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2016-09-21 13:23: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共5篇)教科版九上《分子动理论》word教案分子动理论教案 知识精解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氧分子、水分子等。各种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有多大呢?...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一)
教科版九上《分子动理论》word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

 知识精解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氧分子、水分子等。

各种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有多大呢?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

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几个埃(1=10-10m),氧分子大约为3埃,质量约为5.3×10-23克。

(2)宏观物体中分子数非常多。

例:如果把1克蔗糖(含1.8×1021个分子)放入洪泽湖中(正常蓄水31.3亿m3),均匀之后,取1cm3的湖水,其中仍有蔗糖分子56.5万多个,这糖水还甜吗?

(3)分子之间有空隙.

演示一:酒精和水的混合.

取一根玻璃管中放一半水,再放一半加颜色的酒精,用手堵住管口,来回

倒置几次,总体积的高度下降1厘米多。

分析:由于分子间有空隙,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分子进入了水分子的空隙中,有些水分子也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这一实验证明了水分子、酒精分子之

间有空隙.

2、分子的运动

问:若上面的实验不把玻璃管来回倒置,而是静放一段时间后,有色的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中,——液体的扩散

如图,在冷、热两杯水中放一滴蓝墨水,

现象1:过一会儿水就变蓝了.——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现象2:在热水变式比冷水快——说明液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请举出气体运动的例子吗?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

装置如图:过一会儿,在上面的瓶中有明显的棕色.

问:这说明了什么?

这两种气体的混合,不是重力等外来的作用,而是分子本身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水变色——液体扩散、气体的混合叫做气体扩散,固体之间也有扩散现象

大量的实验表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

(1)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没有人看见固体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呢?原来分子间有很大的引力,要想分开固体,必需克服分子间的引力才行.

演示三:铅块分子引力实验。装置如图.

在铅块下可挂多个50克砝码.

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很大的引力.

(2)分子间有斥力.

若要压缩固体,减小分子间的空隙,是十分困难的,如压缩粉笔,比分开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若分子距离很近时,分子间斥力就显示出来,要使分子靠得更近,必须克服分子间的斥力才行.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何时表现为引力,何时又表现为斥力呢?

说明:

①平衡位置r=r0;

②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③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④当r>10倍分子直径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没有作用力了.

分子大小,肉眼看不见

分子运动论

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分子数目多

的内容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很难分开——表现引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很难压缩——表现斥力

 经典例题

【例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着 。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

【例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

【例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例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是( )。

A.铁棒折断后不能自然对接在一起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气体容易被压缩 D.磁铁与磁铁之间有时相互排斥

【例5】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例6】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例7】将红墨水滴人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例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阳光下看到灰尘飞舞。

B、经过面包房子,闻到阵阵奶香。

C、牛奶中放入砂糖,牛奶变甜。

D、鸭蛋裹上混有食盐的泥巴,过一段时间变成咸蛋。

★解析

【例9】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便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 。在室温

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属于 现象,它表明固体分子也在 。

【例10】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

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

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例1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B.大气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缘故

C.大气压强是由于器壁附近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同时作用的结果

D.大气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的结果

【例12】橡皮筋被拉长时,橡皮筋的( )。

A.分子间引力增大而斥力减小

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大于引力【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C.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

D.分子运动的速度减小,对外表现为引力

【例13】为什么拉断一张纸所用的力比撕破同一张纸所用的力要大?

 课堂练习

1.物质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 ,分子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

的 和 。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现象。这一现象间接

的说明: 。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5.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

6.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就不存在作用力

B.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9.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

10.一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11.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

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气体分子间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C.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 D.气体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 课后作业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 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

3.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 现象,它说

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

4.分子间既有 力又有 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0时, 力起主要

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时, 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二)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三)
1.1 分子动理论 教案 (1) (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运动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运动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

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两个铅块间的分子引力实验。 教学设计示例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四)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全章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

- 1 -

- 2 -

- 3 -

- 4 -

- 5 -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五)
教科版物理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案

《1.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1、知道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扩散现象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实验间接的证明和推论。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意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难点

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机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

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

组成的呢?

新课讲解:

多媒体演示:

扩散现象、打铁的过程、超高压钢瓶渗油现象。

启示:牢固的钢瓶为什么会渗油?它说明了什么?(分子间有空隙,油分子从空隙中被挤出。)

(一)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 m来量度。 10

3-10-10 m又叫埃。1埃 = 10 m。分子极小的-10程度:1cm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数的

完。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的宏观趋势是有“方向”的;但一个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无规则的

2、扩散现象的理解:不仅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有效的例证,而且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一种宏观的表现。“相互接触”;“不同状态”;“方向确定”;“不同物质”。

(1)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

(2)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糖放入水中);

(3)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就大量的分子而言,可能朝某一方向进行,但对于某个分子而言,它的运动是作无规则的运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

(4)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 吸引力

二个小水滴溶到一起;物体有固定的形状;打铁时使压力促使接近到一定的程度,分子间发生吸引作用(合拢、分开他们需要有力的作用)。

2、 排斥力

气体的压缩(外力的作用使分子间的距离减少);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但也能压缩(其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的距离更小,继续减小分子间的距离,需要强大的外力的作用,分子间显示出巨大的排斥力)。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成在的,并不是有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4、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间的距离称为平衡距离。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10倍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力略。) 当大于平均距离时斥力减少的更快,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1)r=r0时,平衡。

(2)r>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3)r<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4)r>10倍分子直径时,可认为没有作用力。

(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教科版小屋教案 教科版滑轮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25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