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2016-09-27 09:47: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一)
浙江省优质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浙江省优质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思路:

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感受人物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五柳丰神;

醉读课文品味文心,再现先生高风。

三.教学过程:

(一)说雅号,诵诗词,导入课文。

趣谈古代文人雅号,诵读《饮酒》、《归园田居》,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并圈点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疏通。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品鉴五柳先生的高趣。

文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兴趣爱好?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这些兴趣爱好?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著文娱志。

2.品鉴五柳先生的人生态度。

五柳先生的“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3.感受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进一步品评五柳先生的形象。

(1)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2)体会五柳先生“闲静”背后的痛苦与不平,诵读有关诗句,感受其“金刚怒目”的一面。

(五)醉读课文:吟读课文,再现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高情远趣,高风亮节。

(六)结束语。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嵇康的《广陵散》已成遥远的绝响,五柳先生们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 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大道之行”。 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

链接材料:

(一)“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

(二)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王绩《五斗先生传》)

(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读〈山海经〉》)

归去来兮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叶世标

上公开课鲜有选择文言文的,但我选择了《五柳先生传》。

之所以选择《五柳先生传》,是因为自己对陶渊明的一份独特的爱,当然也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份好奇。

结果,《五柳先生传》在本届省优质课评比中无缘一等奖。尽管观众有不少肯定的意见,但专家的裁定无疑是唯一的公道,我信服。

球王贝利说:我最好的球是下一个!我也想说,如果让我再次执教《五柳先生传》,定然不会是这番模样。对我来说,上课永远都是憾迹斑斑的一段行程,回顾2006年11月10日上午在衢州二中上的这一堂《五柳先生传》,更是一段美丽的缺憾。

其一,教学激情缺乏。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喜张扬、性情内敛的缘故吧,也许是认为过度的激情对于《五柳先生传》这样宁静而深远、似枯而实腴的文章不相谐的原因吧,唯恐那种激昂和喧闹会破坏了五柳先生的心境。于是,试图追求一种深水静流的境界,期冀能够触摸到每个文字背后丰赡的思想情愫,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是比较低调的,于是,整个课堂除了荡漾着些涟漪,不曾掀起什么高潮来,这样的课自然是极不好看的,因为于学生少了深切的情感体贴,于观众更是缺少一种磁场效应。

其二,朗读教学不足。文言文,非诵读不能学好,这是我教学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理念。但这一堂课上,诵读却是极为有限,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教师朗读,然后仅有一次全文的自由朗读,然后有几处句子的诵读。诵读的不足,如同用凉水泡茶一样,自然就少了许多意味。如何在短短一节课中既突出朗读教学,又不偏废对文意的探究,将诵读与理解融为一体,是今后教学文言文的一个努力方向。

其三,字词教学轻浮。陈仲梁老师说,文言文不教字词,就少了许多味道。本文注解详备,只要结合注释,学生基本可以疏通文意,是以不求字字落实,同时,也是将字词教学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之中,故教学时,只突出“不求甚解”、“晏如”、“戚戚”、“汲汲”等几个关键词语。只是对这些重点字词的教学感觉不够深透,这样一来,又影响了本课教学的厚味。

其四,因势利导不够。《学记》有言:君子之教,善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但自己在教学时,启发与开导上的功夫明显不足,时而会有“引君入瓮”之愚思拙行,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没有因势利导,错失将教学推向高潮之良机,如当一学生引用《大学》与《老子》中的话语来解读“闲静少言”时,教师若能趁机追问,诱其深入,定能惊起波澜;又如,当学生认为五柳先生没有抱负时,教师引入陶渊明的两首《杂诗》,让学生感受陶渊明少壮时“骞翮思远翥”的襟怀“有志不获骋”之悲愤后,若因势设疑:当初襟怀高远、踌躇满志的陶渊明何以会成为一个深藏避世、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定能再起波澜„„

不足之处不一而足,自以为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导致这一堂课缺少厚味,没有立体感,显得过于朴实,不好听,不好看。

虽然此课甚烂,但还是有自以为得意处:

一,导入与断课。预设时欲以趣说古代文人雅号导入,来衢后,游了烂柯山,才突发奇想,课前与学生谈话时,引诱学生讲述王质观棋烂柯之传说,上课铃声响后,承接故事而入新课。

课的结束语是在将学生引向“魏晋风流”的制高点时,照应开头而设计的:

语和

束语

当地

文化嫁

接,

文人物和文章主旨相勾通,除了有一种别样的亲和力之外,亦是有一种晋人所崇尚的“言不尽意”之幽邈情怀的。末尾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五柳先生那种诗化人生亦是琴瑟相谐的。

原先设计的结束语本着对五柳先生的缅怀与对魏晋风流的追念,以为警世之 言,可能更受老师的青睐,之所以舍弃不用,乃是考虑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二,

“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设计思路自以为还是对头的。阅读其实就是对话,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对话的基本前提是亲近文本,“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文章之后,便切入了教学的两大板块:

其一,由文及人——与文本对话,理解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其二,由人推己——让学生与五柳先生对话,与自己对话。

事实证明,这样一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整个课堂推进是流畅的,同时,不仅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课堂上不时闪现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最后,想于此插叙一下于上课的前一个晚上删除的一个情节:以尼采的“精神三变”评说五柳先生的精神境界。想听一听各位读者的意见,对于这样一个环节,是删去还是保留为好。

当五柳先生的形象从文字背后走出来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的情境: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著名哲学家尼采在曾提出了“精神三变”说,以骆驼、狮子和孩子比喻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三个阶段,你认为五柳先生属于骆驼、狮子还是孩子?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学生是有话可说的,通过对话,可以把对五柳先生的理解引向高远的境地——

阅读陶渊明的一生,当他感慨“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感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的时候他是骆驼,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当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时候是狮子,雄心勃勃,英勇搏击;而晚年的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的五柳先生,我认为他是孩子,因为小孩是纯真的新生,代表着五柳先生内心的和平、幸福和欢愉,是大自然至美、至善的表现,表明自我不再与天地万物对立,而是和谐地融入其中,成为自然的某一部份,这是人生在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境界。

考虑到这样一个高度,学生难以上去,所以便将“孩子”扼杀于襁褓之中了,呜呼„„【《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有人说,不学文言文,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样看来,我们教学文言文,就是带学生回家。

言文合一,人文联璧,洗尽铅华,回归本色。以文化语文构建精神家园,以诗意语文引领幸福人生,这是我不变的追求与探索。

教学《五柳先生传》,试图展示出自己的这种思索与追寻,尽管这堂课没能如愿。突然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第一句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是的,归去!归去磨剑!

再来„„

2006年11月20深夜于听雨轩

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

--------点评叶世标老师《五柳先生传》的教学

遂昌二中 毛卫华

观摩了2006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五柳先生传》的教学,我认为叶世标老师的课紧紧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初读、诵读、品读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在师生互动交流,质疑探究中,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品鉴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高洁志趣,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叶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叶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叶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引领的作用。

在课堂上叶老师作了四个环节的安排,节奏明快、板快清晰:

1、课前交流,讲故事,作好情感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疏通文意。其中叶老师的配乐朗诵极具感染力,选用的音乐是古琴曲《归去来辞》,与课文情景相得益彰,可见叶老师在情景渲染这一环节下了很大工夫,而且效果很突出。

3、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这一阶段叶老师主要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除了兴趣外,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又设计了一个重点探究学习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表达看法。叶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必要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解决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时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叶老师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于学生的独特发现和领悟,也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4、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在这一环节,叶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作出价值判断,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并恰当的引用了陶渊明的《拟古》、《杂诗》、以及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等材料,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印象。从而自然而和谐地过渡到洒脱、率真的“魏晋风流”的文化反思与咀嚼。叶老师在课堂最后的寄语中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反思:在充满阳光的现代社会,虽然魏晋时代的文人那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已经不值得我们提倡了,但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样的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老师不禁悚然深思,久久回味。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因为: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叶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也正因为叶老师处理好了这层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精彩纷呈,有几位学生的独特体验令人拍案叫绝。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叶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这样一个上课思路:从语言文字到言语文学在上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特别是最后环节中对于文化的继承与反思,让当代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根,这已经涉及到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命题——认识脚下的土地,认识世代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和他们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痛苦与快乐,形成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二)
22.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 五柳先生传》

知识与能力:

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自传的特点。

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上课有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谈论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那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呢?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

书的四个步骤。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结合。

易读错的字:

2.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

(1)补充注释:

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地知道。

或置酒而招之 置:置办。招:招来。

曾不(zēnɡ) 曾: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吝情(lìn) 吝:舍不得。

晏如 晏:安逸,闲适。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娱 娱:使欢乐。

颇示己志 颇:稍微,略微。

以此 以:依靠。此:这些。

以乐其志 以:用来。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

B.晏如也(“也”表判断)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②倒装句

A.不戚戚于贫贱(“于贫贱”,介词结构后置)

B.不汲汲于富贵(“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

③省略句

A.闲静少言(省略主语“五柳先生”)

B.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性格、志趣与生活?

主要方面 文中语句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志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总的来说,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文章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者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一、读课文,合作探究文意

1.作者是如何介绍自己的籍贯姓字的?

明确:“不知……姓字。”

借其宅边的五棵柳树,便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道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而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其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行。

2.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好读书”——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性嗜酒”——率直放达

“著文章”——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如何理解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明确: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既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的体现。

5.他“嗜酒如命”,是否消极颓废?

明确:不是。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直自然的体现。

6.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更加令人钦佩。 7.最后一段“赞”语有什么作用?他们与孟子“所谓‘大丈夫’”的名言中的哪几句话相似?

明确:“赞”是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句话相似。

二、特色探究

品味“不”字,了解人物。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因为作者所处的社会里“卖名声、夸门第者”很多,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

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字、词、句的梳理是文言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必须是首要环节。只有在学生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了。因此,我在第二课时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逐句理解品析。

“不”字的大量运用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具特色的地方,通过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使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表达技巧。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三)
《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学设计(原创)

《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并品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

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四)
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姓名:胡菲菲

单位:唐山中学

联系电话:13792189623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一、教学理念

在教与学双向信息交流中,改变“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现疑难,积极思考。

二、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引出陶渊明:

从前有一个人,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 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先后几次为官,但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又先后几次辞官。他的最后一次做官, 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便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他却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同学们都猜到了故事的主角——陶渊明。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先生——五柳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位先生的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二)前置性作业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三)读准课文,初知内容

1、指生朗诵课文,指另一生评价。

2、投放幻灯片,强调重难点词语的读音或写法。

3、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注意体会节奏、语气)

4、借鉴老师的读法,每位同学大声朗读课文,争取能读出一点韵味。

(四)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1、疏通文意

(1)指生介绍方法

(借助书下的注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联系已经学过的字词来推断。)

(2)翻译课文。(师巡回指导,排疑解难。)

(3)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4)师生共同解决重点词句。

例如:

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2、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认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扮演“五柳先生”来个“答记者问”。(要求:全班按座次位置分成甲乙两大组,甲组扮演记者,乙组扮演鼎鼎大名的五柳先生。然后,两大组内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甲组商讨问题。乙组预猜问题及答案。问题的设计和回答都要以原文内容为依据,不脱离原文内容。)

(2)学生活动:

教师相机调控气氛,进行适时评价,并完成板书。

(3)师生结合板书小结。

文章先介绍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名号来历、性格志趣和生活状况,再以“赞语”来评价其人物品格,叙议结合。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五)品读课文,赏析人物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出五柳先生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在语气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不)

2、请找出文中带“不”的所有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五柳先生呢?大家可以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3、全班交流,讨论以“不”来贯穿全文的表达作用。

不知何许人 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胸襟开阔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

曾不吝情去留——先生耿直率真

点拨升华: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才大声言“不”!一个小小的“不”字,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那么这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五柳先生到底像谁呢?

4、教师出示陶渊明生平简介。

陶渊明少时胸怀“大济苍生”的猛志,但是他生活在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东晋末年,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四十一岁时毅然辞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佳话。期间,多次拒绝朝廷和地方官府请他出仕的要求,临终前,贫病交加,还是毅然拒绝江州刺史捐赠给他的粮肉。

教师明确: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与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何其相似,五柳先生就是作者的一个影子。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再次朗读课文,争取读出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在自嘲中自赏的韵味。

(六)拓展延伸,评价其人——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到今话隐士

现在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1:不追名逐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问时事,有消极的一面。 生2: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应该像莲花一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生3:天生我材必有用。

生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七)总结全文,积累经典

感动需要传承,经典需要积累,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文中你最想积累的句子。

(八)课堂检测

1、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 造饮辄尽 既醉而退 环堵萧然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2、用文中的原句答题

.“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 “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3、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附: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教学反思:

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我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这一现象,采用故事导入法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进而将诵读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以答记者问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再从九个“不”字入手,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分析人物并由文及人,由人推己,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堂环节不是很紧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尽如人意。教师在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探讨有的问题时,教师总情不自禁地想将学生引向自己的预想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的能力。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而这些我做的都远远不够,希望领导多多指教。

《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五)
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地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2. 依据课文语句,能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 能在课文中找到否定句,并体会这种个性鲜明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1.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2.体会用否定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㈡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㈢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①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练习,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教师指导: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

1 古城中学 邓飞

②小组展示:形式多样朗读。教师及时点评指导。

③看大屏幕,依据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线索,全班齐读。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①自读:借助工具书,掌握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②合作: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疑难,难以统一的问题勾画出来。

③质疑:小组将本组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出来,全班讨论释疑。

④归纳整理:教师强化重点字词、句式,整体梳理课文翻译,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出示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竞答方式互相交流,教师纠正强化。

4.熟读成诵。

①自我练习,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②借助多媒体显示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的提示,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二、复习检查

1、课文背诵。

2、作者、背景情况回顾。

三、寻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学生归纳、列表:

2.这些语句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思想品格?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2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隐士。

3.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⑴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

①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②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

③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胸襟开阔。

④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贫乐道

⑤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⑵教师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课堂拓展

我们怎样辩证的评价陶渊明,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摒弃他的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后的作文“平庸与快乐”

3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五柳先生传》优质课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7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