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2016-09-05 13:39: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爬山虎的教案(共5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叶圣陶)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爬山虎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第一篇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

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

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

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

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

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 铺 空 着 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

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

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

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

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第二篇

【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第三篇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第四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内蒙赤峰

本年段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小学四年级阶段学习总目标为:

1.200个字,会写20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371个词语。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感情,通过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字。

4. 5.材料。

6.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段)。

7.学习略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8.自信心。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9.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10.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同时结合语文学习,使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所想所得。【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爬山虎图片,爬山虎生长视频,蛟龙爪子的图片,关于爬山虎的课外资料,PPT课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使用: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依然是按专题进行编写的,《爬山虎的脚》是第二组观察与发现中选自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外形特点以及它是如何用“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使用教材的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读画思议”,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词典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本单元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准“均、匀、茎”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正确书写

“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并能各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目标)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

4、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难点目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能留心周围实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对话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 生 行 为(活动)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均、匀、茎”,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圈出“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这11个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并能组两个不同的词语。提示:a、注意这些字的笔顺和结构:虎、逐、叠、茎

b、读准多音字。重(chóng)叠;触着(zháo)墙

c、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触角 蛟龙 均匀 漾起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资料,还可以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教师制作爬山虎的脚的多媒体的课件。

3、读读课文,思考:

(1)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2)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句子。反复朗读并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边读书,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4)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呢?

①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②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5)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爬山虎,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教学图片:一幢老房子,外面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绿色植物。

师:同学们,这就是爬山虎,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它是那样生机盎然,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叶圣陶先生走进爬山虎。

板书课题,揭题:6爬山虎的脚

二、设问导读

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

①认识5个生字:茎、柄、蛟、均、匀;

②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1个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

③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

学习目标二:

①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②与同学讨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

学习目标三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一:

①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②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

自学要求二:

①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②与同学讨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

自学要求三: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1、叶子的特点是什么?

2、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猜猜,那是谁呢?

3、把叶子写得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美,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叶子的呢?

三、实施导学检测

四、拓展延伸

1、积累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优美句子。

2、仿写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

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教案 第五篇

篇一: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 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 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 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 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 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铺 空 着 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 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

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 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

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

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篇二:爬山虎教案、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的教案】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爬山虎的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爬山虎的脚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爬山虎的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爬山虎的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170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