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2016-09-21 09:37: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共5篇)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第9课 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与能力:1 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2 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一)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2.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3.了解鲁迅、李大钊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结合课文中《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宣传、文学革命的发动及其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通过讨论或其它形式,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结合文言文的学习,与白话文进行比较,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经验出发,来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灵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随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避免片面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空泛议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风尚。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复习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和探索的?大家一起来回忆:面对外侵略,首先有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比如(学生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接下来,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生答)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学生答)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学生答)辛亥革命。但是这些抗争探索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学生齐声:没有。

而中国进行抗争探索的过程其实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大家来回顾一下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既然是新文化运动,肯定和旧的思想文化有很大区别,那么,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分析这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背景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第40页第一段的内容,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思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学生回答,问题稍难,一些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或不正确,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问)

1、辛亥革命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上台后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学生答: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先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约法》。

教师提问:这部约法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答: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皇帝的程度。

那么也就是袁世凯实际上是皇帝了,这样原来的中华民国就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想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有没有真正实行?

学生答:没有。

这便是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的背景。(板书:辛亥革命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在欧洲战场上的火拼,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便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机会,出现短暂的春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采取可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因此,这些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资产阶级就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成为了这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板书: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了当皇帝,除了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外,还做了什么事?

学生答:下令全国人民“尊崇孔圣”、“恪守礼法”,并率领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坛上演了一场“祭天”的丑剧。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祭孔”,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这样的内容,比如所谓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下面的官员要听皇帝的,儿子要听父亲的,妻子要听丈夫的。实际上就是为他当皇帝制造舆论。那么当时的人们还能不能接受袁世凯的这种做法?学生齐答: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当时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入中国,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人们已经不能够再容忍这种旧思想了。这便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方面的背景。(板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这时候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就想:为什么我们想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就是因为对旧有的封建思想文化批判得不够彻底,所以中国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这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和指导思想。(板书: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时间是1915年,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注意:《新青年》杂志原名是《青年杂志》。

在课本50页有这两副图,了解一下:

关于陈独秀大家可以通过图和介绍简单了解一下:他早期接受的也是封建式的传统教育,也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在考场上他发现很多考生都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呆头呆脑的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这些人如果当了官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此,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并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代表人物有四个: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当时被陈独秀形容成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因为这两个词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

2、前期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接受了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面对袁世凯的专制和独裁,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全面。)

我们看看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是怎么做的。袁世凯想搞专制独裁,他们就赶紧宣传民主。也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板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什么是民主?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实际上就是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袁世凯说:我是天的儿子,是上天派下来管你们的。然后就天灵灵地灵灵地烧香拜鬼神,大搞迷信活动,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赶紧宣传科学。也就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板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观点。也就是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什么是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刚才说了比如所谓的三纲。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呢?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的精神工具,不然袁世凯为什么要大肆地搞“祭孔”,就是为了他当皇帝的需要。所以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要否定封建礼教。

什么是新道德?就是男女要平等、个性要解放等等。它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我们每个人都要独立自主,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要什么都把古人抬出来,反对盲从封建权威,比如在家里妻子一定就得听丈夫的吗?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要解放自己,自由发展。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旧文学就是指以前的文言文、八股文。也就是说写文章要用自己的话,不要动不动就模仿古人,什么内容都没有。

教师问:这个四提倡四反对直接针对谁的思想?

学生回答。

直接针对的是孔教,也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这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文学革命(板书:文学革命)

另外,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还进行了一场文学革命。请同学们找一找:他们是如何进行文学革命的?

学生回答。

首先,胡适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胡适曾经到美国留过学,回国后就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他曾经给学生出过一道题:请用文言文拟一份委婉拒绝别人的电报。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最少的用了12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报如果用白话文的话只要五个字:干不了,谢谢!非常简单明了。为此胡适提出了文学改良的一些具体主张,他提出了八项要求,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这八项主张的主要意思。(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接下来,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革新。新青年从第四卷起也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在文学革命的时候,鲁迅的成就是最突出的。鲁迅:他最早的时候在日本学医,结果有一次他看到这样一个电影: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去要枪毙,因为这个中国人当了间谍,结果刑场周围站了一圈的中国人都在袖手旁观的看热闹。演到这个画面的时候鲁迅旁边的日本人就开始狂喊“万岁”,另外有些日本人就指着鲁迅说;看看,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迟早有一天要灭亡!这件事使鲁迅大受刺激,从此弃医从文,希望从思想上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并且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充当了主力军。

鲁迅的文学作品很多,大家也学过不少,请你们总结一下鲁迅作品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与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言文相比。

学生回答:都是白话文,通俗易懂,有标点符号,文笔犀利,思想深刻。

鲁迅作品中最有名的算是《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鲁迅的文学成就非常高,甚至在今天人们进行的世纪文学60家的评选中鲁迅也能稳居榜首,为什么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学生回答:因为鲁迅通过文学作品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给人的精神造成的摧残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成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5)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来又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新世纪的曙光”。大家想一想,是什

么事件使中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学生回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使中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民族解放的希望。李大钊等人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学生回答: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颂扬十月革命。

李大钊还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所以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来,开始转向对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

后期(板书:后期)

前面这五个方面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要注意新文化运动的四个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李大钊和他们的贡献,课本中给出了这些代表人物的肖像,要求大家会识别: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新”究竟体现在哪里? 一是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二是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三、意义

学完了一个新的历史事件,同样还要分析它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

第一,它是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教师问:难道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一点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去发扬的东西吗? 学生齐答:有!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学习。

教师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辛亥革命后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体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补充适当材料,降低教学内容难度,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在思维水平能接受所学习在历史概念,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有效发挥教师在主导作用,充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言,大胆想象,锻炼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总结篇,中国人民从洋务运动陆续开始从物质、制度、思想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探索先后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了先进的装备还会惨败,为什么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迟迟建立不起来,于是他们对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侧重点调整到了思想文化领域,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新青年》的创办。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前期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新世纪的曙光。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依然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方法不断的启发、点拨、纠正。

●教法与学法

1.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和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出任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那么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中国在民主与专制的抉择中将走向何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这节课的新课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第9课 新文化运动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一下,袁世凯上台以后为实现其专制独裁甚至复辟帝制,从事了哪些活动?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大搞祭孔、祭天活动;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教师引导]那么袁世凯的行为人民愿意看到吗?请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不愿意,因为辛亥革命使民主与共和的深入人心,人们此时向往的是民主,

[板书]也渴望得到民主。这样在新旧思潮激烈冲突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采取了直接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先进知识分子中,[板书]陈独秀是杰出的一位,那么请大家结合教材概述一下,陈独秀是如何追求民主的。

[学生回答]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板书]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那么陈独秀为什么要把这本杂志命名为《新青年》呢?这是因为他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身上,那陈独秀会用什么武器来培养和启迪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教师引导]结合教材,想一想这里说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英语课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德先生是英文“Democracy”意思是民主,赛先生是英文“Science”意思是科学;具体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板书]这样陈独秀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挥舞起了民主与共和这两面旗帜,同时挥动这两面旗帜的还有胡适、鲁迅、李大钊;[板书]他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师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课件展示内容】

[教师引导]这是封建社会中某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家长专制、迷信思想、女子三从四德这样的旧道德。 [教师引导]针对故事中的悲剧,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体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板书]新道德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新思想道德;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大力提倡新道德,猛烈抨击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这里解释一下,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三纲充满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上面材料故事的悲剧也就是“夫为妻纲”的带来的,所以三纲应予以批判;而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想一想,客观的说,五常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呢?

[教师过渡]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改革文学内容。首举文学革命大旗的是胡适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板书]

[教师引导]大家已经接触文言文了,那位同学能谈谈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感受?语文课代表你来

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难懂

[教师引导]语文课代表说难懂,大家认同吗?我再补充一点,还很难背吧。一般文言文结尾都会留下四个字给你们…..背诵全文。大家可能觉得文言文学习很辛苦,那我可要告诉你们,其实你们已经很幸运了。1922年以前的所有教材都是文言文;勾三、股四、玄五。数学课代表这是什么定理。

[学生回答]勾股定理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看到了吧,数学都是文言文啊。那么胡适先生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你们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学生回答]支持

[教师过渡]可使用文言文是传统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啊!胡适先生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甚至是一些青年学生。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内容】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觉得白话文简单还是文言文简单呢?在文学革命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还有鲁迅,他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教师过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板书],也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李大钊热情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欢呼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他还办了《每周评论》这份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从此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引导]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教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看法准确吗?由此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教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教师引导]两段材料对比,同学们你们更认同谁的观点?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广大。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本课的新课内容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这个表格把这节课的内容用来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内容】

(师生共同填写)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三)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定稿)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

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兰花草》。播放歌曲,并投影歌词: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教师: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它有什么寓意?

同学: 大部分同学不知道。

教师: 《兰花草》乃是胡适先生早年的一部诗歌,名叫《希望》后被谱成曲子改名为《兰花

草》(歌词略作修改)。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从《新文化运动》这节课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一、激情新青年

教师: 大家来看下面几幅图片,并思考他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投影图片:图片一:1914年12月袁世凯祭孔: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图片二:1915年《新青年》报刊及宣传内容。

学生: 主要体现了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教师: 一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另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这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历史背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了。

过渡: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基础的。不是凭

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下面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播放视频《新文化运动》(剪辑)

教师: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基本内容等要素。

学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教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图片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概况的印象,分别为:

《新青年》杂

志:

代表人物的图像:

民主和科学: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

两面旗帜。其中: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说明: 教师通过互联网图片展示帮同学形成直观认识。

过渡: 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新文化运动兴起来了,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二、涌现新思潮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再现,引导学生提取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投材料一:“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影

材料三:“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

孔丘的招牌

──

无论是老店,是冒牌

──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材料四:“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着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例如:“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 不从命。” 可以说“干不了,谢谢。”

教师: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生: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 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特别是前两个提倡的是新文化运动

的旗帜,反对的是其反义词,这样更方便记忆。

三、唤醒新觉悟

过渡: 我们一般把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阶段的新文化运动叫早期新文化运动。

它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等。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

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国。 教师: 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学生: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投影图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师: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 教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四)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了解鲁迅、李大钊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结合课文中《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宣传、文学革命的发动及其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通过讨论或其它形式,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结合文言文的学习,与白话文进行比较,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经验出发,来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灵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随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复习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和探索的?大家一起来回忆:面对外侵略,首先有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比如(学生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接下来,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生答)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学生答)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学生答)辛亥革命。但是这些抗争探索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学生齐声:没有。

而中国进行抗争探索的过程其实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大家来回顾一下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既然是新文化运动,肯定和旧的思想文化有很大区别,那么,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分析这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背景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49页的内容,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思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学生回答,问题稍难,一些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或不正确,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问)

1、辛亥革命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上台后都做了些什么事呢?【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学生答: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先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约法》。 教师提问:这部约法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答: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皇帝的程度。

那么也就是袁世凯实际上是皇帝了,这样原来的中华民国就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想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有没有真正实行?

学生答:没有。

这便是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的背景。(板书:辛亥革命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在欧洲战场上的火拼,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便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机会,出现短暂的春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采取可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因此,这些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资产阶级就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成为了这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板书: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了当皇帝,除了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外,还做了什么事?

学生答:下令全国人民“尊崇孔圣”、“恪守礼法”,并率领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坛上演了一场“祭天”的丑剧。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祭孔”,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这样的内容,比如所谓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下面的官员要听皇帝的,儿子要听父亲的,妻子要听丈夫的。实际上就是为他当皇帝制造舆论。那么当时的人们还能不能接受袁世凯的这种做法?学生齐答: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当时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入中国,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人们已经不能够再容忍这种旧思想了。这便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方面的背景。(板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这时候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就想:为什么我们想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就是因为对旧有的封建思想文化批判得不够彻底,所以中国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这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和指导思想。(板书: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时间是1915年,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

杂志,注意:《新青年》杂志原名是《青年杂志》。

在课本50页有这两副图,了解一下: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关于陈独秀大家可以通过图和介绍简单了解一下:他早期接受的也是封建式的传统教育,也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在考场上他发现很多考生都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呆头呆脑的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这些人如果当了官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此,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并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代表人物有四个: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当时被陈独秀形容成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因为这两个词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

2、前期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接受了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面对袁世凯的专制和独裁,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全面。)

我们看看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是怎么做的。袁世凯想搞专制独裁,他们就赶紧宣传民主。也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板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什么是民主?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实际上就是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袁世凯说:我是天的儿子,是上天派下来管你们的。然后就天灵灵地灵灵地烧香拜鬼神,大搞迷信活动,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赶紧宣传科学。也就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板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观点。也就是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什么是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刚才说了比如所谓的三纲。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呢?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不然袁世凯为什么要大肆地搞“祭孔”,就是为了他当皇帝的需要。所以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要否定封建礼教。

什么是新道德?就是男女要平等、个性要解放等等。它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我们每个人都要独立自主,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要什么都把古人抬出来,反对盲从封建权威,比如在家里妻子一定就得听丈夫的吗?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要解放自己,自由发展。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旧文学就是指以前的文言文、八股文。也就是说写文章要用自己的话,不要动不动就模仿古人,什么内容都没有。

教师问:这个四提倡四反对直接针对谁的思想?

学生回答。

直接针对的是孔教,也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这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文学革命(板书:文学革命)

另外,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还进行了一场文学革命。请同学们找一找:他们是如何进行文学革命的?

学生回答。

首先,胡适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胡适曾经到美国留过学,回国后就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他曾经给学生出过一道题(课本53页的日积月累):请用文言文拟一份委婉拒绝别人的电报。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最少的用了12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报如果用白话文的话只要五个字:干不了,谢谢!非常简单明了。为此胡适提出了文学改良的一些具体主张,第51页的读一读他提出了八项要求,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这八项主张的主要意思。(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接下来,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革新。新青年从第四卷起也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在文学革命的时候,鲁迅的成就是最突出的。鲁迅:他最早的时候在日本学医,结果有一次他看到这样一个电影: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去要枪毙,因为这个中国人当了间谍,结果刑场周围站了一圈的中国人都在袖手旁观的看热闹。演到这个画面的时候鲁迅旁边的日本人就开始狂喊“万岁”,另外有些日本人就指着鲁迅说;看看,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迟早有一天要灭亡!这件事使鲁迅大受刺激,从此弃医从文,希望从思想上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并且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充当了主力军。

鲁迅的文学作品很多,大家也学过不少,请你们总结一下鲁迅作品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与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言文相比。

学生回答:都是白话文,通俗易懂,有标点符号,文笔犀利,思想深刻。 鲁迅作品中最有名的算是《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鲁迅的文学成就非常高,甚至在今天人们进行的世纪文学60家的评选中鲁迅也能稳居榜首,为什么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学生回答:因为鲁迅通过文学作品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给人的精神造成的摧残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成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5)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来又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新世纪的曙光”。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事件使中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学生回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使中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民族解放的希望。李大钊等人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学生回答: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颂扬十月革命。

李大钊还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所以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来,开始转向对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

后期(板书:后期)

前面这五个方面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要注意新文化运动的四个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李大钊和他们的贡献,课本中给出了这些代表人物的肖像,要求大家会识别: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新”究竟体现在哪里?

一是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二是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三、意义

学完了一个新的历史事件,同样还要分析它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

第一,它是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教师问:难道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一点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去发扬的东西吗?

学生齐答:有!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学习。 教师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辛亥革命后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2、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

2、内容

前期:(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5)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

三、意义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内容上看属于思想文化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如何让学习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课堂不会陷入沉闷的境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设计简单通俗的问题来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五)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相关热词搜索:新文化运动ppt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标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02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