真好!读《与朱元思书》,犹如

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

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

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

品读,思考。 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 (结合“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 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思考,交流,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谈体会,收获。 听,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五: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六)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一、本单元都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精华部分,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加强对文学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注意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取思想的火花,照亮前进的方向。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三、了解小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粗知故事梗概。

四、在阅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言在语气等方面的不同。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共安排 9 课时

17《智取生辰纲》2课时

18《杨修之死》2课时

19《范进中举》3课时

20《香菱学诗》2课时

课前准备

17《智取生辰纲》PPT MP3课件

18《杨修之死》PPT MP3课件

19《范进中举》FLASH课件 PPT 课件

20《香菱学诗》PPT MP3课件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三、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内容:农民起义

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天气炎热

作用: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三、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四、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五、布置作业

18、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节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

一、处理作业:

二、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 、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2.完成《名师伴你行》课后记:品味四大名著,积累生活、文学底蕴。

19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3.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问。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三、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以及这个人物所体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课本描写的另一个人物形象胡屠户。

二、正课

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七: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由刘欢《好汉歌》引入新课

二、畅谈《水浒》

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水浒》

1、谈《水浒》的故事情节

2、谈《水浒》的人物

3、谈《水浒》中人物绰号

学生相互交流

三、引入课题: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四、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生字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â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â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汴京 biàn

2、生词

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 勾当:事情。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七、作业

1、进一步了解《水浒》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二、目标:

1、复述故事

2、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3、课文阅读,整体感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2、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3、概述:杨志事迹(学生概述):

A、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B、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

C、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

D、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

E、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4、小组合作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四、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本组意见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尝试学习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

小组合作进行,每组拟一个

例: “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

“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

“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

“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

“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

第三课时

目标:

合作理解课文

一、回顾导入

二、阅读课文,说话训练(小组合作)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示例: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四、精读课文,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讨论后明确: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

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讨论后明确: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五、说说文中的“矛盾”(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四课时

目标:

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口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合作探究

一、回顾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环境描写,韵味无穷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正是 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品味人物,把握形象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三、 探究性学习。

1、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八: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归纳相关的知识点。

●能力目标:

探讨小说阅读的规律技巧,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复习重点:

课文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教学难点:

小说阅读规律技巧的探讨。

教学方法:练习法、列表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具选用: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小说相关画面回顾导入复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⒈重点字词的积累

⑴生字:

嗔怪chēn 怄气òu 腻烦 颦儿 鳏guān寡孤独 攥zuàn在手里 桑梓zǐ 腆tiǎn着 面面厮觑qù

⑵词语:

不省人事 恃才放旷 面面厮觑 今非昔比 果不其然

⒉小说知识的复习

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是什么?

⑵小说情节由( )、( )、( )和( )四部分构成。

⑶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 )、( )和( )。

⒊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四、典型例题剖析

㈠阅读范进中举精彩段,做下列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

路,一跤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再为商酌。”

⒈上面选段写范进发疯的过程,可分为四层,请依次归纳层意(每层不超过四个字)。

2.“噫!好了!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怎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个字)

3.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范进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醉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反映了世人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改革不完善的科举制度的愿望。

D.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乃至对社会的毒化。

5.由范进疯态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什么?

6.结合自身简要谈谈你从范进身上得到的启示.

㈡、讨论总结小说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⒈出题规律

一般围绕小说三要素出题

●关键句子的赏析

●作品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作者思想感情及写作的目的(注:侧重于评价与鉴赏)

⒉答题技巧

①应对策略:巧记忆 善分析 准判断

②答题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切忌断章取义。

五、延伸迁移

阅读下面小小说,做题。

只要一半

“这么小的房子只给我两间?”女军医李静忿忿的说。

她想,要是爸爸(确切的说是公公)还是这儿的政委,或者她在“老头 儿”离休前就调到这里来,他们怎么敢只给我这样两间房子?

营房助理员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李静想,这种人好对付,来点硬的就吓住了。

“我的要求也不过分,”她傲慢地扬起那张漂亮的面孔,“把我爸爸过去的房子分给我一半就行了。 ”

“那„„”年轻的营房助理员抠抠头发,指着那两间房子问:“你要哪一

间?”

“什么意思?”李静冷冷地盯着他。

“老政委过去住的就是这两间。”

1.本文是否具备了小说的特征?为什么?

2.体现小说思想意义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 )

A.批评某些人贪图享受,仗权谋私的不良作风。

B.赞扬营房助理员的正直、机智。

C.赞扬政委以身作则、不求私利的优良品质。

D.批评年轻一代的落后,赞扬老一辈的高尚 。

六、中考链接

⒈“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词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⒉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这件大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 )。

⒊“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

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 )和( )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绰号,请用一句话说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并说出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绰号以及绰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⒌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宁府上房内看到一幅对联: ,人情练达即文章。请你补出上联并说出此联的意思。

对联的意思:明白社会上种种世态都是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就是文章。 ⒍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七、课堂小结

复习内容回顾。

八、课堂结语

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教我们学会做人。读《智取生辰纲》我们领略到英雄的大智大勇,懂得了智慧的重要,读《杨修之死》我们懂得了做人不能恃才放旷,目中无人;读《范进中举》我们懂得了做人不能追逐名利,要学会淡泊;读《香菱学诗》我们明白了做人要虚心求教,勤奋执着„„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将来能做一个大写的人,趁着大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吧!书会让你生活充实,乐趣无穷!

板书设计:

答题技巧

应对策略:巧记忆 善分析 准判断

答题原则: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九: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由刘欢《好汉歌》引入新课

二、畅谈《水浒》

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水浒》

1、谈《水浒》的故事情节

2、谈《水浒》的人物

3、谈《水浒》中人物绰号

学生相互交流

三、引入课题: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四、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生字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â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â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汴京 biàn

2、生词

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 勾当:事情。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七、作业

1、进一步了解《水浒》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二、目标:

1、复述故事

2、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3、课文阅读,整体感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2、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3、概述:杨志事迹(学生概述):

A、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B、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

C、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

D、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

E、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4、小组合作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四、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本组意见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尝试学习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

小组合作进行,每组拟一个

例: “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

“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

“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

“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

“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

第三课时

目标:

合作理解课文

一、回顾导入

二、阅读课文,说话训练(小组合作)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示例: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四、精读课文,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讨论后明确: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

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讨论后明确: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五、说说文中的“矛盾”(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四课时

目标:

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口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合作探究

一、回顾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环境描写,韵味无穷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正是 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品味人物,把握形象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三、 探究性学习。

1、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理想

作品类型: 文言文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选了五篇文言文和杜甫诗三首。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把自己认为的社会理想展现出来;《陋室铭》与《爱莲说》是作者对自己高洁志趣和情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了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了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发人深思;《杜甫诗三首》很有代表性地杜诗的风格。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谈到了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态度,《核舟记》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杜诗则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些内容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时尽量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核舟记》的第二段至第四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熟读的基础上深入领略和品味诗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文言词语的形、音、义。

2.熟知作品、作者及诗文的内涵。

(二)难点

1.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抒写心志的表达技巧。

四、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关键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良好习惯。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则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采取探究式的方式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学习古文,熟读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要引导学生在基本疏通文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要在读中求解,以解助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使学生当场达到成诵或基本成诵。

2.在讲解过程中不宜过于繁琐地解说。

教授古文,要讲得精练,不该讲的(讲了学生也难以接受的)和不需要讲的(学生已经明白的)都不讲,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不讲成两句。

3.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内,“字字落实”的教法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每讲一课都要从头至尾逐句译成现代语,不仅没有必要,且很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文言课应当让学生看的是文言,读的是文言,想的是文言,如果让翻译和语法充斥课堂,就没有多少“文言味”了。

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4.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人以文铭志的特点。

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请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收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等

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

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

作文训练

运用借物抒情.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生活中的一种事物,赋予它独特精神内涵,写一篇散文。要求文字优美,意蕴深长,不低于五百字。

八 课时安排 22课时

《桃花源记》 2课时

《短文两篇》 3课时

《核舟记》 2课时

《大道之行也》 2课时

《杜甫诗三首》 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作文训练 2课时

作业讲评 3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21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