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思想汇报 >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6-12-07 11:22: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9篇)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委政研室(2012年5月)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县委政研室会同政府办经调室、县经科信局、县统计局等部门通过察看现场、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工...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政研室

(2012年5月)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县委政研室会同政府办经调室、县经科信局、县统计局等部门通过察看现场、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以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旺市融城、兴工促农、科学跨越”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先后荣获“湖南省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县”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 、“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和“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重点县”等殊荣。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兼并重组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县属规模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 1

股企业2家、集体企业1家、民营企业37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电力能源五大行业为支撑,水泥、食品、彩色印刷、冶金化工、机械、等多种产品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2011年,38家县属规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8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5%。产业增势日趋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30%。材料工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4%。全县企业实现增加值6.7亿元、销售收入1692万元、5244万元、利润75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6%、60.37%、53.68%、11.31%。今年一季度,县重点骨干企业运行良好,完成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72.6%;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41.02%。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通过围绕资源包装储备项目、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2011年,全县工业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30%。市重点工程项目恒裕实业整体搬迁一期土石方工程已完成,镀锌车间场地已整体移交,已启动汽零配件、电线电缆建设,并完成了土石方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设;金大地白碳黑技改 2

项目,于去年4月份建成投产,形成产能1万吨;金大地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1.1亿元,已完成项目的土石方工程;奇效节能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立项、环评、土地报批已办理完毕,场地平整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厂房建设阶段;宇隆漆包线已完成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已通过省国土厅审批,进入挂牌和征拆阶段;金糯咪食品项目正在进行生产厂房施工和基础建设,一期工程去年已实现竣工投产,二期冷冻物流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主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新、特等重点项目。今年1—5月份,全县共引进项目6个,合同引资7.39亿元,在谈重点项目12个。建园来,县工业园共引进工业项目33个、基础设施项目7个,含5000 万-1亿元项目12个,1亿元以上项目3个,合同引资7.7亿元人民币,目前另有在谈重点项目10个,拟投资额达10.5亿元。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先后引进签约项目12个,其中工业类项目10个,含5000万-1亿元项目5个,1亿元以上项目3个,目前,舞水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荆坪古村保护开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两园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 3

高。截止目前,县工业园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修建园区干道3条共6公里,标准厂房4栋共16000平米,企业员工公寓204套共10000平米,服务中心大楼5000平米,完成对汇达自来水厂收购扩容,日供水能力从1000立方增加到3000立方,铺设供排水管7㎞,绿化亮化园区干道5公里。创建“百亿园区”和申报省级工业园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获得了省级环评批复。()产业园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园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7054万元。完成乌溪东路路基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和乌溪东路硬化和人行道路建设;紫荆东路完成清表,正在进行路基建设;翠柏路、枫香路正在准备二季度土地报批工作;茅利溪南北两岸绿化、护栏、防渗工程全面启动,怀黔路以东的主干道两旁的风光带建设顺利推进;园区供水、电力、通讯网络全部拉通。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承载能力逐渐增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文化科技产业名册,已经成为众多客商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5、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三高一低”企业列入淘汰计划;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 4

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327366.79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14吨标准煤,37家规模工业企业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同比下降了16.08%。

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说,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40家规划企业中,年税收超过1千万的企业仅有3家,年税收不足100万的企业有4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 5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县工信局 赵 平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一线两园四区”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大企业进园区、小企业在乡镇”的发展布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挥“四大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围绕“六大产业”(油煤化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轻工制造、现代物流),积极开展“引强入宁”工程,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及非公经济,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上年度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现有非公经济主体9790户,规模以上非公企业35户,从业人数4.5万人,涉及13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个体工商户8932户,中小微企业8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户);基本形成了以煤、电、化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果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化肥、生物农药、废旧塑料回收、面粉及酒类饮料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到2014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速16.7%;创建小微企业210户,全县中小微企业累计达到858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1.35亿元,同比增长

68.8%;开发市级新产品3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非公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3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2%,上缴税金6274.9万元。

二、2015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把工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攻点,不断加大工业强县力度,认真实行局班子成员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制度,靠实责任抓管理,凝心聚力抓落实,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班子成员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的通知》,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的跟踪和协调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提高服务效率。至5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541万元,同比增长60.6%;实现销售产值54761万元,同比增长62.3%;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8万元,同比增长16.5%。

2、工业项目建设顺利。全面推行“五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四定一包”责任制以及班子成员联系项目制度,实行倒排工期,确定完成时限及目标任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确定或备案地方工业投资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86亿元,至6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34.9%。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速缓慢。受全国经济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在增加2户规上企业基础上,较去年同期才增长了16.5%。

二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全年确定的10个重点地方工业项目开工不到一半,部分项目的前期谋划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全县项目建设的进程。

三是工业项目科技含量低。一些工业项目还停留在初加工、低档次、低附加值的水平上,项目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实现资源在县内精深加工的瓶颈还没有真正破解。

四是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我县各类企业普遍规模小、起点低、发展慢,自身积累先天不足。加之民间闲散资金聚集困难,企业中介融资担保机构难以形成,银行贷款难度大,门槛高,大额贷款审批时限长,给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运营带来了较大困难。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五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显著。引进的工业项目少、大项目少、具有龙头带动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对相关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项目储备不足,向外推介的条件不充分,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致使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运行监测调度。加强预警预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继续完善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控,加大运行监测力度。按时统计上报省上监测的中小企业运行数据和分析,经常性的企业指导、跟踪、服务工【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完成。

二是落实联系帮扶制度。局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企业帮扶指导,全面负责所联系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采取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协调解决联系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帮助企业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努力解决因土地、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督促项目达产达标。借助运行服务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抓好对竣工投产企业的指导协调,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各项生产要素的有效供应,促进10个新建续建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标达产。同时,落实上级和我县出台的各项优惠、奖励政策落,形成政策组合优势,以帮助项目达产达标为基础,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是加大规上企业培育。突出规上规下企业的培育,抓好规模企业的培育和入库工作,争取中威金属制造和恒瑞康药业2户企业进入规上企业序列。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建办规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加快小微企业的备案申请,充分运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相关政策,争取更多项目扶持资金,努力完成小微型企业创办任务,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五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积极完善和落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的配合联动机制,加大项目论证、分类、筛选力度,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进产业承接转移,主动对接产业转移需求,超前谋划一批对宁县经济发

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避免因项目缺口造成投资被动,保持投资的稳步持续增长。 六是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快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加大工业投资的保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长庆桥、和盛工园区的投入,完善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发挥最佳投资效应,不断提高两园区的产业集聚度和集约发展水平,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协调银企对接互助关系,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撑作用,着力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把创建基地建设向产业园延伸,加强指导服务,支持恒大橡塑,恒瑞康公司等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工作,力争县内重点产业项目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八是加大非公经济创建。全面落实各项支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拓展发展领域,鼓励引导各类社会人员放手创业,培育发展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继续推行项目“三个一”包抓机制和保姆式服务,力促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续建项目按进度计划推进;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信息动态更新和银政企农合作对接机制,积极引导更多非公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挂牌交易,切实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题。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关于全县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关于全县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根据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深入全县工业企业,针对我县工业科技创能力情况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为工作重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科技兴成战略”和“品牌战略”,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精心打造全省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和全市先进制造产业园,全县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我县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XX省名牌产品7个,XX省著名商标5个。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税27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59.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6%,高于全省平均化水平8.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

占比位列全市第一位。

(一)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不断修订完善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重点项目推进为重点的工作考评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近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引进人才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形成了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同时,抓好各级支持创新政策的落实。2010年,全县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7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的减免税达到2510万元。三是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创新发展。我县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有关科技人员10万元、5万元、2万元;获得省科技奖励一、二等奖的,分别奖励有关科技人员5万元、2万元。对认定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 10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新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

10万元、5万元;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对年内技术改造投资实际完成财务支出达到5亿元、2亿元、1亿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奖现金20万元、8万元、4万元和2万元。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我县加强宣传,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创造性,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近年来,我县共获得XX省发明创业奖二等奖1项,XX市专利技术一等奖3项,XXX等4位同志被评为XX市优秀专利发明人。

(二)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县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构建研发创新体系。近年来,我县坚持采取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直接引进等方式,全方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我县认真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10年全县引进博士1人、硕士22人、职业经理人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1人。截至目前,全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36人,专职研发人员30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65人,硕士以上学历研究人员17人。二是加强“院企合作”。近年来,我县先后有14家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XX大学、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XX省电力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达成合作项目数项。如XX公司认真实施“借脑创智”工程,加强产学研结合,与清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变压器研究所、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武汉高压电器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人才、科技协作和技术信息互动关系,并成立大学研究生创业基地,设立了泰山学者岗位,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企业研发能力得到提高,其中XX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填补了我市空白。

2、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指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已有32家企业采取自建以及与高校院所联建或委托设立等方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技术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二是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积极协调县财政和规模以上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同时,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要按照销售额的3-5%提取技术研究经费,这些经费全部用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0年,我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达到10200万元,同比增长20%。三是积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利用范围,2010年,我县工业企业共获得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转化科技成果18项,实现产值15亿元,凸现科技支撑作用。

(三)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取得新突破,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2010年,我县共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争取无偿扶持资金435万元,其中XX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500KV级超高压节能变压器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XX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争取扶持资金300万元。该项目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变压器技术领域取得了3项国家标准,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并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8项(发明2项,实用新型16项),取得新工艺10项,建成500KV级变压器产业化基地1个,2010年该项目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2651万元,利税1941万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县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鼓励企业加强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联合调研组

(2006年6月19日)

县域工业是全市县域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板块,是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市奋力崛起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按照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调研计划要求,组成由市发改委、经委、市财政局、科技局、统计局以及市政府经研室人员参加的联合调研组,在怀远、五河、固镇三县政协的密切配合下,对县域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及估价

我市县域工业在“十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县县委和政府审时度势,把“工业强县”作为重要战略提出,三县工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县域工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09.5亿元,比2004年增长20.1%,占全市工业比重为35.2%,比“九五”末绝对数增加45亿元,年均增速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势强劲。2005年,三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产值31.56亿元,比2004年增长50.43%,与“九五”末相比,年均递增19.9%。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为42.4:30.2:25.4;工业化率为20.9%,比2004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发展信心和决心增强。近年来,各县都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怀远县县委、政府按照“一个核心,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以工业化为核心,一手抓招商引资、激活民资、优化环境、创新机制,一手抓班子、带队伍、尚清廉、树正气,去实现在皖北县域经济崛起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五河县县委、政府坚定“工业立县”思想,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按照“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产业第一”的原则,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工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三酒一塑”,培育特色经济。固镇县县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先后制定了《关于扶持县内私营企业发展的十项规定》、《关于对重点扶持私营企业实行扎口收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展宣传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活动,制定《主攻工业年活动方案》,营造了“工业强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2005年,怀远县,民营工业企业344户,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4.7%;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占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7%。五河县,民营工业企业117 户,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5%,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6.5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6%。固镇县,民营工业企业160户, 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4%,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为6.2%。

(四)抓重点、强龙头,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各县在发展工业经济中,注重扶优扶强,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如:怀远县有年产值超3亿元的华润啤酒蚌埠分公司和浙泰不锈钢公司,有雁湖面粉、威斯食品、成果石榴酒、大宏纺织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河县国企改制后成立的皖啤公司、淮酒公司、江达公司、永丰化工、恒源技研、兴河水泥和鸿雁塑料等传统老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固镇县以丰原油脂、固东面粉、大成肉鸡、金华食品等为代表的一批食品工业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五)以资源、地域、龙头企业为纽带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链条正在延伸。如:怀远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以荆芡为中心,以225省道为中轴的100余家大米加工产业群;以龙亢农场为中心,以307省道为中轴的面粉加工产业群;以县城为核心的啤酒、石榴酒、蔬菜加工、饮料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以大宏纺织为龙头的轧花、纺纱、织布产业群。固镇县形成了以瓦疃和刘集为中心的数十家板材加工企业集群;以华生集团为龙头的王庄花生加工产业群;以美辰食品和兆丰卤制品为骨干的新马桥肉食品加工产业群等。

(六)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正在成为三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三县经济开发区,作为县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各县都全力以付打造这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三县自建立开发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4.7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4亿元,入驻企业115家(2005年底数),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1.3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829万元,实际到位内资9.6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399万美元,区内就业人数12059人。

(七)政府服务意识增强,经济发展环境有改观。近几年,各县都在建设硬环境、整治软环境上做了许多工作。固镇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清费治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扎口收费、限时办结”制度。五河县花大力气改善政策、服务、治安三大环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坚持未取先予,坚持算大帐、谋长远,让小利、求大利”。怀远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意见》等文件,着力整治越级收费、多头收费、超标收费和“吃拿卡要”等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有效工作,三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八)扎实推进企业改革,改制企业获得新生。近年来,各县都采取措施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固镇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民营企业整体收购县硫酸厂、麻纺厂、化肥厂和面粉厂,重新组建了天原化工、金源纺织、固德木业和金禾面粉等新企业。五河县在企业改制中本着“不求所有求有为,不求形式求效益”的原则,以构建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为手段,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突破口,细化改制方案,妥善解决企业债务消化、国有资本退出、干部职工安置、各类保险接续、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等难题,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任务。

二、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困难

(一)发展速度不快,县域工业化水平低。与自身比——2000年,市辖三县累计实现GDP85亿元,工业化率为20.5%;2005年,三县累计实现GDP144.9亿元,工业化率为20.9%。五年间,工业化率仅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比——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7.8:41.6:40.6;工业化率为34.1%;我市三县一产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26.6个百分点(比2000年又提高5.9个百分点),二产比例低于全省平均值11.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省平均值13.2个百分点。与全省10强县相比——以2004年为例,我省10强县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0.8:40.1:29.1,我市三县一产高于省10强县平均值16个百分点,二产低于10强县平均值13.1个百分点。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二)产业层次低度化,县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市县域工业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市2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8个高新技术产品中,县域工业仅有1个高新技术产品。与地处皖东南的宁国市相比,宁国市2004年已有8个国家“双高一优”项目、32个省重点项目、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家省级技术中心、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民营科技企业;80%的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姻,全市有高新技术产品25个。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表现为“三个为主”,以资源型为主、以粗放型加工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多为米、面、油、棉、菜、肉等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三是企业规模小,规模企业总量少,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尤其少。我市辖三县人口250余万,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户。其中,有近20户企业停产或不能按时报送报表,超亿元企业仅3家。而地处山区的霍山县,人口36.7万,2004年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超亿元企业5户,超5000万元企业8户。相比之下,差距可见一斑。 (三)企业融资困难,县域工业投入总量不足。2005年,三县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入9.67亿元,占三县全社会总投入的比重为45.39%。相对于基础薄弱的我市县域工业,投入明显偏低。而且,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从2003年以来,我市工业贷款一直呈下滑态势,三县工业贷款更是少得可怜。2005年,三县工业贷款余额合计仅为4743万元,只占全市工业贷款余额的

1.19%。其中,怀远、五河、固镇工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048万元、1031万元和2664万元。杯水车薪,严重限制了三县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管理粗放,县域工业人才匮乏。我市县域工业企业仍主要停留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科学管理需要各方面人才。由于我市县域工业规模小,效益低,收入报酬不高,发展空间不大,所以引不来也留不住人才。据统计,2004年,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为9854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分别为43人和180人,高级技师、

技师分别为19人和39 人,高、中级工分别为102人和202人,总计585人,占职工总数的5.9%,比全省、全市平均依次低7.4个和8.9个百分点。在调研过程中,三县普遍反映企业招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县农村有效劳动力大批奔赴外地务工,新办企业招进来的人员,多是有家庭拖累走不开或文化程度偏低的,素质不高。人才问题不解决,职工素质得不到迅速提高,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五)经济管理部门力量不足,管理体制需要创新。“十五”初期,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市、县两级都撤销了工业局,将原行业管理职能划入经委或计经委运作。事实上,由于各县工业规模逐年扩大,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增多,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尚未组建,机构不适应、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已经突现出来。我市县域工业目前尚处于蓄势聚能的起步阶段,企业迫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管理体制创新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招商引资成果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最为关心的大事。企业做大做强,既需要硬环境支持,更需要软环境优化。目前,基层反映最多的环境的问题是:政府招商承诺不兑现,失信于民;财政支持力度不大,引导无力;某些部门执法随意,就高不就低,企业有苦难言;企业周边环境恶劣,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企业建设;商业信用环境不佳,交易、融资困难等。所有这些,追根求源,还是由于政府某些部门对“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认识不到位,亲商富商观念有差距,执行政策有偏差,工作方式守旧、力度不够所致。 三、加快我市县域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理清工业发展思路

1、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机遇,一般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出现的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能否善于发现、抓住并创造、利用机遇,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是我们与发达地区,在观念上的根本差距。三县各级领导同志,应该汲取我市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民营经济和园区经济,因屡屡丧失机遇而发展滞后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清并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省里打造“两淮一蚌”城市群、加快淮河流域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强化机遇意识,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勇于面对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等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2、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三县已制定出“十一五”规划,但尚无详尽的“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出台。为此,我们建议,在编制具体工业发展规划时,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1)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排除立足县情,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办工业,大力发展粮棉油农产品加工业。这样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但也易于陷入经济学所讲的“比较优势陷阱”。即:资源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企业进入门槛【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低,易导致企业间过度竞争,最终使企业丧失比较优势,造成投资损失。而且,产业初始选择的低度化,还会导致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阻滞产业提升,造成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实行产业扩展与升级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继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扩大产业覆盖面;同时引导企业跳出初加工的圈子,走“名特优新深”的发展路子,提高加工深度、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把它们做精、做透、做高、做强,做出特色。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无中生有”,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大后劲。 (2)各县产业定位应根据中央对中部地区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利用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突出产业特色,是江浙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一要准确定位,突出优势,尽量避免三县之间和县市之间产业同构,以防导致过度竞争两败俱伤。二要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一县一业、一镇一品,树立区域特色品牌。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企业合理分工协作,不仅可以获得集小成大的集聚效应,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竞争和协作中加速科技进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三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要引导县域中小企业主动出击,加入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网,承接其产品扩散、委托加工,甘当大厂配角,通过为大企业配套服务获得市场份额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支持,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四要汲取“义乌经验”,配合特色经济的发展兴办大市场,实行贸工农联动,吸引四面八方客商上门购销,构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3)在产业布局上,宜采取“园区工业-县城经济-乡镇企业”并举的模式,而不应顾此失彼。从某种意义上说,园区工业重在保“财政”,县城经济重在保“城市繁荣”,而乡镇企业的发展除二者兼而有之外,更重要的是保“富民”。因此,要对三者合理定位,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4)发展县域工业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三者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编制县域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园区发展规划,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本县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名录,坚持“高能耗低技术、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企业不进园区的原则,大力发展“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决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来发展工业。

(二)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针对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建议:

1、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定位,积极营造特色园区。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园区的主导产业特色,注意引进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主动衔接、延长产业链,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二要加速培育品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

关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月发展状况的调研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县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手段和必由之路,也是我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运行状况,我局成立调研组深入规上企业进行调研,采取座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与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初步了解了规上企业当前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月,全县 家规上企业(规上企业是指国有或年销售收入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 亿元、下降 %,税收 亿元、下降 %,用电量 万千瓦时、下降 %。

从具体企业看,销售实现增长的有 家,占规模企业的 %;税收增长的有 家,占规模企业的 %,发展较好的有:国睿新能电子(完成销售 万元、增长 %,税收 万元、增长 %)、恒发服饰(完成销售 万元、增长 %,税收 万元, %)、东润橡塑(完成销售 万元、增长 %,税收 万元、增长 %)等企业(详见附件

三)。

从分布区域看,销售实现增长的有家,占镇区单位的%;税收增长的有家,占镇区单位的 %,分别是:开发区(完成销售 亿元、增长 %,税收 万元、下降 %)、阳江镇(完成销售 亿元、下降 %,税收 万元、增长 %)、固城镇(完成销售 亿元、下降 %,税收 万元、增长 %)、古柏镇(完成销售 亿元、下降 %,税收 万元、增长 %)(详见附件一)。

从分布行业看,销售实现增长的有 类,占所有行业的 %;税收增长的有 类,占所有行业的 %,发展较好的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销售 亿元、增长 %,税收 万元、增长 %)、造纸和纸制品业等其他行业(共完成销售 亿元、增长 %,税收 万元、增长 %(详见附件二)。

二、运行特点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1 、经济主体地位突出。 — 月,规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 亿元,占全县工业的 %,实现净入库税收 亿元,占全县工业的 %。规上企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家(全县家)、省创新型企业家(全县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全县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全县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家(全县 家),是我县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规上企业在岗职工 人,占全县工业企业职工总人数 %,年平均工资 元,是全县工业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 倍,规上企业成为全县人民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2 、总体运行趋势向好。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严峻、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挤压,规上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开票销售同比下降 . %,但从单月销售数据来看,总体呈稳中求进、逐步回升态势, 月、 月、 月、 月环比增速分别为 . %、 . %、 . %、 . %。

3 、外贸出口较为平稳。据海关数据显示: — 月,规上企业外贸出口完成 万美元,同比增长 %,增速在全市十三个区县中位列第二。从具体企业看,六成企业出口同比增长,四成企业出口同比下降,其中增幅较大的企业有:南京红太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增长 %)、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增长 %)。从产品类别看,化工类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额的 %,增长 %,增幅领先于各类商品,拉动我县出口的增长;竹制品、橡塑制品出口分别增长 %和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 %的出口增长。

4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截至 月中旬,规上企业新申报高新技术产品 个;专利申请量 件;牵头制订(修改)国家标准 项;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家;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省民营科技企业 家,均超过去年同期申请量。同时,节能降耗加快推进, 家企业申报清洁生产, 家企业申报循环经济试点, 家企业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其中 家高能耗单位与南京市节能减排工作指挥部签订责任状。争创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新申报省著名商标 件、市著名商标 件;市名牌产品 个。

5 、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从分布区域看,开发区由于国

睿新能电子、贯通电气等新入选企业快速发展,销售增幅较大;受景鹰制衣、恒发制衣等服装企业由纯加工向经销生产转变,大地水刀、东润橡塑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等因素影响,阳江镇、古柏镇、固城镇税收平稳且有一定增幅;桠溪镇、漆桥镇受卓成电工、古都电子、齐越铜业等废旧物资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影响,销售、税收降幅皆在 %以上。从分布行业看,交通运输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销售由于云瀚股份等新增长点的拉动实现较快发展;纺织服装业、橡塑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营销方式转变、技术改造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税收增长较快;化工及医药业、太阳能业由于经济不景气、需求低迷、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销售、税收下降;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废旧物资回收退税政策取消等原因,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

三、主要问题

1 、企业产品层次低,税收贡献小。从产品结构看,我县规上企业仍以粗加工和半成品生产为主,且产业链较短,产品附价值低,较多为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受上游资源依赖和下游限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从销售税率看,主要受红太阳集团( . %)、红宝丽公司( . %)、卓成电工( . %)、午和塑业( . %)等企业影响,规上企业税率仅为 . %,低于全县工业平均税率 . 个百分点(撇除以上 家企业,规上企业税率为 . %)。

2、管理体制和理念落后,家族式管理制约企业发展。除红太阳集团、红宝丽公司等小部分企业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外,多数去企业受文化知识限制、传统思想影响,接受新生事物速度慢,创新意识弱,“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

兵”思想强,缺乏准确及时的判断决策能力和科学长远的发展设想,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扩大规模和产业转型等认识不到位而产生畏惧心理。管理以家族式为主,企业管理人员多从血缘、地缘、亲缘组成的关系网中产生,高级管理人才难以真正进入企业决策层,凭经验管理仍是我县规上企业的主要模式,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3、融资渠道窄,融资难。在被调查的 家企业中,企业发展(正常经营、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量平均达 万元,其中资金需求量少的 万元,最大需求量为 万元,而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门槛高,贷款审批相对苛刻,权限上收,获得银行贷款率还不到 %。目前金融部门仅针对房产、地产、票证进行抵押贷款,动产抵押和信用贷款很少。有的企业虽然有足够的不动产进行抵押,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和财务数据不符合要求等原因,也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在资金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接单能力降低,生产规模萎缩,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部分企业主出于所有权观念的原因,不愿意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融资,多采取高利贷形式向民间借贷,不但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也极易因情况变化造成债务纠纷。

4 、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由于离南京等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地较远,加上能提供的薪金待遇有限,很难吸引到优秀职业经理人、高级企管、优秀企划、营销、高级技工等人才在高淳创业发展或为企业长期服务。一线工人、技术熟练工因为工资、待遇和工作

2016全县工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六篇

一、工业发展现状

1、工业运行现状。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17户,能保持常年纳税的企业有170户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户。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0.8亿元,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25户。全部工业上交税收1.66亿元,纳税超百万的企业21户,其中过千万企业2户。全县用电量首次突破2亿度,达2.3亿度,其中工业用电量1.52亿度,分别增长18.7%、18.3%。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7.1%,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三年翻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9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1.7亿元,增长8.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46亿元,增长20.6%。2016年1-5月,全县工业总产值54.54亿元,全部工业上交税收7729万元,纳税超百万的企业9户,其中过千万企业1户。全县工业用电量4936万度,下降13.5%。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41亿元,可比增长12.3%;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32亿元,增长15.73%;规模工业实现利税3.16亿元,增长7.38%。预计1-8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4.89亿元,可比增长13.5%;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1.64亿元,增长17.9%;规模工业实现利税6.85亿元,增长16.2%。

2、主导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生物医药、金属制造、新型纸业、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8%。年内新增四大主导产业企业13户,总数达到130户,其中新增生物医药企业3户,总数达35户,新增金属制造企业5户,总数达50户,新增新型纸业企业2户,总数达10户。新增绿色食品企业3户,总数达35户。

(1)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县发展最好、效益最佳、前景最广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普正集团、三力、驰邦药业为龙头,已形成集中成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兽药制剂、香料精深加工、医疗器械及中药种植的产业体系。现有企业3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户。2016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1.5亿元,上交税收2448.2万元。2016年1-7月,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3.6亿元,上交税收1809.8万元,增长19.5%。

(2)金属制造产业。金属制造产业是我县成长最快、比重最大、税收最高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从事铜、铝、钢铁、希贵金属生产与销售及矿山采掘。现有企业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金属、铝业生产正常,实业今年以来一直未开工生产,其他铁矿企业由于铁精粉价格下跌,生产不正常。2016年,金属制造产业完成产值85亿元,上交税收10208.9万元。2016年1-7月,金属制造产业完成产值38.5元,上交税收5790.7万元,下降7%。

(3)新型纸业产业。新型纸业产业是我县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以纸业为龙头,主要生产涂布白板纸、牛皮纸、瓦楞纸等。现有企业10户,产能超50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户。今年由于市场行情不好,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生产就意味着亏损,部分企业生产也只是为了稳住现有员工,加之企业存货较多,占用流动资金大,大部分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企业生产很不正常。2016年,新型纸业产业完成产值6.5亿元,上交税收235.3万元。2016年1-7月,新型纸业产业完成产值4.2亿元,上交税收145万元,下降8.3%。

(4)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是我县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富民产业之一,以工贸、油脂为龙头,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现有企业3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户。2016年,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5.4亿元,上交税收43.2万元。2016年1-7月,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5.2亿元,上交税收52.6万元,增长163.6%。

3、项目建设现状。今年以来,新进区在建项目有3户,总投资5亿元,年产中药饮片3000吨的药业,办公楼、宿舍楼、两栋厂房已完成;晶体电子科技已完成土方平整工程;纸业土地已平整,土地已挂牌。续建项目有7个,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及设备安装;科技、药业正在进行试产;机械办公楼和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部粉刷;机电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5栋已封顶,6栋在建;原计划10月份试产,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影响建设工期;纸业计划12月份试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尽管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53家规模企业中,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只有1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

2、差距较大,形势逼人。横向比: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差欠序时进度较多,分别差欠24.38个百分点、27.59个百分点、17.09个百分点,按目前发展速度,完成全年目标压力非常大。纵向比: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总量仅高于井冈山,不足新干、吉水、永丰的一半;全县工业用电量也仅高于井冈山,略高于永新,下降13.42%,增幅在全市垫底,形势逼人。

3、工业项目少,工业发展后劲乏力。今年全县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竣工和在建项目仅有1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寥寥无几,只有药业、机电产业园两个项目,纸业迟迟未开工,等项目建设工期过长,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4、三难问题依然突出。服装等劳动密集性企业增多,大量挤占劳动力资源,园区企业用工难凸显;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过高,银行恐贷惜恐严重,“财园信贷通”业务进展缓慢,目前只放贷2735万元,与1.61亿元的目标差距较大;用地难也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工业用地存量较少,用地指标供需矛盾突出,造成项目等地落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成效,今年在谈和签约的多个项目急需解决用地指标。

三、加快工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坚持工业经济运行月分析制度,对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对照年度目标,迅速将各项指标分解到月,强化调度,逐月落实。同时狠抓企业开工复产,充分挖掘生物医药、针织日用等发展势头较好产业的潜力,督促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弥补差欠,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县用电量预测会商制度。每个月9日,由县工信委、县统计局、县供电公司三家共同会商,认真分析全县用电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对金属加工、铁矿、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调度,促进重点行业用电量增长。三是积极做好企业申报入规工作。做好新入规企业申报工作培训,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尽早准备,尽早摸底,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了解新开工投产企业筹建状况,帮助解决申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拟对县利德福服装、胜宏纺织、县鑫源纺织、县瑞和兴康药业、日盛生物科技等5户企业进行申报入规。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一是抓好项目开发储备。要根据国家投资政策,集中精力谋划、筛选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为争取更多的项目提供保障。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分析、协调、服务,及时掌握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情况,找准重大项目推进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纸业、电子科技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督促药业、纸业等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一是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强力推进园区增面扩容,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确保扩区调区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省政府批复。加大征地扩容力度,制定园区征地工作机制,提高征地效率。建立用地退出机制,对闲置2年以上或未达到投资要求的企业,依法收回土地或按一定比例收取土地使用税,确保盘活闲置工业用地200亩以上。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做优担保平台,拓展县育财担保中心担保业务,积极做好财园信贷通工作,力争通过财政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5000万元以上,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5亿元以上。三是破解用工难题。进一步创新招工方式,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校企交流合作,针对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训,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4、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要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减化审批程序,对以各种理由和名义到项目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扰乱项目建设环境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

四、当前工业发展中急待市里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用地问题

1、我县扩区调区尚未批复,工业用地指标不足。随着我县工业发展,工业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我县城南园区由于受地势影响工业用地指标将用完,后续工业项目将向工业园区转移,但园区1.2万亩规划用地没有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导致我县扩区调区工作未能批复,且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建议请市政府协调解决。

2、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鼓励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需用地面积600亩,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路条已通过,环评已经通过省专家组评审,但由于我县用地十分紧张,导致项目用地未能落实,建议市政府协调解决本项目用地600亩。

2、医药化工产业是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2016年起,县就着手筹建医药化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600亩,已规划面积1600亩,落户企业35户,形成了以普正集团为龙头,集中成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保健品、兽药和农药生产为一体的产业体系。2016年3月份,省工信委批复县为省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建议市政府协调将我县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列入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同时协调解决县医药化工产业基用地指标3000亩。

3、省驰邦药业有限公司于2016年落户县镇,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及进出口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化工企业,与印尼等国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十分注重投入,二期已竣工投产,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又与美国达成合作,拟新上三期,扩大规模需征地500亩,建议市政府协调决三期用地指标。

4、县新型纸业产业园位于县镇,在现有的造纸产业园位址上拓展规模。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500亩,拟开发面积约1000亩,现已调规面积402.44亩,征收土地面积363亩,其中纸业94.44亩、纸业162.53亩、纸业88.75亩。目前,全县在建或拟建的造纸项目有5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分别是纸业、,拟建项目3个,分别是纸业、纸业、纸业。纸业兴建年产10万吨涂布白板纸于2016年1月开工,该项目预计今年11月份试生产。年产10万吨瓦楞纸于2016年8月开工,该项目预计年底试生产。拟建的3个项目正在着手平整土地、基础设施、环评、立项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指标未全部落实,还相差187亩,其中造纸产业园差欠83亩,纸业占地156亩,已征收土地102亩,差用地指标54亩,占地117.5亩,已征收土地105亩,差用地指标50亩。建议市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上述用地指标问题。

(二)污染物排放指标问题

目前我县造纸产能只有7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且在市政府批复70万吨造纸排污指标内的纸业新上年产2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纸业新上年产1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纸业新上年产1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等几个着手建设的造纸项目,至今尚未解决污染物排放指标。建议市政府尽快协调解决上述三个企业排污,同时重新批复我县污染物排污指标,将现有的70万吨造纸产能扩大到200万吨。

(三)企业融资难问题

1、县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生产特种钢的大型企业,公司2016年开工建设,2016年竣工投产。项目正常生产年用电量高达6000万度,该项目的投产,对我县乃至全市工业用电量将有较大提升。但由于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紧缺,生产极不稳定,另外企业生产许可证一直办不下来,导致该企业今年来未开工生产。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生产许可证及流动资金5000万元。

2、县年产10吨专利药项目自2016年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预计年底竣工试产。目前该项目环评、安评还未通过批复,势必影响项目投产,建议市相关部门加快项目环评、安评的批复,同时项目面临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建设资金2000万元。

3、县年产10万吨瓦楞纸项目为2016年市领导挂点调度项目。该项目于去年1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前期进展较快,主体厂房已竣工,部分设备已安装,但由于建设资金紧缺,导致项目停滞不前,为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建议市政府协调决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

2016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七篇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6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6年底获市政府“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一步一脚印造就了一个农机产业园。目前,正值产业园区建设关键期,或为鼓劲呐喊,或为抛砖引玉,本文将试论其发展之路。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2016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2016年的3倍;据预测,2016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2016年实现产值50亿元;按规划,2016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2016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2016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 2016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交通区位方面看: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从产业基础方面看: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就招商引资而言,已正式入驻企业7家、意向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富福锻压公司将投资20亿元;就基础建设而言,年内将累计完成投入1.25亿元。目前,已投产徐州宋氏车业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等项目12个,农机具交易中心入驻农机经销企业21家、农机品牌22个。

二、冷静析现状,发展之路漫漫

(一)看外部,竞争激烈。表现有二:其一,行业霸主根基已稳,不会轻易割舍一城一池。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且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如占据北美50%市场的迪尔公司,已在津、京、豫等地扎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销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凯斯纽荷兰公司,已在黑、沪等地立足;产品畅销世界140余个国家的爱科公司,已在疆、黑、桂等地站稳。同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鲁、浙等地的农机气候已成。如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城”,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500余家、2016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二,行业新军群起夺食,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从宏观上看,各省市在国家大政策和产业市场的引导下,纷纷各显神通,积极抢夺农机市场蛋糕;从微观上说,周边湘潭的“湖南农机产业园”、武汉的“中国武汉国际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都的“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都是各自省份的战略性农机产业基地,我市梁平的农机产业园也风头正劲。这些园区或在技术、物流、投入等支撑,或在区位、交通等条件,较我县有优势,决定了我县农机产业的崛起之路免不了激烈竞争,注定一路荆棘。

(二)看内部,支撑尚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问题。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为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产业工人等支撑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恰是我们的最大短板。二是物流问题。物流事关生产资料的“进”和生产产品的“出”。目前,我县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且初显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物聚而不流、物流而不畅”的初始阶段,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小。三是配套问题。农机产业涉及到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机械组装、调试检测、产品展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需要集群式招商或是引进整条产业链方能支撑其发展。但目前,整机生产大企业对落地我县兴趣不够,零散的小企业也持有疑虑,导致我县在项目引进上比较困难,整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三、沉着谋发展,崛起之路可待

(一)抓规划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简单随意的“无头苍蝇”式发展和反反复复的“折腾”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大忌,易浪费资源、耽误时机和挫伤信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建立目标体系。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对产业产值规模、发展定位等方面予以明确和细化,到2016年,园区建设形象初显;到2017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产业产值1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站稳武陵山区区域市场,初步打开南方丘陵片区市场。二是确立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完善、集约发展、分区布局”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功能分区,即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和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三是树立主打产品。农机产品有几千种,就短期而言,应围绕“能适应本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能满足本区域主要经济作物农机化需求”的原则,着重发展小型农机,重点打造中小型微耕机、水稻烘干机、小型农用三轮车等“拳头产品”,拓展金银花烘干、植物油料榨取、蔬菜脱水保存等内销性强的农机产品。

(二)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活跃园区。没有企业生产、毫无活力的园区顶多只是一片厂房。2016年10月,时任副市长童小平在我县《关于建设“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的请示》上就指出农机产业基地的关键是“抓到重大项目”。对此,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筑巢”。巢好凤自栖,要迅速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公用设施等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发展条件,使企业能够“拎包入住”。二是全力“引凤”。以产业化、集群化为目标,大力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主动接受农机产业辐射;要真正地“走出去,请进来”,创新项目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报批、落地、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力争大项目、大企业入驻,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三是加速“集群”。生产要素配套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规模再大、实力再强的企业也需要互助合作。要积极发展协作配套企业,聚集和培育发展关联度高、配套性强、互补性好、产业链长的中小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园艺植保、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夯实产业基础。

(三)抓配套完善,进一步强化支撑。产业配套往往决定着产业成败。市上指出我县农机产业到2017年“整个产业要形成100亿级的生产能力,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60%”、“全市行业占比达20%以上”。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机具、农艺种植、经营管理技能知识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类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为园区发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实现园区、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共赢。二是升级服务能力。按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以“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为平台,大力培育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以参加品牌展会等方式展示、推荐园区,到2016年,初步形成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区域性农机产业园形象。三是突出技术创新。要加快建成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推进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科研开发、主机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产业体系。

(四)抓保障强化,进一步增强后劲。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要从组织领导、税费扶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把农业制造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组建农机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从信贷、资金帮扶、税费减免返还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外商”前来投资。创新思路,探索采取“工业地产”模式平衡产业园区资金瓶颈。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组建主要开展农机融资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制定农机产品输出物流补贴政策,全力争取将生产的农机纳入国家、市级农机补贴目录。三是抓好向上衔接。我县的农机产业园是得到市级层面认可的,已明确由市经信委、市农委对该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并评估验收。要主动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搭上我市“500亿元农机产业”规划和发展的东风,真正把我县产业园打造成“市级基地”。

实事求是地讲,我县的农机产业是“凭空”造就的陌生产业,此前毫无相关产业基础和工作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凡事都需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发展壮大之路注定艰辛而漫长。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其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需要全县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共同努力,培育其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崛起武陵、走向全国”。

(编辑:华华)

2015关于某等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八篇

=月=日至=日,***副市长率领各县区分管工业的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_、烟台、德州、滨州四市考察学习。期间,考察了某省海化集团、晨鸣集团、潍柴集团、南山集团、德棉集团、华鲁恒升集团、皇明集团、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某省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亚光纺织集团、盟威制造高科技工业园、魏桥创业集团滨魏工业园,听取了_、德州、滨州三市工业发展情况介绍,=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在利津宾馆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四市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_、烟台、德州、滨州四市工业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投入大、后劲足,在加大工业投入、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企业家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氛围浓,工业发展的环境优。_、烟台、德州、滨州四市都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已形成共识。尤其是去年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以来,四市在工业发展上都有新举措、大动作,掀起了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高潮。所到之处,到处是建设工地,到处是塔吊林立,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竞争态势。_市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指导思想,在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德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在全市形成了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浓厚氛围。滨州市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功勋企业家和明星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工业强市”的良好氛围。

(二)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的劲头猛,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四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变调控为发展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_市====年全市技改投入突破===亿元,====年达到===亿元,今年=-=月份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滨州市去年完成工业投入===.=亿元,增幅达到===.=%。今年=-=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德州市====年技改投入突破===亿元,====年完成===.=亿元。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年,_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户,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项指标均比====年翻了一番。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在全省排名与====年相比,分别上升了=、=、=、=个位次。今年=-=月份,_市====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预计上半年,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

(三)企业家境界高、魄力大,骨干企业规模膨胀快、带动能力强。四市工业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关键是培育了一批大块头的企业。_市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去年全市有=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家企业突破==亿元。滨州市把培植壮大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历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年开始实施“====”工程,即:到====年,培植==户左右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以上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户以上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户,形成梯次推进、竞相发展的格局。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亿元的企业=户,==-==亿元的企业=户。四市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一个好的当家人。_、烟台、德州、滨州等市这几年在培养企业家上下了不少功夫,培养了一批能够驾御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企业家,并

2016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
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九篇

第1篇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腹地,源头,地理位置特殊,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储量的80%,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108金属吨,远景储量在150金属吨以上;已探明石灰石储量7.79亿吨;已探明可开发的大理石石材50wm3,远景开发储量150wm3;已探明的石墨矿储量1000万吨。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铅锌、黄金、新型材料”三个百亿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19户,2016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8.6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户,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18.64亿元,占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的95.6%;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3.1%,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力量。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0.28%,为我县争创全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在这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铅锌、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39户(其中,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31户,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2户,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3户,从事铅锌、黄金冶炼的3户,从事水泥生产的2企业户),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日用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铅锌、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铅锌价格较去年5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1568元和465元。特别是今年2月与4月相比,0#锌、1#锌及1#铅的价格,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947元、977元和1020元,黄金价格也下降了50元/克。同时,矿山企业用工、原料成本、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5.5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停产的局面,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另一方面,由于铅酸蓄电池、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石墨矿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100元/毛吨调整到200元/毛吨后,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使株洲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销售量持续下滑,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3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由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和办证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型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四是积极引进风力发电、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步伐;六是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今后凡兴建加工型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全力将县域工业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集中区;七是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积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3、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积极同财政、安监、质检、环保、发改、电力、林业、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谏言、献策,为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企业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18630万元,工行为企业融资2000万元,信用社为企业融资389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签约会,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1.2亿元,积极督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万禄工贸公司、天盛矿业公司道路、河堤修建问题;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岩湾石墨矿、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2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该以哪一方面做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定位呢?项目建设作为未来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唯一的支撑希望,本人按照全县党的群众路线调研要求,以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为主题,于近期集中精力走访重点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听汇报、实地考察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完善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提出一点个人拙见供领导参阅。

一、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十二五”以来,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0%,年均增长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保证了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三年来,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50%,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化解了各种新问题。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目标任务分解、定期调度例会、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力度进步加强。但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集中地,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产业组建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2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对在建项目、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县,其中,龙源风电项目、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1-6月份,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年计划49%,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标准更加务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项目策划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整合部门、企业、园区的资源,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敲门招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共对接项目6个,投资总额19亿元。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购并联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既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资金,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如,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中苑黄金采选项目、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更是推进产业招商,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技术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还是新引进项目,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对于打造工业、商贸产业高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既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策划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细致,很少提前3-5年对中长期储备项目进行策划、筛选、论证。从“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两轮“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提报工作,但目前汇总的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只有23项、投资仅35亿元,与测算的“十二五”期间300亿元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情况看,不少时候是我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但由于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充分,手头没有项目或者没有成熟的项目,只能临时拼项目、找项目,往往在短时间内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具体材料),而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部分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因在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致使项目列入计划后因无法实施而取消投资计划。二是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时对项目建设条件、使用功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考虑不周全,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清单等测算不准确,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过多。三是项目概算编制不全面不细致。部分项目在编制投资概算时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中仍只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而土地补偿、拆迁等费用未计入投资概算。一方面是超概算问题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多位一体”。主要表现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责权不明晰,这点在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尤为明显。在多个领域存在着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现象,这些单位既是项目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运动员,项目监督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四)项目后期管理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不及时。二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不及时。三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开展后评价。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一段时间使用后,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是不断总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县各类项目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土地制约。突出表现为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资金制约。我县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还没有形成,项目融资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小企业及新建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制约方面,另外,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本身就相对复杂,项目建设申请办理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征用、土地权属登记、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手续,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协调配合不够和项目建设单位不了解手续办理常程序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甚至出现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的现象。

三、工商产业项目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考察和讨论分析等,调研组同志共同认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当前日益扩大的管理规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原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视不够之处,应该有序梳理逐一加强和完善。从当前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角度上看,初步提出以下三个需要突出重视及解决的重点及难点方面的问题。

1、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财源、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引进大量资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可持续发展就要大打折扣;项目不落地,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是水中望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推进项目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储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平阴发展实际,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资源、区位等传统产业项目,又要“无中生有”,抓紧提报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项目;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建工程咨询专家库,评估论证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提高重点项目策划的水平与质量,并协调争取进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规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连续增长。建议设立重点项目策划基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规划可研编制、资金争取等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实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指挥部的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推动和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领导小组领导、县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完善和改进,实现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沟通、高效运转,确保工作的实效。二是切实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指挥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参与包保的领导同志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项目单位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调度考核。及时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报告通报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工,对未开工项目抓督查,推进项目开工,对意向项目抓跟踪,使项目尽快落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环境。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投资政策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创造良好微观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新上项目,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保障项目尽快开工。三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眼长远,完善规划,加快水、电、路、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软硬件条件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格项目建设监控机制,对开工项目抓进度,保证如期完成。

必须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拓宽眼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注重引投资数额大的大项目,也重视引进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项目;既抓好内资项目,也抓好利用外资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出击,上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外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来实地考察参观,增进了解,扩大合作。要鼓励本地企业结合实际,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上项目、技术改造上项目、扩大规模上项目、装备提升上项目等多种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膨胀。要充分利用日常招商工作积累的信息资源,积极为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中、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益。

4、必须把突出质量效益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招商“选”资,在做大总量、提升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把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能不能增加居民收入,作为评判好项目的重要标准,高标准策划项目、引进项目。特别是在项目策划上,要重点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园区招商、搞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开展项目策划,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要从产业集群着眼,围绕拉长产业链和产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设立招商项目库。要高起点搞好重点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权威人士、高层科研机构参与指导或承揽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和骨干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5、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字招牌。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关键在环境,成败在服务。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硬的措施,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在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发展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切实承担起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责任,压缩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的要特事特办,快办办好。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某些部门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品链,策划、论证、包装、储备和推介一批投资规模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的建议一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受经费制约,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剧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对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的大量投入也产生犹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其中适当地优选一些重大项目进行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

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获悉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支部心连心、党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大力推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规范建、逐步建等企业党组织组建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保障组织功能有效发挥。要重视和加大对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党员“建言献策”、“三同三先”、评星定级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挑大梁、走前列、树标杆,搭建党员与企业管理层、党务工作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激发党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第4篇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标志,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已成为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力支撑。但是,面对当前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国内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县工业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深入一些厂矿企业,围绕着县工业发展的路子如何走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深刻认识到,优化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化解工业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推动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之举。

一、县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的80%;黄金资源已探明储量115金属吨,远景储量在215金属吨以上。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全国黄金吨金县。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黄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园区承载、招商推进”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激发工业内在活力,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活力竞相迸发、龙头企业强力带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工业企业419户,其中,黄金冶炼企业3户,铅锌冶炼企业2户,选矿企业36户,铅锌、黄金、石墨等采矿企业44户,水电、植化企业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现已具备了年产铅锌精粉25万吨,锌锭15万吨,电解铅8万吨、黄金7吨,水泥100万吨,石墨原矿10万吨,硫酸22万吨,铁精粉2万吨,铜精粉3千吨,大理石3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2016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8.6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3%。今年1-5月,县上将确保重点企业正常生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资金扶持、金融支持、减负让利、服务保障等措施,确保骨干企业生产稳健运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县工业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滞后。我县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主要依赖的是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等优势,科技含量低,质量效益不高,工业发展水平滞后。近几年工业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随着县域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工业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多种生产要素的供需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工业用地供给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原有的比较优势开始减弱。

2、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都是铅锌产业一枝独大,“十二五”规划中的建材、非金属开发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铅锌、黄金等后续产品开发进展缓慢,产业链不长。体现工业经济科技、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屈指可数。由于工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县域工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国内外铅锌市场价格稍有下滑,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下降的幅度就会被迅速放大。

3、非公工业发展缓慢。国家虽然放宽了对小微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条件,但是却提高了工业行业准入门槛,一般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达不到相应的准入条件。土地政策对工业用地控制也更加严格,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多家部门对工业用地都有严格限制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使企业和投资商望而却步。同时,企业在办理安全、环评等生产许可时,手续多,周期长、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导致非公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难度进一步加大。

4、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减弱。自古以来,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境内南北交通贯穿,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道相会其中,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三线”企业纷纷迁出县,企业数量迅速减少,交通运力也随之减弱。近几年,新建的十天高速等快速公路干线绕开县,外地企业进驻我县的机会越来越小,我县被边缘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交通运力成为制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5、资源优势已不再明显。多年以来,我县工业围绕着资源开发在持续发展、快速扩张,培育了以东岭锌业公司、四方金矿等在全国同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龙头企业。但伴随着资源的开发,势必带来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将被逐步淘汰。与此同时,由于过度重视铅锌、黄金等资源开发,而对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植物化工产业重视程度降低、扶持力度减弱,导致我县植物化工产业严重萎缩,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原料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植物化工原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已不存在。

6、企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从管理观念上讲,企业对各项手续办理不重视。特别对安全环保、国土资源、城建规划等关乎企业“生命线”方面的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完备,如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就面临停产整改或关闭的局面,更享受不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从管理模式上讲,存在着严重的“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随意性较大,表现最突出的是28户资源整合的企业,企业章程形同虚设,董事会不能发挥作用,各矿洞各自为阵,过多的重视眼前利益,造成企业安全环保等责任落不实,更谈不上对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投入,企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从管理手段上讲,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低,各项管理漏洞较多,能耗和产品成本指标居高不下,在铅锌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7、工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县上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成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支持、引导、扶持和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但面对工业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企业办证难、融资难等问题的凸显,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成立,为企业提供物流、咨询、推销服务的外包公司几乎没有。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孵化区和标准化厂房还达不到企业“五通一平”项目建设的条件。另外,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还有待提高。

三、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工业经济的必要性

面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压力,我县是“去工业化”,还是逆势而为,以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这是摆在我县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纵观国内外和本县实际,工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取向,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从国际看,正是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暴发。西方发达国家再次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逐步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审视并注重工业经济,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塑发展新模式,步入了大转型期。

从国内看,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不少促进和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均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对工业经济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出台实施了建设工业强市、率先实现工业化、加快九大产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横向看,各个地区发展中,都将工业经济作为基础性工作,并将工业作为强市、强县之策强力推动。

从本县看,首先,工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份额。从经济总量看,2016年,我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工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5.3%。从税收看,2016年,我县工业实现地方税收3.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6%。从就业看,2016年末,我县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2.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55.5%。其次,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16-2016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7%、22.2%、31.5%、22.4%、25.6%,呈逐年递增的走势,对全县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工业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占优。从2016年、2016年全县规模或限额以上不同行业经济效益数据比较分析,我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经济,但服务业经济发展须依托强大的工业作后盾,且投入产出比较小。最后,我县工业经济比重在全市中排名靠前,具有相对比较优势。2016年,我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1.7%,在12个县区中比重排第三。工业对我县近年来经济增速名列全市前列,以及争创全省十强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鉴于工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全县工业要按照“稳铅锌、扩黄金、壮建材、兴风电”的思路,以打造循环型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发展为抓手,以践行服务企业承诺制为保障,加速传统工业向循环经济型和能源效益型转变,加快构筑大中小项目合理配套、上下游产品高度关联的产业格局,不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进程。这为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当前,我县工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紧迫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一轮经济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目前,将是我县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大机遇,面临着实施“十二五”规划、关天规划的重大机遇,面临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和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不可多得。

2、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重点发展建材、非金属开发、植化、风能、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黄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在州园区和留关新区聚集,推进工业集约化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关停转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因此,根据规划要求加快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异常紧迫。

3、生态环境和生产要素约束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水韵江南、七彩县”展现在世人面前。城镇的居住和商业功能不断提升。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工业企业逐渐退出我县历史舞台。同时,土地、能源、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亟需加快实现从粗放型比较优势向集约型竞争优势的转化。

4、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转型升级。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认为实施转型升级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出于自身发展,也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例如,四方金矿、震奥鼎盛全面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优化了管理结构、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矿产品采选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庞家河金矿面对低品位难选矿,改变传统的选矿工艺,从技术改进中也收到了效益。站在全县工业企业层面分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工业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的质量和效益、核心竞争力、资源产出率,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四、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服务创优为支撑,以工业结构高新化、生产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结构梯队化为导向,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把我县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做好“12345”,即唱响一个主题、推动两项融合、促进三个发展、实施四大战略、抓好五项工程。

(一)唱响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部署、来落实,更加凸显工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彰显我县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唱响工业发展最强音,建设富裕、绿色新县。

1、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工业发展大会。高规格召开工业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一些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表彰明星企业、优秀企业家,以及我县工业战线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纳税大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省级以上新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的单位等)。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催发全县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思想源泉和工作动力。

2、定期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高标准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全县党政干部、企业家和广大职工讲授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方法和路径,使全县上下在不断储备经济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业发展对支撑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意义,从而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明确我县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县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以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新型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既要“满天繁星”全面发展,又要“一轮明月”重点培育;既要工业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又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推动两项融合

1、推动新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新型工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过来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和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力争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用,并争取用3-5年时间,将其创建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融资平台,拓宽筹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各商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用于支持非公企业发展。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以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运营主体,整合社会各个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并力争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省级示范平台。

2、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规模以上矿山企业要加强数字化矿山建设,非公工业企业也要按照“六大系统”建设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融合。同时,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加快各创业、科技、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信息、产品、业务的融合和产业衍生。

(三)促进三个发展

1、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以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新建的加工型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铅锌、黄金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石材加工、生物植化和现代物流业,建成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物流配送基地。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集群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将温江寺孵化区催生成省内知名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将留关-南星建成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经济产业基地,将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配套发展。我县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体系比较完备,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但在资源配置上还大有文章可做。要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产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一是加大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的探矿增储力度。确保企业后续资源不断档,生产不滑坡,并为引进铅锌、黄金延伸加工项目创造条件。二是加大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重点加快内外石材园项目和微晶板材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石墨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三是加大龙源风电、宏润风电、韵达风电、歌美飒风电等风电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新型能源的发展。四是加快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依托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借助中泰黄金周边企业搬迁的时机,在两个工业园区打造植物化工(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和光伏产业示范区,为其产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借助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轻工等重点领域的配套工业企业,重点支持超顺铸业、迪宝防水等企业做大做强,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引擎。

(四)实施四大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八方山、银母寺铅锌矿已超过资源开采设计年限,近年来在资源勘探方面没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企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民营矿山企业目前由于受勘探技术和资源占有量等因素的制约,普遍采取边采边探,巷道掘进的费用支出成为导致铅锌精粉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受利益驱动,非法开采、乱挖乱采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对此,县上要在综合治矿、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积极实施综合探矿,加大低品位矿的采选,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冶炼废渣、废水等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

2、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人才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是引进高端人才。聘请和引进知名专家,及时组建“县专家顾问团”,定期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诊断号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用高端人才引领产业转型。二是挖掘本地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组建“县企业家协会”,完善“矿山企业技术人才库”,整合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资金项目,不惜重金奖励人才,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家、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

3、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重点抓好矿建公司5.5万吨铅冶炼技改以及矿山“六大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技术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4、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县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企业对商标的注册、品牌的创建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致使产品竞争力不强。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已是务实之举。要在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和服务改善的同时,着力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培育和推广。重点抓好东岭锌业公司的“东岭牌”锌锭、雨润椒业公司“耳”和“芽”芽菜芽酱、迪宝防水建材公司的“秦岭-迪宝龙”sbs防水卷材等已注册品牌商标的宣传营销,加大县铅锌、中泰黄金、四方黄金、内外石材、超顺铸业、丰禾过磷酸钙、利德锌业等商标注册和推广步伐,力争在十二五末创建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抓好五项工程

1、政策引导扶持工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实行减负让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矿产品过站定价机制,根据铅锌市场价格变动及东岭公司采购情况,及时调整过站费收费标准,让利企业。切实加强民爆物品及服务费监管,减少乱摊派乱收费项目,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2、工业招商推进工程。一是灵活招商方式。采取小分队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和网络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上规模、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延伸加工、新型建材传统优势产业及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补链型”企业。三是实施产业招商。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在我县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和制造基地,不断提高我县工业承载和发展能力。

3、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积极开展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促进新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二是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分布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三是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支持培育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有需求、生存有能力、竞争有实力的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坚持重点扶持。每年至少安排5个以上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

4、发展环境优化工程。一是教育引导全县上下树立“关心企业就是关心县发展,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县发展”的理念,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合力。二是继续实行县级部门服务企业承诺制和涉企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形成全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坚决遏止涉企收费、入企检查、索拿卡要等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四是认真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宁静日”、“特别保护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5、企业文化培育工程。企业文化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协调、凝聚等多种功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依法、诚信、安全、创新经营的共性文化元素,也要体现差异化文化元素。对我县大企业大集团而言,要有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雄心,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力上下功夫;对我县中小微企业而言,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瞄准方向向纵深发展,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人气质”,打造专业化小巨人企业。要培养引导全县每个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竞争和持久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企业文化做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ixianghuibao/7677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