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2016-09-26 11:59: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一)
2015-16浙江省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浙江省2015-16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两个大陆”分别指的是(▲)

A.美洲和非洲 B.欧洲和美洲 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非洲

5.小明翻阅到一组名称分别为“由非洲开往美洲的贩奴船”、“黑奴运抵美洲”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了三角贸易的(▲)

A.全过程 B.出程 C.中程 D.归程

8.“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三权分立 B.人的平等权

C.人的自由权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

9.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游记》

C.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交通 D.宗教情绪

10.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活动,下列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殖民主义的扩张 ④美国独立战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

④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 ⑤北美英军投降,独立战争胜利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

12.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A.丝绸、茶叶、瓷器 B.丝绸、水稻、瓷器

C.丝绸、茶叶、水稻 D.茶叶、瓷器、水稻

13.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句话说明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

A.明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比较主动,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

B.明清统治者大兴土木,使少数民族劳民伤财

C.明代统治者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D.清朝统治者派兵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

14.《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15.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之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指的是(▲)

A.北洋舰队 B.郑和船队 C.郑成功的船队 D.鉴真东渡日本的船队

16.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与工业部门是(▲)

A.美国;纺织业 B

C.美国;交通运输业 D.英国;纺织业

17.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品大量进口 B.农业税收减少

C.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 D.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

18.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哪一规定出自《权利法案》这一历史文献(▲)

A.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B.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9.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0.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顶为马克思头像雕像,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 D.废除农奴制

22.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23.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4.“它们像是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来往,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星球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方式生活„„”,其中的“它们”指的是(▲)

A.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D.农奴主与农奴

25.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6.新航路开辟是地理大发现的重大成果,哥伦布航行的路线是(▲)

A.沿非洲西海岸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B.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

C.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由大西洋西行经太平洋、印度洋返回西班牙

27.《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内河航运权

28.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 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9.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技术革命群体化 B.首先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C.发明家主要来自手工工匠 D.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0.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二)
浙江省2015-16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浙江省2015-16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两个大陆”分别指的是(▲)

A.美洲和非洲 B.欧洲和美洲 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非洲

5.小明翻阅到一组名称分别为“由非洲开往美洲的贩奴船”、“黑奴运抵美洲”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了三角贸易的(▲)

A.全过程 B.出程 C.中程 D.归程

8.“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三权分立 B.人的平等权

C.人的自由权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

9.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游记》

C.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交通 D.宗教情绪

10.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活动,下列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殖民主义的扩张 ④美国独立战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

④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 ⑤北美英军投降,独立战争胜利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

12.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A.丝绸、茶叶、瓷器 B.丝绸、水稻、瓷器

C.丝绸、茶叶、水稻 D.茶叶、瓷器、水稻

13.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句话说明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

A.明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比较主动,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

B.明清统治者大兴土木,使少数民族劳民伤财

C.明代统治者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D.清朝统治者派兵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

14.《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15.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之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指的是(▲)

A.北洋舰队 B.郑和船队 C.郑成功的船队 D.鉴真东渡日本的船队

16.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与工业部门是(▲)

A.美国;纺织业 B

C.美国;交通运输业 D.英国;纺织业

17.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品大量进口 B.农业税收减少

C.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 D.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

18.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哪一规定出自《权利法案》这一历史文献(▲)

A.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B.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9.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0.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顶为马克思头像雕像,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废藩置县” D.废除农奴制

22.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23.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4.“它们像是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来往,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星球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方式生活„„”,其中的“它们”指的是(▲)

A.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D.农奴主与农奴

25.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6.新航路开辟是地理大发现的重大成果,哥伦布航行的路线是(▲)

A.沿非洲西海岸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B.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

C.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由大西洋西行经太平洋、印度洋返回西班牙

27.《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内河航运权

28.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 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9.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技术革命群体化 B.首先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C.发明家主要来自手工工匠 D.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0.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三)
16页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与社会问答题精选

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与社会问答题精选

1. 阅读下列材料:这张照片(此略说明一下:描述的是一个平头、光着上衣的小男孩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穿着小横格子上衣的小弟弟坐在被烧毁的房子废墟中。图片左边竖写:房子被日寇烧光,爹娘丧失鬼子刀枪,可怜的小兄弟…… 图片左下边横写:劫后余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铁证。面对强敌,中国人民展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大门。请回答:

(1)除这张照片外,请你再说出两个典型事例说明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除这次全面侵华战争外,近代日本还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

回答:①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②材料二中割占我国台湾的是哪个国家?《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什么时候台湾才回归的?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4)错误

理由

(5)错误

理由

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 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 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请回答:(1)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是谁?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政策依据是什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

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战争责任的?

(3)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什么事变?

(2)张、杨发动这一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3)事件发生后,中共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1分)中共的出发点是什么?

8、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0周年,宁波市一所中学八年级某班黑板报准备出一期专刊。该班一位同学提供了一篇概述日本侵华主要史实的稿件,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找出并加以更正。

1929年,为摆脱危机,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它就将富饶美丽的东北三省置于其铁蹄之下。1932年,又把战火烧到了南京,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并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凇沪停战协定》。1937年,在北平制造“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国同胞20万被野蛮的日军杀害……

1945年8月15日,主要因为美军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错在————应该是——————

(2)错在————应该是——————

(3)错在————应该是——————

(4)错在————应该是——————

(5)错在————应该是——————

9、阅读下列材料:

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了取消帝王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但是被英,法,美等国拒绝,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请回答:

(1)、材料所说“中国外交失败”,在北京引起了什么运动的爆发?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四)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预习及展示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 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 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2.指导同学们利用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并培养同学们掌握运用地图,形成形象的历

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3.通过指导同学们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同学们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初步的能力。

4.通过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 (让同学自己编排历史短

剧《谈判中的较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 我的问题:(同学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我们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本组同学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拿出 来共同探讨)

3. 老师的问题:(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所有的问题,课堂上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及质疑、解答)

(1)香港和澳门在回归前,分别被哪个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

(2)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结果?

(3)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怎样?怎样才能照顾到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呢?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请解释“一国两制”的含义。

(5)中国政府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是什么?香港和澳门回归有何历史意义?请你说明一下香港

和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含义

(6)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

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4、同学们课堂中合作展示《七子之歌》 《谈判桌上的较量》等

三、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四、提升及巩固训练

[直面中考]

1、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③“一

国两制”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的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3、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

造”是指(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材料主要是说明( )

A、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5、图说历史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请回答:

(1)上面两枚邮票是纪念什么历史事件而发行的?

(2)邮票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他和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3)这两个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6、拓展训练:

史料分析: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

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

请回答:

①、歌词中的“妈港”是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②、谁在何时掠去了妈港?她在外漂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他又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

③、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妈问题提出来的?

④、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

⑤、这两个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有何重大意义?

五、当堂反思:(学习感悟)

请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六、拓展延伸

1、收集香港澳门回归后发展的资料,分组编写小手抄报,展开评比。

2、(展开畅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同藏独、台独势力做斗争?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五)
八下历史与社会知识提纲最新版(全册)

月考知识提纲(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一、二课)

请大家注意保存,以后不会再次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2、明朝的统治:

A政治上: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迁都北京;

B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

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C明朝的强盛:A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B表现:郑和下西洋

3、明末农民起义:

A明朝腐败,对后金用兵,连年天灾

B爆发时间:1627年

C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D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4、清朝的统治:

A后金政权的建立:17世纪初,东北地区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

B清朝建立:皇太极即位后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C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D清朝弊政: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等

E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南明政权的抗清、明末起义军余部抗清

影响: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了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成功抵御外来侵略

A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

B 郑成功与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败沙俄侵略军,签订第一个近代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

2、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3、明长城:A目的: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B作用: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出现和平交往局面

3、镇压分裂叛乱:A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4、怀柔政策:修建避暑山庄、喇嘛庙、木兰围场

5、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措施A册封达赖、班禅B设立驻藏大臣:1727年C金瓶掣签制度

6、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辖A明初沿用元朝办法,任命当地首领土司为官进行管理

B明成祖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C清朝雍正时,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C作用: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作用:明至清朝前期政府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7、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

1、农业的发展A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B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C甘薯、玉米引进中国

2、手工业的繁荣: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四、商业的发展

1、传统大都市日益繁荣(北京、南京);商业市镇兴起、兴盛

2、商帮形成 著名的有徽商、晋商

3、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市镇

3、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主要货品: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白银成为明代中后期的主要货币。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一、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1、 文字狱

目的:巩固统治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含义:统治者故意从谥文忠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

表现: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更多(达到顶峰)

危害: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思想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2、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

文体: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八股文

局限性: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二、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 进步思潮的出现

背景: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进步思潮。

表现:A、黄宗羲对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①商人作用显著,社会地位提高。②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2、 世俗文化:

A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历史小说。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亡,以及贾宝玉和林

黛玉的爱情故事,展示人生百态是社会万象,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世俗文学勃兴 人们都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

C19世纪中期,京剧初步形成

D中国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

内容:

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达尔文曾多次

引用。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认为人类思维活动室大脑的机能。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运用数量、比重等数学、物理方法“穷究试验”。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

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

的影响下,非但没有出现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

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地方:废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管军政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由六部分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成祖朱棣时形成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特务制度;设立“廷杖”制度。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时正式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示意图

含义: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①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②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抗清

表现:①清初严厉的海禁政策②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③后来只开放广州十三行一处通商口岸

影响:抵御侵略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清朝中后期统治危机的表现:土地兼并,人口增长;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军队贪腐;发生数十次起义。

4、探讨乾隆盛世危机

A、回望“余晖”:清前期经济发展,乾隆时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B、马戛尔尼访华

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开拓市场

要求: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等要求

乾隆态度:逐条驳斥,完全拒绝

结果:英国使团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第六单元 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1、手工工场的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A、形成条件:商业发展,小作坊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发展成手工工场。

B、出现时间及地点: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C、特点: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人分工合作,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2、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

A、工商业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货币的需求量增大

B、《马可波罗行纪》的吸引 C、通往东方的商路被阻断 D、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C、条件:a、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b、指南针的应用 c、地圆学说流行 d、天文地理知识进步

D、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交流与传播。

消极:殖民扩张犯下了滔天罪行

3、文艺复兴

A、时、地: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随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

B、流行思潮(核心):人文主义

、含义:以研究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宣扬人性解放的新文化

出来

4、科学革命

A、哥白尼“日心说”提出

时地人: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

意义:否定了教会权威,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B、伽利略

意大利科学家。主要成就: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自制望远镜观察太空

影响:证明了新天文学说的正确性,被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C、牛顿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牛顿贡献:物理学领域,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5、近代科学诞生的意义

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旧观念被打破科学得到普及,人类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6、启蒙运动

含义:当时一些思想家高举理性旗帜。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扬自由平等。 顶峰: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及观点

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扬自由平等,倡导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启蒙运动的意义: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舆论基础。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2.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内战:①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②议会军队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最终取得胜利 △初期成果: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最终导致专制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因为没有流血,故称。

△《权利法案》颁布:1689年,国王权利受议会的限制,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

度为君主立宪制(现代的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泰国等均采用这

一制度)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二.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一共13个殖民地)

2.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4. 过程:①1775年4月莱克星顿战役,开始标志

②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1776.7.4《独立宣言》发表(杰斐逊起草)

④1777.10萨拉托加战役(转折点)

⑤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 美国1787年宪法:①规定美国是共和制国家,政府的权力源自于人民 ②联邦政府三权

分立由立法(议会)、行政(总统)、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组成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④1789年宪法生效,首届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任总统。

6. 性质与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战争,美

国获得独立,为资本主义在北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三.法国大革命

1.背景: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国王路易十四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

2.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为解决财政危机)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下册历史年代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16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16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49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