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2016-01-12 09:36: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一: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复习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一: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复习

桃花源记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 )⑵俨然( )⑶垂髫( )⑷阡陌( ) (5)诣太守( )......

(6)刘子骥 ( ) (7)语( )云 (8)便要( )还家 ...

二、看拼音写汉字

huò( )然 yǎn( )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 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1、渔人甚异之 ﹙ ﹚ 2、 落英缤纷(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

4、便舍船﹙ ﹚ 5、 屋舍俨然( )6、豁然开朗( ) ...

7、屋舍俨然 ﹙ ﹚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9、黄发垂髫( ) 10、 具答之( ) 11、便要还家( ) ..

12.延至其家( )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

14.便扶向路( )﹙ ﹚ 15及郡下( ) 16诣太守( ). ....

17说如此( ) 18、处处志之﹙ ﹚ 19、寻向所志﹙ ﹚﹙ ﹚ ....

20、欣然规往( ) 21、寻病终﹙ ﹚ 22、后遂无问津者( ) ....

23.缘( )溪行 24.才( )通人 25.交通 ( ) 26.悉( )如外人...

27.咸( )来问讯 28.妻子( )29.绝境( )30.无论( )31.皆叹惋 ( ) ...

四、古今词义辨析

鲜美:古义( )今义( )

交通:古义( )今义( )

妻子:古义( )今义( )

绝境:古义( )今义( )

无论:古义( )今义( )

如此:古义( )今义( )

缘: 古义( )今义( )

延: 古义( )今义( )

津: 古义( )今义( )

五、一词多义辨析

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向:寻向所志( ) 耽耽相向( )

六.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

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

一、 给下列字注音。

馨( ) 鸿( ) 儒 ( ) 牍( ) 铭( )苔( )庐( )

蜀 ( ) 蕃(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 鲜( )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 山不在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C.孔子云(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馨(香气) ...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 )是陋室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 清涟( ) ....

不妖( ) 亭亭净植( ) 亵玩( ) .......

德馨:( ) 鸿儒:( )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 ......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不蔓不枝( ) ....

三、简答题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写景色之雅的句子

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

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 。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哪个句子的意思与它相近? 。

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

是 , 。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

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6.《爱莲说》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7.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

是 。

8.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

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

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

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

3.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5.予独爱莲之 ,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牡丹, ;莲, 。噫!菊

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核舟记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

髯( )衣褶( )诎( )楫( )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

二、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

7.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0.石青糁之( )(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2.如有所语( ) ....

13.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

19.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

23.长曾不盈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焜黄华叶衰(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卖油翁

1.给下列字注音。

咨( ) 矜( ) 睨( ) 忿( )

酌( ) 颔( ) 杓( ) 圃( )

2.解释加点词。

A.公亦以此自矜( )B.但微颔之( )C.尔安敢轻吾射( ) ...

D.(油)自钱孔人( )E.惟手熟尔( )F.笑而遣之( ) ...

G..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 .

3.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D.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

杜甫诗三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齐鲁青未了 ②决眦 ③簪 ④逾 ⑤戍 .....

⑥老妪 ⑧泣幽咽 ⑨岱( ) ...

2.解释加点词。

①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 ③荡胸生曾云: ....

④老翁逾墙走: ⑤死者长已矣: ⑥泣幽咽: .....

⑦老妪出门看: ⑧犹得备晨炊: ⑨听妇前致词: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5.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6.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7.《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 __。

2._____ 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 _。_____ 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 _____。天明登前途,___ ____。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二: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复习指导

复习要点:

1. 能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

2. 理解常用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了解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4. 理解句段的文意及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复习过程:

一、了解作家和知识

篇名 作者 时代 有关知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名潜,著名诗人

《陋室铭》 刘禹锡 唐代 文学家

《爱莲说》 周敦颐 宋代 北宋哲学家

《核舟记》 魏学洢 明代 《虞初新志》张潮

《卖油翁》 欧阳修 北宋 散文家 史学家 号醉翁

《推敲》 胡仔 宋代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

《望岳》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春望》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石壕吏》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二、名句默写

1.夹岸数百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可以 , 。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谓菊,________;牡丹,______;莲,_________。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中————,————————。

7.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居右者_____,左手______,右手___,若啸呼状。

9.表现桃花源中优美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10.表现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

——————,————————。

11.<陋室铭>统领全文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

12.描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 ,_ 。

13.<爱莲说>作者喜爱莲美好的品质句: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可 。

14、写出两句与莲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比其他赏花的人多。用

<爱莲说>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

16、<桃花源记>中喻理想中世界成语___,喻无人过问成语

17、《望岳》中的颔联.颈联____,_______。

——————,——————。

18、写出《春望》中的对偶句。

19、夜久语声绝,——————。

三、知识积累总结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 )还家 2.可爱者甚蕃( ) 3、.阡陌( ) 4 、绮丽( ) ....

5.舟尾横卧一楫( ) 6. 康肃忿然曰 ( ) 7 .濯洗 ( ) ...

8.各隐卷底衣褶( )中 9.黄发垂髫( ) 10 .淤泥( ) ...

11 .多髯 ( ) 12.禾黍 ( ) 13.邑人 ( ) ...

14 .鸿儒 ( ) 15. 酌油沥之( ) 16.不可亵( )玩焉。 ...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8 分)

(1)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②鲜 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4)绝 佛印绝类弥勒(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 )(6)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东坡现右足( )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6、其两膝相比者 ( ) ..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 11、箬蓬覆之( ) .

1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

15、睨之,久之不去( ) 16、如闻泣幽咽( ) ...

17、尔安敢轻吾射( ) 18、自李唐来 ( ) 19、老翁逾墙走( ) ...

20、三男邺城戍( ) 21、一男附书至( ) 22、急应河阳役( ) ...

23、死者长已矣( ) 24、惟有乳下孙( ) 25、吏呼一何怒( ) ....

26、可爱者甚蕃( ) 27、宜乎众矣( ) 2 8、无案牍之劳形( ) .......

29、闭之( ) 30、出入无完裙( ) ...

31、存者且偷生( ) 32 、 听妇前致词( ) 33 、斯是陋室 ( ) .....

34、天明登前途( ) 35有仙则名( ) ...

36、无白丁( ) 37、不蔓不枝 ( ) 38、左手倚一衡木 ( ) ....

39、诎右臂支船。( ) 4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 ) ③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4、为宫室、器皿、人物( ) ..

属。( )( )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22分,其中前1--9题各1分;10—14题各2分;15题3分)

1.落英缤纷 : 2.屋舍俨然 :

3.黄发垂髫 : 4.惟吾德馨 :

5.亭亭净植 : 6.雕栏相望 :

7.矫首昂视 : 8.推敲 :

9.莲,花之君子者也。 。

10.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11.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1)苏黄共阅一手卷 ②舟尾横卧一楫; 。古今不同点: 。

四、重点课文复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诗人。本文虚构了一个了 ,反映了 。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 。

3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 )

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二)阅读《陋室铭》

1、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5、本文表达了作者 节操和 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爱莲说》的作者 是 代著名哲学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 。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 。.

3、 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6、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8、“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

(四)阅读《核舟记》

1、《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 。引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2、文中表示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美的句子是 明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 。

3、课文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 ② 。苏东坡的肖像特征是 ;佛印的神态特征是 。

4、课文第三段 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五)阅读杜甫诗三首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

2、(1)《望岳》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诗中能表现出诗人凌云壮志,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此句体现了 的思想感情。

(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的 特点。

(3)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3、(1)《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 及 ,由 到

由 。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 。

(2)这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3)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统领: 。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前 联主要 ,后 联主要 。.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4、(1)《石壕吏》,从内容上看,属于

(2)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是从 的角度写的;“一何”的重复,表现了作者 。

(4)本文开头紧用十个字就交代了时间 , 、地点 、人物 、事件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

复习指导答案

二、略

三、(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 2.可爱者甚蕃( fán) 3、.阡陌( qiān ) 4 、绮丽....( qǐ )

5.舟尾横卧一楫(jí) 6.康肃忿然曰 ( fèn ) 8 .濯洗 (zhuó ) ...

9.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10.黄发垂髫(tiáo) 11 .淤泥( yū ) 12 .多髯 ....(rán )

13.禾黍 (hǔ) 14.邑人 ( yì ) 15 .鸿儒 ( rú ) 15. 酌油沥之( lì) 16.不可亵.....(xiè)玩焉。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 (不久) ②鲜 芳草鲜美( 不久 ) 陶后

(4)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⑤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一端)其人视端容寂 (正)(6)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东坡现右足(脚)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 2、无论魏晋 ( 更不用说 )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子 ) 4、遂与外人间隔 ( 隔绝 )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稀少 ) 6、其两膝相比者 ( 靠近,挨着 ) ..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 .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 ...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高的帽子)(是)11、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1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

15、睨之,久之不去( 斜着眼睛看) 16、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

声 )17、尔安敢轻吾射( ) 18、.自李唐来 ( 从 ) 19、老翁逾墙走...(越过 )20、三男邺城戍(防守 ) 21、一男附书至( 书信 ) 22、急应河阳役...

( 应征) 23、死者长已矣( 完结 ) 24、惟有乳下孙( 只 ) 25、吏呼一何....怒(多么) 26、可爱者甚蕃( 多) 27、宜乎众矣( 应当) 28、 案牍(官....府的公文)29、闭之(指代“小窗”) 30、完裙( 完整的衣服 ) ...

31、存者且偷生(苟且活着) 32 、 听妇前致词( 说话 ) 33、斯是陋室 (这) .....

34、天明登前途( 前面的路) 35有仙则名(出名) ...

36、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37、不蔓不枝 (枝蔓 ) 38、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

“横”) 39、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举)(相似)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鲜有闻( 很少) ③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14、为宫室、器皿、人物(做,雕刻) ..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三: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全)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四: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五四制)教案 和习题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和习题

1

2

3

【综合能力训练】

普及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倔( )强 诅咒( ) 玷( )污 皎( )洁 丰硕( ) .....xī( )疏 ào( )恼 chú( )形 贪lán( ) 抢jiã( ) 2、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6分) (1)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 ) (2)一生平庸,没有成就。 ( ) (3)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 ( ) (4)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 ) (5)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 ) (6)得到很多的益处。 ( )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4分)

弥漫( ) 固执( ) 沉醉( ) 猝然( ) 竭力( ) 闲适( ) 点缀( ) 洗濯( ) 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课文简析其作用。(3分) (1)他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我们苦熬着,牙龈 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做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雷,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笔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两句以上)(2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15分)

《论语》十则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⑻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⑽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⑴不亦说乎 ⑵诲女知之乎 ⑶是知也 7、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4分) 择其善者而( )从之 学而( )时习之 ..温故而( )知新 学而( )不思则罔 ..

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

9、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

⑴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答: ⑵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答: ⑶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16分)

5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五: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复习指导

路山中学 初二语文组

复习要点:

1. 能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

2. 理解常用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了解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4. 理解句段的文意及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复习过程:

一、了解作家和知识

篇名 作者 时代 有关知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名潜,著名诗人

《陋室铭》 刘禹锡 唐代 文学家

《爱莲说》 周敦颐 宋代 北宋哲学家

《核舟记》 魏学洢 明代 《虞初新志》张潮

《卖油翁》 欧阳修 北宋 散文家 史学家 号醉翁

《推敲》 胡仔 宋代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

《望岳》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春望》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石壕吏》 杜甫 唐代 号称“诗史”“诗圣”

二、名句默写

1.夹岸数百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可以 , 。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谓菊,________;牡丹,______;莲,_________。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中————,————————。

7.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居右者_____,左手______,右手___,若啸呼状。

9.表现桃花源中优美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10.表现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

——————,————————。

11.<陋室铭>统领全文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

12.描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 ,_ 。

13.<爱莲说>作者喜爱莲美好的品质句: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可 。

14、写出两句与莲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比其他赏花的人多。用

<爱莲说>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

16、<桃花源记>中喻理想中世界成语___,喻无人过问成语

17、《望岳》中的颔联.颈联____,_______。

——————,——————。

18、写出《春望》中的对偶句。

19、夜久语声绝,——————。

三、知识积累总结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 )还家 2.可爱者甚蕃( ) 3、.阡陌( ) 4 、...

绮丽( ) .

5.舟尾横卧一楫( ) 6. 康肃忿然曰 ( ) 7 .濯洗 ...

( )

8.各隐卷底衣褶( )中 9.黄发垂髫( ) 10 .淤泥( ) ...

11 .多髯 ( ) 12.禾黍 ( ) 13.邑人 ( ) ...

14 .鸿儒 ( ) 15. 酌油沥之( ) 16.不可亵( )玩焉。 ...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8 分)

(1)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②鲜 芳草鲜美( ) 陶

(4)绝 佛印绝类弥勒(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端 东坡右手

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 )(6)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东坡现右

足( )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6、其两膝相比.者

( )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11、箬蓬覆之( ) ...

1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4、为宫室、器皿、人物..

( )

15、睨.之,久之不去( ) 16、如闻泣幽.咽.

( )

17、尔安敢轻吾射( ) 18、自李唐来 ( ) 19、老翁逾墙...

走( )

20、三男邺城戍( ) 21、一男附书至( ) 22、急应河阳役...

( )

23、死者长已矣( ) 24、惟有乳下孙( ) 25、吏呼一何怒....

( )

26、可爱者甚蕃( ) 27、宜乎众矣( ) 2 8、无案牍之劳......

形( ) .

29、闭之( ) 30、出入无完裙( ) ...后鲜有闻( ) ③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

31、存者且偷生( ) 32 、 听妇前致词( ) 33 、斯是陋室 .....

( )

34、天明登前途( ) 35有仙则名( ) ...

36、无白丁( ) 37、不蔓不枝 ( ) 38、左手倚一衡....

木 ( )

39、诎右臂支船。( ) 4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

苏、黄不属。( )( )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22分,其中前1--9题各1分;10—14题各2分;15

题3分)

1.落英缤纷 : 2.屋舍俨然 :

3.黄发垂髫 : 4.惟吾德馨 :

5.亭亭净植 : 6.雕栏相望 :

7.矫首昂视 : 8.推敲 :

9.莲,花之君子者也。 。

10.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1)苏黄共阅一手卷 ②舟尾横卧一楫; 。古今不同

点: 。

四、重点课文复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本文虚构了一个,

寄托了 ,反映了 。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 。

3。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

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二)阅读《陋室铭》

1、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5、本文表达了作者节操和 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爱莲说》的作者 是代著名哲学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 。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 。.

3、 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6、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

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8、“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

(四)阅读《核舟记》

1、《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 。引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2、文中表示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美的句子是 “细若蚊足,钩画了

了”来说明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 。

3、课文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 ② 。苏东坡的肖像特征是 ;佛印的神态特征是 。

4、课文第三段 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

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五)阅读杜甫诗三首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的变化过程,故号称“”。

2、(1)《望岳》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此句体现

了 的思想感情。

(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的 特点。

(3)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3、(1)《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 ,由 ,

由 。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 。

(2)这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3)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统领: 。如果将

这首诗划为两层,前 联主要 ,后 联主要 。.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

法有: 。

4、(1)《石壕吏》,从内容上看,属于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

(2)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是从 的角度写的;“一何”的重复,表现了作者 。

(4)本文开头紧用十个字就交代了时间 , 、地点 、人物 、事件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

复习指导答案

二、略

三、(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 2.可爱者甚蕃( fán) 3、.阡陌( qiān ) 4 、...

绮丽( qǐ ) .

5.舟尾横卧一楫(jí) 6.康肃忿然曰 ( fèn ) 8 .濯洗 (zhuó ) ...

9.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10.黄发垂髫.(tiáo) 11 .淤.泥( yū ) 12 .多髯 (rán ) .

13.禾黍 (hǔ) 14.邑人 ( yì ) 15 .鸿儒 ( rú ) 15. 酌油沥之....( lì) 16.不可亵(xiè)玩焉。 .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 (不久) ②鲜 芳草鲜美( 不久 ) 陶后鲜有闻( 很少) ③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4)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⑤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一端)其人视端容寂 (正)(6)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东坡现右足(脚)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 2、无论魏晋 ( 更不用....

说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子 ) 4、遂与外人间隔 ( 隔绝 )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稀少 ) 6、其两膝相比者 ( 靠近,..

挨着 )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 .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

为 )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高的帽子)(是)11、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六:鲁教版初四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3、反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梳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言知识,课文要能够熟练翻译直至准确默写。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知识梳理

分课整理文言知识。

《诫子书》 《西湖游记两则》 《墨池记》 《少年中国说》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 古今异义

4、 重点实词

5、 重点句子翻译

《上枢密韩太尉书》

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完成1— 题。

(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澹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

(二)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令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民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车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5、“过秦、汉之故都,忽观终南、嵩、华之高”,一句中加点词各指什么地方?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②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7、文中所说“太史公”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8、这段文字要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还可通用吗?为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100字)

9、你认为本阅读段内容可取之处与不可取之处各是什么?(不超过100字)

10、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据此回答孟子和司马迁文章之所以写得好的原因。

(三)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恐其以劳生疾 .

(2)闻其才而善之 .

(3)及为郢州 .

(4)宜善师之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13、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答案:(一)1、略 2、略 3、告诫自己的儿子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5、首都、终南山、嵩山、华山。6、略 7、西汉司马迁;其文疏荡。8、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9、可取之处在于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不可取之处则是为谋一官半职而讨好太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0、略 (三)11、(1)担心 (2)听说 (3)等到 (4)学习(以„„为师)12、(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13、笃志好学。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七: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整理课教案

激趣导入:

同学们,五彩斑斓的世界,既有中华民族的锦绣河山与璀璨的文化,也有多姿多彩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单元以异域风情为主题,分别以哪些文章作为代表来进行介绍,请你说出本单元的课文题目。《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一、听写

1、这是本单元的生字,三分钟快速记忆,一会听写。

2、听写生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翩翩起舞、彬彬有礼、斑斓、陶醉)

二、精彩回顾

1、这几篇异域风情的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愿意把精彩的段落展示给大家?

2、学生展示。

三、写法指导

师:( 老师评价)我们来看刚才展示的这个段落。

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先概述后分述的吗?

2、在国内看大象,都是在动物园里远观,人和象离得很远。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很多次,我和象站在一起,象的耳朵抓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了。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3、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非洲人的绘画——无论是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是彩色的;非洲人的工艺品,无论是黑木雕、灰木雕,还是象牙雕,是彩色的;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身穿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四、仿写练习

选一处场面或景物,运用先概述再分述的叙述方式,写一段话。繁华的超市、 热闹的操场、美丽的花园、有趣的课间十分钟……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八: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课前游戏:我拍上,我拍下;我拍左,我拍右;前后;东西;南北;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胖瘦。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要仔细听哦,待会儿老师还有问题要考大家。故事的名字叫《合作的力量》…………

故事讲完了,你想说什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分享,要有团队精神。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五单元。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四道关卡,同学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二、第一关:生字大比拼。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生字表一》146页,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五共有六行生字,能在2分钟内读会吗?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好,计时开始。

时间到,现在屏幕上有许多小星星要落下来了,在星星消失之前,要把上面的字读出来,能做到吗?好,来开火车。一起读。

生字认得好,老师送你小游戏。老师问“刺刺,什么结构什么旁?”你来回答“刺刺,左右结构,利刀旁。”…….

下面观察一下这些字,看看哪一个字难写或容易出错提醒大家。

现在老师宣布,第一关闯关成功。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奖励?

三、第二关:词语总动员。

出示词语,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行我找一个小组,第四行一起读。

同学们读的还真不错,那这样的词语你会说吗?出示:ABB AABB ABAB

第一种…….指名说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第二关通过,看看这一关的奖励是什么?

四、第三关:句子我来说。

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谁能再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第二句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会了的举手。

好,第三关通过,让我们打开礼品盒看一看,哦,是一个小故事。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五、故事听完了,下面我们进入第四关:课文回顾。

第一个问题,谁能解答?《识字五》谁能背诵?好,我们一起背一背。你还知道哪些谚语呢?指名说。

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恭喜同学们闯过第四关,让我们看看礼品盒里有什么?哦,是一句话,一起读一读。

六、闯关成功,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今天是2011年元月5日,站在新年的起始点上,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合作。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九: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检测课件 鲁教版

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篇十: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鲁教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张延春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选了六篇文言文和杜甫诗三首。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把自己认为的社会理想展现出来;《陋室铭》与《爱莲说》是作者对自己高洁志趣和情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了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卖油翁》是一部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杜甫诗三首》很有代表性地杜诗的风格。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桃花源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谈到了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态度,《核舟记》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杜诗则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卖油翁》和《推敲》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做事和为文方面的一些主张。这些内容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时尽量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杜甫诗三首》,《核舟记》的第二段至第四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熟读的基础上深入领略和品味诗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文言词语的形、音、义。

2.熟知作品、作者及诗文的内涵。

(二)难点

1.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抒写心志的表达技巧。

四、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关键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良好习惯。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则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采取探究式的方式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学习古文,熟读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要引导学生在基本疏通文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要在读中求解,以解助读,使学生逐步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使学生当场达到成诵或基本成诵。

2.在讲解过程中不宜过于繁琐地解说。

教授古文,要讲得精练,不该讲的(讲了学生也难以接受的)和不需要讲的(学生已经明白的)都不讲,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不讲成两句。

3.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内,“字字落实”的教法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每讲一课都要从头至尾逐句译成现代语,不仅没有必要,且很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文言课应当让学生看的是文言,读的是文言,想的是文言,如果让翻译和语法充斥课堂,就没有多少“文言味”了。

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4.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人以文铭志的特点。

六、教学安排

《桃花源记》 3课时

《陋室铭》 1.5课时

《爱莲说》 1.5课时

《核舟记》 3课时

《卖油翁》 1课时

《推敲》 1课时

《杜甫诗三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 2课时

七、教学实施

序号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 资源与媒体 练习、作业与考核

1 第21课 桃花源记

活动:(1)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课文,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对照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5)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2 教师准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作品风格和这篇文章的背景。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1)试着从课文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选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2)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 第22课 短文两篇

活动:(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将不太清楚的语句划出来。

(3)朗读,翻译,理解分析课文。 2 教师准备:准备几幅莲花的图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1) 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 学习《陋室铭》之后,请学生写一写自己的书屋、卧室等等。

3 第23课 核舟记

活动: (1)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一篇课文时所应注意的事项。

(2)引导学生研讨课文第三、四段。

(3)指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有关问题。

(4)要求学生背诵并做练习。

2 教师准备:核舟模型、核舟图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1) 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简单地描述一下你所知道的雕刻艺术

4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1)导入:由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描述谈起.

(2)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抽查,并提问

(3)对课文略作讲解员,疏通文章大意即可. 1 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对“理想社会”的描述的资料.

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同时做到疏通文章大意. 完成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5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1)导入

(2)对诗人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个人生平作一简介

(3)转入课文的讲解,在此之前要求学生将自己不太清楚的词划出来.

(4)分析《望岳》和《春望》的思想内容. 2 教师准备(1)了解诗的特点与它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所占的地位.

(2) 对杜甫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要有详细了解.

(3) 提前预习这两首诗,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完成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杜甫是一个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请分析他的其他作品与社会的联系.

6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3 请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收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等 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

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二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鲁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82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