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

2016-01-01 14:36: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一《中国现代诗三首 赞美2》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一
《中国现代诗三首 赞美2》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二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

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

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

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

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

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

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

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

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

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

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

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

(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

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

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

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

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

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

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

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

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

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

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

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

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

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

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

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

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

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

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

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

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

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

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

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

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

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

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

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

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

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

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

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

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

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

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

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

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

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

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

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

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

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

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

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

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

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

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

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

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

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

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

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

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

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

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

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

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

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

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

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

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

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

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

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

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

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

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

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

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

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

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

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

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

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

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

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

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

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

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的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

选取的名著:《 》

(1)作者: (1分)

(2)情节: (2分)

(3)感受:

(2分)

三、写作(60分)

27.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

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

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

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

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

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三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

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

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

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

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里传

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的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

选取的名著:《 》

(1)作者: (1分)

(2)情节: (2分)

(3)感受: (2分)

三、写作(60分)

27.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事业大厦的基础。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四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42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5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一空一分,共11分)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②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③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④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 ,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⑥《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一致。 ⑦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场上拼杀场面的是

, 。

⑧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一个含“雪”字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 。

(2)默写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或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4分)

, 。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有手,土地就会变肥沃。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

腿,路途就是近的。不要怕山峰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山峰就在脚下。

你想想:哪块贫瘠的土地,不在农人的手下献上粮食;哪条遥远的道路,不在我们的前进中逐渐缩短;哪座巍 (é)的高山,不在登山者的脚下 A (臣服、屈

服、折服);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伸出双手,迈开脚步,

坚毅、忍耐、B (跨进、奋进、迈步),胜利就在眼前。

(1)第一段,加点字“峙”的读音 ;第二段,“巍”后面应填的字 。(2分)

(2)第二段中,A、B两处应填的词语分别是:A B 。(2分)

(3)在第一段末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句式与前面句子大体一致)(3

分) 3、读下面的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2分)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

凋零而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必为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4、名著阅读与积累。(5分)

(1)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遍,更着百倍;又一遍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 (人物),请再写一个于A相关的故事情节 。 《水浒传》中力大无比,能倒拔垂杨柳的英雄是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 、米开朗琪罗和 的苦难坎坷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5、综合性学习(13分)

⑴下表是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的部分数据,请用文字表述2008年的变化情况。(不超过35

答:调查显示2008年: ⑵小丽准备对九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她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想到了“休闲消遣”。请你用四个字短语帮助她再设计两点。(2分)

⑶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

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⑷学校举办“推广普通活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①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5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8——11题。(14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逆.寡人( ) 色挠.( ) 怫然..( ) 跪而谢.之( ) 7、加点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挺剑而.起 B、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头抢地尔、D、受地于.先王 仓鹰击于.殿上 8、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一乡人,极吝致富,病剧○1牵延不绝气,哀告妻子曰:“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2,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与皮匠,割肉卖与屠,割骨卖与漆店。”必欲妻子听从,然后断气。既死半日,复苏,嘱妻子曰:“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与他!” ○1剧:厉害、严重 ○2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里泛指亲属。 10、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1)极吝.致富 ( ) (2)病剧牵延不绝.气( ) (3)必欲妻子听从..( ) (4)既.死半日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1分)

12、这个乡下人是靠什么发财致富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13-16题。(共12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

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13、这篇短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用的事实论据。(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语段,完成下面18——22题。(10分)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

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18、从文章第②、③、④段看,“友善”指的是什么?(2分)

19、文中的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

20、从行文来看,③、④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陈述理由。(2分)

21、文中②、③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论证。(2分)

22、根据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友善是和平的使者”的认识。(2分)

(四)阅读语段,完成下面23——28题。(12分)

禽流感究竟是什么?

①禽流感究竟是什么?专家解释,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l)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也首次证实了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遗憾的是,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

②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l病毒的鸡,目前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可以成为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③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

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C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④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C加热30分钟,60°C加热10分钟,70°C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亡。 23、本文说明了禽流感的哪些内容? (2分)

答: 24、第①段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分)

答: 25、第③段中画曲线词语“一般”主要”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答: 26、选文运用设问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27、第①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2分)

答: 28、近两年,非典和禽流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人说,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对自然界的破坏有很大关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作文(55 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

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我们执着于自然探索,执着于友爱亲情,执着于兴趣爱好,执着于理想追求„„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请以“执着”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题一:成长中,我学会了 (互助、坚强、珍惜、理智、感动)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线索清楚,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五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

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

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

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

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

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的感受。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六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

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

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

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

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

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

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

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

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

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

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

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

(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

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

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

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

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

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

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

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

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

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

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

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

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

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

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

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

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

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

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

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

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

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

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

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

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

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

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

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

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

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

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

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

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

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

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

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

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

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

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

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

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

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

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

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

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

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

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

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

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

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

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

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

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

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

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

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

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

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

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

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

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

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

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

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

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

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

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

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

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

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

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

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

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

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

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

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

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

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

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的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

选取的名著:《 》

(1)作者: (1分)

(2)情节: (2分)

(3)感受:

(2分)

三、写作(60分)

27.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

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

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

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

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

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七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

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

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

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八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

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

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

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

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

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而我自小对

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化隐忧。风

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处。(4分)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九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

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

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

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

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

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篇十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十八中:唐朋飞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浅近平易的语言描写出花开、草长带

给人的微妙而喜人的感受:“□□□□□□□,□□□□□□□。”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

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

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

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

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让世代记

住这段历史,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前进的动力。某同学为表达内心的

感受,拟写了一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发展和平,勿忘屠城债;

下联:□□□□,□□□□□。

9.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

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

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妈妈”

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或遇其叱咄 ( ) ...

12.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

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

(2分)

13.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

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

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

际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杨怡士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医。凡来求医者,尽心为之诊治,不

问贫富,概不受人分文。生平峻整①,而有时杂以诙谐。尝有偷儿为家人捉获,

将以捶挞②,先生亟止之。命家人置墨鱼③羹于盗前,盖先生所不喜食者也,谓

偷儿曰:"汝愿受刑乎?愿食墨鱼乎?"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故为哀求曰:"墨

鱼难食,愿受刑!"先生曰:"尔所不欲,吾偏与汝!"偷儿复恳求再三,先生不

允,乃取食之,故作颦蹙④难下咽之状。

【注释】①峻整:指态度严肃。②捶挞:用棍子、鞭子痛打。③墨鱼:俗称"乌

贼鱼"。④颦蹙:皱眉蹙额不愉快的样子。

15.“偷儿素知先生之为人”中的“素”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

16.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怡士先生自己"不喜食"墨鱼羹,为什

么却要逼着"偷儿"(小偷)吃呢?(2分)

17.请你简要说说杨怡士先生的为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远去的墨香

潘云贵

我对墨的最初印象是来自祖父收藏的一幅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

兰亭……”洋洋洒洒的长卷后,盖有一方印,四个字,篆体,看得不太明了,朱

红的印泥,有模有样,当然还只是赝品。

字是在麻布白的宣纸上写的,黑黝黝的百行字,风吹林动一般秀丽。那黑在

白里游弋着,像数百尾黑锦鲤在纸页清塘里游弋着,柔美又自然,让人赏心。

花香时节,祖父常在自家庭院里摆好笔墨纸砚,趁着午后徐徐清风,挥毫一番,

游侠剑客般纸上行走,笔风苍劲,一派旖旎风景。祖母常坐于其旁,织织毛衣或

者采摘花草,抑或是静静看着祖父,时而竟单纯地笑着,像极了六十年前那个刚

刚遇见祖父时一脸娇羞的芳龄少女。偶有几只花猫在园子里扑蝶玩耍,这般时光

形若能被拂出声响。

幼童时期,自己当然是兜转在长辈们圈定的空间里,安分守已。祖父习字时

常叫我取些水来,自己便拿起大搪瓷杯一股脑跑到古井边取水。那水自是幽凉凛

冽,沾着花草园中的香气,尝几口,唇舌间亦是清香流溢。

祖父的墨,浸水之后依旧浓黑黏稠,那一笔清秀落下,便是千年江南的韵味。

而我自小对这墨是惮怕的,鲜丽亮白衣物,沾染点点,便好似乌羽附着,要想洗

净得费下好些功夫。母亲清洗这些衣物时自然是不情愿,每次都得喃喃嘀咕一番,

水乡女人的音调是细长而尖利的。这使我恐惧。祖父见了倒是笑笑,说:“墨是

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那时,我年少,愣头愣脑的,一边被母亲说,一边

还在祖父那沾了一身水墨。

记得雨天时,祖父就喜欢把书桌移至庭院的小凉亭里,沏好清茶三杯两盏,

放上几瓣祖母采来的茉莉,洁白通透,砚台上滴着从飞檐上落下的雨水,这般景

致自然有水墨画的意境,这是祖父一生追求来的惬意。那时祖父教我练字,我多

半是跌跌撞撞地学着,运笔踉跄,行文潦草,不堪入目。祖父笑着,依旧昌茂的

眉毛松成柔软的笔画,他耐性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一种苍老在我手心

里传递着力量。那是来自沧桑人世里的笃定与充沛的情怀。幼时毕竟贪玩,哪能

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水墨里过活,便时常糊弄祖父,说身体不适或者功课未做,祖

父亦不怪我,让我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来习字。每回躲在角落里窃喜的时候,望

了望在园中习字的祖父而又有小小的羞愧。欺骗毕竟是种罪过。

那时常写的是一些唐诗宋词,王维、苏轼、李清照,祖父甚爱之,每回都会

教我写此等骚人墨客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闲适笃定,“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东坡的悱恻思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是清照的天真年少……祖父这般调教下来,到小学毕业时自己便已能将

往后学习的诗词识记大半。

到了中学期间,在父母每日的叨念里身心都汇聚在了繁芜的学习上,跟祖父

习字的次数自然是江河日下。祖父常常走到我的房前,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敲了一

下房门,见房内半晌没有回应便独自往老书房走去。而当我开门之时,常常看到

的只是一个苍老沉默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光前行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在

最初的路口,包括心情和故事。风来雨去中,墨香也是会淡的。初三之后,课业

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自己基本上已经不碰羊毫了。母亲说这叫回归正道。她和

父亲都已经想到要为明天的我铺设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而过去那些留在幽幽小

径上的芳香景致亦是被他们所忽略。这是大人们对待子女特有的脾性,形同高墙

一般的保护,那墙外的点点红梅自然是欣赏不到。

一日,祖父特地在我一时清闲下来时把我叫到庭院里,学业询问一番后便和

我聊起墨事。老人言语轻柔,充满年老书生般的淡然,“还记得以前教你的那些

诗词么?”我点点头,随即背了出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背得愈发起劲之时,

却被他的一声干咳打断。祖父又问我:“还记得怎样写?”我说:“毛笔字?”祖父点

了一下头。我顿时羞愧难当,因为毛笔字早已经在脑中没有了印象。我说:“好长

时间不写已经忘了。”祖父听完,没有看我,叹了声气,背过脸去沉默了很久。

这应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老人所不愿面对的一方残垣,透着时代里愈渐被遗忘的文

化隐忧。风中,树叶沙沙响着,祖父的眼里似乎进了些沙子,他用素白长袖拭了

一下眼角,便一个人拖着消瘦嶙峋的背影到书房去了。不久便取来昔日那支他万

分珍爱的大羊毫,细细抚摸一番后便在我面前折成了两半,像一段被撕裂的历史

再也无法复原。我走向前,看着他,无言以对,只配合着他的沉默始终也没说话。

话说得多了,内心渐变得轻浮,有时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寂然的时刻,让自己清醒

并反省。祖父此时神情忧虑,拍着我的肩,说:“看来有一天这些东西终究也会和

自己一道消失。”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微薄的肩头霎那间变得沉重而深深颤栗

着,像入秋时节里挂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一种震撼盈满了心间。

大学的诗词课上,时常会背到曾经终日挂于齿中的诗句,自然又使自己想起

幼时习墨之景。庭院花草,凉亭旧井,幽幽的水墨香气似一只只清凉凉的蝌蚪,

无形地游进心坎。只是时光再也不至彼地,少年们都在哗然流水中长大。那素素

淡淡的宣纸,落着横竖撇捺弯折点,销魂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

突然间又想起了祖父,那样一个仙风道骨般的男子,不着烟尘,爱着他的羊

毫纸砚朝朝暮暮,那水墨浅浅的,带着祖母一般的好,醉了清寂华裳。江南三月

里,祖父过世了,一城竹兰,伴着篱落新雨,淡香入骨。可在临终前他还交代父

亲,要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桃木盒里,等待某天我从北方求学归来时能够打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自己再次念道

时,泪水禁不住悄悄滴落。

(选自《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游弋( ) (2)苍劲( )

(3)惬意( ) (4)悱恻( )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是作者

最早的书法启蒙,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是怎样描述遇见这幅作品时赏心悦目的感

受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庭院花草,凉亭旧景。水墨幽香,那些年少时光中伴随祖父习墨的主要场景

和相关片段映入作者心底,成为深情的回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

处。(4分)

21.自从学业渐忙,无暇顾及书法后,祖父的两次背影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请

你结合文中两个描写祖父背影的四字词语,说明作者对祖父的背影做这样的描写

有何深意?(4分)

22.“这句话落在我的肩上,霎那间微薄的肩头变得沉重而颤栗,像入秋时节挂

在枝头的叶片摇摇欲坠,这是一种震撼。”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心理感受?(3

分)

23.文中两次写到了母亲,先是我衣服上沾了水墨后嘀咕,后是我不碰羊毫了她

说是回归正道。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举重若轻意味深长。对于作者写母亲的意图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24.祖父临终时交代父亲“把那只折断的毛笔装在一个素色桃木盒里。希望某天

我回来时能够打开”,联系前文说说交代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鲁迅先生曾赞美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

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惜墨香逐渐远去,钟爱并

擅长软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你觉得当今有无练习软笔书法的必要,写一段话谈

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三)名著明珠阅读(5分)

26.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感言的平台。吉林教育网的“文学

论坛”准备向在校的中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

中选取一部,写出作者、最感动你的一个情节及阅读时的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

选取的名著:《 》

(1)作者: (1分)

(2)情节: (2分)

(3)感受:

(2分)

三、写作(60分)

27.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

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

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

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

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

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赞美太阳的现代诗 赞美水的现代诗 赞美梅花的现代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赞美浦江的现代诗2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04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