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2016-09-26 12:26: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总第一课时)5.1.1相交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

5.1 相交线、对顶角

【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师:取两根木条a、b,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 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 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四个.

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1、∠2、∠3、∠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

生:(互相补充)∠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

1

生1:一类是相邻的∠1和∠2,∠2和∠3,∠3和∠4,∠1和∠4,一类是相对的∠1和∠3,∠2和∠4.

生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

„„

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2和∠4),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师:强调“相交直线”的前提条件.

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无公共边.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公共边. ......... “互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互为是针对两个角而言,如∠1是∠3的对顶角,反过来∠3也是∠1的对顶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并针对分类的原因进行探索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2

2

2 2

(2)

(1) (3) (4)

【设计意图】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 2. 下列各图中,∠l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 2

2

(1) (2) 师:图(1)中的邻补角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邻补角为什么互补? 生: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相交形成,邻补角构成一个平角. 3、请分别画出图中的∠l对顶角和∠2的邻补角.

2

A

2

C

E

D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AOE的对顶角是 , ∠EOD的邻补角是 .

【设计意图】通过辨、画、找,及时反馈学生思维上的一些偏差,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在画邻补角和找邻补角中让学领会分类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四、师生互动,再探性质

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演示相交线模型) 生:相等. 师: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1:∵∠1= 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生2:∵∠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很好,根据上一章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说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 【板书】: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到本节课的重点——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树立学好几何图形的信心.

五、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已知直线a、b相交,∠l=40°,求∠2、∠3、∠4的度数.

变为∠l=90°2. 变式1:把∠l=40°,求∠2、∠3、∠4的度数.

变式2:把∠l=40°变为∠l=n°,求∠2、∠3、∠4的度数.

变式3:把∠l=40°改为∠2是∠l的3倍,求∠1、∠2∠3、∠4的度数.

变式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D, 若∠1=20°,那么∠2=______.

a b

3

A C

O

2

E

D B

3

变式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若 ∠1=20°,那么∠2=____,∠3=____,∠4=____.

3.右图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4.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5. 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

A C

E

D 变式: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

师: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顶角、邻补角的基本图形是两条直线相交,则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应分解为三个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图形.如:

为此,对顶角有 2×3=6个,邻补角的对数为 4×3=12个.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由易到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建立几何模型的能力,思考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六:回顾梳理,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理解的怎样?你有哪些方面的感悟?还有什么疑惑? 生:„„

七:布置作业,分层发散

1.课本:P7-91,2,8,9;

2.探究(选做)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n条直线呢?

【教学反思】:

4

(总第二课时)5.1.2垂线(第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5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二)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难点: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教学方法◆

1、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探: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论。同时,通过设置拓广探索、应用延伸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

◆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自制教具、三角板

◆学生: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平行线(板书课题),欣赏电脑画面,认识平行线。

1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是否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对演示图片倾注的情感。

(二)观察与思考

建立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模型,并思考问题: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认知与探索

在学生认识了平行线后,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进一步加深理解。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组讨论,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演示空间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1.平行线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到: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3)动手画一画,分小组讨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动画演示空间图形:这样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那么它们平行吗?

2.平行线的画法: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你能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吗?能画出几条?

(2)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练习:过点P画直线MN的平行线: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指出画平行线的关键: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加强直观教学。这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打破思维局限,牢固掌握画平行线这一基本技能。

3.平行公理:

(1)讨论:在前面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2)类比前面我们学过的“垂线的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归纳平行公理。

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探索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公理,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4.平行公理的推论:

(1)讨论:过点B、C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b和c,那么b和c平行吗?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3)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从学生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 2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问题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然后自然过渡到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学以致用

小红的妈妈是舞蹈教师,有一次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需要编排一个舞蹈,规定排成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小红一听,高兴地对妈妈说:“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我来替您参谋参谋。”小红利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出了四种队形。小红的妈妈一看,果然好办法,队形变化多端。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设计的吗?

说明: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师利用动画展示。

(五)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 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

3.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

4.若AB∥CD,AB∥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5.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6.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

(2)如图(2)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

(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ADC

C

(1) (2) (3)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用什么表示?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3、平行公理及推论是什么?

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进一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能力.

(七)板书设计

3

5.2.1平行线【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1.平行线定义

2. 平行公理及推论

3.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后思考◆

4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科书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会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熟练地画垂线、平行线及有关简单几何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4、逐步了解几何推理要步步有据,会准确地填写推理的根据,并会作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课时分配

5.1相交线 „„„„„„„„„„„„„„„ 2课时 5.2平行线 „„„„„„„„„„„„„„„ 3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 „„„„„„„„„„„„ 3课时 5.4平移 „„„„„„„„„„„„„„„„ 5课时 本章小结 „„„„„„„„„„„„„„„„ 2课时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重点难点〕重点: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

难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有关推理证明的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邻补角和对顶角

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C

3 D

B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对顶角的性质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C

3 O

D

B

∠1和∠3相等。

0 0 、

∵∠1+∠2=180,∠2+∠3=180∴∠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

你能利用这个性质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剪刀的构造可以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互为对顶角,由于对顶角相等,因此,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始终相等。

四、例题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C

3 D

B

分析:∠1和∠2有什么关系?∠1和∠3有什么关系?∠2和∠4有什么关系?

00000

解:∵∠1+∠2=180,∴∠2=180—∠1=180—40=140.

00

∠3=∠1=40,∠4=∠2=140. 五、课堂练习

D 1、一个角的对顶角有 个,邻补角最多有 个,而A

补角则可以有 个。

E O 2、下图中直线AB、CD相交于O,∠BOC的对顶角

C B 是 ,邻补角是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作业:

5.1.2 垂线(一)

〔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2、理解垂线的性质1;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重点难点〕重点:垂线的概念、性质1和画法;

难点:画线段和射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 b所成的角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a

有,当=90时;垂直。 二、垂线

显然,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即两条直线相交成90的情况。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CD,垂足为O。

CA

B

D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思考: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三、垂线的性质

探究:.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由画图可知:(1)可以画无数条; (2)可以画一条; (3)可以画一条。

这就是说,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注意: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

四、课堂练习

1、课本9面9题;

2、课本5面练习2题。 五、课堂小结

1、垂线的概念,垂直的表示; 2、垂直的性质1; 3、垂线的画法。 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四)
七年级数学下册《5.2.1平行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教案)

第一段 典型例题

【开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先把本次课程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 相交线、垂线的概念

二.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

三. 平行线的的性质和判定

【课程目标】

1.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

2.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

3.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正确地表示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理解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论;

4. 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

5. 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和计算。

【课程安排】

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关键点,同学做题,然后教师讲解

2 教师总结,学生做综合练习(第二段)教师讲解

【教师讲课要求】

教师先将第一段练习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做题时教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 相交线、垂线

课时目标: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

角”;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 教师讲课要求

【知识要点】:请学生看一下做好上课的准备

(一)相交线

1. 相交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如图1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A

CBCDA4123D1OB

图1 图2 图3【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2. 对顶角的定义

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如图2所示,∠1与∠3、∠2与∠4都是对顶角。

注意: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特征是:(1)角的顶点公共;(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两条相交线形成2对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

BC

对顶角相等。

4. 邻补角的定义

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反向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图3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二)垂线

1. 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A D A

C 1 D B B C

图4

如图4所示,直线AB与CD互相垂直,垂足为点O,则记作AB⊥CD于点O。

其中“⊥”是“垂直”的记号;是图形中“垂直”(直角)的标记。

注意:垂线的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AB⊥CD(已知) (2)∵∠1=90°(已知)

∴∠1=90°(垂线的定义) ∴AB⊥CD(垂线的定义)

2. 垂线的性质

(1)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垂线段最短。

3.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P

m

ABCD

图5 图6

如图5所示,m 的垂线段PB 的长度叫做点P 到 直线m 的距离。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

5. 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

(1)垂足在线段或射线上

(2)垂足在线段的延长线或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三)“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可得八个角,即“三线八角”,如图6所示。

(1)同位角:可以发现∠1与∠5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直线a、b的同一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位角。图中的同位角还有∠2与∠6,∠3与∠7,∠4与∠8。

(2)内错角:可以发现∠3与∠5都处于直线l的两旁,直线a、b的两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内错角。图中的内错角还有∠4与∠6。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3)同旁内角:可以发现∠4与∠5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直线a、b的两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旁内角。图中的同旁内角还有∠3与∠6。

范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1)、(2)都是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描述,由“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判断(1)、(2)都是错的;由对顶角相等且互补易知,这两个角都是90°,故(3)正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它的长度不能度量,应改为“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本身,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才是相交或平行。如果没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两条直线还可能是异面直线。

说明: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抓住相交线平行线这部分概念的本质,弄清易混概念。

范例2. 如下图(1)所示,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问1与4,2与4,3与4各是什么角?

A

D

1

2 3

E

4

C

图(1)

分析:已知图形不标准,开始学不容易看,可把此图画成如下图(2)的样子,这样就容易看了。

A

D

1

2 3

E

4

C

图(2)

答案:1与4是同位角,2与4是内错角,3与4是同旁内角。

范例3 如下图(1),

l2

6

4 l1

l3

图(1)

(1)1与2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角。

(2)1与3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角。

(3)3与4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角。

(4)5与6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角。

分析: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有关角的直线,因此可以得到1与3是由直线l1,l3被第三条直线l2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如下图(2),类似可知其他情况。

l2

l1

l3

图(2)

答案:(1)1与2是两条直线l2与l3被第三条直线l1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1与3是两条直线l1与l3被第三条直线l2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3)3与4是两条直线l1与l3被第三条直线l2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4)5与6是两条直线l1与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范例4按要求作图,并回答问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湘教版七下数学平行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52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