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分数线 >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2016-07-30 13:15: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共7篇)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21.若集合M={xZ|-1≤x≤1},P={y|y=x,xM},则集合M与P的关系是( ) A.M=P B.MP...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一)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2

1.若集合M={xZ|-1≤x≤1},P={y|y=x,xM},则集合M与P的关系是( ) A.M=P B.MP C.PM D.M∈P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将集合集

与集

与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其元素对

而是集合

的关系作出判断.由

,根据集合的关系中真子集的定义可知集合

的真子集,故选C.

【考点】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的关系.

22

2.已知二次方程ax+bx+c=0的根为2,4且a>0,则ax+bx+c>0的解集是( ) A.{x|2<x<4} B.{x|x<2或x>4} C.{x|4<x<2} D.{x|x<4或x>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分析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与二次函数

项.由于

的根是

,故选B.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不等式;3、二次函数的图象. 3.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0),则f(2x1)的定义域( ) A.(3, 1) B.(1,0) C.(3,2) 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得到所求的定义域.由于函数

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图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选

,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的定义域,列出关于的不等式,解此不等式即可

的定义域为

,因此可令

,解

之可得,进而可得函数的定义域为,故选D. 【考点】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6542

4.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3x+4x+5x+7x+8x+1,当x=4时,需要做乘法和加法的次数分别是( )

A.6,6 B.5,6 C.5,5 D.6,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秦九韶算法先对量,使函数

的解析式进行等价变形,逐步提取自变

化为“和”与“积”的代数式,然后再判断需要做的乘法和加法的

次数.

因为

所以当时,需要做的乘法是次,加法是次,故选D. 【考点】秦九韶算法.

5.已知,则=( )

A.1 B.0 C.1 D.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相结合的计算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先从内层算起,再结合分段函数对自变量的要求逐步向外运算,直至得到所

求.由

,则,故选A.

【考点】1、分段函数;2、复合函数的求值.

6.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如果输入x=5,则输出结果为( )

A.325 B.109 C.973 D.29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的初始值是,执行第一次运算后,不满足条件;执行第二次运算后,不满足条件;执行第三次运算后,不满足条件;执行第四次运算后,这是符合条件,停止运算,输出结果,故选A. 【考点】程序框图.

7.某学校有高一学生1200人,高二学生1000人,高三学生80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50人,则抽取的高三学生、高二学生、高一学生的人数分别为( ) A.60、50、40 B.50、60、40 C.40、50、60 D.60、40、5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分层抽样的问题,首先应根据总体以及样本容量,计算出每人被抽到的百分比,再根据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的总人数,即可求得各年级

应抽取的人数.由于高一、高二、高三的总人数为人,且共抽取,因此没人

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进而可求得高三、高二、高一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试卷第2页,总14页

,故选C.

【考点】分层抽样.

8.已知x、y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从散点图分析,y与x线性相关,且,则a的值为( )

A.2.8 B.2.6 C.3.6 D.3.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回归直线经过样本中心点对应数值表计算出样本中心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因此首先应根据所给的

的,

,代入即可得出

,再将其代入回归直线

的值.根据表格容易求得样本中心点的坐标是

,故选B. 【考点】线性回归.

32

9.若函数f(x)=x+x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f(1)=2,f(1.5)=0.625 ;f(1.25)=0.984,f(1.375)= 0.260;

32

f(

1.438)

=0.165,f(1.4065)= 0.052.那么方程x+x2x2=0的一个近似根可以为(精确度为0.1)( )

A.1.2 B.1.35 C.1.43 D.1.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根据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根问题.首先根据零点存在定理确定函数变号的区间,然后再看该区间的长度是否小于精确度,若不满足,则计算该区间的中点对应的函数值,并重新确定函数的变号区间,并重复上述判断直至符合要求进而得出函数的近似根.因

,又

所以区间

,,且

内的任何数都可作为函数的近似根,故选C.

【考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根的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一般的,在应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方程的近似解)时,应注意在第一步中要使:(1)函数的近似零点所在的区间且

的长度尽量小;(2)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的值比较容易计算,

,本题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进行探索,进而找到函数的近似根的.

10.有5个大小、质地都相同的小球,标号分别为1,3,5,7,9,从中任取三个小球,其标号之和能够被3整除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应先根据题目条件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然后再求出满足题设要求的事件总数,进而就可以求出所求的概率

.由于从标号为

整除的取法有

中任取三个小球共有,

种取法,其中标号之和能

共四种取法,因此所求概率为

,故选B. 【考点】古典概型. 11.已知不等式

,当∈(0,)时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 D.[

,1)

A.[1,+∞) B.[,1) C.(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极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先对其进行等价变形,转化为

两个函数式的大小关系恒成立问题,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即可求出

的范围.由

化为

时恒成立,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函数的

图象如下,结合图象可知显然故选D.

并且只需即可,解得

x

【考点】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2、对数函数其图象. 【方法点晴】本题是一个关于二次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含参数的极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难题.一般的由极端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考虑以下方法:(1)将参数从式子中分离出来,得到需

,若

,或

恒成立,则只需

恒成立,若

恒成立,则只

;(2)通过图象,采取数形结

合的方法寻找思路,本题就是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2

12.已知f(x)=|x|1,关于的方程f(x)|f(x)|+k=0,则下列四个结论错误..的是( ) ..

A.存在实数B.存在实数C.存在实数

D

.存在实数【答案】B

,使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使方程恰有3个不同的实根; ,使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 ,使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解析】试题分析:可设,通过考察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进而判

,则得到关于的二次方程

断原方程根的情况,使问题得到解决.由

试卷第4页,总14页

,其中

或,此时解得

,⑴当即时,,从而

时,

,原方程有四个跟,A正确;⑵当

有两个不同的跟

,由

,解得

,由

,,可得

,如果,则

,此时原方程共有五个根,

C正确,如果且,则由可解得四个根,由也可解得四个

根,此时原方程共有八个根,D正确;⑶当即时,方程无实数

根,从而原方程也无实数根;综合以上,故选B.

【考点】1、函数与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思路点睛】本题是一个关于函数与方程的问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解决本题的切入点是换元的思想,通过换元,起到了简化方程的作用,这样可先对关于

的方程根的情况进行讨论,然后再针对的每一种情况,讨论原方程根的情况,通过综合以上各种情况不难发现选项A,C,D都是正确的,从而知道选项B是错误的.

二、填空题

13.把2016转化为二进制数为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于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问题.一般的要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其基本办法的要点是除以二取余法,然后倒序排列即可.现列出竖式如下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二)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

1.设集合A1,0,1,2,3,B{x|x0或x2},则AB=( ) A.3 B.2,3 C.1,3 D.0,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集合A1,0,1,2,,3B{x|x0或x2},则

AB=1,3,故选C.

【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

2.已知圆锥底面半径为4,高为3,则该圆锥的表面积为( ) A.16 B.20 C.24 D.3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圆锥的母线长为l5,则圆锥的表面积为

rlr45436,故选D.

【考点】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x

3.函数f(x)log2x的零点个数为( ) 1)

A.1 B.2 C.3 D.4 【答案】A

x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f(x)log2x的零点个数为函数ylog2x与函数(2)

11

y的交点个数,分别作出函数ylog2x与函数y的图象,得两图象有

22

x唯一交点,函数f(x)log2x的零点个数为1.故选A.

2)

xx

【考点】1、函数的零点2、对数函数图象;3、指数函数图象.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8,则输出y的值为( )

A.

315

B. C. D.3 42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若输入x8,执行循环体,y3,判断yx53为否,则x3,第二次进入循环体,y选B.

【考点】程序框图.

11

,判断yx13为是,输出y,故22

x2y25.已知双曲线221(a0,b0)的离心率为,则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b2

( )

A.y2x B.y2x C.y【答案】C

12

x D.yx

22

cb【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离心率e

,则,从而双曲线

a2a2

的渐近线方程为y

2

x,故选C. 2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设,,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m∥,n∥,,则mn C.若m,,则m∥ D.若m,n,则m∥n 【答案】D

试卷第2页,总14页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对于A,若,,得,不一定垂直,故A不正确;对于B,若m∥,n∥,,则m,n不一定垂直,故B不正确;对于C,若m,,则m可能在面内,故C不正确;对于D,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若m,n,则m∥n正确;故选D.

【考点】1、空间点、线、面的平行的判定;2、空间点、线、面的垂直的判定.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x0R,ex00 B.xR,2xx2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C.a1,b1是ab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D.设a,b为向量,则“|ab|=|a||b|”是a∥b的充要条件

【答案】D

2x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A,则A为假命题;对于B,当x2时,xR,ex0,

则B为假命题;对于C,a1,b1可以得出ab1,反之不能,故a1,b1是ab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C为假命题;对于D,根据数量积定义,得



ababcosa,bab,则cosa,b1,即a,b0或,则a//b,否则,若a//b,则a,b0或,即cosab,

abcbos



,aaabbab”是a//b的充要条件;故选D. ,故“

【考点】1、命题的真假判断;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3、充分条件与必

要条件;4、平面向量数量积. 【易错点睛】本题命题为载体考了查命题的真假判断、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平面向量数量积,属中档题.选项A中,注意到xR,ex0,可判断A假,选项B,全称命题找个特例即可得出其为假命题,选项C,利用不等式知识可得C为假命题,对于选项D,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可得向量夹角从而判断向量平面,反之亦可,解题时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

8.已知向

量axR),则函数(

cosxsinx,b(cosxsinx

f(x)ab是( )

A.周期为的偶函数 B.周期为的奇函数 C.周期为



的偶函数 D.周期为的奇函数 22

【答案】A

【解



f(x)abcosxsinxcosxsinx2cos2xsin2x2cos2x2,则

函数fx的周期为,且fxfx,即fx为偶函数,故选A. 【考点】1、平面向量数量积;2、三角函数性质.

x2

4lnx的一条切线与直线xy10垂直,则切点的横坐标为9.已知曲线y4

( )

A.4 B.3 C.2 D.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设切点为Px0,y0x00,函数求导得y则有y|xx0

x4,2x

x04

,故选A. 1,即x022x080,解得x04或x02(舍)

2x0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10.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所有棱中最长的是( )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A

C

..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其中底面ABC为直角三角形,BAC为直角,其中AC3,AB4,BC5,PB底面ABC,且PB4,则有PBC为直角,最长棱为PC,在直角三角形PBC中,由勾股定理

PC

【考点】三视图.

试卷第4页,总14页

11.已知函数f(x)( )

12

xmlnx2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

A.m1 B.m1 C.m1 D.m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函数f(x)

12

xmlnx2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求导得2

fxx

m

2,则fx0在0,上恒成立,即x22xm0在0,上x

2

2

恒成立,则m2xx在0,上恒成立,设gx2xxx0,则

mgx,由二次函数gx当x1时有最小值1,则m1,故选B. min

【考点】1、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2、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

【易错点晴】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同时考查了化归与转化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属中档题.首先,对函数求导时应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否则容易出错,函数在区间上单调转化为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问题,本题中转化为mgminx,在求函数gminx注意x的范围,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可保证不出错,在利用导数求单调性问题中,注意等号不可少.

12.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准线方程为x1,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

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为(2,1),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y2x3 B.y2x1 C.yx3 D.yx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1,则

p

1得p2,抛物线方程为2

y24x,设Ax1,y1,Bx2,y2,则y124x1,y224x2,相减得

y1y24

,

x1x2y1y2

由线段AB的中点为(2,1),则y1y22,即kAB

y1y24【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2,利用点斜

x1x2y1y2

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y12x2,即y2x3.

【考点】1、抛物线的性质;2、利用点差法求直线方程.

【方法点晴】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利用点差法求直线方程,属中档题.正确应用点差法是本题的关键,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与弦的中点的问题常用到点差法,在椭圆中,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x1,y1,Bx2,y2,代入抛物线得y124x1,y224x2,两式相减可得,

y1y24

,将弦的中点代入即可求得直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

x1x2y1y2

式求得直线方程.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三)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 杨文丞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

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姓名、班级、准

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

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溪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

,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

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

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

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

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考古新发现让大家

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

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航运便利,它的

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

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

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

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

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

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

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

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

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

后做官,再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

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

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

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

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

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

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

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015年1 月

《环球人物》)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异”或“同”

的一项是( )(3分)

A.两种文化虽然兴起的时间是相同,可是地域各不相同,自古

以来,就相互交融却又各自存在。

B.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

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长江文化带有了海洋文化的

特征。

D.《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可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

化的风格特征是不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不仅包括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还包括精神价值的层面。

B.中华文化从古至今都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

C.中华文化除了具有包容性,还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而且在最强大时也会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D.“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时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汉代儒家占据了主流地位,但是其具有包容性,而且儒家与佛道两家又是互补共生的关系,所以就有了“三教合一”。

B.儒释道思想主张一个人经过读书、积累学问,再去做官、治国;当他们不顺利之时,他们也不致走上绝路。

C.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近二三十年,通过考古发现大家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

D.自古以中华文化就是多元、共生的,具有包容性;今天的世界也是多元存在的,人们要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臵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徙:搬迁 .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为:做成 .

C. 尔辈递相察 察:监督 .

D. 摄江陵府事。 摄:主管 .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 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措施得力。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被乡里的人杀害,徐的找到罪犯的罪证,把他流放到岭外。

C.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想要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取得成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译文: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四)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

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一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

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

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

汝南市掾,后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

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

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

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

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

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

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

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

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

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

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

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

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

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

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

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

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衣足食,

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

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

动。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

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

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

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D.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登高祭

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

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

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

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

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

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

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

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

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

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

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

协,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

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

继母忧去职。

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

夏之心。 ...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

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

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

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

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受。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

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

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

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

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

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 “徙

”“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

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

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

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

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

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皇上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5分)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

朱强 刘建平

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郜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对于巴金1999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

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20世纪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

陈思和说:“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巴金笑了,说:“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

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

《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

但近年来,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

“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

【相关链接】

①巴金自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已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百度文库)

②《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百度知道)

③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 (胡景敏《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怍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

C.说巴金的写作“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是因为在巴金先生看来,文学剖作并不是他想做的实际工作。

D.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只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

E.本文涉及到的“巴金”内涵不同:传媒热点中的“巴金”指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

(2)对文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3)文章倒数二、三段,引用徐友渔和李欧梵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请结合材料,就巴金的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五)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各题答在相应位置,写在该题框外无效。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也许会失去自我,但因其体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会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

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

“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

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

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

卫台内。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

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寓:寄居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 闇夕:昏暗的黄昏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2)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慈姥矶①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①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

8.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6分)

9.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自己多年漂泊、病苦孤愁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寓深刻的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中,现在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 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 。”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看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但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如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 “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

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颖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六)
2016忻州中考分数线预测

  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广大中考生提供:2016中考分数线查询、2016中考成绩查询时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以及中考录取分数线等信息,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考试成绩与录取情况。  2016年忻州中考即将揭开序幕,忻州中考录取分数线预计7月12日左右公布,届时我们将会及时更新忻州中考录取分数线。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根据2015年忻州中考录取分数线对2016年忻州中考录取分数线的预测,希望对各位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

2015年忻州中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七)
2015忻州中考成绩查询时间

    忻州2015年中考成绩查询时间目前尚未公布,请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将会第一时间发布忻州2015中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敬请期待......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对2015年忻州中考成绩时间的预测,仅供参考!

    2015年忻州中考成绩查询时间预计是:7月5日

    更多忻州2015年中考成绩、2015中考录取分数线、2015中考试题、2015中考试题答案、忻州2015中考作文题目等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21时间教育网,我们将为大家陆续发布2015忻州中考最新资讯!

    中国招生考试网预祝广大考生2015年中考发挥最好的水平,考取最优秀的成绩!

推荐阅读:2015年忻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2015年忻州中考分数线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山西忻州中考成绩 2016山西忻州中考报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山西省忻州市中考分数线预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ongkao/zhongkaofenshuxian/5253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