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

2016-01-12 09:02:1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一: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一: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

点及乐观精神。

2. 通过本课的演唱和欣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

感兴趣。

3. 通过创编劳动号子,理解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作用。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劳动号子”

1.设置问题:

(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学生尝试)

(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地抬起来?(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统一发力)

(4)要移动步伐,可以喊“1、2,1、2”。(板书作用:统一步伐)

2.小结,揭示这就是“劳动号子”,一个简单的“劳动号子”。(板书:劳动号子)

3.引入情境,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有这样一个场面,果园里,大家都忙着采摘苹果,正当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有一只小老鼠跑过,后面紧跟着一只猫穷追不舍。老师把它编成了一个“劳动号子”。 前面 有只 老 鼠 , 嘿 哟 嘿 哟 ! 后面 有只 猫 啊 , 嘿 哟 嘿 哟 !

同 志 们 啊 , 嘿 哟 嘿 哟 ! 加油 采苹 果 啊 , 嘿 哟 嘿 哟 !

(1) 师示范,生尝试。

(2) 师:在辛苦的劳动中,加入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节奏,与单纯的喊“1,

2,3”这样的口令相比,这样的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调动情绪)

二、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 “劳动号子”

师: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就成为了歌曲。请欣赏歌曲,歌中所唱的是哪一种劳动场面?

1. 欣赏视频《军民大生产》,学生交流。

2. 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依据甘肃著名的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首歌曲原名为《边区十唱》,有十段歌词,现经过改编成为五段歌词,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3. 复听,思考歌词内容表现了哪些劳动场景?(开梢林,开荒„„)

4. 衬词句,“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嗦啰啰啰 太” 讨论作用。

师: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加在歌曲里有什么作用?

(1) 讨论作用: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 按节奏读一读

(3) 加入旋律,唱唱歌谱,

(4) 提示注意升记号,上滑音记号

5. 师生合作念第一、二段歌词。

(1) 师领生齐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号子吆喝声的特点,讲解重音记号。

(2) 交换念歌词,注意第五小节切分音节奏。

(3) 生尝试第二段歌词。

6. 学唱第一、二段歌词。师领,生唱衬词部分。再交换。

7. 自学后三段歌词。

8. 完整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9.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10. 分角色,跟音乐唱。

三、拓展,了解本土“劳动号子”

师:刚刚我们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是甘肃著名的劳动号子。在我们海盐,也有我们特有的劳动号子——海盐塘工号子。

1.看视频介绍“塘工号子”。

(“塘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修筑钱塘江海塘时,为了统一动作,协调节奏和

缓解疲劳而唱的一种歌调,是伴随劳动而集体创作的劳动号子。修筑海塘工程从挑土填基到采石搬运,从撬石到打桩,再到砌石合龙等多道工序,分别有长杠号子、短杠号子、翻石号子、撬石号子、打夯号子等等人们把它统称为塘工号子。塘工号子”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了解“塘工号子”中简单的长杠号子、打夯号子。

3.小结: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

四、创编,掌握“劳动号子”

师:“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音乐的素材来歌唱,请同学思考一下,在你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中有哪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歌唱呀?”

1. 学生分组创编

2. 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创编的劳动号子歌曲。

五、小结下课

师:“音乐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那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创作出非同凡响的音乐。”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二: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嘉善县下甸庙小学 毛丽云

我的教学设想:也许有人会用几句话、几个图示来讲述一些音乐知识点,可在我的心里,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也许更加重要。课堂,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充分感受音乐的机会,让知识的获得可以显得那样自然而然。

教学目标:

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精神。

2. 通过本课的演唱、欣赏和创编,能够理解、掌握劳动号子。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欣赏和创编,能够理解、掌握劳动号子。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唱与白的切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劳动号子”(动作一致,协调、统一发力)

1.设置问题:

(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学生尝试)

(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地抬起来?(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统一发力)

2.揭示:我们中国民歌三大体裁中的劳动号子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劳动号子)

二、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 “劳动号子”(调动情绪、一领众和)

1.引入音乐,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经过不断地发展,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就成为了歌曲。请欣赏歌曲《军民大生产》。(《军民大生产》)

2.聆听《军民大生产》,学生交流。

(1)设问:在这样的劳动号子下劳动的心情和在单纯的喊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调动情绪)

(2)作品简介

3.复听

师: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加在歌曲里有什么作用?

(衬词句,“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嗦啰啰啰 太”的作用、并解决拗口衬词的念唱)

(1) 讨论作用: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多用衬衫词 即兴创作)

(2) 按节奏读一读

5.师生合作念第一、二段歌词。

6.学唱第一、二段歌词。师领,生唱衬词部分。再交换。自学后三段歌词。

8.完整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9.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10.分角色, 跟音乐唱。

11.小结劳动号子

三、拓展,了解本土“劳动号子”

师:刚刚我们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是甘肃著名的劳动号子。在我们嘉兴海盐,也有我们特有的劳动号子——海盐塘工号子。

四、创编,掌握“劳动号子”(即兴创作)

师:“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音乐的素材来歌唱,就如我们学校生活中有大扫除就可以歌唱呀?”

1. 学生分组创编

2. 以《师生大扫除》为题,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创编的劳动

号子。

五、小结下课

师:“音乐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那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创作出非同凡响的音乐。”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三:《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军民大生产》教案

学号:

班级:

姓名:王茉莉

0903014112 0901 音乐学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王茉莉 0901 0903014112

【教学年级】五年级

【课 型】唱歌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并学会切分音的打唱法。

2、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劳动号子,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

产》,声音富有弹性,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

乐观情绪。

2、了解速度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3、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效果,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

创编活动。

【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节奏。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教学方法】视唱法学习曲谱和歌词,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采用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解决,在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体验感受不同速度,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课:1、激趣导入:用学生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导入,

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的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劳动

号子。接着了解了有关劳动号子的知识。而后

聆听了歌曲,在讨论用什么话唱才更有味道,

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又为后面的学

唱歌曲做好铺垫工作。

二、新课教学:(一)初步感受歌曲演唱风格

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播放学生表

现劳动的情景。说说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

2、复听歌曲,师简介歌曲背景。

(二)学唱曲谱:

学生自己初步视唱曲谱。

(三)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四)学唱歌曲

1、师生合作有节奏的读歌词。

2、学生跟琴张口默唱。

3、跟琴唱第一段。

师:提示重音记号,怎么演唱?有什么作

用?

4、自学第二三四五段歌词。

5、歌曲情感激发:

师:“歌曲中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衬词?这次

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使

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演

绎出歌曲的情绪。)

劳动号子:劳动中产生;直接为劳动服务;

节奏规整,强弱鲜明的一种汉族民歌体裁。

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的作

用。

6、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五)体验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演唱形式?你觉得这

首歌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1、 师生分别用独唱、领唱、齐唱、对

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师:那种演唱形式和速度更适合表现这首

歌曲? 三、教师小结:“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

音乐的素材来歌唱”,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

希望大家都能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饱含热情

的再一次演唱一遍《军民大生产》”播放原唱。

四、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军民大生产》

的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同学们下去把后两段学唱

一下,在听听打夯号子《连连夯》,说说你听后的

理解。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四:军民大生产教案设计

《劳动的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唱《军民大生产》,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军民大生产》的歌曲学唱,了解歌曲的创作与劳动的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表现作品形象;

3、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解放时期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

2、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注意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为D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1、民歌的体裁分类?2、劳动号子主要分为哪四种?

2、新课讲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歌体裁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这些大多数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即兴创编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劳动类的歌曲——《军民大生产》。

3、背景资料、作者介绍。

(1)这首歌曲同学们小学时就已经学过,我想问问你们,从歌词来看,这首歌曲应该写于什么时期?(生回答,师总结)

教师介绍歌曲写作背景: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是由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创作于1945年。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

生产的热烈情景,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由以前的十段歌词改为现在的五段歌词。

(2)作者介绍: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代表作有《松花江上》、《游击队歌》《军民大生产》等。

4、欣赏歌曲,分析歌曲中的重难点。

(1)聆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情绪。

(2)讲解歌曲中的歌词及符号。

同学们又没有发现,歌曲中哪些歌词比较有意思?

“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嗦啰啰啰太”、 “吱咛咛咛、嗡嗡嗡嗡吱”有什么意思?并讨论其作用。

师:西里里、、、、这句歌词呢其实是在模仿我们劳动人民在磨麦子的时候的声音,而后面吱咛、、、是在模仿纺车转动时候的声音,大家觉得像么?

那唱这句的时候要怎么唱比较好听呢?

(示范)第一个字做为重音来唱!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想象自己正在磨麦子、、、 开垦荒地的感觉。

师:为什么喊“呵咳”?

(生答)

师总结:调动情绪,一起用力。这些声音使我们也仿佛置身于那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之中。我们在演唱时,歌曲中的衬词“嗬咳”都拍手打上节奏,更能体现劳动的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再看第5段,发现跟前面的4段有哪里不同?

“一、二、三、四”上面谱子用的是X,意思是用说唱白话的形式,用高位置喊出口号。

5、师: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生答:领唱、齐唱)

师:劳动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就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也称一领众和。

6、演唱歌曲。

(1)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里面有反复跳跃记号

(2)要唱出劳动的感觉,自豪、威武、雄壮,有气势、有活力、有干劲。

(3)分组演唱:一组唱,另一组喊出“嗬嗨”的口号,并交换演唱。

五、延伸拓展

前面说到,《军民大生产》以前叫《边区十唱》,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包含了34首歌曲,比较熟悉的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东方红》里这首歌曲的歌舞表演。

六、活动创编,掌握“劳动号子”

师:“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音乐的素材来歌唱,请同学思考一下,在你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中有哪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歌唱呀?”

学生进行“劳动号子”创编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五:七年级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军民大生产》

2012国培音乐班 刘秀莲

教材解析:《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生活场景,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二、教学重点

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军民大生产》,引出课题劳动号子。

2、介绍“劳动号子”

简介: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特点: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零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

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二、展示课题《军民大生产》

1、作者简介(见课件)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2、《军民大生产》背景资料介绍,深入了解背景资料,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

三、欣赏歌曲《军民大生产》(见课件多媒体播放)

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范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回答问题:

歌曲为几拍子歌曲?强弱规律是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2∕4拍子;强-弱;热烈的,积极的,乐观的

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试着在曲谱中找一找。(见课件) 领唱、齐唱(一领众和)

三、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见课件多媒体播放)

1、视唱曲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音符及结束音。

2、填充歌词学唱

3、观看视频,模仿表演唱

4、认识重音记号、升记号(见课件)

5认识上滑音、延长音记号(见课件)

2、齐唱

四、实践与创造

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自己作词创造一 首小曲(两段),内容不限,曲名自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可参考素材:赛龙舟、拔河、植树、赛马)

课件展示球队加油歌,让学生演唱

五、结束:

“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饱含热情的再一次演唱一遍《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六:《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1册

《军民大生产》教案

罗 玲

《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学习本课,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

演唱、聆听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

二、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并能表现出歌曲的

劳动节奏特点和欢乐的情绪。

三、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

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一、 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的特点及乐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1、课件播放打夯号子视频

师提问:这是在什么场景下演唱的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观看视频,聆听感受打夯号子。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打夯及劳动号子,并模仿一下的动作。)

2、再次欣赏《打夯号子》

师提问:说一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再次聆听后反馈,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一领众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打夯号子》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打夯,并通过欣赏了解民歌的三大种类之一——劳动号子,及演唱形式的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为学习新歌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歌

导语: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军民大生产》,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是在什么场景下演唱的歌,你认为这首歌是什么时期的歌?

1、教师播放《军民大生产》范唱。

生1:这是在劳动中演唱的歌曲。

生2:我认为这是一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

(学生反馈后,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说一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知识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观察发现音乐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在学唱歌曲之前将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一一向学生交代清楚,知道每一个音乐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音乐知识

3、放范唱,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师提问:歌曲中的那些有意思的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加上这些词?有什么意义?

生1:歌曲中的衬词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生2:我认为加上这些衬词丰富了歌曲的内容,好像是模拟了歌曲的中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

4、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场景中演唱的?

生:在劳动的场景中演唱的歌曲。

师:它也属于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请你和老师合作完成这首歌曲。

(放伴奏,师生合作完成歌曲,唱到衬词部分加入劳动的动作)

5、放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师提问:歌曲最后的结尾音2 2为什么写在高音区?给你怎样的感受?(分别把这两个音放在中音区和高音区作对比)

生1:我认为把结尾的音放在高音区将劳动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生2:给人一种结束感。

生3:表达了军民大生产运动胜利的喜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剖析这首歌曲,使学生再次深刻的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劳动号子协调动作、鼓舞干劲的作用。

6、欣赏合唱的《军民大生产》

师提问:与我们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聆听感受)

生1:加入了旁白。

生2:比课本上少了第三段歌词。

生3:最后一段速度发生了变化,由慢到快。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加入了旁白和速度的变化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旁白好像把我们一下带到了那个抗日战争的年代。

生2:最后速度的变化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也象征着军民大生产运动的胜利!

7、全班和着音乐唱一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军民大生产》,通过对比加深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8、小结本节课中的收获。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七:《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

教学目标:

1、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

2、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3、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2、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能初步较好的演唱歌曲并了解解放时期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师:今天老师把一位明星请到了我们班上,大家猜猜他是谁? 播放——付笛生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

师:这首歌曲也是属于我们民歌当中的劳动号子。

师:恩,那大家知道么,我们在劳动的时候,也有专用的歌曲,这些歌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出来的,叫做劳动号子,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的作用。

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回到1945年,到我国的陕甘宁地区去感受一下那里的劳动人民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时的热闹场景。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自己来到了北大荒的土地上,仔细听你看到了哪些人?大家都在干什么?(播放录音)

好,听完了谁来说说,看到了谁?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事情呢?

生:、、、、、、

3.师:对,大家都在辛勤的劳动,有解放军还有人民群众对不对?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就叫《军民大生产》,场面十分的热闹,那我们也试着加入到大家的劳动队伍中好不好?

1)跟老师琴来仔细的演唱前2段,指导重音记号的“嗬咳”,要求有力的演唱。

2)有节奏地把前两段歌词念一遍,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劳动场景。

师:很好,唱了一遍歌词,大家是不是发现了有几句歌词特别的有意思啊?

生:西里里里、、、、那句

师:对了,西里里、、、、这句歌词呢其实是在模仿我们劳动人民在磨麦子的时候的声音,而后面吱咛、、、是在模仿纺车转动时候的声音,大家觉得像么?

那唱这句的时候要怎么唱比较好听呢?

老师觉得这样唱(示范)第一个字做为重音来唱!好,那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想象自己正在磨麦子、、、

师:很好,那我们了解了这些衬词的意思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好不好?想象一下自己正在磨麦子,正在开垦荒地的感觉。

4.掌握了前二段后来试试第3,4段。

注意第三段的“吱咛吱咛吱咛吱咛翁翁翁翁吱”的演唱

5.看第5段,发现跟前面的4段有哪里不同?

“一、二、三、四”用高位置演唱

歌曲中的衬词“嗬咳”都拍手打上节奏,更体现劳动的热火朝天。

6.全体完整演唱歌曲

唱出一领众和的特点,分组演唱:女生领唱,男生齐唱。

7.师:同学们唱的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军队和人民一起大生产的情景。

8.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到陕甘宁地区去体验了一把劳动的感觉,虽然说战争是残酷的,但这里没有哀怨、没有忧伤、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让人感受到的是紧张、亢奋、健壮豪迈充满希望的感觉。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习大生产时的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好不好?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八:军民大生产教案一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一、课例描述(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是小学音乐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单纯的学唱好歌谱和歌词,而且还要通过创作简单歌词、简单动作、感受音乐等过程,认识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五、教学准备

教具:图形谱、电子琴、教学磁带、录音机、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演唱歌曲《银杯》,欢迎今天班级来的客人,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

二、聆听音乐,感情新知

师: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四十分。在这欢乐的四十分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来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同学们一定非常的熟悉,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三鞭子》录音片段)。

师:这是赵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三鞭子》,同学们听得非常的入迷,那么老师有问题考大家:这段录音中的呼号形式,在民歌中叫做什么?(生:不知道)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新内容------劳动号子(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

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们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通过读,同学们劳动号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带劳动号子的歌曲《军民大生产》(出示图形谱)。

师:歌曲介绍:《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创作于1945年,是作曲家张寒晖根据陇东民歌改编而成的。

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张寒晖。

三、新歌教学,感情新知

1、录音范唱:

听歌曲回答问题: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用什么情绪演唱的?

2、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2)、填唱第一段歌词

(3)师弹琴,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学唱二-----四段歌词。

(4)学唱第五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3、歌曲处理

指导学生用热烈地情绪演唱歌曲。

4、分形式演唱歌曲。

(1)、师领、生齐。

(2)、生领、生齐。

四、实践创新,拓展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创编歌词。看哪个小组创编的好,并演唱出来。

例如:大扫除、大课间、“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升空等等。

参考歌词:

1、大课间,游戏多,老师和同学,笑开颜。

2、十七大,胜利开,全国人民,齐庆祝。

3、大扫除,齐心干,校园干净,换新貌。

(2)、创编节奏。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军民大生产》,感受到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体验了号子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创编活动,唱出我们自己的劳动的歌!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是人音版第十一册中的歌曲。歌曲是一首号子体裁的民歌,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 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引出劳动号子,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劳动号子的歌曲,为新歌教学做好铺垫。在新歌教学中,我设计了欣赏,感受,体验,表现几个环节。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对陕北民歌劳动号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编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词和用打击乐伴奏等教学活动,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虽然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活动开展得也很顺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我认为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还不强,不能很好的创编出歌词,这方面的引导还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供平台。

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篇九:《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 案

初一音乐 王爱

课 题:《军民大生产》

课 型:唱歌课

年 级:初一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是在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采用陇东民歌《推炒面》为基调改编创作而成的,《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曲后来在1964年的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被采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 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及作用。

(3) 能够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视频直观欣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劳动号子。

(2) 通过听、看、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

(3) 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的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敬仰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能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

2、能够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

教学难点

能够顺利完成歌词的创编。

教学方法

讨论法、直观体验法、欣赏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并为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将队名写在黑板上。(要求队名要积极向上,有一定意义。)

二、 导入

师:快乐的音乐课堂就要开始了,先请同学们一起看两段视频,并且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视频中的工人正在做什么?

A、打夯;B、搬运木头

2、他们为什么边干活还边唱着歌?

为了指挥并协调众人的动作,鼓舞劳动热情。

3、他们唱的是什么歌?

劳动号子

师:以上的三个问题各队分别进行讨论,由队长或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回

答,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加分。(播放视频)

(根据各队的回答分别加分或不加,教师进行总结)

师:(总结并引出“劳动号子”)这些在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节奏,鼓舞

劳动热情,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叫做劳动号子。它是我国民歌的三大体裁之一。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创作的歌曲。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大体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播放课件)

三、 新授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劳动号子体裁的歌曲,它叫做《军民大生产》。那

么歌曲的名字为什么叫做《军民大生产》呢?歌曲中所描述的是怎样的劳动场面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聆听歌曲。(播放歌曲)

师:歌曲中所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呀?各队讨论找代表来回答。 生:略。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边区军民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作曲家张寒晖当时正在甘肃省东部地区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感染,并以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了《边区十唱》,后更名为《军民大生产》。(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感受一下当时的那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一起跟音乐演唱齐唱的部分。(播放音乐)

师:刚才唱的过程中哪一句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讨论衬词句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生:略。

师:歌曲中出现的“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索罗罗罗,太”这些都叫“衬词”。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它有没有实际的意义呀?各队分别讨论,选一名代表回答。(答对者分别计分)

生:略。

师:(总结)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是为了渲染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没有实际的意义。

师:歌曲中出现了“>”记号,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符号呢?它的出现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讲解重音记号)

师:歌曲中还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节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一个切分节奏,跟着老师一起打一下。(讲解并练习典型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读歌词,先来练习第一、二段的歌词。

(1) 第一段 师领生齐。引导学生理解号子的吆喝特点。

(2) 第二段 生领师齐。注意切分节奏。

(3) 学生自学三、四、五段歌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教师

弹琴逐句教唱)

师:完整演唱歌曲,声音要有弹性,有力度。注意有重音记号的地方力

度要加强。(1、师领生齐;2、学生分组合作跟伴奏演唱,教师指挥。根据时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

四、 巩固与创新

师:同学们配合的非常棒!老师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礼物要奖励大家,想不想要啊?

生:略。

师:我们现在打开它,每组选一个礼物。(等每组分别选过后)得到礼物的同时还需要各队齐心合力的完成一项小任务,那就是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歌。

(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创编的劳动号子)

五、 小结

师: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劳动中因为有了歌声而充满着快乐, 充满了力量。最后,我们要充满力量的声音来演唱这首劳动之歌《军民大生产》。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热爱音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军民大生产教案 军民大生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军民大生产优秀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73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