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6-09-21 13:04: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共5篇)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1走进大自然 课型:讲授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1走进大自然 课型:讲授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拼读生字,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拼读。

(3)指名读,注意及时纠正。

(4)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5)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大自然:自然界。

斑斓:灿烂多彩。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宽厚:宽大厚道。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班( ) 脸( ) 过( ) 隔( )

斑( ) 验( ) 辽( ) 融( )

课题:1走进大自然 课型:讲授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 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中“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是什么意思?

(2)读下列句子,注意体会词语的意思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早枣。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纯洁

美好

走进大自然 → 感受大自然 → 热爱大自然 智慧

情感

课题:2我家的大花园 课型:讲授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能口述“我家的大花园”中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爱美、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突破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和教师的点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课文是如何介绍“我家的大花园”的,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部分进行描绘。 突破方法: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师生共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读议法。【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自读、讨论相结合法。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当过小导游吗?如果有一批人到你的家乡参观,你将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家有一个花园,你十分要好的伙伴到你家来玩,你将如何介绍给他(她)听呢?(学生自由发言)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他家的大花园的。

(板书课题:我家的大花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本课的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

嗡 绒 媚 蚯 蚓 敢 蝙 蝠 若 管 随

(2)指名学生拼读生字,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音。

(3)教师逐个范读,在字形、字音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字形:绒一(绒) 若一(苦)

(4)学生先认读,再书写生字。

3.学习本课中的一些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蚯蚓: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环节上有刚毛,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

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虫。通称曲蟮。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随意:凭自己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分小组相互朗读课文。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朗读。

三、概括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流。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写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间交流初读课文的体会。

作业

我会找。

从课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止il盐士盟陛i乙丝』乙

我会表达。

1.园子里阳光明媚,天空显得特别高。

特别„„

2.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

就像„„

课题:2我家的大花园 课型:讲授

·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二)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副本

课题:5古诗两首 课型:讲授

第 1课时 总序第 14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丰富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

的优势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

师:读议、讲解法。

生: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过程教学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秋天有哪些有代表

性的景色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天是

怎么样的!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资料交流

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简介古诗作者。

杜牧(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

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主张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在艺

术上,杜牧自称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张继 唐朝诗人,是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比较关心百姓生活,写下了不少关心

时事,反映现实的作品。他的诗语言纯朴自然,不加雕琢。

三、自读自悟

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四、检查效果

1.教师启发学生在小组内自学,交流学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古诗的情况。

(1)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

(2)检查自学词语的情况(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作提示,供参考),

山行:在深山里走路。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山路弯曲向上。径,小路‘

白云生处:白云出现的地方,这里指深山。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的枫林。

霜叶:指枫叶,枫叶因霜而变红。

夜泊:夜里把船停泊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尝尝:尝需占笔芸主让姑苏山,所以苏州城也被称做姑苏城。

寒山寺:苏州西南的一座寺院,离枫桥不远

(3)检查学生朗读古诗的情况。

(4)引导学生交流初读两首古诗的收获和感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2.学生交流初读两首古诗的收获和感受。

我会填写。

1.《 》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2,“远上寒山石径斜”是唐朝诗人( )写的句子

3.这两首诗写的都是( ) (填季节)的景物;

4.“霜”的拼音是( ),它共有( )。

板书设计

《山行》

寒山 石径斜

白云 人家

爱 枫林

霜叶 红于 二月花

课题:5古诗两首 课型:讲授

第 2课时 总序第 15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丰富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

师:读议、讲解法。

生: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赏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1)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指名学生说说第一首诗的意思,教师评议、点拨。

山路向上延伸弯曲又倾斜,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

这里的枫林晚景,红艳艳的枫叶胜过二月的红花。

(3)指名学生说说第二首诗的意思,教师评议、点拨: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气满天,江边枫树、船上灯火伴我忧愁难眠。姑苏城外是

那冷清的寒山寺,半夜寺里的钟声传到我的客船。

2.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1)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分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形成问题组。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②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枫桥夜泊》这首诗共描绘了几种事物?

(3)师生共议,教师明确。

①《山行》中的“霜叶”可以看出是秋天,《枫桥夜泊》中的“霜满天”可以看出是秋天。

②《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枫桥夜泊》则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寂寞,突出了一个“愁”字。

③《枫桥夜泊》描绘的事物有:月亮、乌鸦、霜、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

三、想象诗境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古诗,结合对诗意的理解和教师的点拨,充分发挥想象,想象当时诗人描绘的画面。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投影课文插图,辅助学生想象。

四、迁移拓展

1.收集杜牧的其他诗作,在班上朗诵。

2.教师放歌曲(或VCD)《涛声依旧》,学生根据歌曲进一步体会《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1.学生默写这两首古诗。

2.学完这两首古诗后,先交流学习经验,再写一篇读后的感受。

作业

一、我知道下面诗句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我能做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你能从《枫桥夜泊》这首诗中找出几处景物?体会一下它们是不是让你也感到有种凄凉的感受?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 鸟 霜

枫 火 愁

城 寺

钟 船

课题:6 成语故事二则 课型:讲授

第 1课时 总序第 16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则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从阅读中领悟—些基;本道理。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重点:读懂两则成语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突破方法: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进行体会,并激励自己表达。

难点:能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

突破方法:在读懂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交流。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收集成语。

课时目标

1.白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初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成语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第6课,走近两则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成语故事二则)

二、初读感悟

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初步把握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燕 姿势 聚耻

(2)关于词语,文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学生应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三)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96课时

课 时 教 案

1

2

课 时 教 案

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4

课 时 教 案

5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四)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3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略读课文1~

2课时,习作3课时,语文活动2课时。

课题: 1 走进大自然 第 1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指导学生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合作探究,自主识

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 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世界,有森林,有鲜花,有千奇百怪的动物,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大自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发言:你感受到的大自然是个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诗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感受诗句。

3、学生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试拼字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分节轮读诗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读音:追 昆 融 慧

学生给生字组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四、指导、巩固朗读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朗读,并以小组为学习小组,开展读书比赛,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3、全班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生字的体会及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课题 1 走进大自然 第 2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背诵,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教 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观察想象、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学生听写生字;学生轮读诗歌。

二、精读研讨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并说说诗歌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

2、听录音朗读诗歌。

3、学生质疑,师归纳,形成问题组。

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4、针对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师生共议。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中“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是什么意思?

(2)读句子,体会词语。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什么是纯洁,什么是美好,什么是智慧„„”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体验大地的宽厚。

把自己变成 ,去 。

2、描一描,画一画,大自然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

五、课堂小结

课题: 2 我家的大花园 第 1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 具:课文朗读带 生字卡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多好啊!有一个大花园多好啊!看看我家的大花园里有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读时一边读一边想。

2、学生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主要从生字的读音,长句的断句、停顿。

2、出示生字卡,学生学习生字。

学生拼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的读音:嗡 绒 媚 蝙 若

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讨论记忆字形的小窍门;

(2)师范写生字,学生评议;

(3)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边写边介绍笔顺、笔画、字的结构安排;

(4)学生习字。

四、巩固朗读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同学评议,学生再带读句子。

2、听录音朗读课文,与学生交流自己读书时的感受、朗读的技巧。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要读流利,要带着自己的感情读。

五、课时小结

课题 2 我家的大花园 第 2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能口述“我家的大花园”中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爱美、

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是如何介绍“我家的大花园”的,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部

分进行描绘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找出文中生词,师带读生词。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各种学习工具,理解文中的生词,并说说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说一说自己在读书后有什么收获并汇报。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师提出问题组:

(1) 说说课文写了哪些昆虫?

(2)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归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出示句子,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花开了,鸟飞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鸟飞了,就像鸟上天玩去了。

说说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你印象最深刻,并说说原因。

同法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五)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课 时 教 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相关热词搜索: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23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