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

2016-01-06 10:22: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一《王维山水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王维的山水诗小学》,供大家学习参考。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一
《王维山水诗》

说说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摘要:盛唐伟大的诗人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他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他一生留下的四百多首诗歌,有许多成为千古绝唱,经久流传。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诗中有画,宫商迭奏;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美

“诗的意境”又称为“诗境”,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所创造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所以诗中选取的意象的特点,即诗中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意境的特征要符合人的情感。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据这一标准,我们来看王维的作品:

唐朝诗人王维,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外,鲜有堪于比美的。就其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和表现而言,王维的艺术个性更为独特,堪称古代山水诗艺术巨星。王维的一生创作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 诗画之美——虽是诗,却有画的意境

山水画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都是非常讲究意境的,画家要将他观察到的景物,用手中的色彩,去表达其事物的内涵意境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山水诗实际上就是意境的画,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

严羽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诗辩》)告诉我们王维的山水意境深远,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其艺术构思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清代画家方熏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山静居画论》)说的是描写虚的东西,来表现现实的东西。例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就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些虚而飘渺的境界,向我们展示了水域宽阔,水流狭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其中的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这样虚无缥缈,却能真切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景象。

诗人王维把国画中水墨山水的运笔之法,巧妙地用到了诗歌的字里行间。他把眼中观察到的景物,经过字词的酝酿,巧妙地遣词造句,表达出了深远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境界。”

他是一位集诗歌、绘画、音乐、书法等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文

化巨人,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歌,能精确地、细致地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之处。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的物态,动态或者静态人和事物,他都能通过细腻的笔法,加上语言上用辞设色,利用诗歌音调的和谐,向人们奉献出一幅幅绝无伦比的山水画!因此,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苏轼曾经赞美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王维的诗之所以这么有意境特点,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很有关系。当时的王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山居秋暝》这首诗就是最好的体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深秋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初看诗句,似乎信手拈来,随意挥写,但语出自然。寓意深刻。在这首诗里, “空山雨后”的凉爽, “松间明月”的幽光,“石上清泉”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在竹林里女孩子们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静态,都巧妙地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真是一幅绝妙无比的山水画,也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通过对“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这些具体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诗人的那种希望远离尘俗、过桃源生活生活的心里话。另外,诗中那些清新、自然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还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我曾请当地知名书法人士书写、装裱,悬挂在正屋。

这首诗的意思是: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溪水流淌和朋友狂歌的动态,寒山苍翠的静态,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自己、醉酒的友人,一个喜欢寂寞、一个喜欢放荡;还有山涧溪流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正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吗?

再如《终南山》也是诗画合一代表作之一。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椎夫。”

诗中的太乙峰,是终南山主峰。王维从主峰着笔,统观全山,把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用短短的四十个字,就刻画出来了。前六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最后两句却撇开山来写人。通过写人,更加衬托出山势高大险峻,宛如画家用人的身体与参照物形成对比一样。可以说这是一幅工笔画,把终南山的远景、近景、山体、行人描写的惟妙惟肖,画面十分丰富。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了生命!

二、 诗情之美——虽是诗,却情感横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写山、写水、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有一种情感的陶冶!同时,他的山水诗又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田园乐七首》其六曰:

“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作者在描写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着自己闲散雅致的心情,让我们感到不仅仅是在读诗歌,更是在欣赏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画卷。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极美极妙的田园意境图。

《渭川田家》在借景抒情方面是代表: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整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从细微处入笔,抓住典型情节,景物特点,借景抒情刻画出田园美丽、繁忙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深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受感染!

在王维这些写景的诗中,我们总能找到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恰到好处柔合的句子,感受到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淌。他总是在描写具体景物的同时,流露出主观感情,使诗歌情景融合。把读者带入诗的意境。

如《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就很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二
《王维诗四首》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三
《论王维山水诗的意象特征》

【关注】!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训练之我见

●谢永民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通过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月光曲》中描写茅屋内清幽的氛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让学生精读,诵读这些片断,揣摩与品味语言,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在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四、贴近现实生活,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为感知《我的战友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如

邱少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当热气腾腾的油或汤倒在手上,你会怎么样?当烧红的铁块掉在衣服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而现在是比油或汤或烧红铁块不知要烫多少倍的熊熊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身体,想象一下,那痛苦该是多么难于忍受啊!接着,还可抓住描写的语言,引导学生再造想象,想象被烈火包围着的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再造想象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形象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唤起学生鲜明的视觉形象。

五、关于语感训练的几点思考

1.表情朗读,体验情感。进行表情朗读能更深入地领会课

文内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记叙文。在教学中应用深沉悲痛,哀婉缓抑的语调进行表情朗读,以再现一种催人泪下,无限哀思,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想象朗读,渐入佳境。语感与想象密不可分,而想象要有

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朗读中于脑海处浮现出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体会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抓住关键词句,训练语感顿悟

一篇课文的中心,有赖于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剖析,使抽象的词句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句子的中心词,还是全文的贯通点,此时,教师得紧抓这个中心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以“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四件事,领悟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格。

三、抓住精彩片段,增强语感训练

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些写得很精彩的片段,这些片段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概括。蕴涵“天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凡卡》中描写乡村夜晚的美景: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林海》一文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低点儿的

1.语感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

言语作品反复颂读的过程中习得的,老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

2.语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

持之以恒,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教师的语感教学要循序渐进、切不可半途而废。

3.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核心,必须解决好

教学内容问题。但现在语文教科书在编写指导思想、课文选择、习题编排诸方面还没有真正围绕语感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这就必然会影响语感教学的实施。因而教师应及时补充优秀的语言文字作品,拓宽课外阅读面,弥补目前教材的局限。

(大城县西陈小学)

论王维山水诗的意象特征

●相龙芳

王维的山水诗是借助他所选取的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他用一系列典型而富有个性的意象构造了一个奇幻秀美的艺术世界,使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的意境特征。

王维山水诗总体的风格是清新淡远、风清骨峻、自然脱俗。下面我们就从意象选取方面来分析一下王维山水诗中的文学意象特征。

一、主观虚拟性

王维作为一代“诗佛”,尤以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山水诗流传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注重抒写自己对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切身感受,追求韵味和情感的高超艺术,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是与文学意象的主观虚拟性联系比

较紧密的一个特点。王维一生笃信佛教,他以禅宗的思想来对待人世间的一切,所以他能用安静从容的闲适心情去关照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并从中觉悟其微妙变化。

首先是以“空”为代表的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王维深知“真空妙有,无异无碍”的禅家三昧,所以他的山水诗既构成了禅的状态,也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优美深邃的意境,无论从哲学还是从审美的角度,都达到了极为灿烂澄明的层次。在王维的山水诗中,“空”字共出现了398次,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带“空”字的意象,如“空山”“空林”“空翠”等等。王维用“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空虚孤寂的审美环境。

其次是动静结合的禅学意境。“静”是佛学术语,也是中国哲学的范畴之一。佛家喜静,并且以之为宗教修习的根本要求。佛门之“静”,往往就是“定”,要求习佛者心如止水,不起妄念,

2008.5!41

!

数理化研究【关注】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抓好入门教育

对刚接触物理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兴趣很快就会消失。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像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张纸的厚度?学

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

于一切法不染不著。在王维的诗中,虚空寂静而自由自在的心境便与“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自然山水有了紧密的契合,“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在这种呈现物之境与物之《竹里馆》,此诗深得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我之境与我之性。如

“无我”之妙境,诗中物的意象“幽篁”“深林”“明月”,极写环境之雅静。在一片清寂的氛围中,诗人体验到了物我一体的自然而令人神往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诗人用禅炼就的一颗澄净空明之心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论是“静”、“空”,还是“远”、“闲”、“寂”等等,都是王维诗心的一种昭显。佛之性与诗之心相互映照,造就了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与“动静合一”都是禅意在王维山水诗中影响作用的结果,它们为王维山水诗创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王维山水诗中的意象的选取,也是在宗教理念和审

“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成的?学习

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

因此,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长度的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

四、坚持强化训练

、“千克/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

从而让诗中其他小的意象焕发了生机。清水、白石、浅滩、绿蒲皆受这个大而朦胧的意象的统领,从而形成大意象统摄小意象生发意境的审美模式。

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也十分仔细,他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和动态,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因此,他的山水诗十分重视色彩的运用,并且重视色彩的相互映衬、相互调和。他的诗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淡笔勾勒,真可谓是“淡妆浓抹总,给人山水画般美的感受。相宜”

其次是音乐美。王维精通音律,对音响世界亦极为敏感。他的山水诗虽然以静为主调,但在静里往往有那么一声或几声富于灵动和生命气息的音响,从而使他的山水诗不再那么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机和生趣。如《鸟鸣涧》一诗中,作者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来营造夜之宁静。这种静实在是到了极点,就连桂花落地之声也都能听得到;诗的后两句写月亮升起,使山鸟惊觉起来,时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在极静的山谷中,这种鸣叫显得特别清脆而悠远,使诗歌无形中加入了一种音响感。

三、寓意象征性

象征意象是一朵花,它的真正生命在于它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意象不但有形象的感性外观,还必须有一定的传情内涵,寄托一定的寓意。它是人的情绪情思投射于物,物我合一的结晶。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自开落”)中的“芙蓉花”,就是诗人宁静佛心的一种映照,是一种超乎客观物象的一种象征和寓意。

意象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就是象征意象,象征意象是以某一物象间接的表现某种寓意,而这种寓意大多属于精神范畴且比一般寓意更深广,意与象距离更加遥远。

由此看来,文学意象即是主观虚拟性、直觉感受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凝合和传情达意的媒介,是引领读者进入作品境界的桥梁。王维的山水诗正是通过一系列山水意象给我们创造了如画如乐如禅的高超艺术境界。

(费县一中)

“空山”“深林”“幽篁”等意象。美眼光的融合下进行的,如

二、直觉感受性

王维“博学多艺”,性格敏感。他在音乐、绘画方面的深厚艺术素养使王维比一般人能更精确细致地捕捉到自然界的美和千变万化,使他的山水诗意象表现出鲜明的主观感受特征。

首先是绘画美。苏轼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入诗歌的天地,用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往往能通过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他重视意象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用绘画的眼光和角度精心安排,使其诗描写细微而不失恢弘大气,意象纷繁而不失紧凑和谐。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形象之美被塑造得十分到位,同时又能注意到与绘画相通,使诗歌之景美轮美奂,清丽自然,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如坠画中。如《白石滩》一诗:“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诗人用极素净也极优美的文字描绘清水、浅滩、白石、绿蒲,它们相互映衬,更把皎洁的月光映衬出来。这首诗好在它用含蓄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月下浣纱的少女形象,是这个意象将白石滩的风景赋予了人情的魅力,

422008.5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四
《王维的诗全集10》

颂 王维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注释: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武帝时称渭城。

浥:沾湿。

客舍:旅馆。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注释: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注释: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4、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生长于南方的红豆,入春以来不知长出多少枝条。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

注释: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君:你。

采撷:采摘。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

觇:侦察。

觞:古代人喝酒用的酒杯。

6、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译文:

一斗新丰美酒价值十千元。京都长安有很多的游侠少年。今日与你相逢,一见如故,为你开怀畅饮真是痛快。我们的马就系在高楼下的垂柳边。

注释:

斗:酒器。

游侠:好交游、使气性的人。

意气:意志和气概。

7、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角弓上的箭和着强劲的寒风呼啸射出,英武的将军飞驰在渭城的郊野狩猎。枯草

茫茫,挡不住猎鹰敏锐的双眼,积雪融尽,疾驰的马蹄越发轻快。转眼之间,马队穿过新丰市,回到细柳营中。再回首,遥望那挽弓射雕的地方,只见笼罩着大地的暮云却一片平静。

注释:

角弓:装饰着兽角的硬弓。

渭城:古时的咸阳。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8、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在山中送别了你,太阳落山时把柴门掩上。春草年年转绿,不知你能不能回来。

注释:

扉:门扇。

王孙:指所别之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9、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

不知香积寺在哪里,走了好几里才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木参天没有人行的小路,深山里不知何处传来阵阵钟声。流泉遇到岩石发出幽咽的响声,日光照在幽深的松林上生出寒意。暮色降临宁静潭水弯曲之处,安然修禅制服各种欲望。

注释:

无人径:不见人影的径路。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曲:水边。

安禅:安然入禅境。

10、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红红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萦绕在早晨的烟雾之中。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注释:

宿雨:昨夜下的雨。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

犹眠:还在睡觉。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五
《谈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六
《第一课王维与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七
《第一课王维与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八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

浅析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

摘要: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的成就最高。他的山水诗以高度的意境、旷远、宁静、和谐的情调,展示出各种美和韵味,使我们沉醉其间,忘却累世俗念。在文中,笔者试就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四个不同方面解析、探究其山水诗的艺术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09-02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凭借其多才多艺,以及独特的禅悟之路,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空寂诗境的山水诗,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的古代自然山水诗的巨星地位。那么,王维的山水诗究竟有何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正是王维山水诗中流溢而出的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和诗画美使摩诘之诗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和深刻审美启示,因而,具有一种深层的审美意蕴。

一、意境美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诗人描绘自然景物,目的就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我们在王维山水诗中所看到的,是诗人对自然生命的亲切感。诗人运用诗意的笔端、敏感的触觉以及诗人的独特角度,将笔下的山光水色描绘得千姿百态而不零乱,色彩缤纷又不失素雅。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短短数句,将雨后的空山,晚秋的天气、松树、明月、清山石、竹木、浣女、莲叶、荷塘、渔舟等十几个对象自然而有序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将形象、音响有机地组合,构成一个整体画面,令人观之如临其境,听之如闻其声。清新自然的山村之韵,素洁幽雅的乡野之风,一派和乐融洽的诗意天地。“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山水诗人,其山水诗的艺术境界是用清新自然、素洁幽雅几个字简而言之。再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作于作者终南山隐居时期。诗人信步游逛,进入深山,来到了云峰,遇得佳境:在古木参天、杳无人迹的云雾山中,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古寺钟声,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给山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泉低吟呜咽,阳光透出寒意,深山的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清冷荒僻、古朴深邃。云峰山寺,古木幽径,深山远钟,泉声危石,冷日青松,诗人营造的意境与提炼的意象很是出神入化。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一联中“咽”、“冷”二字极见炼字工力,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作者在此境此景的感染下,渐渐摒弃心中的俗世杂念,慢慢静下心来安然自得地随处游赏,看到危石间的泉水、日暮中的青松,不禁沉醉,其间,忘却累世俗念,静坐参禅,表现出诗人一种

超然物外的心境。胡应麟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二、禅趣美

王维与禅宗有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本人更是被后人尊称为“诗佛”。下面,笔者就从禅理、禅意、禅趣在王维山水诗中的具体体现,试从不同角度的分析来说明王维山水诗中的禅趣美。

(一)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

王维在诗中放逐了自我,消解了情思,尽可能按景物的原样呈现。这种“无我的禅宗思想,使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哲学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形成一种优美深邃的意境。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苔,一作“莓”)

这首诗给读者勾画出一幅深山静景图:诗人偶入深山,不见一人,但隐隐约约好像听见了人语。作者当时并没有做过多的揣测,只是“返景入深林”,回来时只看到深林的影子斜斜地照在青苔上。诗句中完全将自己抽离,只是展示一幅“深林”与“青苔”、“深山”与“人语”的优美深邃,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适、一尘不染的悠远意境,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静,了无尘世牵累。

(二)“动静不二”的禅意神韵

王维的山水诗,看似静穆寂寥,实则处处跃动着生机与活力,往往通过动态的描写将静衬托得愈加分明,常令人有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耳目一新之感。钱钟书先生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

而愈见其广。”

诗人在《鸟鸣涧》这首诗中将“静”与“动”有机结合,使此诗的意境超越了死气沉沉的静而达到了富有生命力的沉静飘渺的效果,体现了诗人“动静一如”的禅意神韵。“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此诗的惊人之笔。本来山中的春夜是寂无声息的,花儿悄然落下,云儿遮掩着月亮,鸟儿也似乎要沉睡了。可是,月亮突然破云而出,银光洒满了山涧,鸟儿亦被惊醒,啼声回响山谷。空谷中仿佛突然间有了生机,有了生命。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平实、写实的,是动的,但是它所表达出了永恒的静的意味,本体的静。花开花落,鸟鸣春涧,多么美啊,就在这片刻直觉中,你感觉到了存在的不朽。

三、音乐美

王维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知音律、善弹琵琶,长期安居于田园林泉的生活逐渐让诗人对大自然的各种特征及意象有了独到的体验,也更加善于捕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来反衬和突出幽寂静谧。

(一)对自然之声敏锐的洞察力

王维作为一名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敏感而细腻。他善于抓住常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和声息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境。其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兴阑啼鸟换,坐久花落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都用清新含蓄而又饶有意味的笔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悄然声响,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位声乐大师敏锐的洞察力所倾倒。

(二)对韵律准确而富有节奏感的描摹

诗人对音律也擅于准确而富有节奏感的描摹,诗人对大自然各种音响的描绘,或采用象声词摹刻声音的情状,巧妙地“寓声于景”,引发读者的想象力,从景物的形象和色彩中“听”出声音来,并且使用迭字,加强节奏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感受到的音响美和动态美,且富有节奏感,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而有淡远之意。

(三)驾轻就熟地使用各种诗歌体裁

王维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各种诗歌体裁,尤以五律和五言绝句的造诣最深,经相关人士整理后发现,其山水诗多用五律和五绝写成。诗句的平仄、字音的长短,字调的轻重等第一些因素的共同有机地组合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形成和谐流畅的节奏韵律。其《山居秋鸣》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在“松间照”与“石上流”动静中,自然地流淌出了大自然间的跫响,极富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王维的诗中,既有“庭槐北风响”的松声,又有“飒飒松上雨”的雨声,还有“泉声咽危石”的水声,还有鸟声、猿声、鸡犬声„„诗人通过对音响和景物的巧妙安排组合,构成一幅声音与景色的盛宴,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四、绘画美

王维以他深厚的绘画造诣,在他的山水诗中巧妙地借鉴各种绘画技巧,使他的山水诗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的直观性。正如《史

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篇九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使读者在如画的自然美景描绘中物我两忘,进而去体味诗人体验的佛禅意趣。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这主要是缘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在描写山水自然的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境界。品读王维的山水诗歌,读者常常会被其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林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王维的山水诗歌创造所达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妙境界,极易诱发和开拓出读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体味诗中所包含的情、理、意、蕴、趣等无穷韵味。可以说,王维的山水诗善于将其生命感悟与眼前的自然景物相组合,将诗情转化为读者经联想就可把握的生动画意,又在灵动的画面里渗透其浓郁的诗意,通过“诗情画意”完美地体现其崇尚佛禅、感悟生命的审美意识形态。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有了情与景的交融,读者才可能在实境(景)的诱导下开拓出一个更为丰富、广泛的审美想象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与扩大;另一方面,是读者伴随着对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读者由此获得一种“不尽之意” 和“味外之旨趣”。而抒情艺术作品的理想状态正是要创造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审美意境。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王维的山水诗作,不仅仅善于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状貌做细致描摹、刻画,使自然之景显得生动具体,实现其“如画”的可感境界;他还更擅长在这些“如画”的山水自然形象上承赋一种别样的意蕴,体现出一种抽象的哲理——即禅宗的色空观念。

历史上以佛禅为内容的诗歌并不少,唐代佛风炽盛,此类诗作更多。与唐代其它谈禅说教诗作有所不同的是,王维那些表现禅宗哲理的山水诗作,总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艺术创造来

描绘自然的独特形象这一特殊手段,把佛教禅宗的那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景的感性形式之中,他总是能巧妙地借助山水自然之物的外在形象和生动具体的灵动画面,表露诗人自己独到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王维生活在佛风炙热的盛唐时期,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他对佛禅是越老越执着。佛教禅宗思想不仅影响了王维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使他与社会似远非远,与政治若即若离;而且也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在诗歌创作的意趣上,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佛禅义理融入作品中,以佛禅视角审视自然。因此,王维的山水诗歌总是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佛禅色彩,在散发着浓郁自然空寂意识的同时,又洋溢着物我相容、物我两忘的无言大美境界。

王维山水诗歌的无限魅力主要来自于其深邃的意境。在选景方面,他似乎刻意又随意,能朴素而自然地为情造景。自然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过程中,他惯于捕捉与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并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与眼前之景结合在一起,借助自然美之形象来寄托其为之执着的禅学思辨,从而把佛学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通读王维的山水诗歌,我们会发现诗人特别喜欢描写和刻画那些清寂空灵的山林、光影明灭的薄暮、似有非有的雾蔼和扑朔迷离的光与影,并以此来表现他对自然万物空寂状态的感悟与体验,这些自然景物在他的笔下自然、随意、可触、可感,似乎是俯仰既得、随意拈来,却又古灵精怪、瞬息万变。王维所极力追求的这种空寂的诗歌意境,正是他的佛禅色空思想意识的体现。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写景上更为渺远、灵动和沉寂,在表现禅理方面也更为巧妙、独特。诗中那种空寂的意境,其韵味尤其幽远深邃。全诗仅用了寥寥二十字,择取空山密林的一隅,只描写了傍晚时分林中之景的瞬息变化,却给读者展现了一帧深邃渺远的深山静景画面,引起了读者对当存在生命意义的幡然惊悟。诗的前两句以动衬静,勾画出山涧的空寂;后两句则明、暗对照,借冷

暖色调的反差来表现林的幽深,语淡而意远,看起来很平淡的自然形象画面里寄托了诗人那特定的宗教哲学的色空理念,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却让人咀嚼不尽。

相关热词搜索: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 1、王维写的山水诗(2016-01-18)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维的山水诗小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维的山水诗小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124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