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2016-09-26 12:55: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
我和祖父的园子 优质课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初始萧红,体会快乐

1、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走进一座园子,园子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呢?

2、关于萧红,你了解什么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3、萧红如果能活到现在,有100多岁了,那么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萧红,有多大呢?通过刚才的初读,猜一猜。

4、别管5岁、6岁、7岁、8岁还是10岁,都说明园子中的萧红是一个孩子。

5、我知道同学们的猜测一定是有根据的,而这个根据一定来自于你们手中的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中的哪段话让你感觉到萧红是个孩子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在相关的段落旁做上标记。一会儿交流。念出来给大家听听。你说的是第几段?

预设第三小节

这样种菜什么时候能吃到菜啊!是啊,你觉得萧红在干吗?瞎闹。从哪一句能看出她是在瞎闹?她瞎闹的时候心情是—快乐的。

预设第四小节

是啊,麦苗野草分不清,狗尾巴草和谷穗分不清,只有孩子才会这样。 预设第十一小节

这简直就是新版的小猫钓鱼呀!萧红啊,就跟那个钓鱼的小猫一样,三心二意,所以她是个孩子。

预设十二小节

你说这萧红,她是在浇水吗?她就是在——玩水。玩得开心吗?从哪儿可以感受她的开心。引导读好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6、你还能从哪儿感受的到?

预设第十一小节

这简直就是新版的小猫钓鱼呀!萧红啊,就跟那个钓鱼的小猫一样,三心二意,所以她是个孩子。是的,这就是萧红。

8.这就是生活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的萧红,读了这几段,你觉得这是一个 的园子?

9.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体会下园子的快乐。

二.想象趣事,关注语言

1.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其实,让我们感到快乐的还不完全是这些事情,还有一个就是萧红写这些事情的语言。萧红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以第三自然段为例,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萧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可以从读起来的感受说说,也可以从句式的特点说说

2.读起来非常快,读起来非常有节奏,这就是她语言的特点,读起来就像诗一样。

你瞧,我一个字都不变,竖过来。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不就像一首诗吗?自由读一读,友情提醒:诗是需要慢慢品的,如果注意停顿,一定能读得更好。(指名读)指导:诗的语言读出来了,如果能再调皮一些,读出园子的快乐就更好了!

3.诗一样的语言把这园子的快乐表现的惟妙惟肖,怪不得大作家茅盾对萧红的《呼兰河传》有这样一个评语。

生齐读——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4.茅盾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文章中诗的味道,诗的感觉,这次我们配合着读一读,我读祖父的活动,你们读“我”的活动。(萧红这么少年老成吗?再活泼一些!好吗?)

5.读到这儿,我觉得你们也能当小诗人,试一试好吗?谁来当小诗人,如果,祖父在花园里抱起一个大西瓜---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我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祖父喝口水——(生:我也喝口水)祖父掏出烟袋抽了一口烟——(生:我也„„)(众大笑)

三.想象风土画,感受自由和爱

1.刚才说的过程中,我看同学们非常开心,我仿佛觉得你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画面,一幅幅多彩的风土画。

2.再读课文,课文中哪段文字能让我们看到园子里的美景?自由读一读,找一找。 预设第二段

1、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想取什么名字呢?

在这一幅画中,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仅有这几种昆虫吗?哪个词体现?

3、不仅品种多,再看看颜色,也是样样都有,如何用你的声音让大家感受到颜色的不同?那白,一定是轻轻浅浅的,那红,一定艳丽浓重的,说的太好了,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吧!

红的红,绿的绿,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幅画让你看到了一个 的园子?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预设第十三段

1、这样的一幅画,你想给他取什么名字呢?可见,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2、在这一幅画面中,所有的景物都是围绕一个词来写的(自由)

3、为了说明一切都是自由的,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用了一组词。 是哪组词?

愿意 就

4、对,愿意怎样就怎样,来,再来读,把这个自由,把愿意怎们样就怎们样突出一点,我相信你能感觉它的自由。

5、如果倭瓜是你的,你想让他爬到哪儿呢?你的爬到什么上去了?并说说理由,好吗?同桌交流。

6、其实自由的不仅仅是它们,还有自由的呢,你瞧,谁是自由的?

蝴蝶,念念这个自由的蝴蝶。

7、请同学们也用“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来说一说蝴蝶,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自由。

(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只要你能飞到,没有人管你)

8、、还有一个自由的,我们可不能忘掉,那就是“我”萧红。

9、萧红也是自由的,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不仅是

它们,还有一个我,我愿意 就 。(自由练说)

如果你愿意和同学交流就和同学交流,愿意写下来就写下来,你若愿意到前面表演一下,老师也非常欢迎!

我愿意浇花就拿起水壶浇花,我愿意打滚就打滚,我愿意摘花就摘花,我愿意吃黄瓜就吃黄瓜,反正也没有人管我。

10、你们是借萧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你在生活中可以这么自由吗?那萧红为什么可以这么自由呢?没有人约束他吗?为什么?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11、听了你们的交流,我听到了在萧红的心中流淌着一支歌,这是一支怎样的歌呢?谁来说说(自由的歌,快乐的歌,朴素的歌,欢乐的歌)

四、走进真实萧红,感受文字的凄婉

1、这是一支自由的歌,快乐的歌,无拘无束的歌,但是茅盾却还说过,呼兰河传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凄婉的歌谣,是我们的理解出了问题,还是茅盾不了解萧红呢? 出示萧红的资料

2、萧红的生平就是这样的不幸,《呼兰河传》写在她漂泊的1938年-1940年之间,因为萧红孤独和寂寞,所以他就回忆,回忆童年那幸福的时光,童年越幸福越让我们感受到她现实的凄凉,童年越快乐越让我们感受到他现实的悲伤。这一切,茅盾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从这快乐的文字里,从这幸福的时光里,读出了萧红现实的凄凉。所以,茅盾才说,《呼兰河传》是一段凄婉的歌谣。

3、在《呼兰河传》的结尾,萧红这样写道

4、老主人死了,小主人在遥远的香港,经常坐在窗前回忆着这曾经的温馨。

5、所有一切的一切,就化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园子里得到的快乐,萧红永远无法忘记,祖父的慈爱,萧红难以忘怀。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

6.我和祖父的园子,一座快乐的园子,一座充满生机的园子,一座自由的园子,一座爱的园子。

7、今天蔡老师的这节课有没有引起了你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呢?那么,课后就请打开书吧,到书中去体会园子的快乐和自由,去感受祖父对萧红深深的爱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二)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课时:第二课时

教前准备: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读本、课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本文的写作特点: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方法:

设计理念

1、扣题导入,走近萧红引用课后“作家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思维活力

2、整体阅读,梳理文路自读,走进园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抓住重点词句赏读,看景物之自由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4、说、议、读相结合,品读,解“我”之自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5、拓展联想悟祖父之爱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

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6、引读、概括悟作者表达特点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7、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愿望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走进萧红,初步感受亲情。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介绍萧红。

3、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4、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涵咏文句,欣赏园子风景。

1、还记得个园子吗?通过我们有声有色的朗读来重现这个园子吧!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在这里,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板书:(又大又美。勃勃生机、美丽)

2、进了园子,在园子里又看到了什么?自由读第13自然段。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3、指名读第十三段 这还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多姿多彩、鸟语花香的园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这个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强烈感受到园子的自由?

A 1、“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能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

指导读

2、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排比句。

3、就像人一样活了。我们把这三句话读一读。(生齐读)

这是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满生机。还有写得更自由的?

B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1、从大家的话语中有一个词组频繁地出现:那就是愿意„„就。生: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2、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

3、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自由自在、快乐幸福)自己读。

4、理解:“谎花”

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齐读

C、还有更自由的吗?(一会一会)

D、一切都活了„„(总写自由)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2、配乐朗读

四、咀嚼语言,感受园子温暖。

1、课文中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引读)

2、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

这种特殊的写法,让你有什么感觉:小孩子非常天真。小孩子充满了童趣。小孩子挺淘气。她和她的祖父非常亲热。

3、如果说祖父在园子里做这些事是干农活,很苦,很累。那我呢?我苦吗,累吗?

4、课文描写了关于她闹的几个具体场景,请你看一看,把你认为闹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圈画下来。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谈谈你的体会就更好了。

A 预设小节3:

1、(1)你怎么理解溜平?(下了种,一般性是用手把土窝抹光滑,抹平整;可这里呢?我是怎么弄平?)

(2)动作演示:溜平和“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结果就把菜种踢飞了。指名读。调皮淘气

(3) “哪里„„反而” 全班读。

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相机板书:快乐)

2、指导学生抓住“东一脚西一脚”、“踢”等词体会并读出我的淘气和快乐;

小结: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B预设小节4:

1、你从哪里看出她瞎闹的?(用动作演示一下铲地和乱勾)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

2、关注一个“爬”字。能把“爬”换成“趴”吗?你们也像他一样边读边想象这段话,读完交流想象到的乐趣。

透过这个“爬”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3、乐趣一:拿着祖父给我的锄头;二:动作;三:我铲过的地的样子。 C预设小节12:

1、对呀,不是拿而是一抢,不是轻轻慢慢地浇,而

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边读边去体验作者心情的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快乐,尤其是我的动作和“喊”的语句。谁来喊一喊——指名读、全班读。

小结:是呀,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D预设11小节:

(板书:自由) 指导学生抓住四个“又”

E读认种

祖父在园子里栽花、下种,我其实是在 玩闹 自由 快乐 幸福

师:你觉得作者在这样一个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作者既写自己在园子的生活,还借园子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这就叫——借物抒情。

六、品味祖父形象,感受爱和温暖

1、亲爱的孩子们,小萧红的肆意地瞎玩,瞎闹,我们不由地产生这样的疑问,她怎么可以这样的瞎玩,这样的瞎闹呢?(那是因为有了祖父)请同学们再默读3-12小节,找一找,在这些点点滴滴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体会到什么就说什么。

2、所以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对于萧红来说,天堂就是——(圈出课题中的“园子”一词)。

3、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怀念那一段美好的岁月。所以她后来写了一本书叫(课件)《呼兰河传》。

在这本书里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

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4、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这个才女病逝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这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怀念。

(课件,音乐。)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蜂子 倭瓜 下种 自由

蝴蝶 黄瓜 铲地 快乐

蜻蜓 玉米 浇水 幸福

蚂蚱 韭菜 栽花 温馨

教学反思:

“形散而神不散”是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文章的第二、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祖父的园子,教学时,我就从这两个自然段入手,第一课时我主要安排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主要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父的园子快乐、自由的特点,体会祖父给萧红的爱和温暖。教材的重组,使课堂更清晰。

教学这一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看似平淡,实则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那么,教者就要引领学生将这种感情通过对字里行间的咀嚼,慢慢得以品味,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开放自由的感悟方式去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精妙的同时,感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情感是课堂可以紧紧牵着的,因此课刚开始时的介绍祖父和“我” 的关系,和学完课文后体 悟“我”和祖父的情,加上结尾处的煽情,让每一位聆听这个“叙事诗”的人感动,甚至潸然泪下。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三)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心灵的花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材分析

生命的园子

作者采用白描的写法,如数家珍似的将园子里的所有东西一点点地描摹与刻画,而这一切东西在萧红笔下似乎都有了光泽与灵性。

这个园子里有诱人的蜂蝶,有神奇靓丽的榆树,活泼可爱的倭瓜、玉米„„在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可以说,这个园子既是一个自由的天堂,又是“快乐”的泉源。

在这里,我可以与祖父快乐地游玩,可以随意地瞎闹、乱闹;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我和祖父的欢笑声;在这里,留存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也是唯一美好的记忆„„ 本文以散文的行文特点,诗化的语言,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再现自己曾经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

另一方面,从本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来看。

本文选自萧红绝世之作《呼兰河传》中的第三章。这一章中开始出现整本小说中的第一个正式的人物——“我”的祖父。《呼兰河传》写成与1940年左右,这时,萧红作家因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阔别自己的故乡十几年了,此时,她身处异乡,感受着祖国正在遭受着战争的灾难。带着国破家亡的忧伤,再加上自己贫病交加,内心涌现出一个女性作家的片片柔情——这个时候,她更希望自己能在心灵上得到精神的慰藉。而在她的记忆中,给过她最美好的温情记忆的,无疑就是自己的祖父。

可以说,萧红作家的一生可以用命运多舛,坎坷艰辛来形容。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但是,这篇课文中,我们读到的却只有自由、快乐。以及那个慈祥、和蔼、爱笑有耐心的祖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是作者。

从本单元看本文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单元的专题是“美好的童年”,取材都是以童年的视角,关注童年的生活。每篇课文都洋溢着童年的纯真与美好。所以,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应该是这个单元教学目标之一。从表达角度关注,应该要学习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叙事以及写景的过程中的一种表达。

回过头来看本文。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本文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角度构建:

1、 学习归纳梳理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

2、 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自由与快乐,在此过程中,指导读好课文;

3、 品味课文17自然段,迁移学习作者典型写法;

4、 联系《呼兰河传》,尝试从一段话到读懂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到读一个作家。

理念支撑

1、长文短教: 文本信息的梳理归纳 关键内容的品味迁移 一课一得

2、一篇课文 一本书 一个作家

3、言语的关照以及迁移运用——语用

4、学本:单元教学维度 文本教学价值维度 学生已有知识维度

教学目标

1、 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重点)

3、 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猜想、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孩子阅读

《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版块构建

板块一:揭题导入

1、 出示:《祖父的园子》

2、引导质疑:预设:园中有什么,在园中做些什么 , 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板块二:整体感知:自由快乐之园

默读课文:

1、 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又在园子里做些什么?请你拿起笔圈出相关的词语。

2、 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 为什么?

板块三:品读自由之园,快乐之源

1、 自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

2、 交流,重点交流体会17段。

(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

(1) 指导朗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

①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份自由?②齐读;③师生配合读;④配乐朗读

3、 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板块四: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练笔:

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 交流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板块四:回归园子,体会快乐

1、 引导质疑过渡:怪不得,作者叫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怪啊!

2、 朗读: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摘花,我就摘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3、明确:( )拔草 ( )种菜 ( )铲地 ( )浇水

(感受 我的淘气、顽皮 祖父的慈爱、宽容、爱笑)

4、出示作者原作中的句子:

“……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板块四:生命的园子

1、 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应该是怎么

样的?

2、 出示:

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时间。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一方面贫病缠身,另一方面祖国、家乡正处于战争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不久后,萧红在香港去世。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绝世之作。

3、有什么问题? 相信你能在《呼兰河传》中找到答案。

3、 出示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

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就没有了。

我所写的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

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作业:必做:阅读《呼兰河传》第三章

选作:阅读《呼兰河传》其他章节

板书: 祖 父 的 园子

自 由 快 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四)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机勃勃、有声有色、自由自在、快乐„„

3.是呀,通过初读课文,园子给同学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印象,这个园子里有花有鸟,有虫有蝶,一切都是那么自由、快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

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师:读了这段,你觉得是个怎样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园子,你来读读。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女生读。板书:生机勃勃

师:这园子明亮的像一幅田园画,女孩子柔柔的嗓音让我们又一次品到了园子的美。

课文中还有一处描写园子的,请你快速的找出来。

生: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

3. 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师:同学们用心地去读、去感受这段文字,我相信你们读着读着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园子,开始自由地读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中跳跃出了什么词?

生:快乐\生机勃勃\自由\无拘无束\和谐、温馨\乐趣无限„„

师:你们的想法和课文中的小萧红相通了,仿佛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点红这句中心句。

师:( 板书:自由 )同学们,请你默读这段,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式最能表现自由,请你把它圈出来,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4.交流:

师:同学们,谁先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1)“花开了,就像„„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预设:

生:我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园子中充满自由。

师:萧红用充满孩子气的语气写花开、鸟飞、虫叫,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天真。请你读出自由来。

师:作者不说花睡醒了,鸟飞上了天,虫子在说话,而是说“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使我们觉得这座园子是多么的神奇。点红:“就像” 再指名读这句。

师:这园子多神奇啊,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引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还从哪里感受到自由?

生:我从“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感受到自由。

生:我从“愿意”中感受到自由,这就显得倭瓜、黄瓜、玉米可以有自己的意愿,随便怎么样长都可以。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萧红连用六个“愿意”,(点红六个“愿意” )你试着自己读读,读出了什么?指名读好这句。

师:萧红用了6个“愿意”告诉我们在园子里,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联想,园子中还有哪些也是自由的?也能用:“„„愿意„„就„„”来说一说?例句:蝴蝶愿意飞多高就飞多高,愿意采那朵花的蜜就采哪朵花。

(3)师:谁还读到了自由?

生:我从“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一会„„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感受到园子里的蝴蝶和天空也很自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飞去哪就飞去哪。

生:“一会”这个词使我觉得自由,那个蝴蝶就像是自己的主人一样。 生:“蓝悠悠”也很美,我觉得天空很悠闲。

师:蝴蝶和天空在园子里也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师:同学们,萧红用丰富多彩的句式写出了自由,你们发现了吗?在这段话中她一口气用了十个“就”,萧红想表达什么?

生:我觉得她想说在园子里很自由。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限制。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甚至是在不停地重复,可一到她的笔下就带上了她当时当境的心情,让我们觉得直扑眼睛,情趣盎然,充满童真童趣,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两个字,那就是——自由。

师:真是言为心声,言为情声。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5)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师: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师: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快乐。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快速浏览3-12小节,看看在这个园子里,萧红做了些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

2.萧红在园子里做了这么多事情,她是在辛勤劳动吗?——萧红自己说,她在瞎闹。什么叫“瞎闹”?(胡闹,没有目的的做事)她是怎样“闹”的?现在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这几个场景,把你认为闹得最有趣、最好笑的地方圈画下来,抓住关键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体会。

3.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师:我们交流时,先读出书上的文字,再抓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会理解的更深刻哦。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学生交流体会,朗读

(1)我是怎么“瞎闹”的?从哪看出我是瞎闹的?顺便理解:溜平?(下了种,一般性是用脚把土窝抹光滑,抹平整,将土盖住菜种;)可这里呢?我是怎么瞎闹的?

(2)怎么会“溜不准”的? “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结果就把菜种踢飞了。多么淘气的孩子呀!指名读,读出调皮淘气

(3)帮到祖父了吗?点红“哪里„„反而” 全班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学生交流感受,朗读

(1)你觉得铲地时她哪里闹得有趣的?

(乱勾)怎样铲的?铲掉了什么?

(2)你关注到了哪个字?点红“爬” 透过这个“爬”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齐读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学生交流感受,朗读

(1)浇水的时候她是怎么“闹”的?学生交流 (点红 乱闹)

(2)你浇过菜吗?你浇过花吗?一般是怎么浇的?而小萧红是怎么浇的? 是呀,不是拿而是一抢;不是轻轻慢慢地浇在菜上,而是拼尽力气往天上一扬;不仅如此,还放开喉咙大喊,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开心)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小萧红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小萧红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五)
教案-我和祖父的园子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7个,认识二会字1个。归类学习本文中与乡村农事相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文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5、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文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朗读、自学生字、查词典理解词义、质疑、了解作者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作家名片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文)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干什么?“我”是谁?)这里的我正是本文的作者——板书:萧红。

3、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她在书中抒写着自己烂漫的童年生活,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老师从她的文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萧红《呼兰河传》”

这是作者写下的心声。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园子对于我是那么重要!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那个园子,去感受我的童年生活吧!

二、自读课文,归类掌握生字词语:12’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

(出示) 玉米 浇菜 韭菜 铲地 拔草

倭瓜 蜂子 蜻蜓 谷穗 黄瓜 抛

下种 蚂蚱 栽花 草帽 蝴蝶 芒针

请3位同学分别读3行词语,要求声音响亮,发音清楚。

(“韭”“倭”“种”“穗”“蚱”“蜓)

这些词语有没有同学不懂的?来问一问。

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叫倭瓜。

理解“芒针”:看图比较观察认识

红色标出的是生字,请同桌互相提醒易写错的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师集体重点指导:“穗”怎么记住它?

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有些乱,谁能根据老师给的提示来给它们归归类?

园子里的昆虫: 蜂子 蜻蜓 蚂蚱 蝴蝶

我在园子里做的事: 浇菜 铲地 拔草 下种 栽花

园子里的农作物: 玉米 韭菜 倭瓜 谷穗 黄瓜

我们将这里的部分词语进行了归类,帮助我们加深了记忆,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运用这种归类学习法。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引读三组词语:祖父的园子里有许许多多的昆虫——我在园子里——园子里还有这些农作物——(齐读词语)

三、指名分段朗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15’

1、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看看你课文是不是也能读得这么好。

(1)先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在写园子里的昆虫?(出示第2小节)

(检查朗读)班里谁读书最棒?请你来读!

评议:你不但读正确了,而且读得十分生动,让我们大家身临其境。你能告诉大家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怎样的一个园子?(生机勃勃)难怪你读的这么好。还有谁想来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评议:你也读正确、读流利了,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园子?(丰富多彩)

同学们,你们在自己朗读的时候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真是——样样都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园子里真是五彩缤纷;

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真是生机勃勃!)

总结:作者的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让大家浮想联翩。不但把这一段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真了不起!我就把其中一位同学的感受写在黑板上。板书:丰富多彩的园子

(2)刚才我们读了园子里的昆虫一段(屏幕显示词语归类),那我在祖父在园子里做的这些事情是课文又是哪些段落描写的呢?

检查朗读

(第3、4小节)这两小节写得特别有趣,请一男一女两名同学来比赛读;评议。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区分读音:一个名词念第三声,一个动词念第四声。 (第5—9小节)师生分角色读对话。评议。

(第10小节)指名和好朋友一起读。评议。

(第11小节)引读“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

(第12小节)指名读。

总结:读着我在园子里做的事情,觉得有趣吗?(我像跟屁虫;不是在干活,在瞎闹;我简直是在玩)

(3)那么,园子里的农作物在作者的回忆中又是什么样儿的呢?(出示第13小节) 检查朗读

师:这一段是全文中最长的,我们开火车,一人来读一句,看谁读得好。注意一个个要跟上,声音要响亮~ (生开火车读)

读到“黄瓜愿意……就……”时理解“开一谎花”。

师:这列火车一路开得很顺畅。大家听出来了吗?哪几节车厢读的语句特别相似?

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了似的。

师:什么地方像?(就像……似的……)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排比句)找找看,这一段里还有吗?

生:倭瓜……愿意……就……。黄瓜……愿意……就……

师:哪里相似?(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同学上课的时候要是愿意喝水就喝水,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讲话讲话,那该多——(自由)你们做的到吗?这些农作物可以。不但农作物,还有谁也自由自在?(昆虫)

师:是啊,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板书:自由自在的园子

(此时屏幕回到显示词语归类部分)

(4) 屏幕上的三部分内容,我们读完了,看看课文还有哪个小节没读?男女生分读首和尾。

2、同学们,我们把课文通读了一遍,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你了解了吗?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昆虫,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情,还有园子里的农作物。) 总结板书:是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加点。(指课题)

文章1-2小节先写园子,接着3-12小节写我在园子里做的事,最后课文又再次回到写——?

五、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同学们,萧红的童年是在祖父的这个园子里度过的,课文两次写到这个园子。第一处写出了一个——(读“丰富多彩的园子”)第二处写出了一个(读“自由自在的园子”)。 有个问题,园子能自由自在吗?自由自在是人的一种——感觉、感受。

2、质疑:那么,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园子里的这些一草一木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由自在呢?这和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板书:______?)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出示):

(1)将课文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默写积累三组归类词语。

(3)抄写文中你觉得有趣的语段一两处。

(4 ) 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前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前活动:

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 (要有趣)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复习激情导入

上课!

刚才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作家萧红也有许多快乐的童年往事要与我们分享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两节,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板书:生机勃勃) 师 :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看看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1、生自读课文。

2、交流【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师:读得真投入。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自由自在)

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

(答出: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答不出:那么这一段都是写与××有关的内容了?对吗?)

答出后出示中心句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

(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

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

生读(评:这花真醒了,够精神。 这花还有点睡眼矇眬呢!还没完全醒来) 师:鸟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生读(好的评语:真高啊!不好的评语:还可以飞得再高些!)

师:虫子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生读。(多自由啊!多快乐啊!)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生读(读得真神气,我知道,你已经走进了园子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点击)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齐读。

师:这不就是——点击中心句,师生齐读。

师: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

(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指名读

师: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师:是啊!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 生自由读,背。

师擦一句生背一句。

师:现在请来“读一读”吧!

生背。(真棒)

师: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出示:

同学们,这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指名说)

这是一个 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 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 倭瓜是—— 黄瓜—— 玉米是—— 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

相关热词搜索:祖父的园子的教案设计 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55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