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古文写景

古文写景

2016-05-30 09:45: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古文写景(共5篇)写景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日期 2013作者姓名单 位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课 年5月1日孟跃 涧头二中 1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以写景为主文言文中部分复习准备:对本册现代文按照表达方式或...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古文写景》,希望能帮助到你。

《写景文言文阅读》
古文写景 第一篇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上课日期 2013

作者姓名

单 位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复习课 年5月1日孟跃 涧头二中 1

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以写景为主文言文中部分

复习准备:对本册现代文按照表达方式或内容分类。

1、写景:《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写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 3、杂文:《爱莲说》《鱼我所欲也》等

复习目标: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

复习的“用力点”。

2.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对以写景为主

题的文言文的解题要点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

用。

复习设想:按照“中考考什么------中考怎么考——中考怎么答”思路

完成教学

评价任务:

1.能掌握文言文阅读中关于翻译的复习要点。

2.能掌握并运用写景文章的写景方法和技巧解答相关中考题。

3.能根据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倾向解决中考中情感判断及部分语言

赏析、拓展运用的相关题目。

复习过程:

导入:简介文言文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及比较阅读分量加重的现状,

进一步导入后明确教学任务。

一、明确中考考什么

(教师投影展示)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点有以下几方面共性。

⒈ 朗读:划分或判断句子朗读节奏

⒉ 翻译: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⒊主旨:概括主旨、分析情感

⒋写法:写景技巧

⒌语言:语句赏析

⒍运用:联系概括、拓展延伸

二、明确怎么考(明确主要题型)

学生根据积累展示部分题型大约如下:

1.考朗读:

【福建福州】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

(1)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2.考解释:

【古文写景】

实词以解词和翻译句子为主,虚词考核多以选择题出现。如:

【贵州六盘水】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⑴百废具兴( ) ⑵连月不开( )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⑵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⑶【湖北天门】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B )

A、随时慰勉之 继母苦之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

C、行拂乱其所为 复其徭役

D、日出而林霏开 默而识之⒊考语言:

【黑龙江绥化】⒀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

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⒋考主旨:

⑴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

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江苏宿迁】

⒌考写法:

【湖北黄冈】⑸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

: ⑹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⒍考运用:

【山东德州】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

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3分)

学生相互补充后或有教师补充特殊题型如:

《桃花源记》

⑴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

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⑵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另外,写景文章中记叙或议论的作用,也要多加留意

学情监测: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和你的答题习惯完成下面的文言文阅

读题十分钟之后同位相互批阅。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

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轩邈: ⑵把: ⒉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⑵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⒊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

(2分)

【甲】

【乙】 ⒋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

加以赏析。(3分)

教师投影答案,学生互批互改,教师适当点评。提名回答情况较好的

同学介绍答题经验或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时总结如下:

三、明确怎么答

1.朗读: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

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

等。

2.翻译:(1)解释实词的含义,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课下注释

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

指??的内容。

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 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3、 写景的技巧:

(1) 抓住景物特点:如:《三峡》山高、水连绵

(2) 写景方法:角度写景、写法写景、修辞写景、顺序写景(层

次写景)

4、情感把握:

⑴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三峡》表达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记承天寺夜游》

心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或与民同乐的情怀《岳阳楼记》

⑵抒发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遁世情怀。《与朱元思书》

⑶被贬后的抑郁,凄凉忧伤,不得志的感慨

《小石潭记》《游岳阳楼记》

教师补充:(投影展示)

(一)关于写景方法

⑴写景角度,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写景,如:嗅觉、视觉、听觉等(“闻水声,如鸣佩环。”从听觉写)

⑵写法写景,较多使用的是侧面描写(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动静结合写景。)

⑶顺序写景,如:按照四季顺序、某种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有整体到局部等)

(二)关于情感把握

⑴看作者,作者写作风格决定情感流露。如豪放派文人就少有伤感,婉约派则反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⑵看背景,作者写作时出于何种境地,也决定其情感流露。如遭贬,就可能抑郁,像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看文本,作品中关键词句,最能反映作者情感,情感流露最直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写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在写豁达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写其忧国忧民。 中考链接:

(安徽省2010年中考试题)

《写景状物的课外文言文》
古文写景 第二篇

放 鹤 亭 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①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古文写景】

C.①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⑵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⑶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二)(2006年江西卷,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目。

醉书斋记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古文写景】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敝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

B. 者

C.之

D.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三、名校试题

(一)【南京市期末,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①余以三月朔赴留都,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

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 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

②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山脚【古文写景】

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

C.其阳为石塔 阳:外面

D.僧咸资汲焉。 资:依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3)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二)【南京市期末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20/(1)“少陵”是指唐朝著名诗人 ,“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 。(2分)

(2)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

答:

(三)【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家人以肩舆相迎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 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写景古文解词翻译练习》
古文写景 第三篇

《岳阳楼记》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

3.百废具兴 4.增其旧制 5.属予 ..

6.胜状 7.浩浩汤汤 8.横无际涯 9.朝晖夕阴 10.大观 11.连月不开 .12.前人之述备矣 13.然则 14.迁客骚人 .15.霪雨/霏霏 16.浊浪排空 ..17.去/国怀乡 18.薄暮冥冥 19.春和景明 ....

20.波澜不惊 21.沙鸥翔集 22.郁郁青青 ..

23.把酒临风 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5.或异二者之为 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7.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一词多义。

1.和 ①政通人和( ) ②春和景明( ) ..

2.极 ①南极潇湘( ) ②此乐何极( ) ..

3.一 ①一碧万顷( ) ②长烟一空( ) ..

4.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5.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或异二者之为( ) ..

6.斯 ①登斯楼也 ( ) ②微斯人( ) ..

7.之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前人之述备矣( ) ..

三、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7.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0.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2.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峡》练习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

3.自非亭午夜分 4.不见曦月 .5.至于夏水襄陵 6.沿溯阻绝 .....

7.虽乘奔御风 8.不以疾也 ....

9.绝巘多生怪柏 10.飞漱其间 ...

11.林寒涧肃 12.属引凄异 ..

13.空谷传响 14.良多趣味 .

15.或王命急宣 二、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

2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陋室铭》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 8.阅金经 .9. 无丝竹之乱耳 10. 无案牍之劳形 ..11.无案牍之劳形 12.何陋之有 ...

二、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何陋之有?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藻荇交横 2.月色入户 ..3.念无与乐者 4.怀民亦未寝 .5.相与步于中庭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小石潭记》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洌 2.为坻,为屿 .3.可百许头 4.皆若空游无所依 ..

5.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 ...

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 ..9.犬牙差互 10. 西行百二十步 ...

11.凄神寒骨 12.隔篁竹 ..13.悄怆幽邃 14.不可久居 ..15.以其境过清 16. 明灭可见 ...

17. 斗折蛇行 18.隶而从者 ....

二、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文写景】

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醉翁亭记》练习【古文写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 2.蔚然而深秀 ...

3.峰回路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

5.饮少辄醉 6.醉翁之意不在酒 ..

7.林霏开 8.云归而岩穴暝 .9.野芳发而幽香 10.佳木秀而繁阴 ...

11.山间之四时也 12.负者歌于途 ....

13.行者休于树 14.伛偻提携 ..

15.山肴野蔌 16.杂然而前陈者 .....

17.非丝非竹 18.弈者胜 ..

19.觥筹交错 20.苍颜白发 ....

21.颓然乎其间 22.太守归而宾客从 ....

23.树林阴翳 24.树林阴翳 .25.太守谓谁 26.山水之乐 .2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9.林壑尤美 30.名之者谁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8.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5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_岳阳楼记阅读答案_作者范仲淹》
古文写景 第四篇

<岳阳楼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全诗如下:
[前言]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_岳阳楼记阅读答案_作者范仲淹。<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楼为三国东吴所建。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于是。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天气)放晴。
阴,阴冷。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一片。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洋洋:高兴的样子。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啸长空,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全都忘记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离开朝廷身处偏远的地方就替君王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鉴赏]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
古文写景 第五篇

1、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2、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3、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简析:鲁迅留学日本是学医的,本文他用切身的体会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进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剥析,甚至有“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极而言之的话,他用一个思想深刻的医学生的良知和洞察力,击中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要害,并且也显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转变历程,中国后来可能少了一个思想激进/操守严明的好医生,却有了一个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学家,从本文中正可看到其伟大转变的的缘由。

4、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简析: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简析:初一时就背过的文章,当时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读一读倒觉得乐在其中。首先两个“不必说”勾起读者兴趣,“单是”更引人入胜。两个“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见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其乐无穷啊!还有后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样也富有丰富的童年乐趣。

6、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是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赏析:人类总是在赞扬着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兽没有的能力而自豪骄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虽然人类的确值得为这些高兴欢喜,但是却不曾认真想过,正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的复杂,甚至使得我们开始向往那些头脑简单的禽兽的单纯的世界。鲁迅在此说明这些道理,也是让人们反省一下, 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不是让我们用来说空话昧良心的!

7、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赏析:这段话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优美的语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种似于骂人的话,可我从这段话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那种气愤和对于那些顽固者的无奈,他发展白话文是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文学的新篇章的开启!

8、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在即将去东关看五猖会是,却被父亲突然叫住,让他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许一家人去的时候心里的感慨。我很同情他,本来是一件很高兴地事,却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扫兴,而且又没有人帮助他。从“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扫兴。

9、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11、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赏析: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12、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帜,使牺牲者知道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行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了,因为那时也就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嗷嗷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了。--选自<狗猫鼠>

赏析:这段话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通俗的讲,意思大概是动物哪怕有不足之处,却不会厚颜无耻的当不足为优点。自命清高。而人呢,比动物进步了,有思想有言论,却说着空话么,说着违心之论。两者进行对比,更加明显的反映出当时那个社会中人的品行之恶俗,行为之无耻。以至于鲁迅先生这样讽刺当时人们的品行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13、“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出自<狗·猫·鼠>

赏析:表现了作者不喜欢猫的原因。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赏析: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5、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赏析:这是”我“在失去了心爱隐鼠之后,对被说是吃了隐鼠的猫的仇恨感情的抒发。在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作家关怀弱小,嫉恶如仇,反抗压迫的精神特征。

16、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17、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赏析: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18、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赏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光柱让我们知道阳光的形状。语言非常优美,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平静愉悦的心情,很享受,惬意的样子。

19、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是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赏析:人类总是在赞扬着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兽没有的能力而自豪骄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虽然人类的确值得为这些高兴欢喜,但是却不曾认真想过,正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的复杂,甚至使得我们开始向往那些头脑简单的禽兽的单纯的世界。鲁迅在此说明这些道理,也是让人们反省一下, 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不是让我们用来说空话昧良心的!

2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2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赏析: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22、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赏析:描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古文写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古文翻译 古文名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文写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文写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4361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