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2016-09-22 13:05: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共5篇)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第一教时教材:集合的概念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过程: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如:2x-1>3集。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

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2.正整数集 N*或 N+

3.整数集 Z

4.有理数集 Q

5.实数集 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 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

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 见P4—5中例

四、练习 P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② 数学式子描述法:例 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或{x:x-3>2} 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题略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 P6略

八、练习 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 P7习题1.1

第二教时

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

目的: 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

一、 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4.关于“属于”的概念

二、 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

2.比2大3的数的集合

解:{x|x=2+3}={5}

3.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

解:{xZ| x2-x-6<0}={xZ| -2<x<3}={-1,0,1,2}

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

解:{(x,y)|y=kx}

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

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

6.使函数y=1

x2x6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x|x2+x-60}={x|x2且x3,xR}

三、 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 含思考题、备用题

四、 处理《课课练》

五、 作业 《教学与测试》 第一课 练习题

第三教时

教材: 子集

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

念.

过程:

一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二 “包含”关系—子集

1. 实例: A={1,2,3} B={1,2,3,4,5} 引导观察.

结论: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则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也说: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注意: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也可写成。

3.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φA

三 “相等”关系

1.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

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 即: A=B

2.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

② 真子集:如果AB ,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A B

③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 如果 AB, BC ,那么 AC

证明:设x是A的任一元素,则 xA

 AB,xB 又 BC xC 从而 AC

同样;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⑤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四 例题: P8 例一,例二 (略) 练习 P9

补充例题 《课课练》 课时2 P3

五 小结: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等集的概念及其符号

几个性质: AA

AB, BC AC

AB BA A=B

作业:P10 习题1.2 1,2,3 《课课练》 课时中选择

第四教时

教材:全集与补集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过程:

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

提问(板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 A=1,2,3,6}, B={1,2,5,10}, C={1,2}

CA,CB

二 补集

1.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

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

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结论: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例:S={1,2,3,4,5,6} A={1,3,5} CsA ={2,4,6}

三 全集

定义: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四 练习:P10(略)

五 处理 《课课练》课时3 子集、全集、补集 (二)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1.1.1 集 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 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两种。 如A={2,4,8,16},则4∈A,8∈A,32 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请回答:已知a+b+c=m,A={x|ax2+bx+c=m},判断1与A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理解“⊂ ”、“⊆”的含义; ≠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5)A={银川九中高一(11)班的女生},B={银川九中高一(11)班的学生}。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即若任意xA,有xB,则AB(或AB)。

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如果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就记作A⊈B(或B⊉A),即:若存在xA,有xB,则A⊈B(或B⊉A)

说明:AB与BA是同义的,而AB与BA是互逆的。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都有A。

(2)除去与A本身外,集合A的其它子集与集合A的关系如何?

3.真子集:

由“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可有如下结论:

(1)AA (任何集合都是其自身的子集);

(2)若AB,而且AB(即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中),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

子集)

(3)对于集合A,B,C,若A⊆B,B⊆C,即可得出A⊆C;对A⊂ B,B⊂ C,同样≠≠

⊂有A≠ C, 即: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

4.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

(1) 证明集合A,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具体数据)

(2) 分别证明AB和BA即可。(抽象情况)

对于集合A,B,若AB而且BA,则A=B。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

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

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

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A与B的所有元素来表示。 A与B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UA

即:CUA={x|x∈U且x∈A}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三)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集合的概念

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内容分析:

1开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 还是通过实例,“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作N,

N0,1,2,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N*1,2,3,

1,2, (3)整数集Z , Z0,

(4)有理数集Q ,

 Q整数与分数

(5)实数集R

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数 应的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 、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2)互异性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不确定)

(2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a

ab

b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4、由实数x,-x,|x|,x2,x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2(a∈Z, b∈Z)的数,求证:

(1) 当x∈N时, x∈G;

(2) 若x∈G,y∈G,则x+y∈G,而1不一定属于集合x

证明(1):在a+b2(a∈Z, b∈Z)中,令a=x∈N,b=0,

则x= x+0*2= a+b2∈G,即x∈G

证明(2):∵x∈G,y∈G,

∴x= a+b2(a∈Z, b∈Z),y= c+d2(c∈Z, d∈Z)

∴x+y=( a+b2)+( c+d2)=(a+c)+(b+d)2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2 ∈G,

又∵ab11=2xab2a2b2a22b22 且ab,不一定都是整数, 2222a2ba2b

∴ab11=2xab2a2b2a22b22不一定属于集合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四)
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精品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 我国的小河流;

(3) 非负奇数;

(4) 方程x210的解;

(5) 某校2007级新生;

(6) 血压很高的人;

(7) 著名的数学家;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1); (2);

(3)Z; (4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英国 A。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1- 2题;

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后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

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x2y0;(4)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 2xy0.

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xAp(x)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说明:

1.课本P5最后一段话;

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xy3;(3)方程组的解。 xy1.

思考3:(课本P6思考)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二).课堂练习:

1.课本P6练习2;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x|4∈Z,x∈N},则它的元素是 。 x3

4.已知集合A={x|-3<x<3,x∈Z},B={(x,y)|y=x2+1,x∈A},则集合B用

列举法表示是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作业布置:

1. 习题1.1,第3.4题;

2.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后记:

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N; Q; R。

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一). 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2,3},B{1,2,3,4,5};

(2)C{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女生},D{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学生};

(3)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xx是等腰三角形}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 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ØB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如:(1)中AB 2. 集合相等定义:

如果A是集合B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AB且BA,则AB。

如(3)中的两集合EF。

3. 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如:(1)和(2)中A B,C D;

4. 空集定义: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 ; 0

思考2:课本P7 的思考题

5. 几个重要的结论:

(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 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说明:

1.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五)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 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 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 精神 ,发展用严密谨 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 与表示、集合中元 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 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

[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 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

[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问题6】例1的讲解。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

【问题7】例2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 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 做出选择。

【问题8】请同学们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有什么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学习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作业。 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一数学下册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一数学集合教案_人教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53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