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思想汇报 > 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

2016-02-06 10:21: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解放思想篇一《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解放思想》,希望能帮助到你。

解放思想篇一
《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

通过紧扣当前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对照,不足之处主要是思想观念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理念不新、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看问题、干工作、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上缺乏见识和气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对群众工作缺乏激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没有真正树立的问题。

为了使这场大讨论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解决自已的不足。

首先通过干部职工之间通过交心谈心、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相互征求意见建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回避矛盾,又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纠纷。本着对干部职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真诚帮助他人认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指出问题要明确,不能避重就轻,甚至以成绩代替问题。通过交谈,年轻教师们说,参与到大讨论中来,尤其是有机会与老教师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受益非常明显。一是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二是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切实解放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思想大解放带来工作的大活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是扩大开放,树立人人都是学校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的观念,要强化发展意识和开放需求,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是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增强特色、增进效益的助推器;明确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

其三是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作风。加快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讨论活动,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同时,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多为社会培养人才。

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解放思想篇二
《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也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通过学习来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那么,我们究竟要解放什么思想呢?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学校工作的政治方向;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

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对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所以说“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

二、改进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革除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体制机制,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科学发展。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

1、要加强教师干部队伍建设是我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干部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实者,是承担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加

强干部队伍建设同样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2、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谐校园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性基础。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协调机制,从而构筑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矛盾,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六大和谐”。

3、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到“五个结合”、实现“五个改观”是目前我校需要进一步做好的工作和努力达到的目标。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维稳反分裂保平安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使办学条件迅速改观,管理水平不断改观,办学规模逐渐改观,教育质量年年改观,办学效益日益改观。

4、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推动学校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校园和谐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到统筹兼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校在解放思想上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1、是如何使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划更好地与时俱进的问题。主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民族教育的客观实际,学校总体目标、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科学定位的问题。

2、是如何面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竞争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是在做

好后进生的培养教育让全体学生成才升学是我们急待攻克的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后劲还有待提高;学生入口质量相对较低,致使出口难度加大;教学评价机制、管理机制还应进一步做到与时俱进;特色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

3、是如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更好地增强教育效果的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习惯、心理、品德的教育还需进一步探究;学生活动场所相对不足、教育空间环境相对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4、是如何围绕新一轮教改需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问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少数教师观念陈旧,修养不足;师资配备还存在不均衡性;教职工在政治理论、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进一步调动。

5、是如何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促进和谐学校建设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利益分配上认识不尽到位;学校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党员模范作用还需进一步体现;少数教职工在一些服务的环节上主动性、全面性不够;后勤管理还需进一步科学、规范,督促检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三、努力方向

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是发展。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任务来抓。深入领会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更加关注师生的全面发

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工作,着力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和发展策略

1、围绕创新思路,提升内涵,解决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划方面的问题。坚持抓内涵、促发展、强管理、创特色,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德育为核心,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强化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更好地使“以人为本,发展为主,务实进取,人和校兴”的办学理念和“厚德、博学、自强、成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人心,与时俱进。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和远景规划,在学校现有办学目标和规划的基础上,时常审视,看看有没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为学校在学校现有办学目标和规划的基础上,为科学发展规划准备思路、积累方法、总结经验。

2、坚持策略从实,教法创新,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动态管理,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目标导向,评价激励,教研引路,策略从实,整体联动,常规到位,确保质量,稳步提高”的质量抓保措施;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向全员升学,全员成才目标迈进;实施统筹安排,个别辅导;责任到人,分类评价;质量监督,重视过程;及时激励,确保效果的基本思路,强化“培优扶弱”工作;探索毕业班复习策略,营造浓郁的迎考氛围;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直播教学策略,努力构建富有成效的直播教学模式,找准提升教

解放思想篇三
《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内容摘要: 解放思想,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钥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突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本质。

关键词: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1978年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还记得,三十年来,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这三次大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今天,回望这三次思想大解放,对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对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定有裨益。

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 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恢复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大解放, 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

第二次思想解放, 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改革开放十余年, 针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企业的异军突起、引进外资、市场经济等改革开放的情况, 出现了“姓资姓社”的疑问和争论。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明确指出, “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使人们从“姓资姓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又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强调,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获得解放。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 确立了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模式, 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再一次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第三次思想解放, 是1997年澄清了“姓公姓私”的争论。十四大以后, 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有的地方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有的地方则已占有半壁江山。这时一些人挑起了“姓公姓私”的争论。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指明了所有制领域推进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以鲜明的态度有力地澄清了“姓公姓私”的争论。再一次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深广发展。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一、继续解放思想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党的建设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党的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继续解放思想,从党的建设新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因此,继续解放思想是当前党的建设

的迫切需要。

二、继续解放思想是顺应发展大势,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化格局现实的需要

顺应是发展的前提。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科技创新不断的进步,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日益加剧,自然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矛盾也逐步的暴露。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格局对于各层次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越来越深。

实践证明,面对新形势,只有主动的顺应才能抢抓先机,赢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加速崛起的进程,而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优化举措,自觉迎接机遇,应对挑战。

三、解放思想是加速发展进程,不断缩小与先进发达国家现实差距的迫切要求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理念。怎么样才能发展,我认为要发展,先要解放思想,科学合理的学习先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以慢慢缩小与这些国家的差距,增强自身的实力。

四、解放思想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除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制约的制胜法宝

思想障碍是最大障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矛盾问题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解决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破解难题先要解放思想,很多矛盾和问题不能再用陈旧的思想、保守的观念、过时的方法来解决,而要以发展的、辨证的、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从思路上、方法上、效率上取得不断地突破。如:发展理念的制约问题,发展体制的制约问题,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制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都有赖于我们从思想上不断的解放提升,找准最科学有效的办法。

解放思想的几个方面

一、思想意识上的解放

社会主义的方向是中国社会大多数都能接受的一个共识。但这个共识的内涵是什么?这需要研究和讨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了大规模的争论,中国社会有了共识。但现在是官僚控制和垄断了意识领域。官僚体制本身无能在“知”的层面有所创新,又不容许社会创新,这是意识形态衰落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但官僚或者官僚学者所能做的只是代表局部利益,而非国家的整体利益。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现在实践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官员的思想并没有跟上变化。官僚对意识的垄断和控制只能导致一些思想意识的急进化,而改革的共识可能只有通过理性的争论才能明了。

二、利益上的解放

这里主要指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垄断状态。邓小平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如果先富者垄断了利益,并且这些既得利益利用其利益优势和政治力量结合起来,把其利益法律化和制度化,造成垄断,那么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能达成。现实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形。可怕的并不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贫富分化,而是贫富分化的结构化和制度化。一旦贫富分化结构化,那么就很难有机会实现社会公平。 “先富”和“共同富裕”之间并没有任何逻辑关联。只有利益的开放性,共同富有才会有可能。所以,经济利益要开放,社会的各个群体才能公平参与发展和公平分享发展的成果。十七大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么就必须打破现存经济利益垄断的局面。

三、政治上的解放

在中国的政治结构中,政治参与主要有两层含义,即党内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简单地说,因为执政党现在是个利益代表政党,社会利益的多元性使得党内政治参与成为必要。政治的开放性更为本质性的表现就是社会(包括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对政权的参与。在现有的参政机构上,例如人大和政协系统,尤其要注意的那些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和那些不被容许组织起来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参与。除了社会对政治的参与,政治的开放性也表现为要分权给社会。

尽管不能说这些层面的开放性不存在,在一些领域,开放性已经呈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开放性的实现程度低,制度化程度更低。开放性的实现要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必须表现在具体的改革举措上。只有这样,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才会富有现实的意义如何解放思想

一、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解放生产力上来

党的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就确定要走一条当代人类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对外表达即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按照这样一条道路,我们对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大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依靠殖民主义掠夺世界资源的办法当然不能学,对当年德国、日本那样的后起军国主义国家依靠发动大战来重新瓜分世界的办法当然不能学,对前苏联霸权主义在所谓“世界革命”幌子下搞超级大国争霸和势力范围的办法当然也不能学!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立足于自己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思想解放的中心课题必定仍然是、也只能仍然是进一步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如何做到解放生产力呢?

首先,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我们尤其要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次,我们要解决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群众对于民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平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地统一起来。而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地统一起来就要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继续解放思想,把我们的工作思路从单纯抓经济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上来。

再次,我们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不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转入城市以后就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国有企业改革每推进一步,都离不开政府改革的深化。所以我们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来一次以改革,以顺应经济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上。然而,改革开放的这条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必须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

二、实现人的解放是解放思想的关键

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人的思想解放,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解放出来。那又怎样实现人的思想解放呢?

首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的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有关,与政治体制有关,与

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关;

其次,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人的思想解放与人的素质的开发和提高,即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

再次,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人的思想解放还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关,即与社会和谐有关。

三、解放思想必须摒除不良现象

邓小平同志有句话说得好: “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是说, 解放思想不能空谈, 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上。因此, 现实工作生活中, 我们必须摒除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克服“唱高调, 空落实“现象,注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落实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 不能时时处处想到落实, 不能时时事事注意落实, 那么他在工作中, 就会忽视落实。事实一再表明, 人民群众总是欢迎那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出成绩又不事张扬的人。他们不是为了做给人看, 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 而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成事。只有这种人, 才会把工作“抓而到位、落而有实”。

二是防止“满场跑, 不进球”现象,认真解决工作态度问题。抓好落实, 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抓出实效。能否抓出实效, 这是衡量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是否落实的标准。“满场奔跑气氛热闹、不见进球空耗不少”, 这样的“落实”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样的官僚主义作风必须坚决杜绝。

三是克制“短眼光, 不敢闯”现象, 有效解决发展思维问题。“没有危机的地方, 往往难以避免危机”。解放思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政策。有些同志往往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感到不适应, 习惯于用老眼光、老观念来看待和认识新情况、新问题; 对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新政策难理解、难接受, 存有困惑和疑虑; 在新形势、新任务、新困难面前, 总是无所适从, 束手无策, 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导致工作打不开局面。对此, 要努力认识新事物, 掌握新知识,接受新思想, 不断开阔思路, 学会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路来解决新问题。

四是防范“绕道走, 不敢碰”现象,切实解决本领能力问题。解放思想要落实到把握发展机遇上, 不畏首畏尾, 对机遇的把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善于创造机遇、复制时机。

今天,我们国家虽然取得很大的发展,但解放思想同样也很重要,它并没有过时,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在改变传统观念,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方面,和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以及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报告人(第三小组):

解放思想篇四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伟大转折,即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今天重提解放思想做什么呢?我理解,是为了实现新的伟大转折,即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从西方式的效益为中心的现代化转向以和谐为核心的全面小康,从不可持续的现代文明转向可持续的人类新文明。

第一次伟大转折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党中央号召的.

新的第二次伟大转折有所不同。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预示着新的第二次伟大转折的开启。但党中央没有这么明说,需要我们去体会、去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为实行第二次转折做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这就艰巨得多,困难得多,更需要胆识和魄力,更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敢闯的勇气。

为什么要实行第二次伟大转折?

我国 30 年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第二次转折创造了物质条件。我国 GDP 总量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 5 万多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我国 30 年改革存在的问题,要求实行第二次转折。我国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即三大关系的恶化:

第一、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突出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全国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空气污染严重.

第二、人与人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贫富拉大、犯罪严重、腐败泛滥、道德下降。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趋高。全国有精神病患者 1600 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脑心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每年有 28.7 万人死于自杀, 200 万人自杀未遂,即每 2 分钟自杀 9 人,其中 8 人未遂。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水平的 2.3 倍,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自杀成为我国 15 至 35 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各级领导对 GDP 数、创汇数、招商数十分敏感,对精神障碍数、自杀数,漠不关心。有人说过,如果深圳饿死一个人,一定会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党政领导会重视,社会会关注,媒体会报道。政府的救助机构、社会的救济单位以及他的亲戚、朋友、邻居,都会纷纷反省,为什么不伸出援助之手?全社会已达成一种共识,不能容忍一个人因物质贫困而死,发生这种现象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耻辱。然而,一个人因精神痛苦而自杀,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更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南方某城市每年自杀 2000 人,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以人为本吗?这是和谐社会吗?现在,对物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人的关注度。“见物不见人”,可以说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今天 13 亿中国人,谁关心人的精神?谁关心人的灵魂?谁关心人的情感?谁还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汽车坏了可以去维修,人的精神出了问题有地方“维修”吗?一个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到今天,还说没有条件关心人的精神,这说得过去吗?

经济发展、财富增加,伴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是现代文明的通病,则不过表现在我国更为突出、更为严重。

我们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吗?只抓经济,只抓 GDP ,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发展经济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发展,就无视环保,无视社会进步,更不能无视人的精神。

我国的未来与前途,取决于新转折。上述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 GDP 的增长所能解决的。今天深圳人均 GDP 超过 9000 美元,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深圳的未来就是我国的明天,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吗?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吗?如果深圳只在追求 GDP 上下功夫,可以说对我国的未来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就当不了排头兵。

以物为本位、以 GDP 为目标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可持续的。全世界要实现美国式的现代化要 20 个地球。中国人要像美国人生活需要 6 个地球。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少数国家富裕,多数国家贫穷的基础上的。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一样现代化,地球资源、自然环境都承受不了。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现了现代化,广大农村,八亿农民还没有使用现代能源,资源瓶颈已经出现了,生态已经恶化了。如果都实现现代化,八亿农民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可能吗?这就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最大悖论,所有国家、所有人都想现代化,然而这种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的出路何在、中国的出路何在?

我国必须走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世界。这就要解放思想,实现新的伟大转折。

新转折的方向、目标是什么?

解放思想,首先就要反省,我们闹革命、搞改革、忙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东方红》歌词的一句词:“他为人民谋幸福”。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幸福吗?我想答案是不幸福。精神障碍如此严重、自杀率这么高,就是证明。为什么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还不幸福呢?这就需要反思。应该说,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解决。

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 . 威尔莫特和威廉 . 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 50 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在短短的 10 年间,英国受“焦虑不安、精神沮丧和神经紧张”折磨的人,从 10 年前的 5% 增加到现在的 9% ,进入了“焦虑社会”。

美国的一位名叫麦克马洪的 历史 教授花了 6 年时间写了一本研究幸福的书,他的结论是“你永远不可能幸福”。他坦言他所研究的幸福植根于西方文化和比较富裕的社会。他说:“很糟糕,花了 6 年时间研究幸福的历史,我原以为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没有。”

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 25 个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 60% 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 20% 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还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现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找幸福热。不丹、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提出了幸福指数。幸福经济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英国今年选举,以“幸福政治”作为竞选口号。世界研究幸福问题的专家在罗马开会讨论幸福是否可以衡量。我国在杭州也召开了幸福问题的研讨会。

这说明什么?世界开始了对物本位现代化道路的反思。反全球化运动,是因为现代化没有带来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因为现代化不能持续。掀起找幸福热,是因为现代化不

能带来幸福。所以,有人认为认为,西方开创的现代文明没有解决平等、持续、幸福三大问题。

新转折就是为了实现平等、持续、幸福三大目标,就是为了开创人类的新文明。这不是一次伟大的新转折吗?

有位学者将全面小康归纳为五大特征:一是经济殷实;二是资源低耗;三是环境清洁;四是社会和谐;五是精神愉悦。全面小康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物质富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但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社会很和谐,精神很愉悦。除了物质水平一项以外,其余都优于西方现代化。而全面小康的这一弱项,正是换来与地球生态的协调、人类社会的持续,全人类都能实现,不像西方现代化只能供少数人享用,这实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全面小康可取代西方现代化,不仅作为中国,而且可成为地球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全面小康的五大特征,其实质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所以,全面小康的高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尝试。

我国崛起靠什么,主要的不是靠经济,更不是靠军事,而是靠文化、靠理念。小康的理念、和谐的理念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小康、和谐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不要利欲熏心,人的幸福主要的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来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来自正确地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来自道德、来自精神、来自胸境、来自心灵、来自平衡。

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就在于追求物质的同时,找到一条追求精神的道路,使国民在寻求物质享受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从精神的追求中即真诚的亲情、真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真诚的工作、真诚的服务、真诚的奉献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从安宁的心灵、健康的体魄、淡泊的生活、关爱的人际、和睦的氛围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往往体现在享用的瞬间,还不能过度,否则有害而无益;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回味无穷、多多益善、有益无害。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要耗费资源、损害环境,要争夺、竞争、算计,要忙碌、紧张、妒忌。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很简单、很轻松、很自然、很安逸、很方便。

总起来说,西方开创的现代文明,是以 “物”为中心。把占有物、消费物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尺度,积极的成果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代价和必然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人的不平等、不幸福、不持续。

我国探索的人类新文明,是以“人”为中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人性得以发扬,人性得以完善,真正实现人的平等、幸福、持续。

以“人”为中心取代以 “物”为中心,不是不要“物”,也不是轻视“物”,而是使“物”的生产、消费、分配走上科学、合理、公平的轨道,即实行清洁生产,不破坏环境;适度消费,不浪费资源;公平分配,不两极分化。

以“人”为中心取代以 “物”为中心,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核心,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发展权;以人的需要为宗旨,既关心人的物质需要,还关注人的精神健康;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人的持续为原则,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破坏生态。

我国要建设现代文明,又要超越现代文明,就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就是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新的价值理念、新的价值尺度、新的社会形态,就应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学说,制定新的方针、新的国策、新的目标,实行新的伟大转折。

需要一场理念的革命

解放思想,就是理念革命。目前我国思想界有三股思潮:一是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创造了五百年辉煌的西方文明,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西方文明不能照搬,也照搬不了。二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延续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肯定有值得继承的宝贵东西。但我们不能全盘复古,孔子圣贤的教导,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所有问题。传统文化同样不能照搬。三是传统社会主义,主张回到计划经济、公有制、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口号、新概念,这是对旧社会主义的反省、新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得到更为清晰明了的解释。

西方文明的精髓是倡导爱自己。人不爱自己怎么生存、怎么发展?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就是不允许爱自己,看作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温床,号召“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改革开放,就是允许在经济领域爱自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不允许,在社会、政治领域更是缺乏制度保障。爱自己,是人性的要求,是构筑现代文明的基石。我们没有理由不允许、不保障、不鼓励爱自己。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倡导爱他人。人爱自己,还需要爱他人。人要生存、发展需要合作,这就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想到他人。人的伟大、人的价值、人的意义,恰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对他人的爱,从爱父母到爱兄弟、爱朋友、爱众生、爱祖国、爰自然。现代人在利己主义、物质主义的泛滥中集体迷失,传统文化是治疗现代病的一付良药。

社会主义的精髓是倡导爱大家。针对自由竞争必然带来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马克思主义运用看得见的手,照看社会公共利益。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今天看,在看得见的手的运用上,除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消灭私有,计划经济以外还可有其它选择,但照看社会公共利益的理念是正确的、永恒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在于没有照看好公共利益。我国改革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共利益有所改善,但改善得不够。资本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在照看公共利益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这是从 5000 年的中华文明、 500 年的西方文明、 200 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提炼出来的,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具有的逻辑的完整性和严密性、理念的神圣性和正义性,可以成为执政的共产党治党、治国的理念,从中引伸出新方针、新政策、新制度:爱自己,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爱他人,就是孝敬父母、奉献他人;爱大家,就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平分配。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的体现和落实。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实现了平等、幸福、持续,也就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也可以成民众修身、齐家的理念,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做到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一定和谐、幸福。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可以超越阶级、民族、国界,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认同。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所提出的理念不为中国同胞、世界民众所接受,怎么解放全人类?

解放思想的理念,要在人类的文明中进行比较,世界的舞台上接受检验。布什向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人权理念,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美国的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世界能学吗?中国能学吗?布什向全世界推广价值观,我们有什么理念能到联合国去讲、到全世界去说?集东西方文化的精粹,既体现物质文明,又弘扬精神文明的“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可以叫响全世界。

解放思想篇五
《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也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通过学习来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那么,我们究竟要解放什么思想呢?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学校工作的政治方向;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对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所以说“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

二、改进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

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革除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体制机制,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科学发展。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

解放思想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思想认识的逻辑过程是和客观现实发展的历史过程相统一的,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新时期解放思想作为主体精神状态、思想认识发生变革和转换的过程,是我们坚持实践标准,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是自我反思、自我解放,从破除外层思想障碍到摈弃深层的思想束缚,按其内在逻辑发生“内化”的过程。这一“思想进程”是和新时期全面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相统一的。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从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谬论的迷雾中解放出来。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酝酿于我们党针对林彪、“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肆意颠倒和歪曲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的思想混乱和理论混乱,在全国开展的声势浩大的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运动。否则思想的天空就无法迎纳真理的光辉,区分不清真与假、善与恶,最终将葬送马克思主义,窒息社会主义。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并非朝夕之功。

其次是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及实践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解放出来,从“两个凡是”的藩篱中解放出来。随着对林彪、“四人帮”批判的深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文化大革命”错误实践,以及如何区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深层次问题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可是,由于当时“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挠,加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又有着相当广泛的习惯势力基础,刚刚萌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举步维艰。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由此“飞流直下三千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着力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花费大量精力,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引导人们从教条主义及个人崇拜的迷惘中解脱出来。 再次是从僵化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误区中解放出来。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深化于社会主义模式的科学选择与实践创新过程之中。这个时期,思想解放的幅度与力度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

大,以十二大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为发端,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最终成果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牢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明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进一步阐明了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地位和作用。新的思想大解放导致改革开放的洪流更加汹涌澎湃。

解放思想的上述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结、循序递进的过程,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思想飞跃的脉络。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思想飞跃所产生的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是20年来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最高成果和集中体现。

解放思想是破立统一的过程

解放思想既不是单纯的破,也不是单纯的立,而是既破又立、破立统一的过程。

——当社会亟需拨乱反正,而人们思想的主导方面还被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所左右的情形下,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破”。它要求人们必须澄清思想是非、路线是非、理论是非,划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

限,破除主观偏见及习惯势力的枷锁。我们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批判“两个凡是”,否定“文革”等,都充分体现一个“破”字。当然这个阶段也在“立”,如重新确立实践权威,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工作重点转移等。

——当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状态从僵化状态“裂变”出来,呈现异常活跃而又良莠混杂时,邓小平则更多地强调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既反“左”又反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不要随意上纲,人人过关。这一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是“破” “立”结合,全面把握。

——当坚冰已经打破,改革巨舰亟待远航,人们思想基本解放或主导方面已经解放,并且步入正确轨道时,邓小平则是更多地鼓励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抓住机遇,迎着风险上;主张对待那些思想还不解放或不甚解放的人们,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争论,允许看,用事实来说话。这个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无疑是以“立”为主,而且已不啻政治、政策领域的 “立”——解放思想愈益具有认识论的普遍意义和实践创造的张力。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进了党章,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更高、更深、更大的“立”。

解放思想的破与立所坚持的原则即实事求是,一切依“三个有利

解放思想篇六
《解放思想(演讲稿)》

解放思想先要统一思想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年,也是解放思想大讨论年。通过积极参与“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自感思想经受了洗礼,心中燃起了激情,奋斗找到了方向。下面,我将围绕《解放思想先要统一思想》这个主题,来展开我的演讲。

纵观横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冲破藩篱的思想解放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僵局的思想开拓过程。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步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当今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我们不难发现思想解放是永无止境、生生不息的前进方式,更容易找到思想解放一脉相承、不断统一的运动规律。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带来的是党的方针路线更加科学、更加成熟;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赢来的是举国上下步调更加一致、思想更加统一。

回顾宜春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迅猛,不仅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五届农运会,还三年连创“五城”,五年财税翻番,好事年年、喜事连连、成果多多。我想,这是全市上下思想不断解放、认识高度统一的结果,更是举市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争上游的结果。面对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新形势,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态势,当前,市委、市政府立足求突破、促赶超,再次发出了解放思想的施号令,再次作出了科学发展的新动员。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认为,谋求发展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更要统一思想。

实事求是地讲,在后劲储备上,我们的资金有限、资源有限、人才有限、时间有限,要以有限的发展储备,赢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凝神聚力谋发展。在发展现状上,我们比全国要落后5年,在江西属于“第二梯队”,赣西的老大地位已经不再,处于落后掉队的尴尬境地,要从落后中崛起,将掉队之势扭转,就必须统一思路、同心相向,齐心协力促赶超。

要将思想统一到市情认识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文体事业发达,而产业效益不高;生态环境优美,而工业经济落后;引进项目多,而大项目少;经济发展迅猛,而经济总量不大;财税收入翻番,而人均收入较少,等等。这就是我们的市情,这就是我们的家底。“雄关漫漫真如

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既要正视现实差距,清醒估价自己,做到不因为有所成就而沾沾自喜,不因为后无追兵而灰心丧气,始终持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始终充满弯弓射雕、群雄逐鹿的豪情,切实在解放思想中寻求突破,在科学发展中奋力赶超;又要立足市情实际,将这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这作为实现奋力赶超的立足点,不脱离实际尚空谈,不超越实现作空梦,始终坚守长远定位,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在争论中折腾,不在内耗中耽误,真正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无限,将极弱的优势发挥到极至。

要将思想统一到经济发展上。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各种发展要素中,经济发展决定一切。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离开了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政治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等,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说经济是水,那么政治、文化、社会就是船,只有经济之水涨,政治、文化、社会之船才会高。我们要将经济发展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将发展经济作为解放思想的核心课题,特别是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大突破,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排除一切干扰,消除一切顾虑,克服一切困难,痛下苦功抓经济,聚精会神搞建设。

要将思想统一到敢闯善拼上。爱闯才会成,爱拼才会赢。从我们日常生活规律来讲,但凡干一番事业,总是会有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是人的求生本能,更体现我们的智慧。况且风险总是光顾懦弱、青睐无知,往往远离慧眼、害怕胆识。从我市的发展状况来说,宜春要实现赶超发展,就必须突破常规,敢闯善拼,彻底破除“旧框框”、“老套套”,坚持做到非禁即入、有需则让,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只要有利于宜春发展的,我们就要大胆尝试、大胆勇闯、大胆比拼。对于别人做得好的,我们要借鉴,对于别人没做过的,我们要尝试。要在突破陈规、推陈出新中,走出一条赶超发展、快速崛起的新路子。

思想的火花,是心窗之花,它既照耀心灵、点燃希望,更指引前程、增添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才能齐心协力、步调一致。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之秋,让我们承传历史,展望未来,让解放思想的旗帜在烈烈迎风中更加招展起来,让锐意进取的步调在整齐划一中更加铿镪起来,让蓄势待发的宜春在赶超发展中更加富饶起来。

谢谢大家!

解放思想篇七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心得体会1》

把握解放思想实质 实现赶超跨越发展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心得体会

当前,我区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后发展的这一基本情况,加快实现富民强浔新跨越宏伟目标,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才能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富民强浔新跨越。解放思想是过程和方法,赶超跨越则是结果,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的本质,才能实现思想解放大飞跃,才能推进组织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一、解放思想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加强学习是组织工作解放思想的基础

解放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我们不断认识与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也就是在对社会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解放思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它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洞悉,对本质规律的把握,对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明察,来源于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我们只有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解放。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组织工作的面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始终把握组织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才能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主要途径就是学习。不学习,我们的思路就会局限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永远跳不出条 1

条框框的禁锢,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不学习,我们就难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在前进道路上就会迷失方向,就难以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领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党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世界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组织工作,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这样,我们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保证不会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线。

第二,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刻领会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总体布局,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深刻领会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切实增强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觉性;深刻领会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刻领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方针,进一步坚定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对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的信心和决心;深刻领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三,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以开展“万名干部入乡驻村”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向群众宣讲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措施,调查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了解当前农民的所思 2

所想、所忧所盼,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帮扶困难群体的各项制度,达到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解放思想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解放思想的关键

解放思想作为一种思想的常态,它既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建设性思维。作为批判性思维,它要求人们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改变或抛弃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等等;作为建设性思维,它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因此解放思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破旧”就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影响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旧方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立新”就是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勇气,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攻坚克难,敢干前人未干之事,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以开拓创新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俗话说,“破”之不易,“立新”更难,“破”而不“立”等于零。开拓创新是开展继续“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的主题,也是组织工作解放思想的关键所在,唯有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跨越”。

首先,创新组织工作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组织工作出生产力”的观念,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模式,把党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把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到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对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等具体工作中,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部门;要树立“组织工作成本”观念,建立精干高效的组工干部队伍,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和严密、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管理体系,把组织工作效率的高低作为衡量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政绩的标准;要树立“开放民主”的观念,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目标,把竞争机制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方法、手段引入组织工作,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及一系列原则,体现到选人用人等各个方面上来,让组织工作更多地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高组织工作“创新力”。

第二,创新组织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着眼于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着力构建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着眼于提高选贤任能水平,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着眼于疏通出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着力构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立足于教育防范,探索和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要创新和完善制度规范,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探索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精神,建立有效的常委分工负责运作机制,明确常委职责分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健全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积极探索票决制等决策方式,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建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配机制,既注重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注重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 4

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提高人才素质,盘活人才存量,引进急需人才,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人才实力,激发队伍活力,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三,创新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着力拓展工作领域,着力整合组织系统内外资源,搞好横向互动,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使之协调运转;注重加强内外协作,注重上下连动,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要着力扩大组织工作的民主参与程度,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当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探索和总结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确保组织工作的每项任务都落实到位,要善于创新示范典型,着力打造贵港组织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推进整体工作上新水平。

第四,创新组工干部形象。创新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活动载体,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可信形象;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可靠形象;创新求实、锐意进取的可敬形象;团结和谐、真诚待人的可亲形象。

三、解放思想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推动工作是检验组织工作解放思想的主要标准

解放思想既是一个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解放思想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必须在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 5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解放思想》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解放思想大讨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解放思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解放思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ixianghuibao/2116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