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2016-09-24 09:49: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一)
四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二)
四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规律 2教案 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播放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孙悟空对众猴子说:“2只猴子分8个桃。”下面的小猴:“太少了。”孙悟空又说:“20只猴子分80个桃吧。”小猴们:“还是少。”孙悟空:“800个桃200只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很高兴:“好,多了,多了,就这样分吧。”)教师:小猴们分到的桃是不是真的增加了?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展示所列的算式:8÷2=4(个)80÷20=4(个)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教师:为什么孙悟空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里面的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这里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课题,不但从故事中巧妙的揭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使枯燥的学习赋予儿童情趣,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说?

抽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算式并介绍探索过程。8÷2=480÷20=4800÷200=4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8000÷2000(教师板书:8000÷2000),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00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00的商仍然是4。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学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如果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总是同时缩小10倍,但它们的商也没有变。„„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孙悟空分桃子的秘诀了吧?

学生: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或缩小10倍时,它们的商不会发生变化。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教师:猜一猜,是不是被除数和除数只有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才产生这个规律呢?如果它们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5倍、20倍、100倍,还会产生这个规律么?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情况来验证,发现:只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就不会变。

教师把板书改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我们再来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可能猜是,也可能猜不是。

教师:要想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随意写一个除法算式,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看商会不会变。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除法算式进行验证,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用的除法算式不一样,但只要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都不会变。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规律在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有。

教师板书

[点评:对商不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分两个层次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探索方法初步探索出不完整的商不变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等方法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补充,并引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三)
四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规律(一)教案 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 11×11= 111×111= 1111×1111=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索规律

1教学例1。【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教师:你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每个算式的积和它们的因数相比得到的规律。

教师:观察、比较是我们在寻找规律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

学生2:我发现它们的积很有趣,你看1×1=1,每个因数里有1个1,积就是1;11×11=121每个因数里有2个1,积从左到右就从1开始排到2,然后又排回1;111×111=12321每个因数里有3个1,积就从1排到3再排回到1„„

教师:也就是说如果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从左到右排到几,然后又排回到1。如果每个因数里有4个1,积就从1排到4,即1234,再接着排回来321,组成积1234321。

学生3:我还发现从第二个算式1111×11111的积。

学生:11111×11111=123454321。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教师:我们用这个规律推测11111×11111的积是否正确,还是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后发现确实正确,证明学生发现的规律是科学的。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乘法算式的规律,下面再来看看这几组除法算式。

出示例2中的算式:2424÷101= 2424÷202= 2424÷404= 4848÷101= 4848÷202=

4848÷404=

教师:我们前面是怎样探索乘法算式的规律的?

学生:先有计算器算出算式的结果,再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规律。

教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规律,然后组织汇报。【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让学生观察:424÷101=24 2424÷202=12 2424÷404=64 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

学生1:我们组把这些算式横着比较,发现每一排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变,而除数则从左往右依次扩大,再比较商,发现商从左往右依次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2:我们组是竖着比的,竖着又可以看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在扩大,商随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这里学生没有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上的共同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如果有学生发现,就让他说说有怎样的关系。

下面按有学生发现这个规律设计。

学生3:我们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因为2424÷101=24,它的商是被除数的后两位“24”,同样4848÷101=48的商也是被除数的后两位“48”,我们认为像这一类算式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它的商就是被除数的后两位。

教师:那么根据这个规律可不可以推测出2424÷202=,2424÷404=,4848÷202=,4848÷404=的商呢?

学生3:可以。

教师:怎么推测?

学生:从第一组得到的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2424÷202的商就是2424÷101的商缩小2倍,也就是12„„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的这些规律。

学生用规律计算余下的一组算式:9696÷101,9696÷202,9696÷404,再组织学生用计算器检验。

教师: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我们发现的规律都是正确的。

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独立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组织集体订正。【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再组织交流。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四)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2

《探索规律》教案设计

椒园乡新马小学 罗玉芳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03页摆图形找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摆图形,找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 基本方法,获得一些探索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熊出没》吗?这一天,熊大和熊二又遇到光头强来砍

树了,为了难住光头强,熊大和熊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出题考考他,今天我们

一起来跟着他们学习吧!

二、探索新知:(熊大出题)

·······

这样摆一排摆10个正方形,拼成的大长

方形的周长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关系?

1、先摆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两个呢?三个呢?你发现规律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摆第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以后每多摆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图

形的周长多2,10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列式为:4+(10-1)×2

2、先摆一个正方形周长是4,两个正方形是6,为什么不是8 呢?让学生发现

要减去中间不是周长的两条边,摆3个正方形就要减去2个2,摆4个正方形就要减

去3个2,让学生自己发现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个数关系的规律是:10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列式为:10×4-(10-1)×2

三、小组合作探究(熊二出题)

····

摆10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图形的周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什么关系? 如果摆20个呢?

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有趣的运用(光头强)

1、 舞台上有15只小熊参加表演,一共多少条腿着地?(

都是两腿着地。)

五、请你欣赏

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本课总结

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加”的规律:6+(10-1)×4

平行四边形

2、“减”的规律:10×4-(10-1)×4

后面的小熊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五)
四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规律教案 北京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手段带来的方便、快捷。

2. 以“回文数”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给予学生以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用计算器探索“回文数”的有关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游戏的名字和规则是“倒过来读”。 学生练习:

我好看、细心大胆、我为人人、僧游云隐寺、前门大碗茶、秀山清水清山秀。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一方面调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为新知作好铺垫。】

2.小故事 :学生:“斗鸡山上山鸡斗。”老师:“龙隐洞中洞隐龙。”

对得很巧。这是一幅回文对联。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做的文字游戏其实是语文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回文”(板书),它的特点是正着读和倒着读都是言之成理,通顺的。它的种类很多,在对联中有回文联,诗词中有回文诗。下面我们再来读几个数,(板书686、78987)倒过来读仍是原数,这样的数很多,你们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板书)今天,我们就带着计算器一起走进“回文数”的世界。

三、探索研究:

1.出示:1×1 =

11×11=

111×111=

(1)第2、3题要求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2)向学生说明读数的方式。

(3)分析、比较三式的特点。

(4)出示:1111×1111=

要求:不用计数器计算,想一想,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验证)

(5)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尝试写出一个算式。

2.认识奇妙的特征数“2178”

(1)谈话:在回文中有“回文联”(举例说明),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回文模式。

(2)出示:2178×4=

要求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分析算式的特点。

介绍关于这个算式被发现的小故事。

(3)出示:21978×4=

219978×4=

分析这两个算式与例题的关系。

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学生小结规律。

(4)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推广。

【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3.(1)出示一首“回文诗”:

不可一日无此君,

可一日无此君不,

一日无此君不可,

日无此君不可一,

无此君不可一日,

此君不可一日无,

君不可一日无此。

(2)要求学生朗读诗句并讨论分析这首“回文诗”的特点。

(3)出示: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①要求:前三题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②讨论:积与因数的关系。

③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回文诗、回文联导出三个例题,在分析认识回文诗、回文联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计算器,对所教的三个例题进行同化、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回文数”猜想。

(1)游戏:学生任意出一个两位数,教师将其变成一个回文数。要求学生看清楚转化的过程。

(2)学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4)小结:“回文数”猜想的内容和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去发现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用计算器计算,找出规律后在进入下一个神秘屋。

(1)49×7= 22×22= 26×26=

121×111= 111×111×111=

137×73×13×11×14=

(2)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33×6666667

(3)12×63= 123×63=

1234×63= „„

123456789×63=

四、课堂总结:

在数学世界里,类似回文数这样的计算还有很多,借助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这些规律。充满猜想的回文数就象一座小小的迷宫,有很多有趣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 四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四年级探索规律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03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