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雾霾作诗

雾霾作诗

2016-01-05 02:12: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雾霾作诗篇一《雾霾与赞美诗》 雾霾与 ...

雾霾作诗篇一
《雾霾与赞美诗》

雾霾与赞美诗

常听到身边的人议论北京空气质量如何恶化,个人感觉,恶化可能谈不上,近二十多年来,改善倒是看到一些。

就拿我从小居住的西起六里桥,东至虎坊桥之宣南一带来说。小时候的秋冬总是顶着大灰天,春天大风夹杂着颗粒物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生活圈周边工厂林立:家和学校附近能隐约听到经济日报印刷车间、541厂、3401厂的机器轰鸣声;闻得到龙门醋厂、玻璃制品厂、革制品厂和护城河的刺鼻气味。小学骑车通学路上又看到广安门火车站随处堆积的聚氯乙烯颗粒和第二机床厂冒出的黑烟。更有第一监狱烧油的发电机,劳改局墙外和姚家井平房大院冬天烧的煤火,三路居菜地边的粪肥和一座座露天垃圾堆、化粪池。连母亲工作的中学校办厂也是每天马达转个不停。而现在,这些过度发展的落后工业搬走的搬走,改造的改造,取而代之新型住宅小区、绿地花园和清洁能源供应。春天至少睁得开眼睛,秋冬少说见得到几十个蓝天。

当然,发展是不能自满的,我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在成长,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成长得更快。所以,我们更关心空气,更关注“雾霾”,这才让我想到一段关于雾霾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时期,长江南岸的南陈国最后一个君主叫陈叔宝。可见人品、命运和名字的关系不大,陈叔宝是荒淫无道的灭国君主,而不出十年,就生出一位同名叔宝的人物——秦琼,不但艺高胆大,而且忠孝两全。先说这个陈叔宝,传说挥金如土、劳民伤财,在后宫修筑了

可以快速通往嫔妃居所的大花园,整日沉溺酒色财气、歌舞升平,不理政事,把治理国家的大权都交给两名最受宠幸的妃子和攀附她们的大臣。

就在同一时期,长江北岸北周国的丞相名叫杨坚,文武双全、德高望重,不但平定了中国北方,而且受到原北周皇帝的禅让,改国号为大隋。接着,杨坚整理军备,酝酿过江攻打南陈,这大约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战略思想的雏形。虽然南陈官场腐败,民怨极深,论兵力却并非不堪一击,况且凭借长江天险,让杨坚一时找不到进攻的战机。

偏偏稍纵即逝的战机就这样来了。是年正月初一,南陈君臣齐聚一堂,举行新年朝会庆典,无非又是陈叔宝主持的一场吃喝玩乐大会。赶上这一日雾霾大作,掌管天气预测的大臣钦天监向陈叔宝建议发布“雾霾红色预警”并取消庆典。陈叔宝只图玩乐,丝毫不理会忠臣的建议。就在庆典进行当中,吸入大量雾霾空气的陈叔宝渐渐感到口鼻之中又辣又酸,呛得喘不过气来。这位陈后主在污染物中毒后昏睡了过去,一直到晚上才醒过来。而就在同一天,杨坚收到情报,抓住陈叔宝昏睡的时机,命令手下部队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渡江战役”。由于前期准备得当,利用陈军的麻痹,借助雾霾的掩护,再加上长期处于压迫之下的南陈人民积极配合,北隋军队仅用半天时间就全部渡过长江天险。

再说陈叔宝慢慢苏醒,得知敌军渡河的消息,临时调集大臣商讨对策、调集军队,已经来到正月初四。北隋军的闪电战势如破竹,正

月二十当天就攻进南陈都城南京,活捉昏君陈叔宝,灭掉了南陈。又经过一年多时间,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延续三百多年的乱世割据局面,统一了全中国。后来,杨坚成为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君主,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榜上高居第八十二名。回头再看看昏睡着被灭国的南陈后主,倒无可争议地进入了昏君排行榜的榜单。可见,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护具,可能是减少污染伤害的有效手段。

对了,陈叔宝这家伙有一件事做得“流芳百世”。他常常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当年在后宫喝酒玩乐的时候,喜欢找文人来对诗。陈叔宝也确实有些文采,不过,他的作品几乎都是赞美嫔妃花容月貌的淫词艳曲,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赞美诗—《玉树后庭花》。

后来大诗人杜牧作诗讽刺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烟”,恰好对应了直接导致南陈灭国的“雾霾”。而以上这段记载于后世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故事,大概是关于雾霾重大危害最早的历史记录了。

雾霾作诗篇二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重

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④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⑤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

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⑥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论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⑦“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D.只有 才能

2.第②段中“亢奋”在文中指的是 。(2分)

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其各自的目的是 。(3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6.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灯下的月光

简平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

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⑩我同样相信,许多的成人跟我一样,也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他们就会打开台灯,坐到灯下,捧起一本夹着书签的没有看完的书,继续读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可强求他人必须看点什么,但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他带来启迪,带来宽慰,带来快乐。

○11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12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13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14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15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16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

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7.文章第②段作者描写小时候阅读情形的作用是什么?(2分)

8.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 。(3分)

9.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3分)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11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14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1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文字。(8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2)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 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志南《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3.王安石,字介甫,号 。(1分)

14.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3分)

15.“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①②①

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

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臵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

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

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臵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

注:①紫微舍人:即起草皇帝诏令的官员。②谡谡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③舁:抬。④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与人游( ) (2)亲饮食之( ) ...

(3)死则棺敛之( ) (4)无足录者( ) ..

1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 铸以为金人十二 ..

B.而幼安淡然不变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死则棺敛之 临视,则虫集冠上 ..

D.乃其一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

(2)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

19.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两个成语概括石康伯的性格特点?(2分)

20.本文是苏轼为石康伯画苑作的题记,但苏轼行文却“独著其为人之大略”。其用意是什么?(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独坐轩记 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臵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①④③②

雾霾作诗篇三
《环保诗歌》

《呼吸的隐痛——雾霾》 当白天没有太阳光线的青睐, 夜晚的月亮失去往日的光彩; 天上的云层团团有雾霾漫开, 气流一样侵透漫延茫然苍白。 巨大的雾团浑浊迷朦的状态, 多日灰蒙黄黎雾霾聚散不开; 奇怪现象难以表述雾朦覆盖, 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处都存在。 遮蔽天日是那无厘头的雾霾, 一群帮凶从阴沟里秽迹出来; 远处也看不见往日蓝色大海, 茫茫的雾霾在空中漫游徘徊。 眺望前方看不清山峦的存在, 翠绿的山林笼罩在阴霾雾海; 朦胧的雾霾看不见五十米外, 宽敞道路影响车速慢缓成排。 仿佛风儿静止了迷雾在主宰, 分不清天空中是雾还是阴霾; 浓重废气尾气排放化成烟海, 微类的粉尘飘移凝结成尘埃。

灰蒙蒙的空气呼吸感觉鼻塞, 胸膛肺腑知觉隐痛受到侵害; 郁闷的呼吸承载着灰色尘埃, 健康成长受到天空雾霾毒害。 喘息中隐隐作痛是人类悲哀, 生命受到病毒浸透泛滥贻害; 是不是还要容忍这百害雾霾, 散放遗骸气体空中喧闹成灾。 人类应当觉醒保护环境关爱, 文明社会科技发展制止祸害; 我们需要太阳给大地的关怀, 遥望夜空月亮明亮迷人风采。 不要污染空气是我们的期待,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拒绝雾霾; 我们要呵护宽阔蓝天的大海, 清新的大自然依然百花盛开。 二〇一四年二月

第二首诗歌 雾霾 你轻盈飘渺, 若隐若现; 你妖娆柔和, 风情万般; 你曼妙迷离, 轻纱蒙面; 你烟雾缭绕,

似梦似幻。 你貌似仙女, 衣衫翩翩。 你形似仙境, 赐福人间。 谁知你藏污纳垢, 心底阴险, 谁知你携带病菌 恶盈满贯, 你迷惑心灵, 缩短视线, 让人难以看到你真实的一面。 你假装热情缠绕身边 你丝丝缕缕欲剪难断 谁和你接触, 谁会染伤寒。 谁和你亲近, 谁痛苦不堪。 多少人因你卧病在床, 多少人因你寝食难安。 其实, 也不该把你埋怨, 你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是人类一己私欲, 破坏了你本来的容颜, 是排放污染在先, 你才满腔怒气, 心怀报复, 把细菌撒向人间。 但愿人们清醒后, 能够痛改前非, 还你清白, 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 但愿你慢慢消失 不计前嫌, 让白云悠悠, 让天空湛蓝。 但愿和你说再见后, 永不再见!

雾霾作诗篇四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8月联考试题 (政治)》

2015届江淮十校8月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一、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满分44分) 近年来,“网购”方兴未艾。回答第1—2题。

1.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从中可以看出,网上购物蕴含的经济现象有

①物物交换 ②商品流通 ③结算工具 ④贷款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网上购物突破了传统商务的障碍,无论对消费者、企业还是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新经济时期无疑是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这一“多赢”效果表现在

①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实惠 ②促进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③降低经营成本和开拓市场 ④保证商品质量和提高信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2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200万件,价值总量为2200万元。2013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并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不考虑其它因素,2013年该企业全年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A.2200万元 B.2500万元 C.2750万元 D.3025万元

4.三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W企业10万元的股票,一直持有到最近才卖出,并为他带来了2万元的收益。这2万元收益的来源和分配方式分别是

A.上市公司的利润 经营管理收入 B.股票买卖的差价 资本要素收入

C.上市公司的股息 按劳分配收入 D.上市公司的红利 劳动要素收入

5.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 “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三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①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②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

③调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

④促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依法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指派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向其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2013年,我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多万件,受援人数达到100多万人,有效维护了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有利于

①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贯彻公民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③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国家权力机关落实依法行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深圳企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政府要像空气一样,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必不可少。”这意味着我国的人民政府

A.履行管理职能,强化市场的监管 B.落实依法行政,防止权力的缺失

C.应当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D.健全监督机制,让权力阳光运行

8. 2014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A.自觉接受监督,落实政务公开 B.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

C.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群众自治 D.弘扬优良作风,彻底消除腐败

9.目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有18.7万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这体现了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能够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加联合执政

C.参与政治协商 D.参与民主管理

10.我国的对口支援工作是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地区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民族地区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类型有: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落实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

①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③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④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近年来,自华盛顿抛出“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论调后,在美国怂恿下,南海周边个别国家一再挑事闹事、冲突不断。这一事实再一次佐证了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冲突与对抗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

C.霸权和强权是和平的主要障碍 D.单极与多极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所在

12.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②充分体现了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已经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有利于形成国际社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4年以来,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在百度播放量接近10亿,美剧《纸牌屋》、新福尔摩斯的英剧《神探夏洛克》也再掀收视狂潮。海外剧在中国如此抢眼的表现并非偶然,不外三板斧,即剧本、演员、投资:第一,剧本创作精良,编剧立足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第二,新人机会多,依靠团队集体创作;第三,剧集技术投资大,常用电影制作班底。海外剧的成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①必须增强文化的经济功能 ②必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各种成果

③必须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4.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阅读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这主要表明

A.文化活动离不开特定物质载体 B.现代文化具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共享的功能 D.科技进步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15.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道:“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这表明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②艺术是在传承中向前发展的

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④艺术创作必须做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

某班同学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高尚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文化生活的选择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有了它,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该研究生说,他是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这表明

A.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 B.意识对客观事物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C.认识获得需要主体的亲历亲为 D.自在的联系可以转化为人为的联系

18.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陈,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体现

A.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C.看问题要把握主要方面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19.比利时物理学家恩格斯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1964年提出了标准粒子模型理论,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正是该理论依赖的基石,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在过去数十年中,无数全球顶级科学家苦苦捕捉着这一“上帝粒子”存在的证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3年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它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发挥意识能动性能够获得终极真理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 ④实践成功与否取决于科学理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B.特殊事物中总包含普遍属性

C.事物量的积累定会引起质变 D.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普遍联系

21.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国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的存在、延续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A.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 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2.右图漫画《水土不服》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C.要统筹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D.价值判断和选择要遵循客观规律

二、问答题(满分共56分)

23.(20分)阅读图片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因此,防治雾霾天气,政府、企业、个人都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1)图片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启示?(4分)

(2)结合图片与材料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保护生态环境是政府应尽的职责。(4分)

(3)结合图片和材料并从《经济生活》角度指出企业、个人应如何积极行动、有所作为?(6分)

雾霾作诗篇五
《清人诗文里的伦敦雾霾》

清人诗文里的伦敦雾霾

作者 . 安立志

至少半个世纪前,伦敦曾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第一章就写到雾都,“到处是雾。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飘荡;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间,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P5)当然,伦敦的大雾,并非我国宋代词人秦观《踏莎行》里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而是有毒的雾霾。

伦敦的大雾,对狄更斯说来,也许是“当局者迷”。说来难以置信,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有两个中国官员,倒是扮演了“旁观者清”的角色,成为伦敦雾霾的目击者,可贵的是,他们还用文字与诗词记下了现场与观感。

1890年2月1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二),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命名的法国轮船“伊拉瓦第”号驶出吴淞口。船上有两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一是薛福成,一是黄遵宪。前者的头衔是清政府钦差大臣、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后者的身份则是公使参赞。他们与一干随员同乘这艘轮船前往欧洲赴任。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一个多月的颠簸,4月22日(三月初四)踏上英国的国土。

1840年,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后,薛福成是清政府第六任驻英公使。薛福成此行,不仅在交涉领事设立、滇缅边界、借才异

国等方面取得重要外交成果,而且在考察沿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有重要收获。《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岳麓书社,1985年),不仅是一部外交日志,也是一部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文献。至于他们对伦敦雾都的观察,不过是其“副产品”。

11月17日(十月初六),薛福成到伦敦后第一次遭遇大雾,他的体验是用心的。他观察的不仅是雾都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规律。他写道:“伦敦惟四月至八月天气较为清朗。九月以后直至三月,几于无日不阴,无日不雾;虽有时天气稍晴,而日为烟雾所遮,但见红轮晃漾,其光不甚明亮。”(《日记》,P238)伦敦的大雾“冬春犹甚,每五日中必有两三日昼晦者。”(同上,P239)翌年1月11日(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二),他又写道:“余在伦敦,连日大雾者已两阅月。„„是日亦烟雾蔽塞,讵知出伦敦未及十里,则旭日晴朗,天无纤云。余以数月未睹此景,神气为之一清。”(同上,270)从总体上说,这些观察仍然属于表象的范畴。

何以知道这是霾而不是雾呢?刚到伦敦的薛福成感受是这样的,“伦敦数百万户燃煤之烟,为雾所罩,猝不能散,往往白昼晦冥,烟气四塞,受之者无不咳呛,余颇不能耐,亟欲避去。”(同上,P270)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也影响人们的视觉。“室中皆燃灯火,方能观书写字。”(同上,P239)因此,才会出现行人用手电为汽车引路的怪现象。正因如此,“英之官绅,每至夏冬必移居乡间一两月,名为避暑避寒,实则欲换吸空气,谓可却病养身。盖烟煤薰灼之气,与人身脏腑之浊气,惟伦敦为最盛也。”(同上,P239)

导致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呢?他的观察是:“盖英伦三岛,四面皆海,本多白雾;而伦敦五百万烟户之煤烟,又为雾所掩,不能冲霄直上,聚为黄雾。„„盖天地稍冷,则人皆拥炉,又多五百余万人终日夜焚煤之烟,非特灶突之烟也。大抵伦敦为地球第一繁盛之区。洋房几无隙地,又多三层四层之楼,平房之下尚有地室,已不啻五六层矣,是不啻以一伦敦化为三四伦敦也。”(同上,239)短短一段话,分析了伦敦的气候条件、能源结构及城市布局,可谓有心也。

薛福成作为一个初出国门的清廷官员,今人不应苛求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多少了解,也不能苛求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多少研究。作为驻外公使,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包括伦敦雾都这样的由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有如此深入的观察与分析,已是难能可贵,这不仅体现了外交官员的职业敏感。

黄遵宪不仅是近代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第一人,也是二十世纪中国诗界革新之导师。作为诗人,黄遵宪在英国期间,曾就伦敦大雾写过两首诗,一为《重雾》,一为《伦敦大雾行》。中国古代有许多咏雾的诗人与诗作,“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董思恭《咏雾》)、“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苏味道《咏雾》)、“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李峤《雾》)。在中国传统的田园乡村里,雾是朦胧而美丽、温馨而亲切的,而雾和霾之于人们的感官,感受是不一样的。黄遵宪笔下的大雾显然与前引的唐诗不同,《重雾》中的伦敦,“雾重城如漆,寒深火不红”,如果还只是关于雾都伦敦的初步印象的话,那么,《伦敦大雾行》则汪洋恣肆地状绘了伦敦雾霾给予人的不适与恐怖。“苍天已

死黄天立,倒海翻云百神集。一时天醉帝梦酣,举国沉迷同失日。”开头几句,以中国特色的历史与神话,引出大雾的话题,而“化尘尘亦缁,望气气皆墨。色象无可名,眼鼻若并塞。„„出门寸步不能行,九衢遍地铃铎声。”显然是直观与写实的现实主义。而充满奇幻与玄妙的“忽然黑暗无间堕落阿鼻狱,又惊恶风吹船飘至罗刹国。”(《人境庐诗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P387)则体现了黄遵宪浪漫主义的比兴功力。此行欧洲,黄遵宪之诗笔,不仅记录下锡兰卧佛,记录下巴黎铁塔,而且记录下雾都伦敦。以古风来描述工业革命的负效应,对于中国诗人,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最初,人们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缺乏认识的。伦敦大雾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终于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从1952年12月5日开始,由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严重雾霾天气。短短4天,伦敦直接死于雾霾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死于呼吸系统疾病(2013年1月16日《西安日报》)。

痛定思痛的英国政府,终于开始采取一系列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制定《清洁空气法》只是一个开端。与立法保障相伴而行的还有科技发展、全民参与、媒体监督等等,伦敦终于在20多年后摘掉了雾都的灰色帽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到不到10天。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宝贵的经验。

“至于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镜。”(《旧唐书·杜佑传》)我国本来具有后发展优势,本来可以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不幸的是,近几年我国北方也遭遇了大范围的雾霾。好在世界各国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径。我们已经不必被动地依赖大风治霾,我们也不必为短暂的“APEC蓝”而欣喜。人们追逐蓝天白云,毕竟这才是人类正常的生存空间。

雾霾作诗篇六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3年高三综合练习(三模)

语文试卷 20130516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重

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④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⑤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

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⑥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论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⑦“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D.只有 才能

2.第②段中“亢奋”在文中指的是 。(2分)

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其各自的目的是 。(3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6.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灯下的月光

简平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

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⑩我同样相信,许多的成人跟我一样,也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他们就会打开台灯,坐到灯下,捧起一本夹着书签的没有看完的书,继续读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可强求他人必须看点什么,但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他带来启迪,带来宽慰,带来快乐。

○11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12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13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14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15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16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7.文章第②段作者描写小时候阅读情形的作用是什么?(2分)

8.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 。(3分)

9.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3分)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11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14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1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文字。(8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2)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 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志南《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3.王安石,字介甫,号 。(1分)

14.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3分)

15.“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②①②①

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

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臵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

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

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臵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

注:①紫微舍人:即起草皇帝诏令的官员。②谡谡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③舁:抬。④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与人游( ) (2)亲饮食之( ) ...

(3)死则棺敛之( ) (4)无足录者( ) ..

1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 铸以为金人十二 ..

B.而幼安淡然不变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死则棺敛之 临视,则虫集冠上 ..

D.乃其一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

(2)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

19.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两个成语概括石康伯的性格特点?(2分)

20.本文是苏轼为石康伯画苑作的题记,但苏轼行文却“独著其为人之大略”。其用意是什么?(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独坐轩记 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臵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①④③

雾霾作诗篇七
《景德镇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试卷》

景德镇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试卷

语 文

命题:倪文华(乐平中学) 洪柳泉(乐平三中) 何有湖(市十六中) 审校:徐林根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占卜(bǔ) 秸(jiē)杆 夺桂冠(guàn) 风靡(mǐ)一时 ....

B.埋(mái)怨 档(dàng)案 削(xiāo)苹果 教学相长(zhǎng) ....

C.央浼(měi) 雾霾(mái) 跷跷(qiāo)板 逸兴遄(chuán)飞 ....

D.纤(xiān)细 脂(zhǐ)肪 肖(xiào)像画 开花结(jiē)果 ....

1.C 【A 冠guān B埋mán D脂zh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杆 抱歉 拉拉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编纂 桌纬 水龙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匡扶 安详 雷震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翱翔 发轫 天然气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A 【B纬-帏 C震-阵 D“失不再来”的“失”应为“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假”字当选为台湾2013年度代表字,由于缺少“正能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B.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C.12月9日下午,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文江在景德镇市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宣布,在乐平市接渡镇发现了我国迄今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

D.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的严密的思维能力。

3.C 【A语义重复。质疑:提出疑问。与前面“提出”重复。 B语序不当。“真学”应在“真懂、真用”前。 D成分残缺,“有条有理”前应加“具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雨后路滑,他一起跑就滑倒了,但仍爬起来奋力追赶,最后把所有对手甩到后面,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

C.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

D.现实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 ....

4.D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平常了。 A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通常指某一领域的优秀人物。在比赛中后来居上者,不能称为“后起之秀”。 B耸人听闻:让人听了非常震惊、害怕。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C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舍,房子。】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 。 , 。 , 。

①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④主人是新主人

⑤有辨别,不自私

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

A.⑥①③⑤④②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②③⑤⑥① D.③⑤④②①⑥

5.C 【见必修4课文《拿来主义》】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第一次见到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主要有贾母、两位舅母、嫂子李纨、探春三姐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

B.孔子的学生伯鱼问孔子的儿子陈亢“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的问答让伯鱼了解到了学习《诗经》《礼》的重要性。

C.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为妾,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投湖自尽。

D.看到爱斯梅拉达思念弗比斯十分痛苦,卡西莫多自告奋勇去找弗比斯,告诉弗比斯,爱斯梅拉达在等他,但那负心的弗比斯却不肯再见爱斯梅拉达。

6.B 【孔子的儿子是伯鱼,陈亢是学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隐身衣”

披上一件隐身斗篷,在视野中瞬间遁形,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日前,一只猫和一条金鱼比人类提前“享用”了一种隐身衣。

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陈红胜说,“这意味着隐身器件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陈红胜介绍,目前应用的隐身技术,如隐形飞机,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但他认为,这种技术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隐身衣”,这种技术就相当于给物体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样,在黑暗的背景中不会被发现,但是在明亮的背景中反而更易被发现。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在2006年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但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隐形器件理论上只能够在某一个电磁频率上实现完美的隐身效果,很难在较宽的频段实现。

陈红胜说:“进入隐身衣的光线要绕过物体,所以走过的路径长;没有进入隐身衣的光线是一条直线,走过的路径短。完美的隐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线保持相同相位,因此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这就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

陈红胜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由于人眼对光线的相位和略微延时并不敏感,陈红胜团队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通过对隐形器件的特殊设计,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陈红胜团队率先将这一付诸实践,展示了一个在可见光波段隐形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10月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截至目前,这一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如六边形隐身器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具有较好效果,而多边隐身器仅有两个角度能够实现隐身。

陈红胜表示,这一隐身器件将有望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团队在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减轻装置的重量等。

陈红胜课题组和合作团队的这项研究可以工作在整个可见光频段和任意极化的光波,并选用了在工业上可以大规模制备的玻璃来实现,将这类隐身器件的设计及实现的难度大大降低,预计未来“哈里•波特”式的隐身衣有望加速走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选自《联合早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文中“隐身衣”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给物体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样的高科技技术,让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被发现。

B.让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物体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的一种高科技技术。

C.通过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从而让物体隐形的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隐形器件。

D.利用“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原理,使用玻璃材料而造出的能让物体隐身的器件。

7.C 【A项“让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被发现”错;B项是约翰·彭德里的理论,非文中“隐身衣”的表述;D项“利用‘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原理”错,文中为“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可见光中实验了的隐身器件意味着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B.目前隐形飞机应用的隐形技术,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

C.陈红胜团队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D.陈红胜团队制造的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

8.D 【“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错,这是利用彭德里的方法设计出的隐形器件存在的问题,而陈红胜团队的隐形器件可“工作在整个可见光频段和任意极化的光波”。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陈红胜团队就是继承了他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创造发明了“隐身衣”。

B.陈红胜团队发明的隐身器件将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也会大大提升我国国防和军事实力。

C.目前可见光频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要真正广泛应用还有待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和创造。

D.陈红胜团队将隐身器件的设计及实现的难度大大降低,“哈里·波特”式的隐身衣会很快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9.C 【A项,“承了他的理论和设计方法”错,约翰·彭德里的是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陈红胜提出的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属张冠李戴;B项,“也会大大提升我国国防和军事实力”错,文未提及“国防和军事”,属无中生有;D“会很快进入”错,原文是“有望加速”,属偷换概念。】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

①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

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

我的诗,起初学习江西诸君子,以后又向后山居士陈师道学习五言律诗,再以后又向半山老人王安石学习七言绝句,最后才向晚唐诗人学习绝句。学得越卖力,做的诗越少。我曾经与林谦之在一起多次为之感叹,林谦之说:“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模仿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要从中有所收获是很难的,想要创作的诗歌不少,可以吗?”我长叹道:“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所以自从淳熙四年春天一直向前追溯到绍兴三十二年,其间创作的诗只有五百八十二首,数量之少原来如此。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戊.

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

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这年夏天到荆溪为官,上任之后,读诉状,理财政,只知道亲近公文,往常时有诗意来到心中,想写下来却没有时间。戊戌年正月初一,是朝廷规定的节假日,少有公事,这天就写一些诗,忽然间若有所悟,于是告别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等人的风格,这些都不学,之后却觉得很高兴。试着让儿辈拿起笔来记录,我随口念了几首,觉得文思顺畅不再有以前的艰难。从此之后,每天一过晌午,官吏散去,庭院空阔,我就携带一个遮脸的面具,步入后花园,登上古城墙,采摘杞子菊花,攀折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全都来献给我,成为我作诗的材料,挥之不去,前面的还没写完,后面的已到了眼前。原先所有的疑虑完全消除,不再觉得作诗艰难了。大概诗人的毛病离开我已经有些日子了。这个时候,我不只不觉得作诗的困难,也不觉得做州官的艰难。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我的官员到了,我办好交接手续离开,整理在这里写的诗稿,总共是四个月的时间,写的诗却有四百九十二首。我也不敢拿出来给人看。今年担任公府掾,老朋友钟将之从淮水写信给我说:“荆溪最近换了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倍还不止。你在荆溪写的诗,是否可以拿出来看看呢?”我笑了笑,抄了一些寄给她。

淳熙十四年,庐陵杨万里作此序。

【注释】①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模仿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止:只,仅仅 .

B.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暇:空闲 .

C.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 口占:作诗文不打草稿,随口而成 ..

D.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序:序文 .

10.D 【序:名词动用,解为“作序”。】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万里克服“诗人之病”的一组是

①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②择之之精,得之之艰

③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④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⑤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

⑥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11.C 【①②都是“诗人之病”的表现。④句讲自己作诗曾经有灵感,只是没有时间,与“诗人之病”无关。】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B.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C.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D.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12.C 【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2)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

(3)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

13.(1)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关键点:盖、独、反问句,4分)

(2)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代替)我的官员到了,我合对符文(文书、符节、办好交接手续)离开。(关键点:明年、晦、合符,4分)

(3)荆溪最近换了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倍还不止。(关键点:比、前日、不啻,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江行赠雁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4分)

(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2分)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4分)

(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2分)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2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2)携幼入室, 。(《归去来兮辞》) ,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3)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雾霾作诗篇八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试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占卜(bǔ) 秸(jiē)杆 夺桂冠(guàn) 风靡(mǐ)一时 ....

B.埋(mái)怨 档(dàng)案 削(xiāo)苹果 教学相长(zhǎng) ....

C.央浼(měi) 雾霾(mái) 跷跷(qiāo)板 逸兴遄(chuán)飞 ....

D.纤(xiān)细 脂(zhǐ)肪 肖(xiào)像画 开花结(jiē)果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杆 抱歉 拉拉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编纂 桌纬 水龙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匡扶 安详 雷震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翱翔 发轫 天然气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假”字当选为台湾2013年度代表字,由于缺少“正能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B.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C.12月9日下午,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文江在景德镇市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宣布,在乐平市接渡镇发现了我国迄今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

D.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的严密的思维能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因雨后路滑,他一起跑就滑倒了,但仍爬起来奋力追赶,最后把所有对手甩到后面,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

C.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

D.现实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 ....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 。 , 。 , 。

①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④主人是新主人

⑤有辨别,不自私

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

A.⑥①③⑤④②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②③⑤⑥① D.③⑤④②①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第一次见到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主要有贾母、两位舅母、嫂子李纨、探春三姐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

B.孔子的学生伯鱼问孔子的儿子陈亢“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的问答让伯鱼了解到了学习《诗经》《礼》的重要性。

C.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为妾,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投湖自尽。

D.看到爱斯梅拉达思念弗比斯十分痛苦,卡西莫多自告奋勇去找弗比斯,告诉弗比斯,爱斯梅拉达在等他,但那负心的弗比斯却不肯再见爱斯梅拉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隐身衣”

披上一件隐身斗篷,在视野中瞬间遁形,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日前,一只猫和一条金鱼比人类提前“享用”了一种隐身衣。

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陈红胜说,“这意味着隐身器件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陈红胜介绍,目前应用的隐身技术,如隐形飞机,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但他认为,这种技术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隐身衣”,这种技术就相当于给物体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样,在黑暗的背景中不会被发现,但是在明亮的背景中反而更易被发现。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在2006年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但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隐形器件理论上只能够在某一个电磁频率上实现完美的隐身效果,很难在较宽的频段实现。

陈红胜说:“进入隐身衣的光线要绕过物体,所以走过的路径长;没有进入隐身衣的光线是一条直线,走过的路径短。完美的隐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线保持相同相位,因此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这就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

陈红胜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由于人眼对光线的相位和略微延时并不敏感,陈红胜团队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通过对隐形器件的特殊设计,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陈红胜团队率先将这一付诸实践,展示了一个在可见光波段隐形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10月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截至目前,这一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如六边形隐身器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具有较好效果,而多边隐身器仅有两个角度能够实现隐身。

陈红胜表示,这一隐身器件将有望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团队在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减轻装置的重量等。

陈红胜课题组和合作团队的这项研究可以工作在整个可见光频段和任意极化的光波,并选用了在工业上可以大规模制备的玻璃来实现,将这类隐身器件的设计及实现的难度大大降低,预计未来“哈里〃波特”式的隐身衣有望加速走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选自《联合早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文中“隐身衣”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给物体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样的高科技技术,让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被发现。

B.让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物体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的一种高科技技术。

C.通过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从而让物体隐形的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隐形器件。

D.利用“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原理,使用玻璃材料而造出的能让物体隐身的器件。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可见光中实验了的隐身器件意味着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B.目前隐形飞机应用的隐形技术,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

C.陈红胜团队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D.陈红胜团队制造的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陈红胜团队就是继承了他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创造发明了“隐身衣”。

B.陈红胜团队发明的隐身器件将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也会大大提升我国国防和军事实力。

C.目前可见光频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要真正广泛应用还有待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和创造。

D.陈红胜团队将隐身器件的设计及实现的难度大大降低,“哈里·波特”式的隐身衣会很快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

①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

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戊.

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

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注释】①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来学习模仿。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止:只,仅仅 .

B.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暇:空闲 .

C.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 口占:作诗文不打草稿,随口而成 ..

D.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序:序文 .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万里克服“诗人之病”的一组是

①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②择之之精,得之之艰

③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④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⑤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

⑥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B.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C.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D.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2)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

(3)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江行赠雁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4分)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2)携幼入室, 。(《归去来兮辞》) ,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3)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

(4)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一根绳子

[印度]塞素〃BSR〃夏马逖

街上空荡荡的,夜幕笼罩着大地,到处是黑沉沉的,陌生人独自一人走在这空荡荡的街上。今天他的计划落空了,这世界似乎一切都跟他过不去。就在前天,他将父亲的遗体送去火化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些所谓至亲都纷纷前去吊唁。他们无不对这位逝去的老人交口称赞,颂扬他对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诚友善、和蔼可亲。毕竟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走。唯一被他和他们遗忘了的“遗物”是他这个四十岁的儿子。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陌生人心中暗想。多少次他死里逃生,但总算幸存了下来。如今,摆在他面前的不是什么问题。每当从铁路站台上他那临时凑合的床上醒来,他便面临一个不得不继续面对的严峻的现实世界。他是受过教育的,可是没有满足求职所需要的证书。他向很多部门递过自己的简历,但总是石沉大海。他原本可以谋到一份船员的差事,不料,那船却在一次撞击中沉没了。在这赤贫的年月里,知识又有何用?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

远处传来的一阵哨声打破了他的沉思。

“嗨,伙计!这个时候你在街上干什么?你不知道这一带实行宵禁了吗?”一个穿卡其布的警察挥动警棍吼道,“你应该待在家内。”没等陌生人回答,警察在他的身上乱搜了一阵,结果只在这个陌生人的后衣口袋里搜出了一根绳子。

“这绳子是干什么用的?”他问道。

“长官,这根绳子是用来把我的灵魂从身体带走的!”陌生人一本正经地答道。

“别胡说!我相信你也没什么可申报的。”穿卡其布的警察也一本正经地说。

“是的,长官。现在我是身无分文,我所有的钱都买火车票给花光了。我想找份工作。”陌生人只得改口。

听了这话,警察动了恻隐之心,邀请陌生人一起去吃饭。虽然只是四块厚厚的煎饼、一块烤土豆外加一点洋葱。陌生人吃了其中两块未加咖喱粉的煎饼。吃完后,陌生人对警察千恩万谢。

空荡荡的街上,依旧黑沉沉的,一阵寒风扫过街道。

突然间,一辆吉普车在路边嘎然而止。从车里走出一个看上去级别更高的警官,显然是奉命到此检查是否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

在警官巡视过程中,陌生人蜷缩到沿街一家早已关门的铺面屋檐里去了。他将衣领裹得严严实实的,以此来阻挡那凛冽的寒风。

无意中,上级警官的话飘进了他的耳里。“你听到最新消息了吗?一枚炸弹在邻近地区爆炸了,所以千万要提防那些陌生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罪犯。”如此交代了一番,上级警官匆匆上了车,之前还诡秘地丢了一句,“这是个机会,别错过。”

警察又回到陌生人身边,点燃一支烟。借着火光,警察仔细审视着陌生人的面孔,似乎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人会不会是那个本市发生的一系列爆炸案件的幕后制造者?这可是一次近在眼前的机会,警察心里盘算着。他的面孔有点像,但身材不像。看他那副模样似乎在过去一整年里没有哪一天吃过两顿丰盛的饭菜似的,身上没有一丁点脂肪。他的下巴更是瘦得皮包骨,上面胡子拉碴的,可能有好几天都没有刮过了,就像是特意为了突出他的下巴似的。

“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你从哪儿来的?有谁可以证明你的身份?”警察煞有介事地盘问道。 陌生人指着苍天,答道,“瞧,我的父亲就在那天上。他给了我生命,但生命却没有了灵魂;他给了我一副身骨,然而它却没有什么肉体;他让我接受了教育却没起到任何作用;他教给了我做人的道德准则,却没有给我留下任何财富。我的口袋只剩下一根绳子还被你搜去了。”

警察不由分说抓住陌生人的手,用那根原先装在他口袋里的绳子捆住了他。

“别动,我想肯定没错的,你具备成为一名罪犯的所有条件。”警察坦率而肯定地说道。

陌生人叹息了一声,他后悔自己带着一根绳子。于是他得出一条颇具哲理性的结论: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有,他什么都可以夸耀;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那么他最好就什么也别带。

雾霾作诗篇九
《上海奉贤区2015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修订版)》

奉贤区2015年高三第二轮质量调研卷 语文试卷

2015年4月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重

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④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⑤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⑥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论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⑦“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D.只有 才能

2.第②段中“亢奋”在文中指的是。(2分)

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其各自的目的是。(3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6.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灯下的月光

简平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

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我已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桌上,是一本本我正在看的书,我的身后,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有我看过或者等待我去看的书。这时候的我,总是格外地惬意,心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一种富足的感觉。

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⑪如今,密集的信息已经蚕食了我们全部的空间,无穷的压力导致我们紧张、焦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疏离,如想摆脱这困扰,唯有开拓内心的空间。而阅读正是开拓的爬犁,帮我们拓展出一方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因此得以每天都有舒缓的一刻。

⑫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灯下的光笼罩着我们,那是灯下的月光,清幽、宁和、温暖,像是一条纯净的月亮河,把白天的喧嚣、嘈杂、纷繁阻隔在了另外的一边。

⑬我们的生命里是需要这样一片灯下的月光的。

⑭我想,或许,要不了多久,杞人忧天的事情真会到来:纸质的图书消失于一旦,成为翻过去的一页历史。但是,我坚信,阅读依旧存在,阅读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别一种方式;而且,阅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阅读的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

⑮千年万年,月光依旧。

⑯万年千年,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等待着夜晚来临,等待着灯下的月光铺撒开来,带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带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7.文章第②段作者描写小时候阅读情形的作用是什么?(2分)

8.第④段画线句的意思是。(3分)

9.联系下文,说说第⑤段加点词“无奈”的具体内容。(3分)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⑥段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

B.第⑦段作者反对在教学中用琐细的拆解和分析破坏美文的阅读享受。

C.第⑨段作者内心惬意、充实、富足的感觉源于读书,也源于丰赡的书。

D.第⑩段作者相信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所以阅读内容也因人而异。

E.第⑪段作者认为想要摆脱现实压力的唯一方法是借助阅读舒缓自己。

F.第⑭段作者对于未来纸质图书可能消失和阅读形式变丰富态度乐观。

1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文字。(8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2)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志南《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菩萨蛮

②①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3.王安石,字介甫,号。(1分)

14.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3分)

15.“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

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臵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

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

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臵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

注:①紫微舍人:即起草皇帝诏令的官员。②谡谡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③舁:抬。④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与人游( ) (2)亲饮食之( ) ...

(3)死则棺敛之( ) (4)无足录者( ) ..

1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 铸以为金人十二 ..

B.而幼安淡然不变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死则棺敛之 临视,则虫集冠上 ..

D.乃其一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

(2)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

19.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两个成语概括石康伯的性格特点?(2分)

20.本文是苏轼为石康伯画苑作的题记,但苏轼行文却“独著其为人之大略”。其用意是什么?(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独坐轩记 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臵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④③②①

雾霾作诗篇十
《语文作业》

三 丑小鸭

1重点字词注音

篱笆( ) 沼( )泽 沮( )丧 泥泞( ) 骇( )人 铰( )链 嫉( )妒 冰雹( ) 木屐( ) 飕( )飕 来势汹( )汹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壳{ 禁{ 涨{

3形近字注音组词

挤 济 剂 瞪 蹬 澄

阴 荫

四 诗两首

1重点字注音

瞬( )息 幽寂( ) 涉( )足 伫( )立 荒草萋萋( ) 延( )绵

2形近字注音组词

萋 凄 延 廷

恋 峦 蛮

伫 贮

五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字 晚号 北宋 家 家。本文选自《 》

唐宋八大家有

1重点字注音


雾霾作诗相关热词搜索:谢作诗 李贺作诗 自动作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雾霾作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雾霾作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92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