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

2016-01-06 09:28: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一《情深意浓——诗经爱情诗中男性主人公形象分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希望能帮助到你。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一
《情深意浓——诗经爱情诗中男性主人公形象分析》

情深意浓

——简析《诗经》爱情诗中男性主人公形象

情深意浓

——简析《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主人公形象

[摘要]女性一直是《诗经》爱情诗分析的主角,本文从男性主人公形象切入,简要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男性主人公‚情深意浓‛的情感特质,表现出男性对爱情、婚姻的坚定和执着。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男性主人公 情深意浓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既有王室贵族庆典、祭祀之乐,也有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歌,无论是描述描写王公贵族奢华生活、表现周礼制度的篇章还是记述下层百姓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的片段都体现了质朴的语言、清新的风格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如此众多的诗歌中记录热情而浪漫、清新而纯正、古朴而率真的爱情的诗篇自然不在少数。然而提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数人联想到的可能是豪迈、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也有可能是小巧、可人在爱河中沐浴的女性〃〃〃〃〃〃她们或豪气冲天或温婉柔弱,但大都敢爱敢恨,对于心中向往的爱情的追求既无顾虑亦无束缚,完全区别于后世封建时代的女性为各种宗法礼教所束缚而几乎丧失自我独立人格的状态。可是,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就在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种种的女性形象的同时却忽视了她的另一半——让她们深深坠入爱河而陶醉的男人们。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 ;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于牺牲的陪衬,如《王风〃大车》、《桧风〃羔裘》,或因矜持作态,被动地接受女子的求爱而成为嘻笑、嘲弄的对象,如《郑风〃子衿〃狡童〃褰裳》等。在爱情面前,他们既没有《召南〃摽有梅》中女子的大胆,也没有《唐风〃有木大之杜》中女子的急切,更没有《邶风〃旄丘》中女子的泼辣,似乎在大多数的《诗经》相关著作中集体将爱情另一半的男性给抹杀掉了。然而,无论是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还是单纯从作品本身出发,《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们也不乏有在重情尚义、温柔缱绻之辈,在那些看上去是由女人们演绎出的美好爱情篇章中同样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甚至并不缺少光鲜的角色。

本文试从‚单相思而痛苦着的男人们‛、‚热恋中而幸福着的男人们‛、‚婚姻中而执着着的男人们‛三个方面简析《诗经》爱情诗中‚情深意浓‛的男性主人公的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单相思却深深坠入情网而痛苦纠结着的男人们。最典型的非《诗经》首篇——《周南〃关雎》中的男性主人公莫属了。‚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流传了千年的爱情名句,全诗则写尽了一个求偶不得的男人满怀的失落之情!诗中的男性主人公爱上了一个採荇菜的姑娘,于是乎忍不住去想她,‚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醒也想,睡也想,可惜的是最后的结局竟是‚求之不得‛。那种纠结、痛苦的心理正是应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一来最好不相见,如此可以不相恋。二来最好不相识,如此可以不相思〃〃〃〃〃〃〃‛。最后,情满则溢,男子将对姑娘的爱意演化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白日梦。在梦里,他们结合了,初恋的幸福生活让他们十分快乐,又是琴瑟友之,又是钟鼓乐之,犹如过年般的欢庆热闹。然而,其梦境愈是幸福美满反倒愈加衬托出现实的凄惨和悲凉。如此这般的痴情男子形象在《秦风〃蒹葭》、《周南〃汉广》中也有塑造,可以说在整个《诗经》爱情诗中绝大部分单相思的男性都以这个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说《周南〃关雎》中的这位男士代表了广大深处单相思痛苦中的男士特点的话,那么《邶风〃静女》中的这位处于热恋中的先生则要显得个性得许多。且不说女友在约会的时候与之玩‚躲猫猫‛的游戏以调皮、天真的个性对比出他憨傻、老实的个性。单说两人约会后,手里把玩着女友赠送的嫩茅草居然也爱不释手,越看越爱,最后,竟然表现得手里拿着的仿佛是这世间最美的植物、事物一般的感觉,那种‚爱屋及乌‛甚至于有点恋物的变态心理的表现,恐怕无论再怎么表现一个男人的痴情都难及此了。

当然,那些在热恋中幸福着的男士们的一般状况肯定不会如此,毕竟这样的夸张只有是少数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诗经》中处于热恋中的男士们大多如同《王风〃采葛》中描写的那样‚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位先生的女友去采葛,应该不至于去很遥远的地方,况且文本中时间的表述也就一天而已,可是,他却无法忍受这短暂的分离,这才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寂寞得连续抒发出了‚如隔三月兮、三秋兮、三岁兮‛的感慨,以至于后世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思念的急切。大概就算现代这个主张个性张扬的时代,那些所谓的‚寂寞得打DOTA的男人们‛深处热恋之中也未必能表现的如此浓烈。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诗经》中的好男人们在历经了初恋时的浓烈爱意后,步入婚姻的殿堂的他们对爱情则更多的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应当具备的执着和坚定。经历了恋爱走向婚姻的男、女当然不再如年轻人那般对待感情幼稚、懵懂和冲动,婚姻中的男士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丈夫,他们如同将妻子融入了自己生命一般的去呵护,期待着白头偕老的幸福生活。可是,在那个时代,横亘在他们中间的还有太多的东西。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期,为了抵御来自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以及后来诸侯之间的连年征战,大

量已婚甚至是新婚的男性被征为士卒而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妻子远赴战场,因此,《诗经》中就诞生了专门的思妇诗。然而,那些背井离乡的征夫们心中对于家中妻子的思念也同样绵绵不绝。

《豳风〃东山》是一首写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其最动人之处在于写思妻。在《毛诗序》中认为:‚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此诗也。‛而清人方玉润在其《诗经原始》中则认为‚此周公东征以劳归士之诗。但谓‘东征’,则与诗情不符。又谓士大夫美周公而作,尤谬。诗中所述,皆归士与其室家互相思念,及归而得遂其生还之词,无所谓美也。‛全诗写征夫对家乡、妻子的思念非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通过征人幻想家中的妻子如何思念自己,进而从反面更加深刻的表现出了征人对家中妻子极度的思念之情。这种以人衬己手法的运用在后世亦很常见,如杜甫在其《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中所写对妻小的思念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征夫思妻‛当然只是在一种极端环境下通过对非常状态下的婚姻生活中的男性对爱人、对爱情的坚定地表现进而体现男子的情深意浓。在美满婚姻生活中的男、女们更多的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平静的农村生活。虽然在《诗经》文本中较少有反应婚后安定、幸福生活的篇章然而我们依旧可以找到诸如《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郑风〃缁衣》等诗篇对平实、简单的二人世界生活的记述。

在对《诗经》中爱情诗的阅读中,大量‚弃妇诗‛的存在是不可规避的事实,同样,数量庞大的‚弃妇诗‛对于‚情深意浓‛这一男性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表述就成为必然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态中,母系社会只是短暂的文明未开化时期,当人类文明进入开化时代,便走进了父系社会、男权社会。于是,在中国文学长期的传统中,似乎在爱情中一旦产生了裂痕,责任大多在男方,背信弃义的也必定是男人,这与昏君祸国的永远是女人一样。因此,当大多数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在大张旗鼓为这一点对女人的有失公允的评价而主张平反的时候,也应该同时为上述对男性不太客观的评价予以矫正。其次,探求当时及后世的社会风俗、宗法礼教,大多数男性抛弃妻子,归根结底都源自背弃的女性未能给丈夫添丁。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以《卫风〃氓》中那个背弃的女性为例,尽管诗中大量表现的都是她在夫家如何的辛勤劳动、甘愿付出,最终丈夫却二三其德,可是文本中始终没有对其养育子嗣的描述,由此可见,夫家对于其未能生育的不满才是两人感情破灭的根源。同样,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之所以被婆家唾弃恐怕也与此有关。此外,婆媳关系这一直到现在依旧困扰着婚姻生活的矛盾古代亦已有之。同

样还是《卫风〃氓》中的女子,诗中对其婆婆及与自己的关系也同样没有太多正面的描写。综上所述,在那样的时代,许多弃妇的产生更多还是社会制度、宗法礼教的悲剧。同时,一段婚姻的破裂如果单纯之归咎于一方,这肯定也是不客观不现实的。

先秦之后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男性形象已经不再如《诗经》中这般频繁的与温柔缱绻的爱情、婚恋主题相结合了,这更多的是与不断在思想界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礼法相关,当然也受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可是,我们依旧能够读到诸如杜甫《月夜》、苏轼《江城子〃记梦》、陆游《钗头凤》、《沈园》等等发自男性内心的寄托了男性独有的大气却不失细腻、果断还带有缠绵的铁骨柔情,这种种的作品和《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主人公们同样的对于爱人那种‚情深意浓‛同时纯真而又美好的爱情。

参考文献:

[1].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02.

[2].周振甫.《诗经选译》.中华书局,2005.01.

[3].俞平伯.《中国古诗词精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1.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二
《论_诗经_婚恋诗中的男子形象》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子形象

⊙于

新[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00]

要:《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国风》中的精华,过去对婚恋诗中的女

诗文品鉴

性关注较多,而对男性形象的观照却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婚恋诗中的一些作品的分析,来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关键词:诗经

婚恋诗

男子形象

在《诗经·国风》中,反映婚恋爱情生活的诗作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在全部《诗经》时代,恋歌可以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他们的光辉竟然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炫目起来。”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国风》中的精华。对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已有不少文章涉及,但对《诗经》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观照却比较少,其实《诗经·国风》中的男性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爱的世界里同样不乏精彩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女性。我们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分析,有助于对女性形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国风》中男性形象的类型比较多样,从婚恋的诗篇中,我们看到了多彩的人生,如要对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概括,则有以下几种类型。

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单相思中的男子

作为追求恋人的艺术形象,男性多作为一种抒情主体而存在,主要是为展现女性之美与追求之苦。《诗经》的首篇《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可谓坐卧难眠,相思之苦达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男主人公对钟鼓喧天的热闹场景,活画出一个单相思的男子形到了顶点,以至做起了美梦,想象自己与之结婚时琴瑟齐鸣、象。而《周南·汉广》与《秦风·蒹葭》中的男性却是忧郁失望的,显然他们的求偶没有成功或者他们面对佳人而无追求的勇气,故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故而“逆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然情绪低落,但淳淳的真情依然让人感动,对于此类形象形象的塑造还可见于《秦风·蒹葭》《陈风·月出》《陈风·宛丘》等。

热恋中的男子

单相思中的男子让人亦喜亦悲,情绪跌宕,而热恋中的男子则另具一番深情。《邶风·静女》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是描写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一个男子在城之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出自男子的口吻,

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踟蹰”。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情人眼里出西施”,以此来形容男主人公的痴情,恐怕再恰当不过了。与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所谓《静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王风·采葛》,他的恋人去采葛,所去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天,但这对于多情的男子而言,短暂的分离却使他陷入了度日如年的煎熬之中,始而“如三月兮”,继而“如三秋兮”,最后竟然是“如三岁兮”,这种层层递进的心理时间,形象地描绘出男子对恋人的思念之热恋切,以至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了后代习用的成语,专门用来描写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情怀。

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征夫的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作品是描述服役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和家人的,这些作品主要是通过丈夫思念妻子或是妻子思念丈夫,而把征夫的形象刻画出来的。《邶风·击鼓》中表达的是战士久戍在外,对妻子家人怀念不已,恐怕不能白头偕老的深厚感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95

/这是一个足以让人为之深深感动与难过的男性形象,那如泣如诉的话语,就像是在心中流淌的泪水,在眼角滚动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生命情怀令人流泪,令人沉思。这是一个刻画得较为丰满且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征夫形象。

《豳风·东山》是一首写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其最动人之处在于写征人思妻,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联想,幻现出妻子思念征人的情景。“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这种影中取影、象中取象的写法,实际上是以曲笔更深一层地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杜甫《月夜》所写对妻子的思念,可谓与此一脉相承。

,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鸣,苍蝇之声”“月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故意把天明说成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表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经通论》)。

二三其德的形象

论及《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便无法逃避那些弃妇诗。这些弃妇诗多以女性自诉的口吻,叙述了她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悲惨经历,从侧面塑造了诸多负心男子的形象。《卫风·氓》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氓》中的男主人公在恋爱时情意绵绵,“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对女主人公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而一旦成婚,随着女主人公“桑之,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落矣,其黄而陨”德”的氓成为《诗经》里负心汉的典型。

·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当家庭生活《邶风

有了改善以后,丈夫喜新厌旧,另觅新欢,“宴尔新昏,。妻子明白自己的容貌变化是引起丈夫变不我屑以”

心的直接理由,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她以泾渭设喻,把自己跟新人做了一番比较,“泾以渭浊,”,可是丈夫完全不为所动,甚至对妻子动粗。以上对《诗经》中的男性形象作了简要分析,他们既是历史的产物,生存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同时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具有古今一脉共通的思维与情感。研究分析数千年前的人性人情,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忧、共哀怒,同时观照自己的性情,我们会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3]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社,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矢志不渝的形象

在《诗经》诸多的婚恋诗中,《郑风·出其东门》是为数不多的直接从男性角度表现对恋人钟情的诗:“出其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东门,有女如云。我员。”诗中的男子来到东门外,看到美女如云,但他不因此而心旌摇曳,他心净无尘,因为占据他心灵的是那个“缟衣綦巾”的女子。在《诗经》时代,各种原始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尚不甚严,而男主人公对自己所爱的恋人情有独钟,能在美女如云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理智,实在难能可贵。

而最能直接抒发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厚谊的,当数悼亡诗《邶风·绿衣》。一位丧偶的男子抚摸着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伤不已,唱出了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

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俾无兮!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

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发自丈夫内心深处的呼喊,不加任何掩饰的情感流露,让我们看到了《诗经》时代男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伉俪之情的深厚融洽。

举案齐眉的形象

《郑风·女曰鸡鸣》和《齐风·鸡鸣》是两篇表现和美《女曰鸡鸣》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的诗歌,

末章为丈夫回答之词:“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一片热肠暖语,温情体贴,把丈夫对妻子的一片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鸡鸣》写的是一对夫妇床笫间的私房话。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便故意逗其说:“匪鸡之

作编

者:于新,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研

E-mail:sisi123_0@163.com

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辑:魏思思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96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三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诗经》导读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周德文

学号:2009301390054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摘 要:在中外古今文学艺术中,爱情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在中国,则数不甚数了。《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动人、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也是婚恋诗。诗经中的第一首就是《关雎》。在这些爱情之花中,有一些开得灿烂夺目,这就是那些女了大胆爱慕男子,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动人诗篇,如《王风大车》、《郑风溱洧》;也有一些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诗篇,如《汉广》、《静女》等。而这些诗往往之所以出现在《诗经》中,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刚从原始社会脱节出来,礼制还未成熟,人们受礼俗的影响程度较轻,而当时生产生活习惯也客观上为其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关键词:《诗经》 、 男男女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果问我对诗经中的什么主题最感兴趣,是婚恋诗、战争诗或者是徭役诗,我便答婚恋诗。

诗经中的第一首便是《关雎》,由此可见爱情诗在诗经中的地位。《关雎》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诗经中有很多诗也像《关雎》一样凭借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男男女女在爱情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有的如《静女》中男女约会,女方躲躲藏藏,男方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一棵草,男方当作至宝一样的期待及慌张的情感,也有如《芄兰》中少女埋怨少年时少年的懵懂。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有男子对女子的暗恋时的心理,也有男女初恋时的男子青涩心理,更有男女相思聚散时的饱尝相思之苦的情景……

《汉广》描绘了那热恋汉水那端游玩的女子,可惜无法接近她时少年的焦急心理。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方的乔木,汉水的游女,都是一样的不可接近;汉水宽大,长江长远,却不利于游泳和竹筏。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我特意割草喂牲蓄,只为了能和你接近。这种排比以及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形象表现了少年对少女暗恋的心情。

《野有死麕》中描写男女幽会的兴奋和紧张,男赞女如美玉,女嗔男太急躁。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

女如玉。男子以鹿皮作为求爱的礼物,女子亦装伴漂漂亮亮。男女饱尝初恋时懵懂的心理。

《桑中》中极力刻画了男女相互思念对方。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诗经中不仅有男性追求女子的歌曲,更多的是女子追求男子的诗歌。达达的马蹄是女子对征夫的牵挂,艾草传递的是相思之情……

《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情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匏有苦叶》描绘了女子等待情人,不愿意离开渡口的场景。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匏瓜有枯叶,可以载我涉水,济水渡口深不可测。水面茫茫然,不时传来了雌野鸡的鸣叫声,可是我的情郎啊,你在哪里呀?全诗描绘了渡口的情景,借以表达女子等待情人,爱慕情人的心理。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虽然可以婚姻自由,然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在周的时代,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社会。西周初期,在继承商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周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始了礼乐文化的初步制定。"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表明娶妻子必须依靠媒人,没有媒人就不能成全婚事,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蝃蝀》写女子应该正常出嫁,私情是受谴责的。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借用虹在东方莫之敢指,而在西方则崇朝其雨。女子出嫁,远父母兄弟。表现了当时的礼俗系统的初步形成。

《羔裘》中的"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表现了女子"欲爱不能"的矛盾痛苦心理,这首诗是一个女子欲奔男子,又有所顾忌而不敢,所以内心很优伤。个人认为是在当时的礼仪社

会,私奔为人们所不耻,男子也不愿意放弃当时的地位大胆的同女子寻找自由之路。我们虽然不甚清楚是什么原因让诗这位女子无法与男子相爱,但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忧思。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不仅有着暗恋以及初恋的欢快懵懂的乐趣,同时也有着婚姻不幸,痛苦哀怨的苦处。美好的婚姻生活并非毫无矛盾,丈夫的品行不端是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年老色衰、丈夫丑陋也是夫妻不和的一个因素。

《墓门》便是一支由怨愤的妻子唱出的"相警之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诗中的"夫"行为不端正,远近族人对他的行为都"知之",但他仍不加以节制。妻子无奈,只有一再告诫他,希望他能够醒悟。

《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辛勤的劳作,家庭生活有所改善,但富裕之后的丈夫却嫌妻子年老色衰,转而喜新厌旧。妻子虽然悲苦地诉说了丈夫的薄情寡义,但还是对丈夫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以浑浊的泾水喻己,用清澈的渭水来喻新人,发出了泾河停流也会清的悲叹。可丈夫丝毫不为所动。

《氓》写的是弃妇述说不幸。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首诗以女子的口气生动的叙述了女主人公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痛苦哀怨和悔恨决绝心理。女主人公回想自己婚前对"氓"一片痴情,"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她的青春在辛苦劳作中像桑树那样"其黄而陨"之后,她的丈夫却无情的把她抛弃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独自暗暗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与"氓"白头偕老,没想到老而被弃,徒增怨恨。最后,她发出了无奈的决绝的心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不仅有弃妇的哀怨,也有着成婚后夫妻相敬如宾的欢快场景。

《君子阳阳》是描写夫妻快乐地歌舞。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诗中极力描绘男子得意洋溢,持着乐器和舞具,女子跳着舞蹈伴奏的情景,夫妻之间其乐融融。

《东方之日》是描绘男女居室之乐的歌曲。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诗中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男女在房内亲近的影像。美丽的女子啊,你就像东方的日月一样美轮美奂。表现了男女居家之乐。

《桃夭》是描写婚姻的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男男女女成婚,欢喜高兴成了家。整首

诗欢快而轻松,极力写出了夫妻之间快乐宜人的情景。

诗经博大精深,有《关雎》中的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也有《摽有梅》采梅女子盼望追求她的心上人不要辜负青春,快快来求婚。有《卷耳》描写别后相思,女子怀念征夫,也有《泽陂》中睹莲花,思情人。有《行露》写女子大胆反抗逼婚,也有《大车》女子表达想与心上人私奔。有《江有汜》妇人遭弃的哀诉,也有《君子阳阳》描写夫妻快乐地歌舞。诗经中的男男女女,那曼美的舞姿,那幽雅的歌喉都飘荡在远古上空……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四
《《诗经爱情诗中男性形象的浅析》》

提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其中的女性,可能是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也有可能是沐浴幸福爱河的女性。但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是男女双方共同的。就在我们大家广泛关注其中的女性形象时,却忽视了她们的另一半。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其实也颇为丰富。他们有追求恋人的,有思乡怀故的,也有始乱终弃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细细品味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简单的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说一下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一是恋爱中的男子。

二是婚姻中的男子。

其中,恋爱中又分为单相思和热恋两种情况,婚姻中又分为征夫思妇,家庭贤夫,负心汉和丧妻鳏夫四种情况。

单相思

恋爱中

热恋

爱情诗中

男性形象 征夫思妇

婚姻中 家庭贤夫

负心汉

丧妻鳏夫

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1、单相思中的男子:

其中代表作有《蒹葭》《月出》《宛丘》《汉广》等篇。

下面我们《汉广》为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②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③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的乔木又大又高,树下却不可休息纳阴。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却又不可能。汉江广阔,江水悠悠,想乘筏渡过是不可能的。柴草丛生,割取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却不可能。

诗中描述了一位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明知“游女”不可求,他却一往情深,进入了一种痴想的境地情思缠绕,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明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是无限的向往,于是只能在想象之境中获得爱的满足。

2、热恋中的男子:

代表作:《采葛》《静女》

我选取了《采葛》来看一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的恋人去采葛,地点并不远,时间也明确交代只有一天,但对这位多情的男子而言,短暂的离别却是难以忍受的空间距离和无法排遣的度日如年的时间长度,在他焦灼的等待中,平平常常的一天,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种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心理,形象地描绘出男子对女伴的 情之深爱之切。到现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专门用来描摹恋人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愫。

二,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1、征夫思妇

《东山》《击鼓》《卷耳》《伯兮》《君子于役》等征夫都是描写征夫思妇的作品。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其中最典型的应该是《击鼓》了,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宣言我们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就不再多说,下面就看一下《东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第一二章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

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

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

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

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

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东山》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虽然这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但是诗中也描写出了男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第一章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章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第三章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于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第三四两章中写到:

自从我远征东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如今我从东山回来,细雨弥漫雾蒙蒙。那白鹤在土丘上鸣叫着, 我的妻子确是在屋里叹着气,她打扫房舍,填补鼠洞,期盼着我早早回家看一看啊。家里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这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呢?

《东山》这首写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写思念妻子。征人思妻,不直抒胸臆,而巧妙地通过联想,幻现出妻思征人的情景。男子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

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中夫妇结婚须把葫芦一分为二做成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

末章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引起诗中人

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

2、和美家庭中温情脉脉的“贤夫”

代表作:《女日鸡呜》《鸡鸡》《缁衣》。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 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五
《诗经》

《诗经》中的男性之美

学生姓名:曾玉红 指导教师:罗立桂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男子形象的群体展现,诗中塑造了许多处于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地位的男子形象,其中对男子美德进行赞颂的诗篇也很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处事情怀以及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态度。本文试通过探究《诗经》中的男子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男子的美德: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国的崇高感情,以及自身的才情品格。《诗经》时代对男子的审美认知,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诗经;男子;美德

《诗经》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然而,一部《诗经》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早期灿烂多姿的原始生活画卷。在当时,远古先民们已经有了人性善恶之分、美丑之辨。“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①在《诗经》中,美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刚毅的,男性之美不仅是指孔武有力的外表,而且体现在自身的美好品质,他们都是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仅是要求衣食住行的满足,现在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这也反映在他们对爱情的态度,男女双方在择偶时,不单单是为了过日子,而是更加注重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统一。这种在当时逐形成的男性审美标准,对男性之美的总结,不仅仅是从自身审美角度出发,更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不断完善展示着审美取向的转变。尽管每首诗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但不论是何种内心状态,都代表了情感与道德的统一,也是外在审美与内在审美的和谐统一。通过这种统一的男子形象,士人从对外貌、体格上的更多描绘,转向内心情感的阐释、道德修养的塑造,将男性的真善美更加完备的展示出来。

中国历史上就有“四大美女”:杨贵妃、王昭君、西施、貂蝉。她们是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然而却没有“四大美男”与之齐名。似乎男子不存在着审美的情趣,人们的眼光更多的聚焦在女性美上,男子的美德还并未受到重视。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男子的典型形象:美如潘安,俊美帅气;美如王衍,气质脱俗。他们几乎成为了女子择偶的完美标准。《诗经》中对男子形象的描绘亦是不乏笔墨,他们的形象也很多样化,有外形出众的男子,有风流倜傥的男子,有痴情执着的男子,有志向高洁的男子,他们都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对于男性美的解说,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了细致的划分:

一、外貌俊美。男子的外在美一种是阴柔型,即高雅的仪态修养,白皙光洁的姿容,高挑俊秀的身材,这是评判男性之美的直观感受。男子有了俊美的外貌,才能更好的吸引女子的注意,因此外表也成为了男子的感性之美。另一种是阳刚型,拥有健硕高大的体魄,才更有男子汉气概,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才能更好地承担沉重的农业耕作。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体现了强健的外表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郑风·丰》:“子之丰兮?侯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俊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这首诗描述了女子后悔没有和未婚夫结婚,希望能与他重修旧好,说明在这个女子心中这位未婚夫的形象很美好。诗中的“丰”指脸部丰满美好,“昌”指身体壮实。表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健壮之躯,女子想象着心上人的美好,对他的爱慕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女子想起她的爱人姣好的容貌,健壮魁伟的体格,心中充满了无法驱散的悔恨之情,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陈风·泽陂》是一首表达朦胧爱恋的诗:“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郑玄说,诗中之蒲喻男子之性,而荷则喻女之容体。②诗中的女子对一男子一见钟情,继而对爱慕之人充满了幻想。全诗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哀婉痴缠的感情活动,她将无限的情思寄寓于蒲,表达了坚韧的希望之情。诗中女子在一次偶然的相逢中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在她眼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有无限的魅力。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直观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偶的具体条件。女子思念中的男子,与她心目中的爱人是如此相像,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了男子。然而,此刻女子还不清楚男子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情。因此,她辗转反侧,睡不安宁,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同时又充满了期盼与等待。通过细节的描述,把女子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如此强烈!这种深沉的情思,透过女主人公的自白,刻画出了一种朦胧的男性之美。

《魏风·汾沮洳》写的是女子思慕情人。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表。描写男子的美貌:“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仪表的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气度的赞颂。这就更加凸显了“彼其之子”美的形象,诗中的“美”更侧重于男子五官的俊美,将女子的痴情之状描绘的栩栩如生。这首诗主要通过女主人之口,赞美了心目中美男子的无限魅力。

二、才华出众。周代以礼乐为上的社会状态,使得男子的才华也受到了重视。《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人的审美意识更强,审美水平也有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与

西周统治者重人的思想,尤其是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诗经》中不乏对男子才艺的描写,有高超的本领、出众的才能,同样会受到女子的亲睐。男子有一技在身,善长射猎或能歌善舞,都会赢得女子的芳心。用自身所特有的才情魅力,才能更好地征服女子,真正体现美的价值。

《郑风·叔于田》就赞美了善射善骑的青年猎人。《毛诗正义》说到“此皆悦叔之辞”。 诗中的叔“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他仁爱谦逊、和气英武,百姓十分赞赏他。当时人们不仅看到男性的外表的美,而且还注意到了需要有内在的美,即美容与美德的并重。全诗以夸张、三咏三叹的手法,把大叔段的美写到了极致,从侧面颂扬了青年的豪迈与威武。在每节的末尾更直接赞颂大叔高超的技艺和谦逊的态度。将他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使美变得更加立体。 这些诗句突出了男子的内在美德,也为后世文学塑造男性人物形象树立了美的标准。

《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侖,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程俊英《诗经注译》认为“这是一位女子观看舞师表演万舞,并对他产生感情的诗。”③本诗描写了一场在公庭举行的盛大的舞蹈,诗里的舞师身材高大魁梧,身体强壮如猛虎,在宗庙前表演着万舞。手执缰绳孔武有力,非常有男子汉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气势。这位美男子不仅仅是外表美,而且还有内在的气质,在女人眼里又是玉树临风,仪态庄重,威武雄壮很有技艺,完全符合女子倾慕对象的标准,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男性必须具有的品质。

这种审美观念,一方面体现了对男子阳刚之美的崇尚,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在周代社会,由于男子所从事的主要是战争与体力劳动,需要有强健、勇武的体魄,正是这一社会生活方式与历史原因,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男性美的观念,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还有《周南·兔罝》是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恢宏的气势,无不具有着阳刚之美。《考槃》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一女子梦见野外有壮美的男子扣盘而歌,从而令她心驰神往。说明了男子在漂亮的外表下,更要有自身的才气。

三、忠君爱国。《诗经》时代,周王室逐渐衰微。周厉王对百姓实行高压政策,周幽王宠溺褒姒、烽火戏诸侯。当时又有外族入侵,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样的危难局势,一些士人忧心忡忡,他们或劝谏或讽刺,写出了许多对国家未来、百姓命运忧虑的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忠君爱国的高尚品质。朱东润在谈到《诗经》时也说:“大抵言乐者少而言忧者多,欢愉之趣易穷而忧伤之情无极,此其作者必内有所不得中而后发于外者如此。”④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是士人的理想抱负与悲惨现实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时人对自己的国家怀有崇高的感情,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男人们毅然选择为祖国尽忠,慷慨从军,报效国家。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中的“伯”是一位威武雄壮并受到君王重用的勇士,女主人公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感到很骄傲,赞美了出征丈夫的勇武之风,并且一直在期盼丈夫的凯旋归来。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之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也间接的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她们为丈夫报效国家而自豪,一切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全诗感情激昂,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创作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歌。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积极奋战的战斗热情。“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表现了大敌当前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秦风·无衣》正是表现了这种誓死抵抗外敌、英勇卫国的精神。《诗经》中的这类诗篇,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孝行的好榜样。《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如果能以孝为道德准则,遵守伦理纲常,就能够为父慈、为子孝、为兄友、为弟恭。孝是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感情基础的,由父母对子女的爱,衍生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心也是男子重要的美德之一。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毛诗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⑤诗中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设喻贴切,用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后二句反覆叠唱,突出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小雅·蓼莪》的作者是普通士兵,他一直在外行役,为没能终养父母而深

感哀愧,因此写了这首发自肺腑的“孝”之歌,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写得至真至切。方玉润称之为“孝子痛不得终养也”、“千古孝思之作,尽人能识”⑥《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首诗通过反复“永歌”的手法,尽情倾诉了自己思念父母的痛楚心情,连用九个“我”字,情真意切,将哀痛之情抒发到了极致,把父母之爱和孝子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朱熹《诗集传》评:“言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⑦

五、积极进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一个人所具有精神状态十分重要,在华丽的外表下,还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乐观奋发的心态,这样才更能体现男子的智慧之美。

《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三章诗开首都以“扬之水”起兴,以“激扬之水,鲜明的石”象征政变的危急,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描写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其中有担忧,也有恐惧。诗歌里的“君子”就是深得民心的曲沃桓叔。诗人把激扬欢腾的流水,比做自己见到桓叔后的喜悦心情,热切盼望桓叔早日成为诸侯,自己也能够有所建树。所谓“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面对混乱的局势,诗人盼望能够效忠于明主,为百姓的安危积极奋进。

《邶风·北门》也描写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现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毛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尽管他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依然具有冲动和激情,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是一首成王自己诵唱的祭祀歌,他在歌中表示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在短小的诗篇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创建、巩固王朝所作出的不同贡献,同时又宣扬了成王为完成父辈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他不断进取,居安思危,志在兼济天下。

六、爱情忠贞。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对爱情的态度就十分坚贞,为了心爱的女子矢志不渝。在爱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另一半。在女性独特的视角下,男子的美德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态度上,只有忠贞不二的男子,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美。

《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六
《浅谈《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尊女卑》

浅谈《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尊女卑

【摘要】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是《诗经》中最为晶莹璀璨的一部分。它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诗经》中的婚恋诗具体形象地记录了《诗经》时代的婚制习俗,同时也体现了《诗经》时代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女性形象 男尊女卑

一、《诗经》中婚恋诗的由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祭祀诗、周民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政治美刺诗、战争徭役诗和婚恋诗,而婚恋诗也是《诗经》中最精彩的部分。《诗经》时代大致是由对偶婚向专偶婚过渡的阶段,对偶婚是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婚姻形态。由于主夫、主妻的婚姻相对稳定,所生子女已经能够确认自己的父亲,再加上频繁的战争使男女失衡,且男性具有生理优势,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男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对偶婚也由最初的一妻多夫逐渐演变为一夫多妻而成为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婚姻形态。正是由于当时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变动的婚恋关系时期,因而对于婚恋的看法就会存在有很多不同,进而引发人们的创作欲望,同时在这样的婚恋变动下,婚恋诗的创作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作者范围也很广,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使得婚恋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这些诗中也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男尊女卑的社会性质。

二、从《诗经》中婚恋诗的女性形象体现男尊女卑

1、强烈反抗的女性形象体现男尊女卑。

由于当时的中国虽然对于婚恋有了一定的放松,但是还是存在有一定的社会了礼教束缚,因此强烈反抗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中所占比例较少,但可以看出先秦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阻饶的强烈反抗。《鄘风·柏舟》中主人公已有意中人,却受到母亲的反对,她痛苦至极,一心追求爱情自由,婚姻幸福,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发出了“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呼声。如《召南·行露》中,表现了一个女子对强迫婚姻的反抗: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

从!

男子想借官府势力,强迫她从命,但她绝不屈服,痛骂男子是鼠、雀之辈,干的是穿墙破屋,陷害良民的勾当。《毛诗序》中说:“《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一个有家室的男子,要娶一个已有家室的女子,并还要以打官司作要挟,遭到不畏强暴女子的严词拒绝和愤怒斥责。不女子的不屈和坚定描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在《诗经》中出现的反抗的女性形象不止这两首诗,但是为什么在《诗经》中会出现虽少但是却描写的如此生动而形象的女性呢?这不仅是因为描写之人的文采,更因这样的现象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毕竟文学是源于生活的。而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已经对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公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但是从这些诗中也看出了当时的社会形象是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远低于男子,还有遵守“三从四德”。 如《鄘风·柏舟》中的女子没嫁之前在家收到母亲的强制约束,不能和自己心爱的男子结婚,《召南·行露》中的女子被男子强迫从命等,这都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下女子地位的低下。

2、弃妇的女性形象体现男尊女卑。

在《诗经》中描写弃妇形象的诗为数不少,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于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厌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邶风·谷风》以女主人公自诉的口气写她初到夫家时,家境贫寒,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在夫家尽心尽力工作,在收到丈夫冷脸对待是依然不忘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 不宜有怒。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对于家中繁苦的劳作她尽力承担,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也一再忍让。当她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还故意走得很慢希望丈夫能来送信,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 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 薄送我畿。”)这些都体现了男子的绝情和女子的懦弱。女子的懦弱不仅是因为爱情上,更是因为她们在当时的社会上的地位的地下,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就得忍受男子的冷落,女子的弃妇形象是女性地位卑下的一个显著体现。《卫风·氓》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刚开始时,氓对于女子极尽哄和温柔,但是婚后对女子却被氓所厌弃(“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弃妇形象极其传神,它把女子在夫家在生活上被使唤劳作和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的哀怨描绘的淋漓尽致,体现了弃妇悲惨的现象。出了这两首,还有《邶风绿衣》等也是深刻描绘了《诗经》时代女性遭男性抛弃虐待,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却又被弃的悲哀。这些诗篇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现象生动的弃妇形象。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弃妇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曾和自己的丈夫恩恩爱爱、同甘共苦,共创家园;那些遗弃她们的丈夫们也曾信誓旦旦,与子偕老。但当生活安定生计无忧,她们已容颜不再时,丈夫便喜新厌旧,无情地抛

弃了她们。在那个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没有反抗能力,孤立无援,正是在她们的声声哭诉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3、思妇的女性形象体现男尊女卑。

思妇是《诗经》中最常见的女性形象。春秋时期,战争十分频繁,政局动荡,使得《诗经》中因夫远征、行役而空守家室、独宿思夫的女性形象占有特别大的比重,如《王风·君子于役》和《卫风·伯兮》等。《王风·君子于役》塑造了一位怀念长期远出服役不归的女性形象,丈夫去服徭役已经很长时间,妻子在家十分思念(“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却不见丈夫归来影。这首诗既体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对战争的厌恶。而《卫风·伯兮》一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时,一方面为丈夫的英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因其出征而对他深切思念,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妇女感到生活的乏味和空虚(“首如飞蓬,其雨其雨,杲杲日出”)。 《诗经》中的思妇诗内容往往是丈夫出征。思妇们希望丈夫能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能为国效力的人,同时也是迫于现实战争的残酷需要,丈夫们不得不出征,因此思妇们在思念丈夫的同时也担心着丈夫的安危,而令思妇们担忧的还有丈夫的忠贞之心,她们怕丈夫功成名就之时也是她们被弃之日。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在当时社会动乱的情况下,一旦出征后有所成就,必定会得到封赏,有钱有势之后男子极有可能会抛弃原来容颜不再的妻子而另觅新欢,这也是思妇们的悲哀。思妇们每天翘首以待归家的丈夫,到时却惨遭抛弃何其悲哀!男子的先天优势使女子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下对于国家的贡献比男子要小,因而也造成了女子地位的地下,通过这些哀怨无奈的思妇诗表现妇女们对于现实战争的不满,对丈夫的殷切期盼却也担心彷徨的心理,同时也暗示了《诗经》时代严重的男尊女卑社会现实女不如男的普遍社会思想。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在《诗经》中最耀眼的婚恋诗在塑造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和描绘各式爱情是爱情(如追求爱情、幽会等)时,用词精准,生动传神,有着一定的文学研究价值。《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了反抗女性的勇敢,渲染了弃妇的悲惨,描绘思妇的哀婉无奈„„诗通过写这些无辜却悲哀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深刻揭露了男尊女卑残酷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诗经学概论》

【2】《中国文学史》

【3】《诗经》的女性和女性地位

【4】自然纯朴 秀外慧中——《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七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 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 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 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 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 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 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 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 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 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 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 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13 参考文献 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思想内容 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开始,中国文学正式拉开序幕。由于当时社会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自由性和局限性,因而此时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了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男女间的爱情是自由浪漫的,撇开了现代婚姻中“明媒正娶”的束缚,向往自由。表现男女间纯真的爱情诗篇大多写得十分热烈,那种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令人赞叹,他们求爱、幽会的地点、时间大多充满诗情画意,不是在春天的小河边就是在翠色欲流的树林中,这种自由浪漫的求爱方式融万物精灵于其中,正如动物界中一切求偶的动物一样,大胆而热烈。

爱情诗中的首篇《周南﹒关雎》①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之一,诗中描写一位男子向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求爱的故事,男子见到貌美的姑娘时,旌心荡摇,立即向姑娘求爱,大胆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且一见钟情,以至后来“辗转反侧”,终是一相情愿,把浪漫纯真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没有理会这位多情浪漫的男子,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爱而得到的欢乐,成了阿Q式的人物。

爱情表达上的自由浪漫,在描写情人的热烈和幽会的诗篇中更为突出。如《卫风﹒木瓜》②多么浪漫纯真,如《郑风﹒溱洧》③,描写的是郑国的民间节日,青年男女踏青的盛况与欢乐,在盛会的那一天,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互诉衷情,就如我们广西的“三月三”的歌圩。男女双方大胆而又热烈地追求对方,频频地向心上人射出“丘比特”之箭,在游人如织的环境中,忘记了游人的存在,一心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情,大胆地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生动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表达了求爱者的主动、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如: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询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在洧河边,人们快乐地尽情玩耍,这对恋爱中的男女,沉浸在快乐之中!他们相互赠送芍药,作为定情礼物。

《郑风﹒溱洧》①姑娘禁不住春天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外风光,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在明媚的春光里嬉戏,用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八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

目 录

一、论文提纲

二、摘要

三、正文

四、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摘要„„„„„„„„„„„„„„„„„„„„„„„ 3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和定义„„„„„„„„ 5

2.1感情真挚、执著的有情郎和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形象„„„„„„„„„„„„„„„„„„„„„„„„ 6

2.2勤劳能干、不畏强权、奋起抗争不公的好男人形象„„„„„„„„„„„„„„„„„„„„„„„„„ 10

2.3爱国的好男子„„„„„„„„„„„„„„„„„„ 11

第三章《诗经》好男人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13

3.1 君子形象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14

3.2 好男人与后世道德规范„„„„„„„„„„„„„„ 15

3.3 激励后人爱国爱家、奋发向上„„„„„„„„„„„„16

第四章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多偏重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男性则多为批判。《诗经》中男性形象并不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本文从《诗经》文本出发,结合先秦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挖掘好男人形象,研究塑造好男人形象所采用的手法,并阐述这些好男人对后世男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 好男人形象 影响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当时各个地区的乐调。雅是朝廷正乐,主要是西周王室的乐调。颂则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而《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婚姻爱情等多种类别,囊括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引人注目。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共有101首,约占《诗经》总篇目的1/3,据此他称这部作品为女性文学。而《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更是以女性为主角。大部分的作品,描写的是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女子如何思念男子,如何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子,或者描述她们被男子抛弃后的痛苦思绪,表现婚姻生活的悲剧。按照王安石《诗经分类诠释》的分类,《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共52首,其中有35首情诗是关于女子的,男子为主角情诗的只有17首。而且,在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代表的弃妇诗中,主要以女主人公的自述口吻,来表现家庭生活的不幸,很少涉及男子心理、心路历程的描写。所以, 长期以来,对于《诗经》中的男子形象研究颇为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笔者将从如何定义好男人形象和好男人的分类,以及《诗经》中如何表现这些好男人形象,以及他们对

中国传统思想中好男人标准的形成有何影响出发,重点研究《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

如何定义好男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出发点。《诗经》中男性形象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多极化的特点。有追求恋人的,有征夫行役的,有小吏怀怨的,有荒淫无耻的,有苦役抗暴的,有思乡怀故的,有旧臣遗老,悲缅故国的,有负心薄幸,始乱终弃的,也有描绘男性英武形象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在以往的《诗经》研究当中,这些男人多是被批判的。我们始终关注的是那些婚姻爱情悲剧中,受压迫和抛弃的女性形象,部分男性即使偶被提及,也未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于牺牲的陪衬,如《王风·大车》、《桧风·羔裘》等;或因矜持作态,被动地接受女子的求爱而成为嬉笑、嘲弄的对象,如《郑风·子衿》、《郑风·狡童》等。在爱情面前,他们既没有《召南·摽有梅》中女子的大胆,也没有《唐风·有杕之杜》中女子的急切,更没有《邶风·旄丘》中女子的泼辣。可是,虽然他们的形象没有《诗经》中众多女性形象那么丰满厚重,但是,他们的艺术魅力是不能全盘否定的。

喜爱读《诗经》的人似乎有个感觉,那就是《诗经》的婚恋诗中,男性似乎是被淡化了的,满眼跳动的都是些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但是,在这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诗经时代的男子也

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篇九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

文献综述

歌逍

2013/4/15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

歌逍

摘要:在对《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的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类型和《诗经》中男性人物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两方面,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诗经》;男性;形象类型;价值取向

谈及《诗经》,人们很容易想到“淑女”、“静女”等这些关于女性的诗,而对关于男性的诗知之甚少。按理来说,在《诗经》所发生的那个男权社会中男性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但男性为何被《诗经》遗忘了呢?其实,那个时代的男性并未被《诗经》遗忘。常言道,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可不可以说,《诗经》中并不缺乏男性,只是缺乏发现男性的眼睛?

一、《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类型

众所周知,《诗经》中直接描写男性形象的篇目数量不及女性形象的篇目,后世中男性形象一般无人问津,很少有学者提及《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或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一些学者勤于发现,分析、阐述了《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甚至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关雎》,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或寤或寐,言无时也。”可见男子的痴情。《郑风-出其东门》有一个不为美色所动的男子,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这样评价《氓》:“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在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的分析与阐述中,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痴情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邂逅淑女,从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念深长,以至于夜不能寐。男子到底能痴情到何种地步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已经如痴如醉。

《王风-采葛》中写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不难看出男子思念之殷切,用情之至深,典型的痴情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等待与姑娘约会的男子何其急切!何其多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荑草平淡无奇,却礼轻情意重,痴情种很容易爱屋及乌。

再如《周南-汉广》,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痴情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二)坚定者

动荡的年代,能考验爱情。《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世道的无常,注定相爱的人一生伤。沙场上生死无常,征人离别时,给妻子留下的与其说是誓言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在动荡的年代这种誓言却情比金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亡妻之事亦能考验爱情。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邶风.绿衣》中的男子睹物思人,因为无法忘却贤妻生前的一切,所以男子难脱忧愁。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男子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天气寒冷之时,男子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妻子活着的时候,四季换衣都是妻子为他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一切使男子深深觉得妻子事事合于自己的心意,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足见男子的坚贞。

(三)负心汉

与痴情种、坚定者相比,《诗经》中也不乏负心汉。

《卫风-氓》中写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对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始乱终弃,无疑此处的男子是一个负心薄幸的形象。

《邶风-谷风》中描写了一个更可耻的负心汉。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原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

将她赶出了家门。

再如《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郝懿行在《诗问》中指出:“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究竟有什么大不了的竟然使一个男子不顾在路边苦苦哀求的妻子!足见男子的粗鲁与无情。

二、《诗经》中男性人物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诗经》中男性的一举一动必然在《诗经》时代非同凡响。一些学者试图从《诗经》中的男性人物来探索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

《王风-大车》中写道:“大车啍啍,毳衣如璊。”《毛传》指出:“毳衣,大夫之服。” 这位大夫穿着大红色的用毛织品缝制的衣服,这在今天可不多见。

《园有桃》是《诗经》中一首忧国忧民的诗歌。《诗序》指出:“《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

在对《诗经》中男性人物的分析与阐述中,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取向可概括如下:

(一)讲求外在

1.衣着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歌中众女衣着素衣,更显得生气蓬勃,缤纷照眼。《邶风-绿衣》中写道:“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妻子给丈夫做的是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可见当时社会女子以服饰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男人思念女人的诗句 思念男人的诗句 诗经思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思念的诗句对男人诗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111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