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2016-07-30 14:14: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共5篇)鲁教版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3、同种物质的...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一)
鲁教版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决定 组成与结构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变化物质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与变化

决定

用途与制法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

- 1 -

述的是物理性质。 、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

第二节 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

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

① 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②

- 2 -

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

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 使用注意事项:

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3、酒精灯

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②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3

③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④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⑤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⑦少量酒精洒落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量筒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 3 -

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事先要与凹液面相平

④“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

5、托盘天平和砝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即:m左=m右+m游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码

③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

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 6、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用途: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9、细口瓶

用途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

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 4 -

12、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5、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 1、药剂的取用:

“三不准”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

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 2、物质的加热

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注意点:①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提示:称量药品时,固体药品用天平称质量;液体药品用量筒量体积) 4、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 5 -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二)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提纲1:第1、2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

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葡萄酿成酒,金属生锈,食物变馊等。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两个现象:(1)产生新物质,(2)伴随能量(热能、电能、光能的放出或吸收)的变化。

2、 镁条燃烧现象: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粉末。

3、 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 CuSO4 与 NaOH 混合现象: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 烫伤: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 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溅入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带上防护眼镜

7、 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 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会画图解释

9、 分子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

11、 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过滤操作3点要求: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②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2、

13、

14、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水直流电解:正极:O2;负极:H2 ;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为什么?)

2H2O = 2H2↑ + O2↑

证明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氢气: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

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2H2 + O2 = 2H2O

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通电

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电解水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5、 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特征: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分子:由原子构成,如H20,H2,O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6、 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

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荷,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17、

18、 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45页) 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1)电子决定原子的体积 (2)电子决定原子在

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19、

20、 1-20号元素顺序及符号(必背) 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较稳定。

试分析得失电子及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1、

22、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举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碳、硫、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23、

24、

25、

26、 NaCl是由 构成的,为什么显电中性? 分析分子、原子、离子的异同,既相互关系? 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为“1”

25、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NaCl溶液);像这种其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多为水),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NaCl)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举例:

溶质可以是两种以上,举例:糖盐水,空气溶解在水中,天然水

溶剂大多为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碘酒)、汽油

26

电离的条件:(1)溶解在水中(即在水分子作用下)(2)受热融化

电离是物理变化。

27、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NaOH、NH4NO3、NaCl溶解在水中温度的变化,会描述。

28、乳化作用:洗洁灵、洗衣粉等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植物油以细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9、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定义公式:

公式变形: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稀释问题:溶液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什么?

即: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浓稀溶液混合问题: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0、溶液的配制,要点(1)步骤:

(2)操作:

提纲3:——第3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空气成分:

1、 空气的组成:最多N2体积分数78%;其次O2体积分数21%,其余气体:稀有气体、CO2、

水真气和杂质

2、 测定空气中O2方法: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Cu + O2 = 2CuO (空气中有体积分数21%即1/5体积的氧气被消耗)

现象:(1)红色的铜变成黑色的氧化铜(2)密闭系统中的气体大约减少了1/5体积 实验结果较大的原因:

实验结果较小的原因: 工业制氧(分离空气)的原理: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沸点小的先分离出来。(物理变化)

3、 上供给呼吸重要物质,工业上钢铁冶炼、金属焊接

4、 氮气性质:生产化肥;食品包装冲入氮气防腐;液态氮可用于制冷

5、 稀有气体:几乎不予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填充在灯泡内

6、 空气质量:级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例如:III级空气质量要比II级空气质量差

第二节:物质组成

1

2

3、 地壳含量最多元素:O,其次 :Si Al Fe Ca

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加热

5、

常见元素化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氯是-1,其余的是+1);二价氧钙钡镁锌(氧是-2);三铝 四硅 五价磷;二三铁 ;二四碳;二(-2)四六硫最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元素为0价.(必背)

7、元素符号的意义:(1

(2)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O表示: 7Al表示:

8、化学式的意义:(1)一种物质 (2)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分子

SO2的四个意义:(1) (2)

(3) (4)

NaCl的三个意义:(1) (2) (3) C的5个意义:(1) (2) (3)

(4) (5)

5CO2 8C 9Au 12He

9、化合价与化学式

化学式书写:金左非右(NaCl) 氧在右 (H2O)

化学式读法:某化某 几氧化几某 高价化,低价亚

举例:CO CO2 SO2 P2O5 Fe3O4

FeO 氧化亚铁 FeCl2氯化亚铁 Al2O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 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 FeCl3氯化铁 AlCl3氯化铝

如何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1)书P73 (2)“十”字交叉法

注意;右下角的数字一般要求约至最简比。

7、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三)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提纲1:第1、2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

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葡萄酿成酒,金属生锈,食物变馊等。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两个现象:(1)产生新物质,(2)伴随能量(热能、电能、光能的放出或吸收)的变化。

2、 镁条燃烧现象: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粉末。【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3、 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 CuSO4 与 NaOH 混合现象: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 烫伤: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 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溅入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带上防护眼镜

7、 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 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会画图解释

9、 分子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

11、 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过滤操作3点要求: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②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2、

13、

14、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水直流电解:正极:O2;负极:H2 ;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为什么?)

2H2O = 2H2↑ + O2↑

证明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氢气: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

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2H2 + O2 = 2H2O

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通电

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电解水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5、 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特征: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分子:由原子构成,如H20,H2,O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6、 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

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荷,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17、

18、 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45页) 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1)电子决定原子的体积 (2)电子决定原子在

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9、

20、 1-20号元素顺序及符号(必背) 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较稳定。

试分析得失电子及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1、

22、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举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碳、硫、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23、

24、

25、

26、 NaCl是由 构成的,为什么显电中性? 分析分子、原子、离子的异同,既相互关系? 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为“1”

25、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NaCl溶液);像这种其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多为水),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NaCl)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举例:

溶质可以是两种以上,举例:糖盐水,空气溶解在水中,天然水

溶剂大多为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碘酒)、汽油

26

电离的条件:(1)溶解在水中(即在水分子作用下)(2)受热融化

电离是物理变化。

27、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NaOH、NH4NO3、NaCl溶解在水中温度的变化,会描述。

28、乳化作用:洗洁灵、洗衣粉等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植物油以细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9、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定义公式:

公式变形: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稀释问题:溶液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什么?

即: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浓稀溶液混合问题: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0、溶液的配制,要点(1)步骤:

(2)操作:【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提纲3:——第3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空气成分:

1、 空气的组成:最多N2体积分数78%;其次O2体积分数21%,其余气体:稀有气体、CO2、

水真气和杂质

2、 测定空气中O2方法: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Cu + O2 = 2CuO (空气中有体积分数21%即1/5体积的氧气被消耗)

现象:(1)红色的铜变成黑色的氧化铜(2)密闭系统中的气体大约减少了1/5体积 实验结果较大的原因:

实验结果较小的原因: 工业制氧(分离空气)的原理: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沸点小的先分离出来。(物理变化)

3、 上供给呼吸重要物质,工业上钢铁冶炼、金属焊接

4、 氮气性质:生产化肥;食品包装冲入氮气防腐;液态氮可用于制冷

5、 稀有气体:几乎不予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填充在灯泡内

6、 空气质量:级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例如:III级空气质量要比II级空气质量差

第二节:物质组成

1

2

3、 地壳含量最多元素:O,其次 :Si Al Fe Ca

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加热

5、

常见元素化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氯是-1,其余的是+1);二价氧钙钡镁锌(氧是-2);三铝 四硅 五价磷;二三铁 ;二四碳;二(-2)四六硫最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元素为0价.(必背)

7、元素符号的意义:(1

(2)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O表示: 7Al表示:

8、化学式的意义:(1)一种物质 (2)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分子

SO2的四个意义:(1) (2)

(3) (4)

NaCl的三个意义:(1) (2) (3) C的5个意义:(1) (2) (3)

(4) (5)

5CO2 8C 9Au 12He

9、化合价与化学式

化学式书写:金左非右(NaCl) 氧在右 (H2O)

化学式读法:某化某 几氧化几某 高价化,低价亚

举例:CO CO2 SO2 P2O5 Fe3O4

FeO 氧化亚铁 FeCl2氯化亚铁 Al2O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 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 FeCl3氯化铁 AlCl3氯化铝

如何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1)书P73 (2)“十”字交叉法

注意;右下角的数字一般要求约至最简比。

7、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四)
2014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4年山东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单位为“1”,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质子(+) 17、

原子核

中子(0)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 核外电子(—) 得e 得e

阳离子 原子、离子的关系: 原子

失e 失e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MnO2

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

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

HNO3+3- H2SO4+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NaOH==Na+ - Ba(OH)2==Ba-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 +

氢(H) 氦(He

+ +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b.(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2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

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

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单质 10、物质的结构: 化合物

宏观组成

物质

元素符号 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0) 核外电子(—)

元素符号

表示方法

微 观 构 成

由原子构成

化学式 表示方法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质

分类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碱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元素符号:原子 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离子 如:4Mg 只表示4个镁离子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 氢原子:H

:分子 如:5CO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

2+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如: 二氧化碳分子:CO2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如: 钙离子:Ca2+

+2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Mg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

2+

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加。 O2,O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 两个钙离子:2Ca

13、 不饱和溶液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14

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决定 决定 用途与制法 性质与变化 组成与结构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变化物质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

- 1 -

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

第二节 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

- 2 -

者混淆。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

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

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

取1-2ml。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

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

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3、酒精灯

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药品等。

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 3 -

②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3

③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④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⑤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⑦少量酒精洒落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量筒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事先要与凹液面相平

④“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

5、托盘天平和砝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

放在右盘。即:m左=m右+m游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码

③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

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

6、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 4 -

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用途: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9、细口瓶

用途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

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

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5、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 1、药剂的取用:

“三不准”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

- 5 -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鲁教版初中化学考试大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ongkao/zhongkaoxinxi/5260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