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2016-08-03 11:47: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地理教学反思(共6篇)地理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一、地理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我扎扎实实地...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篇

地理教学反思

一、地理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我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地理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地理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地理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组织参加全市教师节大会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走在一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这样我迎得了

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

二、坚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更新,必然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个体教师来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困难是很大的,而集体备课则给了我们一个互相补充、交流学习的平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伴合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价值。而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将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集体备课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使教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成为引领教师成长的主渠道,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也成就了我们七年级政治组全市第一的成绩。下面我把我校的集体备课工作做简单介绍:

我校集体备课模式可概括为“集体研讨、完善充实,轮流主备、备讲备学,自主使用、避短扬长”。

从宏观上讲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阶段性教学整体分析。主要包括:上周教学实施反馈(即教学反思)、下周教学提出依据、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的问题、教学策略等。二是主备人说课和集体议课。依据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的一节典型课或涵盖重点内容的课为研究课,先由主备人进行说课,时间为20—25分钟 ,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解决方法、教学流程(知识课前铺垫、新知相关链接、新知设疑导读、新知设疑思考、动手探究验证、典型例题分析、课堂分层练习,课堂讨论实录、课堂学习心得、课后分层作业、必记知识检测、疑难破解提高)。注:以上内容并非固定模式,可根据不同科目特色不同课型特点增减。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议课,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教师们不仅要研讨“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研讨教师应“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好。最后备课组长总结,主备教师要对议课、说课活动作详细记录。 集体备课的实施与流程

1、制定计划:为了减少盲目性,各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周必须组织一次学期初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

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也可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进行备课。备课组长将确定的集体备课计划复写给备课组中每位老师,还要交给教科室二份(一份夹在备课组的夹子上,另一份存档。)。

2、自主探究:根据集体备课计划中所设定的研究课,按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见,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且统一采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讲稿,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将备课纸发给本组主备人,每位教师提前一周备课,主备人用复写纸复写一份,原稿交教科室存档,复印稿自己留用,其他教师写在自己的备课本上。

3、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的第一节课为阶段性教学整体分析,备课组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前,写好教学整体分析表(统一用学校的集体备课“教学整体分析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1)上周教学实施反馈(教学反思:问题与策略或处理的故事);(2)本周教学提出计划、依据;(3)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4)教学策略等。在集体备课时逐个简要评析。

4、说课议课:集体备课的第二节课为说课议课活动,学科备课组根据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议题,先由主备课人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制定及依据、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材的理解及其与考纲的联系(深浅度的把握)、教法、学法、设计思路、测试题的编制等等,组内其他成员根据主备课人的说课,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最后形成成熟的教案。之后,每位教师都应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修改,重构符合实际的方案,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体现个人的风格,突出创新。

5、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的研究课采取“听课+评课”形式,两节课完成,原则上由主备人调课,同组教师听课,备课组长协调组织。听课人要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好听评课记录表,评课时评课人主要评议教师的教学细节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每次评课要确定一个主题,比如:情境创设、学法指导、例题评讲、巩固练习等。集体评课采取“2+1”评课模式,即说两条优点(精彩瞬间、靓点之处),说一条不足(推敲之处)。备课组各成员都要认真记录,并将自己的所悟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6、总结评估:备课组长认真分析这次集体备课的作用、效果,总结出课的优点、缺点及改进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师生之间互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同时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成效很有意义的常规工作,应坚持和完善这一项工作。

三、积极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在备课时主要从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三个方面着手。

1.备大纲。 政治学科的教学大纲叫课程标准,它是根据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熟悉课程标准有利于分析好教材、掌握好重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达到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材的特点为目的。政治课程标准是按照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要达到的目标设计的,操作性很强,熟悉课程标准能达到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的目的。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要求,【地理教学反思】

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再落实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2.备教材。我首先是背诵教材,再结合课程标准,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难点,其次是了解教材的各个阶段的要求和目的,最后了解各单元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联系。 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地理课整个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改作、考查和课外活动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全面带动整个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此我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基本措施。

1、目标统领,要求适度。

“地理”课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要素。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地理教育为主要任务,还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简言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

《新课程标准》将这个总体教学目标分解为“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等十个方面,并且又分解为若干个教学要点。就是一堂课,也要切实把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分寸。所谓目标明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知道什么是知识,讲清什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做到什么要求,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所谓要求适当,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切实可行,力求做到学习一点,理解一点,践行一点。

【地理教学反思】

确定了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展示目标”,以及“怎样实施目标”等问题,真正让教学目标引导和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钻研“两头”,有的放矢。

所谓“两头”,一头是指教材,另一头是指学生。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所谓“的”,是指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所谓“矢”,是指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教材其实是一套课程资源,它主要包括了主教材——课本,副教材——教师用书,活教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对于主教材,教师要钻研精、深、透,明确应知应会,处理好原理与案例的关系;恰当利用课本中的“图片”、“链接”、“练习”等;适当利用教师用书中的材料,加强对基本观点的教学;要针对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的、近的、

典型的、地理事件事例吸引学生。

钻研教材是一方面,研究学生又是一方面,两者必须兼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研究学生,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实际、心理动态、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等。我校特别要重视研究农村子女、“留守学生”、优生和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课堂教学才能“全员参与”;只有钻研“两头”,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遵循规律,建构“格局”。

地理课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课堂教学的格局,是上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到会学到会自我教育的过程。我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五段式”或“三段六步式”。比如“五段式”,即1、导入新课;2、主题教育;

【地理教学反思】

3、深化教育;4、导行反馈;5、课堂小结。“三段六步式”,即1、预备:激兴、揭题;2、明理:激情、明理;3、导行:辨析、导行。然而,“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晓理、激情、导行的结构化,逐步形成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格局;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结构环节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4、改进教法,注重实效。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法。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我们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教学方法要形象化、多样化、趣味化。切忌概念化、抽象化、成人化。【地理教学反思】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诸如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社会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等。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钥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师自身素质和时空因素等。我通过改进教法,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促进了教学成绩的大幅提高。

五、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细节。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平时教学时一般是这样做的,比如:要求学生课前要对上一节课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
地理教学反思 第二篇

年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等高线”。可分为两大类: (1) 替代型的“等高线”,如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梯田等,均可看作等高线; (2) 或者是一定程度上“替代”等高线的河流、等压线、等温线、等潜水位 线、同一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山区小路等。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等高线原理及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推断、分析图 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等。 规律方法:一是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特殊 地形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如: 1.火山口湖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图文详解》p11) 2.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AB 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3.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4.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阅读全文(14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教学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6:12 朱燕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 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 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年以来所做的一些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 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 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 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 舞。”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 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在地理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要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和谐课堂、快乐课 堂。要求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的情境,经常使用鼓 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 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思考问题,掌握方法, 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 完成教学至关紧要。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 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对学 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改进的成绩,给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并鼓励他们大 胆的去说.学生考完试后,让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 力的方向,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互 相促进学习 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 识,而且要有爱心耐心,更主要的是管理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教师 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历史的工程师,我很庆幸自己成为 教师行业的一员.但现在深有体会,当一位老师难,成为一位称职的老师更难,成为 一为称职而又秀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自己要积极进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 学中的不足,更新观念,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阅读全文(13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5:28 章红柳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 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 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二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 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 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 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 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 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 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 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 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 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 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 规律的理解、 归纳和总结, 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 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 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 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 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 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 越来越复杂, 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 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 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 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 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 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 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 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 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 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导与练》练习册, 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 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阅读全文(10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二中国地理习题讲评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4:48 张建华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地理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 过程及结果, 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 细分析一下, 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 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 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 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不断探求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 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 知识, 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 有时一堂课下来, 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 关的地理知识, 通过学生的联想,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对教学目标的实施, 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 生思考的空间, 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 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 性和超前性, 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 理和要求, 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 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 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 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 学。 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 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 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 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 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 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 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 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 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 足之处,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 多多反思, 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 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阅读全文(9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之我见 作者:sharky 时间:2014/6/23 15:54:05 邱宏菊 7 月即将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在复习中我个人认为要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一是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注重运用比较法。 一、要重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 理学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 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我们在进行地理复习时,要注意强化地图意识,养 成读图、填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习惯,形成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 力。复习时,善于把知识定位于地图上,在地图上获得生成知识,即图文转换。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地图, 做到烂熟于胸, 如中国政区图、 中国地形图、 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一些重要地图。对于这些重要地图 上重要知识点,要加以强化,做到看到图后就象看到老朋友一样熟悉。更要注重 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能够快速从各种图中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如 关于城市区位的问题,要让学生拿到图后,根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 宗教、军事、政治等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中准确提取出图中出现的相关因素,进 而对某一具体城市体区位进行准确评价;再如关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问 题,要指导学生在图上寻找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关信息,正确判断出影 响某一区域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二、 要注重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 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 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 如在复习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时,我 们一定要强调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而温带 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显而易见,相同点是大 陆西岸, 相异点是纬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伸联想所处纬度的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必将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 的形成。再如通过高气压与低气压、气旋与反气旋、、向斜与背斜、地堑与地垒、 内流河与外流河等比较, 可以使学生对这类地理概念既深刻理解, 又能比较鉴别, 防止概念混淆。 高一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较难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复习,仍需要探 索。 阅读全文(84)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策略的反思 作者:sharky 时间:2014/5/9 13:30:15 张姝婧

2015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第三篇

第1篇: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地理教学反思】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15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第2篇: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学把长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线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铁矿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第3篇: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地理教学反思】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2015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反思 第四篇

第1篇:2015高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总算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

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定时定量的活动让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协调统一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使我获益不少,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泉州师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相关方面老师介绍了有关教师法律法规知识,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备课认真,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还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一直认为学习是求知的过程,从本身的需求出发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有治学不严谨之嫌。如对课堂上听讲不认真或表现反常的学生,有时没有及时谈心交流;对没有交作业或作业做得不认真甚至有可能是抄袭的学生,不是每次都过问,这些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进的问题。

第2篇: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

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第3篇: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2015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第五篇

反思一: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章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终结章节,既是对课本知识系统性地提炼,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大检阅。

教学伊始,教师采用演讲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传授新知识采用的方法灵活,不呆板。采用“图示法”,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获取知识;采用“讨论法”,开放了学生的思维;采用“网络教学法”,既加强了信息交流,又消化了难点,特别是本节课最后,教师设计让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环节,不仅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也是情感的升华。

反思二: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走向世界的中国》是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结束语”,也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部分。从七、八年级全套教材来看,它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融合”点,同时也可以把本章知识做为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引言”。做好本章“结束语”教学,对学生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本章内容没有相应的《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对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感到教学无从下手,或者是草草结束。这样做会失去该章教学的本意,为此作为教师更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研究地理课程标准,适时补充一些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地理事实材料,来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可能由于不同教师选取的教学实例的区域不同,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基本理念是共通的,只要老师们能够把握好这些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好地理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地理事实材料,发挥好自己的教学优势,我们的地理教学就会高屋建瓴,既能放得开,也会收得住,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正是因为本章没有相应的《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对应,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反思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环节设置合理,运用“金融海啸”的实例,采用一步步诱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融会贯通,又经过自主思考自我训练,进一步深化提高。但由于本节复习的知识量大,部分同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表现欲不强,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很多案例,这些案例与时政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符合新课程改革下政治课教学的特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由于案例较多,我担心有些学生消化不了,所以课堂上要注重学习的时效。

另外,课堂上我也及时地进行了评价,当学生回答很好时,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但是我点评的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表扬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鼓舞学生的士气,激发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多层次的学生,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困惑,找准课堂的支撑点,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力争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讨论热烈、争问抢答,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反思四: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地理教研组提出的“五环”教学模式,以发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家乡陕西省的发展为引导,以中国在

2015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第六篇

第1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现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白天过了到了晚上,晚上过了又到了白天,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 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很多学生说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反问一句:“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

刚开始,学生也懵了一下,是啊,确实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不过没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打破了沉静,“那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在宇宙中一定看到地球在动。”紧接着,孩子们就举了坐船,坐飞机的经验,认识到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以外的景物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那么,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是有力地见证。地球是运动的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中得到了求证。我强烈地感到:学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开发它、利用它。

“昼夜现象是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呢?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趁热打铁,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研究课题。不负我所望,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出台。孩子们带着兴奋地心情开始做模拟实验。实验完毕,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他们通过自行探究,亲历了探究过程,获得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不足之处

虽然在上课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的。但上完之后再冷静地回顾、思考,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总结,但细思量,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尊重学生,例如,导入时,有的学生提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也因为老师设计的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就回避了这一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可同时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这样可让学生自选研究,他们有了自已的课题,也会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想办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这样做可能更能开发学生潜力,更有效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

第2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从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两部分教学内容,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轨道形状等;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与圆规展示,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通过直观的flash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最后,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坐公交车的问题,对整堂课做一个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堂课,教师试图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教具摆放的合理,另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途径。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第3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第4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从教参上看,人类认识地球在公转经历了长期而有艰难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学生多数通过阅读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是到底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在公转?有哪些证据能够说明地球在公转?学生知道的只是一个纯粹的结论,而不知道该结论从何而来,这也正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让学生经历人类发现地球公转的过程,寻求地球公转的证据,又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公转的历史,让他们知道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漫长的过程,科学结论的得出切实可靠的有效证据,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结论的得出可能有多种形式和证据。

在这节课前,我问你认为地球在公转吗?几乎90%的学生都认为地球在公转,他们的知识多数来源于科普书籍或家庭教育,但这种先前知识中几乎不存在提供科学证据证明地球公转,更多地在描述地球公转的特征(我从一些科普书上看到一般包括包括轨道、方向、周期等等)知识信息,既然学生多数已经知道该问题的结论了。因此重点也就放在寻找科学证据上证明上,体验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在处理模拟实验这个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了第一副图中在不同位置观察星星会有哪些不同?在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地理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周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理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理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5340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