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2016-05-25 10:37: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共5篇)中国历史上落魄文人的种种命运中国历史上落魄文人的种种命运所谓落魄文人,就是指那些宦海无望,政坛无门,人生失意的知识分子。中国古代文人,一生穷于经书,甚至到白头,目的就是是把自己的一腔才华贷于帝王之家,以期“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享尽人间富贵,施展人生抱负。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金榜题名,...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国历史上落魄文人的种种命运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一)

中国历史上落魄文人的种种命运

所谓落魄文人,就是指那些宦海无望,政坛无门,人生失意的知识分子。中国古代文人,一生穷于经书,甚至到白头,目的就是是把自己的一腔才华贷于帝王之家,以期“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享尽人间富贵,施展人生抱负。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不少文人由于受时代和个性的影响,往往是官梦难圆,前途黯淡。一生酸辣苦甜,啼笑皆非,苦中作乐,个中滋味,岂是两个“失意”二字所能了得。纵观中国落魄文人的命运,不外乎一下几种。

第一,虽能挤进政坛,但一身傲骨,不愿与统治者为伍,于是采取了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或放野于山林,或泛舟于江湖,或躬耕于陇亩,或为僧为道,享于湖光山色,田园风光之中;抒志向于诗词歌赋,著书立说之间。这类文人以东晋诗人淘渊明和唐朝诗人李白为代表。众所周知,淘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官而去,在绿色的田野上,锄禾南山下,饮酒赋诗,享尽农家之乐,确实自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毅然离开皇宫,游于名山大川之间,挥豪泼墨,写出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人生确实豪迈奔放。这类文人比较识时务,明知自己不是宦海中人,又不愿受当权者的窝囊气,做自己爱做的事。生命倒也潇洒自在。

第二,虽身在官场,但不为统治者所赏识,为有一番作为,又眷恋于政坛。其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有才不能施,有志不能展,人生充满了失意与无奈。这类文人以屈原和白居易为代表。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面对楚国的蓑败,主张革除敝政,富国强兵。其结果却遭到当权者的排挤,被流放,最后投江而死。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面对上司的摆布,也只能束手无策,被贬为江州司马。从屈原“长叹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叹声里;从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自怜声中,可看出这类文人的惆怅、失意和无奈。他们生活地很累,加上处世欠灵活,心情不能豁达,只落个郁郁寡欢,忧郁成疾,甚至是郁郁而终。文人的落魄劲头,在这类文人身上表现地最为突出。

第三,虽历经拼搏,学富五斗,满腹经纶,但命运不佳。虽三篇文章做得好,但万岁不称赞。科举失意,政坛无门。而又不甘心于命运的摆布,于是愤然而起,走上了与统治者相对立在道路,企图以另一种途径挤身于统治者的行列。这类文人以黄巢和洪秀全为代表。这两人都是科举制度下的漏网者,没有被统治者笼络到统治行列,最后成为统治者的叛逆。但他们顺应时代的潮流揭竿斩木,掀起了唐末和清末两大起义。虽然失败了,倒也壮烈,不失为一代豪杰。

第四、还有一部分文人,一看与官无缘,从政不能,但又不甘心自己的一腔才华被埋没,便另寻它路,以施展人生报负。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能仕,便隐居乡野,设立私学,广收门徒,著书立说,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元朝不设科举,一些文人便向戏剧方面发展,因而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戏剧家,如关汉卿等人。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一些文人不敢过问政治,便对古代文献进行训古考据,因而乾嘉时期考据学兴起。这类文人因凡事不在同一棵树上吊死,对人生既执着又灵活,加上其努力,最终也能成为一代文坛宗师、或学者巨儒,成就一番事业,也不枉度此生。

第五、还有一些文人因科举失意,宦海无路,于是蓦然回首,断绝官念。或弃文经商,或做一私熟先生,或为一帐房先生,总之谋一生计,用以养家糊口。这类文人倒也知天达命,与世无争,过地知足常乐的平凡人生。而另有一些该文人虽难功成名就,但却放不下文人的架子,整天摇头晃脑,“子乎者也”,摆出满腹经纶的样子,实乃一酸臭文人也。更有甚者,有些文人不堪忍受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绝望之际余,或疯或痴,甚至气绝身亡,实际上是科举制度的奴隶也。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二)

江南逢李龟年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向着青山深处去了。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约客【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论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文学创作主张?

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么?

祖国历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在文坛上领起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流派;现在人们常赋予它新意,即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

古典诗词与古代诗人的仕途困惑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三)

古典诗词与古代诗人的仕途困惑

——“仕与隐”,古代诗人难解的心结

1016150230 张天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了使学生具有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孔子教学生“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门功课。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论语·壅也》篇云:“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求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孔子的身上则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他以积极参与社会建构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以提出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尽管他到达齐国和周游列国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从政行道是他毕生的追寻;尽管后世评定孔子多赞扬他对民族文化形成的贡献,但孔子自己则更愿为当时社会尽微薄之力。孔子子积极入世的人生奠定了儒家文学人生的道路,成为历代诗人选择的理论基石,对中国古典诗词和古代诗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古代诗人的仕途心态探析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李白、苏轼无疑是诗歌风流的杰出代表。陶渊明一洗两晋以降百余年间的玄言诗陋习,以山水田园入诗,以酒入诗,以菊入诗,并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从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思考,他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后世士大夫精神的家园,并逐渐走向世界,为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所瞩目;李白以其非凡的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幻化成无数叩人心扉的千古绝唱,演绎出代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盛唐文化的魅力,成为一个时代,乃至千年以来中国人的骄傲。至于苏轼,天降其才,诗为一代之雄,词开豪放旷达之风,文驰唐宋两代,其它如书画金石、佛经道教、酿酒建筑,无不精通。苏轼应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人。三人中,陶渊明生逢乱世,政权更迭;李白得遇盛世明君,大半生时间天下清平;苏轼也生于治世,但国家积弱积贫,内忧外患。比较而言,李白、苏轼似乎较有机会取道仕途,更有希望近身君王,匡扶天下,一展人生宏图。然而,这几位天才横溢的诗人,在各自所处时代的政坛,却罕有建树,几无立足之地,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当属性情诗人的代表。何为性情诗人?综合起来,性情诗人就是指那些胸怀抱负、内心情感丰沛且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角而又正直、天性醇真,耻于曲意奉迎、争名逐利的天才诗人。以杜甫为例:杜甫是一个政治情结极浓的

诗人,他和李白相交甚笃,在政治理想和自诩上一点不比李白逊色。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与李白的从政途径不同,杜甫循规蹈矩,选择了科举之路。但他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多年,却未能叩开仕进之门,最后只得走左道旁门——靠献赋给皇帝,靠干谒,总算获得了右卫率府胃曹参军的职务。安史乱起,他投奔新帝肃宗,官左拾遗,位虽不高,但近水楼台先得月,随时有机会可为皇帝“拾遗补阙”。对一个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施展才干的机会。然而,杜甫究竟是书生意气,性情用事———房綰罢相,百官缄口,他却直言疏救,触怒肃宗,险些送命,旋即丢官。官场失意,并未使杜甫放弃理想。家事、国事、天下事,永远是他心头解不开的结。“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图》道出的正是广大不得志的士人关心现实的执着精神。而“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镬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凯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又在自诩中有一种知其不可为仍为之的悲剧精神。

陶渊明在他告别仕途,彻底归隐的宣言——《归去来兮辞》中,明确地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遂见用为小邑。”可见他出仕的原因是“家贫”,出仕的目的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然而,不久陶渊明就“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接着解释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于是“自免去职”。在家闲居的日子里,回顾自己当年出仕与归隐的抉择时,陶渊明仍不免感慨万分:“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这是写他二十九岁初为江州祭酒时的情形,出仕与归隐的原因同上。当然,陶渊明的仕途并没有就此结束。“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这十多年来,陶渊明仍在不停地反复,几番出仕,几番归田,面对岐路,足以一哭:是不顾一切求取丰厚奉禄过上挥金享乐的日子呢?还是固穷守志回归田园呢?“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陶渊明选择了后者,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到了晚年,面对儿子,陶渊明总结自己的一生,写道:“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出仕与归隐的原因与前两次所言一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三位堪称泰山、北斗的伟大诗人,在那个诗文取仕的时代何以难有作为,甚至一无所获?时矣?命矣?是不与为,还是不能为?是意兴索然,还是曲高和寡?观其政治作为,品其诗歌创作,也许可以寻找到答案。

2、古代诗人的政治失意探析

古代诗人何以大多政治失意、仕途落魄?古代诗人在世人范畴中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阶层,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接受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半部论语即可治天下”便是例证。传统文化对世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非常明确。所以说古代诗人和其他文人大多都具有关心政治的品质。他们都具有较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和超人的感悟力。但“古代”诗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身上政治元素的缺乏,也就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处处被动、事事失意。

其一,古代诗人多富于正义感,抗言直论,不稍隐讳。陶渊明如此,李白如此,杜甫、苏轼也是如此。维持正义、伸张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作为一个官场中人,抗言直论必然会触怒权势,甚至连皇帝都得罪,这就难免以牺牲政治前途为代价。司马迁的李陵事件,杜甫的房绾事件,苏轼的反对王安石变法以及乌台诗案苏在部分诗中攻击新政即是例证。

其二,古代诗人大多清高自傲,或坚持己见,耻于与“俗人”同流,这就很容易在权力场上遭排挤,被孤立。唐天宝元年,因玉真公主、道士吴筠等人鼎力举荐,李白应召入京便是一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得意忘形,狂态毕现。被召为翰林后,他又自恃才高,不屑与高力士、李林甫等权贵、近臣为伍,兼以恣意妄形,行为不检。天宝三年,在十年之久的等待中得以进京的李白又被“赐金放还”。又如苏轼,正如他自己所说,“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论边将隐匿亡党司体量不实札子》。苏轼在北宋政坛,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维新派,也不苟同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而夹杂其中,“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故屡遭弹劾,一贬再贬。

其三,古代诗人的艺术感触力极强,但审时度势、判断官场风云的能力往往差强人意,有时甚至弱于常人。前文提及陶渊明入仕桓玄、刘裕即是例证。陶渊明本意是要勤王,匡扶东晋宗室的,孰知肉眼难察,先是错投饿虎桓玄,继而又误投狼子刘裕。再看李白,李白召为翰林供奉后,即对安禄山频有接触,但对其狼子野心丝毫未察;安史之乱后,对永王伸出的橄榄枝,李白慨然就邀,殊不知已危在咫尺。旋即,太子与永王祸起萧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李白因此身陷囹圄;尔后,郭子仪起兵,八年奋战,最终平定叛乱,立下不世之功。李白与郭子仪渊源颇深,此等良机居然坐失,不由人不叹息。其四,古代诗人多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少坚韧不拔、矢志不移者。而后者,恰恰是一个成功的政客成就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历史上看,大凡隐士从政成功者,罕有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者。姜尚垂钓渭水,看似平淡,实则处心积虑,坐待良机,八十岁不改初衷;诸葛亮隐居隆中,表面上不理世事,实则于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大计在胸,只待机会而已。出山之后更是三分天下、六出祁

山、七伐中原,片刻未曾耽搁。反观陶渊明,时隐时仕,视作官从政为饭衣酒资;李白虽政治情结较深,又何曾像姜尚、诸葛亮那样处心积虑,矢志不移,谋定大略。至于杜牧、柳永、秦观等人更是纵情良辰美景、好酒翠楼之中,溺不自拔,独留“俊赏”美名。

3、古典诗词与古代诗人的仕途困惑探析

一般来讲,古代诗人的仕途困惑主要表现在:

其一,入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科举制度实行之后,多数诗人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踏上仕途的,众多诗人在科举的独木桥上,竞争在所难免,金榜题名固然令人兴奋,但名落孙山的伤感更令人痛楚,而东山再起又谈何容易。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乐章集》中的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入世文学人生辛酸、艰难的入仕历程。面对入世的压力,李白选择了“终南捷径”的路途,以隐居求得仕途的进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初踏仕途的艰辛。因入世不成而由儒人道者的文学人生转折往往由此而形成。【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其二,人世之后,儒家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儒家人世的文学人生往往充满悲愤和无奈。杜甫尽管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见到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辛弃疾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在战场上博取功名,“把持书马上,笑驱锋镝”。但统治者的苟且偏安,使得英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悲愤无奈的精神压力与心灵痛苦使人世者倍感仕途的辛酸。正如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中所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些痛苦的文学人生经历固然一方面成全了诗人,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文学题材;但另一方面,生活上的颠沛流离,人生的艰难痛苦也并非是诗人的理想所在。

遁世的文学人生固然能够求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求得精神的畅快与舒心,正如庄子所说“以快吾志”,也如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透过“自由”的表面仍然能够看到遁世者文学人生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其一,因遁世所带来的生活上的困顿。陶渊明也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遁世者的文学人生经常面临缺乏吃、喝、住、穿的生活困顿。陶渊明说自己:“饥来驱我去,不知竞何之。行行之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以至对遗赠的主人产生了“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的内疚。

其二,遁世者的孤独。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与人的关系、人际交往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遁世者在与社会的交往中,由于不满社会而产生了对社会的厌倦情绪,逐渐走上心灵的封闭状态,在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孤独。陶渊

明自称“孤云”,在《咏贫士》中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辉。”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在当时他只以隐士而著称,他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到了宋朝,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陶渊明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是对遁世者孤独人生的高度概括。

其三,遁世前后的痛苦抉择。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前,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徘徊,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想隐居,心情十分矛盾。李白在“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后,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在青州再次举行了人道仪式,但又关心国家命运,希望建功立功,经过面临着“入”与“遁”的艰难选择。

出世还是入世,从政还是归隐,这是一个矛盾复杂的统一体。这一思想矛盾纠缠着每一位富有青春气质的古代文人,给他们的人生抉择和审美价值判断带来困惑和痛苦。然而,仕也罢隐也罢,都表现了古代诗人一心想建功立业,奋力追求光明前途的精神风貌。

描写失意的诗句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四)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

2、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描写失意的诗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6、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1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写失意的诗句。——<蝶恋花·柳永>

1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1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1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西江月>

1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1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7、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19、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2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表达失意的诗句 孤云独去闲
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五)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表达失意的诗句 孤云独去闲。 
5、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失意的诗句 孤云独去闲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优美诗句请关注:充满诗意的句子 诗意唯美爱情句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人失意落魄的诗句 形容人生失意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失意落魄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4296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