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飘逸的诗句

飘逸的诗句

2016-01-14 10:58: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飘逸的诗句篇一《豪放飘逸李白诗》 ...

飘逸的诗句篇一
《豪放飘逸李白诗》

飘逸的诗句篇二
《豪放飘逸李白诗》

飘逸的诗句篇三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飘逸的诗句篇四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专题解说】

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为此,建议达成如下学习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歌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2、体验诗中变幻莫测、惝恍瑰丽的梦游意境。

3、能够概括景色特点,梳理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4、尝试展开对主题的多元解读。

【学法建议】

对诗中游历山景及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充分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课前预习】

1、诗人简介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此诗亦称《别东鲁诸公》。744年李白因遭排挤,上书请还,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年(745),他决定南游吴越,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属于歌行体。

(2)评点集粹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

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六)

"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唐汝询《唐诗解》)

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清]陈沆《诗比兴笺》)

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曲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 预习思考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提及其余的山的作用又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3)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 的仙人盛会呢?

(4)沈德潜说此诗“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5)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

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

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

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

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

我至剡溪(shàn )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

(lǒo )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

二、 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全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开篇至 )写。

第二段( )写 。

第三段( )写 。

2、第一段中,极力夸饰天姥山。先用用“ ”的瀛洲 (表现手法)

“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

强的动感。还用巍峨的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 天姥山。

3、“ ”承上启下,开启梦境,引出下文。按照时间顺序,试着划

分层次,并仿照示例描述梦境,概括不同的审美感受。

(1)第一景:月夜。描述具体梦境:鉴湖映月,渌水荡漾,碧波涟漪,飘忽飞渡。

见其清幽秀美,令人神怡。

(2)第二景: 。描述具体梦境: 。 。

(3) 第三景: 。 描述具体梦

境: 。 。

(4) 第四景: 。

境: 。 。

小结:每一幅画面具有各自的鲜明色彩、意境,又在整体上形成五彩兼具、壮秀同得

的形象审美领域,摇曳生姿,惝恍瑰丽。

描述具体梦

4、、试着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进行一句话评点。可以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从文中作用方面,还可结合诗人际遇进行评价。

三、 问题探讨

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对这首诗所写的“梦”,素有两解。《唐诗解》(唐汝询)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属意已物,“梦”代表诗人所追寻的理想。而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唐诗百话》的作者施蛰存先生有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如果都不认可,你觉得诗中是一个怎样的“梦”?

2、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有怨恨说,有理想说, 有归隐说,有人格伟大说,等等。谈谈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四、活动体验

学习本专题李白的诗歌时,我们陶醉于朦胧的月色,我们沉醉于浓郁的酒香。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歌笑孔丘 ”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李白的思想情感。

2、 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学法建议】

紧扣“独”字逐层解读,深入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2、 预习思考

(1)题目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2)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何看待李白的酒月情结?

(4)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自学评价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月既不解饮(懂得) B暂伴月将影(和) ..

C永结无情游(没有情意) D相期邈云汉(高远) ...

2、用诗化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散文。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句--- )写___、___、___、____四样事物。诗旨表现作者____之情,却举杯邀月,幻出___、___、___“三人”;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心情未能改变。 第二部分( --- )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________的题意。

第三部分( ---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处境,也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性格。

2、诗人上场时,背景是___,道具是___,登场人物是___,动作是___,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这是用了___手法,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3、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和影子毕竟是“____”的。更突出了作者的___。

4、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出了月儿对自己的一往情深,并与之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见。

三、问题探讨

1、《月下独酌》中“月既不能饮,影徒随我身”两句,表面上看来,一说“月”不会喝酒,一说“影”白白地跟在身上,试思考怎样理解这句话更好。

飘逸的诗句篇五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东明实验中学 单允霞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一、导入: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卑屈的人格,在他的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海不复回”,他眼里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眼里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处处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悟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二、作者生平及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三、《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背景介绍:

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缜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二)内容研读

1.听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⑵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惊,

⑶虎鼓瑟兮风为马:演奏 ⑷失向来之烟霞:代神异的景象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服侍 (6)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⑺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确实

3.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⑴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 ⑵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4.理清本诗结构 :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5 研读

〈1〉第一节

⑴学生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第二节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月夜→寂静清幽 白昼→壮美奇绝 傍晚→离奇险怪 夜晚→壮丽辉煌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总结: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

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第三节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6 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

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7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四 、结合赏析自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赏析: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

飘逸的诗句篇六
《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2009年第4期总第37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HainanRadio&TVUniversity2009No.4

GeneralSerialNo.37

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董 洋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摘 要:,“”:超

飘逸;;:I22:A  文章编号:1009-9743(2009)04-0007-03

  历代文人对李白诗风有多种评价。李京之说:“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

(人”。杜甫评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

[1](P1484))李白》苏轼认为:“太白诗飘逸绝尘,而伤于易。”

[1](P1527)

(苏轼)《苏东坡集》“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西清诗

[1](P1527))话》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子建、太白,人知其华藻而不知其神骨之清”,等等。在众多评论中,笔者认为严羽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

()中的“之沉郁”《沧浪诗话》飘逸”,是对李白诗歌风格

最为贴切的概括。

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论发展史上,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正式确立了“飘逸”的审美范畴:“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飘逸”呈现的是疏落不群,豁朗大度,矫健高举,不流于俗的审美品格,像王子乔在缑山乘鹤登仙,又如太华山顶上的云,舒卷自如,是生命赋予艺术品格的自由意象。李白似“飘逸”所述高朗出尘的高士,飘洒闲逸,胸无蒂芥,意趣清远,不为名利所累。他的诗中始能有清远飞动之境,体现出飘摇无迹、清刚纵逸、跌宕自由、势若凌空的风格。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有三大要素: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纵逸天成的诗性语言。

一 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

李白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是决定其诗歌飘逸之美的

第一大要素。《旧唐书文苑列传》中说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殷璠说李白:“性嗜酒,志不

()

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1]P1474。李白天性狂放不羁,无拘无束:他尽可以裸体于青林,挂巾于石壁,露顶于松风,寄心于明月。他一掷千金,“千金散尽还复来”。失意时,他大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得意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拘束、隐晦,真性情展露无忌。“真”即复归本真,是其超凡脱俗精神品格的依托。总的来看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李白秉承老庄的生命哲学,在审美上摆脱功利,笔下的自然风物或宁静淡雅、曲径通幽,或飞动飘洒、舒卷自如,或豪迈雄奇、崔嵬惊人,都是诗人把自己对生命自由的执著追求与自然、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由此,他的许多诗篇飘飞超凡,内含哲理。如《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汉代乐府中的《日出入》篇,咏叹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升天。李白这首拟作一反其意,首先否认羲和驱日的神话。接着说草木“不谢春,不怨秋”。郭象《庄子注》说:“暖焉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

[1](P211)

怨”。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李白则以反问的形式发问,嘲笑羲和﹑鲁阳公,认为既然日出日落、四时变化、万物生息都有自己的规律,人就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只有顺应天时,同自然(所谓“元

)融为一体,在精神上才能“气”、“溟涬”囊括”天地宇宙,

与宇宙“齐死生”,终至超尘脱俗。

其次,治国之事李白虽不受重用,“我纵言之将何补?

收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简介:董洋(1984-),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论。

・7・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他心结郁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并且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五十多岁还要奔赴战场,为国效力,“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更不屑于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他自称是和鲁“同调”的“澹荡人”,要做仗义轻财,敢担重任的儒侠、高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不为名利所累,“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他追求功成身退,回归自然,心游万物,与道人“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由此可见,李白有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他的诗歌便有了不俗的飘逸之美。

最后,李白“不屈己,不干人”。绝不唯唯诺诺,:,何辉赫。也毫无“,”,称自己是酒中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以楚狂自比,不是归隐逃避,而是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做官的徒劳,纵逸清刚之气充盈其间。写景处,诗人先粗绘,后细描。从仰视到总摄,登临高峰,见长江浩荡东泻,一去不返;万里黄云,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浪高如山。受挫于永王璘事件的李白仍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最后诗人以仙自比,接卢敖共游仙境。反用《淮南子・道应训》中神话传说,更体现诗人胸怀广阔。虽然盛事难再,人生无常,年事已高,但李白还是那么坦荡自然,姿态纵逸,诗文便飞动出纵逸超凡的气象。

杜甫作《登高》时,李、杜同处晚年,境遇都非常不好。杜甫的抑郁寥落、贫病潦倒、沉郁顿挫,更显李白之飘逸洒脱、清刚纵逸。真是“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至。”故严羽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

[1](P1532)

沉郁”。可见矣。

综上,李白的诗与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品格相应,飘洒纵逸。同时李白超凡脱俗的气质也极大影响了他的艺术思维及语言艺术表现力。

二 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

群。”李白诗歌里极奇极幻、飘然的艺术思维,就体现在这非凡的“思不群”上。

其一,李白的诗歌偏爱选取壮美的和神话传说中的意象,常将二者叠加,虚实相间,创造出飘逸之美。李白诗歌选取的多是气魄宏大、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以表达磅礴的气概,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等。李白诗中不仅有庞大的现实物象,更充溢着瑶池———“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神龙———“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赤松———“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表征仙界的意象,给诗歌带来了神话色彩,使之有了奇幻之感。如《蜀道难》中,诗人

选取“天梯石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等壮伟奇绝的意象,极尽蜀山之险﹑高﹑陡;用“冲波逆折”,“百步九折”,“飞湍瀑流”等意象与山之险绝相映,状写蜀水之曲折险要。同时,诗人将“五丁拔蛇”,“羲和御日”,“望帝化鹃”这些神话传说加入其中,大胆夸张想象的虚幻与实景浑然一体,构成亦幻亦真的形象系统,给现实中蜀山蜀道的高险蒙上了神奇的迷雾,从而暗示人生、社会中可惊可怖的境遇。虚实相成、虚实幻化处更见极奇极幻的景象,意蕴无穷。

其二,“飘”字有“快”的意思。《・兵略训》:“,,,《梦游天姥吟留,青云梯,半壁,空中,岩泉,丘峦,,仙之人兮列如麻,枕席”等跳跃性极强,由此创造的奇景异境更是变幻迭出,从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到现实中的天姥山。接着,诗人进入梦幻,飞渡镜湖,述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渐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诗境由奇景忽然转入雍容和谐、富丽堂皇之仙界:“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让人惊心眩目。最后猛然间梦境破灭,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李白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读者便在脑海中绘出一幅幅或壮阔或奇妙或幻化或飘然的图景,随李白徜徉山水,遨游太虚。这正是司空图“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说的完美体现。飘逸出尘就是高境界的美。《梦》诗“天矫离奇,不可方物”,极奇极幻,飘然出世。

其三,诗人在表现意象和意境上运用了衬托、想象、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构成李白极奇极幻艺术思维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烟波微茫”的海外仙山衬托“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蜀道难》中借“黄鹄”与“猿猱”两个意象来反衬,指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鹄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李白式的艺术想象,若迥落天外,发兴无端,迷离惝恍,变化纵横;它们不脱离客观的“境”,更在审美观照中达到了“思与境偕”的艺术境界。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五岳,就小巫见大巫了;可是李白却以雄奇的想象夸说它比五岳更挺拔,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样。更不用说诗人驰骋的想象中多次出现的仙境:“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

();“清”《古风》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纵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此外,“《飞龙引二首》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等,突发种种奇想,也展示出极奇的艺术境界。再看夸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8・

()等等,整首诗中屡见不鲜,完美呈现蜀道的奇《蜀道难》

险。又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诗人在他的很多首诗中将衬托、想象、夸张三者合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超尘脱俗、极奇极幻的飘逸之美。

三 纵逸天成的诗性语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纵逸天成。所谓“天成”即直率自

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纵逸”之“纵”有纵横壮浪之意。“逸”从字源上看(曹丕《与吴质书》:“公干

)表阳刚之气。葛洪的《抱朴子・辞有逸气,但未遒尔”

义》中“其英异宏逸者,则网落乎玄英之表”揭示了逸的另一层含义:超出一般,超于文字之外,因而开拓了广阔丰富的想象空间,具壮浪恣肆、飘洒飞扬、,。如秋浦歌》其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却十分自然真切,兴到语绝。又如《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了陶潜的原话:“(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

()表现出一种真率洒脱的风可去’。”《宋书・隐逸传》

度。《玉阶怨》《越女词五首》等,都是李白拟乐府作品里的绝句佳作,多具有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这主要得利于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学习。六朝乐府民歌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胡应麟指出:“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五言

[1](P1550)

()绝二途:摩诘之幽玄,太白之超逸”《诗薮》。刘

熙载《艺概》亦道:“学太白者,常曰‘天然去雕饰’足矣。余曰:此得手处,非下手处也。必取太白句意以为祈向,盍

[3](P567)

云‘猎微穷至精’乎?”由上观之,太白诗看似“信口而成”,其实他下笔时亦是精心提炼,既不失口语自然天成,又不失文学语言韵味深远,可谓精炼之处,宛若天成。

李白诗歌的语言除率真自然外,更以纵逸奔放见长,这在于他对乐府民歌的改造创新。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这在杂言体的乐府诗中尤为明显。如《将进酒》,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之至;诗句以散行为主,

又以短小的对仗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

),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精到地表现出诗金裘”

人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大起大落的郁怒情绪: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终结穴在“万古愁”。严羽评此诗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既是,此其所长。”《唐诗别裁》亦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将进酒》篇足以当之。

李白的歌行,开阖纵横,变幻超忽,更是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达到了任随性情所至而幻化出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如《》《江上吟》《》等、四言、,,形成。这些诗具有壮大奇伟,一气呵成,呈现纵逸天成之美。

此外,诗歌语言的韵律安排、转换也表现出纵逸天成的风格。古汉语平声发声平稳,变化不大,很适合用作绝句的韵脚。上、去、入三声,因具有压或收的内涵,适合表达千回百转的情感。李白的诗韵律变化很丰富,有时韵脚一连三换,但结尾主要用平声押韵;而在平声押韵中,又多选用那些朗朗上口的韵字。因此,李白诗歌语言的韵律虽多变,表现出千回百转的情感,但在收尾处一般复归自然平稳,这极符合李白诗歌的情感、内容和理想,“逸”的韵味飘然而出。

纵观全文,可见李白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和纵逸天成的诗性语言成就了其诗歌的“飘逸”之美。清刚之壮美中蕴涵着轻灵飞动,可谓“千载独

)。步,唯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

司空图说“飘逸”之格:“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李白之飘逸介于可意会、可领略却不可言传强取之中。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说:“李唐群英,唯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至于卢仝、贯休辈效其颦,张籍、皇甫湜辈学其步,则怪且丑、僵且仆矣。”李白的诗看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际上他的胸襟,素养学识,艺术思维的方式、方法,均为历代文人所学,并从不同角度发扬、创新。如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龚自珍《撮录李白集》:“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精辟地概括了李白诗歌与众不同、独立于世的“飘逸”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M].济南:齐鲁书社,1983.[3]中国古代美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葛景春.李白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 棠)

・9・

飘逸的诗句篇七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天然去雕饰”。

李白 09.2.15 ( 四 ) 介绍背景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 5' 1、《燕歌行》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背诵《燕歌行》中名句。 二、新授 25'

(一)导入新课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解题(幻灯示)

⑴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⑵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

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⑶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 。 简称“七古”。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

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

(三) 简介作者(幻灯示)

李白素有“ ”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 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杜甫很敬佩李白,赞美他“笔落惊风雨, ”。李白自己却爱好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

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五)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瀛. 暝. 栗. 冥. 鸾. 悸. 怳. 著. 渌. 姥. 屐. 剡. 澹. 訇. 觉.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 ⑵栗深林兮惊.层巅: ⑶虎鼓.瑟兮鸾回车: ⑷失向来..之烟霞: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⑹势拔.五岳掩赤城: ⑺烟涛微茫信.难求: ⑺脚著.谢公屐 (六)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本诗结构 (幻灯示)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七)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课文

三、课堂练习 15'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两句?并将之翻译成现代汉语。(必做题)

2、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选做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梦游的描绘,来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的 2、感知作者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5' 1、师生齐读课文。

2、指定学生翻译文中关键语句。 二、新授、25'

(一)听朗读录音,注意诗句节奏,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二)分析鉴赏:诗人如何通过对梦游的描绘,来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的?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为何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幻灯示)

⑴把神山(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⑵天姥山的特点:

先与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⑶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幻灯示)

思考:为何提到“谢公”?

“宿处”有何作用?在全文起何作用?

⑴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⑵“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⑶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幻灯示)

思考: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此处描写有何作用?

⑴ 。 ⑵为仙人出现蓄势,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

台。(幻灯示)

思考: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⑴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⑵ ,

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幻灯示)

提示: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惊喜中见向往。

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幻灯示) 提示: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7、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幻灯示)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提示:由写梦转入 ,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 。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三)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 手法,从现实到梦境,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 ,丰富的想象,体现了 风格。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参差多变。 三、课堂练习 15'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这些感叹?(必做题)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试作分析。(选做题)

飘逸的诗句篇八
《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飘逸的诗句篇九
《豪放飘逸的诗仙》

主题单元设计


飘逸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洒脱的诗句 潇洒飘逸的诗句 飘逸的名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飘逸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飘逸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360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