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象征爱情的诗句

象征爱情的诗句

2016-01-05 00:41: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一《代表爱情的意象诗词》 ...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一
《代表爱情的意象诗词

一、代表爱情的意象

* 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 比翼鸟、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磐石、蒲苇——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 比目鱼、鸳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 蜡烛——腊烛有泪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 梧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 灵犀(牛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无题》 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 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

* 青鸟、鸿雁(雁、雁字、飞鸿、惊鸿);这是能培离人传送消息的鸟,青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如,“雁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白《相逢行二首》),“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卢照邻《关山月》)。

* 茅草:在《诗经·邶风·静女》中的“彤管”和“荑”都是指茅草,是古代的爱情信物。

* 红叶:红叶传情,有典故的。

* 莲: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是实写也是虚写,诗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 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 斑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答友人》

* 梧桐与明月的意象组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细腻缠绵的心理状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炽热的爱情渴求 。

* 梧桐与凤凰的意象组合有如一对痴情的恋人,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

*杜鹃(于规、杜宇、望帝、伯劳、布谷、鹧鸪):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因思念情人不幸身死,魂化

为鸟,暮春啼叫,声似“归去!归去!”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人心腑;其情人亦化为布谷(鹧鸪),悲鸣声似“哥哥,哥哥!”。杜鹃鸟凄厉的鸣叫,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如,“庄生晓梦速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孛商隐《无题》),“马嵬山下杜鹃声,罗袜空凄花革馨”(白玉

蟾《题语溪》),“一片愁心怯杜鹃,懒妆从任鬓云偏”(陈梅庄《述怀》)。 *鹊(鸟鹊):鹊能带来好消息,因而见之能引起人的相思之情。如“唯当有夜鹊,南飞似妾心”(南北朝诗《南征闺怨诗》),“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赵嘏《恒敛千金菱》),“破颜看鹊喜,拭泪听壤啼”(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

*柳(柳丝、杨柳):“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剐,也表留恋之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昔岁惊杨柳,高接悲独守”(王适《杂曲歌辞·古离

别》),“归期倘可促,匆度柳因眷”(刘允济《怨情》)

*丁香;忧郁愁思的代名词,也有情结同心、采不分离之意。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蜡二首其一》),“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韦庄《悼亡姬》)。

*兔丝:对感情忠贞不渝的女性的象征。如,“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士萝”(《古诗十九首》),“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

二、代表爱情的诗歌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哀。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凤囚凰》: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年少足风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芭蕉

可怜无定河边骨,俱是春闺梦里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缓带轻裘疏狂事,天阔云闲向歌声

琴歌: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三
《十大经典现代爱情诗》

十大经典现代爱情诗

10《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9.《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8.《沙扬挪拉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7.《左岸》

6.《爱情颂》 如果你是活的想真心爱一次, 千万不要站在原地不动,而要走出去。 那个命中注定属于你的人是没有的, 只是你偶尔这么想,给自己一个偷懒的借口。 一见钟情的故事并没有骗人, 只是那点种子还须日日更新方能不死。 不要说累啊累啊,你想放弃了, 你不是追求激情、追求划过夜空的闪亮吗? 那么,即使成为繁星点点中的一颗也要付出一生。 所谓爱情,它原本来自欲望, 只因保持欲望的美丽比什么都难, 我们才选择了克制! 因此绝不要相信什么“精神恋爱”可以拯救世界, 那套说法有利于社会却无益于心灵。 危机四伏的夜晚,爱情受到了挑战, 可要不是四面楚歌它何以变得弥足珍贵? 不要感叹世风日下、抱怨生不逢时, 哪一个时代不是人情冷暖、爱恨交加? 如果你是女人, 请在你做好女儿和母亲的义务外, 留出一点空间给自己。 不论你的名字叫莹莹还是亮亮, 总是辛苦世界的繁忙中一点光鲜和明媚。 如果你是男人, 不要把世界扛在你的肩头。 请相信你的女人, 她除了身体之外没有哪里比你弱小。 所以,不管你叫左岸还是右岸, 都不要做那梦想的船只停靠的彼岸。 爱情,并不是宗教的避难所, 恋人,也并不是教会里的神甫和信徒。 如果你幻想躺在它的床上寻求一份安慰, 那么悲剧的帷幔就会悄悄把你笼罩! 起来吧,带上你的剑! 背叛和出卖正把它磨砺得雪亮! 出发吧,相爱的人, 不要妄想道德和公正会给你们施舍! 你要去的地方比战场还要惨烈, 你要经历的事情比斗争更为残酷。 不要害怕伤痕累累、不要害怕倒下, 因为你的内心充满了爱,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恋爱,恋爱,恋爱„„

生命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爱情故,

两者皆可抛。

5.《东风破 》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後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後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4.《浪漫的事》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3.《约定》

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

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

幻想教堂里头那场婚礼

是为祝福我俩而举行

一路从泥泞走到了美景

习惯在彼此眼中找勇气

累到无力总会想吻你

才能忘了情路艰辛

你我约定难过的往事不许提

也答应永远都不让对方担心

要做快乐的自己 照顾自己

就算某天一个人孤寂

你我约定一争吵很快要喊停

也说好没有秘密彼此很透明

我会好好地爱你 傻傻爱你

不去计较公平不公平

2.《爱我久久 》

担心你为我爱阮

而放弃了自已

心疼你思念阮

而在深夜里哭泣

希望我能在你身边

为你擦乾泪湿的眼

孤单是我给你的伤害

让我吻一吻你的脸

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

也让我彻底的哭泣

我用什么来说爱你

只怕我让你更伤心

喜欢你在乎的表情

尤其是吃醋的样子

你会说爱我很久很久

那时最温柔的事

喜欢坐摩哆的时候

轻轻靠在你的背后

让风吹乱你的秀发

拂去我所有哀愁

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

也让我彻底的哭泣

我用什么来说爱你

只怕我让你更伤心

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

也让我彻底的哭泣

我用什么来说爱你

只怕我让你更伤心

啦啦.........

1.《白桦林》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永久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远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那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晤~~~~~~啊~~~~~~~

他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春天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战死的时候他喃喃地说,(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二.中国最经典十首爱情诗词

第一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士征战在外,思念家中的妻子,恐不能偕老白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网上广为流传。誓言与对方长相廝守,死生与共,永不分离。流年似水,容颜老去,那时没有了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绵延不断的涓涓细流。也许什么也不说,紧紧地牵着你的手,走过今生今世。

第二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四
《浅谈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浅谈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爱情诗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已十分姻熟。这些对后代诗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内容看,游子思妇相思,青年男女热恋,婚姻破裂,妇女被弃等,都有真实精彩的描写,活跃在诗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极为鲜活而生动。《关唯》、《君子于役》、《氓》三篇诗作可以说是《诗经》爱情诗歌的代表。

“关关唯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这”这四句诗的意义非同凡响,它第一次在诗歌中描写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从比翼双飞的乌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间的男女婚配,这显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联想,这里还无爱情可言。但“窈窕淑女” 这一句对女性体态风度的赞叹和爱慕,却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原始的情欲的冲动升华为物质精神合一的爱情活动。

这首诗沤歌了爱情的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之具有了审美价值。《君子于役》是写思妇思念征夫的。“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日落黄昏牛羊归来的牧歌式的场景,又借以传达了夫妻生活中最隐秘的心理体验。所谓“天人共感”的效应,所谓“生命本体的躁动”,竟然表达得如此朴素、朦胧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可以说《关唯》、《君子于役》和《氓》集中体现了《诗经》中爱情诗的成就。就内容而言,男女热恋,夫妇相思,妇女被弃,就已涵盖了全部爱情诗的题材。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构成方式则哺育了后继的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了重大作用。

从汉末到南朝的爱情诗越来越注重比兴手法的运用而不大喜欢“直陈其事”了,他们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尤其是女性)体态服饰的刻划,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的手法,这既与当时社会风气日渐侈靡、审美趣味日渐细腻有关,也与南方的地域文化有关。这种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改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爱情诗风格的变化

汉魏六朝爱情民歌的一个现象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总是非常不一样,其实南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唐代主要的诗人几乎都是北方人,而宋代的词人,除了辛弃疾,除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还有贺铸是河南人,其它的都是南方人,文化已经南迁了,所以宋词的婉转、巧丽、细腻、婉约,跟南方的文化是大有关系的。

其实早在《诗经》里头就有这种趋向,《诗经》跟《楚辞》的风格不一样,南北文化就很不同。在汉魏六朝的时候也很不一样,北方人非常

地粗犷、热烈,表达什么都是纯朴、直剌剌的;南方的民歌,则是用一些手法,写得非常婉转,比如说藕丝,「丝」跟「思念」的「思」是相通的,「莲花」的「莲」跟「爱恋」的「恋」是相通的,其实古代「爱恋」的「恋」就是「爱」的意思。

汉魏六朝的诗词好用色泽浓艳的语言津津有味地去倾诉爱的寂寞和苦闷,特别注重辞藻的繁饰和声律的和谐,特别赏心悦目于女子的容貌美。因此与《诗经》质朴健朗的美相比,这个时期的诗浮艳柔弱而含蓄。这实际上是受到屈原的影响,最终走上了齐梁宫体诗浮靡甚至色情的道路。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爱情诗的成就自然也十分注目。 陈子昂与初唐四杰标榜汉魏风骨,反对华靡浮艳诗风,诗坛开始出现真正的唐代气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把爱情诗从宫廷乐户带向市井民间的代表作品。在张若虚笔下,爱情意识与更为深广的字宙意识融为一体。他尽情讴歌了宇宙自然的壮美和生命青春的短暂,从而突出显示了人间真挚爱情的弥足珍贵。因而爱情诗歌终于摆脱了痴男怨女只会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具有了“大家风范”。它预示了盛唐气象的到来。与其它题材的诗歌相比,盛唐爱情诗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盛唐仍不乏优秀的爱情诗篇。赠内诗、宫怨诗、离妇诗、产生于安史之乱中的弃妇诗和别离相思诗(以杜甫为代表)都是盛唐诗人的薪的开拓。但是爱情诗的创作高潮只是到了中晚唐才出现,这似乎是南朝历史的重复——每当衰世,爱情意识便“大为泛滥”,爱情作品便大放光彩。

这次爱情诗的“再度辉煌”从白居易开始。一曲《长恨歌》把爱情的美和力量表现得那么神奇,以致诗人自己连同读者几乎都忘记了爱情纠葛恶劣的一面。元稹的“悼亡”诗,表现对妻子刻骨铭心的爱和怀念,刘禹锡的仿民歌诗描绘巴山蜀地男女青年的纯朴情感,杜牧的艳情诗则抒发自己“赢得青楼薄名”的负疚心理,各有特色,不一而足。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则将爱的歌唱推向高潮。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

通常都说相见难,他又翻新一层说「别亦难」,离别这种难跟相见的难是另一种难了,而且某种程度上是更伤心的难。对古人来说,一别可能就是终生不见了。对朋友来说是这样,那对恋人来说则更是一种难了。东风可以是春风,「东风无力」,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任何的援助,没有任何人赞助他们,恐怕一切都是悄悄秘密地进行的。「百花残」就是他们俩之间的爱情,不得不凋谢。下面那两句是我们人人不得不知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蜡炬成灰,都是一种奉献,是可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在所不辞的这种精

神,是铭心刻骨的爱,这两句真是高唱入云的爱情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应该是一个从女方的角度,一个从男方的角度来写的,早上照镜子发愁,女子她怀念着她的恋人,她什么都不害怕,只担心岁月流逝使她变老,一个女人最主要是她的容貌,而且中国古代是女为悦己者容;「夜吟应觉夜光寒」应该从男的角度设想,这个男的就是李商隐想念着对方,望月怀人,深夜难眠,一定在月光下站了很久很久,应该感觉到夜光的寒冷了。一个是「晓」,一个是「夜」,从早到晚,两个人都处在极度的思念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蓬山是海外三神山之一,「无多路」就是不太远了,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在这里就是指信,就是说女方或者男方距离他不是太远,我可以用信来传达自己的深情,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对爱情的一种渺茫的希望。越往下写越绝望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李商隐的爱情心理似乎已完全抛弃了艳诗所难免的“情欲”而显得特别纯粹。加之抒情手段的高度概括,使得情诗到了他的手中显得更为高雅,从而呈现出一种柏拉图式的纯精神的美。晚唐五代“香奁”诗和“ 花间”词可算作这个时期爱情诗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出现也表明爱情诗的创作开始“变味”。

到了晚唐,社会动乱加剧,中唐韩愈等所极力标榜的正统儒家思想的地位又发生动摇。人们的精神追求趋向多元化,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兼济,打着孔孟旗号口口声声文艺为封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盛叹倒日益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他们在政治斗争及名利场的倾轧中感到厌倦时便到爱情、山水中去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由此,作为人的心理生活中最细腻最深沉的产品,爱情便成为文人们趋之若骛的目标了。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五
《爱情诗两首》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六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内容提要: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

关 键 词:中国古代 爱情诗 魅力 古典形态 高潮 《诗经》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汉魏六朝、唐代中晚期。长期以来,诗歌界之所以有“中国无情诗”这一说法,主要原因在于中西诗观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中国爱情诗的古典形态进行梳理、评析,寻绎其诗学传统的衍变和爱情观念的差异。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诗经》的开头篇《关雎》就是一首地道的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比翼双飞的鸟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人间的男女婚嫁,这种表面看来的比兴手法,显然是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能,即异性之间的吸引与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简单的生理联想上升为男子对女子复杂的心灵倾慕,淑女“窈窕”,不仅赞美女性体态,而且也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以《关雎》为先导,《诗经》时代的民间诗人从各个方面表现爱情的人生体验:男女相恋、夫妇相思、婚姻破裂、妇女遭弃„„。“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简单之极的叙述与描写,却表达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一副夕阳近山羊牛归圈的晚照图,一幕天人合一的人生爱情剧。这种“情以物迁”、“感由时兴”的心灵效应被钱钟书先生非常精彩地概括为“暝色起愁”,所谓“日夕添相思”,“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

《诗经》之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使得“诗言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流布深远,“诗经体”的质朴率真不复存在,爱情在文学中的地盘日渐缩小。到了汉末,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的社会时局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崇尚老庄的玄学在文人中开始流行,道教佛学在社会上的传播也极为迅速和普遍,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大大促使了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爱情意识再次在文学中复苏,“诗缘情”观念逐渐为文人们接受。这一时间爱情诗的中兴主要表现在乐府民歌的创作上,即汉乐府、南北朝民歌。这些民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比如,同是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诗经·柏舟》“之死矢靡它”一句未免简单,而《上邪》却连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

现象来表示自己的坚定态度,已让人觉察其热烈奔放。《有所思》中那位女子因恋人变心竟然把礼物焚烧成灰的行为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上山采蘼芜》中人物关系的复杂也是前所未有的,那位男子在“新人”与“旧人”的对比中颇为矛盾,那位女子在质问前夫时,既委屈又不甘心,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在《诗经》弃妇诗中是难以见到的。与之相对应,从汉末到南北朝,爱情诗的写作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赋比兴兼用到侧重比兴,从单纯的抒情到抒情与叙事的相互结合。《孔雀东南飞》采用叙事体讲述了一个至今仍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尖锐的矛盾冲突、错综的人际关系以及复杂的人物心理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既得益于长篇叙事诗这一体裁,同时也显示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是《诗经》时代不曾有的。抒情佳作《西洲曲》,更是调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抒情、叙事融合起来,在时序的转换中,塑造了一个忧伤缠绵的女子形象。其衣着之艳丽(单衫杏子红)、容貌之娇美(双鬓鸦雏色)、柔情之痴迷(莲心彻底红)均有一种使人心醉神迷的魅力。当然,这些艺术手法在丰富爱情诗容量与内涵的同时,也导致爱情诗表现风格的变化——从质朴热烈转变为含蓄浮艳,并最终走上“诗缘情而绮靡”的道路。

“诗缘情而绮靡”,的确是陆机不小的发现。从“诗言志”到“诗缘情”,不仅标示了文学观念的演进与深化,而且也为爱情诗的存在正了名——感情是艺术的生命,爱情诗“缘情”但不“绮靡”,它是情之所系,爱之所结,是“婉转附物,惆怅切情”。《诗经》、《楚辞》中爱的对象多“既含睇兮又宜笑”、“美要渺兮宜修”,很难一睹女性芳容,但在南北朝民歌中,我们随处可见女性的情与爱,她们的爱热烈而大胆,“宿昔不梳头,丝发披双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南朝乐府《子夜歌》)“罗裳系红袖,玉钗明月夜。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歌既是爱的宣言书,又是时人审美趣味趋向丰富与爱情心理趋向细腻的形象注解。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爱情诗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抒尽人间相思离别之情,诗作一改齐梁华靡浮艳的宫体“情色”之风,赋予爱情诗深远的人生慨叹与哲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之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诗人笔下,宇宙、自然、人类、生命、青春、爱情,这一切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的美妙奇幻令诗人无限向往,它们的遗憾缺失让诗人感慨万千。诗歌摆脱了千百年来痴男怨女只会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具有了“大家风范”。它的似水柔情,它的逸怀浩气,它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宇宙奥秘的追寻,对青春爱情的渴求,„„使得诗作在讴歌男女爱情的同时,也洗尽铅华,创造了一个景、情、理水乳

交融的高远境界,在历代爱情诗中显得如此超凡脱俗,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是一点不为过的。

初唐到中唐,唐诗呈现万千景象。与其它题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比,爱情诗并不那么耀眼,诗人们对爱情创作偶有涉足,他们的兴趣在军旅、在边塞、在静谧的山水田园、在雄奇的大漠风光。只有到了中晚唐,爱情诗创作才赢来又一个高潮。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危机四伏,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出现许多裂隙,爱情意识再度泛起。以“唯歌生民病”为己任的白居易,不仅在许多诗中代妇人立言,写闺怨离情,而且对唐明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着特殊的兴趣,以至应朋友之邀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诗中尽管他对李杨爱情颇有微词,但当写到杨玉环赐死马嵬驿,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杨玉环时,自己也控制不住悲伤的眼泪,把李的思念描绘得绵长悠远,把杨的形象刻画得楚楚动人,把爱情的美丽与力量写得神奇无比。晚唐承盛唐遗风,城市经济大为繁荣,人们的交往空间增大:秦楼宴饮、楚馆密约、游春踏青、听歌观舞,男女交往频繁,文人更是置身其间与之唱和,加上社会动荡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压力,许多文人到山林隐逸和酒色之乡中去寻求解脱,这一切均成为“爱情意识”的催化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这里,白居易所说的雕虫小技之作,正是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爱情诗。万口传诵,如此庞大的读者群,空前激发的爱情意识,为爱情诗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接受环境。于是,我们看到晚唐诗坛爱情诗又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有许多爱情杰作传世,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李商隐。

李商隐不但创作了许多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而且在诗歌理论上公开为其张目:“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传统思想视为洪水猛兽的七情六欲,在李商隐看来却是极为正常的人类情感,应该在文学中去表现。不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所写的几乎都是柏拉图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爱情心理抛弃“欲念”成分,完全是一种精神上交流与沟通。与元稹、白居易诗歌叙事成分多、情节性强、人物场景描写细腻的写法不同,李商隐的诗歌略去了许多具体的人事,生活的原料被提炼浓缩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恐怕既与其身世感慨有关,也与他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有关。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个限度,否则便会走向极端。如果说李商隐感受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情,歌唱他那没有结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到了唐末五代,

诗人们便只能以放纵酒色来逃避王朝末日的来临,爱情诗重回宫体诗的老路——爱情褪色,色情上升。至此,爱情写作开始进入词曲、小说领域,成为它们歌咏不尽的母题,涌现了宋词、《西厢记》、《桃化扇》、《红楼梦》等多部经典篇章。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七
《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都怀有共同的心理与追求,这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都能彼此欣赏有关爱情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基础。

一篇题为《中国人不大喜欢爱情诗吗?》的文章(李贻荫,载《中国书商报》,1995年4月17日提到,1965年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的《晚唐诗选》,译者A.C.Graham认为,中国古人很少写爱情诗;1982年,企鹅出版社又出版了另一位英国汉学家Dr.AnneBerrel英译的《玉台新咏》,使西方人感到愕然。西方人对这部英译爱情诗的出版感到惊奇并不奇怪,因为据《中国翻译》1991年第2期裘克安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一文介绍,中译英文艺作品被该组织秘书处收入丛书的28种中,没有一部爱情诗集,难怪给西方人留下了一个印象,仿佛中国人从来就不懂得爱情!

《玉台新咏》是一部爱情诗的总汇,为南朝徐陵编选,成书于梁代,共10卷。其实中国比这部诗集更早的还有2500年前的《诗经》,书中也收集了不少爱情诗,如卫风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一方以木瓜传情,另一方以琼琚回意,朴素地写出了男女互敬的爱情。又如卫风中的《静女》(附余冠英的译文):

静女其姝,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

俟我于城隅。 约我城角楼上来。

爱而不见, 暗里躲着逗人找,

搔首踟蹰。 害我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

贻我彤管。 送我一把红管草。

彤管有炜, 我爱红草颜色鲜,

说(悦)怿女(汝)美。 我爱红草颜色好。

自牧归荑, 牧场嫩苇为我采,

洵美且异。 我爱草儿美得怪。

匪女(非汝)之为美, 不是草儿美得怪,

美人之贻。 打从美人手里来。

这是一首以物传情,相互约会的爱情诗,语调轻松,感情真切。英国也有这种贻物传情的爱情诗,如本·琼生的《致塞丽娅》〔1〕:

你若以目光向我祝酒,

我会以目光表示谢酬;

或只在杯中留个香吻,

我宁愿不饮杯中之酒。

灵魂深处升起的干渴,

多么盼望喝杯圣酒;

但纵然是琼浆玉液,

除了你的秋波其他不受。

我送给你一束玫瑰,

与其说是表示敬意,

不如说是送上一个心愿:

愿那玫瑰永不枯萎;

只要你对它呼吸一次,

然后再把它送回;

从此它会生长,我相信,

散发的芬香不是它而是你。

贻赠玫瑰花表示爱情是西方人的传统。玫瑰花作为爱情的象征,到彭斯(1759—1796)时已被大众认可,彭斯本人也写过一首烩炙人口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不过,和中国爱情诗的历史比较起来,英国爱情诗的出现,至少要迟一千多年。中国的《诗经》大概成于公元前六世纪,而英国最早的诗歌《贝尔武夫》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况且该诗是属于英雄史诗,并非爱情诗。据英国《诺顿选集》介绍,英国最早的抒情诗(Lyrics)出现在12世纪左右。当然爱情诗出现之晚,不等

TheGoldenTreasury于说英国的爱情诗数量少。有人把《英诗金库》(“”)和《唐

诗三百首》作了一个比较,发现前者收的爱情诗比后者多得多;西方有一种用于专门写爱情题材的诗体,称之为“十四行体”(或“商赖体”,即“SONNET”的译音。这种诗体的题材范围后来有所突破与扩大),中国却没有哪一种诗体是专门用于写爱情题材的。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几乎全部可以当成爱情诗来读;此外,英国的一些著名诗人,如莎士比亚,本·琼生,堂恩,马威尔,拜伦,雪莱,济慈,勃朗宁夫妇,丁尼生,罗塞蒂,艾略特等,他们的许多名作都是爱情诗。

人类爱情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中国,据《周礼·地宫·媒氏》记载:“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那是一个两性关系自由开放的时代。自两汉独尊儒术以后,封建礼教日益加强,两性之间的交往逐渐变得严格起来,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文学人士,则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为借口,蔑视文艺作品中的爱情题材,认为男人写诗,如果“儿女情多”,就是“风云气少”。但人类的爱情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即使到封建礼教强盛的唐代,象杜甫、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还是写下了不少爱情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其文苑中的诗词奇葩,为千百年来大众所喜爱,且至今不衰,如果我们把它与西方的诗并在一起,“以平情的观察,冷静的分析,科学的认识,理智的沉思,去进行比较研究”,也许能得出较多理性的结论。

然而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对中西诗歌的各个方面进行一番综合的比较,就很难不泛泛而谈且流于肤浅。“与其要肤浅的全面,不如要深刻的片面”,基于这种想法,本文拟就中西爱情诗歌这个题材作一番考察。

大家知道,爱情,曾被人们公认为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它一经灵心善感的诗人吟咏挥毫,进行精湛的艺术加工,最易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中西爱情诗中那些情真意深,字字出自肺腑的佳句名篇,每每如刀刻石一般铭刻在读者的心扉,因此,研究中西爱情诗歌的理论是很多的。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中国爱情诗比之于西方的同类题材,要相形见绌得多。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中国与西方爱情诗歌之奇葩各自摇曳着独特的风姿,散发出截然不同的芬芳,闪烁着截然不同的民族色彩。

从时间上看,中国爱情诗肇端于三百篇,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其首篇《关雎》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的恋慕与追求。再如《邶风·静女》中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幽会时的情景,并通过那姑娘“爱而不见”致使小伙子“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甜蜜。《郑风·溱洧>描绘的是春暧花开之时,青年男

女嬉戏游乐在河边,反映出他们爱情的和谐与欢悦。《诗三百》不仅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而且还常有女子对男子的爱恋。试读《标有梅》

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标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标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

这首诗,以梅子的黄落比喻青春消逝,年华迟暮,表达了一个姑娘渴望及时成婚的心情。同样内容的在《周南· 卷耳》,《邶风·匏有苦叶》,《邶风·简兮》,《墉风·柏舟》,《郑风·狡童》,《郑风·子衿》这些名篇中也屡屡见到的。从情诗产生的早远,女子对男子的大胆爱恋这点看,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是无法与中国古代的相媲美的。值得遗憾的是,当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和原则和“诗言志”传统的压制,这种女性直抒胸臆,热情奔放的倾吐和声音。就渐渐减弱了,甚至有的时期是一片沉寂,由此才带来那种中国缺乏爱情诗的读解。

西方爱情诗源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略晚于史诗,而爱情诗史也和中国的一样起源于淳厚质朴的民歌,大都是用来歌唱的,歌唱时往往伴以乐器,并分独唱体与合唱体两大类。独唱体完全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丧失了氏族文学的集体性,被柏拉图称道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萨福,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歌手,她的爱情诗多抒发恋人间的激情,悲伤,离别的痛苦,妒嫉的折磨,具有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音乐性极强的特点,具有特别感人的世术魅力。以至后来伟大的卢梭在暮年时,希望自已唱着萨福美妙的情歌离开人世。然而历史传给今人的萨福的诗歌很少,且为断章残篇,真不得不令人惋惜。

爱情诗在西方臻于完善,由于量多质高给人留下难以忘印象的,当是中世纪的骑士抒情诗。在中世纪,由于骑士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骑士阶层。骑士们有着各自追随的封建领主和崇拜爱慕的贵妇人。为了讨得贵妇人的欢心,他们甘愿昌险,作战,为她服务,虽九死而不悔,万死而不辞。对于卢梭说的“我宁肯为我所爱的人的幸福,而千百次的牺牲自已的幸福。”便有骑士思想的影子。骑士与贵妇的爱恋,和婚姻是两码事的,最终目标不是与其结婚,而是一种畸形的婚外“精神恋爱”,是柏拉图哲学中爱情理论在中世纪的积淀。“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人总是很美的事”给人们的心态以很大的影响。以至有的人在心中假设一个女子来为之奋斗。骑士抒情的主要代表作“普罗旺斯抒情”中的《破晓歌》,它描写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破晓之时难分难解之情,不避讳肉欲的描写,这就有对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主义加以否定的意义,因为在当时封建和教会双重制度下,清规戒律,约束重重,男女合一,每每缺乏爱情基础,而追求自由,具有理想的骑士精神就起了一种变相弥补的作用。十二、三世纪的骑士情诗为以后欧洲的爱情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许思园先生在其遗作《中国诗之特色》中认为,中国诗肇端于三百篇,发皇于建安,极盛于唐,自宋以后,格律题材几无所增益。中国诗生长过程约一千八百年,而西方诗导源于希腊,起于十二三世纪,在文世复兴时期和十九世纪初期,两度极盛,十九世纪末骤衰,前后只有七百余年,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伴随着中西各自诗歌成长的爱情诗的发展轨迹吧。

爱情是个诱人的主题,美轮美奂的爱情诗令人目不暇接,常叫人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我们在绚丽多姿的中西爱情诗中探幽揽胜时,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中国诗作者男性假托女性之口写诗的甚多。如: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八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词

中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在中国诗词发展的过程中,爱情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的文学家都留下了名篇。

先唐

《诗经•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男子对所思女子的无限倾慕。男子在床上翻来覆去,心绪澎湃,而随着想象,心中的感情愈发浓郁,更难入睡,最后梦见自己能够用琴瑟来取悦她甚至成家。短短几句,将痴情男子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展现了古代社会男性对爱情所怀有的真挚而纯朴的感情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则是对焦仲卿和刘兰芝悲剧的描写,而结尾处的鸳鸯又增添了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减轻了悲剧色彩。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封建礼教)也有主人公自身原因(两人未能给予对方充分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后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将二人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中焦仲卿摆脱了男尊女卑的观点,对刘兰芝的感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先唐时期的爱情诗歌语言一般较为朴素平实,较少使用华丽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内容上虽有相思,抛弃(《氓》),殉情等题材,但和后世诗歌比较,仍略显单薄。不过,这些诗歌给后世开创了爱情诗的先河,反映了先古时期人们的爱情生活,为爱情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这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激起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情感。一轮明月,两人共赏,可惜不在一地。此句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第二句则是移情于景,将相思的怨念发泄到漫漫长夜。出门望月,不觉身上早已被露水沾湿,好一个痴情人。尾联中,思念者寄希望于希望梦境,将月亮赠送远人。聊聊几句,勾勒出痴情人心中的思念和一往情深,语言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李商隐的名篇《无题》。难于相见,而相见时却又被离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而破败的春景又为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情景交融。颔联中“丝”与“思”谐音,作者用“蚕”和“蜡”代表自己,终其一身都只能苦苦追求,深深思念,却无法实现。两个意象都代表了作者愿意为爱情倾尽一生心血,用丝和光来诠释自己的关怀。颈联中作者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女子由于夜间思念而面容憔悴,鬓发脱落,夜晚却又止不住的思念。女子低吟时,凄切孤独,应该会觉察月光寒意。相见无望,作者寄希望于“青鸟”这个使者来传情达意。全诗富有意境,极具文学气息。作者将自己对佳人的强烈的感情融于诗中,在诗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希望和对难以相见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致死不渝的爱情。

这个时期诗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爱情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修辞,内容变得十分丰富,风格也多样化。语言上有平实朴素,含蓄隽永,沉郁顿挫等风格。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烘托,对比象征等为诗歌增色,而修辞也不局限于赋比兴,比喻,拟人,对偶等都自如运用于诗歌中。许多诗歌中,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未来的希冀,都寄托于梦等虚幻的事物上。内容有作者的所见,有作者的亲身感受,也有对典故的重新诠释,是爱情诗歌的高峰。

南北朝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用精致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少女对郎君的深深思念。全诗用所思男子的角度来抒写少女的动作和情感。“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表现了少女的娇羞和她对郎君的期盼。“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少女寄希望于南风和幽梦,盼望与郎君相遇。无法相见,只能登高临远,望穿天际的少女形象在读者脑海中挥之不去。李煜的《菩萨蛮》则是洋溢着喜悦之情。“花明月暗笼轻雾”营造了幽静,美丽,朦胧却又略显热烈的气氛(花朵怒放),少女怀着激动热烈的心情去幽会。“见”,“颤”,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女见到其他人的紧张和害怕。末尾“教君恣意怜”使少女和意中人相见时心中的激动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十分富有生活气息,是一种青稚的感情。

南北朝承接唐朝,继承了诗歌的衣钵,没有较大创新,也是词的萌芽,整体艺术风格以婉约为主。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这首《蝶恋花》最后一句广受赞誉,被王国维视为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开篇便刻画了在蒙蒙细雨中远望的登楼望远者的形象。后两句乐景写哀,在一望无垠的绿草和薄雾笼罩下的夕阳下,本应是欢声和笑语,但事实却是“无人会,登临意”。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是“黯黯”的,无法缓解心中的苦闷。借酒浇愁愁更愁,却发现强颜欢笑只能加深自己心中的悲伤。最后一语点破那无尽的春愁原来是苦苦的相思,全词戛然而止,回味无穷。日渐消瘦,只为日思夜想的家人,“衣带渐宽”形象地描绘了痴情者的形象,对爱情一往情深。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开篇便给全词定下了凄清悲伤的基调。这一句既写了作者无尽的相思,也写了九泉之下的妻子的感受。悲痛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却日益加深。妻子的坟墓千里之外,作者在她坟前和她交谈也是奢望,孤身一人,无人相伴(苏轼和妻子都如此)。即使能够相见,作者已经两鬓衰白,满面风尘,妻子可能已经不认识了。上阕用哀写哀,极力突出作者对妻子的念念不忘和现实中悲哀至极的感情。下阕虚写梦中之境,妻子正在镜子前面梳妆,和昨日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尽的语言积郁在胸口,化为滚滚的泪水,“一切尽在不言中”。而年年的祭日,又是断肠时。苏子将自己的一往情深倾注于这首词中,这份深情令人动容。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令苏子难以自拔,面对梦醒时刻,也这能无尽的哀叹。

另一位伟大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结合自己的不幸经历,抒发了自己对赵明辰的无尽追忆和对亡国的无尽悲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声字仿佛那绵延不绝的思念忧

郁之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又一个鼎盛时期。采用更易抒情的长短句,词从艺术上更好的展现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感情(富有音韵)。相比与诗歌,词的格式富于变化,所包含的情感更为隐晦,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流动,爱情词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宋后

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辞•拟古决绝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既包含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更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幽怨。后两联化用白居易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典故来抒发自己被丈夫抛弃的的苦楚。

宋朝之后,爱情诗词的艺术成就不及唐宋,元曲较为通俗,而明清时期主要是小说。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歌大多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真挚感情的向往,但封建社会礼教以及重男轻女思想还是造成了无数的爱情悲剧。在现在这个开明自由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和权力。这些爱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角度来赏析中国的古典诗词,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从中汲取更多营养。

象征爱情的诗句篇九
《爱情诗》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通“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外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两棵树本是同根生长,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两颗星相互遥望,却看不到星与星相交的轨迹。

这两句诗出自唐元稹《离思》,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全诗如下: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解说】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挨着次序经过花丛,我已懒得看上一眼,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您。诗人以比拟的手法,报发了怀念爱妻的深沉情感。

1.《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取次:走进.

赏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

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象征爱情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花木的象征意义及诗句 花的象征意义和诗句 象征手法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象征爱情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象征爱情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88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