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恢复生态学案例

恢复生态学案例

2016-09-21 14:01: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恢复生态学案例(共5篇)环境生态恢复案例城市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已有 495 次阅读2013-4-27 10:57 | 城市, 恢复摘要: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恢复生态学案例》,希望能帮助到你。

恢复生态学案例(一)
环境生态恢复案例

城市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已有 495 次阅读2013-4-27 10:57 | 城市, 恢复

摘要: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满足该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重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景观设计

0 前言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区域内大量的土地被废弃、闲置。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破坏生态,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也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城市废弃地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对它的景观改造是每个城市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如何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改造这些废弃地,使其从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变“废品”为“珍宝”,在不断更新的城市秩序中获得新生,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城市废弃地改造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

城市废弃地的首要问题是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破坏,其次便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类型是一个挑战。景观设计理论与景观生态恢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利器。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设计、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对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恢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恢复理论包括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恢复生物学潜力 。国内外有许多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成功改造的项目,例如著名的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就是将一个工业化时期遗留下来的废弃工厂改造成具有历史气息的生态公园,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保留了场地的历史特征,将景观与生态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那里,废弃的建筑和铁路都成为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我国焦作市的缝山公园,针对城市边缘因石料开采而形成的废弃山地,采用风景园林、生态恢复、山体修复工程等综合措施,建设了包括山坡治理复绿、山涧大瀑布、主环路和星光广场、采石场遗址等14个项目,最终盘活了这一块城市中的飞地。

2夏桥工业遗址公园背景分析

图1 夏桥煤炭主题公园区位图

图2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融山水之中的贾汪城区

夏桥工业遗址公园位于徐州市贾汪区中心城区西南端,它的前身是年产120万吨煤矿的国有大型企业韩桥矿所在地,建于民国22年,矿区历史悠久。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国家政策调整以及采煤业对环境的破坏等诸多原因,夏桥井同贾汪众多矿井一样被迫停产,2001年11月22日经审批,夏桥井关闭。夏桥井闭矿而产生的近80 hm2的工业废弃地中,包括工业广场用地、采煤沉陷区用地、矸石堆场、工业交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通过对它们进行详细调研、分析,进而形成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

2.1 项目区位与现状

贾汪区夏桥工业遗址公园在贾汪区西部,东靠贾韩路、西邻新建铁路及西排洪沟、北接夏桥工人村、南与电厂接壤,占地面积约37.5 hm2,其中约6 hm2的土地面积原为矸石堆场,因矸石外运现状已形成塌陷地,塌陷深度约2~4m,部分地段地下水渗出形成水深约1~1.5m的水面。余下31.5hm2的面积为工业广场、工业交通用地。整个基址周围的地形东高西低,高差为3m。

2.2生态格局分析

2.2.1上位生态格局——解读《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6年8月,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经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贾汪区城市定位为:徐州外围重要组团、新兴的生态园林城市和工业商贸型城市。 通过对《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解读,本人认为贾汪区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只有通过“延山理水”,完善城中“五园”及多条生态绿色廊道,与城外“三山”相呼应、相衔接,形成贾汪“三山五园——六纵多横”的景观生态格局,才是一种健康的大生态格局(图1/2)。在这个格局中,作为五园之一,现已废弃的夏桥地段,具有承上启下、战略性的关键地位。它西可延纳广阔的农田、山景,北可承接桃花岛公园,东与夏桥公园和大洞山风景区相呼应,南通西排洪沟生态廊道、韩贾路景观廊道与南湖湿地公园串联。除了生态安全方面,另外由于它位于规划中的西部工业区的中心地带,其消防避难上的战略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夏桥定位为废弃矿井主题公园:“利用废弃的矿井,配合煤炭开发的种种残留实物,以及改造后的种种实物对比,建设大型的煤炭主题公园,围绕着煤炭进行科学知识、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和宣传” 。这无疑是非常明智的,但其定位偏重于硬质景观的改造,对软质景观重视不够,后期规划设计需要改进。

2.2.2现状生态格局——解读场地现状

基地西侧是广阔的农田和连绵的山脉,东南北三侧是密集的建成区。根据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异质斑块相互渗透的边缘地带,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率较快,生态过程较活跃 。夏桥地段正位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区域,处在人工城市斑块与自然农田的生态交错带或边际带上,因此它在现状城市生态格局中的位置极其关键,承担着由城市生态向自然生态转化的过渡作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有矸石山的生态治理和景观绿化,形成“城市公共绿地——防护林带及塌陷池塘湿地景观——田园网格肌理”这样递级关系的绿地系统,有效沟通城市和乡村的交流,达到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延续城市文脉、扩大市民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目的。

3 景观与生态恢复方法和原则

3.1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策略【恢复生态学案例】

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会产生以下4种结果:①恢复到它受干扰以前的状态;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来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损状态。我们将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结果用图3表示。

恢复(restoration)是将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杜伊斯堡公园西部3/5的废弃土地所采取就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策略。

恶化(degradation)与恢复的方向相反,使生态系统受到更大的破坏。我国一些城市在废弃地更新中普遍采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使城市中仅有的一点绿色消灭殆尽,使病态的城市生态进一步恶化。

重建 (enhancement)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硬质景观为主的开敞空间设计模式是典型的废弃地重建策略。

图3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四种策略

改建或修复(rehabilitation)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恶化状态得到改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棕地(Brownfield)整治中普遍采用的即是改建(Rehabilitation)策略。我国有些城市近几年也在积极尝试这种持续性的改造措施。

3.2夏桥工业遗址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3.2.1 把握场地禀赋,综合生态设计模式

“一个好的生态策略是一个严密组合的计划、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

的、长期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结构上又能保证对整个环境变化的适应。” 夏桥地段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人工构筑与自然斑快相互交替,生态基础的分布也是非匀质的,现状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设计模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采取单一的手段不利于课题的展开。因此提出“把握场地禀赋,综合生态设计模式”的设计策略。

场地禀赋研究回答场地能做什么的问题,分别对场地内外生态格局、建构筑物、现状植被、水体、土壤、动物等多个角度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同时指出设计所受到的限制和面临的问题。夏桥场地禀赋概括为:场地具有大量的工业遗存、丰富的生态群落、可塑的地形基础和充足的水资源,现有的大量景观元素都可以再利用,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采矿后的景观(Post-mining Landscapes)和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

3.2.2 景观整合历史遗迹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会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 ”采矿遗留下来的景观和设施本身具有历史价值,记载了徐州甚至江苏省工业的发展,也记录了五六十年代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场地的历史转变应该在公园的规划中得到反映。将场地遗迹加以保留,作为历史对今天和明天的馈赠,无论是几经战火和百年荣辱的旧水塔、碉堡,还是矸石堆集造成的现状地貌以及工业化时期人类技术里程碑式的机械构筑,都像是一部活的教科书,记载着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历史,警示人们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将不同历史层面的东西加以考古式的发掘,整合再现,会使人们更好的解读这一城市空间的变迁。采矿迹地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当初它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但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不应遗弃的记忆。应将人类生活、奋斗的工作场景保留下来,成为一种历史痕迹,为人们提供了阅读城市的线索。

3.2.3 “人——煤矿——植物”的主题

图4 “人、煤、植物”关系的演变

恢复生态学案例(二)
恢复生态学复习版

名词:

生态恢复: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2.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3.修补(Remedy)

4.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改造 5.再植(Revegetation) :栽植、播种、缓解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称之为生态系统退化。

恢复潜力度:假设自然恢复过程,一个种组被另一个替代速率与更新层后种数量成正比,那么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群落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可表征为群落自然恢复潜力RP。

恢复度: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功能上与顶极群落阶段的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速度: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特征指标恢复度)向顶极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横坡耕作(等高耕作): 等高耕作也叫横坡耕作。即沿等高线方向用犁开沟播种,利用犁沟、耧沟、锄沟阻滞径流,增大拦蓄和入渗能力

草地退化: 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与生态功能衰退的现象。

以草定畜: 根据草地牧草产量及其合理利用率,加上其他可利用的饲草饲料数量,计算合理的家畜饲养量,并据此严格控制家畜数量

划区轮牧: 将草地分成若干轮牧小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草食、轮回利用的一种合理放牧方式

废弃地: Waste land;是指弃置不用的土地。

考河道近自然恢复:指人类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对河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生态为基础,以安全为原则,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为目的的系统工程。 简答或其他: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

1、裸地(primary/secondary barren) 2、森林采伐迹地:logging slash

3、弃耕地abandoned field,discard field 4、沙漠desert 5、废弃地mine derelict

6)受损水域

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

A、自然干扰

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

物理干扰:火灾、冰雹、风暴、雪灾、霜冻、酸雨、泥石流、滑坡、洪水、潮汐、降水等; 生物干扰:捕食、放牧、伤害、取代其它有机体的非捕食性行为、系统中大型捕食动物的消失等

B、人为干扰

指的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引起的干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属社会性压力。如污染、森林砍伐、露天开采、采集、狩猎、捕捞、旅游、探险等 过程:

(1)突变过程

在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特点: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快,恢复慢。如火山、采矿

(2)跃变过程

在受到持续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初并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退化或并未退化,但干扰 的

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系统突然剧烈退化的过程。特点:干扰持续存在,时间长,前慢后快,恢复时间长短不一如:陡坡开垦耕地连续种植作物

(3)渐变过程

干扰持续一致,作用时间长,退化速度逐渐加重。如污染胁迫下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草地持续过牧

(4)间断不连续过程

在周期性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两次干扰间隙,系统有一定恢复。如热带雨林的轮歇、刀耕火种下的土壤退化

(5)复合退化过程

退化过程表现为上述几种类型的组合变化。如西南亚高山暗针叶林-砍伐(突变)——红白刺灌丛或箭竹灌丛/或者逐步恢复(渐变)

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途径与可能指标、方法(案例)

A.表达方式:

轻中重度;或:一、二、三等;

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重建恢复

将退化程度和生态系统的演替阶段联系起来确定。如:次生演替退化

B.诊断途径与可能指标:

a.生物途径:生物数量、种类组成和结构、生产能力,如土壤微生物、动物、植物根系等 b.生境途径: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

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

d.景观途径:景观组成;景观结构等

e.生态过程途径:种群动态、种子传播、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养分循环等

C:退化程度诊断方法

a.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

选定某个诊断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例如指示生物(外来种标志着发展演替的方向);

1)以SO2污染监测为例:附生植物: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壳鞘状地衣 ;

动物监测:敏感性次序(金丝雀,狗,家禽)

2)以水体污染的植物监测:藻类更替。轮藻—硅藻—绿藻---蓝藻

b.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

用一个诊断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

c.多途径综合诊断法:

(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景观途径;生态过程途径)

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途径的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

案例:以滇池为例,水生植被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恢复生态学案例】

1)严重污染:各种高等沉水植物全部死亡;

2)中等污染:敏感植物如海菜花、轮藻、石龙尾等消失,篦齿眼子菜等敏感植物稀少,抗性强的如红线草、狐尾藻等相当繁茂;

3)轻度污染:敏感植物如海菜花、轮藻等渐趋消失,中等敏感植物和抗污植物均有生长;

4)无污染:轮藻生长茂盛,海菜花生长正常。上述各类植物均能够正常生长。

所以,海菜花、轮藻等敏感植物可以用作(指示)监测植物

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

1.增加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2.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植被覆盖和土壤肥力;3.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4.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5.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6.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生态恢复目标的参照系统

1.受损前的生态描述、物种名录及历史地图;2.最近的和历史上的空中和地面照片;3.恢复地的遗迹资料;4.相似的、未受干扰的对照区的生态描述,标本馆和博物馆的标本记录;

5.熟悉研究地历史状况的文字或口述记录;6.古生态证据如花粉、树木年轮等

退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fragile),也有定义为s受害的demaged、敏感的sensitive、易损的vulnerable,受威胁的threatened。干扰压力下,向不利于自身方向发展,每个阶段对干扰的响应更脆弱。 演替理论

污染效应的发生机制

(一)物理机制

污染物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发生渗透、蒸发、凝聚、吸附、解吸、扩散、沉降、放射性蜕变等许多物理过程,伴随着这些物理过程,生态系统的某些因子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导致各种生态效应的发生。

(二)化学机制

化学污染物物质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各要素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其对生物的毒性及产生的生态效应也随之不断改变。如重金属与无机或有机配体发生的络合/螯合反应

(三)生物学机制

指污染物进入生物体以后,对生物体的生长、新陈代谢、生理生化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生物体的积累、富集机制。痛痛病-镉,水俣;病-汞;生物吸收、代谢、降解与转化机制

(四)综合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效应,往往综合了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并且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污染效应。

生态恢复的判定与评价、恢复成功的标准设定

生态恢复项目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项目效果评价与判定尤为重要。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项目恢复成效的判定和评价往往难以实施。目前,通常将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与未受干扰的参照系统进行比较,通过恢复成功指标的筛选、厘定、量化,定性或半定量地说明生态恢复的成效。)

恢复成功的标准设定

新系统是否稳定,并具有可持续力;系统是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否得到改善;组分之间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所建造的群落是否能够抵抗新种的侵入。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1.)水土流失 (38.2%)

2.)沙漠化【恢复生态学案例】

1>不当利用方式(森林破坏、无远见的垦殖、过度放牧);移动沙丘占据农用地;北部、西部(农牧交错带)

3.)盐渍化7%(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 )

1>由于人为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2>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东部沿海

4)贫瘠化

1>过度垦殖、有机质匮乏导致土壤养分失衡2>N\P\K亏空

5 )作物长势减弱、产量下降

1>如:北方半干旱区,春季多风,种植大秋作物2>生殖期缩短3>地温升高

6)土壤潜育化

1>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2>排水治潜、水旱轮作、水稻半旱耕作

7)土壤污染

不同类型退化农田的退化原因、治理措施

风蚀沙化农田退化原因

1)土壤含沙量高,结构松散2)降水不足,土壤干燥,抗风蚀力差

3)风强劲:起沙风频繁,土壤侵蚀外营力强4)农田缺少防风固沙林带保护(尤其非生长季节)5)滥垦荒地和草地:增加退化风险

农田风蚀林沙化防治

A.农田上风向有流沙活动段营造防风阻沙林带B.农田周围营造农田防风林网,降低风力和侵蚀力C.局部治理:堵塞林带缺口、种植牧草、覆盖作物秸秆D.留茬越冬、冬灌、秋灌,增加抗风蚀力。

农田防护林为主(改善小气候);保护性耕作:少耕、免耕,减少土壤结构破坏;作物留茬于地表,减少蒸发,阻断气流对地表作用,增加地表空气动力粗糙度,降低风速;冬季种植覆盖植物

水蚀农田的原因:

A:地表径流,外部泥沙进入农田

B:地表径流,农田内部水土流失,土壤层变薄

C:岩溶地区,水分下渗,土壤带入地下

农田水蚀治理:

外部:

工程防治:修建沟台地、或上方引水沟,减少径流;保护农田四周植被,减少径流形成及对农田冲刷;田埂地头种植灌木、草本

内部:

陡坡地最好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改造:水平梯田,降低坡度;等高耕作;加大投入,提高土壤生产力;引进优良品种、丰产技术

盐碱化农田的治理:

A 少量多次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抬升;排水好的农田,大水灌溉,淋洗盐分

B 施加有机肥,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秸秆打碎掺入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盐分聚集

C 作物改良:先期种植耐盐聚盐牧草,通过植物吸收和收获,减少土壤含盐量;垄沟式种植

污染农田的治理:

外源性污染(工业生产、生活)

内源性污染(农药、化肥等)

治理:防治和科学利用

防治:切断污染源,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

森林退化特征、恢复方法

1.系统结构改变

1)组分结构变化(物种组成和年龄结构)单一、简单,脆弱2)生物多样性的改变

2.系统功能改变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改变2)系统生产力下降(初级生产力下降导致次级下降)3)服务功能衰退(取决于结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3.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土壤种子库改变

1)面积减少

森林退化系统的恢复方法:

1)次生林的恢复

封山育林:对于生境条件良好、种子库丰富的次生裸地,通过封山育林,促使被破坏林地顺向演替为地带性森林植被;通常死封为主

2)人工造林:对于生境破坏严重、自然恢复困难的次生裸地,通过人工改良立地条件、补种乡土树种来促进植被恢复;

3)抚育间伐:在幼林郁闭后到林分成熟前,在未成熟林分中按一定比例采伐部分林木,为保留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促进植被恢复。

4)天然林的保护:天然林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地带性物种的基因库,另一方面它为森林人工恢复提供样板。天然林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命力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方法,树种选择

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法

1)工程恢复方法(物理方法)2)化学恢复3)生物恢复方法4)土壤动物的作用

1>先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对矿区进行处理,消除或减缓尾矿、矿石对生态系统恢复的物理化学影响。2>再铺上一定厚度的土壤。若矿物具有毒性,还需设置隔离层再铺土。3>然后栽种植物以逐渐恢复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学案例(三)
中国恢复生态典型案例

农村污染综合处理

1. 重大项目名称批号:农村水环境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政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0873108)

2. 项目负责人:赵连阁

3. 项目承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4. 项目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项目目标任务:

项目研究通过对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的系统分析,探索中国给定农业生产特性和环境管理制度安排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可能的政策安排。

任务完成情况: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1) 项目研究表明,政府环境政策设计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目标和农户收入目标;由于中国生存农业的现状,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的可接受程度是未来环境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2) 政府农药、化肥施用的技术支持不仅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 对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接受意愿进行了深入研究。

 基于山东省348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市场交易模式,农户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和生产合同分别可以使其增加有机肥支出约678元/hm2和1

497元/hm2;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还表明,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对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非农收入比重也是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 选择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作为研究区域,研究采取面对面的现场访谈形式,共发出197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89份,有效率为96%。通过SPSS技术分析调查数据,研究表明技术支持条件下农户减少化肥施用的意愿最为强烈。农户如果得到一般的技术培训,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为9.29%;农户如果得到全面指导,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为29.36%。价格支持政策导致农户愿意减少化肥施用量0.065%。对农户实施尾水标准,从没有标准到转变为较低的二级标准,农户会增加化肥施用量6.90%,从没有标准到转变为较为严格的一级标准,农户会增加化肥施用量3.29%。对农户实施尾水标准,与基准相比没有起到减少农户化肥施用量的作用,这说明,农户接受尾水标准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意愿很低。由此可以看出,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各政策中,陕西眉县的农户更愿意接受技术支持这一政策,而对于具有限定性特点的尾水标准这一政策的接受意愿最低。

 研究表明,合同生产模式通过测土配方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基准价+质量奖励价”定价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农户提高有机肥投入比重;此外,果园灌溉便利程度、种植密度、户主受教育程度、环境关注程度和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对农户有机肥投入比重有正向显著影响,但种植规模和当前合同生产模式肥料供应服

务对农户有机肥投入比重有负向显著影响。

b) 农户特征、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重要性影响农户的农药和化肥施用行为;

c)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能够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d) 强调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显著地降低了农药施用成本、农药施用的健康成本和增加了粮食产量,降低了农药施用的农业面源污染。

6. 项目获得的标志性论文成果:

1)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分析_基于陕西省眉县的实证研究_韩洪云

2) 中国生猪产业演进趋势及诱因分析_韩洪云

3) 中国农村土地环境退化的成因与国外政策设计的启示_韩洪云

4) 文化价值观与浙商财富积累_毛丰付

5) 水稻农药施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_蔡书凯

6) 如何使企业认识排污权价值_浙江省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意愿调查_胡应得

7) 农业水权转移的条件_基于甘肃_内蒙典型灌区的实证研究_韩洪云

8) 农业经营组织演化的经济学解释_蔡荣

9) 农药使用负面影响管理中的政府_市场与组织_蔡书凯

10) 农药施用健康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_韩洪云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__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_蔡荣

12) 农民健康危害认知与保护性耕作措施_省略_北省稻农IPM采用行为的实证分析_喻永红

13) 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_以陕西眉县为例_韩洪云

14) 农户灌溉用水的效率差异_基于甘肃_省略_古两个典型灌区实地调查的比较分析_赵连阁

15)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_省略_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户调研数据_韩洪云

16) 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实证_赵连阁

17) 交易成本与农户销售渠道选择_基于浙江省仙居县杨梅种植户的调查_韩洪云

18) 基于DEA和SFA方法的中国省区灌溉用水效率比较研究_王学渊

19) 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农户灌溉_省略_究_以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例_王学渊

20) 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_基于小麦和玉米的实证分析_杨增旭

21) 合同生产模式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_省略_东省348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_蔡荣

22) 合同生产模式与农户肥料施用结构__省略_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蔡荣

23) Farmers’ Character and Behavior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 Evidence from aSurvey of Xinxi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China

24) Estimating Ecological Value of Small Hydropower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An Application to Tongjiqiao Reservoir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恢复生态学案例(四)
恢复生态学

谈谈你对恢复生态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本学期学习了恢复生态学这门课程,对恢复生态学这门学科有了深入的了解。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重建则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生态系统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系统。因此,恢复生态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生态工程学或生物技术学。它是现代生态学的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1]。

中国最早进行生态恢复实践的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余作岳等人,他们自1959年起即在广东热带沿海侵蚀台地上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技术与机制研究,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两个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2]。

80年代以来,随着各类生态系统的日益退化以及相继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加剧,他们开始注重不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研究和实践,实施了一系列大的生态恢复工程,在生态恢复的实践中,开展了不同受害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主要是演替理论,但又远不止演替理论,其核心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自生原理和循环再生原理等[4]。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理论部分在之前学过的生态学及相关生态学学科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恢复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恢复生态学的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改善恶劣的环境全球变化,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生态系统,建立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将恢复生态学的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呢?我们不光要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还要保护物种,防止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不经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用金钱无法估量的科学和精神方面价值,让自然界物种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保持遗传多样性,对维持自然界平衡,给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材料。种群中优势种决定一个种群的性质和功能,关键种在种群演变中起作用,决定种群的变化,所以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要考虑两者作用,另外种群的变异也是生态恢复要必须考虑的,乡土种群才是生物的环境反应的基本单位,在乡土种群里才能产生适应性,也才能保持遗传多样性。就是说我们在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时,应考虑能适应当地环境状况的物种,它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地状况。 在种群恢复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意识,所选择的恢复物种应考虑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收益的物种,以防出现保护与利益冲突;建立栖息地可以改善或者创造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更好的保护物种;建立人工繁育基地,如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人工受精增加大熊猫生育量,从而起到保护大熊猫的目的,而且为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以北美大平原草地恢复管理工程实际案例说下恢复生态学实践应用。北美大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禾草草地,是世界上经营现代化,生产效率最高的平原。北部大平原的生态区面积大约为72.26×104Km2,是美洲最大的一片草原生态区,草原生态区生态稳定性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火烧、放牧以及干旱的干扰。北部大平原生长着1595种植

物,许多是这一地区的特有种,但是大部分植物被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列为濒危物种;北美大平原上的1100种动物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北部,北美大平原的73种濒危物种,北部大平原就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

北美草原土拨鼠这种动物是一种关键种,它的种群数量一度是非常庞大的,但是政府认为土拨鼠对牧场不利,开始对土拨鼠大肆捕杀导致土拨鼠数量急剧下降。土拨鼠的种群下降也造成其他相关物种数量减少,研究发现实际上土拨鼠为草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服务,它们的粪便是天然的肥料,增加牧草蛋白质含量,促进生长,草原土壤的增加和水分的过滤都依赖土拨鼠的地下巢穴!所以恢复草原土拨鼠的数量,让它们得以壮大,对维护草原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好处。另一个物种野牛,人类无节制的猎杀,让野牛几乎灭绝,由于种群数量过低,不得不采取人工保护措施,严格保护野牛栖息地!

由于农业的开垦,导致动物生境破碎化,要实现对北部大平原景观的有效保护,要构建生态廊道促进种群交流,构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迁移的廊道,以及植物的扩散途径;预留动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海拔与纬度方向上的适应性调整缓冲区。在保护原有物种的同时,同时也要注意对再来物种的防范,再来入侵物种会阻碍本地物种生长,造成生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美国国会为恢复北美草原退化生态系统定制了《农场法案》,通过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农民放弃耕种,和我们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类似,保证了退化土地自然恢复,同时美国在北美大草原上已经建444个保护区,加拿大也建立许多自然保护区。但是过度退化的草地紧靠这样的方式还是很难恢复的,要考虑引入其他物种或者工程措施措施土壤恢复!

北美大草原草地恢复管理案例对我们国家草地退化恢复治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我们国家具体情况制定恢复方案!

引用文献

[1] 徐炳权,胡雪敏. 恢复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7): 97-98.

[2] 郑昭佩. 生态系统康复与恢复生态学[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2, 4: 9.

[3] 赵晓英, 陈怀顺,孙成全.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01.

[4] 任海, 彭少麟, 陆宏芳.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 生态学报. 2004, 24(8):

1756-1764.

恢复生态学案例(五)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国外的发展历史

国外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 等于1935 年恢复了一片草场。20 世纪50~60 年代,欧洲、北美等开展了一些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恢复和治理工程。从70 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从事水体恢复研究。1975 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研讨会,强调开展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研究。然而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则始于20 世纪80 年代。1980 年Cairns 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阐述受损生态恢复过程中主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1983 年在美国召开了“干扰与生态系统”国际研讨会,探讨了干扰对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影响。1985 年Aber 和Jorban 两位英国学者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术语,并出版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研究的论文集,同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的形成。1989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5 次欧洲生态学研讨会上把生态系统恢复作为该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1991 年在澳大利亚召开了“热带退化林地的恢复国际研讨会”。1993 年《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 》杂志创刊。1994 年在英国举行“第六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上将生态恢复作为15 个现代生态议题之一。1996 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强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恢复技术与生态学的联系。1997 年著名刊物Science 连续刊载了7 篇关于生态恢复的论文。1998 年美国生态学会年会的主题涉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000 年在英国召开恢复生态学会国际大会,其主题是以创新理论深入推进恢复生态学的自然与社会实践;2001 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其主题是“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近20 年来,世界各国均有大量有关恢复生态学论文报道,并有多种恢复生态学期刊、文摘、网站,极大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的交流与发展。重建、毛乌素沙地恢复等提出了许多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优化模式,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论著,在实践上已形成大批的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成功案例,极大促进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发展历史

我国也是较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践和研究的国家之一。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退化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和综合整治研究,50 年代末,余作岳等在广东的热带沿海侵蚀台地上开展了植被恢复研究。70 年代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80 年代长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以及80 年代末在农牧交错区、风蚀水蚀交错区、干旱荒漠区、丘陵、山地、干热河谷和湿地等也进行了退化或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与试验示范。90 年代淮河、太湖、珠江、辽河、黄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以及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研究、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毛乌素沙地恢复等提出了许多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优化模式,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论著,在实践上已形成大批的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成功案例,极大促进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恢复生态学案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景观生态学案例 恢复生态学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恢复生态学案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恢复生态学案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29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