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16-01-12 10:44: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一: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三单元复习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一: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中心内容,懂得从文中提取论点

难点:文体的写作特点,懂得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复习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积土成山]

1、 丰富的字词,请你积累

⑪生字

殉忱拈隘拙讹圩契悯摞阀躬

(2)多音字

薄担觉解乐重应还尽得曾强宁恶佛提铺挑累率发干活称落要塞

(3)词语

殉职 热忱 狭隘 鄙薄 不足道 费解 推敲 斟酌 文雅 逻辑 规范 圩堤 失意 恩惠 训诫 诞生 亲躬 捷径 裨益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七月流火 头头是道 娓娓动听 平易近人 不以为然 满不在乎 七月流火 如释重负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小心翼翼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2、 精彩的句子,请你欣赏

(1

(2(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

(3)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4)

(5)

3、

(1)

(2

(3)《诗经》知多少

(4)认识“孔孟曾”

阅读向来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下面,我们为同学们精选了课文中的几个重要段落,看看你的阅读能力到底如何。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审题,深入探究,让阅读能力更上层楼。

[更上层楼]

(一) 阅读《纪念白求恩》2、3段,探究下列问题。

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

力就不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选段是以议论为主的段落,其议论中心的概括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连续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请将其改为一般陈述句,试比较一下表达效果。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在用词上极其讲究,揣摩第①句加线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求恩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选段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范体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三:2012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 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教学重点: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 一、出示目标(1分钟) (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 (二)出示复习提纲 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

(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

(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

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

(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 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 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4)《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

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

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

二、自主复习(15分钟)

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提示。

2.展示知识体系:

(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

分歧 琐屑 谐音 栅栏 赋闲 交卸 蹒跚 狼藉 面面相觑 马褂 天涯 水波粼粼 颓唐

差使 (2)解释文言词汇,普宁新闻chaoshannews.com口头提问。 1)俱病笃 2) 何以都不闻消息 3)便索舆来奔丧 4) 便径入坐灵床上 5)弦既不调 6) 掷地云 7)人琴俱亡 8) 因恸绝良久 9)月余亦卒 10)语时了不悲 11)子敬素好琴 (3)填空,只写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四:人教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初 四 复 习 导 学 案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五: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1

四、教学过程

2

3

4

5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六: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

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

主备人:王延林 刘秀丽 审核人:任穆科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

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教学重点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 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

一、出示目标(1分钟)

(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

(二)出示复习提纲:

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

(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

(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

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

(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 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 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

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4)《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

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

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

二、自主复习(15分钟)

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提示。

2、展示知识体系:

(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

分歧 琐屑 谐音 栅栏 赋闲 交卸 蹒跚 狼藉 面面相觑 马褂 天涯 水波粼粼 颓唐 差使

(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

1)俱病笃 2) 何以都不闻消息 .3)便索舆来奔丧 4) 便径入坐灵床上 ..

5)弦既不调 6) 掷地云 ..

7)人琴俱亡 8) 因恸绝良久 ....

9)月余亦卒 10)语时了不悲 ..

11)子敬素好琴 .

(3)填空,只写答案。

(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及时发现,鼓励上堂交流展示。

(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巡回检查。

三、合作探究(7分钟)

1. 《人琴俱亡》一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

么又“因恸绝良久”?

2. 《甜甜的泥土》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3.《我的母亲》一文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4.《父母的心》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精讲点拨:

第1题: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第2题:“甜甜的泥土” 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第3题、第四题:略。

四、达标训练(12分钟)

(一)出示达标训练题:

1、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

A.簌簌(sù sù) 拭(sì)泪 举箸提笔(zhǔ) 王子猷(yïu)

B.差使(chāi 行些小费(hāng) 愠色(yùn) 憧憧(cōng cōng)

C.唏嘘(xī xū) 女红(gōng) 歉疚(jioù) 娓娓动听(wěi wěi)

D.查氏(zhā) 呜咽(yâ) 瞥见(piē) 悲恸(tîng)

(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①变卖典质:当 ②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③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径

B.①触目伤怀:心里 ②循循善诱:教导 ③月余亦卒:死亡

C.①无为在歧路:不要 ②才具:才子和家具 ③何以都不闻消息:总是

D.①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负担 ②便索舆来奔丧:轿子 ③拭干了泪:擦

(3)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

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C.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

D.多可爱啊!小东西

(4)下列成语应用正确的一句是( D )

A.楼房倒了,孩子站在立着的一堵墙上,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都提到的嗓子眼。

B.对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形成了一致意见。

C.这部习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D.她一定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也只好答应了。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 ①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②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③多么纯朴的信仰啊④海洋是可靠的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6)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写文章必须安排好结构。

B.《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C.《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使读者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夜雨寄北》一诗是诗人寄给儿子的复信。

(7)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末路英雄虽身处绝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情,以及向往新的生活的奋斗之心。

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

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献力量的热情。

2、阅读理解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

A.子敬素好琴( ) B.语时了不悲( )

C.弦既不调( ) D.掷地云( )

(2)本文选自 ,是记载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作者 , 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的文学家。全文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一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b.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c.语时了不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

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

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则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 他过度伤心而造成的。

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七: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临水骋怀,乐哉忧哉?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仰望苍穹,浮想宇宙之奥妙;俯察万物,体验生命之机趣;临水骋怀,感悟自然之灵秀。山水是大自然的灵魂之所在,本单元的课文都以“水”为核心,写潭水,写瀑布,写海潮,写春游,写“水之歌,水之思”,充分调动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描述自己眼中的“水”之本色;同是都以“游目骋怀”为主题,却从不同角度抒发了自己对“水”的情感,不同的作家驰骋的情怀各不相同,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自然的观感,还有社会的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比较欣赏不同作家笔下的“水”之特点、 “水”之情思、“水”之写法。学习不同作家的写景方法,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同时汲取作家的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

1.识记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经典语段;

2.同是写水,比较赏析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写景方法及所寄予的不同情感;

3.体会“游目骋怀”的主题意蕴,了解 “水文化”, 提升国学素养。

【评价任务】

1.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字词积累。

2.利用小测试,检测学生的诗文默写情况。

3.在比较探究中完成单元主题归纳、写作特色的探究。

4.通过中考在线,帮助学生感知中考,把握中考导向。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第三单元的课文题目,配以文章相关插图。

(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复习课 临水骋怀)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复习课重在帮助学生整合专题性知识,通过播放几篇文章的题目及文章插图,帮助学生回顾本专题所学习的课文,为下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提高复习效果。)

二、 落实基础——温故知新“分类总结”

过渡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纵古贯今,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这就决定了语文这个科目的博大精深。汉语作为人们日常的交际工具,它的实用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必定要接触语言这幢知识大厦的地基——基础知识。下面就让我

们从基础做起!

第一步:字词积累!

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合作找出《小石潭记》《黄果树瀑布》《绿》《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 水之思》课文中的重要生字词并注音,写在纸上。可以借助手中的资料、课堂笔记和参考书补充完善。

实施步骤:

首先,教师分配任务到组(共7篇文章,14各组,每两个组整理一篇文章) 然后,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整理字词,先独立完成后互相补充;

最后,教师二选一,利用多媒体投影黑板展示本单元重要字词,并评选出最佳组!课下把整理的字词粘贴在后黑板,供学生整理归纳参考。

第二步:文学常识!

指导语: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和课下注释,复习本单元的作家文学常识,三分钟后检测,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检测题:

①《小石潭记》作者 , 代文学家,字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 。本文选自他的 。

②《绿》作者是 ,字 ,号 ,我国 代著名的诗人、学着、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品有 、 、《绿》等。

③《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 ,字 ,号 ,有“ ”之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④《站立起来的水》作者是 代女诗人 。

⑤袁宏道, 代文学家,字 ,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为“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袁中道,字小修,公安人,万历进士,与哥哥袁宏道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

⑥《白洋潮》的作者 ,号 ,山阴人,明末清初 家。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其著作有《石匮书》《琅嬛文集》《陶庵梦忆》等,本文选自 。

⑦《钱塘江的夜潮》选自 ,作者 ,广东海丰人,现代 、 。

第三步:诗词默写!

指导语: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青少年的光荣职责,本单元的四篇经典文章:《小石潭记》、《绿》、《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同学们是否还能背诵默写?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背诵一遍,再进行检测!

默写句子(20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 ②日光下澈, , 。

③那醉人的绿呀, ,满是奇异的绿呀。 ④她又不杂些儿法滓, , ——但你却看不透她! ⑤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她必能

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她必明了。 ⑥时柳梢新翠, , , 。

⑦而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 , , 。 ⑧稍近,则隐隐露白, , 。

(设计意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积累词语、常识、诗词,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并学会正确运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形成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环节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识记”基础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

三、归纳探究——临水骋怀“乐哉忧哉”

过渡语:《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水为天下至柔至坚之物,不同的作家读出了不同的水之品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临水骋怀,品天下至柔至坚之物——走进“水”的世界!

第一步:主题归纳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本单元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并总结归纳作者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多媒体出示表格一:(蓝色字为需要填写内容)

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其笔下的“水”便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正如晚清诗人黄遵宪所倡导的“我手写我心”,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学习这些作家的写作态度,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性情!

第二步:鉴赏手法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探讨本单元文章的写作技法,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多媒体出示表格二:(蓝色字为需要填写内容)

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尽相同,真是各有千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积极积累写景方法,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书:临水“水”之世界

骋怀:人之情思

写“水”技法

(设计意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单元的主题是“”游目骋怀,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赏析不同作家笔下的“水”之情思、“水”之技法,帮助学生树立“主题”意识,在主题背景下探究文章内蕴。)

四、中考在线——初试牛刀“小测验”

过渡语:复习了本专题的文章之后,下面就对同学们进行一个小测验,检测同学们的复习效果,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吧!

【天门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3.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4.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

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3.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4.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解题技巧:第4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抓住关键词“景物描写”、“作者经历”进行作答。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八:人教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教案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初步学会从“抓住特点”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明性文章,圈画关键性语句。

3、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

3、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中国石拱桥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一般说明性文字,找出关键性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举例的典型性,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以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得要求解释事物或事理,使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和道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1、 你见过哪些说明文?(举例:理化生教科书、物品使用说明)

2、 简介课题及作者。(板题)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中国————石————拱————桥

(地域)-(质料)-(形状)-(建筑物)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 匀称(yún chân) 鷟(zhuï) 佥(qiān) 河堤(dī)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伦,同类。 推崇:很尊重。

胜景:优美的。意想不到:料想。就地取材:靠近。

三、体会说明顺序

1、范读课文。

2、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石拱桥的外型

b、石拱桥的结构

c、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d、赵州桥的历史

e、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卢沟桥的特点

g、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h、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i、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明确顺序: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由一般到个别)

3、划分结构,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总—分—总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三、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1、集体朗读1、2段,讨论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3、赵州桥的特点?(4、5两段,讨论明确: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巧妙奇特)

四、课堂练习(下发资料)

(一)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这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列举“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4.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

(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

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

(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练习参考:

(一)、

1.①历史悠久②分布广泛 ③形式多样

2.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3.“几乎到处都有”是说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用上“几乎”,表达准确。

4.说明了赵州桥、卢沟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1.C

2.„„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还刻着他的名字。 3.

(1)列举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举例说明,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引用古籍和运用比喻,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4.

(1)“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2)“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的位置。“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五、课堂小结

读写说明文,一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二要理清行文顺序。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由一般到个别)

(地域)-(质料)-(形状)-(建筑物)

总(1—2):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分第二部分(3—9):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形式多样 总第三部分(10):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赵州桥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巧妙奇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旧课: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二)检查作业

二、课程新授

1、本文介绍了卢沟桥哪些内容?它有什么特点?

a、引导朗读6、7、8段,明确:所在地点、建造年代、桥身长宽、路面、桥墩、桥面、石栏、石柱;艺术价值、纪念意义等。

b、特点;历史悠久、设计奇巧、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作者为什么先介绍赵州桥,后介绍卢沟桥?在万千座石拱桥中,作者为什么只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明确:

a、建造时间先后

b、结构由简到繁

c、典型例子:证明“有悠久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石惊人的杰作”等特点。

3、赵州桥、卢沟桥写作角度比较

两座桥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但在说明时作者写作角度又各有所侧重,请认真阅读文章比较两座桥写作上不同的侧重点。

学生思考回答。赵州桥:侧重介绍四个特点,因为这是赵州桥与其他桥最突出的区别,有许多特点是赵州桥独有的所以重点介绍。卢沟桥:侧重介绍狮子的雕刻优美,桥与四周景色的配合,突出形式上的美。另外单独介绍其在历史上的纪念意义,突出其历史价值。 总结,不同的桥的共性之外总有其个性,因而说明事物时即要抓住共性同时又要体现个性,才能在说明事物特点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4、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层的层次用了怎样的文字标明?这有什么好处?

明确:原因3个(略)。主次结构,脉络清晰。

5、课文只怎样说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发展? 明确:范围广、数量多、型式多。

三、指导学生归纳说明的中心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辉煌成就和飞跃发展,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四、写作特点讨论:

试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4个方面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抓住特点,揭示本质。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分类别(10种)(打下摹作画,列举引作分)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分析作用。

4、说明语言准确科学。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我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确切,怎能说准确呢,应该都删掉,这样语言就准确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大约、可能”在这里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是作者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进行的推测。删去后变成确切的时间和准确的记载反而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说明不准确,不科学了。所以不能删掉。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删除法”。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画出句子,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析。

四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3)文中语言准确性句子举例。

①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的“各”字使用准确。“各”表示在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共四个,去掉“各”后,意思变为只有两个小拱,数量少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②“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中“拼成”一词使用准确。意思是拼合而成,表示28道拱圈并列砌筑的特点,正因如此,其中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才不会受到影响。

教师追问:将“拼成”换成“组成”行不行?

学生思考回答。不行。因为“组成”组合而成,不是并列砌筑,因而一道坏了其他各道都会受到影响,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因而不行。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替换法”。

③“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使用准确。“几乎”表示程度,指桥面的平坦程度,将几乎去掉后,变成桥与水面平行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等等。

教师小结:

(1)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删除法”;二是“替换法”。

(2)分析说明文语言使用准确时可以按“四步骤分析法”分析,即,一步指出词语表示意思或作用,例如表频率、表范围、表程度、表数量、表猜测、表时间等。二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在句中意思作用。三步指出删去或调换后句意的变化。四步总结指出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3)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词语准确性,可结合文章我们该重点抓住什么样的词语来分析它们使用上的准确性呢?

抓住一句话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例如:“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一句中“有许多”在文中起限制作用,就应重点分析它的准确性等。

(说明:1、2点第一课时已解决,重点探讨3、4点)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重在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即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的规律,学习分析语言准确性的技巧方法。希望同学们将本课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说明文学习和写作中。

六、作业布置(小黑板)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

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篇十: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铜川市一中初二语文教学案(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1

2

3

4

5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英语复习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98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