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友人离世的诗句

友人离世的诗句

2016-01-03 04:26: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一《友人的诗》 四季 ...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一
《友人的诗》

四季常青赠诗

快 递友谊

乐 赏美文

天 长地久

天 天快乐

清水河赠诗

快信慢书报早春

乐育旱苗迎客松

天合民心四季润

天意鸿运秋收丰

阿寿赠诗

一条留言一片温情

一声问候一片记挂

一点距离一份思念

一起祝福万事顺心

武阿哥赠诗

给你送上一片永不枯萎的一片绿叶, 让你的每一天都拥有春天的温馨, 把千万个祝福拧成一条幸运绳, 挂在你的肩上,

让幸运永远伴随着你!

祝你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让风吹走你的忧愁

让雨洗掉你的烦恼

让太阳带给你温暖

让月亮带给你温馨

让朋友带给你感动

让情意带给你开心

秋水赠诗

在你的空间留下我的足迹

你的心里有我牵挂的记忆

温暖的话语聚集在秋风里

你的心底有我感激的情谊

祝福我的好朋友吉祥如意

过年话儿一箩筐

挑挑拣拣送吉祥

品读佳作多惬意

友谊之路无限长

上谷人赠诗

进入你温馨明媚的空间,

解读你浪漫多彩的文字,

感悟你精彩辉煌的人生!

空间里有你就有好心情。

秋水伊人赠诗

如果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运 我送给你整个天空

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

送给我的朋友 快乐天天

晴天飘雨赠诗

九月九日望遥空

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飞远

游人几度菊花丛

秋云赠诗

九九重阳登高远

漫山野菊郁金黄

身在他乡为异客

乡音不改思故乡

月边渔与花如笺赠诗

最真诚的朋友

会用无私和善良装点好友的世界 最珍贵的朋友

会用坦荡的情怀为好友添加靓彩 最难得的朋友

会穿越天涯海角谱写友谊的篇章 最有缘的朋友

会因心灵撞击相互走访放眼未来 自静其心

您有一颗真诚心

珍惜友情和缘分

快乐与友同分享

博海遨游比翼飞

清水莲赠诗

一个微笑,包含多少深情; 一个祝福,藏纳多少关怀; 一个问侯,表露多少呵护; 一条留言,送来无限温暖! 真真切切,道出博友心声。

力俐赠诗

给思念自由飞翔的翅膀

给幸福永恒不朽的生命

给生活轻松灿烂的笑容

给朋友快乐永远的祝福!

生命的美丽 好似一朵鲜花

每天的心情 像是一幅油画

生活的笑容 是那彩色的云霞 朋友的温馨 是我永远的牵挂

祝福好朋友一生笑容永驻 幸福永远.!

海阔天空赠诗

博海群英荟萃

乐园精品博览

发送精美文字

讴歌感人诗篇!

老迷糊赠诗

老 当益壮志莫衰

迷 恋写博乐开怀

糊 涂人生多自在

拜 客欣赏文精彩

访 友方知自家矮

问 候博主祝康泰

好 运常伴发大财

迷糊来到你的家园,

繁花似锦留恋忘返。

愉悦欣赏艺术享受,

钦佩才华由衷称赞。

悄悄留下我的祝愿:

祝你幸福健康平安,

愿你吉祥好运常伴!

希望博友互踩互探, 赏花采蜜地阔天宽。

博客每天更新,欢迎朋友光临 剩饭不炒不烫,献上新茶温馨 敬请不吝赐教,踩过留下脚印 博文交流互踩,赏花探宝欢欣 批注:

 

收藏评分分享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二
《59岁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120段经典诗句》

59岁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120段经典诗句

>>查看原文

4月26日凌晨2点10分,当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在湖南杂志《年轻人》第10 期上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5年至今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无论你是否喜欢,汪国真一直在,不经意走过任何书店,他的诗集永远在卖。1990年汪国真成名前,很多人用手抄本传他的诗。1990年以后,汪国真的盗版书,已经有上百个版本。2002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今天,我们再一次诵读起汪国真的诗篇,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

1、 在这个年龄 什么都值得记忆 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 都是难忘的花期 在这个年龄生长很多幻想 也生长很多忧郁 渴望 像一株健硕的昙花 一朵朵醒来 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 要哭你就尽情地哭 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在这个年龄 不必太 含蓄 —— 汪国真

2、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 ——汪国真

3、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又怎能消受 ——汪国真

4、 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 ——汪国真 《心中的玫瑰》

5、 江水奔流长又卷 夕阳映树红万片 握你的手如握晚风 凭黄昏 任驱遣 ——汪国真《春日心语》

6、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热爱生命》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忠诚。 ——汪国真

8、 我想忘记你 一个人 向远方走去 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 与我同行或许,永远是落叶时节 最后那场冷雨 ——汪国真

9、 只记得花开碧树 可曾顾衾冷锦疏 最难忘 应是来时路 那会儿身影 不斜也扶 到如今凭谁问甘苦 梦中事 笑是真笑 哭是真哭 ——汪国真 《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 命运可以走出冬天, 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 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 你别忘了打伞。 ——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 ——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汪国真

14、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汪国真《生活》

15、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挫折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 有笑 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6、 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活跃;我活泼,是为了让精神宁静。 ——汪国真《宁静》

17、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 成梦 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

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 《生活》

18、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汪国真《豪放是一种美德》

19、 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 是诗 ——汪国真 《祝愿》

20、炭也不能总是燃烧/日子平淡就好/有一种成功或许更重要/比如总不见老//何必翻云覆雨/何必勾心斗角/活得累 怎么可能活得美妙//蚕儿做茧鸟儿做巢/人生贵在心儿能够逍遥//淡点名 淡点利/深了笑容 浅了烦恼 ——汪国真

21、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尽管美妙 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 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汪国真 《许诺》

22、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汪国真 《跨越自己》

23、 异想有一个人 能让我把深情诉说 今天我却依然沉默 沉默 是一条冰封的河 ——汪国真 《默默的情怀》

24、 是世界太小 盛不下你的辛酸 是世界太大 寻不着你的道路 ——汪国真《迟到的祝福》

25、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汪国真《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26、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27、 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28、 有的人脸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是因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泪水。 ——汪国真

29、 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爱情,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 ——汪国真

30、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青春多留下潇洒的印痕。你是快乐的,因为你很单纯,你是迷人的,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伸出彼此的手,握紧令人羡慕的韶华与纯真。 ——汪国真 《妙龄时光》

31、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汪国真 《致友人》

32、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汪国真

33、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汪国真 《嫁给幸福》

34、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人生的航程 ——汪国真 《我知道》

35、 有一颗心 很骄傲 骄傲的眼眸 素笔难描 一望是水 二望是雪飘 ——汪国真《有一颗心》

36、 即便尊贵高雅如奇楠/即便千载难求似蜜蜡/也会遇有眼无珠/也会逢有声噪杂//其实许多时候/ 最好的回答是不回答/时间自会/让嘲讽成为嘲讽/让笑话成为笑话 ——汪国真

37、 让我如何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感谢》

38、 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汪国真《山高路远》

39、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 ——汪国真

40、 请不要责怪我 有时 会离群索居 要知道 孤独也需要勇气 别以为 有一面旗帜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 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 我不崇拜 我不理解的东西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就这样划呵 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 ——汪国真

41、 请你记住 这个月明星稀的晚上 蓝色的风 把沉思的菩提树 变成了哨子 轻轻地轻轻地 吹向飘在那泓涟漪上的 一片薄薄的月光 湖边 我用真诚的珠玑 缀成一串项链 挂在你柔美的脖颈上 你流泪了 尽管这串项链并不会发光 我要告诉你啊 我要告诉 你 你 再也 不会孤独 因为我思念着你 你也不要迷惘 我们既已站在一起 还惧怕什么地狱还稀罕什么天堂 ——汪国真 《月明星稀的晚上》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三
《送友人(送别诗)》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四
《与友人惜别诗句》

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背景: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五
《送友人(五首著名送别诗简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玉《九辩》有个名句:“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传达出一种身为远客而送人归家者的特殊的悲哀。乡情,是农耕社会的永恒主题;思乡,是所有游子共同的心底的痛。“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茫的夜色与游子凄冷的心情契合无间。“平明送客楚山孤”,人地生疏,所认识的人偏又和自己不同路,而且他要走的还是归家的路。客中送归客,人家多么幸福,自己多么倒霉!我们可以想象他这时的神情:面对无可比拟的孤寂,万般无奈。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入吴”不可,不知道他将要在吴多少时日,但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事态都不足以摧垮他向往圣洁的精神,因为他接着便有个声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好一个冰心玉壶的意象!皎洁晶莹,珍雅高贵,和凡尘俗世划出条多么鲜明的界线!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六
《送别诗---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七
《诗歌鉴赏《给友人》》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八
《幻灭和永生_解读艾米莉_迪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

幻灭和永生

)))解读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

陆 晓

(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反复吟咏的主题,她的死亡诗歌触及了死亡的规律、过程和意义。在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下,迪金森的死亡观是豁达而又现实的,指出死亡是通往永生的桥梁,但灵魂最终能否获得永生还掌握在个人手中。关键词:迪金森;死亡诗;永生;自我的努力

中图分类号:I7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O4970(2002)04O0092O03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被推崇为美国新诗的鼻祖,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她和惠特曼合力推开了现代诗歌之门,引导着后世的诗人们探索着门里那个多姿多彩、变化纷呈的世界。迪金森一生遭遇不尽如意。她曾试图投身文学创作,渴望世人的接受,数次投稿5大西洋月刊6均未获成功,生前出版的仅有的几首诗也被人改得面目全非,她从此不再打算出版自己的诗歌。她对心中的爱人一往情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爱情始终是痛苦和无望的。25岁以后,她选择了归隐幽居,着一袭白衣,闭门独处,写下一首首简短、深刻而奇丽的诗歌。在她死后三十多年,她的诗终于得到众人的赞美,对后世的诗人尤其是意象派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足不出户,/很少有活着的人像她那

[1]

样懂得爱情和死亡0。孤寂而漫长的岁月使她能够

伤。在缅怀友人的过程中,她思考着死亡的意义:/我经常想到坟墓,想到它距我有多远,想到我能否阻止它夺去我的亲人。0[2]死亡的象征意义也契合了女诗人遁世归隐的选择。归隐切断了她与外界人世的接触,与世隔绝的生活寂寞悠长,有时如死亡一般地孤独。迪金森反复思考、吟咏死亡,也审视自己作为遁世诗人的存在,在她全部1789首诗中(根据最新出版RalphFranklin勘校的弗兰克林版5艾米莉#迪金森诗集6),有六百多首是以死亡为主题的。她以女诗人的敏感和清教徒对死亡的豁达态度从多个角度描写死亡,她笔下的死亡主题意义复杂而深刻。综观她的这些诗篇,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迪金森的死亡主题:死亡的规律、死亡的过程和死亡的意义。死亡最明显的特征也许就是死亡的必然性,迪

金森在她的诗篇中很明白地指出了这条人类无法抗拒的规律。不管是死神还是上帝,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就会降临,带走他们要带走的人。1962年,迪金森钟情的已婚牧师查尔斯#瓦德沃斯离开了新英格兰,去了加利福尼亚,迪金森经历了一场感情危机,在此期间写出了大量的诗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归宿,著名的5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6即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她写道: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他殷勤停车接我)))

[3]

深入内心世界,思考生活的真谛,以一种纤细、聪慧、典雅的笔调反复吟咏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等深奥的哲学主题,而死亡之谜作为人生奥秘的重要部分,则备受诗人的关注。

死亡和死亡的象征意义于人生和女诗人的个人隐居生活都非常重要。迪金森早年即深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影响。在她生活的时代,她居住的安默斯特镇的年轻人的死亡率很高,经常有丧事发生,而迪金森家是送葬人群去公墓的必经之处。死亡成为她单调平静生活中的大事。朋友们的去世,尤其是了解她并为她所热爱的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和奥蒂斯#洛德的死亡,都给敏感的女诗人带来无尽的悲

然后死神的马车载着我经过/校园0、/麦田0,并看到/落日0。如果把这个行程看作人的一生,那么/校园0则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麦田0象征辛勤劳

收稿日期:2002O03O18

作者简介:陆晓(1970)),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

#92#

作的青壮年,/落日0则象征迟暮的老年。最后马车停在一座屋前:

仿佛是隆起的地面)))屋顶勉强可见)))

屋檐,低于地面)))

这分明是一座坟墓,即人的最后归宿。从童年到青壮年,再到老年,直至进入坟墓,这是世人无法逃避的命运。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凭主观愿望去支配、控制死亡,只有死神可以停下来将人接上他的马车,驶向坟墓。尽管迪金森在另一首诗中谴责上帝剥夺了她所爱的朋友的生命,称上帝为/窃贼0、/储存死魂灵的银行家0,她还[3]

一片沉寂,一只苍蝇在嗡嗡地叫着,象征着死亡的召唤。当我想着立遗嘱,将财产分送别人的时候,苍蝇又插进来,盘旋在我与光亮之间,最后挡住了我的视线,确认了死亡的到来。0苍蝇仿佛死亡,掐断了临死者对生命、生活的眷恋和与人生的最后联系。死亡使死者被迫放弃他们眷恋的人生,而他们对死后的生活一无所知,因此不免产生一种对死亡的恐惧,这一点我们可以在5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6感受到:

也许该说,是他经过我们而去)))露水使我颤抖而且发凉)))因为我的衣裳,只是薄纱)))是认识到了这种剥夺的不可抗拒,她只能/两次站在

上帝的门前,如一个乞丐0。

[4]

迪金森还不遗余力地想象了死亡的过程,以她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生者和临死者两个角度描绘对死亡的感受。由于死亡具有独特的规定性,即人只能死一次,所以死者无法真的去感受死亡,这决定了迪金森对死亡的描述充满了互相抵触的方面。她描述的死亡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痛苦不堪的、迷惘无奈的和恬淡平静的。

/随着剧痛之后0入木三分地展现了死亡的剧痛,迪金森以错综复杂的意象将死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颗濒临死亡的心灵在叙述死亡的感觉:剧痛之后,知觉已经麻木,甚至不知自己是否在承受痛苦,也忘记了受折磨的时间,整个人已处于恍惚状态,痛苦如/一种木头进程,已变得麻痹大意0[4]

,心已绝望,了无企求,仿佛挨冻的人最后失去知觉,完全被死亡抓牢。/受伤的鹿跳得最高0借助鹿在死亡前费力挣扎的痛苦形象,揭示了死亡的残酷:

受伤的鹿跳得最高)))

我听猎人说过)))这不过是死的极乐)))接着)))制动器沉默!被敲击的岩石迸出火花!被践踏的钢板弹跳!总是显得更红的脸颊正由于肺痨在叮咬![3]

第二种死亡是迷惘无奈的。人生在世,要追求许多东西。这些追求是多层次的,从生活的真谛到物欲满足直至繁琐小事,人们均不辞辛苦,孜孜以求。当死亡来临,所有追求、所有渴望都将只属于生者。临死者无权拥有,而又不甘放弃,一种迷惘无奈便涌上心头,挥之不去。/临死时,我听到苍蝇嗡嗡叫0即表达了这种无奈。/垂死的我躺在床上,屋内

我的披肩,只是绢网)))

[3]

跟着死神走向死亡,我穿着/薄如蛛网0的长袍,披着轻如蝉翼的披肩,不禁感到死亡带来的阵阵凉意,单薄的衣着仿佛是死者的无力,对前途不免平添一丝无奈。

最理想的莫过于恬淡平静的死亡。这是一种超脱的、对人生了无遗憾后的死亡。迪金森在/死亡是一场对话0中以抽象的表达方式揭示了这种死亡。对于死亡的来临,不朽的灵魂只需脱去一层泥土躯壳就能打发死亡,没有痛苦,没有无奈,只有平静和理智。在/我为美而死0中,一个为美而死的人和一个为真而死的人在坟墓相遇,彼此友爱相处。他们生前分别为崇高的理想而死,他们的死亡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怨无悔、心地平静宽广的境界:

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我们隔着房间谈心

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掉)))我们的姓名[3]

迪金森死亡主题的最重要的方面无疑是死亡的意义。在她看来,死亡并非毁灭,而是通向永生的桥梁。迪金森的这种对死亡意义的理解带有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在基督教教义中,死亡不仅意味着此生的终结,也代表着洗去原罪,升入天堂,获得永生的开始。迪金森生活在新教盛行的19世纪的新英格兰,尽管她受到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以及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常常质疑基督教义中关于人生而堕落的观念和传统的祈祷仪式,她仍然基本认同基督教关于死亡的看法。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带来了悲伤和恐惧,但作为来生的开始,也带来了永久幸福的希望。马科斯#坎利夫在评论迪金森对死亡的态度时说:/她一心一意考虑死的问题,把死亡看成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大门。她认为死是一种特殊的光荣,有一点像当时在颂诗和传道中所描述的,以及她最喜爱的5启示录6中所看到的传统的天堂。死意味着

#93#

悠闲、庄严,意味着对往日的认可,意味着和少数杰出的人到了一起,而你在世上对于这些人是无法深知的。0[5]在/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0一诗的第一节,诗人即说:/还有永生与我们同行。0和死亡同行也是美好的,因为

我们缓缓而行)))他知道无需急促)))我也抛开劳作和闲暇,以回报他的礼貌)))

[3]

德沃斯牧师,心生爱慕,但牧师后来移居西海岸,从那以后,她开始闭门独居的退隐生活。她的退隐也许是出于对无法得到回报的爱情的绝望,也许是因为无人理解的孤独,但她成功地造出了自己/心灵的殿堂0,得到了不受干扰地思索人生的快乐,得到了诗人感悟后的狂喜。她用诗人的激情和敏感,用清教徒的冷静和克制,献身于歌唱真和美的事业,为她的思想赢得了永生。就像/我为美而死0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分别为真和美而死的人那样,她也可以无怨无悔。

迪金森对死亡主题的探索将生命的意义从有限延伸到无限,从幻灭引向永生。尽管她的生活天地死亡将死者带到了另一世界,这里有永恒,也充满希望。然而,在灵魂如何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的问题上,迪金森也常常产生疑惑。在/我见过垂死的眼睛0这首诗中,她传递了一种质询的态度:

我见过垂死的眼睛

在房间里扫视四处)))仿佛是)))寻找什么东西)))然后渐渐模糊)))

然后)))蒙上云雾)))然后)))被焊住了眼皮而终于没有揭开

那见了有福的东西)))

[4]

垂死的人试图寻找有福的东西,这双眼睛似乎在企求上帝赐与永恒,但上帝并没有施与,而是焊住了能寻找到幸福的双眼,这是一种期望的破灭,一种追求的被迫中断。迪金森的疑惑缘于她对传统上帝形象的质疑。在她的诗里,/上帝的形象是令人迷惑的,创造者似乎不知道为何创造,他是一个盗贼、银行家、父亲、绅士和国王,他常常被拟人而化为死亡或爱人。0[5]迪金森认为灵魂的永生不能光依赖上帝的赐福,更多地要靠自己构筑丰富的内心世界,因为/人脑比天空更广阔,比海洋更深沉,甚至不亚于上帝的力量。0[3]

迪金森的这一断言闪耀着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光辉,即强调个人的力量,/世界上惟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有活力的灵魂0

[6]

,希望/每个灵魂都

自造一座殿堂,殿堂以外是世界,世界以外是上天0[1]。这暗合了迪金森退隐后沉思冥想、吟咏真善美的情怀。她早年深爱的良师益友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英年早逝,二十三岁那年遇见已有妻室的瓦

#94#

有限,但她创立了一个心灵的天空,在这个无限的宇宙里,她/用反传统的格律形式和奇特新颖的意象0[7]

反映生活,探索人生的真谛。她以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看待死亡,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的毁灭,死亡带走我们所爱的人,但不朽的灵魂只有经过死亡这一必经阶段才得以获得永生。尽管有迷惘,有悲伤,只要领悟了这个秘密,死亡将不再可怕,而变得悠然而平静。永生的路在死亡的尽头,但也要靠自我的努力才能找到。1886年,迪金森在弥留之际只留下了一个/归0字,可见她在走向死亡时的那一种悟尽死亡真谛的境界。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比勒.美国文学的循环[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3.139,46.

[2]ThomasH.Johnson.TheLettersofEmilyDickinson[M].

Cambridge.Mass:HarwardUniversityPress,1958.197)198.[3]江枫译.艾米莉#狄更生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

社.1996.225,45,155.

[4]艾米莉#狄金森.我们无法猜出的谜[M].北京:作家出版

社.2001.3,32,51.

[5]马科斯#坎利夫.美国文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和出

版公司,1985.175)176.

[6]胡家峦.爱默生经典散文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29.

[7]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

社,1999.60.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九
《感夏风送友人诗词三首》

感夏风送友人诗词三首

怡乐

落叶三峰寺井,西湖鸟兽虫飞,破败处,独山水之乐。溪泉西风落笔,草木鱼虫独鸣,唤三四友人赏亭湖美景。席坐湖旁,尽赏西湖之乐。夏意甚浓,心似水灵,竟无所觉。

意悲

晓破残烛静夜,亭台处处长鸣,独坐处,竟川杂水马。亭台楼阁独树,丝丝细语长闻,独立亭台远望,竟楼房重重,无所尽望。都市繁华似锦,车水马龙无所不出,竟勿从所得,徒感悲伤。

拾忆

溪湖小径独流,蔓草藤原满长,观望处,竟思绪横飞。故国旧梦涌动,景景动吾心弦,看西湖柳条依依,重拾昔日情怀。

友人离世的诗句篇十
《玩味_死亡_的女诗人_艾米莉_狄更生》

第22卷第2期2008年4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ocialScience)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

Vol.22NO.2

Apr.2008

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

薛蓉蓉

(山西大同大学国际交流中心,

山西大同037009)

要:艾米莉・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着人生、死亡和永生。本文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的意

义,并从她的经历和社会影响方面探究她的创作根源。

关键词:艾米莉・狄更生;死亡;永生;诗歌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82(2008)02-0070-03

艾米莉・狄更生EmilyDickinson(1830-1886),生前无人知晓,死后声名大作,而且半个世纪以来声誉与日俱增,被公认为美国诗坛的一颗巨星,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受到许多现代英美诗人的称颂赞扬,影响很大。

狄更生一生遭遇不尽如意。25岁以后她选择了归隐幽居,终生未嫁。她一身素朴,或徘徊在屋子和花园里,或伫立在卧室的窗前向外凝视,游遐于深思冥想之中。虽然女诗人的生活圈子极为狭小,个人经历非常有限,然而,内心却如火般灼热,诗情汹涌而不能自已。她一生共写了1775首诗,全是她私下的创作,且多是写在随手拈来的小纸片上,从未打算拿去发表。尽管足不出户,“很少有活着的人像

[1](

她那样懂得爱情和死亡”

)P139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是狄更forDeath》

生死亡诗歌里意境最为幽远,想像最为丰富的一首:

因为我不能等候死神———他大度地为我停留———马车载着的是我们———和永恒。

—他也不匆忙我们慢行——还有我,离去

我的劳碌,还有我的闲散,因为他太客气———

我们走过校园,孩子们在追赶在深处———在操场———我们走过收获的田野———我们走过落日———

应该说———他走过我们———冰冷的露水,让人颤抖———因我只看上了薄纱,睡衣———披肩———唯一的绢衣我们在一房前驻足好似土堆———

几乎看不到它的屋顶———屋檐———到了地下

她的创作恰如艾略

特对现代诗歌的看法“诗歌不过是诗人对自己或自:己的影子谈话而已”。

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人生、死亡、永生、宗教训诫和自然意义,把许多抽象的难以表现的题材用十分清晰的意向表现出来。死亡和永生是狄更生诗歌反复咏唱的主旋律。在她近一千八百首诗中有四分之一涉及死亡主题,她所写的表现死亡和永生的诗篇意境新颖、构思奇特,蕴意深刻。

一、艾米莉・狄更生的“死亡主题”诗歌解析在狄更生看来,“死亡”与“永生”是相连接的,正是死亡使人获得永生。因此在诗人笔下死神也变得和蔼善良了。第712首《BecauseIcouldnotstop

收稿日期:2007-11-10

()女,:-70-

从那时———到现在已几千年———然而感觉比一天更短我猜想马头

正朝永恒走去———[2](

)P411-412

我遗言把我的所有———放弃我自己的一切安排———随后被一只苍蝇打断———忧郁的———说不清的嗡嗡声在光———和我之间窗随后消失了———随后我不知如何去看———[2](

)P406

诗人描写“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站,对生命无限依恋,不愿停下脚步等待死神,而当死神驾着马车到来的时候,“我”的疑虑反被消除了。诗人的奇笔在于用一个彬彬有礼的求婚者打开车门,邀请对方入座与他同行的情景写出由生至死,由死至永生漫长悠远的道路。马车路过了象征着人生幼年、中年和晚年的学校、田野和落日,仅仅用了那样短暂的功夫,尽管他们充满诱人的孩子的欢笑、大地怡人的绿色和落日余晖的粲红,诗中人还是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没有留下任何憾意,因为她身边坐着死神将把她带向更加诱人的天堂。赎罪意识和享受天堂永生的渴望使诗中人迈入死亡门槛时甚至没有体验到任何惶恐,唯一的感受就是有一丝寒冷,但她还将此归咎于所穿衣服的单薄。这里显现出的是何等坦然和镇定的心态。由此种心态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令诗中人最为心醉的是那段从现世过渡到死亡的马车之旅了,她即将步入永恒,那份醉心似乎长过百年。诗歌大量使用了长音节和破折号,使节奏先缓慢,后急促,最后又转为缓慢。诗人用亲切简明、富有动感、意象鲜明的语言阐发了她对死亡能否到达永生的境界的困惑和矛盾心理。诗中出人意料的转折和停顿、主语的突然更动、主语和宾语的换位,间歇而反复出现的头韵,诗歌末尾最后一个音节弱韵的使用等都使诗歌读来如波涛起伏,使人生,死亡和永生的道路更为神秘而幽远。

[3](死亡既是“一种更高生活的庄严的开端”

)P15

狄更生以揶揄的语气挖苦围在临终的“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死者“我”回顾了自己弥留之际的情景,室内一片寂静,身边的亲友伤心欲绝,眼泪都哭干了,正屏息静气注视着奄奄一息的“我”。“我”感受到的却是室内的一只苍蝇在嗡嗡叫。到视觉变得模糊,听觉逐渐衰弱的最后一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的仍是那嗡嗡声。诗人用如此伤感肃穆的场景来衬托一只嗡嗡叫的苍蝇,使亲友们煞有介事的悲哀显得格外滑稽,暗含作者的责备:我既走向永生,何必以泪相送。值得玩味的是诗中反衬的宗教意识。面临死亡,清教徒往往为不知在临死前是否能见到上帝的影子,能否听到天使的歌声,能否作为上帝的选民进入天国而困惑不安。狄更生在诗中十分巧妙地、带着讥讽嘲弄的笔调写出了“我死时———听到了一个苍蝇的嗡嗡声”这样对传统宗教观念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回答。

狄更生在写死亡时往往把它和永生联系在一起。诗人始终困惑不解的问题是:死后究竟有无永生;死后究竟能否进入天国。在《我见过垂死的眼睛》这首诗中,她传递了这种质询的态度:

我见过垂死的眼睛在房间里扫视四处———仿佛是———寻找什么东西———然后渐渐模糊———然后———蒙上云雾———然后———被焊住了眼皮而终于没有揭开

那见了有福的东西———[3](

)P225

那么世人对死亡的惊恐和悲哀就显得滑稽可笑。狄更生第465首诗《IheardaFlyBuzz-WhenIDied》(《听到苍蝇的嗡嗡声———我死时》)以苍蝇的嗡嗡声及亲属的泪水已干的情景写出了离开尘世,死神来临那种缓慢而又戛然而止的过程。

听到苍蝇的嗡嗡声———我死时房间里寂静

—犹如风气云涌之间——空气中寂静———眼四周———泪已干———呼吸几乎停止因最后一击———死神——

垂死的人试图寻找有福的东西,这双眼睛似乎在乞求上帝赐予永恒,但上帝并没有施与,而是焊住了能寻找幸福的双眼,这是一种期望的破灭,一种追求的被迫中断。狄更生的疑惑源于对传统上帝形象的质疑。狄更生认为灵魂的永生不能光依赖上帝的赐福,更多的要依靠自己构筑丰富的内心世界,因为,,甚至

-71-

[2]

不亚于上帝的力量”狄更生的这一断言闪耀着爱自己“心灵的殿堂”,得到了不受干扰地思索人生的快乐,得到了诗人感悟后的狂喜。她用诗人的激情和敏感,用清教徒的冷静和克制,献身于歌唱真和美的事业,为她的思想赢得了永生。就象《我为美丽而死》诗中描写的分别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那样,她无怨无悔。

狄更生的一生是在具有浓厚清教徒生活传统的新英格兰地区度过的。她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在

默生的超验主义光辉,即强调个人的力量,“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有活力的灵魂”。[4](

)P29

死亡将死者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有永恒,也充满希望。在《我为美丽而死》中写到,一个为美而死的人和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在坟墓相会,彼此友爱相处。他们生前分别为崇高的理想而死,他们的死亡已经达到了无怨无悔,心地平静宽广的境界:

我们就这样隔着墙交谈,像夜里遇上了近亲———直到青苔掩上我们的嘴唇,盖没了我们的名字。[3](

)P205

19世纪上半叶新英格兰连续不断的信仰复兴运动

高潮中都卷入了宗教浪潮。清教用“创造物”及日常“爱默生、惠特曼和琐事来证明上帝的伟大和关怀,

狄更生都是用清教的思想工具来达到他们惟信仰论的目的”,[6](P221)“通常说来狄更生在自然中发现主题,发现与上帝的关系,发现死亡的直觉”。[7](

)P48

二、狄更生创作“死亡主题”诗歌的根源阐释孤寂而漫长的岁月使狄更生能够深入内心世界,思考生活的真谛。以一种纤细、聪慧、典雅的笔调反复吟咏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等深奥的哲学主题,而死亡和死亡的象征意义于人生和女诗人的个人隐居生活都非常重要。狄更生早年即深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影响。在她生活的时代,她居住的安默斯特镇年青人的死亡率很高。经常有丧事举行。而狄更生家是送葬人群去公墓的必经之路。死亡成为她单调平静生活中的大事。亲友们的去世,尤其是了解她并为她所热爱的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和奥蒂斯・洛德的死亡,都给敏感的女诗人带来无尽的悲伤。在缅怀亲友的过程中,她思考着死亡的意义“我经常到坟墓,想到它距离我有多远,想到:

[5](我能否阻止它夺去我的亲人。”

)P197-198

这个意义上来说,狄更生的死亡主题与清教的思想密不可分。然而,当我们揭开了这块神秘面纱之后不难发现诗人对宗教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她别无选择地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她对宗教深刻的怀疑。她以女性的眼光对自然和生存进行观察、沉思,尤其领悟死亡和永恒。她坚信人死后仍然保持意识的存在,这种对死亡的敬畏以及对死后无数秘密的好奇心是她“死亡主题”的创作源泉。

狄更生尽管有着清教徒的家庭出生和在教会学校所受的教育,但她对正统的加尔文教派的教义常常表示怀疑,她喜欢玄思冥想,对问题有着反叛性的独特见解。她和康科德为中心的知识界没有直接来往,她和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只是阅读爱默生的作品。她相信个人思考,相信直觉知识,与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在这个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超验主义者。所不同的是爱默生以高亢的激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梭罗进行了社会实践,而狄更生却过着一种修女式的生活,在孤寂和静思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她同时代的惠特曼以奔放的激情讴歌了美国的民主精神,讴歌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把自己和人民大众融为一体;而狄更生则是远离繁华喧嚣的世界,在僻静的小屋里探索人生、自然、死亡和天国的真正含意,给自己开拓了一条她认为是走向永生、进入真正的艺术创作幽境的道路。

狄更生诗中的“死亡”是具有多层意义的。对于世俗的外界生活,她已经死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凝聚在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反复玩味人生、死亡和永生,让自己的艺术在平静与深下转第99页)

死亡的象征

意义也契合了女诗人遁世归隐的选择。归隐切断了她与外界人世的接触,与世隔绝的生活寂寞悠长,又是如死了一般地孤独。狄更生反复思考、吟咏死亡。也审视自己作为遁世诗人的存在。

爱情的的失败给狄更生带来了绝望。第1732

[3](

首《我的生命终止前结束了两次》

)P155

记述的是诗

人一生中经历的两次挫败。据说诗人的初恋情人是她的忘年之交,相识时已是个有妇之夫,只得抱憾分离;十多年后她又与一位知心朋友产生恋情,但终是无缘结合。这两次打击是巨大的,绝望到不堪设想。诗人甚至想永远闭上她心灵的窗扉,第303首《灵魂选择了她自己的友伴》这样写到“灵魂选择:了她自己的友伴———/然后———/把门一关———/对她的神圣的成年———/不在露面———……然后———/闭

[2](上了她的注意力的阀门/象石头一样———”。

)P403-404

她的隐退也许是出自对无法得到回报的爱情的绝望,,-72-

参考文献:

[1]徐文武.近年来音乐教育学研究[J].人民音乐,2001,(5):48-52.[2]刘苏宁,何

静.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增刊):138-140.

[3]林百玲.从审美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苏凌涯.略谈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付宝环.构筑音乐与心灵间美的桥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德)席[8]

勒著.冯

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IntegratingAestheticEducationintoMusicTeaching

WANGYi

(SchoolofArt,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Shanxi,037009)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essentialmeaningofmusicalaestheticeducation,anddiscussestheprincipleandthemethodofintegratingaestheticeducationintomusicteaching.

Keywords:musicteaching;aestheticeducation;sense;imagination

〔编辑

赵晓洁〕

!!!!!!!!!!!!!!!!!!!!!!!!!!!!!!!!!!!!!!!!!!!!!!!!(上接第72页)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比勒,汤潮译.美国文学的循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

[3]艾米莉.狄更生.蒲隆译.我们无法猜出的谜[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4]胡家蛮.爱默生经典散文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5]ThomasHJohnson.TheLetterofEmilyDickinson[M].CambridgeMass:HarwardUniversityPress.1958.[6]AllenShuard.FredMoramareoWilliamSullivan.ModernAmericanPoetry[M].TwaynePublisher.1989.[7]Henryw.wells.IntroductiontoEmilyDickinson[M].HendrickHouse,1958.

——EmilyDickinsonRuminatingoverDeath—

XUERong-rong

(InternationalExchangeCentre,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Shanxi,037009)

Abstract:EmilyDickinsonlivedaloneallherlife.Duringherseparatedlife,sheruminatedlife,death,andeternity.Thisessayfocusesonananalysisofdeath-themedpoemsbyEmilyDickinson,andprobesintothefactorsthatinfluencedhercreationofsuchdeath-themedpoems.

Keywords:EmilyDickinson;death;eternity;poems

〔编辑

冯喜梅〕

-99-


友人离世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友人离世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友人离世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52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