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地表的变迁ppt

地表的变迁ppt

2016-10-24 17:31:50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地表的变迁ppt,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表的变迁ppt(1) ...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地表的变迁ppt,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表的变迁ppt(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表的变迁》是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内容,本课主要教学活动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来自地质变化的。第二,研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成因,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的风光。第三,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化作用。第四,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认识侵蚀作用。第五,了解人类生产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能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懂得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说。

  3、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产生了变化,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做出合理的评判,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你听说过哪些动物的化石?

  2、问:你听说过鱼龙吗?鱼龙生活在什么地方?海藻、海螺呢?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阅读沈括资料。

  1、过渡:知道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吗?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那儿有了新的发现呢。

  2、出示介绍。

  3、讨论:以前是什么样的?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4、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构成珠穆朗玛峰的岩石是石灰岩,便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海里形成的,找到只有海洋里才能生存的生物的化石,证据就更充足了。喜马拉雅山上找到过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鱼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鱼龙不是恐龙,只是海里才有。在喜马拉雅山上,海拔4000-6000米的高度,发现了今天只能在低于2000米高的地方才能有的植物化石,也可以证明这里原来处于较低的位置,由此可见,地球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的变化。

  (出示课件)

  4.谈话:我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这些资料。

  (出示沈括资料)

  5、揭题:有意思的地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表的变迁这课。(板书课题)

  提问:关于地表的变化,你想研究些什么?

  (三)研究什么力量使地表千姿百态。

  1、谈话引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地表图片。(出示图片)

  2、小组讨论,你能分析形成这些地貌的原因吗?

  (1)火山口湖是怎样形成的?(2)石林是怎样形成的?(3)风蚀石是怎样形成的?(4)海边礁石是怎样形成的?

  师小结:其实这些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四)了解家乡地表的变化

  1、提问:我们身边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地表肯定发生过变化。至于怎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询问老人、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咨询有关专家、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获得答案。

  (五)演示实验石头变泥沙子泥土。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指名说说猜想。

  谈话: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

  2、提问:如何借助这些器材来说明日晒雨淋的力量?

  3、师演示实验。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回答问题: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六)学生实验,认识水流的搬运作用。

  1、谈话引入:当岩石因为日胀冷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这些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测。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交流:①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会有什么变化?②在实验过程中,你有没有其它发现?它说明了什么?③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5、讨论: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6、认识侵蚀。

  (七)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引入: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化。(揭示课件)

  2、交流:对人类的这些改变地表的形为,你能什么看法?

  (八)小结。

  地表的变迁ppt(2)

  教学内容分析:

  《地表的变迁》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五课,本课主要教学活动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来认识地质变化的。

  第二,探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成因,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的风光。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化作用。

  第四,通过模拟实验和探讨,认识侵蚀作用。

  第五,了解人类生产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等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3.知道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准备: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打火机、水搬运模拟器、沙土、沙盘、世界风光欣赏图片和录像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喜马拉雅山的几张风光图片。

  2.谈话: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而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却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欣赏鱼龙、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图片。

  (评价:出示图片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让学生感到地表变化的神奇,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什么会在世界最高山脉上出现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3.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并说出理由。

  4.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5.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就形成

  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构成珠穆朗玛峰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也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在海里形成的。科学家们又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鱼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那证据就更充足了。由此可见,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板书课题:地表的变迁

  三.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北宋时期沈括对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资料。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沈括在河北太行山一带发现有螺蚌的化石,据此推断出那里在远古时代是海洋,后来下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师小结:河北太行山一带以前是海洋,现在变成了山脉,说明地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表的变迁。

  四.探究岩石的风化

  1.过渡: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推测,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什么力量造就成的呢?

  2.谈话提问: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想要探究的问题,知道了地表在不断地变化,地表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

  (课件展示):

  石林、海边礁石、火山口湖、风蚀石等图片。

  3.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地球的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5.师讲解:

  石林:风、流水和碳酸岩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火山口湖: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风蚀石: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6.师引导小结:

  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气温、大气,还有人类自身的活动等,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评价:先从地震、火山喷发、海浪、强风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来探讨地表的变迁,再研究风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对岩石的破坏,最后认识自然界的搬运力量——侵蚀)。

  7.提问: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推测:(风吹、太阳的照射、雨水的冲刷??物体热胀冷缩等。)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石子变细沙(分组提供器具、实验要求、填写实验报告、交流实验情况)

  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进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师强调: 注意安全。)

  8.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岩石在高温和低温反复影响下,有了裂缝。那么,在大自然中,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变化呢?

  10.学生交流汇报。

  岩石在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产生裂缝,直到断裂,最后逐渐破碎。

  11.讨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哪些因素也可能引起岩石这样的变化呢?

  12.播放录像,全面了解岩石的风化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动植物破坏,冰川破坏地表形态的图片进行补充说明。 13.小结: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五.探究岩石的侵蚀

  1.谈话:巨大的岩石被风化后已变得破碎,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那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被搬运到其它地方的呢?为什么黄河每天都夹裹着大量的泥沙滚滚向东流去呢?

  请告诉大家流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水搬运泥沙P27)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测。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交流:

  ①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化?

  ②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地表的变迁ppt(3)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资料推测某地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想,并能用实验验证猜想;

  3、能收集资料了解家乡历史上地表的变化;

  4、能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5、能对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合理的评判;

  6、知道改变地表的自然力有内力(如火山喷发)和外力(如流水、冰川、风、气温)两类。

  7、知道人类的活动也会改变地表。

  8、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个漫长的过程。

  9、感叹大自然的力量,欣赏大自然的美。

  10、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1、喜欢大胆猜想,尊重证据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镊子、酒精灯、火柴、敞口玻璃器皿、沙盘、小水盆、塑料盆、木尺、胶带、底部带小孔的塑料杯、木条

  三、学习过程:

  1、教师: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由来引入地表的变迁。

  2、 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并提问:

  (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岩石中发现了什么?

  (2)根据资料,推测喜马拉雅山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

  3、讲解:喜马拉雅山的地层和化石记载了它的海陆变迁史。1975年,我国科学家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通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地质学家认为:距今4000万年前,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沉,沉积了厚达三万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终于形成了。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产物。据测量,七千万年来,南亚次大陆向北漂移了约5000——7000千米,平均每年6——12厘米。至今,印度板块仍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北移,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不过,精确的测量表明,现在隆升速度最快的地方不在珠穆朗玛峰,而在巴基斯坦北部。换言之,若干万年后,珠穆朗玛峰可能不再雄踞世界第一高峰的宝座。

  4、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沈括和《梦溪笔谈》的小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5、教师:是什么力量使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6、小组讨论,从分析图示现象入手找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原因.

  (1)火山口湖是怎样形成的?

  (2)石林是怎样形成的?

  (3)风蚀石是怎样形成的?

  (4)海边礁石是怎样形成的?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8、演示实验: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的变化下会发生变化。(石块选用易产生明显现象的岩石,如页岩、石灰岩等,冷水最好用冰水。)

  9、讲解:植物的生长和冰冻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0、家庭实验:流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并用实验证明。

  11、教师: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12、 教师小结:风化和侵蚀的概念。

  13、小组讨论:(1)课本图片改造沙漠和乱伐森林两种人类行为对地表的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2)这两种人类行为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3、引导延伸:联系课外知识说说人类还有哪些生产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影响?


地表的变迁ppt相关热词搜索:地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表的变迁ppt”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表的变迁ppt"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kejian/7059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