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2016-09-24 11:46: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一)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盎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 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智擒权臣鳌拜一事,显示出年轻皇帝卓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此后,康熙大帝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三、教学设计

二、巩固国家统一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内):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

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二)接管台湾

1、原因:

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反侵略之举,维护主权。

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

——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经过:

1681年,康熙抓住郑经(郑成功儿子)死后,其子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

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影响: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

(三)平定准噶尔叛乱

1、原因:

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服南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

① 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

以后,清帝继续与噶尔丹余部作战,前后持续约七十年,到1757年乾隆帝时才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势力。

② 为了加强对蒙古贵族的控制,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理蒙古各部军政大事;

③ 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

④ 设“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等

3、影响:

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

(四)推行文化宽容政策

1、崇尚汉族儒家文化

(1)表现:①祭拜孔庙②恢复科举③令人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弘扬传统文化

(2)影响: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接受汉族先进知识文化,还利用儒学尊孔,维护封建统治。

2、尊重喇嘛教

(1)表现: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俯冲中央命令,代表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

(2)影响: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维护国家主权。击退沙俄侵略——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外)

1、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

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目的:为了巩固东北边境(注意:东北是满清发源地),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决定击退沙俄。

3、性质:反侵略战争。

4、经过:结合教材15页,简要介绍。

5、结果:俄国战败,被迫接受中国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注意引导学生按教材第16页和配套历史地图册,掌握条约规定的界限。 ——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影响: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6、影响:巩固了东边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盎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 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智擒权臣鳌拜一事,显示出年轻皇帝卓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此后,康熙大帝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二、巩固国家统一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内):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

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二)接管台湾

1、原因:

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反侵略之举,维护主权。

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

——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经过:

1681年,康熙抓住郑经(郑成功儿子)死后,其子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影响: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

(三)平定准噶尔叛乱

1、原因:

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服南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

① 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

以后,清帝继续与噶尔丹余部作战,前后持续约七十年,到1757年乾隆帝时才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势力。

② 为了加强对蒙古贵族的控制,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理蒙古各部军政大事;

③ 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

④ 设“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等

3、影响:

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

(四)推行文化宽容政策

1、崇尚汉族儒家文化

(1)表现:①祭拜孔庙②恢复科举③令人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弘扬传统文化

(2)影响: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接受汉族先进知识文化,还利用儒学尊孔,维护封建统治。

2、尊重喇嘛教

(1)表现: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俯冲中央命令,代表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

(2)影响: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维护国家主权。击退沙俄侵略——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外)

1、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

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目的:为了巩固东北边境(注意:东北是满清发源地),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决定击退沙俄。

3、性质:反侵略战争。

4、经过:结合教材15页,简要介绍。

5、结果:俄国战败,被迫接受中国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注意引导学生按教材第16页和配套历史地图册,掌握条约规定的界限。

——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影响: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6、影响:巩固了东边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四、综合评价

除此,康熙帝还革除旧制,施行新政,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死而后已”。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标题把康熙帝定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

(再次回顾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1、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接管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统一

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仍有局限: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3、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创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

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接触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案之学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案之学案

1

2

3

4

答案

选择题 CADDA BDDAC

材料题

①郑成功父子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郑氏集团以明朝遗臣身份与清廷对抗,骚扰东南沿海,形成割据势力,威胁清朝统治。

②在清军占领台湾后。理由:台湾位置重要;物产丰富;红毛(荷兰殖民者)对台湾早有野心,如再落入红毛之手,将威胁沿海数省的国防安全。

③赞成并接受施琅的意见。作出设立台湾府的决定。

④他派兵进入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设台湾府,加强了清朝对台湾的管辖,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简答题

(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2分)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2分)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分)

(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3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分)

(3)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5分)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2分)

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四)
课标实验版选修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word教案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盎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 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智擒权臣鳌拜一事,显示出年轻皇帝卓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此后,康熙大帝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二、巩固国家统一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内):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

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二)接管台湾

1、原因:

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反侵略之举,维护主权。

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

——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经过:

1681年,康熙抓住郑经(郑成功儿子)死后,其子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影响: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

(三)平定准噶尔叛乱

1、原因:

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服南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

① 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

以后,清帝继续与噶尔丹余部作战,前后持续约七十年,到1757年乾隆帝时才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势力。

② 为了加强对蒙古贵族的控制,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理蒙古各部军政大事;

③ 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

④ 设“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等

3、影响:

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

(四)推行文化宽容政策

1、崇尚汉族儒家文化

(1)表现:①祭拜孔庙②恢复科举③令人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弘扬传统文化

(2)影响: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接受汉族先进知识文化,还利用儒学尊孔,维护封建统治。

2、尊重喇嘛教

(1)表现: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俯冲中央命令,代表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2)影响: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维护国家主权。击退沙俄侵略——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外)

1、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

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目的:为了巩固东北边境(注意:东北是满清发源地),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决定击退沙俄。

3、性质:反侵略战争。

4、经过:结合教材15页,简要介绍。

5、结果:俄国战败,被迫接受中国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注意引导学生按教材第16页和配套历史地图册,掌握条约规定的界限。

——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影响: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6、影响:巩固了东边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四、综合评价

除此,康熙帝还革除旧制,施行新政,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标题把康熙帝定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

(再次回顾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1、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接管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统一

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仍有局限: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3、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创盛世,

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接触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五)
2012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捍卫者康熙帝教学案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捍卫者康熙帝

编制: 审核: 班级: 姓名:

【自主学习】

依据教材,指出康熙帝统治时期面临的危机,概括其解决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五年(1666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准噶尔部对其首领僧格等人进行威胁利诱,要其归顺俄国,但是遭到拒绝。康熙九年,僧格的同母异父兄车臣等为争夺财产将僧格杀死,在西藏当喇嘛的同母弟噶尔丹赶回,自立为王,势力日强。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灭了移居青海地区的和硕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兰教派内部纷争,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回城,还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断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 《康熙政要》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中国北方边疆存在哪些问题?(3分)

(2)材料二中,康熙为何事而“亲征”?(1分)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2分)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冲刺高考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相关热词搜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pt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13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