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设问句列子

设问句列子

2015-12-23 02:50:2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设问句列子篇一《六年级复习题(完整版)》 ...

设问句列子篇一
《六年级复习题(完整版)》

1文言文两则(第一组)

1.背诵课文和字、词、句解释。

2.背诵这两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并默写下来。

《学弈》说明了做事或学习都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2)说话要有理有据。(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4)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学无止境。(5)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3.掌握多音字:

缴zhuó(弓缴) jiǎo(缴获)

为wâi(因为) wãi(为难)

与yǔ(与其) yù(弗若与)

4. 三心二意 沧沧凉凉(热热乎乎)

5.抄写文中的设问句。

6.抄写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笑着说:“你的知识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么渊博”。

7.《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 匆匆

1.背诵课文,课文作者是(朱自清)。

2.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课后问题过关。

4.积累课文中的叠词。

AA 匆匆 默默 白白 渐渐 斜斜

ABB

AABBAAB茫茫然

多音字:

尽 jìn (尽情) jǐn (尽管 )

薄 báo (薄纱) bó (薄雾) bò (薄荷)

散 sǎn (散开 ) sàn ( 分散 )

藏 zàng ( 宝藏 ) cáng( 埋藏 )

5.背诵《明日歌》和珍惜时间的名言。并写3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积累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拟人句: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桃花心木 作者(林清玄)

1.

2. 背诵课文的13、14自然段。 课后问题过关。

3.近义词:语重心长(意味深长)锻炼(磨炼)汲取(吸收)

反义词:从从容容(慌慌张张)莫名其妙(恍然大悟)枯萎(茂盛)

多音字:番 fān (番茄) pān (番禺)

4.本文作者是我国作家。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表达方法是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

4 顶碗少年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不失风度 座无虚席 惊心动魄 不慌不忙

不知所措 目不转睛 紧张不安 难以忘怀 萦绕于心

2.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5.手指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永不离身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直直落落 一文一武

2.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设问句。

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手》从文章体裁看,它是一首(现代诗),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6北京的春节

1.背诵课文的第7、11、12自然段。

2.摘抄文中的比喻句。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放鞭炮 、 守岁 、 吃团圆饭 。

比如,作者在描写除夕是从视觉(色)、嗅觉(味)、听觉(音)的角度进行了描写。

4.文章的作者是( 老舍 ),他在文中引用俗语是,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运用排比和比喻,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的是突出 灯笼的形状美和色彩美以及这些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

文中的排比句是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比喻句是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7 藏戏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词组。

摘抄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数不清的牛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成把字句)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船掀翻。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1、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词组。

和睦相处 安然无恙 蜂拥而至 风雨侵蚀 布局均匀 宏伟壮观

整齐划一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家道兴旺

2、

字 )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名居。(打比方、做比较)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摘抄并写出说明方法。 它们大多为三到六层楼,一百到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列数

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举例子、列数字)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列数字、做比较)

a) 多音字注音组词。

片piàn(片段 )piān (片子)划huá (划船)huà(比划 )

吭kēng(吭声)háng (引吭高歌)扎zhā(扎针)zhá(扎针)

华huá(中华)huà(华山)

默写一首描写我国节日习俗的古诗。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号。

9、和田的维吾尔

1、多音字组词。

kēnɡ( 吭声) diào( 基调 ) fēn( 分钟 )

吭 调 分

hánɡ( 引吭高歌) tiáo( 调和 ) fân( 分数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 胜 )收 能歌( 善 )舞

3、照样子写词语。

(1)载歌载舞(ABAC)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笨手笨脚 毕恭毕敬

(2)五颜六色(含数字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三三两两 零七八碎

4、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 „„但„„

(1)( 虽然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但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纵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也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不仅 )生活再苦,感觉( 还 )是甜的。

5、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方法。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 打比方 的修辞方法。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中“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和乐观 ” 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 豁达乐观 的性格特点。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三组) 作者( 李星华)

1.多音字组词。

待dāa(待一会儿)dà(等待) 胖pàng(肥胖)pán(心宽体胖)

夹jiā(夹杂)jiá(夹袄) 着zhe(听着 )zhuó (着手)

zháo (着急)āo(高招)

2.照样子写词语。

乱蓬蓬 红彤彤、绿油油、黑乎乎、赤裸裸、笑嘻嘻

千钧一发 七上八下、五湖四海、十全十美、千门万户、一心一意 .

本文采用( 第一人称叙述)的写法,先写,再写

3.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要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对这件事的了解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深刻。

5、背诵课文:7、11、12段

11 灯光

1. 本文的作者是( 王愿坚)。

2.“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中心点 ),

第一次说这话的人实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是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 说这话的仍旧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12 为人民服务

设问句列子篇二
《六年级复习题111(完整版)》

1文言文两则(第一组)

1.背诵课文和字、词、句解释。

2.背诵这两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并默写下来。

《学弈》说明了做事或学习都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2)说话要有理有据。(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4)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学无止境。(5)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3.掌握多音字: 缴zhuó(弓缴) jiǎo(缴获) 为wèi(因为) wéi(为难) 与yǔ(与其) yù(弗若与)

4.反义词: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 沧沧凉凉(热热乎乎) 5.抄写文中的设问句。为是其智 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6.抄写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

两小孩笑着说:“你的知识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么渊博”。

7.《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 匆匆

1.背诵课文,课文作者是(朱自清)。

2.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课后问题过关。 4.积累课文中的叠词。 AA 匆匆 默默 白白 渐渐 斜斜 ABB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AABB 轻轻悄悄 伶伶俐俐 AAB茫茫然 多音字:

尽 jìn (尽情) jǐn (尽管 )

薄 báo (薄纱) bó (薄雾) bò (薄荷) 散 sǎn (散开 ) sàn ( 分散 )

藏 zàng ( 宝藏 ) cáng( 埋藏 )

5.背诵《明日歌》和珍惜时间的名言。并写3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积累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比喻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拟人句: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桃花心木 作者(林清玄)

1. 背诵课文的13、14自然段。 2. 课后问题过关。

3.近义词:语重心长(意味深长)锻炼(磨炼)汲取(吸收)

2

反义词:从从容容(慌慌张张)莫名其妙(恍然大悟)枯萎(茂盛) 多音字:番 fān (番茄) pān (番禺)

4.本文作者是我国 台湾 作家 林清玄。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表达方法是 借物

喻人 ,它是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

4 顶碗少年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不失风度 座无虚席 惊心动魄 不慌不忙

不知所措 目不转睛 紧张不安 难以忘怀 萦绕于心 轻松幽雅 摇摇晃晃 意想不到 轻松优美 矮小结实 2.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拟人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比喻句: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5.手指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永不离身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直直落落 一文一武 片刻不离 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 团结一致 相貌堂皇 2.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设问句。

比喻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的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拟人句: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设问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从文章体裁看,它是一首(现代诗),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6北京的春节

1.背诵课文的第7、11、12自然段。 2.摘抄文中的比喻句。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做年菜 、 穿新衣 、 贴对联 、贴年画 、灯火通宵、放鞭炮 、 守岁 、 吃团圆饭 。

比如,作者在描写除夕是从视觉(色)、嗅觉(味)、听觉(音)的角度进行了描写。

4.文章的作者是( 老舍 ),他在文中引用俗语是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运用排比和比喻,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几百盏灯 说明灯的数量多, 各形各色 说明灯的种类多。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 灯笼的形状美和色彩美以及这些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

文中的排比句是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比喻句是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7 藏戏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词组。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丰富多彩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毫无倦意 朴实敦厚 赞叹不已 优美清新 雪域高原 摘抄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数不清的牛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成把字句)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船掀翻。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1、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词组。

和睦相处 安然无恙 蜂拥而至 风雨侵蚀 布局均匀 宏伟壮观

整齐划一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家道兴旺 2、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摘抄并写出说明方法。

它们大多为三到六层楼,一百到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列数字 )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名居。(打比方、做比较)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举例子、列数字)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列数字、做比较) a)

多音字注音组词。

片piàn(片段 )piān (片子)划huá (划船)huà(比划 ) 吭kēng(吭声)háng (引吭高歌)扎zhā(扎针)zhá(扎针) 华huá(中华)huà(华山) 默写一首描写我国节日习俗的古诗。

4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号。

9、和田的维吾尔

1、多音字组词。

kēnɡ( 吭声) diào( 基调 ) fēn( 分钟 )

吭 调 分

hánɡ( 引吭高歌) tiáo( 调和 ) fèn( 分数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 胜 )收 能歌( 善 )舞3、照样子写词语。

(1)载歌载舞(ABAC)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笨手笨脚 毕恭毕敬 (2)五颜六色(含数字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三三两两 零七八碎 4、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 ……但……

(1)( 虽然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但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纵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也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不仅 )生活再苦,感觉( 还 )是甜的。 5、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方法。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 打比方 的修辞方法。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中“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和乐观 ” 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 豁达乐观 的性格特点。

5

设问句列子篇三
《六下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二、知识讲解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设问句列子篇四
《下册 1 2课》

一、 文言文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谁学下棋?

♀\怎么学下棋?

♀\学得结果怎么样?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

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 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学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学生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2 匆匆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及怎样才能体会到修辞对语句的表达效果。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五、教学方法:

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采用设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毛主席曾赞扬一个人,说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朱自清---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简介: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设问句列子篇五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

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

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

设问句列子篇六
《六下课文资料》

六下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非:不是。 然:这样

(2)句子:

★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 弈秋的教导 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 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知:通“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学弈》内容:两个学棋的人因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不同。 《两小儿辩日》争论的问题:不同时间太阳离人远近。

两小儿观点:一儿: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依据:不同时间太阳大小变化。 一儿: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依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凉热感觉。 找几句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音字:缴 与

第二课《匆匆》(散文)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绿》、《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

涨的时候。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

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过去的日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4、背诵《明日歌》。

蹉跎:光阴白白的过去。译文: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明日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世上的人们如果被明天所羁绊,则年复一年,光阴飞逝,暮年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早晨看河水东流而去,傍晚看夕阳西下,一日之中无所事事。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日呢?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借树苗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1、熟读第4、13、14自然段。多音字:散 空 尽

2、《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3、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形近字组词:俊俏 竣工 崇山峻岭 骏马 厉害 来历 鼓励

4、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第四课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三次表演 两次失败

近义词:一刹那 刹那间 一瞬间 眨眼间 多音字:屏 和 拧 喷 差 第五课 手指

《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写作特色: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

1、熟读第1、2、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

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元宵节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4、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5、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6、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7、写作特色:文章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各节日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设问句列子篇七
《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

[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

[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

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仿写: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6、背诵《明日歌》。

7、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 熟读第4、13、14自然段。

3.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设问句列子篇八
《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组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

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理解句子:

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3.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5、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组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4.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5.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6.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臵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又想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藏戏

《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文章还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容 介绍节日习俗 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时间 事物不同方面

表达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 比喻、反问、

作比较、打比方 象征、夸张

语言风格 自然、朴实、京味浓郁 丰富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文学色彩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主楼。

9.*和田的维吾尔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回顾〃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三组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设问句列子篇九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

1.文言文两则

1.《学奕》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奕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知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夕阳、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

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 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9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解释词语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岁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 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课 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2)他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4.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 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指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设问句列子相关热词搜索:列子汤问 列子学射 列子简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设问句列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设问句列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795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