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榕树爷爷教案

榕树爷爷教案

2016-09-26 13:42: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榕树爷爷教案(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榕树爷爷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榕树爷爷教案(一)
榕树爷爷教案

8.神奇的印象

榕树爷爷教案(二)
六年级音乐《榕树爷爷》教案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学唱与表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现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边划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 ,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知识目标:懂得变声期嗓子的保护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学唱前,先请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听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采取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4、 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 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指挥家,比一比谁划拍 最准确。

在划拍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与分享: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用拟人 化手法,描绘了孩子们深情呼唤榕树爷爷、 向榕树爷爷表达即将毕业要离开榕树爷爷依依不舍的 情感,二声部用模拟榕树爷爷轻柔地应答的效果。 )

(二)变声期嗓音保护教学

1.变声期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为歌唱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嘲笑音出于变声期而歌唱困难的同学。

2.要避免在各种场合大声喊唱、喊叫。

3.在生活中注意对嗓音的保护,避免过冷、过热或刺激辛辣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等等。

4发声练习此条发声练习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的学习,训练学生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中一连串的衬词“啦?” 。

三、小结本课。

榕树爷爷教案(三)
音乐教学设计榕树爷爷

篇一:榕树爷爷教案

8.神奇的印象

篇二:人音版六下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教后记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少数民族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分享。

2.在聆听《阿细跳月》教学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把乐曲中主要变化和音乐要素列出,指引学生边听边记录。

3.可以把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剪辑出来作为拓展曲目,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乐器音色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榕树爷爷教案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

(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

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转圆圈》,聆听歌曲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牌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学唱时候可参考《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对歌曲进行处理。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2015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榕树爷爷教案】

2015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

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榕树爷爷教案】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少数民族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分享。

2.在聆听《阿细跳月》教学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把乐曲中主要变化和音乐要素列出,指引学生边听边记录。

3.可以把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剪辑出来作为拓展曲目,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乐器音色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

(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

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榕树爷爷教案(四)
人音版六下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少数民族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分享。

2.在聆听《阿细跳月》教学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把乐曲中主要变化和音乐要素列出,指引学生边听边记录。

3.可以把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剪辑出来作为拓展曲目,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乐器音色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榕树爷爷教案】

1.从节奏律动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榕树爷爷教案】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

(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

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转圆圈》,聆听歌曲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牌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学唱时候可参考《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对歌曲进行处理。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榕树爷爷教案(五)
《小鸟与榕树的对话》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上册

10.小鸟与榕树的对话

XX小学 李X 2012.12.14 教学内容:小鸟与榕树的对话(P45-51)

教学目标:

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重要,简单了解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法律 知识和条文。

3、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参加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

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重要,简单了解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法律知识和条文。

教学难点:

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参加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不想听啊?

播放《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

过度: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你看,绿树成阴;你闻,

花香醉人;你听,一群小鸟在一棵榕树上欢乐地唱着歌。(板书:小鸟和榕树的对话)它们似乎和榕树爷爷在聊天,咱们

仔细听,它们聊什么呢?

二、认识树

过渡:同学们,从它们的聊天中我们听到了什么?

(人们把榕树爷爷请来安家)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爷爷请来这里安家呢?它有什么价值

呢?打开书46页划一划。

【榕树爷爷教案】

(1.生产氧气和蛋白质2.减轻大气污染

3.促进水分循环4.防止土壤侵蚀

5.增加土壤肥力6.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师:哇,一棵生长50年的树有那么多价值,大家说,树木对人类

重不重要啊?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1.生日的时候种一棵小树,让小树和我一块长大。2.在小区的路边也适当的种棵小树。3.不破坏树苗4.不攀爬小树。5.告诉身边的人不乱砍滥伐树木。6.在有意义的日子种棵树作为纪念)

师:你们知不知道,咱们中国有个植树节呀?(3月12日)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还为植树立法了,看47页。 (年满11周岁的公民,除了老弱病残每人每年都有义务植树3-5棵)

三、认识鸟

引导: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那么树木还跟动物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是动物的家园、是小鸟的家)

引导:同学们认识那些鸟啊?(麻雀、啄木鸟、燕子、水鸟等等)

它们都是以什么为主食呢?(害虫)

过渡:嗯,小鸟帮助大树捉害虫,是大树的好朋友。看,有树有鸟

的地方才是我们美丽的家。可是啊,你们认真听,小鸟和大榕树又聊什么呢?(问题:1.看到什么现象2.你有什么感受?3.该做些什么?)播放PPT

学生汇报:

1. 现象:

a.树木少了,鸟没了家

b.人们砍伐树木不说,还捕杀鸟类

c.还有把鸟类当做食物端上餐桌。

2. 感受(觉得鸟类好可怜、痛惜、想保护鸟类、痛恨那些捕杀鸟类的人们)

3. 如何去做?

立法保护鸟类(48页)

师:我国还有个“爱鸟周”,你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吗? (4月20日-26日)

过渡: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美善相随,这样的家园多么可爱啊!保护自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1.我们经常购买和使用有绿色标志的食品{出示标志}

2.我们的作业本正面用完了还可以用反面,这样就节约了资源,少一

点垃圾了。

3.看见有水龙头没关紧的要随手关好,节约用水,有些地方喝水都很

困难。{出示标志}

4.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

5.垃圾也是一种资源,把它分类回收,可以变废为宝。

6.我妈妈说废电池也不能乱扔,它是有害垃圾,会危害人类健康。(放

到哪里呢?)

7.我们为社区或学校旁树立标语牌。

刚才同学说到垃圾要分类回收,那么垃圾桶都有哪些分类呢?{出示

幻灯片}

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还有什么?{出示

幻灯片}

辨析:

1.小明非常喜欢小鸟,有一次经过一棵树下,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马上找来

一块大石头扔鸟窝,结果把鸟窝砸下来了。

2.小亮跟爸爸到黄山游玩,见到树木好玩,便用刀子在树上刻下“小亮到此一

游”。

3.有一位奶奶,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都要自带一把

小钢勺。

4.小红每次把作业总是写了一面就扔掉了。她这样做对吗?

四、拓展延伸(保护环境我能行 动动手)

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踊跃地参与环保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

影响身边的人,发动身边的人也一块来参与环保行动。

写出自己设计的环保标语贴在爱心上。

五、总结:

通过小鸟与榕树的对话中, 你们有什么收获呀?

嗯,看来,大家收获多多啊。这么开心的气氛下,咱们想不想唱首歌啊?拍起小手,试着唱一唱老师带来的那首歌。

六、作业:

把自己设计的环保标语带回各自所居住的小区, 请物业管理人员配合,贴到相应的公共设施上,提醒人们: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来。

板书:

10.小鸟与榕树的对话

榕树

学生的爱心

(标语) 小鸟

相关热词搜索:故乡的榕树教案 泰戈尔榕树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榕树爷爷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榕树爷爷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60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