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2016-05-25 10:35: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共4篇)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语文课堂的提问更有效 徐州三中 陈起景如何使语文课堂达到教学最优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问无疑是一种有效方式。 学习就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进行思维和审美的训练...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一)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让语文课堂的提问更有效 徐州三中 陈起景

如何使语文课堂达到教学最优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问无疑是一种有效方式。 学习就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进行思维和审美的训练。课堂提问是促成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和重要形式,是充分体现施教者教育思想的有效方法,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探求和对真理的追求。语文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智慧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的斯特林.G.卡霍汉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现在的语文课堂提问式教学在笔者看来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满堂问”。教师一问到底,学生一答到底。问题多而杂,深浅不一,彼此之间既体现不出相互的关联,也没有一定的章法。课堂表面上很热闹,但深入分析一下,学生到底从中学到了哪些思维方法,培养了什么思维能力呢?还有一种则是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一律向高考看。把文本肢解成一个个考题。提问均以高考试卷的阅读题型为模板,回答则成了答题思路和技巧指导。这一种提问未免功利性太强,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意义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文本中鲜活生动给人以启迪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看来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成为试卷上供人从中筛选答案的阅读文章。这一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应试,本末倒置了。它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恰恰只有这种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到了高三再辅以相应的技巧训练,成绩自然能够上去。这两种提问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影响。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零碎的小点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无法领会文章真正的妙处。

心理学的实验有这样的结论:课堂提问,特别是精巧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要求,对学习就会化被动为主动。繁重的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课堂上,教师要牢牢把握主导权,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要控制住课堂,把它引向既定的目标,完成预期的任务。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每节课都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关键问题,以此问题贯穿、带动整个认知过程。在此问题的带动下又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小问题。这样,彼此关联的知识点得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思考和解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一发”即是对文本逐渐深入思考、领悟的过程。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提问。记得以前听过《祝福》一课。教师以“究竟是谁害死了祥林嫂”为课堂的关键问题,围绕它引出各类人物的分析、对当时社会环境、社会特点的分析。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笔者在教学中,大量运用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提问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授《山居秋暝》时,抓住“空山新雨后”的“空”字做文章。把“‘空山’到底空不空?”作为切入的“一发”。先用学生们学过的《鹿寨》中“空山不见人”的“空”比较。两者含义一样吗?再引导学生找出《山居秋暝》中所写的意象。学生发现众多意象使空山看似不空,那如何理解呢?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和热烈讨论。他们又抓住各个意象的特点来品味意境。在品读的过程中,我又适时地推出“清泉咽危

石,日色冷青松。”这样物象相同而所处时间不同的王维的另一诗句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在这样的品读讨论中,学生们最终一致认为“空”应是“空灵”的意思。这一节课始终有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其中,围绕这一主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讨论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课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一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重视“一发”,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本。如《月下独酌》 一诗。可设置切入点:诗人到底孤独不孤独?由此出发,理出诗歌的线索:独 ——不独 ——独——不独。再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找到“独”和“不独”的原因。这样看似矛盾的情绪变化就好理解了。诗人借物友写孤独,用假欢腾写真孤寂,极尽曲折之致。

二、重视“一发”,可以引领学生找到思维和文本的看似矛盾疑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欲 望和兴趣,从而步步设疑,层层抽丝,牢牢抓住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文本。

比如教授《卜算子 春景》一词时,我先向学生介绍“春景”是后人添加的题目。这一题目你认为是否合适。学生很快看出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有同学说不如换作“仲春”。这样既包括了春天的景也包括了春天的人。于是学生们就“到底那个题目更好”进行品读讨论。把它作为切入点,大家开始分析下阕中的人物描写,认为这两个天真烂漫的乡间小女孩儿的确可以算作春天的景致。接着学生们自然地把上下阙结合起来看。他们找出写景的意象并归纳总结,这些意象均有“细、小、少、轻”的特点,与女孩儿的年龄心智协调一致。最后全班一致认为“春景”作为题目更好。这节课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带动了与古诗鉴赏有关的一系列知识点的落实与消化。学生不知不觉地领略了诗词的魅力,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

三、重视“一发”,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如《淮阴侯列传》。本文的难点在于如何体会司马迁“在叙事中费尽心思,用尽曲笔,惋叹之意深蕴其中。”教学时先提出问题:“文中有没有看似矛盾,不合理之处?”学生能够找到多处。再问“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学生自然分成两派:造反或是没造反。无论哪个观点的支持者都要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作为反驳对方的依据。这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无论能不能达成共识,都深入了文本,体会到作者对于淮阴侯的同情叹惋。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要找准可作为“一发”的关键问题,学生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活跃,气氛热烈。教师在此时只要做必要的引导,或者在讨论暂时停滞时作稍许点拨,或是在学生不自觉地把问题扯远时再引导回来。难就难在对“一发”的设定。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一发”才能真正有效地带动“全身”呢?它既要是学生能接受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其方式又要符合学生的现状,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教材特点;既能开发创新思维又要科学合理。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读透教材,读透教参。教材必须彻底吃透,领会其中的妙处,处理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要重视大的方面,如教材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重点、课文安排都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有一定的程序性和目的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才能合理利用这些特点来施教。同时,小的方面也要读透。要掌握每一篇课文表层深层的含义,重视课后的练习题、思考题。它们可以帮助梳理教材,甚至点拨主导整篇文章的“一发”。

要读懂这些内容,教参必不可少。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不够重视教学参考书。只是在备课时看一遍就罢,例行公事一般。有的重视现成的教案参考,有的则过于相信自己的理解,有的则查阅大量相关的参考资料。他们都忽略了手边的精华——教学参考书。

教参对教材从整体到局部都有必要且深入的介绍和说明。其中的课文分析是专家们在大量参考篇章中精选并编写的,是精华中的精华。而我们第一线的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参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深入理解文本,事半功倍。教参后还附有许多名

家的点评,为我们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更多依据。所以,笔者认为要像读教材那样认真读教参,真正汲取消化其中的要点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教学才能自然、高效。理解透了文本,这带动全身的“一发”就容易找出了。

第二,要重视课题和文眼。许多文章,题目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文章的主题,意境的聚焦点,就暗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可以预约的雪》就可以用课题来牵动全篇。从理解题目入手,文题的含义,与文章的关联。结合文章可以知道雪是指菅芒花。可以预约的雪指菅芒花每年都会开,好像具有人的情感一样每年都会如约而至。由此引出花可以预约,人生却不可预约。那么应该怎样对待不可预约的人生。整个课堂在教师的引领下,由“一发”牵动了整篇文章的学习。

第三,要了解学生特点,摸清学生情况。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程度、学生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切实有效的关键问题。

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促使并引导他们就文本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领他们一步步通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使理解更准确、全面、深刻。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思索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设置引领全局的关键问题,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二)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第 1 页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第 3 页

怎样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三)

怎样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浅析“躬学”部分的问题设置

盐亭县文同中学 杨桂芬 “五步互动导学”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躬学,如何既让

学生兴趣盎然的自主学习,又按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怎样

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躬学部分的问题设置是关键,抓住这些问题既

可激活整个课堂,又可牵动整篇课文,我认为问题设置应注意以下事

项 。

一、设置的问题要尽量和试题接轨,不宜被分解的太琐碎。学

生在主观题的答题中常有这样的困惑:这道题要求我们从哪些角度入

手作答呢,面对主观题无从下笔,看了答案感觉这题简直在送分,原

因之一,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太琐碎,试卷的问题又太陌生,因陌生而

感觉高深。我认为高中前三学期的课堂问题设置应力求和期末考试

接轨,后三学期的课堂提问应尽可能的和近三年的高考相关试题对

接。一旦问题最终形成,投放给学生时,老师尽量不做任何注解,问

题的隐含意思、答题角度、答题要点全由学生首先完成,教师只是补

充。这样即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减少一份思考问题的依赖心理,教师切不可把难度适中的完整的课堂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问题“好心”的给学生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白白丢掉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能力的重要阵地:这样还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看看2013年

四川卷18题,“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于

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如果课堂提问太琐碎,学生面对“河流与

文化的关系”这样大的题目,就会感觉太雷人而无从下笔,这些年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一直认为素质教育和高考并不冲突,只是教师应该竭力寻找这两者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契合点。

二、设置的问题要契合教学目标,切不可漫无目的、哗众取宠。

五步互动的第一步是示标(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盘棋中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主帅,整堂课必须紧紧围绕保帅,切不可一味为了激活课堂气氛而设

置搞怪的问题。如教学目标是欣赏人物形象,设置问题时可抓住欣赏

人物形象的角度,即注意小说的具体环境,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具体

情节,也可抓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

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教学目标是欣赏人物形

象,设置的问题可抓刻画迎春惜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

肖像描写,也就是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描写,设置问题可直

接使用课后作业题——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可设置问题这四处肖像描写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三、设置的问题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设置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摸得着,有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设置的问题要应人群而异,学段不同,文理不同,设置的问题都应有差异。如《再别康桥》针对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可设置如下问题:1这些诗句怎么读?2本首诗歌美在哪里?举例赏析,3 你最喜欢的诗句有哪些?请说明理由,假如针对高二下学期的学生,第二问就可这样提:有人说《再别康桥》符合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四、设置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课。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一方面不宜把课文分解的太琐碎,另一方面又要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心理引向成熟,五步互动导学模式中的问题设置就必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课”这一发就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学生积极高质量的回答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就理解了,主要手法学生也就理解透彻了,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如《雷雨》课文节选第一节可设计这个问题:怎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四个独立成段的“哦”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声情并茂的朗读,光有较高的朗读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把握周朴园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剧情认真分析揣摩,甚至还需讨论,才可以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再如:《别了,不列颠尼亚》针对这一篇出类拔萃的新闻报道,可设计如下问题,1、文选择了一个什么角度来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2、你能从题目上读到几层意思?3说说你从导语部分获得了什么信息?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了哪几个场景/叙事的角度有哪些?可以说抓住问题既可激活整个课堂,又可牵动整篇课文。

总之,“五步互动导学”中,问题设置很关键,我们都不愿做纸上谈兵的人,我们将在这些注意事项要求下,积极摸索奋力前行。

索引书目:《金版新学案》《创新考典》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四)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深奥的书,一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着作,看了一遍,顿觉思维开阔了很多,接下来我就主要谈谈其中的三权分立理论吧。

三权分立制止的是权力的滥用,以权力制权力,使三方的某一方权力不至于过大,权力的制衡是提供公民自由的基本保障,三种权力,其中的两种或是三种权力绝不能集中一两个人或是同一个机构手中,否则权力的制衡将是扯淡,公民的自由也将不复存在,这是事实,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倘若行政权与司法权不分离,那意味法官掌握了压迫的力量,即使两者分离,我认为若是不做到公正公开,也将会受到腐化。我们知道,档次高的人比较容易结交到档次高的人,档次低的人亦然。所以,两大机构里的高层也必然会熟悉,这样,无疑让两者的权利接近了,在司法人员审判做了坏事的行政人员时,必会手软,这也会导致不公正,间接侵害了人民的利益及自由。所以,我认为,要做到最好的公正,就要公开。有两点,一,我认为行政不需要完全公开,因为这会影响到行政的效率,毕竟在一个全民素质不是很高的年代,行政完全公开必然会造成无数人的议论,很多人若是不懂行政者真正的意图或是有人故意捣乱的话,必然会造成舆论的压力影响行政,将要执行的决策也将会执行不了或是拖泥带水,所以,行政不必完全公开。二,司法需要公开,即使不是完全公开也要多数公开,这样公开,会使得司法者不敢随意舞弊徇私,迫于公众的压力,司法者也会尽全力审判而不造成错判误判。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倘若一个机构拥有立法权与行政权两大权利。那么他可以凭借自己千变万化的意识来强制执行自己制定的法律而不受任何制裁,因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违法,即使人们在喊不公平喊冤也没有用,因为他没有违法。但是,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人绝不能身兼两个机构的两个职位,因为这等于是变相,行政人员只能监督立法但不能参与立法。

司法权与立法权若是结合在一起,就会对人民的自由和生命实行专断。不能保证人民的自由。

当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就成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指导思想,这对美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制约了领导者最大的权利,制止了国家民主制度腐化成专制制度。孟德斯鸠说过,民主政体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官吏由人民来指派。因为在民主政体下,人民间接掌握的国家的权利,他们是国家的主人,而相反的,专制政体是最高权力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君主根据反复无常的意志来进行政治统治,也就是最严重的独裁。我这儿想说的是,如果独裁者拥有大公无私之心,心系人民,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所有方案,并快速执行,那独裁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统治,但是,又有谁能做到呢?恐怕只有上帝吧。所以专制政体绝不可取,大权绝对不可集中在一两个少数人手中,必须分立,这样才会制止权利的腐化,制止民主政体腐化成专制政体或是变相专制政体。让人民拥有自由,人民幸福了,统治就自然会稳定。人民倘若没有自由或是老是被欺压,人民百姓不满的情趣上升,从量变到质变,那么起义革命也就不远了,世界上每个朝代的灭亡几乎都是如此。

三权分立奠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孟德斯鸠的高瞻远瞩及在当个年代的无懈可击的理论令人钦佩无比,<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值得深挖的书,我现在还没完全了解其中的内涵,仍需要时间慢慢参悟。以上是我对其中三权分立的一些粗浅看法。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二)

<论法的精神>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最重要的着作,内容涉及广泛,它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道德、哲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思想画卷。特别是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

<论法的精神>一书反映了当时处于社会下层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对于政治与经济的愿望。全书在政治理论上极力主张建立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目的是为了避免独裁者的产生。独裁者们往往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在法律理论方面阐述了法律的定义和种类,法律与各种事物的关系,刑法和民法的理论,以及立法的理论。孟德斯鸠认为法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由此将法律分为人定法和自然法,提出了立法应与政体相互适应的原则。并且讲述了法律与防御力量、进攻力量、政治制度自由、公民自由、气候、土壤、贸易、宗教习俗、货币等各种事物的关系。全书在经济理论上认为私有财产权是人类的自然权利。在地理环境决定论中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当考虑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和人们的性格、感情有关的这些因素。

该书首先讲述了政体对立法权的归属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有无与法治有着直接关系。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怖、专横和暴力,既无法律又无现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所以在专制政体下,根本就无所谓立法权。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相比虽由也是单独一人执政,却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所以君主政体下,君主和少数贵族握有立法权。至于共和政体,它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但并不等于说就是有法治可言的。但是有一条基本法则,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共和国的人民的权力是相对平等的。三种政体对法律的繁简、法律的体系、法律的内容等,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种政体最突出的表现应当是人民的自由度是完全不同的。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强调了法律与自由的统一。他认为法治国中行政权没有专横垄断的余地,因而只有在法治国才有自由。一个人只有受法律支配才有自由,我们自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下。同时他又强调了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一个国家里,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很明显独裁的专制政体是人民所不希望的,人民被极大的奴役着。君主政体也是不太保险的,共和政体则需要防止人民的委托人隐蔽自己的腐化。腐化了的委托人常常口口声声称赞人民的伟大,来掩盖自己的野心;他们不断赞赏人民的贪得无厌,来掩盖自己的贪得无厌,最终让人民陷入不幸之中,人民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了约束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尽可能的避免独裁,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在他眼中,一个国家的权力不能完全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部分。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最初的学说的研究是以罗马为背景的。罗马人民掌握有最大部分的立法权力,一部分的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一部分了;元老院掌握大部分的行政权和某一方面的立法权,并且同时掌握一部分的司法权,具有任命部分法官的权力,并以此来对抗人民的权力。国家的权力被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人独裁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权分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具有一定进步作用的。

三权分立真正的实践者是美利坚合众国,并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根据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总统和联邦法官;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行政高级官员、执行各项立法,拥有军事统帅权和外交权,总统的行政命令具有法律效力,总统及其所任命的各部部长不对国会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采取宪法以外的非常措施;联邦法院由若干终身任期的大法官组成,是最高的司法部门,对宪法和各项法案有最终解释权,有权裁决涉及国家和各州之间的重要案例。罗斯福新政时期,行政权力全面扩张,打破了旧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平衡,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新的三权分立的格局。

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有利于防止独裁统治的出现,但是三权的分立和制衡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跟其他所谓的民主的制度一样,并不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衡,有时也容易导致效力低下。事实上,在实践中美国也难以彻底贯彻三权分立原则。

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改革的今天,需要借鉴并吸收被实践检验证明的他国体制的精髓部分,加强并完善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更好的体现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将对我国的国家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确实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盲目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不仅误读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也将会极大的危害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任何的改革,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共和国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的举措都有可能工程浩大,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建立在研究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三权分立各部门相互制约,在他们的利益、目标各异时,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国家将难以应付。正如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反应如此快速,就是因为我们团结一致,联合出击,积极应对灾难。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体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佩服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羡慕我们的。我国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小心谨慎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之路,切不可盲目崇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种体制符合中国实际,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佛教禅师认为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有所感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参禅彻悟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就是参禅的最高境界。要真正读懂孟德斯鸠大师的<论法的精神>这部经典之作,还是需要多多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有所感悟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牵一发而动全身近义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4296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