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长辈去世的诗句

长辈去世的诗句

2016-01-04 02:58: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一《59岁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120段经典诗句》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长辈去世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一
《59岁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120段经典诗句》

59岁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120段经典诗句

>>查看原文

4月26日凌晨2点10分,当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在湖南杂志《年轻人》第10 期上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5年至今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无论你是否喜欢,汪国真一直在,不经意走过任何书店,他的诗集永远在卖。1990年汪国真成名前,很多人用手抄本传他的诗。1990年以后,汪国真的盗版书,已经有上百个版本。2002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今天,我们再一次诵读起汪国真的诗篇,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

1、 在这个年龄 什么都值得记忆 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 都是难忘的花期 在这个年龄生长很多幻想 也生长很多忧郁 渴望 像一株健硕的昙花 一朵朵醒来 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 要哭你就尽情地哭 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在这个年龄 不必太 含蓄 —— 汪国真

2、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 ——汪国真

3、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又怎能消受 ——汪国真

4、 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 ——汪国真 《心中的玫瑰》

5、 江水奔流长又卷 夕阳映树红万片 握你的手如握晚风 凭黄昏 任驱遣 ——汪国真《春日心语》

6、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热爱生命》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忠诚。 ——汪国真

8、 我想忘记你 一个人 向远方走去 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 与我同行或许,永远是落叶时节 最后那场冷雨 ——汪国真

9、 只记得花开碧树 可曾顾衾冷锦疏 最难忘 应是来时路 那会儿身影 不斜也扶 到如今凭谁问甘苦 梦中事 笑是真笑 哭是真哭 ——汪国真 《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 命运可以走出冬天, 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 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 你别忘了打伞。 ——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 ——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汪国真

14、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汪国真《生活》

15、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挫折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 有笑 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6、 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活跃;我活泼,是为了让精神宁静。 ——汪国真《宁静》

17、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 成梦 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

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 《生活》

18、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汪国真《豪放是一种美德》

19、 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 是诗 ——汪国真 《祝愿》

20、炭也不能总是燃烧/日子平淡就好/有一种成功或许更重要/比如总不见老//何必翻云覆雨/何必勾心斗角/活得累 怎么可能活得美妙//蚕儿做茧鸟儿做巢/人生贵在心儿能够逍遥//淡点名 淡点利/深了笑容 浅了烦恼 ——汪国真

21、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尽管美妙 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 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汪国真 《许诺》

22、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汪国真 《跨越自己》

23、 异想有一个人 能让我把深情诉说 今天我却依然沉默 沉默 是一条冰封的河 ——汪国真 《默默的情怀》

24、 是世界太小 盛不下你的辛酸 是世界太大 寻不着你的道路 ——汪国真《迟到的祝福》

25、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汪国真《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26、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27、 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28、 有的人脸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是因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泪水。 ——汪国真

29、 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爱情,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 ——汪国真

30、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青春多留下潇洒的印痕。你是快乐的,因为你很单纯,你是迷人的,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伸出彼此的手,握紧令人羡慕的韶华与纯真。 ——汪国真 《妙龄时光》

31、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汪国真 《致友人》

32、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汪国真

33、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汪国真 《嫁给幸福》

34、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人生的航程 ——汪国真 《我知道》

35、 有一颗心 很骄傲 骄傲的眼眸 素笔难描 一望是水 二望是雪飘 ——汪国真《有一颗心》

36、 即便尊贵高雅如奇楠/即便千载难求似蜜蜡/也会遇有眼无珠/也会逢有声噪杂//其实许多时候/ 最好的回答是不回答/时间自会/让嘲讽成为嘲讽/让笑话成为笑话 ——汪国真

37、 让我如何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感谢》

38、 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汪国真《山高路远》

39、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 ——汪国真

40、 请不要责怪我 有时 会离群索居 要知道 孤独也需要勇气 别以为 有一面旗帜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 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 我不崇拜 我不理解的东西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就这样划呵 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 ——汪国真

41、 请你记住 这个月明星稀的晚上 蓝色的风 把沉思的菩提树 变成了哨子 轻轻地轻轻地 吹向飘在那泓涟漪上的 一片薄薄的月光 湖边 我用真诚的珠玑 缀成一串项链 挂在你柔美的脖颈上 你流泪了 尽管这串项链并不会发光 我要告诉你啊 我要告诉 你 你 再也 不会孤独 因为我思念着你 你也不要迷惘 我们既已站在一起 还惧怕什么地狱还稀罕什么天堂 ——汪国真 《月明星稀的晚上》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二
《文言文中有关“死亡”的词语》

文言文中有关“死亡”的词语

一、按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一般官员死称“逝”,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按年龄

1“殇”不满20岁死曰殇。

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但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2、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3、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按特殊原因

1、“殉”,为某事舍命为“殉”

2、“客死”,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3、“凶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宗教

1、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2、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3、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五、避讳及谦称

1、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2、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3、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4、仙逝:婉词,称人死。

5、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六、褒贬

1、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2、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3、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4、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5、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6、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7、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七、中性

1、殁:(书面语)死。

2、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3、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4、亡故:死去。 5、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6、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7、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8、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9、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10、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11、下世:去世。 12、猝死:突然死了。 13、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14、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三
《表示死的词语》

常见:去世、过世、逝世、长眠、安息。

意外:遇难、丧身。

末成年而死:夭折。

为国为民:牺牲、捐躯、殉国、殉职。

和尚死:圆寂、坐化、示寂、示灭、升天。

古帝王死:驾崩、太薨、山陵、大行、登遐。

高龄而死:登仙。

中国自古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死亡时适用的词并不相同,《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现在常见的除了你说的两个还有:去世、千古、长眠、长逝、谢世、离世、亡故等。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坏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

褒义:坐化〈高僧坐著死亡〉 涅盘〈无烦恼的去世〉 崩殂〈天子死〉不讳〈死的婉辞〉 哲人其萎〈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已死〉 修文地下〈文人死之悼辞〉 仙凡路隔〈死人不能再和活人见面〉 人往风微〈人死后生前的善政也消灭了〉 马革裹尸〈军人英勇的战死沙场〉 羽化 圆寂 仙逝 安息 升天 殉难 归神 千古 上天堂 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尘归尘土归土 入土为安 驾鹤西归 死而无憾 人琴俱亡 人亡物在 一了百了 与世长辞 寿终正寝 永辞人世 成仁取义 壮烈牺牲 英容宛在 英年早逝 为国捐躯 投胎转世 死得其所

天人永隔

贬义:丧命 嗝屁 夭折 灭门 暴毙 KO 毙命 翘辫子 下地狱 诛九族 进棺材 赶投胎 见阎王 回老家 七孔流血 命丧黄泉 一病

不起 魂飞魄散 红颜薄命 死无全尸 二腿一伸 死有余辜 死不足惜 家破人亡 血流漂杵 一觉不起 作法自毙 人亡政息 五马分尸呜呼哀哉 死不瞑目 魂归离恨天 死无葬身之地 回苏州卖咸鸭蛋 两眼一闭不再睁眼 睡了一场不会醒的梦 中性意义:殁 大去 往生 不起 作古 亡故 过世 逝世 谢世 死亡 轻生 长眠 短命 灭顶 绝了气 一命呜呼 九泉之下 气绝身亡 撒手人寰 吾命休矣 倩女离魂〈少女因相思而死〉 死欲速朽〈死后不必厚葬〉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四
《中西悼亡诗 杨周翰》

中西悼亡诗

杨周翰

我在这一讲里想讨论一下一种特殊的抒情诗,这种诗频繁地出现于中国文学中,但在西方文学中却极为少见。我这里所指的就是悼亡诗,具体说来就是专为哀悼亡妻而作的诗。实际上,这种诗在中国文学中极为常见,因而我们可以说它已经有了一个传统:有自己的成规和意象,并与其他种类的抒情诗有别。

我们可以将它的开端追溯到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绿衣》和《葛生》这样的诗篇,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些就是纪念诗。第一首诗有这样的诗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第二首有这样的诗句: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角枕粲兮,锦衣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当然,第一首诗也可以理解为“生离”而非“死别"。第二-首的意思不甚明确。在这里被哀悼的人显然是丈夫,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丈夫哀悼妻子。然而,我们所要注意的却是,这类诗中的突出意象就是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的日常用品。这类古代诗歌表达方式虽然单纯质朴,但感情却是真挚的。第二首诗似乎还描绘了一个进程:去墓地,从墓地返回家中,回家后诗人看到了使他想起自己婚姻生活的种种物件,最后发展到一种想要重新与配偶聚会的愿望。这是一种小规模的叙事。早期的这些无名氏的诗作已成为后来诗歌的范式。

我们在讨论到后来的诗歌时,就会发现,这样的诗经常置于一个梦的框架。我们可以以元稹的《江陵三梦》①为例。这些诗记载了诗人做过的三个梦,当时他新被贬到江陵。在第一个梦中,妻子十分惦念他们的独养女儿,因为元稹把她留在了京城。除了梦的主题外,还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这些诗写作的场景——诗人被贬到一个远寓京城的地方任职,实际上意味着流放;第二,继承了将大自然的成分引入诗歌的传统,但较之《诗经》,这些自然成分更为复杂,并且更为密切地与诗人的感情相一致。在第一首诗的结尾,诗人写道: 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第二首诗的结尾则是这样的:

惊觉满床月,风枝江上声。

第三首诗的结尾是

坐看朝日出,众鸟双徘徊。

第三,在分离的结尾表现出的某种绝望之感(“我心长似灰”)大大加剧了。元稹被贬的地方——江陵是长江岸边的一个城市。他在提及这个地方时写道:

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也许元稹写下这些诗是为了纪念妻子去世三周年。当我们读到宋朝诗人苏轼为纪念妻子去世

十周年而写下的一首感人的词时,我们会发现,诗中令人信服地证实了一种永恒的夫妻之爱。在这首词中,诗人简略地叙述了自己在梦中突然返回四川家乡的情景,当时他正在东部沿海的山东密州任上。他在梦中看到妻子象旧时一样正在小窗前梳妆整饰,两人面面相觑,无言对答。“惟有泪千行”。早先还出现过一段有趣的幻想。诗人说,既然妻子的孤零零的墓地远在千里之遥,因此他根本无处发泄自己那哀伤的孤独感,此时,他写道: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可以说是奥维德的《黑海诗简》(I.iv.)中一首诗里两句的字面翻译:

nec, si me subito videas,agnoscerepossis, aetatis facta est tonta ruiua meae.

如果你突然见到我,你是不会认得我的,岁月已把我摧残得不成样子了。

我们下面还要谈到奥维德与中国流亡诗人的相似之处。

作为一个突出的特例,我想提一下十七世纪后半叶一位相当失意潦倒的不甚有名的诗人学者:李必恒。他的悼念亡妻的两首诗②由在他后去世的同时代诗人沈德潜收入《国朝诗别裁集》。这两首诗各由二十四行组成:第一首描写他妻子临死前的情景:那天早晨,她起身后“清水自膏沐,再拜辞舅姑”,然后委托小姑照料她幼小的儿子,并且嘱咐小姑,秋天来临时,把她的一些简单的结婚衣服为孩子改做,以抵御秋凉。

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诗人引入了某些超自然的成分,以创造出一种预兆死亡的不祥氛围,诗人一开始就写道,

一室何啾啾,人语杂鬼哭。

飞来白项鸟,哑哑上我屋。

第二首描写了妻子死后的“空房”和一场梦:

空房起昼阴,吟气出枕席;窗多蛛结网,案尽鼠行迹。

亦有筐中麻,灯火手自绩;亦有所对镜,花钿恣狼藉。

徘徊思言笑,仿佛面如觌;回头遏欲语,抚心一摽擗。

然后,诗人又描述了自己做过的梦:

前夜梦见之,色惨体更瘠。

恍惚絮语间,问儿何所食。

暂时魂魄聚,觉后皋壤隔。

忘情愧太上,庄缶犹可击。

编者沈德潜介绍道,李必恒是—位穷书生,优秀的诗人。中丞宋荦曾高度赞扬过十五位青年诗人的诗才,在这十五人中,他是唯一未获得官职的,死时只是一个诸生。“且耳聋多病,年止中寿,何其厄也。然诗格之高,才力之大,可久者应让此人。”沈德潜在评论他的这两首悼亡诗时评论道: “渔洋悼亡诗,风雅之中,纯乎富贵气象,此则元相所云„贫贱夫妻百事哀‟也。越琐屑,越见真至,即他人读之,亦为感伤。” 这也许是很少见的一段批评文字,对悼亡诗作了某种理论化的概括。也就是说,这种诗与诗人的生平有着最密切的关联,因此读诗时与诗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得到最佳的鉴赏效果。其次,为了达到其效果,还应当注入家庭生活的细节。

在前一个方面,李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③他也许不象李必恒那样是一位优秀的

诗人,但他的诗作却向我们相当充分地描述了他那学者和小官员生涯的浮沉,家庭成员的死亡,他的皈依佛教,以及他本人由于微不足道的罪过遭受监禁,最后在狱中自杀身死。从他的文章、书信、自传特写以及遗嘱中,我们得知,他的妻子也与他共度艰辛,二人互敬互爱,当听到妻子死于故乡时,他每天都梦见她,甚至希望她的灵魂不灭,等着他前去与她结合(《焚书》,卷二,《与庄纯夫》)。他还描述了他们一起交谈、辩论以及分别时的情景。此外,他在遗嘱中还提出自己死后应怎样用布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续焚书》,卷四,《李卓吾先生遗言》)。他对死亡的迷恋不禁使人想起了沃尔顿(Izaak Walton)对邓约翰(John Donne)的描绘。

在悼念妻子的诗中,李贽写道:

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④

我希望从上面的描述已能见出中国悼亡诗的基本特征。一言以蔽之,这种抒情诗常常是由诗人生涯中的失意挫折而忆往日在贫穷逆境中的伴侣之情,回忆起亡人曾成功地维系着的和谐的家庭关系,诗人往往为自己的丧失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补偿。既然我们考虑到这些写于被贬谪或自我流放时期(李贽就是如此)的诗歌之诱因,那么这类诗歌就可以称为“流亡诗”,其特征就是往往带有一种死别之感,即一种无法重聚的分离。在西方文学中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奥维德。尽管他存有万一的希望:自己终有一天会被召回罗马,而且流亡毕竟不象丧妻的丈夫那样;他们常常有可能重返家园,但是他最后终于意识到,赦放是毫无指望的,因此他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哀歌》,Ⅲ.iii)。在流放地,诗人常常想到妻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因此失去这一支柱便使他感到深切的苦痛。奥维德在这一诗行中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感情:“我的倾圮全靠你这根柱子支撑”(te mea suppositaveluti trabe fulta ruina est),这也是中国诗人所共有的一种情感。

为了对不可弥补的丧失作出补偿,诗人不得不求助于某种哲学,希望象哲学家庄子那样,能够超越生与死,超越凡人之爱,或者皈依诸如佛教之类的宗教。这类诗的结尾常表达出或隐含着某种哲学思想,这虽然不是必须有的,但却常常赋予这种诗以一种爱情抒情诗所缺少的沉思冥想特征。这正是那类鼓吹及时行乐的抒情诗的反面。 这样的诗必然要引起回忆。因此它很自然会采取叙事形式:回顾亡妻一生中的事件或回顾与她曾分享过的生活。诗人不仅在醒时想起那些往事,而且那记忆是如此之深刻,因而常常转变成一场梦。⑤这样就有了梦的主题。在梦中生者与死者相见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按《左传》昭七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意为生者的精神叫魄,死者的精神叫魄。生者与死者相会靠魄与魂在梦中的相遇。梦的主题赋予这类诗歌以一种超自然的特质和一种阴森可怕的不祥气氛,这种气氛使这些诗最富于感染力。同时,大自然也作为一个陪衬物被引入了诗人的感情状态中。 抒情诗的这种文类或亚文类的最突出意象是由衣物、床榻、妇女的装饰、纺车、缝补衣裳、招待客人、照料孩子以及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员所组成。这些客体和活动往往分为三组:一组指夫妻之爱,第二组指个人装饰,第三组指妻子的义务。当中国诗人写“纯粹的”爱情抒情诗时,一般部是写给妓女的,几乎很少写给未婚妻或妻子的。除非在小说或传奇故事中才有这种婚前的爱情。爱情常是在婚后的友谊、互相理解和互相同情中产生的。其次,严格的道德规范也制约着所有的人际关系。妻子若遵守这一规范,就自然受到尊重和热爱。婚姻从来就不是一种法律的契约。实际上,法律本身甚至政府都屈从于儒家经典树立的道德权威。表达爱情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配偶的死亡是丧妻者(或丧失者)唯一可以自由表达感情的时刻。

西方这类抒情诗极其少见的原因是难以说清的,作出一般的论断也难免武断。但是我们不妨

作些推测和思考。西方的爱情观与中国的爱情观(或许与整个东方的爱情观)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甚至未婚男女青年交朋友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更不用说谈情说爱了,而在西方,正如布克哈特(Burekhardt)所指出的⑥,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个人就从“仅仅作为种族、民族、政党、家庭或团体成员”的意识中得到了解放。他(她)可以作为一个人去自由地爱。甚至在更早些时候,对骑士爱情的崇拜似乎就成了这种解放的先导。而在中国,男人实际上首先是一个受缚于道德伦理网的家庭的成员。在西方,爱情是一种追求,婚姻才是求爱的高潮,而在中国,婚姻只是可能发展为爱情关系的开始。在西方,一旦达到某种结合,人的心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而在中国,这却是婚后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已故教授陈世骧所说,“东方文学中的爱情并不是作为一种对永恒未来的追求而出现的,倒是作为过去的某样东西而出现的,是回味的对象,而不是推想的对象。”⑦在中国,妻子之死只是男人可以公开合法地表达自己对配偶之爱的唯一机会。

中国诗歌的传统主要是抒情的,抒情诗也主要被认为是一种诉“怨”的工具(诗可以怨),所以主题多是分离、渴望、逃避、沉思以及同大自然或个人朋友进行感情交流。这一传统使诗人得以利用妻子之死来写诗,并且以悼亡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情。 一旦悼亡诗被确立为一种固定的文类,它便开始为人们自由使用了,并被扩展到用来悼念家庭的其他成员,或者悼念通常属于同辈或晚一辈的家族成员(悼念长辈则是不允许的)。这类诗有时甚至可以引出朋友的和诗,使他们一同加入吊唁的行列,这样便使哀悼成了某种社交酬酢,因此常常是敷衍塞责的陈词滥调。现在我们再看看西方文学中这类抒情诗的一些稀有的例子。我这里仅限于讨论英国文学中的例子。其中一个使我感到最接近中国悼亡诗的例子便是弥尔顿的一首十四行诗:

我仿佛看到了去世不久的圣徒般的妻回到了我身边,象阿尔塞斯蒂斯从坟墓被尤比特伟大的儿子用强力从死亡中救出,苍白而虚弱,交给了她的丈夫,使他欢喜。我的妻,由于古戒律规定的净身礼而得救,洗净了产褥上斑斑的玷污,这样的她,我相信我还能再度在天堂毫无障碍地充分地瞻视,她一身素服,纯洁得和她心灵一样,肤上罩着面纱,但我仿佛看见爱、温柔,善良在她身上发光,如此开朗,什么人脸上有这等欢颜。但是,唉,正当她俯身拥抱我的当儿,我醒了,她逃逸了,白昼带回了我的黑天。

这是一感人至深的诗,甚至达到了悲怆哀惋之境地,不禁使人想到,当弥尔顿第二次结婚时,他已经双目失明了。这首十四行诗是放在一个梦的框架之中,有首有尾,是一首微型的叙述诗,恰象中国的某些悼亡诗。诗中意象的轮廓模糊,表现出一种迷离神秘的气氛。当诗人醒来后,诗者得到的印象是梦中一别,怕是再无聚首之日了,甚至能否在天国重聚也可怀疑。至于写作的时间和场景,我们可以相当地肯定,他的第二个妻子卡特琳·伍德科克(Catherine Woodcodk)于1658年2月3日去世后不久,弥尔顿就立即写下了这首诗,⑧随后他的年幼的女儿也于同年三月夭折,这时正值他写作最后一个小册子《论共和国之破裂》(0n the Ruptures of the ommonwelth,1659年10月)之前。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他的儿子查理继任护国主。这时,新生的共和国正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危险,弥尔顿本人很快也面临着被捕的威胁。正是在这一深为沮丧的时刻,弥尔顿也象那些中国诗人一样,写下了这首十四行诗。但是相似之处仅到此为止。这首诗的最动人之处在于其深刻的宗教特征。他呼唤他那圣徒般的妻子,她不仅在肉体上是纯洁的,而且精神上也是圣洁的,她正是爱情、甜蜜和善良的人格化身。她被比作阿尔塞斯蒂斯这一自我牺牲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是耶稣基督的非基督教对应物,尽管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是如此。这一女性观念也许同中世纪日耳曼的崇敬妇女(Frauendiest)之观念有着一些关系,当然这里面骑士的谦卑是没有的,但却保持了宗教崇拜

的成分。对于这一态度埃拉斯谟(Erasmos)在《战斗的基督教徒手册》(Enehiridion Militia Christiani,I.7)⑨中作了最清晰的表述,他在书中说道,“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因为她是你的配偶。这里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品德可言。甚至异教徒也能做到这点,这种爱情只是建立在肉体快感上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爱她是因为你在她身上看到了基督的形象,在她身上感觉出了基督的虔敬、谦恭和纯洁,那么你爱她并非是爱她的人,而是爱她身上所体现的基督。你爱她身上的基督。达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上的爱。” 同时,夫妻之爱常常也被看作是沟通一个人与上帝之间的桥梁。邓约翰的十九首《神圣的十四行诗》都写于妻子安莫尔去世之后,其中第十七首就可被看作是一首悼亡诗:

自从她的灵魂过早地被掳进天国,我的心就全然扑在天上的事物。

我那颗敬慕她的心灵在此渴望,寻觅你,上帝;就象找到那百川的源头。

在勃朗宁看来,夫妻关系是灵与肉的关系。在《布劳斯琴的冒险》(Balaustion's Adventure)中,他借阿德米托斯之口表达了自己的伤感,阿德米托斯对替他去死的阿尔克斯蒂斯⑩说: 既然死神把这对夫妻分开,那我离去吧,你且留下你之于我恰象灵之于肉。

托马斯·哈代写于1912年和1913年间的一系列短诗也许最接近中国的悼亡诗,当时他虽已年过七十,但依然怀念故去的妻子。在这些诗中,他主要回顾了他们友好相处长达近四十年的一些日常琐事:他们一起外出旅行,一块野餐,共享欢乐;并且回忆了他们曾共住过的那间房子。在《散步》(The Walk)中,他描绘了自己漫步到一座熟悉的小山前的情形

今天我照先前的路径信步踱到郡儿;再度独自观望四下那熟悉的四周有什么不同么?只是归来后对陋室之情状有着那无可名状之感。

这种表达的简明性和情感的内在性多么中国化!这也许是因为哈代象中国人一样,内心深处是不信宗教的,他冷静超然,所关心的是宇宙间的事。

我在上面已描绘了中国悼亡诗的基本特征,简略地考察了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中这种现象之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指出了这种悼亡诗与英国诗人的一些具有相似性质的诗的主要差别。现在我们要问,研究中国的悼亡诗能对作为抒情诗之亚种的哀歌有何贡献?若仅仅研究西方悼念亡妻的诗是不能充分地表述西方的哀歌的,因为西方的哀歌还包括献给朋友的那些纪念诗(中国文学中这种诗也十分常见),例如,弥尔顿的《黎锡达斯》(Lcydas),雪莱的《阿多尼斯》Adonais),丁尼生的《纪念》(In Memoriam)以及现代诗人奥登的《怀念叶芝》(1n memory of W. B. Yeats);或者还有那些献给除了妻子之外诗人十分敬爱的人的纪念诗,例如彼特拉克的《致死亡》(In Morte)中的诗篇,兰多的纪念《罗丝·埃尔默》(Rose Aylmer)的诗,早先邓约翰的《周年纪念》(Anniversaries),中古英语中那首十分动人的诗篇《珍珠》(The Pearl),以及如同乔叟的《公爵夫人的书》(The Book of Duchess)那样的使人产生同感的诗。但是这样铺开一谈将会超出本文的范围。我们现在所能说的就是,如果不考虑到人性的深处,如果不考虑到中国悼亡诗中亲切的家庭生活,以及诗中的种种意象,作为抒情诗之亚种的哀歌的定义将是不完整的。这一文类通过扩大了抒情内容,也就扩大了抒情感受的表现力,丰富了读者的文学体验。当家庭制度出现了危机,在缓慢地(也许是迅速地)解体时,这种诗也许具有某种意义吧。

(Dao-wang Shi: The Poet Lamenting the Death Of His Wife,1987年6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国际比较文学讨论会上宣读。日译文见东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1988年53号)(王宁 译)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五
《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在京去世 享年59岁 诗句曾被习近平引用》

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在京去世享年59岁诗句曾被习近平引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间造成巨

大的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

这触动了出版社的神经,1990年5月,汪国真

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

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谁还能记起这句诗?是的,这正是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下的。昨日凌晨2点,被誉为建国后最受欢迎的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其助理侯军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随后,汪国真工作室也在微博上确认了汪国真去世的这本诗集出版之后,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

到15万册。之后,汪国真又出版了《年轻的

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其

中《年轻的思绪》出版半年就3次印刷,销售

14万册。另外中国妇女出版社还出版了《汪

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针对

汪国真诗集的评论书也出炉,包括《年轻的风

采——专访汪国真》等。此外中国歌坛1991

年还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

列之一》的盒带。北京高校中则出现了汪国真

诗歌演讲热。上海评论界则把汪国真称为“诗

坛王子”。

1997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人们所欣

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

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

虽然诗集大卖,汪国真却在采访中透露,诗

集并没有为他挣多少钱,“我的诗集25年来一

直被盗版,这个损失是无可计量的,而当时我出

诗集不像现在可以收版税,都是收稿酬,2块

钱、5块钱的样子。”

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

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引用了汪国真的诗

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汪国真在去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

天晚上我从外地坐飞机回北京,刚落地,打开

手机,短信像潮水般涌来,吓了我一跳。朋友

都在告诉我这件事,因为《新闻联播》把两句

话播出来了。我知道熟悉这两句话的人很多,

但没想到领导人会在这个场合引用。你知道,

以前领导人都比较喜欢引用古诗词的,当时我

就觉得习主席很接地气。老实说,习主席能背

下我的诗词,我觉得挺欣慰的,说明我的读者

遍布各个阶层、各个文化层、各个年龄层都

有。”

汪国真除了是一名诗人,还是书画家,

网友悼念@诗人大卫:不敢相信,诗人汪国真去

世,刚打手机,接电话的是他妹妹,这是一个非

常谦逊的人,有君子之风。与他出行过几次,

印象特别好,音容笑貌依在……没有比脚更长

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時光發酵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

风雨兼程。中学时每天课前都要背一首自选

诗,第一次选了汪国真的诗集。感情、语调、声

音都没通过,连续四天上讲台背诵。当时严重

受挫还和老师扛起来,这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谢谢语文老师,谢谢诗人汪国真。

@彭永玲玲玲:只要看到汪国真的诗,

便如获至宝般抄下来,内容不甚懂,但每一

字句那么清新自然沁入我心灵!在这样的

抄写中在这样的朦胧句子陪伴中,我渐渐成

长。

@简&凡:已被生活甩得远远的青春岁月消息,“我们无法相信/更不可能接受/历历往事/就在眼前/我们无法遗忘/根本就不会忘却/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岁月如此无情/何来妙手回春/天妒英才/只怨我辈无能/长叹人生百十岁/我恨人生六十载。”汪国真曾是上世纪90年代国人的青春代表,简单的诗,简单的诗人,闻耗后开卷仍能想起初始这些文字的悸动,只是提起汪国真这个名字,多数人会会意的微笑缅怀起那些砥砺青春的文字。此外还跨界作曲、当主持人。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台山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汪国真40岁开始学钢琴,学作曲。他作曲的《但愿人长久》由白雪演唱,汪国真透露白雪在录制这首歌的时候,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哭得唱不下去了。这也让汪国真有了自信,自己的音乐是可以催人泪下的。2009年,汪国真曾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他从去年11月开始担当广东卫视《中国大画家》节目的主持人,这是一档书画类的选秀节目。节目中,他为每一个选手的书画作品都即兴配上了古诗词,而且是现场即时反应。汪国真说,这都得益于他大学时期背了许多古诗词,近年来为400多首古诗词谱了曲,这些都牢牢刻在他的脑子里。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汪国真多的短诗,1月7日,他贴出了微博上最后一首小首新诗,还囊括了他新近创作的词、散文,并附诗,“你想让我哭/我却偏要笑/每一次低我/总今年4月,《青春在路上——汪国真新诗精有他的书法、书画。使我更高/赞美似露珠/诋毁是肥料/风来树更汪国真直到今年1月,还在微博上创作新长/雨去山愈姣”。汪国真简历经典诗句因为这一消息又重现眼前,又疼痛了一把。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假如你不够快乐@精酿二锅头:不要给我太多的情意,让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也不要把眉头深锁我拿什么来还你,感情的债是最重的……汪先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假如你不够快乐》生,一路走好!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南楼北斗:听到名字我很惊讶,在我印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象中汪国真是大师般的存在,突然这样,只能间集中于诗歌创作,其间一首打油诗《学校——《热爱生命》惋惜!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高的山!致敬!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山高路远》@李会娟:生命有时尽,诗歌则不朽,先生狄的凝练、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一路好走,——“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如果生活不够慷慨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编辑部副主任。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1990年开始,担任《辽宁青年》《中国何必要细细的盘算@冬日阳光:暮云蔼蔼多苍茫,落日余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晖遣悲怆,凉意在心头,默念悼词想,愿君九行诗歌的创作。——《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泉笑,诗坛不相忘。举国皆哀悼,痛失一英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才。而今相隔离,只能回忆屏幕上,哭泣焚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香者众多,乃天妒英才!期盼汪老一路走好

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北京晚报》消息报道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六
《诗句等经典记录》

诗 句

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

做人还是为社会添砖加瓦为好,不做上墙揭瓦兼拆砖的事。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

我不能预测宏观经济,不能预测大市,更不能预测股价。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能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

很多事情,短期看是“男人偷看女人洗澡”——《雾里看花》,说不清,道不明;长期看是“女人偷看男人洗澡”——《好大一棵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讷于言而敏于行、讷于言而缓于行。

负面情绪的实质

认清负面情绪的实质,有助于减轻或消除这些情绪。

负面情绪的实质。比如,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

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

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

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

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

平凡和平淡都是一种幸福

有一则小故事,内容是讲述有一个伟大的生意人,当别人来请教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在我贫穷时,每当受人欺负或陷入困境,我对自己说„我这么贫穷,没资格去生气和懒惰;在我富有时,遇上别人的攻击或排斥时,我又对自己说“我已经是那么富有了,不值得自己去和一般人计较”是的,当生活贫穷时,我们没有条件去在意什么;生活富有了,我们更不必去在意什么。从这则小故事中足以显示主人翁做人的胸襟和气度。我们每一个人也曾遭遇过他所经历的事,何不学学他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

何为最高境界?

学习的最高境界——悟;做人的最高境界——舍;生活的最高境界——乐;修炼的最高境界——空;交友的最高境界——诚;人生的最高境界——静;爱情的最高境界——容;微博的最高境界——转。@但斌

格雷厄姆说:“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

技巧更重要;”

2006年4月8日,长江商学院首期“中国企业CEO课程”学员到香港集体拜访李嘉诚。江南春问,“您这些年投资上最成功的思路是什么?”李嘉诚说,“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

朱克敬有首诗写得极为形象:“败书飞到举朝慌,老李回头顾老张;羽檄星驰三百里,讲和还要李中堂。”老李是指李鸿藻,老张是张佩纶,李中堂当然指的是李鸿章。

花荣(20110525):股市的斯芬克斯之谜:陈胜吴广首抄秦朝底,败;胜者刘邦双底后买入,得天下。 曹刘孙首抄汉朝底,败;司马懿抄二底,得天下。金兵首抄宋朝底,败;元兵抄二底得天下。李自成首抄底明朝,败;清兵抄二底,得天下。近代:国军首抄清朝底,败;共军抄二底,得天下;自古概莫能外故:双底形成后买入,得天下。

一个伟大的人选择一次,一个平凡的人每天都在选择!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人生的意义和终极追求应该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内心的安宁;而不是为权利、财富、名誉、金钱和地位所烦恼。

内心平静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在漫长不确定的生长周期里,信念比信息重要。

群处守住嘴 独处守住心。

操心就有事,放心变无事。

是非以不辩为明。

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万卷。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只要有心修行,所遇万事皆是增上缘。比如有人骂我,若我做错了,我该骂,高兴承担;若我做对了,就看成忍辱的机会到了,或者有人给我出考试题了,就考我的心胸大小。还可以看成过去世肯定我骂过他,否则他为什不骂别人而骂我?如此心平气和、心转境必转。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一个女人爱你,你是丈夫。几个女人爱你,你是男人。十个女人爱你,你是情种。百个女人爱你,你是偶像。千个女人爱你,你是英雄。万个女人爱你,你是领袖。全中国女人爱你,你是人民币。

卞(biàn)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biàn)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指出:“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广告词“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伪解理论”

自己对某理论的理解对不对?自己理解的某理论适不适合自己?

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对某理论的理解对不对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理解的某理论适不适合自己的问题上。 自在投资者必须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理解的理论适不适合自己,而不是理解的对不对问题上。

不能让腰保住自己的尊严,而让头撞得鲜血直流。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撞大运抓上一把好牌,也不是没完没了地洗牌重来,而是怎样把烂牌打出花儿来。更何况,有时候回过头看一看,手中的这副牌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差劲。

佛光菜根谭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经常保持一颗无事的心,必能享受没有梦魇的清宁。 人际交往的明灯 悲天悯人, 谨言慎行, 与人为善, 心甘情愿。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星云大师

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星云大师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颂》—宋代无门和尚 (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荣毅仁先生的座右铭,是他父亲荣德生先生所撰的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幸福是心的感觉

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有句话说得很精辟:“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

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有句话总结得挺到位:“幸福就躲在下一条街的拐角,只要你去找,就找得到。”

不抱怨、不批评、不投诉

我们丰富地过这一生

并不是因为有太大的享乐

而是由于许多的苦难

这些苦难

在我们的挣扎中

都过去了

且从记忆中升华

成为泰然……

闭上眼睛好好的想想,

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

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

自己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

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竹石》—.郑板桥

(清)郑燮 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尽日寻春不见春

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四处访道,后来开悟所作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谚语有云: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

-出自《菟丝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远望方知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

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的“六然”、“四看”:

“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失意泰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

“四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鹪(jiāo)鹑(chún)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yǎn)鼠饮河,不过满腹。” 插秧禅 谭股19--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宋代的青山惟政禅师。他的上堂法语:“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杜牧所写的《登九峰楼寄张枯》,诗云: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候。

改变了自己的思维角度,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神学家尼布尔有段祈祷文,对于人们平衡心态有着重要作用,据说在二战期间,每一位美国海军士兵,在出发前都会拿到这份祷告词。文中这样写到「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此两者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思维角度,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董老《题赠〈中学生〉》是这样说的:“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却告诉人们:“退步原来是向前”。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电视剧《潜伏》有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被注定的。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七
《古诗》

咏 柳 ——贺知章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登鹳雀楼——王之涣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忆江南——白居易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悯 农——李 绅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八
《老人去世风俗 入棺送盘缠》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

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律诗首联,多不对偶;次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舟中所见景物;第三联点明诗人行旅的时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历来是人们交口称誉的佳句;诗的结尾正面道出了思乡的主题。

全诗清新流畅,感情浓郁,是唐人行旅怀乡诗中的佳作。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九
《填空及其他》

一、 填空题题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帮助商鞅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的是?(一根木秆)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成语“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是指 小米。 『尚书』相当于一部公文总集。 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藏于无锡的东林书院。 李白的诗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指井边的围栏。 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都是与 毛遂本人有关的。 诗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古人妻子生了男孩叫 “弄璋之喜”, 生了女孩“弄婉之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 “婵娟”是指月亮。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 “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五音中“宫商角徵羽”大致相当于简谱中的1(do)2(ra)3(mi)5(so)6(la),七音指“宫、商、

角、清角、徵、羽、大宫”分别相当于与简谱中的1(do)、2(ra)、3(mi)、4(fa)、5(so)、6(la)、7(ci)。

“近日颇怀枫树之悲”是指表达的心情是长辈去世,心里难过。

『醉翁亭』中的诗句“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中“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中国民间故事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早于牛郎织女。

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是指唐代诗人孟浩然。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中的行当, 其中“净”是指男角。

汉语中 “十八般武艺”是指有使用十八种武器的技能。

“名不正言不顺”体现了中国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 “乐府双璧”是指 『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

中国历史上最早运用“望闻问切”方法进行中医诊断的是扁鹊。

诗人卢照邻以诗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描述的是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诗句 “若与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中说的王昭君堪比卫青和霍去病大将军。

“闻名遐迩” 中的遐是“远”的意思,“迩”是指“近”的意思。

中国古人的婚礼是在傍晚举行的。

我们过诗歌史上诗歌流传至今最的的诗人是陆游。

诗句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中“柳”是指柳永,柳三变。

『洛神赋』歌颂了洛神的美貌,它的作者是曹植。

最先为石油命名的是宋代科学家沈括。

“唐三彩是指黄白绿三种颜色。

“勾心斗角”原是形容建筑之精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出自李白之诗句。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用“先生”来称呼老师的是『礼记』。

黄巾贼程远志为何人所杀? 关羽

被曹爽称之为“智囊”的是何人? 桓范

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铜雀台上的二桥是指? 金龙 玉凤 孙权称帝后任命谁为丞相? 顾雍 周平王东迁出力最大的两个诸侯国是? 晋郑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说的何人? 齐桓公 楚庄王向谁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 为孟尝君买“义”者何人? 冯湲 齐襄公致书郑国,约在首至相会结盟的内幕被谁识破? 祭仲 .孙武的祖先是哪国国君?陈国 “行将就木”是关于谁的故事?晋文公 晋厉公三年,晋向秦发表一篇断交言论,史称什么? 《吕相绝秦》 井田制在鲁国瓦解的标志?“初税亩”的实行 “昭王南征而不复”征的是哪个国家? 楚国 我国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公元哪一年? 前841年 “买臣见弃于其妻”时任何官职? 会稽太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谁所说? 司马迁 雍正听了谁的死状后,下旨取消的腰斩之刑? 俞鸿图 列宁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梁冀曾经派谁去劝降张婴的叛乱? 张纲 18世纪,德意志联邦的老大是? 奥地利 裴松之奉谁之命为《三国志》作注? 宋文帝刘义隆 性无善恶论是谁提出的? 告子 五斗米教创于哪个皇帝在位时? 汉顺帝 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顾恺之 先秦古文字称为什么什么经? 古文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主要经典的总称, 其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

和《孟子》。

6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诗经_________》,汇集了___305____篇诗歌。

65. 《三字经》的开头两句是___人之初________,____性本善_______。

66. 写出文学家姓名:A、青莲居士(___李白________)B、易安居士(___李清照________)

6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68.

69. 在美国的国家航空博物馆里,立着这样的字碑:“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古代的风筝和火

箭。

70. 毛泽东词中所说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人是__成吉思汗

71. 填写下列古都的现在地名:

长安(西安)B、大都(北京)C、临安(杭州)D、建康(南京)

二、 判断题

1、“唇亡齿寒”一词中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两个国家。(√ )

2、我国第一位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曾做过永嘉太守的谢灵运。(√ )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语出我国女词人李清照的《虞美人》。( × )

4、《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都是著名的元杂剧。( × )

5、被称为“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资治通鉴》。( × )

6、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 )

7、《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 × )

8、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的“康桥”是指英国的剑桥大学。( √ )

9、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 )

10、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都出自小说集《呐喊》。(× )

三、 诗文默写题题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李商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朱熹) 苏轼) (陆游) 元好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关汉卿) (高适) 苏轼) (刘禹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唐,许浑) (杜甫) 李白)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杜秋娘) (龚自珍) (韩愈) (白居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王昌龄) (谭嗣同) 宋,苏麟) (李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李商隐)

36. 37. 38. 3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 翻译题题库(了解大意)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

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长辈去世的诗句篇十
《文献综述 论艾米丽迪金森的诗歌死亡主题》

简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文献综述

摘要:对于所有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是怀着恐惧的态度。但是古今中外的诗人则通过诗歌阐释对死亡的好奇,其中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及其迷恋。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已经是并将会一直是世人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 诗人

与惠特曼齐名的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狄金森以其独特的诗歌征服美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她的人。所以对于狄金森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深入。随着她的名声,她的地位蒸蒸日上,甚至曾有人把她与莎士比亚相比。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知名有影响力的女诗人在生前却默默无闻,丝毫不引人注意。狄金森从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在她生前只有 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狄更生于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 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狄金森一生写了一千七百多首诗,其中直接描写死亡的就有五六百首之多。死亡诗歌是她诗歌创作的精华。她的死亡诗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角度奇特,意向奇特而大胆。狄金森平凡安静的度过了一生,除了她留下来的诗歌,她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身边为数不多的亲人和朋友。但是她得这些财富却一点点的从她身边消失。因为死亡经常光顾,狄金森对它越来越熟悉,所以她对死亡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每一次失去亲人朋友,都让她受到沉重的打击并且感到恐慌。后来狄金森习惯了死亡,接受了死亡,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用诗歌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想法,思考全部都表达出来。死亡的主题在一般人的眼里周氏伤感凄凉的,而在狄金森的诗里,死亡是有血有肉,有行有体。狄金森给死亡赋予了至美的意味。她对死亡的态度----死亡就是永恒,是永生。她笔下的死亡既是完结也是开端,神秘而瑰丽。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艾米莉.狄金森(Wendy Martin)等各种途径,查找了将近100篇相关研究评论,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对这一论文的想法对这些文章加以筛选,选出了11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进行研读。

本选题旨在总结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国内对该选题

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研究尚待完善的不足之处。比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展;急需翻译引进一些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改善和加大译介的质量和数量。笔者的这些看法主要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所提出的。笔者认为继续研究该选题意义就在于有助于完善前人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狄金森的死亡情节。

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介绍有关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从1890年托德夫人和希金森编辑出版的 狄金森诗集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 First Series)第一版在美国问世,使得国外学者对狄金森开始关注。

1924年美国著名作家艾肯的评论文章《艾米莉狄金森与她得编辑者们》公开发表标志着美国学者对艾米莉狄金森学术性研究的开始。近百年来,国外学者狄金森研究发展状况,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推断。美国学者对于狄金森诗歌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外国学者开始认识了解并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尤其是死亡诗歌。1955年哈弗大学出版社所属的贝尔纳普出版社出版了托马斯.H.约翰逊编辑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集》,收集了当时已知的1775首完整的诗篇和不完整的片段。国外研究者从70 年代便开始采用多视角的审美方式来分析讨论狄金森的诗歌,试图用一种更加接近常人的姿态来阐释狄金森形象。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中,都有着众多的诗人,学者,品论家对她得诗歌进行各种角度的分析。而狄金森的死亡诗歌占了她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所以死亡主题是研究的一个很广的方面。

二.国内研究状况

自1979年我国的学者江枫的译著《狄金森名诗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以后,国内才开始关注和研究狄金森,比美国晚了近90年。2006年,刘守兰发表的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狄金森研究》,该书提供了有关狄金森比较全面的研究,如其狄金森诗歌的分析解读,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和主题。近年来,有关于狄金森研究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而有关于她诗歌的死亡主题研究也日益深入。

黄明在《论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01) )一文中,通过对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的解读,指出狄金森对死亡的独特的体验和乐观的态度。杨甸红的《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03))将爱情、死亡、永恒联系在一起,解释了狄金森对死亡的独特理解---死亡即永生。

薛蓉蓉写的《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森》(《山西大同大学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认为狄更森受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对死亡主题特别亲睐。薛玉秀在《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之美学》(《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一文中展示了狄金森死亡的意象美以及为美和真理而死的死亡的崇高美。笔者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学者对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其迷恋死亡原因的研究。

徐燕燕和诸建民在《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一文中,将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原因归为三个。第一,狄金森对宗教的终生怀疑而产生的信仰危机。第二,狄金森的个人生活经历导致她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第三,狄金森诗歌不被当时出版界认可。

宛磊,胡天赋的《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8) )总结出,狄金森身边的亲人不断地去世以及成长于加尔文教派的家庭这两个因素使得她诗歌偏爱死亡。

绳菊的《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探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2))将她迷恋死亡的原因归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以及宗教影响。

李丽波在《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死亡主题》(《宁夏社会科学》, 2005, (05))中指出狄金森写了那么多死亡诗与清教传统习俗和个人经历有关。

第二,对狄金森死亡态度研究。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在《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德诗歌艺术》(《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2007 .) 指出狄金森以一种十分安然坦荡的态度对待死亡,她认为有生便又死,死亡是十分平常的事。狄金森不害怕知道也不害怕接受死亡。

徐高楠在《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情结》( 《考试周刊》, 2007, (36))一文中指出,狄金森以一种平静,豁达的态度对待死亡。

葛亮,程娟的《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文教资料》, 2007, (16))一文提到,狄金森把死亡看做是人类生老病死的一个很自然的步骤,她对死亡不恐惧并且抱有乐观的态度。

孙加在《黑与白: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化》(《南方论刊》, 2007, (05) )一文中指出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摇摆的事矛盾的,她即相信有来生和永恒

的幸福又不相信。

第三,对狄金森死亡的矛盾性的研究。

巫彬,辛晓萍在《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矛盾情结》(《考试周刊》, 2009, (42)) 一文中指出狄金森对死亡的矛盾。狄金森一方面描写死亡给人留下的恐惧,把死亡看成是邪恶,恐怖和上帝有意为之的事情,神秘而不可再生。另一方面又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总结,而是生命的升华。

侯斌,丁亚丽在《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宜宾学院院报》, 2008, (03) .)分析了狄金森对死亡的矛盾心理---对死亡的肯定和否定。狄金森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且相信死后的永生,所以她肯定了死亡。可是她害怕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焦虑与绝望,害怕那种冰冷痛苦的死亡体验和感受,因此她又否定死亡。

第四,对狄金森死亡角度的研究。

彭静,郑佩伟,张景玲的《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死亡诗》(《职大学报》, 2005, (01)一文指出狄金森的死亡诗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死亡角度独特,使用意向奇异而大胆。狄金森德死亡不仅有哲学的思辨,而且死亡在她得诗中更生动更性感。

徐燕燕和诸建民在《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一文中指出狄金森描写了两方面的死亡。一方面是描写现实生活的死亡,主要是描写死亡的时刻和过程。而另一方面是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死亡被拟人化,超越了时间地点。

这位生前不为人所知,死后名声大振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不断的引发人们的关注和了解。虽然在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共同努力下,任人不能透彻的了解她得所有迷人之处。就其狄金森诗歌的诗歌研究而言成果丰硕。但是狄金森的诗歌本身因为风格与主题的含蓄多变,也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而国内外对于狄金森的诗歌死亡主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对狄金森的诗歌的死亡进行分析,如对狄金森作品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以及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哲学等方面。而狄金森死亡主题研究这一课题已有成果中存在薄弱环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结合狄金森多处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分析死亡诗歌并且阅读相关资料,旨在论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论述这一课题:狄金森死亡诗的三个分类;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原因;狄金森对死亡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葛亮, 程娟. 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J]. 文教资料, 2007, (16)

[2] 侯斌,丁亚丽. 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J]. 宜宾学院学报, 2008, (03) .

[3] 黄明. 狄金森诗歌死亡主题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01) .

[4]李丽波. 论美国女诗人艾米利·狄金森诗中的死亡主题[J]. 宁夏社会科学, 2005, (05)

[5]彭静, 郑佩伟, 张景玲. 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死亡诗[J]. 职大学报, 2005, (01)

[6] 孙加. 黑与白:艾米莉·狄金森诗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化[J]. 南方论刊, 2007, (05)

[7] 巫彬, 辛晓萍.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矛盾情结[J]. 考试周刊, 2009, (42)

[8] 宛磊,胡天赋. 狄更生诗歌的“死亡主题”[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8) .

[9]徐高楠.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情结[J]. 考试周刊, 2007, (36) .

[10]薛蓉蓉. 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11] 薛玉秀.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解读[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 .

[12] 徐燕燕, 诸建民. 艾米莉·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女诗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3]杨甸虹. 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03)

[14] 绳菊. 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探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2)

[15]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 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的诗歌艺术[A]. 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C], 2007 .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长辈去世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亲人去世的诗句 悼亡诗 悼念长辈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长辈去世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长辈去世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72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