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菩萨词句

菩萨词句

2016-01-06 10:38: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菩萨词句篇一《大悲咒原文及84菩萨名号各句释义》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菩萨词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菩萨词句篇一
《大悲咒原文及84菩萨名号各句释义》

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南无为皈依敬丛,喝啰怛那为宝,哆啰夜为三,耶为礼。皈命礼敬十方无尽三宝)

2、南无·阿唎耶。ná mó ·ā lì yē。(南无为皈依敬丛,阿唎为圣者或作远离恶法解,耶为礼。敬礼皈依远离恶法的圣者)

3、婆卢羯帝·烁钵啰耶。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婆卢羯帝为观、光、观察,烁钵啰为自在、世音,耶为礼。敬礼自在观世音)

4、菩提萨埵婆耶。pú tí sà duǒ pó yē。(菩提为觉,萨埵为有情,婆耶为礼。敬礼 觉有情)

5、摩诃萨埵婆耶。mó hē sà duǒ pó yē。(摩诃为大、多胜,萨埵为勇猛者、有情,婆耶为礼。敬礼大勇猛者即得解脱)

6、摩诃迦卢尼迦耶。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迦卢为悲,尼迦为心,耶为礼。敬礼大悲,自觉自渡,觉人渡人)

7、唵。ōng。(唵译为皈命,为真言之母。观智、行愿、教礼、因果等乃诵经之始)

8、萨皤啰罚曳。sà pó là fá yì。(萨皤啰为自在,罚曳为圣尊。自在圣尊)

9、数怛那怛写。shù dá nā dá xià。(数怛那为正教胜妙或作高上胜生、妙处胜身,怛写为欢言笑语、教诏咒召。聪明圣贤加护)

10、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南无为皈命,悉吉利埵

为礼拜,伊蒙为我乃无我,阿唎耶为圣者。皈依真我圣者)

11、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婆卢吉帝为观,室佛啰为世

音,楞驮婆为海岛。观自在菩萨行 大悲善业处)

12、南无·那啰谨墀。ná mó·nā là jǐn chí。(南无为皈命,那啰为贤,谨墀为爱。皈依贤爱慈

悲心、恭敬心、无上菩提心)

13、醯唎摩诃皤哆沙咩。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醯唎为心,指心的无染者,摩诃皤哆

沙咩为大光明、长照明、空观心。菩萨鉴世人把名利、富贵看得太重,自寻苦恼,所

以说此真言)

14、萨婆阿他·豆输朋。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萨是看见,婆是平等,阿是一切法清净,

他豆输朋是道法无边。)

15、阿逝孕。ā shì yùn。(阿逝孕为无比法、无比教,即是卑陋心、无杂心。善者奖励,恶

者应即忏悔)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萨婆萨哆

是说佛法无边,那摩婆萨多是说佛法平等,那摩婆伽是说佛渡有缘。菩萨大发慈悲,说明不分圣贤、智慧、鸟兽之别,皆使 得脱魔难的真言)

17、摩罚特豆。mó fá tè dòu。(摩罚特豆为天亲世友,自“萨婆萨哆”到“摩罚特豆”均

是希求活菩萨使我天亲、世友皆悉成就)

18、怛侄他。dá zhí tuō。(怛侄他是指咒中的菩萨圣号、悲心、种子、手印、智眼等诸种

法门的真言。观世音菩萨显阿罗汉身像,指出至诚不息、心与道合的修持真言)

19、唵·阿婆卢醯。ōng。·ā pó lú xī。(唵为引导生出,阿婆卢醯为观音。修道之要不外清

净的真言)

20、卢迦帝。lú jiā dì。(卢迦帝为世尊、世自在。良心不昧,通体光明,即可与天地同体)

21、迦罗帝。jiā luó dì。(迦罗帝为悲者、救苦难者、兴道义者。道心坚固才能得大智慧)

22、夷醯唎。yí xī lì。(夷醯唎为顺教、无心,顺道而行即可得道)

23、摩诃菩提萨埵。mó hē pú tí sà duǒ,(摩诃是说佛法广大,人人皆可修行,菩提是说看

破世界皆空,萨埵是说修无上道,万法皆空。修道人先要看空一切荣华富贵,把一切当作泡影然后清净身心,使无丝毫杂念的真言)

24、萨婆萨婆。sà pó sà pó。(萨婆是说佛法平等、利乐众生,一切有缘皆可得到的乐利。

菩萨召五方鬼兵为侍从,以无碍的辩才利乐一切有缘众生的真言)

25、摩啰摩啰。mó là mó là。(摩啰摩啰为增长、如意、随意。菩萨指示修道者欲得如意

宝珠,必须先持如意果的真言)

26、摩醯摩醯·唎驮孕。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摩醯为及时大自在,又是说修道人是无时

不自在的,唎驮孕为莲花。修成金刚法身,得莲花宝座)

27、俱卢俱卢·羯蒙。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俱卢是说发心修道,可感动天神佑护,羯蒙是

说修道人应当植诸功德,以作证果的根基,菩萨劝人修道只要众生一发善念则吉神相随,使其所作皆成的真言)

28、度卢度卢·罚阇耶帝。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度卢是说明而能决定而能静,罚阇耶帝

是说广博严峻,能超脱生死苦恼。修道人要稳定脚跟,一心修持,不为外道所惑)

29、摩诃罚阇耶帝。mó hē fá shé yē dì。(摩诃罚阇耶帝是说道法无边广大,能解脱生死苦

恼,不受诸毒所害。菩萨不惮重复,晓喻世人修道会有不可思议功德的真言)

30、陀啰陀啰。tuó là tuó là。(陀啰陀啰是说心若太虚、清净自然、即可往生诸梵天。修

道人若一尘不起,即可升于诸天)

31、地唎尼。dì lì ní。(地是世界,唎是一切众生悉皆度化,尼是修道的童贞女。大道不分

男女的,凡是女子亦可成佛)

32、室佛啰耶。shì fó là yē。(室佛啰耶意为自在圆融、大放光明。一个人若能看破红尘、

不惹事非,则心必清净,当能成就虚空光明的佛体的真言)

33、遮啰遮啰。zhē là zhē là。(遮啰遮啰是现大愤怒相。法雷一吼,诸行遍空)

34、么么·罚摩啰。mó mó·fá mó là。(么么是为 善可破除恶障灾难,罚摩啰是道境难测而

其利则无可与比。菩萨以救世的苦心,现慈悲心相,护持修道者获得大吉祥)

35、穆帝隶。mù dì lì。(穆帝隶是说闭目澄心默持,意为净心修持。菩萨劝人修道首要将

尘缘看破,立志纯一,朝夕省惕,去除一切私欲的真言)

36、伊醯伊醯。yī xī yī xī。(伊醯是说修道人要安分守己,伊醯伊醯是说一切均要听其自

然。菩萨教修道的人乐天知命、万事随缘,不可加以勉强的真言)

37、室那室那。shì nā shì nā。(室那是说道心坚定,生大智慧,室那室那是说修道者可得

大智慧。菩萨阐明由定生慧的宗旨的真言)

38、阿啰嘇·佛啰舍利。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阿啰嘇是说超出法外而为法王,于法自在,

佛啰舍利是说修成清净法身得佛珠。菩萨示人修持不能拘泥于法,亦不能离于法的真言)

39、罚娑罚嘇。fá suō fá shēn。(罚娑是说修道者要忍耐,罚嘇是指成道有真乐。要得真正

快乐必须要忍耐修持)

40、佛啰舍耶。fó là shě yē。(佛啰舍耶是说修道人如舍去贪着,醒悟本来面目,即能常与

十方诸佛见面。菩萨劝大地众生早发菩提心,修持妙道,以一切色相为空,以道为心)

41、呼卢呼卢摩啰。hū lú hū lú mó là。(呼卢是现神鬼相,呼卢呼卢是因现神鬼相而降伏

鬼众,摩啰是现欢喜如意相。菩萨教人修成道果之后则可神通广大,或现神鬼相降伏鬼众,或现欢喜相利济众生)

42、呼卢呼卢醯利。hū lú hū lú xī lì。(呼卢呼卢醯利为作法无念,作法自在,意为一切自

在。修大道的人要能无念自在,毫无阻滞的真言)

43、娑啰娑啰。suō là suō là。(娑啰娑啰意为不但要坚固,更要能永久持续始终不二。修

道人要把色身看成幻景,由此发愿勤修,更以坚忍不拔的心一心向道,坚定不移)

44、悉唎悉唎。xī lì xī lì。(悉唎是利益众生,悉唎悉唎为爱护众生而不舍弃。菩萨慈悲渡

化一切众生不忍舍弃的真言)

45、苏嚧苏嚧。sū lú sū lú。(苏嚧意为甘露,苏嚧苏嚧意为遍施甘露而能普利众生。菩萨

为指示修道者在用功时必须澄心静处,一如心中注满八功德水的真言)

46、菩提夜·菩提夜。pú tí yè·pú tí yè。(菩提夜意为勇猛精进,日夜修行,意为自始至终,

永不退避)

47、菩驮夜·菩驮夜。pú tuó yè·pú tuó yè。(菩驮夜意为人我一体,无分别心。无人相无我

相,一切恶道众生悉皆平等)

48、弥帝利夜。mí dì lì yè。(弥帝利夜为大量、大慈悲心。菩萨点悟众生个修道要有大慈

悲心大容忍心的真言)

49、那啰谨墀。nā là jǐn chí。(那啰谨墀为大慈大悲,善护善顶。菩萨指示修道人要修道必

先立善念的真言)

50、地利瑟尼那。dì lì sè ní nā。(地利瑟尼那为坚利、剑。菩萨劝人赶紧修道,不可失去

大好机会的真言)

51、婆夜摩那。pó yè mó nā。(婆夜摩那是欢喜的名称,意为成就。菩萨欲于众生中择其

善者使其早闻无上妙道的真言)

52、娑婆诃。suō pó hē。(娑婆诃意为成就、吉祥、圆寂、息灾、增益、无住等,为真言

结语。菩萨弘示妙法,教众生体悟修道要常归寂光的真言)

53、悉陀夜。xī tuó yè。(悉陀夜意为道法无边,众生要摆脱名利方得成就。菩萨要众生摆

脱名利、力行修道的真言)

54、娑婆诃。suō pó hē。(修道者若能认识真假成道则易。菩萨再次提示众生要认清真理

大道的真言)

55、摩诃悉陀夜。mó hē xī tuó yè。(摩诃悉陀夜为广大成就,意为佛法广大,凡肯修持均

可成就佛果。菩萨大放光明,以无量慈悲欲使大千世界一切善恶众生悉皆渡化于不生不灭的妙乐境界的真言)

56、娑婆诃。Suō pó hē。(娑婆诃意为广大无边,菩萨为众生指点迷津,早修觉悟的真言)

57、悉陀喻艺。xī tuó yù yì。(悉陀为成就的利益,喻艺为无为虚空。诸天神只悉得成就)

58、室皤啰耶。shì pó là yē。(室皤啰耶为自在,诸天仙女均能成就自在妙道)

59、娑婆诃。suō pó hē。(娑婆诃无为法性,自在成就。阐扬道法宏大,道果高深,当以

功德为基础的真言)

菩萨词句篇二
《佛教词语》

Labrang M. 拉卜楞寺(甘南)

Amitabha 阿弥陀佛 Lama 喇嘛,指大和尚

Anterior Tibet 前藏 一个大活佛,其庙叫祖卜寺(Tsurpu) Lineage 传承

Apsaras 飞天 Lobsang 洛桑

Attisha 阿底峡 Losang 洛桑Mahakala 大黑天(本教中神的名字) Avalokiteshvara 观音Bhodisattva 菩萨 Mahayana 大乘

Bon (Black) 本 教 (黑) Main Assembly Hall 大经堂

Budda 佛 Dorje (多杰/藏文)Chapel 佛堂 Maitreya 弥勒慈氏

Circumanbulate 转经道 (v.) Mandala 檀城

Circumanbulation 转经道 Mandala 曼陀螺

Circumanbulator 转经道的人 Manjushri 文殊(菩萨)

Consort 明妃Dakini 空行母 Mantra 咒语

Deity 明王 Master 上师 (和尚)

Dipamkara 燃灯佛;宝光佛 Material 色

Dipamkara 宝光佛;燃灯佛 Medicine Buddha 药师佛

Disciplinarian 铁棒喇嘛 Monastry 寺院(比Temple大)

Dorje 多杰(藏文:金刚) Monk 和尚( 小)

Dorje 金刚 Monlam 默然大法会

Drakpa 和尚(藏文)刚) Monlam 传昭大法会

Dratsang 扎仓(学校) Mudra 手印Nga 阿

Drepung 哲蚌寺 Ngari 阿里

Drepung Monastry 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Nirvan 涅盘

Drolma 卓玛(藏文:度母) Nyingma 宁玛Order 教派Padma 莲花

Drolma 度母(女菩萨)Emptiness 空 Padmasambhava 莲花生

Enthronement 坐床 Pagoda 佛塔

Esoteric Buddhism 密宗 Palkor Chode 白居寺

Exotoric Buddhism 显宗Form 色 Panchen Lama 班禅

Formless 无色Ganden Monastry 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Partner 明妃)

Ge-kor 铁棒喇嘛萨三大 Pelden Lhamo 吉祥天女

Great Perfection 大园满 Pelden Lhamo 班丹拉母

Green Tara 绿度母 Potala 布达拉宫

Gulug (Yellow hat) 格鲁派 Prayer meeting festival 传昭大法会

Guru 和沿(梵文)Hayagriva 马头明主 Prayer wheel 传经筒Ramoche Temple 小昭寺

Hinayana 小乘 Reincarnation 灵童

Holy mountain 魂山 Rinpoche 活佛(通用)Sakya (Stripe hat) 花派(萨迦) Hutukta 活佛(蒙文) (最好不要用)Incarnated lama Sect 转世活佛教派 Jampa 弥勒慈氏

Jokhang Temple 大昭寺Kaggu (White) 噶举 Sera Monastry 色拉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Kalachakra 时轮(金刚) Shakyamuni 施加摩尼

Kangyur 甘珠尔(佛语) Shantarakshita 寂护

Karmapa 葛玛巴 Shantarakshita 静命

Khangtsen 康村(宿舍) Sharipu 舍利子 (骨灰)

Khatag 哈达 Sku-Vbumchen-mo 白居寺

Khenpo 堪布(主持) Sontzen Gampo 松赞干布

Kumbum 塔尔bKunbum M. 堪布寺(在西宁) Soul mountain 魂山

Soul yak 魂牛l 23.Sutra Way 显法/显乘

Stupa 灵塔p 24.nun 觉姆(尼姑)

Sutra Chanting Hall 大经堂aTaer 塔尔r 25.Dharma 佛法(法宝)

Tara 度母(女菩萨) 26.Sangha 僧伽(僧宝)

Tashilhunpo Monastry 扎时伦布寺(在日喀泽) 27.Buddhas 佛陀(佛宝)

Temple 寺庙 28.refuge 皈依

Tengyur 丹珠尔(论部)喀泽) 29.dkon-mchog-gsum 贡却松(三宝)

Tibetan Buddhism 藏传佛教 30.rtsa 扎

31.rgyud Tibetan Studies 藏学

Tibetan Tripitaka 大藏经 32.lineage master 传承(上师)

Tibetology 藏学 33.means 法门

Tradition 教派 34.Yidam 本尊

Trulku 活佛(藏文) 35.dakas 勇父

Tsam-pa 糌粑 36.dakinis 空行母

Tsamba 糌粑 37.meditation deities 观想主尊

Tsang 后藏 38.mandala deities 坛城主尊

Tsongkhapa 宗喀巴U 前藏 39.self-identification 自观

Union of happiness 乐空双运Vajra 金刚 40.Dharma 法

Vajrayana 密宗White Tara 白度母Yamataka 阿曼德迦41.Trisong Deutsen ;大威 藏王赤松德赞

Yamataka 怖畏金刚 42.propitiate 供奉

Yidam 本尊 43.Dharmakaya 法身真身佛性

1. Lek Trima 妙绘赞 45.form 相

2. Arya Tara 圣救度母 46.Bikkshumi Lakshmi 比丘尼罗乞什密

3. Great Prayer Festival 传昭大法会 47.Vajra Dakas 金刚勇父

4. Gongkhar 贡嘎 48.Dharmapalas 护法

5. Dolma Lhakhang 卓玛拉康 49.Primordial 本初的

6. Atisha 阿底峡尊者 50.awareness 觉性

7. Yogi 瑜珈士 51.Arya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

8. Yogini 瑜珈女 52.Tashi Jong 大吉镇

9. Vajrayogini 金刚瑜伽母那洛卡居空行母 53.Himachal Pradesh 喜马恰尔-布拉代什

10.Prajna Paramita 般若波罗蜜多 54.Drukpa kargyu 竹巴噶举

11.Ushnisha Vijaya 尊胜佛母 55.invocation 祈祷

12.Norbu Lingka 罗布林卡寺 56.epithet 尊号

13.Jokhang 大昭寺 57.rGyal-bai-yum 诸佛之母

14.Ladakh 拉达克 58.Jina 耆那(梵语)

15.Lahoul 拉荷 59.mara 魔罗

16.Spitti 斯比忒 60.Tathagatas 如来

17.Kinnaur 科努尔 61.Klesha(delusion) 烦恼魔

18.Sankrit 梵文 62.skandhas 蕴魔

19.Tantra Way 密法/密乘 63.yama 死魔

20.sang-gyey 桑结 64.devaputra 天魔

21.psychophysical aggregate 聚 65.discourse 说法

22.shakyamuni 释迦牟尼 66.line 颂

67.karma 因缘,业 118.merit 功德

68.Three kayas 三身 119.Dharamsala 达兰萨拉

69.Samboghakaya 报身 120.Manjushri 文殊菩萨

70.Nirmanakaya 应身 121.Vajrapani 金刚手菩萨

71.transcendent buddha 胜义佛 123.Rigsum Gonpo 圣三部主

72.Asanga 无著大师 124.ambrosia 不死的神肴不死的智慧

73.emptiness 空性 125.iconography 造像

74.infinity 无生 126.peace 息

75.In Praise of the 108 127.increase Names of Arya 增

Tara;hLa-mo-sgrol-mai-mtshan-brgya-rtsa-brgyad-pa 127.power 度母一百零八相释论怀(摄)

76.prana 能量 128.wrath 诛(伏)

77.vayu 风神瓦尤 129.Sakya 萨迦

78.samsara 轮回 130.mahasiddha 大法师

79.sentient being 有情众生 131.Virupa 毗卢婆

80.abominable 魔 132.Yamantaka 大威德金刚

89.Bodh Gaya 菩提伽耶 133.Hevajra 欢喜金刚

90.Drom Tonpa 敦仲巴 134.yab-yum form 双身相父母尊

91.Chintachakra Tara 如意轮度母 135.Gelukpa 格鲁派

92.tsewang 长寿灌顶(次旺) 136.Panchen 班禅

93.public initiation 公开法会 137.Tashi Lhunpo 札什伦布寺

94.tantra 部 138.buddha karma 佛业

95.Kriya 事部 139.Vajradhara 金刚总持

96.Vajra Dakinis 金刚空行母 140.Dipamkara Shrijnana 吉祥燃灯智

97.TAM 谭字 141.Perfection of Wisdom Sutra 般若波罗蜜多经

98.AH 阿 142.Vajrabhairava 怖畏金刚

99.Om 嗡 143.Yamantaka 怖畏金刚大威德金刚

100.moon disk 月轮 144.Vajra Vetali 白达里空行母

101.utpala 青莲花 145.mudra of teaching 说法印

102.emerge 出定 146.mudra of meditation mudra 禅定印

103.throne 法座 147.incarnation 转世

104.mudra 手印 148.emanation 化身

105.mudra of supreme generosity 与愿印 149.Ling Tulkus 贝斯林祖古

106.siddhi 证得悉地 150.lapis lazuli 璧琉璃

107.mahamudra 大印 151.wishing jewel 许愿珠

108.clairvoyance 千眼通 152.Rakta Yamari 怒尊甘露漩

109.mudra of bestowing refuge 皈依印 153.Yunten Dorjey Pal 仁钦南杰

110.hero/heroine posture 结半跏趺坐 154.Buton Rinchen Drup 布顿仁钦朱

111.Amitabha 阿弥陀佛 155.exorcism 驱魔

112.Padma family 莲花部 156.phurpa 普巴杵

113.charya 行部 157.Zhalu 夏鲁

114.semi-wrathful 半怒相 158.Jonang 觉囊

115.Kurukulle 作明佛母咕噜咕列佛母 159.Bodong Chokley Namgyal 波东宁玛

116.liturgy 礼拜 160.Mahakala 玛哈嘎拉(大黑天护法)

117.Dolma Mandal Zhichok 度母四曼陀罗仪轨 161.pristine wisdom awareness 正净觉

162.dharani 真言 206.Bhrama the Creator 梵天

163.Parnashavari 叶衣佛母 207.offering 供奉

164.Shantideva 寂天 208.Namgyal Dratsang 尊胜扎仓

165.secondary mindset 心所 209.Ganden Potrang of Drepung Monastery 哲蚌寺的甘丹宫166.Three quintessential spiritual power 三善根(慈悲智慧信愿)学佛三要210.Namgyalma Tong Cho 燃灯供佛,通促

167.Sarma 沙玛(新译派) 211.Namgyal Enclave 尊胜殿

168.Terma Lineage 伏藏传承短传承岩传 212.Ushnisha Sita Tapatra 大白伞盖佛母

169.Karma Lineage 长传承教传 213.Tsuktor Karmo 初妥卡嫫

170.Pure Vision Lineage 净观传承 214.chakras 轮穴

171.Sakya Trizin 萨迦天钦 215.Panchen Sonam Drakpa 班禅索南扎巴

172.Karma Kargyu 噶玛噶举派 216.padma 莲花

173.Tai Situpa 大司徒 217.Tathagata 如来

174.Amritsar 阿姆利则 218.lord of the family 部尊

175.vajra posture 结金刚印 219.principal tantra 部主

176.Padma Sambhava 莲花生大师 220.Akshobya 阿门佛金刚不动佛

177.sadhana 成就法 221.ushnisha kriyas 无垢佛顶

178.heart chakra 心轮 222.nagas 龙族

179.visualization 成就显现 223.Drikung Kargyu 直贡噶举派

180.Marichi 具光佛母/光明佛母 224.Kalachakra 时轮节

181.Ekajati 独髻佛母 225.Tso Pema 莲师湖

182.Om Amarani Sivandiye Soha 唵 阿玛兰尼 只温地易226.Drikung Chetsang Rinpochey 疏哈 直贡澈赞仁波切 183.commentary 释 227.mya ngan med pai shing 无忧树

184.HRIH 赫利 228.conventional wisdom 世间慧

185.Siddharani 希达拉尼 229.conventional reality 世俗谛

186.Siddhas 成就者 230.Dayab 大雅

187.Katmandu Valley 加德满都谷地 231.Kham 康区

188.Ashoka 阿育王 232.Dravidian 德拉威

189.stupa 佛塔 233.Tenma Chunyi 丹玛女神丹玛久妮

190.Shigatsey 拉萨 234.PAM 榜字

191.Chokhor Gyal 恰催寺 235.Chogyal Pakpa 秋吉八思巴

192.mahasiddha Jetari 祇多梨 236.Kublai Khan 忽必烈

193.Rechungpa 惹琼巴尊者 237.Thirteen Golden Dharma 十三种金法

194.Milarepa 米勒日巴 238.Wanggi Lhamo 旺吉拉姆

195.Marpa Lotsawa 玛尔巴译师 239.Vajrapanjara 金刚班札拉

196.Naropa 那洛巴 240.reality 本真,实相

197.Mahasiddha Tipupa 帝普巴大师 241.mudra of mandala offering 献曼陀罗手印

198.Dharma Dodey 塔玛多德 242.Sakya Pandita 萨迦班智达

199.Amitayus-Hayagriva Combined 无量寿佛与马头明王合修法243.Genghis Khan 成吉思汗

200.chulen 秋练 244.Magzor Gyalmo 玛佐嘉摩

201.chakra 静修 245.Simhamukha 狮面空行佛母/森多玛

202.Machik Labdon 成就之后/玛姬拉尊 246.Uddiyana 乌地亚那

203.nine-deity mandala 九尊坛城 247.Kadam 噶当

204.four mindfulness 四正觉 248.Samantabhadra 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大日如来 205.four miracle power 四神行 249.Khatvanga staff 骷髅杖

Pagmo). 250.Sherab Chamma 希然湛玛智慧251.Bonpo 苯教'

252.Tonpa Shenrab 敦巴辛饶 302.Luipa 鲁依巴

253.Tazig 塔吉克 303.Krishnacharya 坎哈

254.zhang zhung 象雄 304.Ghantapada 刚塔帕达

255.Amdo 安多 305.Kailash 岗仁波齐峰

256.swastika 卍 永恒不变之意 306.Indus 印度河

257.ultimate reality 胜义有 307.Ganges 恒河

258.Sipai Gyalmo 思巴嘉摩 308.Brahmaputra 雅鲁藏布江

259.Nairatmya 无我佛母 309.Heruka 嘿噜嘎

260.liberation 解脱 310.Chemchog Heruka 大殊胜嘿噜嘎 261.enlightment 证悟 311.Panjarnatha 怒相

262.upaya 方便 312.Vajrakila 普巴金刚/普巴多杰 263.karmamudra 事业手印实女 313.Triptachakra 洛格津母

264.Kye-rim 生起次第 314.David Snellgrove 大卫?;施耐尔格罗夫 265.Dzog-rim 圆满次第 315.Sakya Trizin 萨迦崔津法王 266.ambassador buddha 接引佛 316.Vajrakila dagger 普巴杵

267.Nyang Tingzin Zangpo 那恩-登增桑布 316.Mahayoga 大瑜伽

268.Guhyasamaja 密集金刚桑堆 317.Khon 昆氏传承

269.Sparshavajri 触摸金刚母 318.system 法系

270.Mamaki 玛玛齐佛母 319.Jamgon Kongtrul 蒋贡康楚 271.Gyumey 下密院举麦 320.Samya 桑耶寺

272.Gyuto 上密院举堆 321.Walchen Gekho 大密怒尊

273.King Indrabhuit 奥利沙国王因陀罗浦谛 322.Lokbar Tsamey 洛巴查姆

274.Nagarjuna 龙树 323.Sangwa Dragchen 先瓦

275.Goe Lotsawa 嘎大译师 324.Garuda 大鹏金翅鸟

277.Tsongkhapa 宗喀巴 325.adibuddha 本初佛

278.Akshobhyavajra 密集不动金刚 326.Tazig 塔吉克

279.Vajrabhairava "大威德金刚 /梵名""阎魔德迦327.subtle energy "",藏语为""多吉久谢灵量 "", 意为""怖畏金刚"",汉译大威德明王 328.Dravidian 达罗毗荼

" 329.Aryan 雅利安

280.Yama 阎魔护法 330.Vishnu 毗湿奴

289.Chamundi 伽蒙迪佛母 331.Brahma 梵天

290.vaishravana 毗沙门天财神护法 332.bardo 中阴

291.Setrap Chen 护法 333.Sukkhasiddhi Lhamo 苏卡悉地?;拉姆 292.Visvamata 流动回音 334.visionary 幻像

293.Shambala 香巴拉,净土 335.mahasiddhas 大成就者

294.the Primordial Buddha 本初佛 336.Tilopa 帝罗巴

295.Clear Light 明光 337.tummo 拙火

296.tong zuk 空相 338.Karmapa 噶玛巴

297.Visvamata 一切母 339.meditation belt 禅修带

298.Pandarika 潘达日卡 340.Pamtingpa 帕丁巴

299.Mahamaya 摩诃摩耶 341.Parping 帕平

300.Chakrasamvara 胜乐金刚 342.damaru "达玛鲁"

301.Vajravarahi 金刚亥母(Vajrayogini - Vajravarahi). 343.Jamyang Khyentsey Wangpo 藏名译音: 多杰帕嫫(Dorje 嘉央钦萨旺波

菩萨词句篇三
《《菩萨本缘经》词语拾零》

菩萨词句篇四
《佛经经典名句500句》

佛经经典名句500句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佛经经典名句500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

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

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菩萨词句篇五
《拜佛(发愿词)简》

拜 佛 (发愿词)简

插三支香:念、或默念:

先插中间(供养佛) ←佛

次插左边(对面右)(供养法)←法 三宝

再插右边(对面左)(供养僧)←僧 }

续念: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合掌:念:或默念:

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诸佛所或菩萨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第一拜(或跪拜):念或默念:

愿一切众生,舍离外道邪见,皈依我佛。

第二拜:

愿弟子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辩才无碍。

第三拜:

愿弟子身心轻利,无诸疾苦,广度众生,同证菩提。 祈求:世界和平,消灾免难,离苦得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南无阿弥陀佛……十声至千声。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声至千声。

惭愧慧灵

2014年8月16日

念佛早晚课:面对佛、菩萨像或者面向西方合掌称念: 然后执持名号,六字或四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十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念至三念)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惭愧慧灵

2014年8月16日

菩萨词句篇六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一)已完成

1 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A、 迅速逃走

B、 少,好之貌

C、 繁盛

D、 鲜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3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A、 《尚书》

B、 《诗经?毛诗序》

C、 《论语》

D、 《春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已完成

1古代(上古)的雅乐结构工整,灵动活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写景抒情

B、作者显意的活动

C、没有配乐

D、来源于现实生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C、劳动

D、祭祀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4“词”这种文体的本意就是配乐的歌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词”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三)已完成

1《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赵崇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属于市井俗曲的特点是:

A、言辞高雅

B、词采富丽

C、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D、韵律整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赵崇祚是()时期后蜀人。

A、春秋

B、战国

C、隋唐

D、五代十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著名汉学家()曾写过一本前为佛经后为流行歌曲的敦煌曲子。陈寅恪、饶宗颐、王国维、赵元任

A、陈寅恪

B、饶宗颐

C、王国维

D、赵元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

A、间调

B、中奏

C、连曲

D、过门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四)已完成

1庄姜夫人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A、楚庄王

B、齐庄公

C、齐桓公

D、卫庄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2弄妆梳洗迟中的“弄”是

A、玩弄

B、摆弄

C、赏弄

D、反复描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3诗经中《卫风?硕人》所赞美的庄姜夫人是

A、卫庄公的母亲

B、卫庄公的夫人

C、卫庄公的女儿

D、齐庄公的夫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古人的屏风都位于客厅中间位置。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感士不遇也”是清朝()提出的对《卫风?硕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A、韦庄

B、李煜

C、张惠言

D、温庭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五)已完成

1“思妇”是中国诗词特有的题材之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古诗词中常提到的“思妇”指的是被抛弃的女子。()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怨妇诗的产生根源于()。

A、丈夫外出

B、始乱终弃

C、封建压迫

D、中国的性别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劳伦斯Lipking说“在众多写被抛弃的诗歌作者中,除少数女性诗人外,多数

是男性诗人,并且是成就较高的著名男性诗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出自

A、《西厢记》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据记载,《长门赋》写成于()时期。

A、汉景帝

B、汉武帝

C、汉献帝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三纲”之一的是()。

A、君为臣纲

B、兄为弟纲

C、父为子纲

D、夫为妻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

A、《四库全书》

B、《文心雕龙》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止》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长门赋》中描写的被抛弃的妇人是?

A、梅妃

B、卫子夫

菩萨词句篇七
《诸佛菩萨所发大愿略集》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另据《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药师七佛合计有四十四大愿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弥勒佛大愿(有人整理出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十种甚深大愿(另据《华严经.净行》有一百四十一愿) 普贤菩萨十种广大行愿

地藏菩萨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观音菩萨十二大愿(另据《大悲心陀罗经》有发愿偈语) 大势至菩萨菩萨(《佛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

来源:《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海尘所发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

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如是发愿必有利于人天众生,诸佛菩萨亦必赞叹。将来有大悲心之菩萨会行此道,十方菩萨亦将度化浊世可怜众生。我涅槃后过不可思议劫,十方诸佛定赞叹我今日所发之愿,听闻后也当发愿住持浊世刹土。我现今应发大愿、出狮吼声。

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来到宝藏如来前。当时千万天人

出击钹乐音、降下花雨,并赞叹道:“善哉,善男子!”所有在场眷属亦合掌赞叹:“善哉,善男子!利益我等之大智者,你应发坚定誓愿,我等乐闻。”海尘婆罗门于是右膝着地,当此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如来刹土皆一一震动,击钹乐器自然出声,鸟、兽发动听悦耳之鸣,一切树木开花结果,世间恶趣众生痛苦灭尽、生起慈悲心,虚空中天人以鲜花作供养。乃至色究竟天以下天界诸天人为听海尘婆罗门誓言全都来到南瞻部洲,手捧妙香、鲜花等各种供品以作供养。

海尘婆罗门合掌作偈赞叹如来道:禅定解脱如梵天,色界光明如帝释,广行布施如法王,具足宝藏如商主。宣说灭法如山狮,不动稳固如山王,安祥平静如大海,功过平等如大地。海尘如是赞叹如来功德后祈请道:如来尊者,我已劝请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亦各自发愿住持未来刹土。其愿度化之众生心地清净、守护善根,因之易于调化。护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罗门子,如来也已授记皆当于贤劫中成佛。众圣者虽愿调化具贪、嗔、痴、慢之众生,愿以三乘佛法教化他们,但烦恼障深重众生及浊世众生均被抛弃。一切造五无间罪、舍法、诽谤圣者、执持邪见、远离圣者七财、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罗门子、造诸恶业、做诸非福德之业、离十善道、于来世痛苦不以为然、不行三善行反持三恶行、被善知识与智者舍弃、身陷囹圄、趋入世间浊流、沉迷轮回利欲、跨入无明黑暗、为恶道摧毁,已入险道等等诸多众生,皆不为此等圣者摄受。娑婆世界贤劫人寿十岁时,可怜众生亦被舍弃。所有一切无有皈依处、怙主之众,只能于轮回漩涡中承受种种苦痛。

圣者所居刹土清净无染,所调化众生易于积累善根。不被摄受之众生可怜可叹,此理昭然。

宝藏如来答道:所言正是。各个众生依自己之意愿发愿、住持刹土,我亦按其誓愿一一为之授记。

海尘婆罗门紧接着说道:世尊,看到此种情景,我心如紫根树叶般跳动,并生起大痛苦,身体也感觉疲倦。世尊,众菩萨已舍弃此等众生,而于浊世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受他们。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于贤劫人寿一千岁时,愿我长行菩萨道,对轮回不生厌烦心。愿以禅定力长期调化众生,以欢喜心使之行六度万行。

世尊所言无有相状之殊胜布施,我即以此行布施波罗蜜多。生生世世中,无数众生以乞讨过活,我发愿以饮食、药物、宝伞、宝幢、珍宝等给予此类乞丐,且以大悲心不希求果报赐与他们。愿我能见他们得解脱,愿我能为利益如此众生甘愿舍弃一切。为利益众生,极难布施之自己眷属、城市、王位、宫殿、子女、乃至自身皮肤、血肉、骨骼、头、及至生命,愿我皆以欢喜心布施舍弃。过去无人行之布施、未来行持菩萨道众人任谁亦无法布施之物,我愿舍弃。无数生生世世,为获菩提,愿我能行布施。不惟自己布施,也能劝众人布施。 愿我以种种难行之行,持清净戒律,行净戒波罗蜜多。 愿我于难忍对境中,行坚韧、安忍波罗蜜多。

愿我以无为法寂灭之方式行精进波罗蜜多,观一切有为法为空性。

愿我能行菩萨道永不退转,为断一切障碍修持空性,以此行禅定

波罗蜜多。

愿我能接受一切无生空性,行智慧波罗蜜多。过去、未来诸菩萨以欢喜、坚定心难行此智慧波罗蜜多,愿我能行之。

愿我能使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从初发愿乃至得菩提之间,皆得具足殊胜大悲心。

愿从今乃至涅槃间,为使众多菩萨生起稀有感叹,我布施、持戒等无有丝毫傲慢与执着心。

我为远离七圣财、诸佛未调化、舍法、造诸恶业、趋入恶道等众生发愿,不希求自己安乐果位,以欢喜、坚定心利益此等众生。 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十大劫中以欢喜心感受无间地狱痛苦。

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于旁生、饿鬼、贫穷夜叉、困苦众人中感受各种痛苦。

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利益一个众生乃至所有众生。

愿我能圆满行持,达于赤手空拳或烧坏心相续般调柔境界(原意不明,藏文中亦不甚明了,请深思!)。

愿我除了为成佛而在兜率天变成天子、成为最后有者菩萨外,生生世世不希求天人安乐。

愿我于漫长轮回中,能供养微尘数如来,一一如来前能以微尘数供品供养。

愿我能证悟微尘数如来刹土功德。

愿我能使微尘数刹土众生皆发菩提心。

愿我能使声闻乘众生按自己意愿行各自之道。

愿我能于佛未出世时,以仙人禁行使众生行十善道,使众生具足禅定、神通等。

如有众生贪执己见,有众生信奉大自在天,有众生信奉遍入天、日、月、梵天、帝释、大鹏等,于此众生前,我亦变成大自在天等形象饶益他们。

如有饥饿众生,愿我能用血肉布施、救助;如有痛苦众生,愿我能以身体、生命救护。

愿我能以长期最大之发心利益损坏自己相续、丧失善根之众生。 愿我能于长期轮回中,心甘情愿感受极难忍之痛苦、强烈或中等痛苦。

当婆罗门子护星于贤劫中成拘留孙佛时,愿我能以圣者慧眼照见十方世界微尘数刹土中诸如来广转法轮及住世景象。

愿我能使败坏心相续众生、造诸恶业及舍弃善法之可怜众皆得以行持无上菩提;愿我能使此等众生皆行布施等波罗蜜多;愿他们所造善根均为无上菩提之因,从而解脱恶趣束缚;愿我能使此类众生积累福德、智慧资粮,并使之趋入诸如来刹土中,如来当赐与他们无上菩提且为之授记;愿这些众生能获等持、总持、安忍诸功德、并进而圆满果地。

愿我能以种种法使众生守持如来刹土,众生亦欢喜接受。

愿我于拘留孙佛出世后能以各种供品供养世尊,且于拘留孙佛教

菩萨词句篇八
《源于佛教的部分词语》

源于佛教的部分词语

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当中有许多宗教术语和古印度的词汇。佛教的经籍被翻译成汉语后,这些外来语亦渐渐融入汉语之中,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份。除了“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外,还有“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成语。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摄,很多我们都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仅举其部分如下,估计够您大吃一惊了吧。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牛鬼蛇神”: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革”一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抖擞”:很难相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dhata)的别称。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心无挂碍”:挂碍即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属于大菩萨的境界。现在连我们凡人也可以使用了这个词了。

“海阔天空”: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表达了禅宗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三生有幸”: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前因后果”: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

“作茧自缚”: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的业因,由自己承担后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涅盘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生老病死”:佛教认为人生所必经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

“愁眉苦脸”:“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习气”:指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烦恼”:指能扰乱心性的因素。人的根本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

“尘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 “差别”“平等”:在佛学上,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差别”指事物的差异、不同,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而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

“心猿意马”:指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心猿意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修道的障碍。

“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作“痴心”。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盲人摸象”:为《涅槃经》卷三十二所载的一则故事。比喻对事物只有片面的了解,就妄下结论。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载:“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有诗云:“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今演为“苦口婆心”。

“解脱”:佛教指脱离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无碍。

“别具只眼”: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只眼”,慧眼,第三只眼,天眼,顶门具眼也。

“一尘不染”: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认识的六种境界。因为它们能够染污人的情识,故称六尘。不被六尘之中的任何一种所染污,就是一尘不染。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现在指人裸体。

“一刀两断”:语本《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断,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现比喻干净利落。

“一厢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一个愚人到都城里游玩,爱上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现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一笔勾”:谓破除一切尘缘。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袾宏(莲池大师)写了七首《一笔勾歌诀》:“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合称“七笔勾”。勾是涂去之意。“一笔勾”即“一笔勾消”。

“味同嚼蜡”:指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语出《楞严经》:“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割爱”: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而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获得觉悟。

“自欺欺人”:佛经中以犯妄语者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语。

菩萨词句篇九
《佛经词语札记》

第16卷第2期 2010年4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6 No.2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pr. 2010

佛经词语札记

——语素“分”及其合成词“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示例

呼叙利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佛经词语;分;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2−0126−05

“分”是古代汉语构词能力很强的一个语素,为“部分”义,常常用来指整体中的一部分,经常与“上”“中”“下”“前”“后”等表示方位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偏正关系的词语“上分”“中分”“下分”“前分”“后分”“初分”等,这些词语在中古时期的佛经文献中使用非常频繁,义项丰富,但目前较少为人所注意。在上述词语中,《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仅仅收录“中分”一词,引宋代沈括《梦溪笔谈》用例为书证,释义与书证时代都有问题。李维琦先生认为这类“分”为“名词的构成成分。前面可接名词、动词、形容词”[1]。

顶际上分,七百由旬,一时崩落。”(1/355/c)

(3)唐·道宣《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钟形三分,下分黄金作口绀瑠璃隐起,中分白银颇梨隐起,上分玛瑙天金杂作。”(45/885/c)

(4)唐·金刚智译《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取新牛粪未落地者,作方坛二肘。未落地者有二种义:一者以器物承取莫令至地;二者亦落地时尘土未污,即略取上分不着地者。”(21/23/a)

例(1)“上分”“中分”“下分”分别指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即上层、中层和下层;“三分”与本例中的“三阶”义同,均指水的三层,“分”为名词“部分”义甚明。例(2)“上分”指山顶的上部,例(3)“上分”“中分”“下分”分别指钟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例(4)“上分”指“牛粪”的上部。例(1)、例(2)、例(3)中均是把物体分成三个部分,“上分”“中分”“下分”三者

1. “上分”“中分”“下分”“前分”等用于一般物体或人体时,可指某一部分,某一局部。

(1)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一八:“若有虫者,应漉用水。有三阶下中上,若下分无虫,中分上分有虫者,应取下分无虫水用。若中分无虫,上分下分有虫者,应取中分水用。若上分无虫,应取上分水用。若上分有虫者,应以手拍水,令虫入水底已取用。若三分尽有虫者,尔时应漉水用。”(22/373/a-b)①

(2) 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卷九:“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普皆洞然。地下水际,亦悉干竭,水聚既尽,风聚亦消。如是火焰炽盛之时,须弥山王

形成对立。而例(4)中是将物体分为两个部分,“上分”大约与“下分”对立。

《大词典》“中分”条:“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2](册1-584)《大词典》对“中分”的释义缺乏概括性,“中分”不仅仅限于房屋的中部,且书证的时代太晚。

(5) 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卷六:“世尊,如人有足,则能游行,如是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有直心深心,诸佛妙法自然修行。世尊,譬如有人具足上分,则有寿命。”(17/644/a)

(6) 南朝陈·真谛译《佛阿毘昙经》卷上:“现变

收稿日期:2010−01−03

作者简介:呼叙利(1970−),男,山东高密人,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学,训诂学.

第2期 呼叙利:佛经词语札记——语素“分”及其合成词“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示例

127

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24/960/c)

(7)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五五:“今我之子,显现神通,所谓于身下分放其火光,于身上分出其冷水。” (3/910/a)

(8)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一:“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30/281/b)

(9)宋·法天译《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卷上:“然后用净水入净土少许,洗身上分。即默然面东,或面西或面北,端坐洗身下分。”(21/349/b)

例5、例6、例7、例8、例9中,“上分”“下分”分别指人体的上部和下部。“上分”与“下分”对立,是将人的身体分为两个部分,也有将人体分为三个部分的用例,如:

(10)唐·失译《大日如来剑印》:“凡澡浴法,三分别洗,须知次第前后。从足至脐为下分,从脐至颈名中分,从颈至顶为上分。应先洗下分净已,即以皂荚澡豆净手,次洗中分又净洗手,次注上分。”(18/198/b)

例(10)“上分”“中分”“下分”三者对立,把人的身体以“脐”和“颈”为分界点,颈以上为“上分”,脐以下为“下分”,两者之间为“中分”。而将身体两分为“上分”和“下分”的具体分界点,在佛教典籍中未查找到相关例证。此例中“三分别洗”即三个部分分别清洗。

(11)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一四:“汝今观我此形容,前分阔大后纤细。在于山中自恣活,复能存恤余众生。”(3/715/b)

例(11)“前分”指狮子的身体前部、前端,与同句中的“后”对立,“后”当是指身体的后部。因为人体是垂直方向的,可以分上、中、下等部分,而狮子的身体是水平方向的,可以分为前、后部。

2.“初分”“中分”“后分”“前分”等经常指某一段时间中的一部分、一段时间。

考察佛教典籍中的用例,这些词语经常用于指白昼或黑夜中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将白昼或黑夜分为三个部分、三段时间,这样一日就分为六个部分,即“六时”。“初分”可以与“中分”“后分”对立,“前分”也可以与“中分”“后分”对立。在这样情况下,“初分”义同于“前分”。“初分”和“后分”也经常用来指佛历中某个季节的前段和后段,每段时间大致有两个月。

“初分”“中分”“后分”经常用来表示三分白昼或者三分黑夜之一部分、一段时间。如:

(12)西晋·敦煌三藏译《佛说决定毗尼经》:“以日初分有所犯戒,于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日中分有所犯戒,于日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日后分有所犯戒,于夜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初分有所犯戒,于夜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中分有所犯戒,于夜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夜后分有所犯戒,于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12/40/a)

(13)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佛名经》卷九 :“若有众生,信我语受持读诵是诸佛名,当净洗浴着新净衣,于昼日初分时中分时后分时,夜亦三时,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称是佛名,供养礼拜,作如是言。”(14/167/c)

(14)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一:“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或夜初分时入,或夜中分时入,或夜后分时入。”(10/215/a)

例(12)“初分”“中分”“后分”相对立,可指整个白昼中的三个部分,也可指整个黑夜中的三个部分。佛经中通用做法,是把白昼和黑夜各分成三段时间,一整天分为六个时间段。如例(13)“昼日初分时中分时后分时,夜亦三时”。“分”指整个白昼或者整个黑夜中的一个部分,即一段时间。

在佛教典籍中,“夜初分”也称为“初夜”,“夜中分”也称为“夜半”或“中夜”,“夜后分”也称为“后夜”,如:

(15)西晋·法炬译《佛说瞻婆比丘经》:“已过夜初分,已过夜半,已过夜半后夜,已欲晓明星出时,明星不久当出。”(1/862/c)

(16)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毘婆沙论》卷六:“是事应初夜一时礼一切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中夜后夜皆亦如是,于日初分、日中分、日后分亦如是。一日一夜合为六时,一心念诸佛如现在前。”(26/47/b)

(17)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五一 :“若于日初分修,中分后分则不修。若于初夜修,中夜后夜则不修。”(28/378/c)

(18)隋·那连提耶舍译《佛说百佛名经》 夜诵一遍,思念佛而眠,中夜诵一遍,后夜亦复然。如是昼三时,于初中后分,一时诵一遍,精勤不放逸。”(14/355/a)

例(15)“夜初分”与“夜半”“后夜”相对立,可知“夜半”相当于“夜中分”,“后夜”相当于“夜后分”。例(16)、例(17)、例(18)中,“初夜”“中夜”“后

128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夜”相对立,亦分别相当于夜的“初分”“中分”“后分”。《大词典》“夜半”[2](册2-357)词条下收“半夜”与“古代十二时之一”两个义项;“中夜” [2](册1-594)词条下收“半夜”义;“初夜”[2](册2-620)词条下收“犹初更”义;“后夜”[2](册3-961)词条下收“后半夜”义。这些词语在佛经中的意义均可补入《大词典》,均指三分黑夜之一部分。

在佛经中偶见把整个黑夜分为三个部分后,再把其中的每个部分进行三分并用“初分”“中分”“后分”从例(23)来看,佛教历法是把一年分为春、夏、冬三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四个月,每季中的前两个月称为“初分”,后两个月称为“后分”。如“从腊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这两个月为春季的“初分”,“从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这个两个月为春季的“后分”。这样,“前分”与“后分”相对立。

3. “初分”“中分”“后分”“下分”“前分”等可以指一部经书或一篇文章的某一部分。

(25)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一:“此指称的用例,如:

(19)后秦·弗若多罗译《十诵律》卷四:“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亦如是。”(23/23/b)

例(19)“初夜”“中夜”“后夜”是把一个黑夜进行三分之后相应的部分、相应的时间段,也可以分别称为 “夜初分”“夜中分”“夜后分”,而这每一个时间段又可以再分为三个部分,即“初分”“中分”“后分”。如“初夜”可以分为“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三个时间段,即分别相当于“夜初分之初分”“夜初分之中分”“夜初分之后分”。

“初分”又可以称为“前分”,与“中分”“后分”相对立,如:

(20)北魏·留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已,还至本处,饭食事讫。”(8/757/a)

(21)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四八:“菩萨知日中分时,前分已过,后分未生,中分中无住处,无相可取。”(25/409/c)

(22)南朝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大乘宝云经》卷四 :“善男子,如大旷野林中,夏月后分,设有一人从东方而往西域,复有一人从于西方而往东域。”(16/261/a)

(23)隋·智者大师说、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卷六:“佛法有三时,时有四月,各有初分后分。从腊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此初分春时,从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此二月春后分。从四月十六至六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夏时初分,从六月十六至八月十五,此是夏后分。从八月十六至十月十五,此二月是冬时初分,从十月十六至腊月十五,此二月是冬后分。”(39/80/c-81/a)

(24)宋·知礼述《金光明经文句记》卷六:“初依俗法,二依佛法。夏之后分,冬之初分,随俗名秋,随此两间消息斟酌。”(39/151/a)

则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验之,是两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13/8/b)

(26)南朝梁·慧皎撰《高僧传》卷二:“谶以涅

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值其母亡遂留岁余。

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50/336/b)

(27)南朝梁·僧佑撰《出三藏记集》序卷九 :“遣使高昌取此胡本,命谶译出。此经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已后,其本久在敦煌,谶因出经。”(55/60/a)

(28)隋·吉藏撰《法华玄论》卷二:“初段明乘之权实,后段明身之权实。乘之权实谓究竟乘,身之权实名究竟身。若言乘权实为究竟,身权实不究竟,是人但信初分经,不信后分经,故信不具足。”(34/372/b)

(29)唐·输波迦罗译《苏悉地羯罗经》卷上:“若依此法,一切诸事无不成就。此经虽属金刚下分,以奉佛教勅许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18/604/b)

(30)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九:“后秦弘始年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初二分,又共摩诃流支续译,又卑摩罗叉出后分都了。”(55/324/a)

(31)唐·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一六 :“此中论文总有二分,一者释佛诃弟子义,二者释佛诃彼因缘,前所举文即是初分。”(27/77/c)

例(25)“前分”指经书的前部,与例(27)、例(28)中的“初分”相同。例(26)“中分”“后分”分别指经书的中部、下部。例(29)“下分”指经书的下部,与“上二部”对立,“上二部”大概是“初分(前分)”和“中分”。 例(31)“初分”指一篇文章中的前部。

一部经书如果分为二部,一般用“前分(初分)”“后分(下分)”指称,如果分为三部,一般用“前分(初分)”“中分”“后分(下分)”指称,如果分为更多部,大概就可以说“第一分”“第二分”“第某分”等。

例(30)中的“初二分”、例(31)中的“总有二分”之“分”为“部、部分”义甚明,指一部经书或者一篇文章中的某一部分。经书目录中的“第几分”一般指经书的第几部,或者是某部中的第几小部。

第2期 呼叙利:佛经词语札记——语素“分”及其合成词“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示例

129

“上分”“中分”“下分”“初分”等可以表示某种程度,“上分” 有“上级、上等”义,“中分”有“中级、中等”义,“下分”有“下级、下等”义,“初分”有“初步、初级、第一步”义。如:

(32)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四六:“世间善有三品:上分因缘,故天道果报;中分因缘,故人道果报;下分因缘,故阿修罗道果报。”(25/279/b)

(33)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二三:“心若有漏名曰不净,佛心无漏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具足成就初分功德。”(12/503/c)

(34)南齐·求那毘地译《百喻经》卷四:“多取财物,即共分之,等以为分。唯有鹿野钦婆罗,色不纯好,以为下分,与最劣者。”(4/556/b)

(35)隋·阇那崛多译《五千五百佛名经》卷五:“复有二种真正蜜,别用和彼上分香。若有酥摩那正油,即用此油涂两手。”(14/337/c)

(36)唐·智顗《摩诃止观》卷二:“若能修行得全分宝,但能读诵得中分宝,华香供养得下分宝。佛与文殊说:‘下分宝所不能尽,况中上耶!’”(46/14/a)

例(32)“上分”“中分”“下分”修饰“因缘”,分别为上等的因缘、中等的因缘和下等的因缘等义。例(33)“成就初分功德”义为成就初步功德、成就第一步功德,“初分”为“初步、初级、第一步”义。例(35)“上分香”指上等的香。

“下分”“后分”在佛教典籍中经常用来指“肛门”,在这个义项上与“下部”为同义词。“下部”的“肛门”义在佛经、古代医籍中均常见[3]。如:

(37)十六国·失译《毘尼母经》卷四:“若比丘下分中有痔病者,当作裹疮衣,莫令脓血流出污衣。”(24/821/a)

(38)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四五:“两耳孔中,或有垢出,或有血出,或有脓出。口中气臭,或噉故臭,唾沫流出。于下分中,若屎若尿,血等不净。”(17/265/c)

(39)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卷三:“如是烧胸、烧心、烧肠、烧胃,既烧胃已,直过小肠,从

下分出。”(1/322/a)

(40)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三二:“所谓眼耳鼻喉筒等种种窍穴,由是吞咽,于是吞咽。既吞咽已,由是下分不净流出。”(30/463/c)

(41)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 :“若触小肠下者则属虚宿,若触胯腿及后分者则属危宿。”(21/392/c)

(42)唐·一行撰《七曜星辰别行法》:“文星直日。鬼名形奉叉,令人后分疼痛,如被箭射,不可忍之,起坐不得。”(21/456/c)

例(37)“下分中有痔病”可证“下分”为“肛门”义。例(38)“于下分中,若屎若尿”可明“下分”义即“肛门”。例(39)“直过小肠,从下分出”,“下分”为“肛门”义甚明。

例(41)、例(42)“后分”均指“肛门”。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六“痔病”条:“上直里反。玉篇云:后分病也。集训云:下部病也。说文云:后病也。”

[4]

这证明“后分”义同“下部”。

“下部”为“肛门”义,在古医籍与佛经中习见。

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若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为意,下部生虫,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5]又如隋·阇那崛多译《起世经》卷二:“彼诸众生,唇口应时悉皆燋烂。唇口烂已,次烧其舌。如是烧腭、烧喉、烧心、烧胸、烧肠、烧胃,直过小肠,从下部出。”(1/321/c)又如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下品中三处毛、腋下及大小便道,灌下部者,谓以酥油灌身下分。”(40/354/c)可证“下部”与“下分”同指“肛门”。

注释:

① 本文所引佛经文献出处均为《大正新修大藏经》,标注方式:先

标册号,再标页码,最后标栏号。上中下栏分别标为a、b、c。如(46/14/a),“46”指《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册,“14”指本册的第14页,“a”指上栏。大正一切经刊行会. 大正新修大藏经[Z].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3.

参考文献:

[1] 李维琦. 佛经续释词[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9: 110. [2]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5. [3] 呼叙利.“下部病”辨正[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6): 41−44.

[4] 慧琳, 希麟. 正续一切经音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921.

[5]

葛洪. 肘后备急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37(上).

130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Notes On Several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HU Xuli

(College of Humanities,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Fen(分)” had the meaning of “part”. It can constitute some compound words with some morpheme of position significance, such as shangfen(上分), zhongfen(中分), xiafen(下分), chufen(初分), qianfen(前分), houfen(后分) and so on. Meanings of these terms were rich in Buddhist Scriptures with many examples. The study of these terms can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in middle ancient times, compilation of large-scale dictionaries and so on.

Key Words: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fen(分); shangfen(上分); zhongfen(中分); xiafen(下分); chufen(初分); qianfen(前分); houfen(后分)

[编辑:汪晓]

(下接75页)

缺乏文化品味,甚至黄、赌、毒泛滥,这当然与马克思倡导的休闲文化背道而驰。净化文化产品市场,实现休闲的文化本位回归,国家应从法律上为休闲文化建设制定一套政策法规,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整治,强化文化制度的规约,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的清理和建设,清洁社会文化环境,治理低俗风气。但是,休闲文化市场的高雅之路,光有法制的监管和开展休闲教育仍然不行,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应有文化的良知,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Ⅰ分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阿尔努. 科学与哲学的对话[M]. 上海: 三联出版社, 2001.

Leisure culture concept: a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theory

ZHANG Yongho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Marx’s leisure theory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his pursuit of free time and leisure activities, but the key is embodied in his emphasis that leisure activities must highlight the rational core of cultural spirit. Guided by Marx’s leisure culture theory,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leisure education, standardize leisure industry, and transmit national spirit in leis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t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leisure. Key Words: Marx; leisure industry; leisure culture; free time; leisure activities

[编辑:颜关明]

菩萨词句篇十
《套词》

听说你妈昨天难产,你爸吓破了胆,这事在也不能遮掩,情急之下你爸一声叫喊,我看你爸是想造反

你爸在外打工有了外遇,你妈说这事情挺有趣,其实你妈也挺有脾气,那天看见你爸你妈上去就是一吨拳打脚踢,然后你爸来了一句最经典的话语,娘子我可不可以草B

我和你妈相遇在那个深秋的黄昏,当时你妈说她脑袋有点晕,其实是被你爸身上的味道所熏,你爸现在已经感染传眼病~病菌。导致给你妈熏晕

玩起套词打的你没脾气,现在语音最滚刀的站名叫新势力,滚不死你他还想把你气,其实我就当他们说话是在放屁

你妈生意如今已经不行,你妈拜佛乞求菩萨显灵,阴天过后总会天晴,我让你妈给我口活你说行不

如今新势力又换个欲名,证明他们真的不行,阴天下雨总会情,如果新站长不是滚刀羊,我相信他们的网站一定很强

滚刀肉已经感染了这个语音,还说他们是实力打拼,你们的老祖是不是不认亲,6亲不任的滚刀水平你们不得不晕

说你妈如果不卖逼,那你爸也不能把他T,他们看见你妈都管你妈叫鸡,那你妈说不一首歌名叫无与论B~!

你妈最爱口活,说这样他不用干活,你妈带着你爸去拜佛,还问你爸今天晚上我们做爱白带是否能流成河

想想你家一天接不开锅,还说最爱吃的是齐多,你爸无论有没有菜都要把酒喝,看见我你是不得高喊毛宝哥

你最吃的是抄几吧半篮子,自己天天不穿裤衩子,那天你看见个女子,你非得叫人家娘子,还问人家今天晚上我是否可以射出我的精子,遇见你的卵子,我们两生个孩子,没想到那女的给你一吨大嘴罢子~!

天下只大无其不有,那天我还和你爸两喝点酒,然后你爸问我一句~今天你可否完我媳妇一宿,我听说草过你妈的人都得过花柳,于是拒绝了你爸的无里要求

你长的真是无可形容,就因为你从小家穷,那天你还和你爸去偷点铜,你爸还说他属龙,我看你爸被人打的向个虫

最爱喝的是红茶,你妈天天把钱查,你爸草逼无法自拔,还说自己最怕的是警察,我就今天打碎你的所有门牙,让你看不到今天黄昏的晚霞

大半夜吃点曲马多,和我聊嗨嗑,以为自己活的很洒脱,吃饭都上不了桌,睡觉你都不把衣服拖,我问你这是为啥,你说你就想草完你妈把你爸桌

看个少林寺你说你想出家,看了个古惑仔你说你是山鸡的弟弟你叫山鸭,最大的梦想就是把你妈扎来掐,你是不还幻想和你妈跳把蹦恰恰

长的好向那篮子乾坤欲名三驴逼,怪不得人家见你都把你踢,滚刀肉的本领你是数第一,你还和我无辜的叫喊你妈个臭逼

你说你爸是皇帝,你妈是军纪,还说你爷相当有脾气,对待事情谁也不句,我问你为啥,你说我爷说和我妈做爱时候真有趣

转眼零八奥运会,你爸说他要站起来在不下跪,从这句话以后查点被你妈打残废,你爸说他活着一生真的好累

你说你姑叫林新如,你爸幻想买冰毒,说为此可以砍下自己的头颅,今天干套词啊,我就把你铲除~!

你家天天就靠一把米,还说你妈为了吃饭把腿批,为神仙现在嫖客都不把你妈里,是不你妈也让你爸看不起

(没录音词)

你妈为了正钱把歌曲唱,那夜你爸听见开始发浪,其实套词我就是你榜样,今天哥打你啊你也真够呛

我真想抽口烟,然后一口粘潭,在来一个无限连,给你打的只跟我说爱在西园前

从小不学好,还要把那你姥搞,你姥说她最爱吃的是草,我真想把你姥打的沿街乞讨

完把套词你都掉点,你是真的不知道减舔,我真是给你点逼脸,让你以后来把逼舔

风不在吹,赢不在飞,我是不是今天也把你妈骂成骨灰,然后你妈用崇拜的眼光把我来追

一天天长的卖逼的嘴,还说自己是土匪,那花儿都会盛开花蕊,你妈还说他是红灯区的最美

今天我就风杀你全家,我先封杀你妈,我看见你妈就造他那干巴扎一吨掐,我让你妈无辜的

叫喊啊呀呀

你爸最爱吃乌龟,晚上非要把你妈逼来吹,当年他刻苦把你妈追,是不今天要带你妈飞,我看你爸是得了肾亏

你妈说他好想飞,死后已经变骨灰,曾经你爸也把你妈追,如今你妈也得了肾亏,我真想给你妈打进煤堆

你妈幻想和西丝比美,你爸说能看见陈红就此生无愿无悔,你姐多想和猪亲嘴,你跟我干套词,是不是如今已经败北

你爸长的向张无记,你爸说他有椅天剑所以相当有脾气,还说你姑是他的小密,你爸叫我毛宝哥,其实他不是我小弟

你管你爸叫爹地,还说你把吃地瓜爱放屁,今天你还和你毛宝爸赌把气,还说你相当有实力,看你那满身油逆逆,就你这B样的啊我打你都没啥意义

跟我干词你就向我的小孙,征服没事情挑战神话欠喷,我就给你打的羊篮子,羊几吧一起吞,就你这样的体重论钝,花钱论分,今天和你毛宝哥打套词,你到底晕不晕

你梦想是把你妈上,还幻想和韩红 把哥唱,看见你这样的海都不起浪了,那不败的美国男篮都败了,我是不是我抓住你就一吨大嘴靶子使劲册

现在人都在变,你为啥还是那么的欠,幻想就是和你网络的媳妇见面,其实你早以把我暗恋,就你这逼样小学都没念,谁会和你把面见

老说自己天下无敌,我看你爸向神话无及,你喊迈的事情也是扑朔迷离,今天跟我打套词,你是不是也好奇

总说自己语音玩的好,那神话小兔是不你姥,最爱吃的是那荒草,你也别老向疯狗把人咬

你爸天天吃康,一天到晚拿个条树和人将装,我把你爸裤子揣开当,我叫你死去的妈也喝碗梦婆汤

说自己喝多少都不知道醉,梦想是和你妈约会,还说和你爸一起草你妈没有什么不对,我看你好向征服那篮子,姓花名易碎

08年事情挺多,你活着也挺坎坷,幻想把你妈臀部摸,你妈见到我不也是把衣服拖

大家好,我就是干过语音中英豪,带个手表叫满天星劳,打你你也哇哇毫,打败你呀你也别逃,大你就打你后脑烧,本真人单姓毛

吃串烧烤说没味,吃水主鱼说没次,还说最爱吃的是胃闭字,我看你真是没事找事,你妈是

想找日

你爸和你妈分手你说好,半辈子你也不洗一会澡,幻想是吃把红枣,我看你长的向动物牛,最爱吃的是草

看你长的向个球,上网视频给人漏牛,最爱喝的是大庆石油,今天大哥就砍下你的头,从此以后让你和你爸一起掏毛楼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菩萨词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经典词句 优美词句 优美词句摘抄
  • 1、睡觉词句(2016-01-04)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菩萨词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菩萨词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128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