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性命有关的成语

性命有关的成语

2016-04-28 12:23: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性命有关的成语(共4篇)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性命有关的成语》,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性命有关的成语(一)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性命有关的成语】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性命有关的成语】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性命有关的成语】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与人身体有关的成语
性命有关的成语(二)

与人身体有关的成语

全无心肝 比喻不知羞耻。

锦绣肝肠 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鼠肝虫臂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侠肝义胆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虱胫虮肝 虱子的小腿,虮子的肝脏。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如见肺肝 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沥胆披肝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堕肝 比喻竭尽忠诚。

好心做了驴肝肺 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雕肝琢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吃后会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

龙肝凤脑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龙肝豹胎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虫臂鼠肝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肝心若裂 比喻极痛心。

肝脑涂地

肝胆照人

肝胆相照

肝胆楚越 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指以赤诚之心待人 比喻以真心相见。 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肝肠寸断 比喻伤心到极点。

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性命有关的成语】

不识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别有心肝 指另有打算

沁人心脾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不伤脾胃 伤:伤害。比喻无关紧要

做贼心虚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作贼心虚 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嘴直心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嘴甜心苦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知人知面不知心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忧心如焚 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忧心忡忡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语重心长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性命有关的成语】

用尽心机 心机:心里,计谋。什么心思都用上了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亿兆一心 全国人民一条心。

震撼人心

忠心耿耿

忠心赤胆

心如铁石 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形容非常忠诚。 形容十分忠诚。 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心如死灰 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痰迷心窍 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有口无心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心明眼亮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心满意足 非常满意。

心乱如麻 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灵手巧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心力交瘁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心劳日拙 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熊心豹胆 比喻非常胆大。

雄心壮志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雄心勃勃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心醉魂迷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心拙口夯

心中有数

心中无数

心直口快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指心里有数。 指心里没底。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心织笔耕 比喻靠卖文生活。

椎心泣血 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一瓣心香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五心六意 形容心思不定。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心如古井 形容心里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

【性命有关的成语】

心如刀绞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心慕手追 形容竭力模仿。

言为心声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壮心不已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违心之论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

有板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心明眼亮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直眉瞪眼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板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眼还眼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贼眉鼠眼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云烟过眼 比喻事物很快就消失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有鼻子有眼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有眼无珠 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烟云过眼 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

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另眼相待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另眼看待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死眉瞪眼 比喻不灵活,不能应付。

铺眉苫眼 装模作样

铺眉蒙眼 装模作样。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眼中有铁 比喻军容整肃。

眼中钉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睡眼惺忪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眼中拔钉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眼内无珠

眼明心亮

眼明手快

眼空四海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看得准,动作敏捷。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眼观六路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眼高手低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眼馋肚饱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眼不见为净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

眼不见,心不烦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小眼薄皮 比喻爱占小便宜。

楞眉横眼 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性命有关的成语】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迷人眼目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手高眼低 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手眼通天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横眉竖眼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横眉冷眼 愤怒、轻蔑的样子

肉眼愚眉 比喻见识浅陋

肉眼惠眉 比喻见识浅陋。

一鼻孔出气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有鼻子有眼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仰人鼻息 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听人穿鼻 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开山鼻祖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性命有关的成语】【性命有关的成语】

抹一鼻子灰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嗤之以鼻 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横挑鼻子竖挑眼 比喻百般挑剔。

寒心酸鼻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杏脸桃腮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有头有脸 有面子;头面人物。

涎皮赖脸 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性命有关的成语】

嬉皮笑脸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平头正脸 形容相貌端正。

脸红耳赤

死皮赖脸

哭丧着脸

满脸春色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劈头盖脸 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没头没脸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性命有关的成语】

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性命有关的成语】

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反脸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戴头识脸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愁眉苦脸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挨肩擦脸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嘴直心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性命有关的成语】

嘴甜心苦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嘴尖舌头快 比喻话多而轻率。

咂嘴弄舌 形容贪馋的样子。

油嘴滑舌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鹰嘴鹞目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虚嘴掠舌 比喻花言巧语。

咸嘴淡舌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龇牙咧嘴

拙嘴笨舌

贫嘴贱舌

贫嘴薄舌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强嘴硬牙 指能说会道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三寸鸟,七寸嘴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耍嘴皮子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说嘴郎中 比喻喜欢说空话、大话而没有本事的人。

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甜嘴蜜舌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麟角凤嘴 觜: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

磕牙料嘴 多嘴多舌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轻嘴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乖嘴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尖嘴猴腮

尖嘴薄舌

笨嘴拙舌

笨嘴笨舌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多嘴多舌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钉嘴铁舌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调嘴学舌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拨嘴撩牙 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打牙犯嘴 比喻乱开玩笑。

跟人体有关的成语
性命有关的成语(三)

跟人体有关的成语 面无人色 心旷神怡 耳熟能详 心花怒放 蒙头转向 满面春风 屈指可数 满目疮痍 铁面无私 令人发指 出人头地 魂不附体 食不果腹 不绝于耳 爱不释手 面黄肌瘦 口干舌燥 劈头盖脸 提心吊胆 评头论足 肺腑之言 心口如一 身外之物 足不出户 手无寸铁 心事重重 满腔热忱 促膝谈心 信手拈来 灭顶之灾 另眼相看 腥风血雨 喜笑颜开 大打出手 失之交臂 汗流浃背 光彩夺目 心惊肉跳 面红耳赤 拳打脚踢 鹤发童颜 赏心悦目 抓耳挠腮 浓眉大眼 血肉相连 毛骨悚然 手足无措 掩人耳目 铁石心肠 病入膏肓 沁人肺腑 血流成河 口若悬河 面不改色 眉飞色舞 两手空空 信口开河 垂头丧气 满腹牢骚 燃眉之急 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 义愤填膺 引人注目 泰山压顶 皮开肉绽 心灵手巧 举手投足 点头哈腰 肥头大耳 心腹之患 心心相印 唇齿相依 骨肉相连 至亲骨肉 徒费唇舌 痛入骨髓 趾高气扬 筋疲力尽 目不暇接 破口大骂 闭目塞听 扬眉吐气 怒发冲冠 切齿痛恨 掩耳盗铃 病从口入 扣人心弦 浪子回头 成竹在胸 不堪回首 眼明手快 胆战心惊 摩拳擦掌 慈眉善目 没头没脑 肝肠寸断 耳目众多 肝胆相照 恨入骨髓 感人肺腑 了如指掌 眼花缭乱 骨瘦如柴 脚踏实地 夺眶而出 惊心动魄 俯首听命 接踵而来 挺身而出 唾手可得 咬紧牙关 为国捐躯 良药苦口 掉以轻心 恨之入骨 耳聪目明 唇亡齿寒 头重脚轻 粉身碎骨 蓬头垢面 五脏六腑 咬牙切齿 血口喷人 腹背受敌 肝脑涂地 沁人心脾 近在眉睫 情同手足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情深 口是心非 眼疾手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手无缚鸡之力

励志故事:聪明人还是糊涂点好
性命有关的成语(四)

文/卢化南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在实际生活中,精明是多数人所追求的,而糊涂是多数人所力图避免的。但是,只想避免不见得就避免得了,所以常常有“弄巧成拙”的尴尬时候。既然弄巧反而成拙,不如当初索性糊涂一些,还可以少一点弄巧不成的难堪。励志故事:聪明人还是糊涂点好

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就需要包容,包容必须有肚量。包容其实正是“糊涂”的本义,和泥水而涂之,就是“糊涂”。

说起糊涂宰相,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路边有人斗殴死伤,他不管;碰到一头牛在喘息,丙吉的意思是,老百姓斗殴,这件事是长安令、京兆尹这样的官管的。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行了,用不着亲自过问。而现在季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这才是宰相份内应该管的。可见丙吉这个人,只是看起来糊涂,其实并不糊涂。

汉宣帝是武帝的曾孙子,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小时候因为受卫太子刘据巫蛊案的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里。当时丙吉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子,知道有隐情,对皇曾孙特别照顾,派了几名女犯人专门哺育他。汉武帝病了,听方士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于是下令把监狱里的犯人都处死,当然也包括皇曾孙。使者夜间到监狱,被丙吉挡在门外。他说,无辜的人尚且不应该被杀,何况皇曾孙呢?僵持到天亮,使者没有办法,回去向武帝复命。武帝此时已过了心血来潮那股劲儿,听说是丙吉这样做的,也就不追究了,并且大赦天下。皇曾孙这才算保住了性命。

宣帝即位后,并不知道丙吉保全过自己的性命。丙吉自己也从来不说。后来有一个宫廷里参与其事的婢女,把这事讲了出去,宣帝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这样的大恩,所以历史上评价丙吉,说他“为人深厚,不伐善”。就是甘当“无名英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丙吉于皇帝有救命之恩,却不肯让皇帝知道,算不算糊涂,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可以说是丙吉精明的地方。霍去病是武帝时的名将,武帝死后,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主持朝纲。汉宣帝就是他拥立的。对宣帝来说,霍光也是有大恩的。但是霍光死后不久,宣帝就将霍氏家族的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连司马光都感叹说:“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可见皇帝是随时可以翻脸无情的,虽有大恩于皇帝,一旦获罪,仍不能免死,正是“伴君如伴虎”。丙吉虽然没让皇帝知道自己曾有恩于他,只凭他自己的努力,也已经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就算皇帝知道有恩于自己,又能怎样呢?也无法给他更高的官做。何况这样大的事,朝廷里知道的想必不止一个人,就算自己不说,就算那个婢女不说,总会有别人会告诉皇帝的,用不着发愁功劳被埋没。出自他人之口,岂不是能使自己忠厚的形象更加丰满?

中国历史上,说起贤相,有两句著名的成语,一个叫“萧规曹随,”一个叫“房谋杜断”。“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曹参,萧何制定规章,而曹参遵行不改;“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多谋,而杜如晦善断。中国的盛世称汉唐,而汉唐的名相首推这四位,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宰相,恐怕是不过分的。而其中这位曹参曹相国,偏偏就是一位糊涂的贤相。

曹参本是沛县一名小吏,跟随刘邦起家,攻城野战,“身被七十余创”,是一位勇猛战将。曹参和萧何本来关系很好,等到萧何当上相国,两人又产生了隔阂。可是萧何临死,偏偏推荐曹参接替相国;而曹参在山东一听说萧何死了,马上就叫人准备行李动身,说自己一定要当相国了。

可见这两人的自知、知人之明,都是非同一般的。

曹参当了相国,找了一些老实厚道的人当下属,而把原来那些精明干练之徒全赶走,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日夜饮醇酒”。别的大臣看他太不务正业了,想劝劝他,他不等开口,就强拉人家一起喝酒,把人家灌个不亦乐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惠帝看他这副样子,也很不理解。但曹参是高帝时的功臣,又不好直接说他。就把他的儿子找来,让他回去问父亲:“高帝刚去世不久,现在的皇帝还年轻,您当丞相,整天喝酒,是不是嫌皇帝少不更事,不值得您辅佐呢?”但不许说是皇帝让问的。儿子回去问曹参,曹参把儿子打了二百鞭子,发怒说:“国家大事没你说话的份儿!”惠帝没有办法,只好说,是我让问的。曹参这才免冠谢过,问惠帝道:“陛下自己觉得您比高帝如何呢?”惠帝说:“哪儿敢比呢?”又问:“那么您看我比萧何怎么样?”惠帝说:“您似乎比不上。”

曹参这才说道:“陛下之言是也。且先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参为相三年,老百姓歌颂道:

“萧何为相,顺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当宰相的日饮醇酒,不理政务,不能不说是糊涂;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块糊涂料,索性于糊涂之中而求大治,又怎能不说是智慧过人呢?假使这位曹相国偏不服气,一定要改弦易辙,干出点属于自己的政绩,那会怎样呢?恐怕非乱套不可。有些人,就常犯这种毛病。新官上任,生怕别人说自己无能,三把火乱烧一气。这样惹出的乱子,见得还少么?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观念中,天子上庸天命,不是凡人所能作的,而宰相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凡人取得成功的最高典范和楷模。()宰相尚不免于糊涂,何况常人呢?世界是复杂多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没有一定的不移之规,不可能像想像中那样泾渭分明。所以人生要学会“糊涂”,在糊涂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糊涂学其实是关于人的智慧,它包括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知”的方面,“糊涂”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分地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善乎其技、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在“情”的方面,就是安贫乐道,隐忍退让,息贪欲;它包含安守本份勿事强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退让与世无争等等。在“意”的方面,就是淡泊明志,立身端方,宁清正节;包含宠辱不惊功成不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守正不阿洁身自好等等。

“糊涂”的范畴是异常广泛的,与其尽述,不如在人生道路上亲自加以体验。

人生感悟: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最好是谨慎一些、含蓄一些,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聪明是件好事,卖弄学问却不然。

相关热词搜索:性命双修 卿卿性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性命有关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性命有关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3804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