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016-09-27 14:28: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 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

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怀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三 数 学(1.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

设计:张春丽 审校:顾利荣 时间:9月1日

教学目标:1.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三个性质①对边相等②对角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平分.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 教学难点:分析、综合思考的方法.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从上面的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中,你能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二、自主合作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O=CO,BO=DO. A 1

4

D

O 2

利用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还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其它性质吗? 定理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定理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定理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自主展示

例1 已知:如图,在□ 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思考:在上述条件下,当点E、F分别在AD、BC上满足什么条件时使BE=DF?

A

ED

BC例2如图,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点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F

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1)连结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

3.见课本P15 1、2

四、自主拓展

1.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 A.1∶2∶3∶4 B.1∶2∶2∶1 C.1∶1∶2∶2 D.2∶1∶2∶1

2.如图,EF过□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4, BC=5,OE=1.5,那么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 .

3.如图,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

五、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

1.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2.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反思:

初 三 数 学(1.3矩形的性质 第2课)

设计:张春丽 审校:顾利荣 时间:9月2日【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1.能证明矩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能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分析、综合思考的方法.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所以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结合下图说说矩形有哪些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并请你证明. AA

D

O B

(1)证明: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

BC已知:如图 图形:画在下面 求证:证明:【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已知:如图 图形:画在下面 求证:证明:

二、自主合作

如图, 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O,图中全等三角形有哪些?

将目光锁定在Rt△ABC中,你能看到并想到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 结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你能证明此结论吗?

例:如图: 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C=2AB,求证:△AOB为等边三角形.

A

D

O

B

C

1.思考;例题若将“AC=2AB”改为“∠BOC=120°”,你能获得有关这个矩形的哪些结论? 2.见课本P16 1、2

四、自主拓展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 ) (A)12cm (B)10cm (C)7.5cm (D)5cm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和6,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BE⊥AC于E,CF⊥BD于F. 求证:BE=CF.

AD

E

B

C

4.已知,如图.△ABC中,BD⊥AC于D,CE⊥AB于E,点M、N分别是求证:MN⊥DE.

BM

五、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 2.矩形的对角线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教学反思:

初 三 数 学(1.3菱形的性质 第3课)

设计:张春丽 审校:顾利荣 时间:9月3日

教学目标:1.会归纳菱形的性质并进行证明.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

教学难点:性质定理的运用 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相比,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定理: (菱形的边) (菱形的角)

定理: (菱形的对角线)

二、自主合作

已知:如图,在□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求证:(1)AB=BC=CD=DA;

AO.

(2)AC⊥BD,

AC平分∠BAD、∠BCD,

BD平分∠ABC、∠ADC BC

三、自主展示

例1 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E、F、C、G、H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的距离并在点B、M处固定.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13cm,要使挂钩A、C间的距离为24 cm,求B、M间的距离.

求证:∠AGD=∠CBE B

3.见课本P18 1、2

四、自主拓展

1.己知:如图,菱形ABCD中,∠B=600

,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 .

2.菱形的两邻角之比为1:2,边长为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3.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AC:BD=4:3,那么对角线AC=______cm,BD=______cm. 4.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AB=12cm,则∠ABD的度数为_____,∠DAB的度数为______;对角线BD=_______,AC=_______;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

5.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五、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

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有关菱形的计算问题可以化为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利用它们的性质来计算。教学反思:

初 三 数 学(1.3正方形的性质 第4课)

设计:顾利荣 审校:张春丽 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归纳正方形的特性并进行证明;

2.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复习旧知:

1.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都有什么性质呢?

(1)边的性质: ; (2)角的性质: ; (3)对角线的性质: ; (4)对称性: .

二、自主合作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A′B′交BC于点E,A′D′交CD于点F, (1) 若E是BC的中点,求证:OE=OF.

(2)若正方形A′B′C′D′绕点O旋转某个角度后,OE=OF吗?两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怎样变化? 为什么?

由(1)(2)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自主展示

1.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

(1)∠E=22.5°(2)∠AFC=112.5°; (3) ∠ACE=135°;(4)AC=CE;(5) AD∶CE=1∶2. 其中正确的是 .

3.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

四、自主拓展

4.在正方形ABCD中:

(1)已知:如图①,点E、F分别在BC、CD上,且AE⊥BF,垂足为M,求证:AE=BF.

(2)如图②,如果点E、F、G分别在BC、CD、DA上,且GE⊥BF,垂足M,那么GE与BF相等吗?证

明你的结论.【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3)如图③,如果点E、F、G、H分别在BC、CD、DA、AB上,且GE⊥HF,垂足M,那么GE与HF相等

吗?证明你的结论.

图① 图② 图③

五、自主评价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初 三 数 学(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5)

设计:顾利荣 审校:张春丽 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具体命题了解反证法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反证法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进行比较简单的综合推理与证明 4.初步体会证明过程中的反证法的思想及其说理的过程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反证法 教学难点:用反证法证明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回忆我们曾探索得到的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填写下表:

条 件

结 论

四边形ABCD,对角线 四边形ABCD是平行AC、BD相交于点O

四边形

二、自主合作

例1、证明: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2、你认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例3、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OA=OC,OB<OD,那么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成立吗?

为什么?

1. 四边形ABCD中,AD∥BC,要使它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条件 (只需填一个条件即可).

2.已知:□ABCD的周长是30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长5cm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为 .

3.如图,在□ABCD中,EF∥BC,GH∥AB, EF、GH的交点P在BD上,则图中有 对四边形面积相等;它们是 .

4.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已知:E、F、G、H分别是□ABCD各边上的点,且AE=CG,AH=CF.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A

ED

HF

BG

C

6.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AD

E

F

四、自主拓展

B

C

7.在□ABCD中,∠DAB=60°,点E、F分别在CD、AB的延长线上且AE=AD,CF=CB. (1)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2)若去掉已知条件的∠DAB=60°,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五、自主评价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三)
苏教版九年级上数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级上数学内容

· 第二十七章 圆(一)

· 27.1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27.2 圆心角和圆周角

· 27.3 过三点的圆

· 27.4 弧长和扇形面积

· 第二十八章 一元二次方程 · 28.1 一元二次方程

· 28.2 解一元二次方程

· 28.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28.4 方程的近似解

· 第二十九章 相似形

· 29.1 形状相同的图形

· 29.2 比例线段

· 29.3 相似三角形

· 29.4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 29.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 29.6 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 · 29.7 位似图形

· 29.8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 第三十章 反比例函数

· 30.1 反比例函数

· 30.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30.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 第三十一章 锐角三角函数 · 31.1 锐角三角函数

· 31.2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 31.3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 第三十二章 命题与证明(二) · 3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 32.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 32.3 矩形、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 32.4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 · 第三十三章 概率的计算和估计 · 33.1 用列举法求概率

· 33.2 概率树形图

· 33.3 概率的估计

· 33.4 几何概率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四)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主要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1、合作与讨论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与讨论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课总结:

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五、当堂训练: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证明

主要教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中,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了证明,请你写出这些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1、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求证:AB=AC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C E D

2、在上图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如果结论成立,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E D C

三、思考与交流

1、证明:(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3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体会与交流

本节课,我们又证明了哪些定理?(请写出来)你掌握了吗?

五、当堂训练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内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目标:1、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2、从简单的数学例子中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逐步学会分析的思考犯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直角三角形纸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我们怎么样去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二、检查预习:

三、新课讲授:

1、合作交流

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HL” )

问题一:你能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问题二:证明这个结论你有没有困难?说说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三:如果用“把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合”的方法来证明“HL”定理,那么:

(1)如何拼合?

(2)可以拼合成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可以拼合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五)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011-2012年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 、 和 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 与 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 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 ,肌肉收缩是运

动的 。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 、 、 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 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 的节奏与 节奏相配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10、三级跳远由 助跑,沿 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健康 2、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3、态度,行为

4、ATP 5、杠杆,枢纽,动力 6、超量恢复

7、身高,体重,肺活量 8、1-2 9、跑,呼吸 10、快速,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 )

2、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手提拉练习者臀部,帮助推手和翻转。 ( )

3、韵律操比赛,可设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竞赛组织部门确定,采用统一的动作和音乐进行。

( )

4、侧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是通过蹬腿、送髋、转体、挺胸、低头、推臂、拨球连贯动作将球推出;。

( )

5、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 )

6、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 )

7、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停止,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法。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 )

8、如八个队员参加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其比赛场次为七场。 ( )

9、长拳的手法主要有拳、掌、勾,步法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 ( )

10、重力休克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的休克。 ( )

【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4、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5、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答:(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经常性锻炼原则;

(4)、区别对待的原则;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3、答:(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4、答:(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5)、答:动作要领: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主动前伸,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

两腿左右分开积极前摆,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四、分析题(15分)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分析篮球变向运球教材。请注意目标的明确,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法与

学法的创新。(简案)

【参考答案】

四、分析题

答:1、目标的确定,全面、恰当、具体。

2、教材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表述恰当。

3、新理念的贯彻实施。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效应。

5、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

6、学生练习自主空间的体现。

7、教师教学过程中评价的运用。

相关热词搜索: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目录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kejian/6597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