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12 10:48: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全册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人教版

上 册

教师:

2010年下期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二: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 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

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

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

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的颜色、气味、状态,变化时发生的主要现象(如发光、发热

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板书]:(1)特征: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

(2)现象:发热、发光、变色、发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3)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

a.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镁和氧气 ———→ 氧化镁

b.加热碱式碳酸铜:

点燃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讲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讲解]: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

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板书]: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

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热稳定性、

氧化性等。

[讨论]: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

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板书]: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4页

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

[板书]: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

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3.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扩展

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 气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

3.疑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

4.解决办法:

(1)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

(3)以投影或录象的形式讲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或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或组织学生对当地有关的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做一调查了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4)至于实验中为什么以红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铁、硫等,待学习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会解决。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这一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为了分散重点,本节就可以介绍几种元素的符号,如O(氧)、N(氮)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有燃烧现象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

3.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小结]:观察、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的色、味、态。

[提问引入]: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不过同学们对它了解多少呢?(提示: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提问这是空气的 性质),它

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共同组成的。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讲解]:在学习空气的组成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

[板书]:1.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举例]:以1L空气中含0.21L氧气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讲解]:下面继续看空气的组成。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测定出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

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

气体的用途。

[板书]:

[学生活动]:打开课本P7阅读[试验1-1]。

[板书]: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实验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实验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样。证明罩内气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并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罩内体积1/5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板书]: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1)发出白光;

(2)发出热量;

(3)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 燃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试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师活动]: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大气污染对人类

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环保知识。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讨论发生在身边的能造成大气污

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划出造成空气

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来源。

[板书]:1.空气的污染主要分为: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沙尘等。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总结、扩展

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份,但应注意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料之所以选择红磷是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三: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 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 2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 ⑵打碎玻璃 ⑶铁变成“铁水” ⑷木材燃烧 ⑸水结冰 ⑹镁带燃烧 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⑷镁带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布置作业:

化学书1. 2. 3.

- 3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一章 空气

1-1 空气

【教学目的】

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用具】

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

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

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

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布置作业】P10 1-2 预习第二节内容

- 4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瓶氧气、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20%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一、氧气(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 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只能溶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1.碳(C)与氧气的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前:木炭是黑色固体,反应中,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色,放出热量。反应后,木炭消失,往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问:如果木炭没有点燃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2.硫(S)与氧气反应

观察燃烧匙在加热过程中,硫状态的变化以及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火焰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用飘闻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

比较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为什么?

物质燃烧是有的有火焰,有的没有火焰,只有气体或蒸气燃烧才有火焰。

碳是固体燃烧没有火焰,硫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加热时,硫从固体→液体→气体,所以硫燃烧是硫蒸气与氧气反应,呈现火焰。

问: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 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被其它气体冲淡了,或者说在空气中氧气只占21%,而在纯净的氧气中氧气占100% 所以木炭、

- 5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 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

①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

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 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 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 + 酸 → 盐 + H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 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 P11】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2Al+3FeSO4=Al2(SO4)3+3Fe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原创)

目的要求: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

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

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3: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重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难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教学要点:

[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

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

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

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

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

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

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

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

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

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

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

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

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

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策略

1: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5: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从日常生活中:粮食的生产、食品的保存和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五彩缤纷衣料的生产(化学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染料的生产和纤维的染色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装饰材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生产、公路和铁路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等。

(2)农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材料的加工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等,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等。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结:材料工业中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制;生命科学中新型药物的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等。

6: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烂,一节电池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有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令,规定垃圾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市、上海市等大城市也开始这样“管理”垃圾。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到

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物的生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产生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垃圾的回收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绿色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技术是指将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应用于化学研究、化工制备以及化学品的利用等方面。

绿色化学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与传统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

传统的有机反应,由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所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设计和发展在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的过渡金属介入和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富于创新性的成果。水作为溶剂有以下优点: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不会燃烧和爆炸),而且无毒。在有机反应中可省略反应物的保护和脱保护的合成步骤。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得到产物。某些水相有机反应还有出人意料的化学选择性,大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在空气中进行的有机金属反应,可使小量的组合合成、大规模的制备及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变得非常简便。水相催化的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石油化学品和农业化学品的合成及高聚物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创新性的研究为传统上只能在惰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合成反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纳米科技

所谓纳米科学,是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即100纳米至0.1纳米这个微观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的科学;而纳米技术则是指在纳米科学的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段。虽然纳米科技问世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却是明显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这项新兴科学技术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们将凭借它进入一个奇妙的崭新世界。

一般来讲,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不超过10个纳米。在这个量级内,物质颗粒的大小意味着它已经很接近一个原子的大小了。在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性能和结构的变化已经是非连续性的了。就是说,量子效应开始发生作用。因此,用纳米颗粒最后制成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由此会产生许多完全不同的功用。

很显然,纳米科学技术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两门基础学科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解析技术和工艺手段为前提的内容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体。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也不能说是某一工艺技术革新的产物或转化。它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当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纳米科技的诞生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里,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的结合,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趋势,以至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们已经很难完全区分出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别。按目前的研究状况,纳米科技一般分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制造学、纳米光学等,这其中的每一门学科又都具有跨学科性质,是集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与综合体系。

道尔顿所研究的原子论,在1803年大体上已经完成,1808年,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他的重要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发表。他的原子论的要点如下:

1、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自生自灭。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

2、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则各不相同。

3、他还第一次列出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这是道耳顿原子论的中心点,也是他的一个主要成果。

4、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由简 单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合物,化会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的总和同一化合物的复杂原子,其质量、形状和性质也必然相同。

道尔顿的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各个化学基本定律,揭示了它们的内在涵义。根据原子论的论点,原子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和总数并没有变化,各原子又有自己确定的质量,因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定比定律来说,由于不同原子化合时所需要的原子数目一定,而各原子又均有一定的质量,所以生成化会物的组成,也就有一定的质量比了。过去对这个定律能否成立,化学界曾经争论达8年之久,现在由于道尔顿原子论的出现,使实践和理论结合,就得到了确认,从而结束了这场争论,对于倍比定律也是一样。如果甲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乙元素的一个、两个或几个原子化会形成多种化会物,乙元素的原子量又都相同,则与相同质量的甲元素的原子化会的乙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之间必成简单整数比,等等。由于道尔顿原子论能简明而深刻他说明上述化学定律和化学现象,所以得到了化学界的承认和重视。

元素互相化合的质量关系是原子学说的感性基础,而原子论则是上述各定律推理的必然结果。原子论阐明了各质量定律的内在联系,从微观的物质结构角度揭示了宏观化学现象的本质,总结了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同时原子论引人了原子量的概念,开创了测定原子量的工作。原子量的测定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打下了基础。“道尔顿的发现”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因此,“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它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开端。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道尔顿的原子论是很不完善的,还残留着一些形而上学的观点。他把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不可分割的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其次,复杂原子的概念很含糊。简单原子和复杂原子除在组成上不同之外,它们的性质究竟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在科学事实的面前,他还力图否认分子的存在,抹杀原子和分子间的质的差别,不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规律,结果在化学发展中造成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混乱,影响了化学的迅速发展。

练习: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 透气 B。特殊钢板 耐高温

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

4.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 ( )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瑞典化学舍勒

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两个探究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如掌握观察实验的重点为

(1)物质的反应前后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2)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等),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可以先列出观察的重点,做到有目的观察(如蜡烛燃烧实验的观察),也可以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程类型】活动课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90o)、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 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 典例拓展 中考延伸】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九、【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① 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 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

2CuO Fe+2O2

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 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 + 酸 → 盐 + H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 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 P11】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Fe + CuSO4 =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Al> Fe> Cu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

Na、Ba)

3、【课堂小结 典例拓展 中考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七: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 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九: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全集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

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旧识:

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

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 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 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 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如食盐(氯化钠)

调味品——防腐

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 食 制盐酸

氯气 塑料、农药

化工原料 漂白粉

盐 有机合成

盐酸

氢气 金属冶炼

化肥

有机合成

4、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

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识:

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旧

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

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地抖

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

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讲授新课:

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

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

第二阶段: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

1、冶金工业:

(1)铜的冶炼 炭火

孔雀石 铜

(翠绿色) (红色)

(2)铁的冶炼

2、陶瓷工业

3、酿造业:酒、醋

4、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比例:一硫二硝三木炭

5、纸、染料

出示: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

第三阶段: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

科。

第四阶段: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

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展示图片: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

四、如何学好化学: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炭火 铁矿石铁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结: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结:略

作业:练习

教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十: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绪 言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

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旧识:

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

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 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 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 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如食盐(氯化钠)

调味品——防腐

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

食 制盐酸

氯气 塑料、农药

化工原料 漂白粉

盐 有机合成

盐酸

氢气 金属冶炼

化肥

有机合成

4、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回顾旧识: 第二课时:

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

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

地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你能解释其

中的原因吗?

讲授新课:

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

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

第二阶段: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

1、冶金工业:

(1)铜的冶炼 炭火

孔雀石 铜

(翠绿色) (红色)

(2)铁的冶炼 炭火

铁矿石铁

2、陶瓷工业

3、酿造业:酒、醋

4、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比例:一硫二硝三木炭

5、纸、染料

出示: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

第三阶段: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

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阶段: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

展示图片: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

四、如何学好化学: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 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结: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结:略

作业:练习

课后反思:

【目标要求】: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

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

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

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99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