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酒和月亮的诗句

酒和月亮的诗句

2016-01-06 09:42: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一《李白诗歌里的酒与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酒和月亮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一
《李白诗歌里的酒与月》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二
《李白诗歌中的酒和月》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三
《李白的诗词鉴赏月酒》

试看《将进酒》一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以“君不见”作为呼告语臵于篇首,横空而来、先声夺人,使诗歌更具气势,显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进而用黄河的雄伟、永恒,反衬出人生的易逝。接着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描写人生短暂只在

朝暮之间。人生的有限与理想的落空,成为诗人内心难以消解的苦恨,久久萦绕于心。唯有以白发来消解命运的无奈!即使在人生失意之时,李白仍然在苦闷的徘徊中唱出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人生最强音。

1.漂月: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李白《楚江黄龙矶南》)

2.水月: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李白《赠宣州灵源寺》)

3.白月: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杜甫《谒文公上方》

4.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5.月苦: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李白《过汪氏别业》)

6.浮月: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李白《书情题蔡舍人》)

7.月翻: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8.吐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杜甫《月》)

9.冰月: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一》)

10.松月: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李白《送蔡山人》)

11.银河月:含星动双阙,伴月照边城。(杜甫《天河》)

12.酒月: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李白《五松山送殷淑》)

13.月雪: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李白《秋山寄卫尉》)

14.水月: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李白《越女词之五》)

15.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李白《避地司空原》)

16.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1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月下独酌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

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人能举杯邀月,月能随人徘徊,与人交欢,这是

一种超常组合。但是,这种组合奇妙而不怪异。

这首诗不是像卢仝《月蚀诗》那样讲了一连串关

于“月”的神话,而是根据人们平常对“月”的

感觉加以合理的想象。“月亮跟我走”是小孩都熟

悉的感觉,“我歌月徘徊”只是把这种感觉诗化而

已。诗人在世上寂寞孤单,所以只能希望以月为

友,与月相亲。带着这种感情看“月”,就会感

到“月”似乎也在给自己友善的响应,于是就写

出了“我歌月徘徊”和“醒时同交欢”“永结无情

游”这样的诗句。实际上,这也是诗人感情的外

化。这种超常组合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它使

读者感到新奇而又切近,所以在千载之下,还能

引起读者的共鸣。

初识太白, 是在月光似霜的夜

晚, 看母亲指着明月吟那首《静夜 思》, 于是懵懂的心中, 有了一轮 明月; 懂得太白, 是落寞时与

太白一同“举杯邀明月”, 于

是零乱的酒中月, 揉碎

了落寞; 爱上太白, 是郁

闷之时和着太白一

同唱“借酒销愁

愁更愁”, 于

是停杯投箸,

月影与愁绪一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四
《李白诗歌里的酒与月》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五
《李白诗中的酒与月》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六
《李白与酒和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美

作者:杨丽娜

学校:洛阳广播电大

指导教师: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 年 年级:职称: 级秋本科班 08 月日

论文提纲:

题目: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美

论点: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诗中的至真·至善·至美

论文结构:

一:序论

从介绍李白引入李白的是个风格,带入本论题。

二:本论

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得出李白的诗歌是性情的直然流露;是主观感情的浓烈表达;是语言美的华丽体现。

三:结论: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正是其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的真、善、美才被后人所敬仰,称道。

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美

摘要: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解读、赏析,试论李白独特的人格形象与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完美统一:真性情的流露,源自于诗人至真的性灵与性情;高超与自然的艺术境界中体现出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感情表达汹涌澎湃,真切自然,成为诗人炙热情感、强烈个性的最佳表达形式;流动的语言美,承载着诗人流动的思想而使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与和谐达到了极致。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高度统一,成就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关键词:李白、至真、至善、至美

李白,字太白(公元701——762),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馈赠给后人的辉煌诗篇,更折射出他高贵的人格,既表现出他独具的诗歌风格,反应出一个正直而透明的诗人自我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典范的一例。其艺术美主要体现在至真、至善、至美。

一、 至真——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有人评论李白,说他充满了天真。也就是说,李白诗一个活的坦率、洒脱的人,他面前的世界,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而李白和李白眼里的生活,却又是一泓清泉,一江春水,晶莹透明而又活泼奔流,一直是追求着美好,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真切而不虚妄,实在而不渺茫的世俗难以逃脱的境界。可以说,李白是一个表里如一,坦荡透明的人,李白的诗即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李白诗当哭则哭,当笑而笑的人,在他的生活里,置身祖国的美好河山,他发出类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的赞叹;面对深厚的朋友之谊,他写下类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的肺腑之音;深切怀念故乡或亲人,他流露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潺潺思念;看到祖国山河惨遭侵扰,李白怒目圆瞪,唱出“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的铮铮誓言;面对皇帝的一时“宠幸”,他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笑声;面对佳宴美酒,自悲身世,愁怀难谴,他又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协调楼饯别校书云》)的感慨。。。。。。这就是李白,李白的诗就是他的性情的自然流露。

《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这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富于“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他酷爱自由,追求解放。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李白叛逆不羁的性格,他要登涉这些山川与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殊不知受宠之后竟然成供黄毒娱乐的工具,唐玄宗给了他特殊的礼遇,将他召到京城长安,但并不授予实权,只不过把它看做文学侍臣,让他做些行乐的词章罢了。同时,在官场的倾轧中,他还不断遭受到权贵们的排挤。这使李白陷于极大的苦闷之中。天宝三年,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先是离开长安,来到山东,第二年又离开山东南游吴越。在将要离开山东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当时的李白,可以说欲报国而无门,欲出仕却放还,思想上呈现出追求理想与憎恨现实,要逃避现实却又不能忘却的极度矛盾之中。李白要排遣胸中块垒,驱除心中苦闷,一个美好的神仙世界便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多么美好瑰丽的境界啊!且不说青山的雄伟陡峭,且不说“半壁见海日”的广阔俏丽,且不说“空中闻天鸡”的美好,单就那“迷花倚石”的迷恋,已令人乐而忘返了。单这还不算,诗人着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神仙世界:蓝天无垠,日月齐辉,天山的仙君们光彩照人,齐聚一堂,平等生活,自由歌唱。。。。。。诗人为什么要描绘如此美好的境界呢?无疑,诗人是想借这仙境来表达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眼里,这仙境就是他憧憬的生活,就是他梦中的追求,他借这样的仙境直脱脱的发出这样的呼唤:我爱这样的生活!又无疑在呼喊:我憎恨朝廷的生活,世俗的生活!这一如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李白一颗鲜红而跳动的心,就如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活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上没有不醒的美梦。梦醒之后,诗人有一种遗憾,有一种落,有一种抱怨,有一种无奈,人不是随心所欲的轻飘飘的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现实依然是那样黑暗,那样污浊,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感叹,甚至于又有皈依与隐居生活的念头,要骑白鹿,访名山,忘掉现实,逃避现实,但这又谈何容易,皇帝、朝廷、长安、中国。。。。。。现实生活硬生生地再一次撞入诗人的心扉!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诗人所神往的,但是他也很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痛苦的心灵,汹涌的心涛。诗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乎,他发出震惊天地的呼喊:“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上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蔑视。 这呼喊,犹如一声惊雷,犹如一道闪电。于这惊雷闪电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坚强不屈,刚直不阿的个性和爱憎分明、毅然决然的离开朝廷现实生活的态度。

这就是李白,爱便是爱,憎便是憎。诗歌主题的直白和显豁便出于诗人的性灵,源于诗人的性情,可以说,没有李白,便没有梦游,没有李白的性情,便没有李白的诗风。相对于一些诗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无力表白,一些诗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的羞羞答答,李白更显得纯洁,直露,并因此而可爱。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正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至真,是人生的楷模,是诗歌的生命。

二、 至善——艺术的高超与自然

李白说自己的诗“兴醋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苍州”这不单单是一种自我的炫耀,而且正是他的诗风的形象化肯定。杜甫说他“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称赞李白的诗歌具备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

李白诗歌的艺术诗歌魅力,必然源于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这种感情和个性使得李白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不再“老实”和拙笨,而是由这种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个性质变出高超而自然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是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我们极为显明地感受到诗人的主观主义色彩。在诗人眼里,天姥山是超越五岳、赤城和天台诸山的,在诗人心里,他可以乘明月,一夜飞度镜湖;在诗人看来,天姥山即使是“青云梯”,他可以任意攀登;在诗人笔下,天气的变化也可以随意驱遣;在诗人胸中,有一个发于我心,生于我笔的美好的仙境!——太主观了,太不可思议

了,但唯有这主观,唯有这奇岖,这才是李白!也唯有这样的“主观”认定,才能使诗歌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

其次是感情表达的汹涌澎湃。

李白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涌而出、一泻千里。既然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那么便毫不收敛,任他而去。要表达诗人这种感情,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事物不足与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更借助于绮丽惊人的幻想。为了突出天姥山的之高,李白用了“拔”和“掩”还不够,更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来表达;为了突出游天姥山之心切,诗人竟然乘上明月;为了突出山之陡峻,诗人喻山路为“青云梯”,甚至“半壁见海日”;为了给仙境的“诞生”做铺垫,诗人让“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为了让仙境飞速而至,诗人让天气陡然变化。。。。。。这一切便是夸张的妙用。更妙的是想象,除了可以乘明月,登云梯,任意调动天气,诗人可以让“洞天石扉,然中开”,可以想的倒仙境的广阔、辉煌,可以“想得到”仙人的光彩照人,可以“想得到”仙境的美好与自由。而正是这一切,也唯有这一切,才能把诗人心中的理想给表达得完美而又淋漓尽致,才能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白诗歌艺术的高超,同时又同性情的流露一样真切而自然。低俗的诗人也想夸张,也想幻想,但由于缺乏那灵气,尤其是缺乏功力,所以往往是画蛇添足,或者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往往与心愿相反。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恰恰来自于李白是有其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所以无论是夸张,无论是想象,让人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时实际,既感到特别又感到自然。就好想看了《西游记》之后,虽然总觉得孙悟空非人非鬼非神非兽,令人捉摸不透却又感到他确实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一个人一样。诗人不论是给我们呈现的意象,还是给我们奉献的意境,无论情景的瞬息万变,还是情结的跳脱勾连,都给人以自然之感。 这便是艺术,李白的艺术。

三、 至美——流动的语言美

如果说一首诗的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内容是一个人的血肉,那么,诗的语言便是这个人的肌肤,诗歌的语言尽管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但它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好的语言必定会很好的托起思想内容的肌体,使整个人体熠熠闪光,美丽夺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对自己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言当然属于这一类的。

该诗的语言是流动的。它像一条大江,汹涌奔流。有时江阔风平,缓缓流动,蕴含着一腔热情;有时突遇徒坎,腾空而起,发生壮烈而美丽的跌岩;有时遭到岩石,勇往直前,激起生命的浪涛;有时曲折迂回,如泣如诉,说不尽心中的不平;有时则冲出峡谷,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开头,诗人拿海客谈的瀛洲,拿天台、五岳等来衬托天姥山之高、雄伟,起笔突兀,开篇不凡,尤其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简直是一声浪涛,激起无数水柱,给人留下起初的印象:好高的天姥山啊!因为,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开始“飞越”天姥山。诗人借助美好的意象——明月,说自己乘之而来,又给人造成一个美丽的意境,就好像看见一条大江明净澄澈,随势而下,犹如一条白练,飘然而来,给人以无尽的美感。而一到登山,诗人那急切的心情就好像江水遇到了阻碍,而越是阻碍,诗人的心里愈是急切,于是采用了五言句式,写出了那期盼,那急切。特别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使人想象到那江水突然间徒然冲出重围,一下子开阔起来的情景,诗人因此而看到了闻听到了世外之像,世外之音。仅此还不够,那江水一旦来到夹岸桃花香,遥望翠山色的意境之后,似乎流连忘返,似乎是贪看,便至于滞留不前了。“前沿婉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尽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但是天外有天,景外有景,那条江水还要向前。于是仙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七
《宋词和酒》

宋词和酒

宋词中有关酒的篇章真是俯拾皆是,在宋词中大概与酒的关系最为密切。全宋词如果拿掉与酒有关的篇章,大概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一定是惨不忍睹。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也将失去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宋词与酒的关系是文学与酒的关系的一个突出的表现。所以,宋词与酒的关系是一种文学的承继关系,她是渊源有自,由来已久。

《诗经》中有30篇提到了酒;在魏晋时期,文人与酒的关系尤为突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政治家、诗人曹操唱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绝唱;以后嵇康、阮籍、陶潜更是推波助澜,将酒和诗融和到一个很高的地步。大诗人李白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豪迈;诗圣杜甫也有“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全唐诗中,涉及酒的有1000多首。

到了宋一代,文学与酒的关系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晏殊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叹,难怪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我则以为:宋词更甚于唐诗,宋词简直就是酒窖。 综观宋词中和酒有关的诗句,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感时

像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写下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家国之思溢于言表。多么苍凉和悲壮。

这部分占的比重少一些。

二、怀古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范仲淹《剔银灯》)细细的思量,能与刘伶一醉何等美妙?我们可以透过酒看到比较完全的范仲淹,虽然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千古名句,他也会有“争如共、刘伶一醉?”的无奈情绪。我想圣人也会理解这种情绪的。

这部分占的比重比第一部分多一些。

三、伤怀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夏竦《鹧鸪天》)。忍住离别的那份痛“相斟相劝”,在似乎平静的状况下隐藏着多大的煎熬。在煎熬难以自恃的情况下还是自己先醉了吧,为的是逃避那分别的一幕。写酒、写醉、写情直把一个痛字写得那么沉重。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朱敦儒《鹧鸪天》)。李师师是北宋后期汴京著名的小唱艺人,朱敦儒和李师师同是流落到南方的北客,当朱敦儒在酒席上忽然听到“当时曲”,他的感慨和惊讶表现得十分深

刻。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这是范仲淹先生的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诗人、政治家的比较全面的形象。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这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反其意用之,没办法醉了,愁肠已断,而且,酒还未到先已成泪;把愁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非常的别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酒醒何处?醒了还是没有醒?抑或醒了真不愿意醒。“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的内心一片凄凉。 这部分占的比重最多。

四、描摹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柳永《夜半乐》)。诗人眼中看到“酒旆”“烟村”“霜树,”,这是眼中的景还是心中的景?我们读到这里难道不是心向往之的嘛!“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晏殊《浣溪沙》)。“眉际月”以“脸边霞”相应,写得非常漂亮。

酒好在哪里?让诗人这么钟情?原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酒香么?抑或是人香?抑或两者都有?但也有“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周文璞《浪淘沙*题酒家壁》)。就为的是“安眠”吗?骨子却是“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功名泪”,有点凄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功名,如张居正又如何?李鸿章一定是抱恨黄泉;没有功名,那是成千上万,一辈子穷酸,不为世人看重;只有不多的几个人,虽然没有功名,也是窝窝囊囊,但留下了千古名作,他却含笑黄泉,如蒲松龄是也。

所以得找酒喝,“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有人家’”(宋祁《锦缠道》)。多么好的去处! 喝酒的时候,宋人是怎么个喝法?“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注意几个字,“听”、“吟”、“赏”,“听”是听萧鼓,应该还包括其他的乐器,“吟”是吟诗作赋,“赏”是相互欣赏诗作或外面的景色。欧阳修也有“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朝中措》)的绝唱,活脱一个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这种喝法才叫高级,才叫有档次。酒喝到这个份上,宋词能不好吗? 酒喝到“不知归路”的份上,你说好玩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你说好玩也罢,你说不好玩也罢,总之大概可以证明曹操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有道理的。因为“归路”尚记不起来,还会记起什么忧愁吗?

但是,也有没喝醉的,那感慨就多了:“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虽然也有惆怅,还是把离愁写得很豪迈刚健。十分难得。

还有条件好的,喝醉了不需赶路的:“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稳泛平波任醉眠”(欧阳修《采桑子》)。还有比这更爽的吗?然后是,“莲枝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欧阳修《采桑子》)。确实还有更爽的。

辛弃疾也很有意思,他的《西江月》这么写:“醉里切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真是酒后真言,醉里哪有工夫愁呢?“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大概也是酒后悟出的道理。“与尽信书不如无书”同一道理。后面就写得更轻松可爱了。

人到老年,希望和欢乐已经不可复得,只有对过去的追思和叹惋。“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是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酒徒萧索,”诗人老年有点凄凉,酒友酒兴俱无,但是,对过去的追思还是很强烈,“不是少年时”有多少感叹在里面! 人生遇到了红颜知己,你说难得不难得?“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于此可见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就不缺乏浪漫的情怀。

酒醒了咋样?“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张先《诉衷情》)。那“苦恨”真是苦不堪言,诗人在另一首词中写道:“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相伴”张先《江南柳》)说的还是酒话,把“苦恨”的情愫寄托于月亮,可以千里相伴,用以慰籍“苦恨”的心灵。这酒话真是恋人的箴言。爱得多么刻骨铭心。也有另一种情况,感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闲愁:“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晏殊《浣溪沙》)。那闲愁是寂寞,是留恋,是迷茫。

酒与宋词真正是相得益彰。

诗酒巅峰—唐诗与酒

中华民族的盛世唐朝把诗酒结缘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世难以超越!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酿酒业空前发展,酒已不在是奢侈品。唐代的诗人又把饮酒聚会、吟诗作赋两项活动融为一体,文人们常常借酒激发诗歌创作热情。唐代诗酒最相连,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以田园山水诗表现出盛唐时代的和谐宁静,反映出诗人喜山好

水、淡泊宁静的思想状态。很多作品都写出了诗人饮酒游赏、把豪放的诗情合着酒意融入自然,达到令人神往的境界。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谷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春中喜王九相寻 孟浩然

三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豪侠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等更是以一种豪情壮志,用酒与诗抒发诗人心中的英雄豪气。豪侠诗酒充满着高昂的信念、坦荡的胸襟,强劲的激情,浪漫的情趣。充分反映出盛唐时期士人的极其开朗的心情和豪健的气格。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缓歌行 李颀

男儿立身需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

业成功就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娥眉梳坠马,美酒清歌曲房下。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诗酒豪放,以酒诗歌咏心中之志!边塞诗酒,高扬着为国出征的雄壮激情,深含着诗酒抒发的豪迈情怀,成为盛唐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李白是盛唐文化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信和自负,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的气度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名符其实的“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便是其诗酒生活的真实写照。李白一生常饮酒放歌以言其志,其中一首《将进酒》更成为酒与诗的千古绝唱!诗酒交融,或是以酒咏志、或是以诗咏志,把诗酒文化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人难以超越的顶峰!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赞酒诗篇不计其数,但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出至盛唐。盛唐时期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树立了诗酒的高峰。 诗歌集选: 少年行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锤,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下独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道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毋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酒和月亮的诗句篇八
《且就洞庭赊月色_将船买酒白云边_解读诗人李白的月亮情结》

第3卷 第3期 2009年05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3 No.3Vol

May2009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解读诗人李白的月亮情结

杨 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李白是我国古代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月亮意象是李白一个永恒的情结。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是高亢激昂的盛唐时代理想和清明政治的象征;文化性格的标志;是诗人消解内心痛苦,,,还是诗人寄寓叩问人生、探索宇宙的哲理思考的载体。,代表了我国古代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 古典诗歌;;  [].] A   [文章编号] 1673-9272(2009)03-0100-04

Ξ

InterpretationofthePoetLiPo’sMoonLoveKnot

YANGCan

(CollegeofInternationalCultureCommunication,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410004,Hunan,China)

Abstract:LiPoisthepoetwhowrotethemostpoemsaboutmooninancienttimes.ThemoonimageisLiPo’seternallove

knot.Containinghugepersonalitystrengthandphilosophicalspirit,LiPo’smoonpoemsareidealandgoodgovernancesymbolsofthesuperciliousandrousedprosperousTangDynasty;it’sthesymbolofspirittemperamentandculturecharacter;it’sawaytodispelpainformhismindandconfirmhisownidentity;it’sthetargetforhimtoexpressloveforhisnativelandandthinkfondlyoftruefriendship;it’salsothecarriertolodgeattomakeinquiriesaboutlifeandquestthephilosophythinkingabouttheuniverse.LiPo’smoonimageismeaningfulanditstechniqueisquiteexcellent.Itrepresentsthehighest2levelachievementinancienttimesaboutmoonpoems.

Keywords:classicalpoetry;LiPo;moon;image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一直是一个多维度的意象。月亮以其永恒的阴晴圆缺、周而复始以及普天辉映、流光迷离的特性拨动着诗人们敏感多情的心弦,诗人或用来表达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个人抱负,或用来抒发喜悦或悲苦、思念之情,月亮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象。作为唐诗中最为显著的意象之一,月亮几乎出现在唐诗中的每一种题材中。李白是我国古代写月最多的诗人,翻开他的诗集,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

[1]

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李白以奔放飘逸,浪漫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2]”。苍山、江流、云海、大鹏、明月、长风、寒川……这些宏伟的自然意象无一不能被他摄入诗境,成为其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光明和伟大理想的意象,明月意象在李白的诗歌里得到了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最能代表其豪放飘逸的诗风。作为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天才诗人,李白的月亮诗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他在咏月诗中把自己的成败得失和喜怒哀乐都注入明月中,将饱含自我人格理想的“我境”融入空灵的“物境”,从而使物我达到了高度的契合。李白的月亮意象意蕴丰富,艺术高超,代表了我国古代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对月亮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欢,在他看来,

潇洒的风格阔步诗坛,其诗有旁人难及的大景观、大气象,充满奇思妙想,幻象迭起而又豪迈清新,常是

Ξ

[收稿日期]2009203212

[作者简介]杨 灿(1975-

),女,湖南湘阴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

100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他心中和笔下的月亮了。他给长子伯禽取乳名为“明月奴”;歌颂自己的偶像鲁仲连为

();赞美江南“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古风?其十》(女子是“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越女词?其);他将月亮作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浓情泼墨,倾一》

神气度。李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澄澈清明的的月光下尽情翱翔,肆意歌咏自己的情感,代言时代的心声,他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

();“俱怀逸月”《登梅岗望金陵赠族 高座寺僧中孚》(兴壮思飞,欲上清天揽明月”《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叔云》《塞下曲六首》其(三),“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送张秀才谒高中),“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丞》《赠崔司户文昆)诗歌里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真情喷季》

情歌唱,凸现自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创作

();“绿水净特色:“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从年幼时的()到年老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在采石矶为捉月而骑鲸仙去,月亮与诗人终身相随。据葛景春先生统计,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到咏月的有382首,占其总数的38%,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

[3]336次。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

薄而出,这是何等的豪迈和快意!诗人以汉月象征大唐帝国,以胡月象征外邦异族,热情讴歌了对祖国的、安社。

二、格、纯正的品质和傲岸的精神。李白生性豪放,任侠仗义,脱俗天真,水晶一样透明的人格正如高悬于青天,皎洁澄澈,不沾尘世污秽的明月。李白的咏月诗融注着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飘逸超旷的襟怀。在李白的心中,与他万里相随的明月,是圣洁的象征,是高尚灵魂的寄托。作为一个天才诗人,李白兼有游侠、酒徒、隐士、道人等的气质。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理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有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

();另一方一。”的政治理想《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富,形式多样。作为审美意象,月亮在李白诗歌中如影随形地辉映和浸润着李白的诗歌精神,使之升华为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解读李白的月亮意象,现,月亮纯洁空灵的表征下,意味。,并非出自偶然。

一、的象征

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诗人生活和创作的主导模式产生的巨大的文化内驱力构成的。唐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连结在一起。李白生活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健康发展的最高潮期。经济文化的繁荣,社会政治的相对太平,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爽朗大度、自由开放的“盛唐气象”。这极大地激发了唐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时代优越感,他们普遍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前途充满无限信念和展望,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了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激奋昂扬的气概,他们在创作中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精神的优秀代表,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了这种盛唐气象。盛唐文化的繁荣是南北文化交融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李白有着浓厚的异族文化家学背景和南方巴蜀道家文化传统,他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时代潮流的影响,并走在这潮流的前列。李白自信狂放、俊逸洒脱,少年时代即喜欢读奇书、作辞赋,“十五观奇书,

()才子之气初见端倪。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他有

面,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返于自然、追求自然的思想给了李白极大的影响。李白认定的理想人生是在坚持人格独立的前提下功成身退,诚如他诗中所

()。言:“功成谢人间,从此一垂钓。”《翰林读书言怀》因

此,尽管李白希望功盖寰宇,在等级森严的仕宦官场中,他始终视富贵如浮云,不屈于权贵,保持着潇洒自

(如的风度:“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他大胆宣言:“乍向草中耿介死,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他大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他洒脱吟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游天姥吟留别》

()。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种特立

独行的人格精神,折射在其文学创作中,使其诗歌,尤其是月亮诗充满超旷飘逸之美。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曾说:“李白先天的资质秉性,有一种对光辉明亮事物憧

[4]

憬、追求的本能。”的确,明月意象正是李白明朗旷达

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天情怀,“为君一击,鹏飞九天”的远大抱负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出自时代精神的激励与鼓舞,他由衷地崇拜并讴歌那些古代英雄,在讴歌中寄托着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明月高悬天穹,光明皎洁,在诗人心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清明政治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的象征。月亮以其清新脱俗、温雅平和和纤尘不染象征着中国知识分子骨气清洁、高雅娴静的精

的人生态度的表征。只有在明净的月光下,诗人才萌生了精神解放的超越理想,产生驱遣万物的浪漫豪情,诗人活泼灵动的灵魂,浪漫洒脱的气质尽显诗文中:“月

();“醉看风落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最擅长用大胆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

的夸张、新颖的比喻来塑造月的形象,表现了惊人的想象力和热烈奔放的感情:“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101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亮竟然可以被一阵急风吹落,而《寄韦南陵冰》

家园之思以及月圆人不圆的感伤。“千里共婵娟”的明月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学范畴,已成为离人互寄相思的感情载体。月夜思乡思家,成为中国人传统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李白一生漂泊,浪迹天涯,明月是其抒遣乡愁、寄托相思最理想的意象。

李白之爱月与对故乡和友人的怀念,这两方面的感情是交融在一起的。明月是诗人心灵自由的故乡,对明月而思念家乡和亲人,诗人的感情是深沉而真挚的。人是故乡人,月是故乡月,多次在诗歌中出现的“峨眉山”月就是诗人心中故乡的代名词:“峨眉山月

();“月出峨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嵋照沧海,),,仿似月亮入中京》

明月的清辉竟然可以像美酒一样醉人,且可赊可买: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暂就东山赊月色,酣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真是令人匪夷所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思!郑庆君先生因此评论说:“作为天才诗人,李白的诸多诗作都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加之诗人的不拘章

[5]法,勇于打破常规,后人一般难以效仿。”确实,李白

的浪漫中不仅有豪放,还有近似儿童的天真,这正是李白最吸引人之处。

三、月亮是诗人消解内心痛苦,确认自身人格的方式

中国士人大多经历过“入世”和“出世”这种充满矛盾而又痛苦的心灵历程,李白也不例外。李白有着高度的自信和自负,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才干。,;并之

以为心,自白始,,。月亮在这儿已又如“我心亦依旧,屡梦松上

);“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楼”《太原早秋》故乡不()对故土,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陂二首》

诗人始终怀着赤子之情。至于《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意象和相思之情交融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更能激发起久离故乡的人们的共鸣。

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思念朋友的月亮意象奇丽,境界阔大,情深意切:“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送张舍人之江东》

(),明月是诗人友情的象征,也是友人《寄淮南友人》

。渗透李白一生的既有儒家经世济时的入世进取,也有道家消隐遁迹的出世逃避。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渴望与失望交织的激愤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之所以选择明月作为自己感情交流的对象,主要是源于李白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尴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实现精彩恢宏的生命价值,现实中却壮志难伸、怀才不遇;有着自由不羁、任性自适的人格理想,现实中却备受压抑、举步维艰。李白曾经有过供奉翰林和入永王李

幕府的两次从政经历,但两度遭

贬,历尽艰辛。生活上四处飘荡,穷愁潦倒;事业上知音未遇,壮志难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失落,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获得补偿。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济世理想无法实现,内心的失落迷惘、生命促迫的忧患使诗人试图顺应个性解放的召唤,在老庄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下,去追求一种逍遥自适的生活境界。此外,月亮的圆缺、月光的缥缈和时间的飞逝也契合了诗人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情绪的跳跃动荡,纤尘不染、光璨皎洁的明月于是成了诗人消解其内心痛苦,确认自身人格的最佳方式:“迁客此时徒极目,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玉阶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月”《《子)。夜吴歌》在诗人的沉吟中,饱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

高洁品格的象征:听闻日本使者晃衡遭遇海难,诗人

(伤心不已:“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诗人运用比兴手法,深切表达了对友人不晁卿衡》

幸溺海身亡感到的惋惜和悲痛。最为著名的句子大约

(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了,诗人把把友人比喻成有高洁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品德的明月,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自己的一颗愁心寄与明月,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籍朋友的孤寂与愁苦慰问朋友,打破了时空阻隔,直接与友人倾心交流。凸显月意象,极写关怀之切。情思缠绵,蕴涵深挚。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五、月亮是诗人寄寓叩问人生、探索宇宙的哲理思考的载体

中国的月亮意象体现了一种宁静、思念、神秘、孤独,一种冲破封闭的向往和渴望;集中了消极与积极的二重性,明显带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忠孝仁义”及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痕迹。因其皎洁高悬、亘古不变的独特自然现象和传统的对乡土的依恋、理想的追求、爱情的向往、离别的哀怨等心理内容,月亮意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和精神风貌。古人对月亮的盈亏圆缺抱有莫大的神秘感,赋予了月亮不死与再生的意义。以明月为媒,探索宇宙的奥秘,表现人生的哲理追求,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月亮意象思维的一个重要

展的感慨,明月的柔婉和高洁使诗人的孤独心灵找到了依托。

四、月亮是诗人抒发热恋故土,怀念友人之情的对象

月亮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遍的意象是望月即起的

102

[7]

母题。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同样渗透着诗人关于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杨仪在《李杜诗学》中评论说:“以人类童年的幻想来描写明月的生命形象,又以人类成年的沉思来反省明月的命运形态的。这种双构性思维,使

[8]

全诗具有既天真烂漫又焦虑悲凉的复合格调。”

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种种思考,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在以民俗文化为内核的基础上,熔铸了诗人自己的人格和情趣,既体现了民俗文化审美特征的共性,又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所以,当他失意、落寞时,月亮就成了他的精神家园,诗人通过诘问月亮,达到对人生、社会、宇宙的透悟,将亘古不变的明月与变幻无常的人事相对应,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如《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能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月光代表超越人间社会盛衰兴败的历史,诗人吟出了心底

(的无尽感叹。又如:“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洲”《月夜)金陵怀古》“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流洲。”《金陵三首》其二),诗中寄寓着的对仕

六、小结

“月缺白无味,白无月不逸”。月是李白生命的一部分,已经融人了诗人的灵魂,是他的精神上的世外桃源,是他永恒的情结。沉醉在月光世界里,克服了现实社会的沉重感和自身的孤独感,李白才真正成为李白。李白笔下飘逸不羁、浪漫狂放的明月是人格化之月,是他人格之写照,。,走向高峰。。

[]

[1]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 (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3] 徐文海,李晓峰.李白诗酒人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

[4] [日]松浦友久著.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M].刘维治,译.上

途蹭蹬的失意、生命促迫的忧患;对历史人物的感怀、对现实人生的领悟,,酒问月》,诗人借着酒兴,,。,从月归到酒;,将人与月反复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凸显了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李白这种哲理性的月亮诗,将人类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的体认,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展示了作者深邃而饱满的感情世界,那是一种高昂而旷达、疑惑而执著的生命体验。

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自由穿梭于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与仙界鬼域,既使诗歌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自我人格情趣。如其《古朗月行》,诗人以童趣为引导,引出了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描写了月亮的神韵飘逸,也展现诗人起伏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 郑庆君.李白“月亮”绝句的功能语篇分析与语篇模型[J].中国

文学研究,2008,(3):32-35.

.最录李白集[C]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酒和月亮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酒和月亮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酒和月亮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116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