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2016-05-06 14:01: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共4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的词语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的词语 描写“日出” 东方泛白, 喷薄而出 ,旭日东升, 日出东方, 霞光四射,日上三竿,霞光万道描写“日落” 日薄西山(日落西山) ,落霞满天, 夕阳西下 ,落日余辉,残阳如血,落日熔金2015地理时事热点情景材料题(含答案)2015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情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曰出时的情景》,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篇一:《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的词语》

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的词语 描写“日出” 东方泛白, 喷薄而出 ,旭日东升, 日出东方, 霞光四射,日上三竿,霞光万道

描写“日落” 日薄西山(日落西山) ,落霞满天, 夕阳西下 ,落日余辉,残阳如血,落日熔金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篇二:《2015地理时事热点情景材料题(含答案)》

2015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情景材料题

【1】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1、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旅游资源不包括( )。

A、巴黎埃菲尔铁塔 B、印度泰姬陵 C、威尼斯水城 D、英国伦敦塔桥

2、陆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地区是( )。

A、中亚 B、西亚 C、南亚 D、东亚

3、海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重要地点是( )。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中国南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陆上丝绸之路贯穿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上海港

C、海上丝绸之路历经了四大洋 D、陆上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

5、下列有关“一带一路”沿途旅游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走陆上丝绸之路可以参观泰国泰姬陵 B、走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参观花园城市新加坡

C、走海上丝绸之路可到日本欣赏樱花 D、走陆上丝绸之路可以参观新疆的都江堰

【2】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建立。泰山站是南极科考的重要基地,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至此,我国先后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考察站。

1、关于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酷寒、烈风、干燥

B.长城站地处南温带

C.纬度最高的大洲

D.淡水资源缺乏

2、关于南极科考站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B.昆仑站纬度最高

C.泰山站高脚设计可预防被风雪覆盖

D.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

3、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此时,南极地区的季节为 暖季 ,泰山站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南寒 带,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 北 方向。

【3】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公里。

1、关于兰新高铁说法正确的是( )。

A、途径我国地形第三级阶梯

B、途径甘肃的行政中心西宁

C、途径四川盆地

D、途径河西走廊地区

2、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B、本区有古老水利工程坎儿井

C、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D、新疆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

链接中国高铁专题

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营后,贵阳至广州、南

宁至广州的运行时间分别缩短到4小时、3小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时。兰新高铁全线开通后,12小时之内即可

从兰州直达乌鲁木齐,比现有最快的特快列

车还要节省6个小时以上,且未来运营时间

将进一步压缩到8小时以内。

提醒考点:

考查省区简称或行政中心,贵阳(贵州省,

简称贵或黔);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简

称桂);兰州(甘肃,简称甘或陇)乌鲁木

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广州(广

东省,简称粤)。

【4】2015年4月8日 - 外交部发言人宣布,

应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

习近平于4月20日至21日对巴基斯坦进行

国事访问。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

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它距离港口城市卡拉奇约600公里,毗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濒临阿拉伯海,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堪称印度洋上的咽喉要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基斯坦是属于中亚国家 B、图中阿富汗属于中东范围内

C、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邻国 D、巴基斯坦首都是新德里

【5】2014年巴西世界杯,是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南美洲国家巴西境内12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

(1)巴西东临_大西_洋。

(2)巴西大部分位于__热__(温度带)。

(3)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___西___半球。

(4)巴西境内的两大主要地形区是图中A__亚马孙__平原

(2)和B_巴西__高原。

2、有关巴西语言和艺术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通用西班牙语

B.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

C.巴西的桑巴舞、狂欢节以及足球运动透射着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D.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3、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已成为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B.巴西的铁矿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C.巴西利亚是巴西著名的历史古城

D.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大力开发

4、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

A.东部沿海地带 B.巴西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热带雨林地区

5、有关亚马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只属于巴西

B.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C.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D.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流域

【6】按照“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主题要求,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2015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地球一小时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2015年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

1、下列做法与“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主题思想不符合的是( )

A.大力推广一次性餐具用品

B.逐步关停高耗能重污染的工厂

C.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

2、“能见蔚蓝”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水能 C.石油 D.风能

3、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会期,网络热议北京空气质量,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下列举措有利于“APEC蓝”延续的是( )

A.南水北调 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C.保持重工业发展模式 D.发展绿色能源公交

【7】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1、导致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列说法中与此无关的是( )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C.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大

D.兴修水利工程

2、在全中国七大流域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

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我国水污染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不包括( )

A.开采地下水 D.工业污染 C.城市生活污水 D.面源污染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冬春多,夏秋少 B.冬春少,夏秋多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

5、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发地下水

6、修建水库的目的在于( )

A.调节径流量的时间变化 B.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节约水资源 D.发展淡水养殖业

【8】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1、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叙述正确是( )

A.依靠京杭运河输水 B.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C.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D.沟通了珠三角与京津唐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3、能缓解华北地区水源短缺的重大工程是( )

A、西电东输 B、青藏铁路 C、西所东输 D、南水北调

4、我国已建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A、水污染问题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

【9】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

尼泊尔8.1级地震成因复杂,但从宏观上说,尼泊尔发生强震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因为该国正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

同时,尼泊尔位于 欧亚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交界地带。两块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山峰 珠穆朗玛峰 。

1、下列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水灾 B、旱灾 C、台风 D、地震

2、有关尼泊尔多地震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 B、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

【10】201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当地时间4月22日上午,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

1、有关东南亚地区说法错误的是( )。

A、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B、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C、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D、印度尼西亚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

2、有关东南亚的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称为交通的“十字路口”

B.从南北半球来看,完全处在北半球

C.从东西半球来看,完全位于东半球

D.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3、关于东南亚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寒带自然景观

B.有著名的高山滑雪场

C.有著名的佛教景观

D.富士山是著名景点

4、关于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祖籍多为中国的福建省和台湾省

C.华人占马来西亚居民的一半以上 D.大部分保留着中国的国籍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篇三:《培训作业》

二. 重点、难点: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日出》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泰山日出》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与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里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彩的华灿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德的享受。

[新课讲解]

《日出》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日出》,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当一轮崭新的太阳冲破黑色的束缚,喷薄而出,把光明洒向人间,无不引起人们对它的赞美。本文以“日出”为题,表明了本文所描写的对象,揭示了作者歌颂自然,礼赞新生活的主旨。

(二)谋篇立意

本文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回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但作者并未直接写飞机上观日出,而是为写飞机上观日出蓄足了势,接下来,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日出时的瑰丽景象。并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

社会主义祖国。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从书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自己两次错过观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详细描绘在飞机上所观日出的景象。

(四)结构图解(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一>从书上所知 向往

②屠格涅夫原野看日出。

①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二>两次错过看日出 惋惜

②黄山的狮子林

<三>归国飞机上看日出 惊异

(五)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 写作技法应用

(1)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图画共五幅。前四幅全是铺垫,全是曲写,是“扬”前的“抑”,是欲扬先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

(2)细致、生动地描绘。作者写飞机上看日出,采用了充分、细致,甚至是油画般的描绘,把一幅壮丽的日出图生动地刻画出来了。作者抓住了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以及(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全方位展现出日出的美,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2. 语言欣赏

绚丽、奔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本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如写太阳初露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再如“突然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些句子,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写出了日出之时那喷薄的气势。作者观察得细致,描写也十分细腻。

3. 写作借鉴

(1)衬托手法,本文的重点是写飞机上观日出。可作者并未只写在飞机上所观之景,而是用海涅的高峰观日出与屠格涅夫的原野观日出,以及自己的两次不成功的观日经历来衬托。这种方法的使用,既突出了所重点描绘的景象,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本文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的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二、课文重点难点易错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导析:本句为开篇之句。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渴望见到日出,特点是能在高处见到日出。这为后文写飞机上观到日出作铺垫。“从幼小时起”突出了渴望之久,“富有魅力”强调了向往之切。(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2. 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

导析:本句所引诗句都是写落日之景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诗句,写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上,一缕孤烟正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的尽头一轮圆圆的太阳正滚滚西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的句子。写的是边地傍晚行军时的情景。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这两句诗都描绘了边地的落日之景,透出的是一股苍凉之气。因此,作者说“不免有萧瑟之感。”这里提到落日,是为后文写日出作比,以突出日出的壮丽与伟大雄浑。

3. 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导析:本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他以站在海边为立足点,想象到在海边观日出时的景象,突出了海边日出壮观的特点。作者先点出海边日出所具有的广阔背景:“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接着用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景象,另外,语句中饱含有欢悦的情调,这是本句的又一特点。

(二)重点段落导析

1.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何要写落日?

导析:首段中作者强调指出,看日出是他从幼小时便向往的事。第②段中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引用古人的诗句点染落日的妙处,旨在与日出形成对比。落日虽美,但难免有“萧瑟之感”,它远不如朝阳,因为那是伟大的诞生,是火、热、生命与光明的诞生。相比之下,日出之美要胜于落日之美。这样一比,更突出了作者希望见到日出的急切之情。

2. 第③—⑥自然段中写海涅与屠格涅夫对日出的描绘有何不同?他们的描述有何作用?

导析:海涅所描绘的日出是在高峰之上所见的情景。屠格涅夫所描绘的是原野之上的日出。海涅所写的较简单些,直接写太阳的很少,而重点写云海与山峰,以此来烘托日出的壮丽。屠格涅夫重点描绘了日出的过程,从初升之时一直写到“一轮朝日”被拥出,中间突出了日出时不断变化的情况,着重从色彩的变换上、云层的变化上写日出。作者引用两人对日出情景的描述,目的是为下文写自己在飞机上所见日出作铺垫。作者在飞机上要比海涅站得更高,所见也比屠格涅夫更广阔。

(三)易错点导析(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作者是如何写飞机上看日出的?这段描述与作者感情又是怎样融汇在一起的?

导析:写飞机上观日出是本文的重点。在第⑩段开头,作者就盛赞其“雄伟、瑰丽”的特点,并用了“最”字极言该景的美妙。接下来,作者按时空顺序写日出的美景。抓住了颜色的变幻,突出了其动态上的美。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句。如:“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再如:“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这些比喻句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了初升之日的特点,颜色鲜明,又富有动感与神韵。

作者见景生情,由雄伟、瑰丽之景产生了喜悦之情,他在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由此作者产生了联想,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至此,作者已把日出的瑰丽景象与新中国的瑰丽景象融合在一起,并获得了新的感受。伟大的祖国正如这初升的朝阳,她是那么地新鲜,又是那么地充满生命力,作为祖国

的儿女们,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一句的引用,已明白地表露出作者的豪情。

《泰山日出》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泰山日出》,“日出”点明本文所描述的内容,“泰山”限定了观看日出的地点。从题目上看,本文所要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看日出的景象。

(二)谋篇立意

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带着好奇的心来观泰山日出,接着对日出之前的云海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作者由此产生了虚幻而奇特的想象,想象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默默祈祷光明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海活了,而且大放异彩,太阳终于跃出云层,把光明带到了人间。作者为此高声地赞美,表现出心中无比的喜悦。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日出之前的所见所想。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写日出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颂太阳所带来的光明,表达了心中对日出的礼赞之情。

(四)结构图解

所见→云海

日出之前

所想→巨人

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篇四:《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及赏析》

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及赏析见下文:


一、<雨霖铃>全诗及注解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及赏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解:

   凄切:凄凉急促。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及赏析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二、<雨霖铃>赏析

赏析一: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相关热词搜索:下雨时的情景 过年时的情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曰出时的情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曰出时的情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3960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