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实验活动5说课稿

实验活动5说课稿

2016-09-22 09:03: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实验活动5说课稿(共5篇)说课稿《检验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XX号参赛选手。(课件出示幻灯片1、2)朋友们,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绿树丛荫、景色迷人、鸟语花香的环境中,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呼吸顺畅。而当你走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黄沙满天飞的城市时,你会觉得胸口发闷,呼吸困难。不管我们周...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实验活动5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你。

实验活动5说课稿(一)
说课稿

《检验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XX号参赛选手。

(课件出示幻灯片1、2)朋友们,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绿树丛荫、景色迷人、鸟语花香的环境中,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呼吸顺畅。而当你走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黄沙满天飞的城市时,你会觉得胸口发闷,呼吸困难。不管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清新还是浑浊,我们都要进行呼吸。既然一呼一吸如此重要,我们先说说呼吸的作用吧!

(课件出示幻灯片3)思考:人的呼吸有什么作用呢?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当我们对学生说:人体吸入的是含有大量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时。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吸入的是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呢?对于这两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我设计了能解答学生疑问的实验:)(课件出示幻灯片4)通过一根塑料管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分别输送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与教材中用塑料袋收集气体和直接往塑料袋中倒入石灰水的实验过程相比,我的实验更方便,更容易操作。能做到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转化为简单实验活动,利用直观的操作来解释学生不易理解和不易观察的事物。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的实验设计到底值不值得推广呢?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探究呼吸的奥秘:(出示幻灯片五)(边说边板书)检验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

不同?此活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的内容。

请观察我的实验过程:

本实验的创新点是: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既便于教师演示又可做学生普及性实验。

实验活动5说课稿(二)
实验活动二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实验活动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石首市小河口镇中学余勇 2015-6-12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节课,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活动,共用2课时!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放在第六单元末尾,其目的是在学生学完课题1/2/3后对其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一个探究性以学生实验为主的课题内容,其内容也是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我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以及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

b.掌握CO2的物理、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探究以及理论讲述让学生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留心观察的习惯,也使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

3.教学重、难点:

a.CO2的实验室制取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以及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

b.C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说学情

课前,我作了详细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了第六单元的三个课题后,应对本单元知识具备了大体掌握,但缺乏系统的知识点梳理过程。所以本节课是结合实验教学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也可作为单元复习课。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学生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老师讲授完成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魔术”导入) → 学生探究实验 →讨论分析 → 归纳总结。

四.说学法:

本课题是以实验为主的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的实验课。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理论与实践有所差别。所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合作交流,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的实验课堂学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魔术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我特意以实验(用事先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软塑料瓶向其加入纯净水并震荡瓶子会变瘪这一小实验)导入,并称之为“魔术”,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进入课堂状态。

2.学生探究实验

让学生根据已准备好的仪器连接好装置,每组仪器都不一样,连接好后找两组同学诉说本组装置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后开始实验,先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继续做二氧化碳倾倒蜡烛实验,二氧化碳通入到石蕊会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等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也可分不同组别个完成一个最后汇总)。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分析

让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收货,可以从制取和二氧化碳性质两方面展开讨论。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1.实验6-24蜡烛为什么会熄灭?2.实验验课前的魔术原理是什么?

4.归纳总结

按照两大问题进行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有学生展开每

块大知识包含的小知识。最后板书在黑板上。

5.反馈练习

通过完成导学案上习题以及辨认部分装置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实验教学,我利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完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符合新课标理念。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接触实验较少,导致课堂有些混乱,甚至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实验。对于这一现象,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多让学生动手,让其更多的掌握知识是通过感官刺激!

实验活动5说课稿(三)
说课稿

《实验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薛亚娟 2013年11月28日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第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达到巩固的效果,并对第一单元的实验室操作的复习,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观察、表达、讨论能力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际操作;

(3)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

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5、教学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及验证的步骤和方法。

三、说教法

本节内容就知识而言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归纳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分组实验,学生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说学法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去体验。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听得明白、表达完整、观察仔细、学会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一起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实验活动讲解

1、二氧化碳的制取所用的药品,依据的原理,采用的装置的讲解。

2、实验的具体步骤的讲解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2)、药品的取装与添加;

(3)、反应的发生,气体的收集方法,验满的方法;

(4)、要求收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注意验满;

(5)、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与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6)、把小烧杯中的阶梯蜡烛点燃,将收集满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缓慢倾倒入小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顺序。

3、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巩固旧知,为实验操作奠定基础,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先说实验活动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再说实验活动要达到的要求,让

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进入实验活动

1、二氧化碳的知识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结束总结

1、请小组学生代表简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2、老师总结

(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装置的改进为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倡导学生的以后的实验中多想,能够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五)、巩固练习及作业布置,让学生把从本节实验活动课中的收获继续下去。

结束语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实验活动5说课稿(四)
说课稿

9.6《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9.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实验活动5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更方便、直观、灵活,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改进原因:

1.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准确度差。

因为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准确度差。同样,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

2.效果不明显。

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需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显然,实际实验时有部分学生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操作不方便。

实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控制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承担物重的时候,多数学生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浪费了大量实验时间,造成学生分组实验时间过长。

(二)导入新课:

1.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它的机械效率是。

(三)师生交流:

1.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原理: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5.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3)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6.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升高。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实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4)实验要严肃认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一(图甲:n=3)

序号

物重G/N【实验活动5说课稿】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表二(图乙:n=5)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实验活动5说课稿】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7.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 ,并记录表一中。

(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

(3)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 ,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

(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

(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

(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

8.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9.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六)课堂检练习: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利用投影做练习、例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1. 如右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实验时,必须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要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 )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 增加动滑轮的个数

C. 减小钩码上升的 高度 D. 减少定滑轮的个数

2.如右图甲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将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拉力F为12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实验活动5说课稿(五)
说课稿

横梁中心小学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

执教者:横梁中心小学 刘海云

一、说教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上)《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定滑轮和动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

二、学情分析

定滑轮对于山区农村学生来说,不是太熟悉。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周围熟悉的滑轮的照片,使同学们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三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概念

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把它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两种滑轮在省力和用力方面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

是:培

四、说教学策略选择

1、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 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滑轮实验仪器一套,钩码一盒、测力计一个。

(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3)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以实验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三)以发现结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四)以图片巩固,开阔眼界,感受神奇。

具体阐述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出示课件:升旗的时候,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轻轻拉动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升旗图片。

2、交流发现。

3、思考、推测并回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实验活动5说课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5的组成说课稿 夜晚的实验说课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实验活动5说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实验活动5说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kejian/6432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