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

2016-01-04 06:36:5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一《中国新诗研究:克服“现代”困难的前行》 ...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一
《中国新诗研究:克服“现代”困难的前行》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二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车拉学校 梁民玲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策略

提示诱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拓展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1、(PPT课件)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庐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讲解(17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三、拓展阅读 (10分钟)

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背诵你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拓展写作 (10分钟)

把《题西林壁》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用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使文章形象、具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察效果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2分钟)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为学习古诗打基础。)

二,读诗,整体感知 (8分钟)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三
诗词中的历史》

诗词中的历史

一、诗词中的历史——帝王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回答:

1、“秦皇汉武”指哪两位帝王?他们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2、“唐宗宋祖”指哪两位帝王?他们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3、“一代天骄”有何历史贡献?

4、有人说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建立者,这个说法对吗?

二、诗词中的历史——战略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回答:

1、这首诗词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哪一事件?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历史实是什么?

3、“三军过后尽开颜”喻意指什么?

4、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三、诗词中的历史——胜利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阅读回答:

1、这首诗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发生于哪一历史时期?

2、这次战役的时间及规模如何?

3、“天翻地覆慨而慷”指的是什么?发生于何时?

四、诗词中的历史——追忆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阅读回答:

1、“三年以来”指的是何历史时期?

2、“三十年以来”的起点指何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社会发生了何变化?

4、列举在“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一千八百四十年”历史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

参考答案

一、诗词中的历史——帝王篇

1、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唐太宗、宋太祖。唐太宗轻徭薄赋,精减机构。善于用人,史称“贞观之治”。宋太祖建立北宋,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4、这个说法不对,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二、诗词中的历史——战略篇

1、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2、抢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3、红军长征的胜利。4、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诗词中的历史——胜利篇

1、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2、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3、南京解放 。 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4月23日。

四、诗词中的历史——追忆篇

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2、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1)董存瑞 刘胡兰等。(2)蔡公时 杨靖宇等(3)邓世昌等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四
《5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五
《5 古 诗 两 首》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日积月累》

专项五 四年级上学期复习卷(日积月累) (14)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古诗

1、“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这是宋代诗人____写的________。

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__朝诗人____写的________。

3、“故人西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际流。”这是唐朝诗人___写的_________。

4、“渭城朝雨_____,______柳色新。__________,西出阳关_____。”这是___代诗人写的_________。

5、故人具鸡黍,________。绿树村边合,_________。 开轩_____,_______。待到_____,还来_____。

6、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描写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千古名句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还知道一些有关送别的千古名句:①________,____

(15)

____。②________,________。

11、本学期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有两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学期描写送别的古诗有两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学期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有一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学期有两首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联

1、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

绿水本无忧,________;青山_____,________。 山山水水处处______,______________好好奇奇。 _________,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_________。

2、一径竹影 , 月笼纱。

(16)

高低影, 远近秋。

,一城山色半城湖。

本无价, 皆有情。

5、我会写对联:①风吹杨柳千门绿,_ _润___万树_ _。

②植树造林绿大地,____________。

③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

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

⑤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______________。

三、格言

1、有志者_____。

2、莫以善小____,莫以恶小____。

3、业精于__,____;行____,_____。

4、盛年不重来,_______。及时当____,岁月____。

5、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__________。”

6、阿•费尔斯曼说:“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_________,他们有_________,心里燃烧着___________。”

7、郭沫若说:“既______,又______,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

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四、谚语

1、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

2、书读百遍,_______。

(17)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

4、一年之计在于___,一日之计在于___,一生之计在于___。

5、读书破万卷,________。

6、三人行,______。

7、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

五、花名歌谣

正月___香又香,二月___盆里装,三月___连十里, 四月___靠短墙,五月___红似火,六月___满池塘, 七月___头上戴,八月___满枝黄,九月___初开放,

十月___正上妆,十一月___供上案,十二月___雪里藏。

六、含动物名称的成语

望子成_ 来_去脉 群_无首 _飞_舞 如_添翼 调_离山 骑_难下 照_画_ 天_行空 汗_功劳 _到成功 老_识途 _刀小试 笨_先飞 呆若木_ 胆小如_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七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八
《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 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的含义。

2. 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在人生路上要懂得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

题西林壁 看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悟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篇九
《5古诗两首zoumin》


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相关热词搜索:有关克服困难的古诗词 关于面对困难的古诗词 面对困难的古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克服困难的古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克服困难的古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81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