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2016-09-23 10:22: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一)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学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二节 化学之旅(第二课时)学案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二: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学法指导] 同学们认真阅读P13页活动天地,通过活动天地找出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然后把化学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记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知道设计实验时应明确的问题。 3、学会控制变量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难点:学会控制变量法。 四、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回忆《物理》、《生物》课上做过的科学探究活动,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2、自己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二)、探究新知: 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指导] 阅读P12课文。 问题:

⑴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怎么样解决的? ⑵你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⑶你认为怎样提出假设和猜想? ⑷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证据?

⑸对证据作出哪些处理后,才能得出结论?

⑹如果结论和你的猜想和假设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小结:

寻找问题的答案,首先要提出 ,然后通过为自己的假设收集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认真的 、 、 、 ,最后 。错了,要 。

问题:

⑴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

⑵每一个环节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⑶小明在这个活动中对实验结果采用了哪2种方法表述? ⑷在第三个环节中,为什么要做四次不做一次试验?

⑸小明做完坐标图像后,认为所做图像为什么不是一条直线?使用同样的蜡烛,得到的结果为什么有些差异?

⑹你认为小明的化学探究活动与《物理》、《生物》等课程中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小结:

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⑴ ⑵ ⑶ ⑷ ⑸ 。

三: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学法指导] 同学们阅读P14页实验探究内容,明确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

⑴你认为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⑵你是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的? ⑶根据实验结果,你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

⑷你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了哪些变量,才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⑸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你能找到原因吗? 小结:

1、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在设计实验中,必须明确:

⑴ ⑵ ⑶ ⑷ 。 (三)典例剖析

1、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能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2、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大家争论不休,你认为应该用下述中的 方法(填选项编号)立即确认。

A、讨论 B、调查 C、实验 D、上网 (四)学能展示 知识巩固:

1、要学好化学,一要从 开始,二要通过 解决问题,三要 。

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 、 、 、 、 、等环节。 能力提高:

1、四天前,小刚的爸爸出差了。临行前,爸爸让小刚照看好鱼缸里的名贵金鱼。小刚按爸爸的话去做了。今天早晨,小刚突然发现鱼缸里有五条鱼漂在水面,其中三条鱼已经死了,另两条奄奄一息,很快也死掉了。这使小刚非常着急,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决定弄清事实真相,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①四天没换鱼缸里的水; ②温度不适当; ③鱼缸里缺氧; ④喂鱼食不当。【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小刚开始收集材料、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他首先查看了鱼缸里的温度计,指示在22°。接着他又查看了加氧泵,工作正常。爸爸告诉他这几天不要换鱼缸里的水,他照办了。看来死鱼的问题不是因为猜想的前三条原因所致。昨天,他学着爸爸的样子喂鱼,给一匙鱼食,不一会儿就被鱼吃光了;又给第二匙鱼食,也被

吃光了;他又多放入了两匙鱼食,这回没被鱼吃光,还剩余很多。鱼食是爸爸常喂的,不会有质量问题。看来是喂鱼食过多所致。为了确定这个猜想,小刚做了一个实验:他又买来两条廉价小鱼放在鱼缸里,向其中喂入过多的鱼食,结果,这两条鱼不久就死了。

最后,小刚得出结论:喂过量的鱼食,鱼会死掉,漂在水面。 [思考]小刚的探究过程经过了哪些环节?

(五)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取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案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三)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单元 第二节 中和反应(鲁教版)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

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氧化物的概念 酸的概念 碱的概念 盐的概念 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酸、不属于碱,也不属于盐的是 A.HCl B.H2O C.CaCl2 D.Cu(OH)2

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定义可以判断:A项HCl属于酸,B项H2O属于氧化物;C项CaCl2属于盐;D项Cu(OH)2属于碱。因此只有B水不属于酸、碱、盐,所以选B。

中和反应的概念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aO=Ca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a(OH)2=CaCl2+2H2O D.Fe+H2SO4=FeSO4+H2↑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中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B中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D中铁属于金属单质,因此A、B、D均不属于中和反应。C中为酸(盐酸)和碱(氢氧化钙)生成盐(氯化钙)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选C。

如何识别酸、碱、盐

3、下列试剂能一次性把HCl、NaOH、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A.酚酞试液 B.水

C.蓝色石蕊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三种溶液分别呈酸性、碱性和中性,可选用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区别它们。A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遇酸及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无法区分;B三种溶液分别加入水中,均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无法区分;C蓝色石蕊试液遇碱显红色,遇酸及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无法区分;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三种溶液。所以选D。 中和反应的应用

4、蚊虫叮咬时会分泌酸性物质,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为了减轻痛痒,可以涂抹的物质是 A.食醋 B.盐水 C.果汁 D.肥皂水

蚊虫叮咬时分泌的是酸性物质,为了减轻痛痒,应涂抹碱性物质,选项中A食醋呈酸性,B盐水呈中性,C果汁通常也呈酸性,只有D肥皂水呈碱性,因此可以涂抹肥皂水,所以选D。 中和反应的应用

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含酸量超标的废水用Ca(OH)2处理 B.口服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碳酸氢钠和食醋等自制汽水 D.用NaOH处理废水中残余的硫酸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B、D均利用的酸碱中和反应原理。C碳酸氢钠属于盐类,因此C利用的是盐和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因此选C。 酸碱中和pH的变化

6、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体积的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氯化钠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蒸馏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由图中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越来越小,直至小于7,因此应该是向碱性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所以选B。 中和反应的实质

7、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B. 中和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 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中和反应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A说法正确;中和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B错误;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因此C正确;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水属于氧化物,因此D正确。所以错误的说法选B。 酸的概念 碱的概念 盐的概念

8、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 B. 碱和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酸中可能含有金属元素 D. 酸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因此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因此A正确;碱和盐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OH和NH4Cl分别为碱和盐,其中不含有金属元素,因此B错误;酸中可能含有金属元素,如高锰酸(HMnO4)、高铁酸(H2FeO4)中分别含有锰元素和铁元素,因此C正确;酸中可能含有氧元素,如硫酸(H2SO4)、硝酸(HNO3)中均含有氧元素,因此D正确。所以说法错误的选B。 中和反应的概念

9、下列物质中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CuCl2 B. MnO2 C. HCl D. SO2

能与碱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应为酸,上述选项中A项CuCl2为盐,B项MnO2为金属氧化物;D项SO2为非金属氧化物,只有C项HCl为酸可以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所以选C。 中和反应的pH变化

10、向50g 1%的盐酸中加入0.8gNaOH后,溶液的pH值 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无法确定

设0.8gNaOH能中和XgHC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列出 HCl + NaOH = NaCl + H2O 35.5 40 Xg 0.8g

则X=35.5×0.8/40=0.71,即0.8gNaOH可以中和0.71gHCl。50g 1%的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50g×1%=0.5g。因此可见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呈碱性,pH>7。所以选A。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1.2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1、观察一只蜡烛,并填写下列有关内容:颜色 ,状态 ,硬度 , 溶于水,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可分为 部分, 最亮,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属于 变化,因为 。

3、一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该硬币是否为铁质,有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推理

讨论:体验科学始于问题,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

1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等) 4. 获得结论。 5. 反思与评价。 6. 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发现和提出问题——设置探究主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收集资料——包括查阅文献、上网、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等; 4、整理资料——包括处理实验数据并形成实验结论等;

5、交流与反思——包括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等的反思。 知识总结

蜡烛的燃烧现象:

(1)点燃前:为白色固体、灯心较硬且黑 (2)点燃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

(3)过程中:发光、放热、火焰呈黄色、有少量黑烟、有水 (4)熄灭时: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灯心冒出。白烟能被点燃。

结论:

1、蜡受热融化和变为蜡蒸气是物理变化(三态变化)。

2、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炭黑等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有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 3、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随堂练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提出问题 ②进行实验 ③作出假设 ④收集证据 ⑤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⑥评价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②①⑤④③⑥

2、亭亭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活动天地二] 做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后,知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着的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冒出,进一步探究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问题: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2

【归纳小结】 1、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物理性质; 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科学的基础是 ( ) A. 数字计算 B. 化学实验 C. 逻辑推理 D. 凭空想象 3、下列对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3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5、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图(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图 (实验二)(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体现氧气具有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

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 ,理由是 。

6、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7、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 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个) 、 . 课后作业

1. 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它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2. 下列关于煤气燃烧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无意义的是( )

A、为什么煤气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的是蓝色的火焰B、点燃烧煤气时可以用电子打火、火柴或打火机 C、煤气有很难闻的特殊气味是原来就有的气味吗 D、煤气的成分是什么

3.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

,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4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五)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学案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情感。

二、重点: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和反思

三.自主学习提纲:

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以下问题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1).阅读爱因斯坦的名言,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2).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3).交流讨论你对“活动天地”的思考结果,看谁提出的问题多。

(4).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 ②

③ ④

2.阅读“多识一点”:小组内总结出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3、完成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1).你提出问题 。

(2).你的猜想与假设 。

(3).你获得的结论是 。

(4).你的反思 。

(5).结解释与结论 。

4、阅读P12—P13交流讨论:

(1)、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认识。

(2)、如何书写化学探究实验报告,格式?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四、当堂作业:

1、下列( )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交流反思 D.认真听讲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有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的时候有同学提出“可以拿磁铁吸一下”。就“可以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假设 B 试验 C 观察 D 作出结论

3、小明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试验,查找原因 B 查阅相关资料

C 请教老师 D 置之不理

4、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B、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D、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放弃,多思考多倾听少交流

6.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7.郝强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8.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9、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这些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你的预测 。

因素②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71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