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2016-01-11 08:36: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

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并学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本节教法以实验法为主,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判断透镜种类的两种方法和三条特殊的光线,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二: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 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 导学“投影仪”

1. 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 一、二、三段

(1) 认真观察图3.2-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2) 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

(3) 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2. 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 学生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填表。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三> 导学 “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1. 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

点拨)

2.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

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3.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 ,所成的像

是____的(倒立、正立)。(学生完成表格)

<四>.当堂训练:

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64-65“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能否用眼看到;○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3、4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三: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透镜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1、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焦点、焦距的定义。

重、难点:

2、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示)

2、透镜的做法:

3 试验: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

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达标练习:完成课时方案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2、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

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二、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1、 照相机的原理。 2、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2、 3、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课时方案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课本练习。

2、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1、 2、

试验的过程。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2、 3、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凸透镜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如图示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 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 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 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课时方案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课本练习。

2、

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后记:

注意几个概念的讲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 如何确定虚像、实像?

四、眼睛和眼镜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1、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水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四: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

【重点难点提示】

1.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

(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或者通过一个球面的球心并与另一球面相垂直)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如图3—1所示.

(4)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如图3—1所示.在透镜中心处.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

(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8)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9)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10)眼球的基本结构.

(11)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12)透镜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 即

(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3.考点

(1)透镜的基本性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难题巧解点拨】

[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

A.甲图 B. 乙图 C.丙图 D.丁图

1f

思路分析

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比观察入射前和出射后光的变化情况.光通过甲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乙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丙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光通过丁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透镜对光的(明确会聚和发散的区别)“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并非只是针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而言,“会聚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发散作用”应该理

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图3-3所示.

答:A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

B.凹透镜没有焦点

C.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分析

一般的透镜若有两个球面,就意味着有两个焦点;但少数透镜只有一个球面,这就意味着这种透镜只有一个焦点.对于凸透镜应有两个实焦点(或一个实焦点),对于凹透镜应有两个虚焦点(或一个虚焦点).而且入射光线如果指向凸透镜或凹透镜,且通过光心,则不会发生折射现象,而是沿直线传播. 因此选D正确.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性质)

答:D

[例3]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呢?

答:由于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小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行光,根据焦点的定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具体做法是在透镜下放一与镜平行的光屏,让透镜对准太阳光,前后移动透镜会在屏上看到一个光斑,测量光斑最小最亮时透镜边缘到屏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大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此方法只能粗测焦距)

[例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思路分析 (注意这五种镜子的区别)

我们知道的光学元件一般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五种,其中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各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甲图中,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而不是反射光;乙图中平行光入射,出射光是发散光,而不是反射光,注意到两条入射光线出射时上下位置颠倒了,只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且出射光过焦点后位置才会发生颠倒;丙图中,出射光与入射光都是平行光,只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如图

3-4(b)

[例5]完成图3-5中的光路图

思路分析

图中所给的四个透镜,(a)、(b)是凸透镜.(c)、(d)为凹透镜,并且(a)、(c)给出入射光线,要求画出折射光线.而(b)、(d)则给出折射光线,要求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光心、焦点的定义方法就能画出这些特殊光线.

在画图中要注意光的传播方向. (利用基本概念完成作图)

答:如图3—6所示.

[例6]利用两面凸透镜把二束平行光变成另二束平行光,同时使“上、下”的光线更换位置. (用画图的方法完成这个题目.)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五:初二物理教案 透镜

初二物理教案 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1、

2、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试验:

结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

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2、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

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3、

4、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2、

3、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

4、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道理。

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5、

6、 试验的过程。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4、

5、

6、 课时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 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如图示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六:八年级物理上册 4.2透镜教案 苏科版

第一节 透 镜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 了解两种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区别。

3. 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比较,培养学

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 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叫比较法。这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研

究方法。

5. 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6. 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远视眼睛(老花镜)的焦距,了解眼镜度数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象,也能成缩小的实像。

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光路的可逆,若光源在焦点处,则会聚光线透过凸透镜

以平行光线形式射出。

4.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老花镜(凸透镜)和近视眼睛(凹透镜),进一步理解两种透镜的区

别及应用。

三、教学用具:

凹透镜、凸透镜、老花镜、近视眼镜、手电筒、白纸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象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与我们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新课教学]:

1. 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

透镜可分为两类 凸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 (凹透镜) (凸透镜)

2. 透过凸透镜、凹透镜观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别。

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你会发现:

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 ..

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 ..

此实验要强调:通过透镜观察的是近处物体,因为凸透镜能成不仅放大像,也能成缩小的像。

3.观察并比较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猜想:

①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

生什么现象?

②如果把凸透镜换成凹透镜,结果又会怎样?

在图中画出你的猜想。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

试一试:

①从很远的地方射来的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片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改变镜片与白纸间的距离,同时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当距离为某个数值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②若换成凹透镜,则无法看到很小很亮的一点。也可用大

手电筒照射凹透镜,则在墙壁上观察到一个比镜面大得多的光

斑。这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总结:同样一束平行光通过两种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不同的。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设计可行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容易想到三种方法,即“一摸二看三照”:(可参照见下表)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用“摸”的方法);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看”的方法);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人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即用“照”的方法)。

试一试:

“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议一议:

“还有哪些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哪中方法最好?”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

用“晃”的方法:通过透镜观察距透镜较近书上的文字,晃动透镜,若发现像的移动方向总与透镜相同,则该透镜是凹透镜;若发现像的移动方向总与透镜相反,则该透镜是凸透镜。

用“叠合”的方法:例如,可先通过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它对光线的作用或成像的情况,然后将未知透镜与它叠合在一起,再观察对光线作用或成像情况的变化,

从而判断

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至于哪种判断方法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如果待辨别透镜的中央与边缘的厚薄差异不明显,就不能用“摸”的方法(况且光学镜面一般是不允许用手直接去摸的);在有太阳光与没有太阳光的场合,所选的方法可能不同。总之,一种好方法,应该简便、易行、有效,但它是随场合变化而变化的,不宜一概而论。

总结:

根据上述活动可知,通过凸透镜能够看到正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本领。

凸透镜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又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又成为发散透镜。

5.以凸透镜为例,介绍透镜相关知识:

① 光心(O):透镜的中心

② 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主光轴,简称主轴。

③ 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

在主轴上的F点

④ 焦距(f):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

思考:若将某一光源放在焦点F处,则会聚光线通过凸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根据光路可逆如右图 ....

同样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凸得越厉害,其焦

距越短。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

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

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

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

镜的虚焦点。

6.设计实验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

通常学生会提出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时注意应使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到透镜上,视需要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加以评估,从而使他们认识这只是一种估测透镜焦距的方法。但由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所以不能用平行光聚焦法估测它的焦距。

相关知识: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它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φ=1/

f

平时所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眼镜的镜片,它的透镜焦度是lm-1,它的焦距是1m。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思考:

+300度和一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本课小结]:

1. 从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线的作用等处,通过“一摸二看三照”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 透镜的光心、光轴、焦点、焦距。

4. 用平行光聚焦法估测远视眼镜(凸透镜)的焦距和度数,但此方法不适用近视眼镜(凹

透镜)。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P.84 3、4

《课课练》P.71 本节内容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七: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北流市六麻二中 曹飞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4.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2、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光源、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

学生实验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手持平面镜,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名称。

[师]光能通过平面镜吗?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透镜》。

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包括老花镜、近视镜、照相机的镜片、数码摄像机的镜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片)

2、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进行新课

1、透镜的分类

[师]我们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出示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

边缘薄的叫凸透镜,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归纳]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2、 课堂练习

用幻灯片打出不同的透镜,让学生识别透镜并进行归类,了解它们最根本的区别。

3、用课件演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并介绍主光轴和光心这两个常用科学术语。

4、 提出猜想: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探究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可利用手电筒或教室窗外射入的太阳光作为平行光源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小组进行交流探讨。

5、教师总结:①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②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6、用课件演示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提示学生可以像课本图

3.1-5所示方法粗略找出凸透镜的焦距。

7、学生讨论:(1)经过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怎样的?

引导学生学会从光路可逆的原理出发画出逆向射入的光线光路图。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光路图

2、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规律选择正确答案

3、知识拓展:古人怎样利用冰来取火呢?

四、本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

第三章 透镜及其作用

一、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四、三条特殊光线:

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 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

1

2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九: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1、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

德育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①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小,像的大小位置如何变化?

二、猜想和假设:①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及像的相对位置有关;

②像的正倒可能与它跟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三、探究实验步骤:

1、在阳光下测定你所拿凸透镜的焦距。

让阳光透过凸透镜在纸上成一个最小的亮点,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用f表示。(f最好在20~30cm之间)

2、 一支蜡烛作物体,研究蜡烛所成的像。

3、用光屏来承接烛焰的像(如P61图3.3—2)(注意: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在同一直线上、且在同一水平高度)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5、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4)。

6、继续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小于焦距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定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像距”用“v”表示

四、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它可以在光屏上显现出来,可使照相机底片感光;虚像:是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它不能在光屏上显示,也不能使照相机的底片感光。

六、练习、作业:P62 1;2;

1、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会看到铅笔尖

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而用凸透镜做实验时,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原因:铅笔由焦点以内经焦点移到焦点以外时,凸透镜所成的像由放大、正立的虚像变为倒立的实像)

2、“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也需要调焦。只不过它们都装在机身里,其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也能自动调焦,不需要人工调节。

七、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十: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 透镜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 NO: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1

2

3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物理透镜ppt 透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板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33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