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借物抒情小片段

借物抒情小片段

2016-06-03 10:48:0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借物抒情小片段(共5篇)八下第二单元借物抒情借 物 抒 情------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校:塔尔镇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陈莲存 班级:八年级4班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

八下第二单元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小片段(一)

借 物 抒 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塔尔镇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陈莲存 班级:八年级4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借物抒情”: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新授:

(一)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例句:《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雪》描绘了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 ,抒发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 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 ,抒发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礼赞。 《陋室铭》描写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 《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二)如何借物抒情

1、回顾《海燕》,初探技法:

问:作者如何描写海燕的?(暴风雨来临之际,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勇敢的叫喊,像个精灵,大笑,号叫。)

问:寄托了什么情感?(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为什么这样的情感寄托在海燕上,而不是其他动物?(海燕的形象和革命者先驱者的形象相契合)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我自己写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1)、朗读范文《校园里的海棠树》

(2)、思考:习作前6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描写)写了海棠树的什么?(春夏秋不同季节里海棠树的生长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比)最后2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海棠树努力集聚能量,默默为校园洒下绿荫,奉献果实的精神,进一步联想到教师,赞美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

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描写生动具体。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

(板书)找准相契点—— 抓特征重描写 —— 倾注深厚感情【借物抒情小片段】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

【借物抒情小片段】

(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展示几组图片(探春花、马莲花、大树、小草、河流)

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师生交流。(探春:坚强,不畏寒冷;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无私奉献花香等。

马莲花:在艰苦的环境里顽强生长;朴素平凡,但从不自卑;尽情开放,装点高原大地等。大树:它的根努力向大地深处扎去,它的枝叶努力像天空伸展;执着的守候家园,守候边防;为脚下的小草洒下绿荫,阻挡风雨。.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足迹遍布天涯;不畏寒冷,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不争高,不争艳,甘愿做花的陪衬等。河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向着大海;哺育大地,滋润万物等。)

片段练习:对课前预习中的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扩展自己写的片段作文,或《仰望大树》为题,完成600字左右的借物抒情类作文。

写月和借景抒情的段落
借物抒情小片段(二)

写景的段落

月:

【后山的月亮】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后山露出半个脸,偷偷地向人间窥视,直到发现没有什么动静,才一闪身,出现在天空中。它晶莹纯净,像个水晶球,美极了;它青辉四射,像一盏明灯,亮极了。

【月牙姑娘】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他,有时还会流下泪来。想必她这时是不忍心去看那不幸的人们吧?所以才掩住半个脸;但她那朦胧的淡光、还是同情地从窗棂间射进来。黑暗的屋子,也变成灰白色了。

【新月】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银光,增加了水上的凉意。对面的晚香楼冷清清地耸立在银光下面,楼前是一片白灿灿的花朵。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状,在银白色的月光下,似乎都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巴金《家》

【月】巴金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借物抒情小片段】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借物抒情小片段】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公园的花儿草儿,树儿……柳树的枝条像绿色的长辫,随风摇拽着它袅娜多姿的身子.草儿从地缝里探出脑袋来,左顾右盼:树儿也从"睡梦"中醒来,东看西瞧才知道春天来了.

借景抒情的段落

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初秋的阳光带着一丝夏日未完的热情;初秋的微风带给我们一丝凉意;初秋的早晨不比晴空万里;初秋的月儿淡淡的将我们洗礼。

一缕阳光从缝隙钻进我们的衣袋里,午后占据了整个班级。“黄昏之约”是我们与家人的团聚。

同学给我们惊喜,绿叶给我们私语;老师给我们教导,鸟儿让我们知道珍惜。 在地球的两端,也许“他们”也正在享受他们的欢喜。

借物抒情佳作
借物抒情小片段(三)

含羞草

在秋风送爽的季节,我养了一颗含羞草。它本是热带植物,弱不禁风的,我很怕养不活。我家住阴面,接连又是几个阴雨天,当我从繁忙的学习中抬起头来,发现它的叶片全都合拢,没精打采地低垂着,当初那抹翠绿已变得黯淡无光,仿佛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暮年。

最近这段日子很难熬,几科考试都挂科了,心情像天气一样阴沉。我想振作起来,但缺少一股力量,支撑我来改变这种低迷的学习状态。

无意中来到阳台,我发现含羞草的顶端有一粒小小的花蕾!那粒小小的花蕾,被瘦弱的株干勉强支撑着,在阳台随风摇摆,显得那么柔弱无助。可它却坚守着开花的希望,在阴冷的阳台翘望蓝天。然而,秋风萧瑟,它还能开花吗?于是,我在日记中写下:“你,还有一朵花要开,请你坚持住!”

不久之后的一个清晨,一朵小花悄然绽放。针状的粉红色花瓣向四周伸张,仿佛在向寒风示威,向美丽的朝霞微笑。望着这朵小花,我心里一热。含羞草如此平凡柔弱,花朵也不鲜艳夺目,可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生命,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虽然也像这株含羞草一样平凡,但我的生命中也有花朵等待绽放。我要重新振作起来,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挫折;我不能气馁,我要像含羞草那样在阴冷的环境中坚守希望,等待花开。

点评:

本文抓住含羞草平凡柔弱的特点,并运用双线结构,通过描写含羞草开花前后的三个片段,由物及人,在对含羞草的情态描写中融入自己的心情变化和生命感悟。

首先,作者描写含羞草开花前的低迷情态:“叶片全都合拢,没精打采地低垂着,当初那抹翠绿已变得黯淡无光”,同时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遭遇的困境;然后描写“一粒小小的花蕾”出省时的柔弱以及由此触发的希望;最后描绘“针状的粉红色花瓣向四周伸张”,以及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

全文将观察和感受两条线索交织起来,抒发了从忧郁失意到振作昂扬的情感变化,观察细腻入微,联想、感悟自然契合。

香椿树

我老家的屋后,有棵老香椿树。

香椿树岁老,可刚露头的叶片与叶梗绛红厚实,饱含汁水,娇嫩得一掐就断。红红嫩嫩的香椿芽进了锅,一遇热就变成了鲜亮亮的青绿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对儿时的我来说,香椿芽炒鸡蛋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过了立夏,各种蔬菜陆续出现在饭桌上刚露芽就被采个光秃秃的香椿树,便不再有人关心了。于是,在人们不需要的时候,香椿树又开始默默萌芽,默默生长,暮春时节,香椿树就有变得郁郁葱葱了。

上中学后,我家搬到了城里,离别了老香椿树。今年“”五一长假,我回到了阔别三年的老家。离家门老远就看见那饱经风霜而又枝繁叶茂的老香椿树。跑到树前,抬头仰望浓密的树冠,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景象—香椿树竟然开花了!我擦了擦眼镜片,再次望去,真的,香椿树开花了!如麦穗般的串串白花挂满了枝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仔细看,每朵花有黄豆大小,五片花瓣是白色的,花蕊则是黄色的。原来,香椿树也会开花。

凝望这满树的白花,我的心颤抖了:老香椿树,这么多年,委屈你了!每逢秋天,你萌芽出无数嫩芽,去迎接明媚的春光。然而,无数次萌发,无数次被采折,你一次次错过本应绽放的春天。可你从不抱怨,今天,你终于有机会用满树

繁花,答谢抚慰你累累伤痕的春风了。而我、我们,何曾答谢过默默奉献的你,答谢过养育万物的春天?

点评:

本文从香椿芽的外形和美味写起,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香椿树年年发芽、默默奉献的赞美,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并未停留于此,而是笔锋一转,重点描绘第一次见到的香椿开花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震撼和感慨。

在第四段,作者首先表达了见到香椿开花的惊讶,然后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细腻描摹香醇的花穗和花朵;第五段则以倾述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对香椿树的感激和愧疚之情。作者借对老香椿树开花的描摹和吟咏,暗含着对人们无度索取、漠视自然、缺乏感恩之心的反省和自责,立意高度由此升格。

冰糖葫芦的情思

厂甸庙会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人的节日生活中。爷爷是位地道的老北京,他说他小时候,每逢过大年,同院的小伙伴就互相招呼着一起去逛庙会,糖葫芦是他的最爱。“早年庙会上卖的糖葫芦不是冰糖做的,看上去也不那么红亮,因为裹的是‘饴糖’,就是‘关东糖’。”爷爷经常这样念叨着。

如今,爷爷岁数大了,逛不动庙会了,而我怎能错过这样的热闹?和朋友来到厂甸,只见街道两边叫卖的货品琳琅满目,街上的游客摩肩接踵。忽然,我被一个摊位上的糖葫芦吸引住了,虽然不是爷爷说的用饴糖做的,可是这些糖葫芦竟然个个一米多长,我真是第一次见到。出于好奇,我和朋友买了一串。可是要想吃到嘴里就费大劲了:朋友得横着举,我呢,则要走到一米以外咬下第一颗果子,然后再换成我举他吃。如此滑稽的吃法,引得路人纷纷打听:“好玩儿,哪买的?”

就在我和朋友轮流交替吃糖葫芦的时候,一位老人走上前饶有兴趣的问:“好吃吗?”我们笑着点点头,顺手把糖葫芦递给他,而老人却笑着摇摇头,指了指自己的牙,示意我们,他的牙齿已经不允许了。

看着这位老人,我忽然想起自己的爷爷,也许他和我爷爷益阳市逛庙会长大的老北京,糖葫芦可能也是他的最爱。看到我们这两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合作”吃糖葫芦,他是不是也想起了他的少年时光,想起了他儿时的玩伴?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每个角落。前面不远处,又是一个卖糖葫芦的摊位,红亮额糖葫芦映着晚霞,煞是好看。

我想,等我老了,会不会也像爷爷那样爱念叨,时时提起那一米多长的糖葫芦?这又甜又酸的糖葫芦,串起了多少代北京人的情思呀。

点评:

首先,作者抓取一个富有节日特色的场景—庙会—作为全文的背景,来体现节日的喜庆热闹;同时选择一种北京特色小吃—糖葫芦—贯穿长辈的回忆、现实的快乐以及对“我老了”的遥想。作者将纷繁的节日感受浓缩在一个场景、一件事物之中,展开描写,寄托情思,使节日具体可感,意味深长。

第二,在宏达的场面当中抓取富有画面感的细节,具体描写并自然地抒发感情。本文中,爷爷的念叨、合吃 糖葫芦、老人的询问,三处与“糖葫芦”相关的细节前呼后应,体现了时代变迁之中,人们对故土、对友情、对生活的不变的热爱。

寄情于物、点面结合、联想想象的写法,使这篇情韵深长的文章充斥着各种“晒”的“节日账单”当中脱颖而出。

借物抒情的诗
借物抒情小片段(四)

篇一:红叶流水
 

作者:萧沐雨
 

一片枫叶
何时能飘过万水千乡
抵达有情人的手中
载满幽怨的文字
墨汁还未褪尽
已在波澜中沉浮了
一生一世
 

那深沉的叹息
相思聚成弦
弹奏风也哀伤的句子
于是秋水也憔悴了
 

千年前的
那一片枫叶
如红色的幽灵
穿过世纪的空隙
飘进有心人的眼中
 

这一刻
湮没了的传奇
在指尖的晃动下
成了笔下常新的旋律
爱情永不死去
 


篇二:钉子
 

作者:林国鹏
 

一根钉子,改变不了好强心
除了验证地球的吸引力
还要揭露人的双面性
摔在地上,虚假的享受样
 

我只是一个目击者
无权过问它的生死
 

还要遵循人类的规则
拔起这根世人的眼中钉
让它不再是一个祸害
 


篇三:鸢尾花
 

作者:紫色的郁金香
 

随朦胧的月,栖息窗前
透过琉璃的光,撩起半月纱 
照亮满园秀色美丽 
 
夜色里梨花雨,翩翩飞舞 
沉醉缱绻的翠烟细风 
意乱情迷,叠加在一片皎洁中 
 
雨蝶轻轻地舒展 
慢慢沉浮,倒影里的叹息 
溅起一地的鸢尾花 
含在月光里煽动 
 
涟漪夜晚的悄悄话,钟情绿荫下 
随一片叶席卷,粘着花香如醉的岁月 
泥土中慢慢发芽 
 


篇四:偶然草
 

作者:鸿文
(一)

岁月掠过脆弱书卷,把我载回
没有诗意,没有欢宴的庸常世界
周围充满浓重脚垢气味
我陷入了另一个自己的思考
悬着的回想,引首压脚
狼毫笔沾着海枯石烂的雪
用很小文字火柴,点亮生命头顶
寂静吼叫,我在赶写箴言隽语录
 

(二)

寒濑泻过,手心被冷意浸冰
笔成了毛锥,墨盒变成干绵
但仓颉灵感不灭,漂亮的中文不老
在生活冰面修炼,错把晨光当成月光
召回墨氛袅袅,浓化诗的香火气运
 

(三)

一个人的名字是禁忌喊叫的
幸好无人能记住我的名字
浅色小花缀满肩头
这样手中春天是否会褪色
挑灯夜战,满嘴燎泡
背灼足蒸没有任何水系润泽爆裂唇舌
风吹着无奈
不甘于死去绝望的静谧
与思想吵架,跟自己搏斗
我将在一个怎样世界签到册空白处
签上自己名字
 

(四)

掉落一朵光阴之菊,泡在墨水中
怀念容光焕发的日子
立志扶摇成鹏的白鸟飞越换日线
把心叫成碧野
雨淋湿一簇身影隐藏着天涯
焚稿的烟熏透墙壁厚沉的冷色
不碎的暗红纸灰保持形状,长于未燃尽的许诺
 


篇五:两只大筐
 

作者:蓬蒿老翁

黄色的灰尘 
将岁月深深地刻在秋天的记忆里 
像两个疲倦的老农 
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并肩靠着 
默默的打量着晾晒的稻子 
和几只跳来跳去的麻雀 
远处的夕阳没了精神 
软软的光线照射下 
一群小蚂蚁浩浩荡荡地开拔过来 
 
两只大筐和岁月一样老去 
如同年迈的父亲和母亲 
装载过很多东西红柑橘黄稻谷
故乡的花鼓父亲的老烟枪
还有童年的我和我的童年
那时的两只大筐
崭新的竹条结实的麻绳
一头装着童年的我一头装着秋天的收获
和父亲那不着边际的小调
一起在去往集镇的山路上飞扬
 

日子一页页翻过,岁月一年年交替
陈旧的两只大筐现在空空荡荡
缠绕的麻绳疲惫而浑身无力
曾经期盼收获的秋天早点到来
如今面对满地的金黄稻谷
和那挂满果树的红柑橘
困倦的两只大筐
在装载了一个又一个丰收的秋天后
终于平静下来
和故乡守着老屋的父亲母亲一样
不再欣喜
 


篇六:花心菜
 

作者:紫藤晴儿
 

走在春天里的女人手里没有镰刀。麦田是绿色的。泥土是黄色的。
还有一只蚯蚓是褐色的。借物抒情的诗
画面如此真实。风可以吹起画纸。一只飞行的
蝴蝶是春天的象征。而有谁会不热爱鲜活的生灵。很多时候
有人学会了反串。有人学会了敷衍。有人学会了沉默。借物抒情的诗。而我,
学会了伸展。从脚底流出来的热泪流进
了海底,流进沙漠。手指渗出的汗珠去抚摸蓝天,去慰藉
贫苦。是不是你会说我在歌颂自己,或许吧。如果我是虚伪的演说
那就来一场狂风吧!手心里的稿子哗哗作响。当你点上一只柴火
我想这个世界我可能望不到尽头了。而那棵雪地里的花心菜,是我始终没有
舍得收割的心病。或许会有成群的老鹰带一群小鸡越狱。而我退回春天

赠别・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杜牧
借物抒情小片段(五)

<赠别·其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牧。古诗全文如下: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赠别・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杜牧。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鉴赏]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赠别・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杜牧。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借物抒情小片段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借物抒情的片段 春天借物抒情片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借物抒情小片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借物抒情小片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4464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