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

2016-01-09 08:52: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一:2013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希望能帮助到你。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一:2013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相比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

(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则》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

5、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

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

9、教学相长也( ) .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

(3)《兑命》( ) .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

勉励自己。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二、 1、(1)它的 (2)这样以后 (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二: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文言文

 《童趣》

主要人物简介:

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言文原文、翻译和注解:

原文:

童趣 余① 忆童 稚② 时,能 张目③ 对日,明察 秋毫④,见 藐小之物⑤ 必 细⑥ 察其纹理,故⑦ 时有 物外⑧ 之趣。

夏蚊成雷,私⑨ 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 为之 强㈠。又留蚊 于㈡ 素帐㈢ 中,徐㈣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㈤ 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㈥。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㈦。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㈧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㈨ 一 癞虾蟆㈩,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解:

①余:我 ⑦故:所以

②稚:幼小 ⑧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③张目:睁大眼睛 ⑨私:私下

④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⑩项:颈,脖颈

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㈠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⑤藐小之物:细小的事物 ㈡于:在

⑥细:仔细 ㈢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㈣徐:慢慢地

㈤唳:鸟鸣

㈥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㈦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㈧兴:兴致 ㈨盖:原来是 ㈩虾蟆:癞蛤蟆

 《<论语>十则》

主要人物简介: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文章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就时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它,看到自己也有他的短处,就改正它。”

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九、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讨厌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山市》

主要人物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山市 奂山① 山市②,邑③ 八景之一也,然 数年恒不一见④。孙公子禹年与 同人⑤ 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 青冥⑥,相顾⑦ 惊疑⑧,念⑨ 近中⑩ 无此 禅院㈠。无何㈡,见宫殿数十所,碧瓦 飞甍㈢,始悟㈣ 为山市。未几㈤,高垣睥睨㈥,连亘㈦ 六七里,居然城郭㈧ 矣。中有楼若者㈨,堂若者㈩,坊若者⑪,历历在目⑫,以⑬ 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 莽莽然⑭,城市 依稀⑮ 而已。既而⑯ 风定天清,一切 乌有⑰,惟 危楼⑱ 一座,直接霄汉⑲。楼五架,窗扉皆洞开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⑴。又其上,则 黯然缥缈⑵,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 往来屑屑⑶,或 凭⑷ 或立,不一状⑸。逾时⑹,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⑺ 如拳如豆,遂⑻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 人烟市肆⑼,与世无别⑽,故又名“鬼市”云。

注解:

①山名。旧淄川县涣山,也写作焕山 堄”)

②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㈦连绵不断

③县 ㈧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④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市)

⑤朋友 ㈨其中有的像楼

⑥青天,天空 ㈩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⑪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铺) ⑧惊奇疑惑 ⑫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⑨心想 ⑬用

⑩近处 ⑭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㈠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⑮隐隐约约

事物) ⑯一会儿

㈡不久,不一会儿 ⑰没有(乌:同“无”)

㈢飞檐。甍,屋檐 ⑱高楼(危;高)

㈣才明白 ⑲直通云霄与天河

㈤不久,不一会儿 ⑳窗户都大开(着)

㈥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指⑴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写做“埤⑵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

⑶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⑷靠着

⑸形状不一

⑹过了一会儿(逾:越过) ⑻终于 ⑼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⑽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 《<世说新语>两则》

主要人物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文章简介: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⑩ 也。

注解:

①家庭聚会 ⑥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②子辈之人 ⑦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③讲解诗文 ⑧高兴地笑(了起来)

④不久,一会儿 ⑨谢安大哥

⑤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⑩(的)妻子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注解:

①相约同行 ③不再等候就走了

②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④才到(乃:才)

⑤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

称;不:通“否”,吗)

⑥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

走了。

⑦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⑧就是不讲信用 ⑨就是失礼 ⑩惭愧(了) ㈠拉元方的手(引:拉) ㈡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主要人物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文章简介: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智① 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 。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

①聪明,以„„为聪明 ⑤修补 ⑨果然

②指宋国 ⑥老人 ⑩丢失

③下雨 ⑦也这样说 ㈠怀疑

④毁坏 ⑧晚上

《塞翁失马》

主要人物简介:

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文章简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塞翁失马

近 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

①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

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

信活动)

③逃跑

④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经过 ⑦带领 ⑧大腿 ⑨壮年男子 ⑩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三: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词复习

[古诗词部分]

《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论语十则》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5《<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6《<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

2、《观沧海》曹操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

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课外古诗词积累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或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⑥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环境幽雅寂静的名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山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五、《夜雨寄北》

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⑧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泊秦淮》中写景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纱,叙事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抒发感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着人生普遍哲理的诗句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四: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集锦

一、现代文

1、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二、文言文

3、《论语六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

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⑧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

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⑩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

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

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面对可汗大点兵,

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

爷征;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

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

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

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自《木兰诗》

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王安石的《伤仲永》:

①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

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

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伤仲永》中最后一段的议论讲的道理:就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

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6、郦道元的《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

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

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

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诗歌

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

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

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把对朋友的

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

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

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

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

的。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

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

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 。

1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

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

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15、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

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

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

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四、课外诗文

1、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①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④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⑤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张闻天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⑦斯大林的“只有伟大的目的方能产生伟大的毅力。

2、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

的两句。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④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⑤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3、写出我国古今诗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

①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③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④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请写出古今诗文中有表现奉献内容的名句。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②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③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

义。(爱因斯坦)

5、请写出古今诗文中有表现爱国内容的名句。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④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宝贵的。(鲁迅)

6、请写出古今诗文中有表现友谊内容的名句。

①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

存有一点的光彩。 (巴 金)

②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7、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

8.请写出两句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③种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1、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赞颂大海的一、二个句子。

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请你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语句。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14、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5、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鸟的诗句,请写出有关“鸟”的诗句。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16、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五:2013-2014年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

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 ....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温故而知新( )(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1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2

七年级上册: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3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尊君在不?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拟:比,比拟 答、未若:比不上 答,去:离开。 乃:才 答、期:约定 。 委:舍弃 答、引:拉 。 顾:回头看 答、“不”通“否”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4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4.《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童趣》

一、 疏通课文:

(一)课文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感到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重点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

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问题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㈠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论语〉十则》

一、疏通课文

课文翻译: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词语积累】

【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

加。

【通假字、古今字】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说]“悦”的古字,愉快。

【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问题探究: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总结迁移

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

4.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山市》

一、 疏通课文:

翻译课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词语积累:[然]然而。[数]几。[青冥]青天。[惊疑]惊讶疑惑。[念]心想。[无何]不久。[始悟]才明白。[为山市]为,是。[连亘]连绵不断。[居然]竟然。[以亿万计]以,用。[依稀]隐隐约约。[皆洞开]都大开。[既而]不久。[惟]只。[则]就。[故]所以。[遂]终于。[或]有的人。

通假字 “乌”同“无”,没有;“裁”同“才”,仅仅。

二、 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八:初一语文古诗复习(上册)

第一册

一、次北固山下 唐朝 王湾(重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6.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

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7.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9.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10.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二、赤壁 唐朝 杜牧(07<<中考指南>>35页 重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⒈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

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4.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

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

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明确:这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

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三、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① 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表明作者人生态度非常积极的句子:谁道人生难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白发唱黄鸡。/

3.表明人不要自叹衰老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iv>

4.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

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

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

解?答: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

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四、十五夜望月 唐朝 王建(07《中考指南》35页 重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为什么在表达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中表具一格?答:诗中诗人并没有采用

直接抒情的方式,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表来表达诗

人的相思之情。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这首诗语言形象,意境深远。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个字词,请口味一番。(此题三个词必须背上 重要)

答:A“落”字新颖贴切,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将诗人对月怀人的情思,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B、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一词,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C、“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炬,既写了鸦鹊栖息在树上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古诗中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答:唐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王 维 《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五、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侧重背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⒈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在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⒉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5.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朝 韩愈(《中考复习指南》86页 重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最为精彩描写早春的绿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诗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2

的喜爱之情。

3.“近却无”一词好在何处?“近却无”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体验,早春时节春草娇嫩细小,星星点点,远看一片碧绿,近看却时有时无,这三个字将初春小草的特点细致的表现出来。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的主旨。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5.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写景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诗中1、2句写出了早春怎样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

答:写出了春雨细腻滋润、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

长安的大街,浸在濛濛的细雨中,雨丝是那样轻细,那样柔和,那样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细雨的滋养下,那草色,远远望去,碧色朦胧,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觉得失却了那绿色,但见细嫩纤小的草芽刚刚钻出土面.

7.3、4句中“最”“绝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早春特别喜爱的感情,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

七、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词充分反应顾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一句好在何处?答:作者通过嗅觉和听觉捕捉了夏夜的景物特征,将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八、《秋词》刘禹锡>(2005年连云港市中考已考 只背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⒈表现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九、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河象征封建礼教,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

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 李白(重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⒈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论语》专题:特别提示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九: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篇十: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 ..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 委:舍弃 ..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 顾:回头看 .

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

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

3、不筑 筑:修补 ..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默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复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172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