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哲理诗词

哲理诗词

2016-01-01 17:06: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哲理诗词篇一《经典有哲理的诗句》 不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哲理诗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哲理诗词篇一
《经典有哲理的诗句》

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海上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3-15 14:3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问者: 13675640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哲理诗词篇二
《诗词与哲理》

诗词与哲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2002/12/25广汉市金雁中学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

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 (唐 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题目】蚁 (唐 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题目】读《陈蕃传》 (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题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诗词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哲理】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历史悲剧,告诫热闹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综合司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

【题目】小松 (唐 杜荀鹤)

【诗词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

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题目】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诗词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五、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题目】放言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朝真暮伪何人辩,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哲理】诗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世事变化之快,真真假假,什么人年能分辨得清楚,而古往今来哪件事又不是如此?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并以种种贴切的比喻说明,人们通过分析比较,是可以辨别真伪,认识事物的本质的。

【题目】论诗绝句之二 (清 赵翼)

【诗词原文】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哲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题目】咏史 (唐 高适)

【诗词原文】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哲理】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饿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

【题目】诗一首(杨虎城)

【诗词原文】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哲理】诗前两句表达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后两句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从“黄河后浪推前浪”的现象,上升为社会在发展、世事在变迁,事物在变化的哲理性认识,蕴涵

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理性思考,因而得出了抓住机遇、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诗中所表达的立志、拼搏、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题目】古瓦砚 (宋 欧阳修)

【诗词原文】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哲理】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某种物品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小,又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如诗中所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一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或价值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做工、务农、从军,还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能够从某一特定的方面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题目】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诗词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哲理】在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

八、实践论

【题目】《西施》(罗隐)

【诗词原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吴国人都认为吴国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吴王好女色,根源在于西施,这是一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哲理】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现象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方面要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诗人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吴国灭亡的本质,得出吴国的灭亡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爱女色,越国的灭亡又该怪罪于谁呢?

【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好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必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他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哲学中的名言、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哲理】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

哲理诗词篇三
《有哲理的诗句》

有哲理的诗句

1.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看得远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当局者迷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 爱情的感觉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禅宗顿悟

5.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生事物,充满希望

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易于行。 :......

8.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物咏志

9.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借物咏志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正气

11.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1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才能保持常新常青。

13. 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真金不怕火炼

1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5.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生老病死,人间正道,自然规律。

16.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物是人非,人生苦短

1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自然常识

19.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帝王之气

20.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五蕴皆空

21. 死去元知万事空 :人死如灰飞

2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3.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羽蛇腾雾,终为土灰。 : 人总有一死

24.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不劳而获

2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谁能无死

26.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室操戈

28.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29.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及时行乐

3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眼界

33. 山之高处人为峰,还到尽头天是岸。 :胸襟

34. 不废江河万古流

3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流人物看今朝

36. 酒渍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健康无价

3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8.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9.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4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像贪污腐败

4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想通了

42. 惩治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鬼推磨

4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怜天下父母心

45.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何苦生在帝王家

46. 认识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个税太高

47.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黯然销魂

48.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可惜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9.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豁然开朗桃花源

5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3.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人生易老

54.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髀肉复生,老将至也。

55.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谁辛苦为谁忙?

一)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哲理诗词篇四
《古诗词与哲理22》

古诗词与哲理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

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 (唐 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题目】蚁 (唐 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题目】读《陈蕃传》 (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题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诗词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哲理】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历史悲剧,告诫热闹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综合司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

【题目】小松 (唐 杜荀鹤)

【诗词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题目】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诗词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五、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题目】放言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朝真暮伪何人辩,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哲理】诗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世事变化之快,真真假假,什么人年能分辨得清楚,而古往今来哪件事又不是如此?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并以种种贴切的比喻说明,人们通过分析比较,是可以辨别真伪,认识事物的本质的。

【题目】论诗绝句之二 (清 赵翼)

【诗词原文】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哲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题目】咏史 (唐 高适)

【诗词原文】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哲理】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饿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

【题目】诗一首(杨虎城)

【诗词原文】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哲理】诗前两句表达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后两句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从“黄河后浪推前浪”的现象,上升为社会在发展、世事在变迁,事物在变化的哲理性认识,蕴涵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理性思考,因而得出了抓住机遇、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诗中所表达的立志、拼搏、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题目】古瓦砚 (宋 欧阳修)

【诗词原文】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哲理】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某种物品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小,又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如诗中所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一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或价值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做工、务农、从军,还是某方

面的专家、学者,都能够从某一特定的方面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题目】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诗词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哲理】在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

八、实践论

【题目】《西施》(罗隐)

【诗词原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吴国人都认为吴国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吴王好女色,根源在于西施,这是一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哲理】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现象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方面要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诗人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吴国灭亡的本质,得出吴国的灭亡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爱女色,越国的灭亡又该怪罪于谁呢?

【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好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必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他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章:成语、典故与哲理

1、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2、 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

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往往是关系事情成败的重要因素。

3、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擅长配制使手不冻裂的药,他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有人听说这事,愿出百金购买这个秘方。宋国人想:我世代漂洗丝绵,收入不过几金,现在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卖给他吧。那人买了秘方后,就去游说吴王。恰好吴国与越国打仗,冬天,吴国士兵涂了那药,手脚不冻裂,因而打败了越军。吴王就给他封赏了土地。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一物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所发挥得作用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使用,才能做到物尽其用。用人也是这样。

4、拊马不时: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大蛤蜊壳盛尿。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这人的头碰破了,胸骨也撞碎

哲理诗词篇五
《古诗词含有哲理的诗句》

古诗哲理名句练习

一、课本哲理诗句填空

●苏轼诗《题西林壁》曰:“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告诉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_______,_______。" 说明新事物不可战胜,教我们面对困境不屈不挠。

●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_________,_________。"包含哲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李商隐诗《登乐游原》"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爱惜光阴。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奋发向上、努力进取;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汉乐府《长歌行》“_________,_________。”劝勉人们珍惜年华,珍惜时间,及时努力。

●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教师无私奉献精神。 ●龚自珍《己亥杂诗》“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朱熹《观书有感》“_________,_________。”借景喻理,说明学问要长进,就得不断补充新知。

●清朝赵翼《论诗》“_________,_________。”用来赞美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王之涣《登鹳雀楼》“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登高才能望远。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杜甫《春夜喜雨》“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形容自然而然的教育或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叶绍翁《游园不值》“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新生事物是能冲破一切束缚禁锢不了的。

●杨万里《小池》“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青少年才华初露。

●王安石《元日》“_________,_________。”有除旧布新之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李绅《悯农》“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

●林逋《雪梅》“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事物各有缺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初中哲理诗句填空。

●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颇有“随风潜入夜,_______”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虞世南的《蝉》“ 居高声自远,_______”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简析: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趣。(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简析: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的人生哲理:①站得高,看得远 ②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③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的自豪与喜悦。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产生的认识是不同的。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句中哲理诗简析集锦

七年级:

1、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八年级: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九年级: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简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简析: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此诗句有相同的理趣。

2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简析: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3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简析: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趣。(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简析: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忧国忧民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示 儿》(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修身养性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君子不器 ———孔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关注民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杜甫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代 秦韬玉《贫女》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 卖炭翁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责任义务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2,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处不知)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信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秋瑾《对酒》)

和睦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珍惜“和”,造字就是一株禾苗一张口,与吃饭一样重要。由“和”构成的词比比皆是,诸如和平、和顺、和畅、和睦、和亲、和气等等不一而足。从古老的“和为贵”到现今的构建和谐社会,以民族性格的角度讲是一脉相承的。在民间俗语中,也有大量的有关和谐的说法,可见和谐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中不和外人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是强调家庭邻里要和谐;“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透骨寒”,“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强调人际关系要和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家礼让三先,互敬互爱,常怀感恩之心,自然相处和谐;另外,“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只要人人修身正己,严以律己,这当然增强了社会和谐的因素。 宽容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语出宋朝林逋的《省心录》

博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仁者爱人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孔子《礼记》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贾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东汉】】. 【马融】.

哲理诗词篇六
《富有哲理的古诗词》

富有哲理的古诗词2009-08-27 01:55 P.M.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可能有点下掰,不过我这种答案往往有轰动效应,建议可以一试)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9、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抒发一种享受生活情趣吧,感叹自然给人的美感,表达一种乐观的思想。 参考资料:原创!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

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

)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

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经多世事心长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哲理诗词篇七
《哲理诗名句》

(一)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五)战争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七)爱国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0、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2、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八)立志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十)黄河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十一)长江

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十二)高风亮节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十四)舍生取义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视死如归。(司马迁)

(十五)勤奋

1、 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 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6、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十六)读书方法

1、 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5、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十七)惜时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十八)江南风景

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九)夸张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二十)比喻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 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一)拟人

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二二)月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二三)山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二四)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哲理诗词篇八
《富有哲理的诗句解释》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实践出真知。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要想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永远向上,向最高层挺进。只有向上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向上才能锻炼胆量,也只有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在立志成才的攀登中永远开拓、进取。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一旦时机成熟,新事物将以不可遏止的生命力迅速成长起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世事变迁,今非夕比,有变好也有变坏的,强调的是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吧。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16、“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17、“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革命战争在改造着旧世界、创建着新世界。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练习题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

(C)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14、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C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1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C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苏轼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 B)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17、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8、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19、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0、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哲理诗词篇九
《古诗词哲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13、"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14、"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

1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

17、"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2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

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4、"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5、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

【政治】成语哲理浅析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哲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哲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哲理】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哲理】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哲理】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哲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哲理】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哲理】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哲理】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哲理】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哲理】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哲理】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哲理】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哲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哲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哲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哲理】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哲理】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哲理】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哲理】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哲理】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理】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哲理】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哲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哲理】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哲理】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哲理】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哲理】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哲理】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哲理】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哲理】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哲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

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哲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哲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哲理】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哲理】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哲理】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哲理】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哲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哲理】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1、满招损,兼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哲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哲理】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哲理】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哲理】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哲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哲理】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哲理】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哲理】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哲理】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5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哲理】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5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哲理】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5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哲理】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哲理】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4、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哲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哲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哲理】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赛马【哲理】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哲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5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哲理】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6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哲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拨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哲理】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哲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哲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哲理】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哲理】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

67、春江水暧鸭先知【哲理】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哲理】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69、守株待兔【哲理】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哲理】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72、放之四海而皆准【哲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73、学以致用【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哲理】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哲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哲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哲理】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哲理】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哲理】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80、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哲理】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81、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哲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82、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哲理】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83、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哲理】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84、时势造英雄【哲理】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85、卧薪尝胆【哲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8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哲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7、哀莫大于心死【哲理】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2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13、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14、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5、揠苗助长——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16、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7、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8、量力而行——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又如,“相辅相成”与此同理。

相关热词搜索:哲理诗 中国最美古诗词 经典语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哲理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哲理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10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