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节日古诗

节日古诗

2016-01-05 02:13: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节日古诗篇一《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节日古诗篇一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

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

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

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 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

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 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

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

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

甲乙:《清明》---

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

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 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

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

合:请听《中秋月》

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

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甲:一个个传统佳节,一首首经典诗词

乙:诗词中的节日,节日中的诗词,

齐合:祈福迎年是春节,花灯猜谜闹元宵,祭祖踏青在清明,粽子飘香话端午,七夕节上鹊桥会,明月把酒中秋到,九九重阳来登高,来登高。

2

节日古诗篇二
《传统节日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

姑。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

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

中秋让我陶醉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远去的团圆

我们这个年纪,仍然是不懂得离别的,大概那是一件顶远的事,远到一直追过去,也觉得孤独了。古人的飘零与寂寞,与那个时代特有的交通闭塞相关。他们除了依靠马匹,除了在海上迟缓的船,除了零散的书信,又能以何种方式靠近?于是月亮下的泪水与吟诵,便不足为奇。现在的世界又是怎样地近呢?用手指敲击几下键盘,思绪便能穿过看不见的空间,一直落到另一端。

如此地,中秋的意味渐渐仅是几块甜的发腻的月饼,是城市的阴郁下,没有风声与月影的结局。商场里永远挤满了黑密的人群,与微微发响的银白的推车,堆砌一座又一座物质的高山。可是我们,你们,又究竟在忙些什么呢?这不绝的忙碌便是团圆吗?并不是的——绝不是的。可是卑渺的我也被迫地,卷入这莫名其妙的浪潮中了。上午快近十一点时,我慵懒地攥着一罐葡萄汁和相机,有些慌乱地跑下楼。同往常一样,奶奶又忙碌了一大桌的饭菜,许多个盘碟满满地挤在一起,翘着脚的,半悬空着的,足足地要挤满一座小山似的——该是多么地欢闹,圆桌外的寂寥,便更加地令人觉得心酸,十足地疼到我的心里去。我有时是很不敢看奶奶的脸的,不敢看她随时准备劳作的笑,不敢看眼睛里,混沌了的雾。何必这样呢,对我们这样的好?

我有时会别扭地怨恼她,只是为着,她这样的辛苦自己。其实我已没有更小些时的狼吞虎咽,在奶奶的宴席上,又甘愿做一个确实的吃货。我要吃,又快又迫切地吃,奶奶便觉得是满足。“看,七七这个菜最给我捧场。”我努嘴想要笑,却连回应也办不到。饭菜最终要剩余一大半,而奶奶要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消化残余的食物,凉了又热,热了又吃。这便是团圆后的景象,一场往往超不过一个小时的相聚后,心思一点点冷掉,孤独感再次由这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长出脚来。而我,只能卑微又可耻地做到——不要回头,在眼泪流下来之前,带走自己。

很悲哀地发觉,我们是在为了节日而节日,节日的表面成为主流,成为商机,成为利润。于是中秋节只剩下团圆这一个干巴巴的词,苍白而毫无想象感,这是一个缺少内涵的时代么?可以不承认吗?我们离团圆已越来越远。

节日古诗篇三
《节日古诗》

李贺 正月

上楼迎春新春归(一作正月上楼迎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

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灵澈 元日观郭将军早朝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文天祥 新年

梅花枕上听司晨,起绾金章候拜亲。喜对慈颜看铺鬓,发虽疏脱未如银。

文天祥 元日

铁马风尘暗,金龙日月新。衣冠怀故国,鼓角泣离人。

自分流年晚,不妨吾道春。方来有千载,儿女枉悲辛。

文天祥 元日

金虬衔日出,铁骑勒春回。天上青门隔,人间白发催。

霜寒欺旧草,山晚放新梅。环堵甘牢落,东风枉却来。

文天祥 元日

惭愧云台客,飘零雪满毡。不图朱鸟影,犹见白蛇年。

宫殿荒烟隔,门庭宿草连。乾坤自春色,回首一潸然。

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陈与义 元日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

司空图 元日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司空图 新岁对写真

得见明时下寿身,须甘岁酒更移巡。生情暗结千重恨,寒势常欺一半春。 文武轻销丹灶火,市朝偏贵黑头人。自伤衰飒慵开镜,拟与儿童别写真。

徐渭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

元日独酌不成酡,穿林唤客雪中过。三百六旬又过矣,四十五春如老何。 帻软渐知簪发少,兴豪那计酒筹多。小园风景偏宜雪,缀柳妆梅有许窠。

司空图 乙丑人日

自怪扶持七十身,归来又见故乡春。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偷生作老人。

卢仝 人日立春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崔液 上元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王諲 十五夜观灯

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元好问 京都元夕

苭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姚元之 咏元宵节

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唐伯虎 元宵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 满街珠翠游春(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方岳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韩翃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王建 寒食(一作张籍诗)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沈佺期 寒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归仁 寒食夜寄姚侍郎

贫官多寂寞,不异野人居。作酒和山药,教儿写道书。

五湖归去远,百事病来疏。况忆同怀者,寒庭月上初。

归仁 寒食书事二首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舞爱双飞蝶,歌闻数里莺。

江深青草岸,花满白云城。为政多孱懦,应无酷吏名。

出城烟火少,况复是今朝。闲坐将谁语,临觞只自谣。

阶前春藓遍,衣上落花飘。妓乐州人戏,使君心寂寥。

韩偓 避地寒食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韩偓 寒食夜有寄

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韩偓 寒食夜(一作深夜,一作夜深)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韩偓 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一作林)亭有怀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韩偓 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归仁 寒食

绿杨枝上五丝绳,枝弱春多欲不胜。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唤摆阶。

赵嘏 寒食新丰别友人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 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

许浑 途中寒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沈如筠 客中寒食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沈如筠 广陵寒食夜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沈如筠 都下寒食夜作

香尘未歇暝烟收,城满笙歌事胜游。自是离人睡长早,千家帘卷月当楼。

朱湾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文天祥 寒食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

陈与义 道中寒食

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

刺史葡萄酒,先生苜蓿盘。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

陈与义 道中寒食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酒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陈与义 寒食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陈与义 寒食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朱淑真 寒食永怀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宋之问 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苏轼 和子由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杨万里 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孟云卿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张友正 寒食日献郡守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孟浩然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黄庭坚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陈与义 清明二绝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无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陈与义 清明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朱淑真 清明游饮少湖庄

清明玩赏正繁华,今日林梢落尽花。 人散酒阑春己去,一泓秋涨满池蛙。

苏堤 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高翥 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王禹偁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殷尧藩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文天祥 端午感兴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文天祥 端午初度

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颇怀常杕意,忍诵蓼莪诗。浮世百年梦,高人千载期。 楚囚一杯水,胜似九霞户。向来松下鹤,今日傍谁门。梦见瑶池沸,愁看玉垒昏。 所思多死所,焉用独生存。可惜菖蒲老,风烟满故园。

陆游 乙丑重五

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寂寞废诗仍止酒,今年真负此佳时。

朱淑真 端午

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诗

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凌峰步曾崖,凭云肆遥脉。 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萧衍 七夕诗

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瑶台含碧雾。罗幕生紫烟。妙会非绮节。佳期乃凉年。 玉壶承夜急。兰膏依晓煎。昔悲汉难越。今伤河易。怨咽双断念。凄悼两情悬。

沈如筠 七夕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宋之问 七夕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李贺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节日古诗篇四
《古诗词与节日》

节日古诗篇五
《传统节日古诗收集》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

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

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

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

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

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描写了一个童心不泯、饱享天伦之乐的老者形象。稀疏的白发早已遮掩不住衰老的头顶,然而,他却兴致勃勃地与家人围炉守岁,彻夜不眠,儿孙满堂,阖家团圆,告别旧岁,期待明天。

颔联是两个细节描写,长明灯的灯芯越燃越短,新的一年越离越近,为祈福,为敬老爱幼,家人催着赶快喝下这屠苏酒;接着,晚辈们列队依次跪拜祝寿,老人家忙不迭地乐呵呵地分发压岁钱。

过年放爆竹、贴春联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颈联里的老寿星早已年过花甲,可是玩兴不减当年,是团聚的幸福、儿孙的快乐激发起他如此的情趣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人又团坐一起,玩着游戏,听着乐曲,欢欢笑笑到了五更,其乐融融。诗人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捕捉了最富感染力的节庆场面,也令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真情。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

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

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

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宵节这天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元宵夜的情景,使元宵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了。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是指很多的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清明节

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六日即农历二

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是我国最重

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

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

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

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节日古诗篇六
《关于节日的古诗》

节日古诗篇七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寒食禁火 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

2)韩 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 偓《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 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南宋时的中秋夜,都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1)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

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

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守岁

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

外则是爆竹声声。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四。三月曲水

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酒赋诗。曲水流觞

七。四月佛诞

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

节日古诗篇八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中秋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节日古诗篇九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元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4.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7.七夕: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表示寄情山水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抒发送别之情的诗句:

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节日古诗相关热词搜索:关于节日的古诗 李白之死 杜牧清明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节日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节日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92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